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 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vvt 2
v0
2
vt
9.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 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 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 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 加速运动.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 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 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 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详细,完美)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 0<f =f m(具体由物体运动状态决定,多为综合题中渗透摩擦力的内容,如静态平衡或物体间共同加速、减速,需要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滑动摩擦力: f N2. 竖直面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绳子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条件:(或球在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绳约束:达到最高点:v≥gR,当 T 拉= 0 时, v=gRmg= F 向,杆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球在双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杆约束:达到最高点:v≥ 0T 为支持力0< v < gRT = 0 mg= F 向,v=gRT 为拉力v>gR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相同,A=C,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 v A= v B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 3.1km/s。
m1m2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G r2,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g' =GM/r 2说明: r 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
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0GM 。
R 2g' R 2 R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g(R h) 2h7.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 重力加速度较大。
GM GMmmv 28.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r 2、 r2r、GMGMm mv 2v =r、 r 2r22= m ω R = m ( 2π /T ) R当 r 增大, v 变小;当 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 v 1=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GMr = gRgR2=GM9. 平抛运动特点:①水平方向 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相 位y2v 0S ,求g TTv tx v 0 t v x v 0y1 g t2 v yg t2Sv 02 t 2 1 g 2 t 4 v tv 02 g 2 t 24tg gttggt2v 0v 0tg 1 tg2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 v =g △ t ,△ p = mgtx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10. 从倾角为 α 的斜面上 A 点以速度 v0 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 B 点,求: SAB1gt 2 和水平射程 s =v 0t,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ⅰ)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一、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当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应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 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距离是空间中一个质点的轨迹长度,它是一个标量。
物体在两个确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是唯一的,这与一个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和距离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是过程量,两者都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不等于距离,只有当质点沿一个方向直线运动时,它们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高中生物理必会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理必会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础1. 运动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2. 力的作用- 力的定义、单位和作用效果。
- 常见力的类型: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等。
- 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平行四边形法则。
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及其应用。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4. 动量与能量- 动量的定义和守恒定律。
-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及其力的平衡条件。
- 滑轮系统的工作特点和力的计算。
- 斜面、楔子和螺旋的简单应用。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 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的定义和状态方程。
- 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变化关系。
4. 相变与热机- 相变的基本概念和潜热。
-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
三、电磁学1. 静电学- 电荷的性质和库仑定律。
- 电场的概念、电场线和电场强度。
-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的关系。
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电流的测量。
-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概念。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计算。
3. 磁场- 磁场的概念和磁力的性质。
- 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的计算。
-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交流电-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
- 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
- 交流电的功率计算和复数表示法。
四、光学与波动1. 波动理论- 波的基本概念:波长、频率、波速。
- 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 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
2. 声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波的特性和声速的计算。
- 共振和声学波导的应用。
3.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F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 合力矩=FL 合力矩=0 或 M 正力矩= M 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本文总结了高中物理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以下为主要内容:
力学
- 牛顿三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作用在其上的力;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于它的力乘以作用时间;
- 弹力定律:弹簧的伸缩力与其伸缩程度成正比;
-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热学
-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状态的度量,热量是
物体与外界之间传递的能量;
- 热传导: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递方式,遵循热量从高温区到
低温区的传递规律;
- 温度与热量的变化:物体的温度变化与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相关;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遵循热胀冷缩原理;
光学
-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反射和折射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或折射角的定律;
-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会发生不同波长的光的偏折现象,形成光的色散;
