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宋庆龄手书便条背后的故事

合集下载

一张借条红色故事

一张借条红色故事

一张借条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是我们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见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一张借条,看似普通,却承载着一段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见证了红色精神的传承。

一、红色故事背景介绍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与红军战士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一张借条诞生了,它见证了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

二、借条的来龙去脉
故事发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主人公为了支持红军战士,忍痛割舍了一只珍贵的母鸡。

红军战士感慨万分,写下了一张借条,承诺在革命胜利后归还这笔借款。

这张借条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红军的信任和支持,也成为了红色故事的珍贵物证。

三、借条背后的红色精神
这张借条所代表的,是一种无私奉献、患难与共的红色精神。

它见证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信任和支持。

这种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四、借条的现实意义
时至今日,这张借条已经成为一种红色象征,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继续弘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五、结论
红色故事中的一张借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军民鱼水情的真挚和红色精神的伟大。

【名人故事】宋庆龄的名人故事_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故事】宋庆龄的名人故事_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宋庆龄的名人故事_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在上海的一条静谧小巷里,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宅院,那里曾是宋庆龄童年的家。

夜幕低垂,月光如银,宅院内的老槐树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而在宅院的一角,一间灯火通明的小书房里,正上演着一场关于勇气与梦想的“秘密之夜”。

小宋庆龄,一个扎着羊角辫、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坚定的小女孩,正坐在书桌前。

桌上,一盏油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她手中紧握的一本《女英雄传》。

书页翻动,那些关于勇气与牺牲的故事,如同一股股暖流,悄悄地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庆龄,该睡觉了!”母亲温柔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关切。

但小宋庆龄只是轻轻应了一声,却没有放下手中的书。

她知道,今晚,她有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做。

原来,最近学校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为了筹集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学校决定举办一场募捐晚会,并邀请了一些社会名流参加。

而晚会上,将有一场关于“未来梦想”的演讲比赛,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台讲述自己的梦想。

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对于小宋庆龄来说,却意义非凡。

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像书中的女英雄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她也深知,站上那个舞台,意味着要面对无数的目光和挑战,这对于一个内向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我能做到吗?”小宋庆龄在心里问自己。

她抬头望向窗外,月光下的老槐树仿佛也在默默鼓励着她。

突然,她像是下定了决心,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稿纸,那是她为了这次演讲准备的草稿。

“我要勇敢地站出来,告诉他们我的梦想!”小宋庆龄在心里默念着,手中的笔开始在稿纸上飞快地修改起来。

油灯的火光映在她的脸上,显得格外温暖而坚定。

夜深了,当家人都已沉入梦乡时,小宋庆龄终于完成了她的演讲稿。

她轻轻地吹灭油灯,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期待。

她知道,明天晚上,当她站在那个舞台上,面对所有的目光时,她将成为自己的英雄。

然而,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募捐晚会的当天。

名人宋庆龄信守诺言的故事

名人宋庆龄信守诺言的故事

名人宋庆龄信守诺言的故事
一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

宋耀如的'二女儿宋庆龄显得格外高兴。

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美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但她刚走出门口,忽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学叠花篮儿。

小珍和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了。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庆龄说明了原委。

父亲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以后再教吧!”
“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

我走了,她会扑空的。

”庆龄为难地回答。

“那也不要紧,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

”父亲又说。

可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不,你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

如果我忘记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既然我想起了自己的诺言,怎能不守信用呢!”接着,她又向父母、姐妹挥了挥手,说:“你们去吧,祝你们快活!”。

宋庆龄的小故事

宋庆龄的小故事

宋庆龄的小故事宋庆龄,一个伟大的女性,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她不仅是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妇女运动先驱,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今天,我想讲一讲她的小故事。

宋庆龄的小故事,可以从她的童年开始讲起。

宋庆龄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她小时候随父母到美国,父母传授她许多知识。

有一次,宋庆龄在学校参加一次演讲比赛,她讲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能为中国人争取更多的权利,并使中国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个愿望,不仅是她从小到大一直追求的,也让她明确了自己的志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宋庆龄越来越感到了民族与国家的危机。

她深知自己不能远离祖国,于是决定回国,积极参加政治与教育运动,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组建了儿童救国会,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一股巨大力量。

1938年,她在武汉主持了一个受伤儿童救助大会,当时有超过八万名受伤儿童得到了帮助。

宋庆龄的行动,不仅为受灾的孩子们带去了希望,也感动了许多人,成为中国人民志愿服务事业的开端。

除了儿童救国会外,宋庆龄还为女性争取权利,她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女性争取平等的地位与权利。

她希望让女性能够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让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和获得工作机会,以及享受与男性同等的公民权利。

宋庆龄的努力,为中国女性争取了许多的权利与机会。

从宋庆龄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她并不是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她的行动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她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中国做出了贡献,爱国的精神和奉献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世人。

宋庆龄走过了漫漫长路,她的一生中不管遭遇多少困难、重重的坎坷,她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性格,抱着坚定的信念,不断追求她的梦想。

她就像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束光芒,照亮了我们时代的前方。

因此,我们要学习宋庆龄这种爱国精神,从自身做起,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多贡献,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国之瑰宝”宋庆龄一生为民务实清廉——读《宋庆龄书信选编》

