昭君出塞_中国民间故事
王昭君出塞故事

王昭君出塞故事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她的出塞嫁给匈奴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当时匈奴频繁侵扰中国北方边境,汉武帝为了维护边疆稳定,决定以王昭君的美色来换取匈奴的和平。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甚广,她的美丽和聪慧让她成为了古代传说中的女神。
据传说,当王昭君被选中出塞时,她并没有畏惧,而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漫漫征途。
她深知自己的使命,她愿意用自己的美色来换取国家的和平,这样的大爱无疑让人敬佩。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也让人深思,她的牺牲是否值得?她的美色是否应该成为换取和平的筹码?这些问题都让人陷入沉思。
然而,无论如何,王昭君的出塞都成为了古代历史中的一个传奇,她的故事也一直被后人传颂。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
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描绘王昭君的形象,使她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王昭君的出塞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她的大爱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希望世界上不再有任何一个女子需要用自己的美色来换取和平。
总之,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传奇,她的形象也一直被后人传颂。
她的故事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希望我们能够从王昭君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她的大爱精神,让世界充满爱与和平。
昭君出塞

•
•
•
第一,昭君出塞,在汉匈双方都认为是一件政治上的大事,并很重视这件事。呼韩邪单于号昭君为 “宁胡阏氏”(颜师古曰:“言胡得之,国以安宁也。”)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1954年在内蒙古 包头市召湾的汉墓里,曾出土属于西汉后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陶片 瓦当残片,也说明汉朝对于昭君出塞这件事也是十分重视的。 第二,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因而在她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 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王莽执政以后,由于采 取对匈奴的错误政策,如贬改“匈奴单于印”为“匈奴单于章”,拟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及妄斩匈 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汉匈关系的紧张。发展到公元11年(始建国三年)以后,匈奴单于便发左右部 兵马进扰北方地区,王莽也动员三十万众准备反击,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这时云、当二 人便挺身而出,设法弥合。史载公元13年(始建国五年),乌珠留单于死,云、当欲与汉和亲,又 素与咸友好,故越舆而立咸(舆与咸俱为乌珠留之弟)为乌累若鞮单于。乌累既立,云、当遂劝他 与汉和亲。公元14年(天凤元年),云、当派人到西河塞(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下求见和亲侯王 歇(音吸)。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讽(音萨)使匈奴,贺单于初立,并赐黄金、衣被、缯帛。在云、 当的居中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汉匈关系复呈现出一线光明。但因“其后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 绝”。云、当对汉匈关系的弥合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时,汉匈双方交涉大多是通过昭君的家族关系来进行的。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为和亲侯 和王飒之所以被派遣为出使匈奴的使节,很明显是因为他们与昭君有亲(歇、飒俱为昭君之兄子)。 公元15年(天凤二年),莽复遣王歙与五威将王咸等送还前所斩匈奴侍子登,单于遣云、当子男大 且渠奢(大且渠是官号,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公元18年(天凤五年),乌累单于死,呼都而 尸若鞮单于立,为了再一次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好,复遣大且渠奢与云女弟当于居次子醯椟王(醯音 兮,椟音独)奉献至长安。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辅立奢为单于,会莽被诛,云、当亦 死。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代表汉匈双方出面居中折冲的人物;如须卜居次云、须卜当、大且渠奢、 当于居次之子醯椟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孙,总之都是昭君的亲属。因而可以看 出昭君在汉匈关系中原来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之历史典故赏析-王昭君出塞

古代文学之历史典故赏析-王昭君出塞古代文学之历史典故赏析-王昭君出塞导语:昭君出塞是很多人都熟知的故事,昭君也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昭君出塞: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历史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昭君出塞(13张)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毋得相诈相攻”。
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由呼韩邪单于杀兄(攻打哥哥郅支单于)可见在那个时代亲兄弟明算账;权利的魅力无法挡。