-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通过干涉和衍射现象呈现出干涉条纹和衍射图样;
电学
-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 电压和电功率: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的推动力,电功率是电流在电路中所做的功;
-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遵循欧姆定律;
-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串联电路中电压分压;
以上为高中物理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物理高三知识点(汇总11篇)
物理高三知识点(汇总11篇)物理高三知识点第1篇力学知识点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改变运动状态.力学知识点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力学知识点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接触;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力学知识点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的描述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 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1.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1.1.5 二维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1.2.5 弹力、摩擦力、重力的性质和计算1.3 动能和动能定理1.3.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3.2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3.3 动能定理的应用1.4 势能和势能定理1.4.1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4.2 势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4.3 势能定理的应用1.4.4 弹簧弹力的势能和应用1.5 力的做功和功1.5.1 力的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的计算和应用1.5.4 功的加减法第二章:热学与物态变化2.1 物态变化和热量2.1.1 基本概念:凝固、熔化、气化、凝华2.1.2 物态变化的热量计算2.1.3 变态物质的能量转化2.1.4 水的异常膨胀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平衡和热传导2.2.2 火焰的构成和燃烧过程2.2.3 热的传播和传热的应用2.2.4 热功当量和物质内能的计算第三章:波动3.1 机械波3.1.1 波的概念3.1.2 机械波的特点和参数3.1.3 立体波和平面波的传播3.1.4 波的叠加和干涉3.1.5 波的频率和波长的计算3.2 声波3.2.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3.2.2 声波和噪声的特点3.2.3 声速的测量和计算3.2.4 声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2.5 声的共振和声音的应用3.3 光波3.3.1 光的特点:直线传播、波粒二象性3.3.2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波动模型3.3.3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3.4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第四章: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带电特点4.1.2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4.1.3 电场的产生和描述4.1.4 电场的强度和公式计算4.1.5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2 电流和电路4.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4.2.2 电阻和电阻率4.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2.5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4.2.6 电源和电路的能量转化4.3 磁场和电磁感应4.3.1 磁场的产生和描述4.3.2 磁感线和磁场的强度计算4.3.3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理4.3.4 电流产生磁场和磁能4.3.5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波和电磁谱4.4.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4.4.2 电磁谱的组成和特点4.4.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五章:光学5.1 光的传播和折射5.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5.1.2 折射定律和绝对折射定律5.1.3 透镜的成像和应用5.2 光的成像和透镜5.2.1 成像规律和公式计算5.2.2 成像的特点和应用5.2.3 透镜的种类和功能5.3 光的干涉和衍射5.3.1 光的干涉现象5.3.2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5.3.3 光的衍射现象5.3.4 衍射格的规律和应用5.4 光的偏振和波粒二象性5.4.1 光的偏振现象5.4.2 光的波粒二象性5.4.3 光的量子论和光的粒子性第六章:原子与分子6.1 原子结构和粒子模型6.1.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6.1.2 原子的构建和粒子模型6.1.3 原子的尺度和电子云6.1.4 原子的质谱和元素周期表6.2 电子和核的结构6.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6.2.2 原子核的结构和尺度6.2.3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6.2.4 放射性的装置和应用6.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6.3.1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6.3.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6.3.3 成键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6.3.4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第七章:一维运动7.1 平抛运动7.1.1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1.2 平抛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1.3 平抛运动的应用7.2 圆周运动7.2.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2.2 圆周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2.3 圆周运动的应用7.3 万有引力7.3.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7.3.2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动力学7.3.3 引力场和引力的关系第八章:流体力学8.1 流体的性质和参数8.1.1 流体的密度、压强、密度和速度的关系8.1.2 流体的连贯和牛顿流体力学定律8.2 流体的运动和压强计算8.2.1 流体的运动和速度计算8.2.2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计算8.3 流体的压力和浮力8.3.1 流体的压力和压力计算8.3.2 流体的浮力和浮力计算8.3.3 流体的应用和压力控制总结: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波动、电学、光学、原子与分子、一维运动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的总结:1. 运动与力学- 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质量、力等-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球下滑、自由落体等- 牛顿三定律:惯性、质量和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物体的运动规律: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与离心力、压强与流体的压力等2. 机械能与机械功- 动能与势能:动能定理、动能的转化与守恒、势能与势能能量图、阻力与功等- 机器与简单机械装置: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 能源与能量转化:能源的分类、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等3. 电磁与电学- 电荷与静电:电荷的基本单位、电荷的性质与分布、电荷的守恒与导体的电荷平衡等- 电场与电势:电场与电场线、电势与电势差、电场与电势的关系等-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表示、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等- 电能与电功:电能转化与守恒、电功与功率、实际电路中的效率等4. 光学与光学仪器- 光的光学特性: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衍射、光的干涉等- 光学仪器:平面镜和球面镜、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等5. 声学与声学仪器- 声的传播:声的产生、声的传播传播速度、声的反射与折射等- 声学仪器:共鸣、音叉、回声仪等6. 原子与核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元素的周期表、原子的电子结构等- 放射性现象:放射性衰变、活动度、半衰期等- 核反应与核能:核反应方程式、核能的释放与利用、原子能与核能的比较等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的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希望这份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