“国之瑰宝”宋庆龄一生为民务实清廉——读《宋庆龄书信选编》

“国之瑰宝”宋庆龄一生为民务实清廉——读《宋庆龄书信选编》作者:林伟桦来源:《红广角》 2014年第5期(广东)林伟桦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无数革命者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上紧紧依赖并证明行之有效的法宝。

宋庆龄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亲密的战友,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自从跟随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终其一生无时无刻不怀为民情怀,走群众路线,替人民办事。

近来,笔者偶读《宋庆龄书信选编》一书,深受书中闪烁的“为民、务实、清廉” 思想光辉所教育。

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宋庆龄书信选编》收录了宋庆龄从1927年至1981年间的294封书信,记录了她与国内外政要、朋友、亲属、故旧的交往情况,从侧面反映了其政治观点、人生经历、社会实践、思想情感等。

其中,不少书信在对待群众问题上,深刻阐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

为民情怀:“我将踏着革命的足迹前进,在这条道路上绝不回头”出生于1893年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相差27岁,但革命让他们走在一起,共同生活和战斗了10多年。

孙中山逝世后,在他的许多追随者纷纷背叛革命,走向人民对立面之时,这名伟大的女性,却始终继承他“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革命遗志,投身于为广大人民争自由、谋幸福的革命事业,至死不渝。

1927年,对中国革命而言至关重要。

号称中山先生忠实信徒的汪精卫、蒋介石在这一年背叛革命,彻底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大革命宣告失败。

是年12月,汪、蒋作出与苏联断交的决定,公然违背孙中山与苏俄紧密合作的临终遗愿。

消息传来,正在苏联访问的宋庆龄立即推迟返国计划,作为对断交决定的道义抗议,并写信痛斥背叛革命的行径。

在23日致信汪、蒋时,宋庆龄严词指出:“此举若实行,必将使中国陷入自杀性的孤立,阻碍中国的进步。

对此,历史将追究你们的责任。

”同日,在给蒋的信中,她庄严声明:“如果我决定回国的话,唯一的目的就是参加工农斗争”,“我将踏着革命的足迹前进”,“我在这条道路上绝不回头”,“我将和我国亿万劳苦大众紧密团结在一起,他们必将战胜目前的血腥的反动派”。

从书信看生活中的宋庆龄

从书信看生活中的宋庆龄

从书信看生活中的宋庆龄作者:张复来源:《百年潮》2013年第03期亲爱的沈大姐:你近来身体好么?甚念!可是我很不幸!上星期日,我刚要开房门到外面去,忽然有人从外开我房间,空气的压力使我像一张纸跌在地上。

大夫来检查我没有跌坏骨头。

但是背及腰都痛肿。

现在没有药好用,只是用按摩减轻肿情况。

每天医生及护士来看我,请你不要着急不安!1974年7月5日亲爱的沈大姐:昨天很匆忙的寄一张收条给您,因近来特别是这几天我忙得头发都没有时间洗。

天气又热得很,气压低,使用的眼镜潮到看不清字!今年北京的天气十分热,难受,虽有冰箱及电扇,都没有多大帮助。

但我知道上海的黄霉天更难受了!请您不要天天到会里去办事了。

您的心脏病更需要休息……1979年8月3日初看这样的信,以为这不过是社会上女人之间为些琐事相互之间的关心和絮叨,如此感性,如此倾诉,如果你知道“林泰”是宋庆龄的化名,写信的对象“沈大姐”是邹韬奋夫人,你可能会有点儿惊奇,宋庆龄也会像“凡人”写出这样的信。

1981年春,宋庆龄病重时,她特意请邹韬奋夫人沈粹缜从上海来到身边,和她说一些心里话。

我的父亲张仲实是邹韬奋的老同事,沈粹缜陪伴宋庆龄时,她抽空来看我父亲,我在一旁坐陪,我听到沈粹缜向父亲讲述宋庆龄的病情,讲述她和宋庆龄交往的往事,讲述宋庆龄托付她办的事情。

以后,我又见到了邹韬奋和沈粹缜的女儿邹嘉骊,她向我叙说了她的母亲和宋庆龄交往和通信的一些细节。

沈粹缜第一次与宋庆龄见面,是在1937年7月5日。

为营救邹韬奋、沈钧儒、章乃器“七君子”出狱,宋庆龄发起“救国入狱运动”。

她联合一批爱国民主人士亲赴江苏高等法院,要求立即释放邹韬奋等七人,抗议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

这次见面虽短暂,但宋庆龄的大义凛然让沈粹缜敬佩不已。

1941年,宋庆龄已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正在为解放区募集大批救济物资,由于缺乏人手,她点名让沈粹缜去。

1945年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

《宋庆龄画传》读后感

《宋庆龄画传》读后感

《宋庆龄画传》读后感《宋庆龄画传》是一本描写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女性领袖宋庆龄的传记。

作者通过详实的事实依据和丰富的历史细节,揭示了宋庆龄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重要角色和无私奉献。