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
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
管事的大臣很着急。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短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短1.昭君出塞的故事(简洁)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
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
管事的大臣很着急。
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
她名叫王嫱(qiáng),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
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
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
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
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
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
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
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
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
2.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入朝,自请为婿。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昭君出塞_12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昭君出塞_1200字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知名典故,讲的是汉代汉宣帝时期的昭君和匈奴单于的故事。
昭君,原名王昭君,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
她因为父亲王喜去世后,被迫嫁给匈奴单于。
据说她与匈奴单于相处时能言善辩,也有着出色的外貌和才华,在匈奴部落中备受宠爱。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叙述中,王昭君被迫嫁给匈奴单于,并随其出塞,最终流落异国,自此再无音讯。
据说昭君对汉文化颇有了解,而匈奴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最终她以惘然的心情与他们分别。
这个典故讲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外交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历史背景下,不得不随从他国的统治者迁徙,沦落异国他乡的悲惨遭遇。
昭君出塞这个历史典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传承至今,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同时也开启了关于王昭君最终命运的各种猜测和传说,丰富了历史的趣味性。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历史典故。
昭君,原名王昭君,是汉代宣帝时期的一个女子。
她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单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昭君是著名的古代美女之一。
她与匈奴单于之间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
据传说,昭君原本是汉朝国家的公主。
自幼聪明伶俐,容貌绝美,深得父母宠爱。
可她的父亲王喜死后,昭君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单于。
她的丈夫是一个强大而野蛮的统治者,处处在战争和征服中。
可昭君是一个文雅的女子,对这种生活极为不适应。
昭君的美貌和才华在匈奴部落中备受赞誉,单于也对她礼遇有加。
昭君心系故土,怀乡思乡,独处时更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渴望回到汉朝,可是却无法如愿。
传说中,昭君就是在这种思念之下,最终离开了匈奴,自愿出塞,向汉朝归去。
她在漫长的旅途中,历经饥饿和疲惫,却始终没有忘记对故乡的眷恋。
最终,她流落到了匈奴的东部河间地区,漂泊在异国他乡,再也没有回到汉朝的机会。
这个典故给了后人很多的启示。
它是一个充满悲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故事。
昭君的命运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引发了很多人对她的猜测和传说。
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
1孟昭君出塞
孟昭君是《史记》中记载的一位耳闻多称的女子,据说她出塞的故事曾发人深思。
她的故事也被不少书籍中提起。
古代有个国家叫晋国,国王正寻求美貌佳丽来嫁他。
有一次,家贵的女子孟昭君随父亲出游,直到一次,她来到塞外尚气古称的马家岭,国王正因感到现有的一切美貌佳丽不够出众而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看到了孟昭君,简直惊艳至极,於是对她颇有爱慕之情。
孟昭君虽然有着非凡的貌美,但是却有着极端的婉拒,不肯把自己嫁给国王,并且打算离开塞外,回到自己的东家。
国王怔怔地望着孟昭君,他的心中充满了渴望,但又觉得无能为力,他把她劝说到决不能推动她改变决定。
但是孟昭君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舍不得离开自己眷恋之家,不肯成为别人的累赘,被安排在位的夫人。
最后,孟昭君果然离开了晋国,带着父亲返回到自己的家乡。
但国王心中暗藏的情欲却终究没能得到满足,每当回想起孟昭君,那美丽犹如仙子般的脸庞,总会讓他深感苦楚,可惜拥有则失,失而复得想都不敢想。
孟昭君出塞的故事,诠释了一姐之爱,她给与国王最大的断想,尊重她自身的尊严以及家族价值观。
也提醒人们,爱情索取是要坦然相对,不能因为渴望而不顾一切。
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得很广。
王昭君是汉元帝的妃子。