}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
,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05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与能级
01
02
03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
带负电。
能级概念
原子中的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运 动,这些能级是离散的,称为量
子能级。
能级跃迁
电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会吸收或 释放能量,这是原子光谱产生的
原因。
放射性衰变
衰变类型
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 衰变02 核聚变06Fra bibliotek现代物理
相对论基础
01 相对论原理
描述物体在高速运动或强重力场 下的物理现象的理论。
02 光速不变原理
无论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如 何,光速在惯性参照系中都是恒
定的。
03 质能关系
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含能量之间存 在等价关系,即E=mc²。
量子力学基础
波粒二象性
描述光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既 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的双
04
热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 定义
•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 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 公式
• ΔU=Q+W
• 应用
• 在热力系统中,工作物质从高温热源吸热Q1,对外做功W,并向低温热源放热Q2,则有关 系Q1=ΔU+W+Q2,如令W=0,即无轴功时,则Q1=ΔU+Q2,也就是说,热力系内物质 的能量变化,等于它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与外界传给它的热量之和。
重性质。
不确定性原理
强调在微观尺度上,粒子的位 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定。
量子态与波函数
描述量子系统的状态由波函数 描述,波函数的模平方给出粒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一、碰撞的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
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三、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如果相互作用力是完全非弹性力,则机械能向内能转化量,即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学问要点总结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其次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 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外形相对于所要争论的问题可以无视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 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 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一样。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 速度的测量v =∆x〔试验〕①原理:∆t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依据实际状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6V 低压沟通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沟通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假设使用 50Hz 的沟通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加速度4(1) 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a =∆v(2) 定义: ∆t,其方向与 Δv 的方向一样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一样。
(3) 当 a 与 v 0 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 0 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定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 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 a 恒定。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若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合力为零,那么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身上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力学基本概念•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力:导致物体加速度改变的原因。
3. 动能与势能•动能: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的关系所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动量与冲量•动量:物体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
•冲量: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
5. 浮力与压力•浮力: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
•压力:单位面积上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2. 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加上系统吸收的热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其中之一是: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电学部分1. 静电学•库仑定律: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直线。
•电场:在某一点上,电荷所受到的力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就是该点的电场强度。
2. 电路与电流•串联电路:元件依次连接,电流相同。
•并联电路:元件并行连接,电压相同。
3. 磁学•安培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1.2 功与能: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能分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1.3 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1.4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热学2.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2.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在压强、体积和温度变化下的状态关系。
3. 电磁学3.1 库仑定律:描述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定律。
3.2 高斯定律:通过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与曲面内电荷量的关系来描述电场。
3.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3.4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场和磁场如何相互作用和传播的一组方程。
4. 光学4.1 光的反射定律:描述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现象。
4.2 折射定律: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时的折射现象。
4.3 干涉与衍射:描述光波在相遇或通过障碍物时的叠加和分散现象。
5. 原子物理5.1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以及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5.2 放射性衰变:描述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射线的过程。
5.3 波粒二象性:光和物质粒子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6. 现代物理6.1 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理论,包括波函数、量子态和不确定性原理。
6.2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和广义相对论(引力与时空曲率的关系)。
7. 实验技能7.1 基本测量:包括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等的测量方法和误差分析。
7.2 物理实验: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领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以上总结了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理论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 =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v1′=(m1-m2)v1/(m1+m2) v2′=2m1v1/(m1+m2)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