首先,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宋庆龄的成长历程。

作者从宋庆龄年幼赴美留学开始,逐步展示了她在美国的学习生活、思想觉悟的提高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向往。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宋庆龄在美国的求学经历和对美国社会的感受,让读者对她的成长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其次,书中详细展示了宋庆龄在政治上的抱负和追求。

她积极参与了中国革命事业,以及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国民革命运动。

通过群众救济事业、境外游说争取外援等活动,她成为了一位赤诚爱国、工作努力的杰出政治家和外交家。

她倡导平等待人、民主与科学,不愧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伟大领袖之一。

同时,书中也突出了宋庆龄对妇女权益的关注。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女性大学生,她始终关注妇女的地位和权益,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她积极倡导妇女参与社会活动,争取妇女平等的就业和教育机会,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此外,书中也透露了宋庆龄对中国儿童教育的关切。

她积极推动和参与了中国革命后的儿童教育事业,并精心组织各类活动、捐赠图书,以提高中国儿童的教育水平。

她在抗战期间创建了延安抗战纪念馆,并对后来的中国儿童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宋庆龄画传》,我更加深入了解了宋庆龄的事迹和贡献。

她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妇女权益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关注,不断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勇敢、坚定的精神,使我为她的成就和贡献所感动。

同时,读完这本传记也让我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宋庆龄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她亲身经历了中国的动荡和革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一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众多女性奋斗的象征。

总之,《宋庆龄画传》是一本生动、详实的传记作品。

通过对宋庆龄一生的描绘,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她的生平经历,更加接近于这位杰出女性领袖的内心世界。

周谷《宋庆龄的第一张出国护照及其婚姻誓约书》

周谷《宋庆龄的第一张出国护照及其婚姻誓约书》

宋庆龄的第一张出国护照及其婚姻誓约书周谷宋庆龄的第一张出国护照及她与孙中山的日文结婚誓约书的重现,为宋庆龄研究提供了确切的文件,解决了宋庆龄本人及她与孙中山间历时甚久的若干争议。

一、收藏宋庆龄出国护照的经过清时出使美国办公向多租用美当地处所。

或因地址不适当,或因租金过高,或因馆址不敷使用,馆址常常三年一迁,五年一徙。

馆址每次迁移,文件常有散失。

历任馆长、主管对旧档多不重视,视清档为废物,任其投闲陋室。

1958年叶公超奉命自台北使美。

叶当时全力忙于交涉应酬,对档案并不重视,认为远水不能救近火。

虽说派有专人清理清档,只是虚应而已。

叶每感公费不敷,难以应付业务需要,屡请增加公费以应急需,屡被告知国家财政困难,叶亦无可奈何。

遂迭请政府准将清时所置19街馆舍出售。

老馆所得不过五六万美元,聊可多供馆中公费数月之用。

19街老馆舍办理过户后,清理人员竟将绝大部分老档,当牛鬼蛇神一起横扫了。

当时任驻美大使馆主管新闻工作之陈元迈参事,后来在文中回忆,亦曾感痛心。

在残存少许清档中,有一包待清除的废件。

有一次我偶然心血来潮,打开这包东西来看看,原来是一些中国海关道台发给出洋学生使用过的护照。

护照直长19寸,横长11寸半,相当大的中英文格式文件,均经美国领事签证。

在持照人照片上盖有美国领事馆钢印另加火漆。

贴有美国两张每张五角的付费票,这在当时算相当贵。

我随手捡出几张护照,记得一张是胡敦复的,早知他是一位著名学者,曾任国立东南大学校长、国立北京女子大学校长,与其弟明复、刚复均为中国著名学者,故有些印象。

另一张是宋庆林的,但不知宋为何许人。

怪在这张护照上的持照人照片,不知何时早已被人顺手剪去。

我所看过几十张的护照持照人照片完整无缺,惟何人对宋这张竟如此厚爱?我觉得好奇乃顺手把它们留下。

事隔二三十年后,我突然想起宋庆林是不是就是宋庆龄呢?近几年全力研究孙中山与苏俄及第三国际关系,阅过一些文件,方知道这位宋庆林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孙中山续弦夫人宋庆龄女士,解决了我心中多年的疑念。

宋庆龄:一封彻夜而就的信

宋庆龄:一封彻夜而就的信

宋庆龄:一封彻夜而就的信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9年第24期文/阿青宋庆龄的英文秘书张珏晚年回忆她在宋庆龄身边的15年,始终难忘宋庆龄那封亲自起草、写了一个通宵并签名的证明信,让她送给对外友协的国际友人艾黎。

张珏为宋庆龄身处如此境地还敢于坚持实事求是,主动站出来替一位外国朋友作证,尽到一个同志和战友的责任,这种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肃然起敬!那是1968年8月31日夜晚,宋庆龄书房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宋庆龄将她彻夜而就的亲笔信递到张珏手里,千叮咛万嘱咐,要她送信路上注意有没有人跟踪;再三关照她早去早回。

待张珏回到后海宋庆龄住地,已是中午时分,宋庆龄正忐忑不安地在楼下等着她……当时宋庆龄虽然得到中央的保护,但仍然受到不少干扰。

她所创办的中福会无法开展工作,内心十分忧虑。

自顾不暇,她竟还对外国友人伸出援手,这是怎样的患难相助啊!连接党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台独坐凝思的宋庆龄心情沉重。