那时候,汉朝和匈奴之间常常发生战争,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当了权,他想改善双方的关系,就亲自来到长安,希望能同汉朝和亲。
汉元帝听了,当然高兴,马上命人去后宫选人.王昭君欣然应命,在长安与呼韩邪单于成了亲。
临到告别长安,随呼韩邪单于将去匈奴的时候,汉元帝这才看到了王昭君。
原来应命和亲的竟是这样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汉元帝心里十分懊悔,但为时已晚。
为了这事,据说汉元帝一连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当初,他曾让宫廷画师毛延寿替王昭君画了像,看那画像,并不很美啊!元帝越想越气,令人把毛延寿找来,细细盘问。
原来,毛延寿替宫女画像,要收取贿赂。
王昭君没有给,他便有意把像画走了样。
汉元帝弄清了情况,盛怒不息,当即杀了毛延寿,去到匈奴后、王昭君慢慢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
她聪慧、善良,呼韩邪单于宠爱她,匈奴人民也尊敬她。
从那以后,匈奴与汉朝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后来,王昭君死了。
匈奴人民十分悲痛,把她埋在大黑河南岸的冲击平原上,筑起了高高的坟墓。
那坟墓常年郁郁青葱,被人们称为“青冢”。
这就是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九公里处的昭君墓。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
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
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
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
关于昭君出塞,《后汉书·南匈奴传》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出塞和亲的故事是国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吧!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
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
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
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
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
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
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
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
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
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
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每天为您推荐经典故事,您不容错过。
王昭君出生于蜀郡秭归县(今湖北兴山县)的一户平民之家,汉元帝时,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
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
其中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
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
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大阏氏之子雕陶莫皋被立为复株累单于。
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习俗昭君应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于是昭君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两人被迫再次共同生活十一年,复株累单于去世。
她又被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
昭君出塞后,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
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王昭君为实现汉朝与匈奴的和睦相处而远嫁匈奴,开创汉匈间60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
昭君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加强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
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她不仅有惊人的美丽,而且负有替汉家君王传播光明、和番宁胡的重大使命。
为何被称为落雁?人们多用沉鱼落雁来作为美女的代称。
昭君出塞传佳话_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昭君出塞传佳话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由于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大地草木枯萎,只有高耸的昭君墓上草色青青,人们把昭君墓称作"青冢"。
"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观光游览,凭吊千古传颂的为民族团结做出巨大贡献的汉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
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
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
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
关于昭君出塞,《后汉书·南匈奴传》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呼韩邪单于为能得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妻子,十分欢喜。
"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
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
呼韩邪单于把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皇后。
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也反映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汉城和包头市附近的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单于天降"等瓦当和"单于和亲"4字砖,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12字砖说明长城沿线各族人民对和亲和昭君出塞的热情颂扬。
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

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人物介绍:昭君约前52—前20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
王昭君为南郡首选。
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
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到达漠北后,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在中国古代,汉族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通婚,被称为“和亲”。
在古代,中国北方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叫匈奴。
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多次南下威胁中原。
汉初国力不强,无法与匈奴对抗,便也采取了和亲政策,求得相对的和平。
汉宣帝时,匈奴的势力衰落了。
此时,匈奴内部出现了两个单chán于匈奴君主的称号对抗的局面。
其中呼韩邪单于想借助汉朝的支持,统一整个匈奴,于是决心归依汉朝。
他两次到长安见汉朝皇帝,受到隆重的欢迎,他也表示愿协助汉朝政府保护边境。
公元前36年,汉朝派兵攻打了另一个单于,帮助呼韩邪统一了匈奴。
公元前33年,他第三次到长安,向当时的汉元帝提出,愿意当汉家的女婿,恢复和亲。
元帝立即答应,并在宫女中进行选拔。
有一个叫王昭君的宫女主动提出要去和亲。
王昭君又美丽又聪明,很受呼韩邪的喜爱,被封为“宁胡阏è氏”,意思是将与汉朝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
王昭君出塞以后,生活在匈奴游牧地区几十年。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匈奴与汉的友好关系,使北方边境出现了少有的安定景象。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昭君出塞典故

昭君出塞典故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大家清楚昭君出塞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昭君出塞典故,供大家阅读!昭君出塞典故汉昭帝死了,上官皇后才十五岁,没有孩子,别的妃子也没生过儿子。
大臣们议论纷纷,立谁做皇帝呢?霍光听了别人的话,把汉武帝的一个孙子昌邑王刘贺立为国君。
没想到昌邑王是个昏君,他荒淫无度,据说即位才二十七天工夫,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应做的事。
霍光他们一班大臣只好废了昌邑王,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xún)为国君,就是汉宣帝。
不久,霍光死了,汉宣帝重用丞相魏相、卫将军张安世、老将军赵充国等。
这时候,匈奴由于出了五个单于,互相攻打杀伐。
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他杀了一个主要的敌手,打败了别的几个单于,差不多可以把匈奴统一了。
想不到他的哥哥自立为郅(zhì)支单于,又跟呼韩邪单于打起仗来了。
呼韩邪单于打了几个败仗,死伤了不少人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大臣当中有人劝他跟汉朝和好。
呼朝邪单于决定亲自带着部下到长安来见汉宣帝。
公元前51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见汉宣帝。
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了他,为他开了盛大的宴会,还送了不少礼物。
呼韩邪单于和匈奴的大臣们在长安住了一个月。
到了二月里,呼韩邪单于请求汉宣帝帮助他们回去。
汉宣帝答应了,派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六千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
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送去了三万四千斛(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郅支单于怕汉朝帮着呼韩邪单于去打他,也打发自己的儿子到长安来,表示和汉朝友好。
西域各国也都争先恐后地来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不用说多么高兴了。
汉宣帝在位的几十年,汉朝强盛了一个时期。
公元前49年,汉宣帝病死,太子即位,就是汉元帝。
过了几年,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臣。
西域各国请求汉朝出兵,于是,汉朝发兵打败了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也死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匈奴王位可以坐定了。
他在公元前33年再一次亲自到长安来,要求和汉朝结亲。
王昭君出塞故事

王昭君出塞故事王昭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美女,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她的出塞之行。
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当时匈奴势力侵扰中原,汉朝为了稳定边疆,决定以王昭君为礼物送给匈奴单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边疆的稳定。