她的挚友,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的北京居所门口被贴了大幅标语,这意味着艾黎在这个非常时期随时都可能灾难临头……路易·艾黎1927年来到中国,1932年与宋庆龄相识,以后和她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她怎能忘记,20世纪30年代中期,她让艾黎在上海愚园路1315弄4号寓所顶层阁楼上设置了那部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电台。

1935年10月的一天,电台收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率领下,翻越六盘山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的消息。

由于红军长征后与共产国际的电信联络完全中断,到达陕北后,帮助红军尽快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就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时刻,设置在艾黎寓所的宋庆龄的电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36年1月1日,毛泽东电告朱德:“我处不但对北方局、上海局已发生联系,国际亦有发生联系,这是大胜利。

”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见了宋庆龄,首先感谢她的帮助,使得党中央很快与上海党组织恢复了联系。

宋庆龄写给一位晚辈的遗嘱曝光

宋庆龄写给一位晚辈的遗嘱曝光

宋庆龄写给一位晚辈的遗嘱曝光“我的遗嘱1975-2-18。

万一我遭遇不测,我决定将我北京和上海淮海路1843号家中的所有藏书移交给恩斯特·邓作纪念,以回报他对我的所有善意。

宋庆龄北京。

”信中是专门为邓广殷而写的遗嘱,用的是英文。

但其中两处特别使用了括弧,里面注上中文。

这两处是:(遗嘱)和(邓广殷同志)。

邓广殷出身世家,是香港邓崇光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委员,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第十四届宋庆龄樟树奖获得者,也是中国福利会的前身——保卫中国同盟的领导人邓文钊之子。

邓家与廖家是亲戚。

邓广殷的母亲何捷书是何香凝的侄女。

其父邓文钊早年读书时曾与在香港避难的廖梦醒、廖承志姐弟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

对于年龄相仿、阅历丰富且具传奇色彩的廖梦醒与廖承志姐弟十分钦佩。

特别对表兄廖承志,佩服得五体投地,言听计从。

据邓广殷讲,父亲一直教育他要以廖承志为做人的榜样。

连读书,都要进廖承志的母校。

1938年,廖承志曾将邓广殷的父亲邓文钊作为可靠的同志推荐给宋庆龄,并成为了宋庆龄至亲的朋友。

为了支持宋庆龄的事业,他几乎倾其所有。

海外大宗捐款和救援物资全部由他亲自接收并转往抗日后方和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邓文钊担任了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副省长,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于1971年1月去世。

改革开放前,邓家父子通过香港渠道,源源不断地向宋庆龄提供她所需要的物品。

宋庆龄曾多次表示无法报答感激之情,称邓家父子依然担当着“司库”的职责。

宋庆龄生前将邓广殷视为干儿子,自1971年至1980年的十年时间,给邓广殷写了189封信,亲切地称他为“BB”。

1975年2月,邓广殷收到宋庆龄从北京寄来的一封短信。

全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广殷:我匆匆写这几行字是要告诉你,我们接到通知,现在到这个月底有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中心在北京。

你可以想像(象)的(得)出,每个人都很紧张。

一些上海的朋友催我回上海的家,但是那样会给这里的人民中间引起更大的恐慌,所以我还是留在这里,不管会发生什么。

宋庆龄的小故事简短

宋庆龄的小故事简短

宋庆龄的小故事简短1.宋庆龄的简短故事1、诚实守信宋庆龄小时侯,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

因为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

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父亲让以后再教她吧,宋庆龄说不行,跟她约的今天,因为她你说过,做人要守信用。

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

可是,她并没有忘记,她认为不能言而无信,于是便独自一个人留在了家里。

2、爱国之情宋庆龄15岁,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

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

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

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紧缩双眉,耐心地听者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

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3、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爱情故事宋庆龄从美国毕业后,第二天就由父亲和姐姐陪着去拜访孙中山,。

宋庆龄见到孙中山,极为兴奋,她也加入了父亲与姐姐的行列,协助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

1914年9月做了孙中山的秘书。

宋庆龄修身正己小故事

宋庆龄修身正己小故事

宋庆龄修身正己小故事宋庆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领袖,她不仅是国民党创始人之一,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倡导者之一。

在她的一生中,有许多关于她修身正己的小故事。

宋庆龄非常注重自己的修身养性,她常常鼓励自己和其他人要坚持正直、诚实和谦虚的品质。

她认为修身就是要修炼自己的道德和品行,从内心深处培养出一个善良、谦逊的心态。

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她总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激励他人。

有一次,宋庆龄在某个社交场合碰到一位年轻女士。

这位年轻女士私下里向宋庆龄透露,她想成为一名政治家,但却感到迷茫和无助。

宋庆龄面带微笑地回答她:“要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人。

要修身正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领导能力。

”这番话让这位年轻女士深受启发。

她意识到,成为一名政治家并不仅仅是掌握权力和技巧,更是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于是,她开始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知识,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最终,她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对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修身正己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改善自己的品德和素养,我们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就像宋庆龄一样,她用自己的言行传递了修身正己的价值观,并启发了许多人。