王昭君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忧虑。
她知道自己将要离开家乡,远离亲人和爱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成为异族之妻。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女子,她知道自己必须要为国家的利益做出牺牲。
于是,她毅然决定接受这个命运,为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宁,她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
在出塞的路上,王昭君心中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她常常抬头仰望着天空,默默地祈祷着。
她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但她仍然希望能够在异地生活中得到一些安慰和慰藉。
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终于,王昭君抵达了匈奴的领地,她被送到了单于的帐篷中。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王昭君感到非常的孤独和无助。
但是她知道,作为一个中国女子,她必须要坚强和勇敢,不能让自己的软弱和懦弱暴露无遗。
她努力适应着新的生活,学习匈奴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努力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
在匈奴的生活中,王昭君渐渐地赢得了单于和匈奴人民的尊重和喜爱。
她以她的美貌和善良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心,成为了匈奴人心目中的贤良淑德的女子。
她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行展现了一个中国女子的风采和气质,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然而,王昭君的心中始终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地凝望着天空,祈祷着能够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亲人的身边。
她知道,她的心始终属于家乡和亲人,无论身在何处,她的心都牢牢地系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最终,随着汉朝的强大和匈奴的衰落,王昭君得以重返中原。
她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中国女子的坚韧和勇敢,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中国女子的忠诚和爱国。
她的一生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楷模和榜样,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动
人的故事。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她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出身于汉朝的一个贵族家庭,她聪慧美丽,深得父母的宠爱。
然而,她
的命运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生了改变。
当时,匈奴的威胁日益加剧,汉朝朝廷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决定用王昭君作为人质嫁给匈奴的单于,以求得和平。
王昭君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伤。
然而,她却没有选择逃避,
而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段命运之路。
她知道,自己的婚姻将成为两国之间的纽带,她将为祖国的和平贡献自己的一切。
在匈奴的单于府中,王昭君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然而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祖
国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她努力学习匈奴的语言和风俗,努力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希望能够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昭君终于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尊重和喜爱。
她用自己的智慧
和美丽感化了单于,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最终,她为祖国赢得了和平,也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尊重。
王昭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我们为了更大的利益
和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时,我们的力量就会得到无限的放大。
王昭君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忠诚、勇敢和智慧,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女子的个人命运,更是一个民族的命运。
她
的坚韧和勇敢,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她的故事也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愿我们永远铭记这个伟大的女子,愿我们永远铭记她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美丽而又不幸的女子。
她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却因为政治联姻被迫远嫁匈奴。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而她出塞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
王昭君的美丽无人能及,她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以及一张红润娇媚的脸蛋。