通过学习宋庆龄的故事,我们可以受到鼓舞,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时刻坚持修身正己的信念。

只有通过真诚、谦逊的态度,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真正的贡献。

无论是领导者、政治家,还是普通人,我们都可以从宋庆龄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实践修身正己的理念。

宋庆龄的故事

宋庆龄的故事

宋庆龄的故事
宋庆龄,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史人物,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庆龄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她的父亲是清朝的大臣,对她的教育非常重视。

在家庭的熏陶下,宋庆龄自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坚强的意志。

年轻的宋庆龄赴美留学,她在美国接受了现代教育的熏陶,接触到了西方的先
进思想和文化。

这段留学经历对她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开始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和女性的地位问题。

回国后,她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在中国的动荡年代,宋庆龄始终坚定地站在了民族和人民的一边。

她积极参与
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抗日救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还是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多次出访国外,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

除了政治活动,宋庆龄还十分关注妇女和儿童的教育和权益问题。

她致力于推
动妇女的解放和儿童的教育,成立了多个妇女和儿童的慈善机构,为她们谋取利益。

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宋庆龄积极支持了中国共产党,她成为了新中国的奠基
人之一。

她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多个重要的职务,为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
上的重要人物,也是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代表。

她的一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她的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关于宋庆龄的小故事

关于宋庆龄的小故事

关于宋庆龄的小故事宋庆龄,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宋庆龄,原名李德娴,生于1893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她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勇气,对中国的命运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青年时期,她赴美留学,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接触到了当时的女权主义思潮,这对她后来的人生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国后,宋庆龄投身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她积极参与国民党的活动,与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一起,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努力奋斗。

她是中国第一个女大使,也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会议的女性,她为中国在国际上争取利益,为中国的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更是不畏强权,她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为中国军民筹集物资,她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感动了无数人。

她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成为了中国抗战时期的一面旗帜。

值得一提的是,宋庆龄在政治上的成就之外,她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她积极倡导女子教育,提倡男女平等,她创办了许多学校和机构,为培养中国的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成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

在她的一生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比如她与丈夫胡适的爱情故事,他们相互理解、支持,共同为中国的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还有她在国际会议上为中国发声的场景,她用坚定的语言和智慧的谋略,为中国争取了国际上的支持和尊重;还有她在抗战时期的感人事迹,她不畏强权,不惧困难,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尽心尽力。

总的来说,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她的故事感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

她的一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中国人民,激励着世界各国的人们。

宋庆龄,她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传颂,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因采访无意中收获宋庆龄手稿

因采访无意中收获宋庆龄手稿

因采访无意中收获宋庆龄手稿作者:陈南萍来源:《世纪》2019年第01期1966年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11月17日下午4时,我接到任务来到时任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去世前被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的住所(位于后海,现为“宋庆龄同志故居”),采访宋主席接见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宫崎世民和夫人以及紀念孙中山先生诞生100周年访华代表团一行的新闻。

当时在小客厅里坐满了日本客人,我只能站在门口一边倾听一边记录宋主席和日本客人的谈话。

因站得远,谈话内容有些听不清楚。

外事报道政策性很强,不能有丝毫偏差,为保证报道宋主席谈话内容的准确性,接见结束后,宋主席把客人送出门外准备进屋时,我有礼貌地走上前去,向宋主席自我介绍了身份,说明为报道宋主席谈话内容的无误想要她握在手中的讲话稿。

宋主席微笑着把讲话稿给了我,然后上楼休息去了。

此时我看墙上的壁钟已接近6时,如写完广播稿送回台里发稿室再经道道编审工序,肯定赶不上《新闻联播》了。

我当即决定就在小客厅接通发稿室的电话传稿,电话接通后我边口述“新闻导语”边删改宋主席的讲话稿,终于赶上《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时间,而其他新闻单位过了10多个小时,第二天才见报。

20多年后,1989年9月,我在整理文稿时发现了宋主席这篇讲话稿。

此时宋主席已经故世,我想此稿可能是秘书代为起草的,并非手迹,我又涂改过,没有予以重视,离休时与其他文稿一起带回家了。

一晃又过去10多年,2003年11月,我再一次见到此稿,此时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想,一旦宋主席的手迹是在我手中流失的,这是我的错误,也是损失,至于是否是手迹,可由有关部门鉴定;至于被我涂改过了这个错误只能检讨和致歉了。

这样我就把此稿送到“宋庆龄同志故居”。

“宋庆龄同志故居”负责人佟大章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一眼就鉴别出是宋主席的手迹,他听了我为涂改的行为检讨自责不已,安慰我不必担心,涂改可以在技术上予以处理。

这样我才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

第二个月,“宋庆龄同志故居”派人给我送来了精装的捐赠证书,上面写着:您捐赠的宋庆龄同志一九六六年手迹一页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一代国母宋庆龄的爱国故事

一代国母宋庆龄的爱国故事

三一文库()〔一代国母宋庆龄的爱国故事〕宋庆龄,1893年生于上海,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并担任他的秘书,参与革命活动,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承他的遗志,继续投身革命,赢得了国共两党和中国人民的一致尊重。

下面,就由yuwenmi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代国母宋庆龄的爱国故事,希望各位童鞋喜欢!▲一代国母宋庆龄的爱国故事有一位女性,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接受“独立、自由、民主”的先进思想教育;有一位女性,不顾家人反对,与流亡中的革命党人结婚,从此踏上了为争取民族解放、自由而奋斗的道路;有一位女性,为了国家的事务鞠躬尽瘁,为广大的妇女儿童奔前走后谋福利。

有一位这样的爱国女英雄,她的名字,叫宋庆龄。

▲宋庆龄与孙中山在宋庆龄的一生当中,革命和国家这两个词语占据了她的大部分时间。

为了支持革命,她心甘情愿追随孙中山先生,和他一起扛起起义的大旗;为了国家,她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宁愿抛头颅洒热血。

她的这种精神,在接下来的一则故事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922年的6月16日,注定是一个不安稳的日子。

自从孙中山先生决定开始进行北伐战争之后,受到了来自很多方面力量的阻挠和抗争,其中,也不乏许多当年曾经和孙中山并肩作战的同志。

而陈炯明,就是其中一位。

这个曾经和孙中山先生一起参与过“护法战争”的好战友,因为不满孙中山先生“使用中央集权武力谋求全国统一”的做法,在这一天,他选择进攻了元帅府。

当时孙中山先生已接到密报,知道事态紧急,便要求宋庆龄先行撤退。

但是宋庆龄却坚持让孙中山先生先走,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和孙中山先生同时撤离,就会因为移动目标过大而被叛军发现,使得孙中山先生置于危险境地。

所以,宋庆龄对孙中山先生说出了那一句经典的话语——“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

”她忍痛将孙中山先生送走,自己和几名部下呆在家中,制造孙中山仍然在家的假象。

因为她的勇敢,使得孙中山先生最终可以撤离到安全的位置。

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读《宋庆龄的故事》有感

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读《宋庆龄的故事》有感

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读《宋庆龄的故事》有感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读《宋庆龄的故事》有感今天读了《宋庆龄的故事》这篇文章令我感触至深,整个故事通过讲宋庆龄冒着令人眼睛都睁不开的黄沙及时赶到幼儿园,看望小朋友们以及她在朋友家门口苦苦的等待朋友,等待了整整一个下午的两件事。

通过宋庆龄的故事我知道了,诚信是一种美德,讲诚信的人为什么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是因为他把他的诚信给了别人,这是一种信义,让人感到他是可以信赖的。

如果我们能学习宋庆龄那种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的精神的话,我们的生活不就更加充实了吗?宋庆龄能冒着漫天黄沙赶到幼儿园,能苦等朋友等到一下午如果换了是我们呢?或许我会看到窗外飘起漫天黄沙,我就会想,这么大的风沙还是算了吧,或许小朋友们能理解我,然后我会心安理得得在家,把窗户全关紧了,躲在温暖的屋里,然后把早已答应的事情忘的九霄云外。

但是这样,你会不会想到,正在这时候,一大群小朋友或许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在幼儿园等你,或许,他们的手里正拿着鲜花,心里正充满了期盼,但是却让小朋友失望了。

这样,你就在无形中在孩子们的眼里成为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以后,他们就会信任你吗?我们都曾经读过《狼来了》的故事,那个小男孩就是由于失信于人,而被狼吃掉。

周幽王就是由于为了取悦他的妃子而失信于诸侯,从而导致灭国的命运。

这样多的教训对我们来说还不够多吗?如果我在等我的朋友,但是他一直没有来,这时,我会想都不想就立刻回家。

因为,我知道,我的朋友肯定会因为有其他事而不来了,自己还在这里傻傻等待干什么呢。

而这时,宋庆龄却一直等啊等,等了一下午,直到朋友从别人家回来为止。

当他知道了朋友是因为去别人家没有来时,他脸上很坦然,这里令我十分感动,他能够这样理解别人,是我们一般的人所不能做到的。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这样的诚信故事是常常发生的,他们都是因为信任自己的朋友,并相信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话。

是啊,这些名言不就是说自己说出的话不能收回的意思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人,他们的诚信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小故事

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小故事

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小故事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小故事篇1宋庆龄小时侯,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孩子?”爸爸奇怪地问。

“我不能去了。

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答道。

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是这样。

”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

”宋庆龄忙说。

“不要紧,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

”爸爸继续劝说着。

“不,你说过,做人要守信用。

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

可是,我并没有忘记呀,我不能言而无信。

”宋庆龄坚定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起来。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寂寞。

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快活,因为,我心中坦然。

”宋庆龄信守诺言,宁可不去伯伯家看鸽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这是守信用的表现。

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小故事篇2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

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

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

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么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

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着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们呢!”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著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张宋庆龄手书便条背后的故事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有一张宋庆龄亲自手书的便条,写着:“这把宝刀本来是孙先生的知友,久原房子助送的(编者注:手稿上写成“久原房子助”正确名应为“久原房之助”),但后来日本军阀在侵略中国,占据上海时和故居的其余有历史纪念品偷回日本去的。