她的美丽不仅惊艳了自己的国家,也惊艳了匈奴的王公贵族。
匈奴的王公们听说了她的美貌后,纷纷向匈奴的国王请求将她娶回去。
最终,匈奴的国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派人将王昭君接到了匈奴。
王昭君被迫嫁给了匈奴的王公,开始了她在异乡的生活。
她虽然身处异国,却依然保持着她的美丽和温柔。
她努力学习匈奴的语言和文化,尽力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
然而,她内心深处却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在匈奴,王昭君过着寂寞的生活。
她时常凭栏远望,望着远方的天山,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她渴望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到她熟悉的土地上。
终于有一天,王昭君得知自己的父亲病重,她心急如焚,希望能够回到父亲的身边。
她向匈奴的国王请求回国探望父亲,但国王却拒绝了她的请求。
王昭君心急如焚,她决定自己逃回国去。
王昭君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偷偷地离开了匈奴。
她穿过草原,翻过山川,躲避着匈奴的追兵。
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看望自己的父亲。
经过千辛万苦,王昭君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她跪在父亲的床前,泪如泉涌。
父亲见到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王昭君抚摸着父亲的手,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父亲深深地为她担忧和难过,他决定向匈奴国王求情,希望能够让王昭君留在自己的身边。
匈奴国王得知王昭君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心中十分愤怒。
他派人前来抓捕王昭君,但王昭君已经躲藏在父亲的庇护下。
父亲向匈奴国王求情,希望能够让王昭君留下来。
国王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王昭君得以留在了自己的家乡。
王昭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得以留在自己的国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她再也不用忍受异乡的寂寞和痛苦,她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
经典历史故事欣赏:昭君出塞

经典历史故事欣赏:昭君出塞汉朝的时候,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曾经三次来到汉朝的都城长安,请求汉元帝赐一个公主给他做妻子。
那时候,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汉元帝决定从中选出一个作为公主和匈奴首领和亲。
可是,宫女们全都不愿意去遥远的边疆。
一个叫王昭君的宫女听说了这件事后,为了百姓的安宁,主动请求出塞和亲。
王昭君长得非常漂亮,又熟读诗书,很有见识。
汉元帝很高兴,立刻册封王昭君为公主,并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汉元帝还吩咐大臣选择一个吉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了亲。
呼韩邪单于娶了这样一个年轻美丽又聪明的妻子,高兴极了。
离开长安前,王昭君特地去和汉元帝告别,感谢皇上的照顾和赏赐。
汉元帝看到面前这个美丽又贤惠的姑娘,非常喜欢,可惜,她已经成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汉元帝很懊悔,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自己从来没看到过呢?他命令手下从像山一样高的宫女画像中挑出王昭君的画像来看,这一看才发现,画像上的王昭君和真人根本就不一样。
怎么会这样呢?汉元帝立刻吩咐手下去查。
原来,宫女进宫时,都是由画工画了画像,拿来给皇帝看,皇帝通过画像来决定见不见那个宫女。
宫里的画工很贪财,每次都要收宫女的礼物,才肯把她们画的漂亮。
然而,王昭君非常不喜欢这样卑鄙的手段,所以就没给画工送礼物,那个贪财的画工当然不会把她画好看啦!汉元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把那个画工赶出了皇宫。
王昭君在汉朝随从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
聪明的王昭君很快习惯了匈奴的生活,由于王昭君善良美丽,匈奴人都很喜欢她。
但是,王昭君并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人,她一面劝呼韩邪单于和汉朝友好相处,避免战争;一面把中原的先进文化传给匈奴。
在她的努力下,匈奴和汉朝和亲共处了六十年。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把她葬在了大青山,还为她修建了豪华的坟墓。
美丽聪慧的王昭君从此成了匈奴人眼中的神仙,日夜和脚下的土地为伴。
【本文作者:蜗牛童书(微信公众号:woniutongshu)】。
昭君出塞(典故)

昭君出塞(典故)
昭君出塞(典故)
典故故事2013-04-25发送到微信
西汉元帝时,后宫佳丽很多,元帝不能一一召见,于是派画工毛延寿为宫女画像,择其美者召见。
宫女为能见到皇帝,纷纷贿赂毛延寿,数额巨大,多的达十万,少的也有五万。
在众多宫女之中,王嫱(字昭君)来自三峡巫山。
也许禀赋了山水的灵韵,美貌异常,且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落落大方。
正因如此,王嫱不愿意贿赂毛延寿。
毛延寿心怀不满,就把她画得很丑,以报复她。
果然,王昭君一直未得到元帝的召见。
这时,匈奴与汉王朝修好,单于呼韩邪到长安见元帝,愿意通婚以表示关系密切。
元帝不愿把貌美的宫女嫁给单于,于是想起画像丑陋的王昭君,召他上殿,许给单于。
谁知昭君貌若天仙,举止皆有法度,元帝见了怜爱万分,但已有言在先,不好食言,还是把昭君嫁给了单于。
王昭君随单于出塞,远涉大漠。
事后,元帝对此事严加追究,发现是画工毛延寿所为,震怒不已,将其处死,并抄没其家。
匈奴生活在蒙古草原上,以游牧的方式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与汉王朝都差别很大。
王昭君单身出塞,远离故土,受尽煎熬,满怀怨愤,在郁郁寡欢中度过凄苦的一生。
但昭君出塞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为匈奴与汉关系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昭君出塞也成为历代文人演绎不尽的永恒话题,把她与东汉末被匈奴掳去的蔡琰(文姬)相提并论。