以后日本投降后经过交涉还给故居的。

”(见图1)这张微微泛黄的便条是上海宋庆龄寓所生活管理员周和康捐赠的,他简单讲述了久原房之助赠送孙中山宝刀的流传经过。

据周和康告知:这便条大约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是宋庆龄派周和康将孙中山相关文物拿到孙中山故居陈列时随手写的,想让他明白此件文物的珍贵。

这便条虽然只有区区几十字,但其背后却隐藏了太多的信息,下面一一为读者挖掘。

久原房之助其人其刀宋庆龄在便条中提到的孙中山日本友人久原房之助赠送的宝刀,现藏于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据说这把宝刀是久原房之助祖传的,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宝刀长102厘米,最宽处10.5厘米,刀刃以精钢为原料,手工精心锻制,强度很高,锋利无比,波浪形的刀纹清晰可见。

刀柄以珠粒细密的鲛鱼皮包裹,并用丝带编花缠绕。

刀鞘上錾刻有多枚象征日本皇室的菊纹章。

宝刀造型流畅,装饰精美,实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见图2)。

出生于1869年的久原房之助,在与孙中山相识之前就是日本比较成功的企业家了。

1911年时,他就已经拥有了十余个规模相当可观的近代化大中型企业。

当年9月,他以各所属企业为基础,成立了资本达一千万日元并拥有自己的银行(日立银行)的“久原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一跃成为日本新崛起的大财阀之一。

此后,其事业发展更快,并积极向海外扩展。

那么孙中山与久原房之助是如何相识的?他在何时赠予孙中山这把宝刀呢?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就一直滞留在日本。

1915年底,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引起全国民众的愤慨,孙中山认为新的革命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致函各地的革命党人,部署推翻袁氏政权的活动。

然而,经费的缺乏一直困扰着孙中山,他很清楚没有经费支撑反袁活动根本就搞不起来。

在这之前,日本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开始支持中国的反袁派,积极向外进行资本扩张的久原房之助秉承日本政府的旨意与反袁势力接触。

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资料显示,孙中山在1916年1月通过日俄贸易会社社长松岛重太郎联系上了久原房之助,2月就从他那里获得了第一笔借款。

不过,3月8日孙中山才首次真正与久原房之助见面。

在这之后,孙中山与久原房之助还达成了多次借款合同。

从2月到4月,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久原房之助先后向中华革命党提供了总额约130万日元的借款,他则获得了四川省某些权益。

由于有经济和利益上的往来,孙中山与久原房之助成为了好友。

资料显示,他们之间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孙中山在日本时的1916年,以后却鲜有直接面对面的联系了。

因此,推测这把祖传宝刀就是在此时赠送的。

宝刀等孙中山遗物被劫1918年6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入住上海莫利爱路寓所(今香山路孙中山故居)后,这里就成为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家。

此后不管他们身居此处还是奔走外地,他们一直都将这把宝刀珍藏在此。

“一? 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宋庆龄都积极行动,支援抗战事业。

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失败,上海沦陷。

上海租界在日军的包围下成为孤岛,而在孤岛中的宋庆龄由于其身份和地位以及此前的积极抗日,使她时刻都处于危险环境中。

在经过一番精心的策划后,宋庆龄在外国友人的掩护下才与保姆李燕娥登上了去往香港的邮轮。

然而,由于形势严峻加上行动不便,孙中山相关的遗物大多留在了莫利爱路寓所,包括那把宝刀。

1942年9月,占领上海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派宪兵沪南分遣队连续三次搜查了莫利爱路宋庆龄的上海寓所,包括久原房之助所赠宝刀在内的孙中山许多相关遗物被劫掠。

他们还对寓所进行了破坏,甚至把自来水管也拿走了。

后来,日本政府为了拉拢汪伪政府,显示“中日友好”,将劫掠的部分孙中山遗物还给汪伪政府,汪伪政府将这些文物交由“文物保管委员会”保存。

为了掩盖卖国罪行,粉饰政权的正当性,汪伪“中日文化协会”曾利用这些文物在南京举办过一次展览。

宋庆龄追寻孙中山遗物1945年11月8日,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从重庆回到阔别八年之久的上海,目睹了寓所遭到日军破坏的惨状,十分难过。

而更让她痛心的是原来保存在寓所的孙中山遗物遭日军劫掠所剩无几,那把久原房之助所赠的宝刀也不见了踪影。

后来,宋庆龄听说日本政府曾将部分劫掠的孙中山遗物归还汪伪政府。

11月27日,刚回到上海不久的宋庆龄就给时任南京市市长的马超俊去函,说她回到上海后“每日忙于照顾修葺年久失修之房屋及查询当八年前我离此时留交友人代为保管之若干重要手稿文件”。

介绍了这些物件丢失的情形:“此项文件本可在友人处保存而不被敌伪劫掠,乃友人以敌伪恐惧,遂将该项文件送回舍间,盖友人尚以舍间较为保险,乃其结果适得其反。

舍间竟连续被敌伪收索三次,极多有价值及有历史性之书稿文件以及庆龄其他物件统被劫掠。

”并告知其所听闻的情况:“据庆龄所知四年前该项大部文件曾由伪政府之文化协会在京公开展览,庆龄及友人不?经办展览之伪政府人员及此项文件现仍否在京如荷?”希望马超俊帮忙调查寻找。

此信函是用英文打印并签名的(见图3),现藏南京市档案馆,而在同档案卷宗里附上了当时工作人员对此信的中文译文。

11月28日,为了帮助宋庆龄追查孙中山的遗物,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也给马超俊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忙追查。

宋庆龄写给马超俊的信函中没有具体说明丢了什么,而宋子文信中却说明了丢失的物件中包括久原房之助所赠的宝刀等,“先总理沪邸原有存件甚多,后经日人占夺致遭散失。

兹据报有久原所赠军刀一柄,又日本刀一柄暨遗稿及病状报告等,于三十一年九月间由日本宪兵沪南分遣队接收,曾转南京伪政府陈列展览等语。

此项物件想尚在南京。

请兄费神即分饬在京接收人员详细查报现存何处,妥为保管。

”(见图4、图5)先后接到宋庆龄和宋子文的来信,马超俊即命令南京市社会局会同首都警察厅严密追查。

12月4日,他还呈请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希望他们命令冈村宁次和日本联络部查追。

“日本联络部查询后报称前所有重要文物均存于南京鸡鸣寺文物保管委员会内云云,孙夫人之重要文件恐系存于该会。

”得此消息后,市社会局立即派人赶到鸡鸣寺调查,得知伪文物保管委员会原系中央研究院旧址,伪文保委员会贮藏文物室于1945年9月17日由陆军总司令部派员查封,同月26日又由教育部京沪区特派员办事处会同故宫博物院派人复封。

据中央研究院一周姓事务人员称,“伪文保委员会所印行之卅二、三年之年刊上载有先总理遗物名单及获取经过,是否藏于被封室内,未可确定。

因中央研究院人员系于九月二十日来京,而伪组织之负责人员均游匿不见致未接收,且贮藏文物室以为陆军总司令部所查封。

”为了弄清楚孙中山的遗物是否就藏于鸡鸣寺,12月15日马超俊就给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去电,请求其和教育部等会同南京市政府共同启封调查。

1946年1月,南京市政府派员会同陆军总司令部、中央研究院等人员共同揭开文物贮藏室的封条进去检查,查获久原房之助赠孙中山祖传宝刀、孙中山原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文稿等22件遗物。

这与汪伪文物保管委员会年刊上刊载的孙中山遗物名单基本相同。

当宋庆龄得知查获部分孙中山遗物时,异常兴奋,1946年1月14日她又给马超俊写了一封信。

信中她对马超俊的帮忙深表感激,并澄清了“上海报载所谓全部文件均已获寻一节并非事实”,许多如《实业计划》原稿、若干重要印章、文凭证件并一大箱重要照片等尚无下落,希望马超俊继续帮忙查找,并表示“当各遗失文件大半收回后庆龄希望能寻市座之襄助在中山文化协会举行展览一次”。

2011年10月13日,《南京日报》曾发表《宋庆龄一封信,追回孙中山22件珍贵文物》一文,文中的“宋庆龄一封信”即指1946年1月14日宋庆龄致马超俊的信,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

南京市档案馆相关档案卷宗中,宋庆龄写给马超俊的信函是有两封的,真正请求追查孙中山文物的是1945年11月27日的那封信。

孙中山遗物重新寻获的消息,也引起当时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的关注。

2月28日,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给马超俊去电表示“贵府在京查获赍送孙夫人保管之总理原著《建国大纲》避稿等件均系本党重要史料,兹为收集珍藏昭示久远起见,特恳商同孙夫人移送本会典收,嗣后如再查获革命文献或遗物等仍请迳送本会为荷。

”(见图6)马超俊回电表示要“迳商孙夫人,如得其俞允,嗣后本市倘有查获自当照办”。

宋庆龄最后没有同意将这些孙中山遗物捐赠给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

1946年2月,马超俊派人乘专车赴上海,将查获的22件孙中山遗物送还给了宋庆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挥孙中山故居的精神价值,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亲眼目睹孙中山遗物,居住在淮海路的宋庆龄会时不时地让工作人员将整理好的孙中山遗物拿到孙中山故居摆设。

久原房之助所赠宝刀曲折的流传经历,就是那个波谲云诡时代的最好见证。

所以,当周和康按照宋庆龄的吩咐拿着宝刀到孙中山故居餐厅摆设的时候,有感于此的宋庆龄便亲自手书了此便条。

参考文献:[1]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图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31.[2]郑朝平.久原房之助赠孙中山的祖传宝刀[J].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刊,2013(1).46.[3]刘望龄,赵军.久原房之助与中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5).92.[4]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1.979。

[5]刘望龄,赵军.久原房之助与中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5).93.[6]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编.宋庆龄书信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8.[7]1945年11月27日宋庆龄致马超俊函,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8]1945年11月28日宋子文致马超俊函,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9]1945年12月4日南京市社会局签呈,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10]1945年12月12日南京市社会局报告,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11]1945年12月15日南京市政府致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函电,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12]1945年12月12日南京市社会局报告附件,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13]1946年1月14日宋庆龄致马超俊函,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