传说昭君墓草色常青,人称“青冢”,在现今的蒙古草原,有着好几座昭君墓,反映了后人对她的深切怀念。
后来,“昭君出塞”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远离故土,心境哀怨。
(高洁)
《汉书·匈奴传》。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史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历史故事昭君出塞: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下面是品才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昭君出塞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
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
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
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
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与现在读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还要长一点。
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
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
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君出塞
1、自荐
刚用过午饭,一个消息忽然像插了翅膀一样的在宫里流转开来,说什么皇上要在宫女中选出一人封为公主去做匈奴的王妃。
这个惊人的消息一下令沉寂的宫庭里热闹非凡,小宫女们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块儿,议论纷纷,但议论的人虽多,却没有人愿意去报名,因为大家都知道匈奴远在赛外,那里虽比宫庭自由些,却背井离乡而且是苦寒之地。
可是有一个宫女却默不作声的悄悄离开了众人,她找到了当值的大太监说自己愿意应召。
当值的太监王公公大吃一惊,惊讶的盯着眼前的宫女。
这个宫女正是艳压后宫的王嫱,只可惜当年因了毛延寿的屈笔而错失圣颜。
“你?你竟然愿意?匈奴可是个苦寒之地,根本没人愿意去啊。
昭君,你呆在后宫,也许还有机会面见圣上,可是如此一去可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王公公爱怜的看着眼前的昭君,劝告着。
王嫱一昂头:“王公公,我意已决,与其呆在后宫寂寥终身,倒不如远嫁匈奴,也为国家安定出一份力,想我虽为女流,却也饱读诗书,也知道为国分忧。
”王公公看着昭君坚定的态度,不由敬佩的点点头,这几年来昭君也帮了他不少忙,他也深深喜爱这个聪慧美丽的小宫女,可惜自己不敢得罪深得皇后宠爱的毛延寿,否则早就想要帮助昭君得见圣颜了。
他沉思了一下,觉得昭君说得也有道理,眼下自己是没有机会帮助昭君了,从他对昭君的观察来看,这个小小宫女做事非常有主见,也许出嫁匈奴,真的会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要是那样,还真是比窝在这寂寥后宫永无天日要好得多。
王公公想罢,不由笑着
说:“好,就是你了。
”
2、树德
出了长安,一路西行,没多久已经到了塞外。
昭君掀起车帘往外看去,但见由于多年的征战,这里的土地已经是贫瘠不堪,远远的一些饥饿的人扶老携幼的蹒跚前行。
在这些饥民当中,昭君一行的招摇非常醒目,许多人驻足观看,一些衣衫褴褛的人不由吃惊的对着这支队伍指指点点。
忽然昭君看见一个老者匍匐在地,身躯不停的抖动着。
她急忙呼叫车旁的侍卫:“去,看看那边的那位老人怎么回事?回来报我。
”侍卫听了急忙打马而去,不一会儿就回来报告昭君说:“公主,是一名饥民,因饥寒交迫而饿昏在地。
”昭君摆摆手,示意停下车驾,让宫女过来搀扶自己下车。
下了车昭君才发觉车外竟然是寒风刺骨,她裹紧身上的大氅,疾步向倒地的老者走去。
宫女和侍卫一看都吃了一惊,急忙尾随其后,不知她要干什么。
昭君走到老者身旁,俯下身子抱起老者让老者靠在自己的膝上。
这一举动可把宫女和侍卫们吓了一条,要知道老者身上肮脏,而昭君现在可是公主身份,也是未来的匈奴王后。
领头的侍卫刚想说话,昭君却命令他说:“赶紧去拿些热水和干粮来,老人需要赶紧进食。
”她的目光威严的扫过侍卫和宫女们的脸,众人看她目光坚定也不敢说什么,几个宫女和侍卫赶紧飞跑回去拿来了热水和干粮。
昭君让一个宫女给自己打帮手,一口口的喂老人喝水吃饭。
好半天,老人的脸上气色红润起来,渐渐恢复了元气,他睁开紧闭的双眼,呆愣愣的看着眼前明眸皓齿恍若天人的昭君,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昭君微笑着看着他:“老人家,你醒了?”
“难道,难道,你是观世音菩萨再世,救了我?”老人翻身就跪在地上。
一个洪亮的声音在众人身后响起:“哈哈,老人家,她不是观世音再世。
她就是我从大汉带回来的公主,也是我们草原上的王后。
这样的王后你们可满意?”众人回头一看,说话的人正是呼韩邪单于。
老人一见呼韩邪单于的话,眼泪哗就落下来了:“啊?难道救我的竟然是大汉的公主?我竟有这样的福分?我们草原有如此的王后,也是兴旺可待了。
”旁边已经围观了很多的百姓,现在一听这救人的竟然是大汉的公主,草原上的新王后,都兴奋的高呼起来。
呼韩邪搀扶着昭君重新上了车驾,昭君命令卫队将随身的一些干粮拿出来救济沿途的难民。
没几天时间,大汉新来的王后平易近人,善待下情的事情就在整个草原上传开了。
王昭君的车驾一行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大的欢迎。
3、和谐草原
呼韩邪没想到自己这回到长安,不但抱得美人归,而且还为他统一草原的插上了强劲的翅膀。
王昭君善于运用策略,帮助他收拢了不少以前对他有异心的人,另外再加上她善待草原百姓,经常出去体察下情,也为呼韩邪赢得了不少的声誉。
王昭君把带来的工匠们分配下去,让他们到牧民中间去,将自己的手艺教给他们,很快一些掌握了手艺的牧民就也能去教其他的人了。
这些先进的生产力使呼韩邪的势力日渐强大起来,附近的部落纷纷来投。
而这时呼韩邪却由于年迈去世了,按照草原上的规矩,王昭君是要嫁给呼韩邪的大儿子雕陶莫皋的,可是这在汉朝的礼制上却是被视作乱伦的,这让昭君十分的难于定夺,她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根本就没有过要背叛礼节的念头,而现在却……这一时之间给了昭君极大的困扰,她该怎么办?一个宫女走过来,她是王昭君最亲信的小翠,也是第一个甘愿跟随王昭君来到匈奴的。
小翠轻轻的对昭君说:“姐姐(自从两人来到了匈奴私下里一直以姐妹相称),听说当年爱慕姐姐的王怀现在就在此地不远,我们干脆投奔了他,也不必因为他们匈奴的这些破规矩而如此委屈姐姐了。
”
“你是说王怀?他来了这里?”
“是啊,姐姐。
他是奉命来这里边塞保护大汉的疆土的。
前两天还托人带了口信来,想要跟姐姐见一面,只是姐姐正忙,我一直没顾上告诉姐姐。
我看,我们在这里饱受委屈,还不如让王怀帮助逃离匈奴。
一出匈奴,海阔天空,我们姐妹就自由了。
”
“不行!我是不会离开的。
小翠,记得我当年来的时候和你说过的话吗?既然我们选择了来匈奴,就要为把自己当作匈奴人开看待,并且为我们汉人和匈奴之间搭起和平的桥梁,现在局势刚刚稳定,我们一旦离开,我朝和匈奴势必水火。
你也看见了,我们来的时候百姓们由于战火民不生,现在我又怎么忍心把这些刚刚安定生活下来的百姓们重新推入战火之中?”昭君沉思着,一字一句的回答着小翠的话,她的眉头紧皱着,看得出是在做着某些痛苦的抉择。
这种表情小翠太熟悉了,每当昭君要下某些决定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眉头紧皱表情严
肃,小翠不由闭上了嘴巴,只是默默看着面前这位坚定的王后。
许久,昭君忽然猛地站起身来,取下挂在帐篷上的琵琶,一首曲子流淌而出,先是哀怨的催人泪下,很快曲声又转激昂似涛声滚滚,最后只听铮铮两声,琵琶上的弦竟应声而断!小翠惊得大叫起来:“姐姐,你这是?”昭君柳眉一竖,啪的将断弦的琵琶掷在地上:“小翠,告诉雕陶,我决定依从草原之制嫁给他!”说着两行珠泪顺着双颊呼啦啦滚落。
小翠疾步上前拾起琵琶,低着头也是两眼含泪:“姐姐,我知道了。
”要知道这把琵琶是大汉的天子所赐,当年汉帝在昭君出嫁之前见到了昭君,当真是大惊失色,要知道后宫粉黛佳丽三千,可是能比昭君之美貌的竟无一人!汉帝虽是百般怜爱昭君,可是天子令已出,无奈之下也只好放昭君西行。
临行之时,御赐这把琵琶给昭君,希望昭君能常念汉朝。
如今昭君竟将琵琶弦弹断,可见昭君确是下了非凡的决心。
雕陶一听小翠来报,那是心花怒放。
他早已对这位美丽非凡又聪慧过人的后母暗恋已久,如此竟能相拥入怀作夫妻之份,可真是天遂人愿。
草原上盛大的婚礼举行了三天三夜,竟然比昭君初嫁呼韩邪的时候还要热闹几分!整个草原都沸腾了,人们都没想到,美丽的大汉公主竟然能摒弃汉族的习俗而依从草原之制,这让整个草原都为之震撼!一些歌颂昭君的歌曲在草原上很快传开了,一下子整个草原视昭君为和平的太阳。
这个局面也是王昭君没有想到的。
一个安定和谐的草原局面形成了。
自此匈奴和汉朝和谐相处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