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性质总结
有机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一、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和氢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1.1 碳的特殊性质碳具有四个价电子,可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并能与其他原子进行多种多样的化学键合。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溶解度、比熔点和密度。
他们大部分是不导电的,但某些有机物能导电。
1.3 有机反应的特点有机反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反应类型,包括加成、消除、取代、重排等。
它们往往需要催化剂或特定温度条件下进行。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2.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由碳骨架和官能团组成。
碳骨架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丰富多样的结构,官能团则是在碳骨架上的特定原子或原子团。
2.2 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常用规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包括根据碳原子数目命名烷烃、根据官能团命名醇、醛、酮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别与性质3.1 烷烃烷烃是只含有碳碳单键的有机化合物,分为饱和烷烃和不饱和烷烃。
它们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3.2 烯烃烯烃含有碳碳双键,分为乙烯和非乙烯烯烃。
烯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参与加成、消除等反应。
3.3 芳香化合物芳香化合物是具有特殊的芳香环结构的化合物,如苯环。
它们具有较稳定的结构和独特的化学性质。
3.4 醇醇是含有氢氧基的有机化合物,按照羰基的位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等。
醇具有较高的极性和良好的溶解性。
3.5 醛和酮醛和酮均含有羰基,区别在于羰基所连接的碳原子数目。
它们具有较高的活性,可发生亲核加成等反应。
四、有机反应机制4.1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双键(如烯烃)先经过破裂,形成两个相互连接的新键。
4.2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某些官能团(如卤素)与相邻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键断裂,形成烯烃或炔烃。
4.3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4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
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 ) >- OH(酚 ) >- SH>- NH2>- OR> C = C>- C≡C-> (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 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COOH CH 31)伞形式: C 2)锯架式:H H OHH OHOHH3C C 2 H 5H H COOHH HH4)菲舍尔投影式:H OH 3)纽曼投影式:H H HCH 3H H H H5)构象 (conformation)(1)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
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e 取代的椅式构象。
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 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 E 构型。
CH 3 Cl CH 3 C 2 H 5C C C CH C 2H 5 H Cl(Z) - 3 -氯- 2 -戊烯(E) - 3 -氯- 2 -戊烯2、顺 / 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3 CH3 CH3 H CH3 CH3 H CH3C C C CH H H CH3 H H CH3 H顺- 2-丁烯反- 2-丁烯顺- 1,4-二甲基环己烷反- 1,4-二甲基环己烷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1.酸性比较α-H存在于羰基的α-C上(这是句废话)它的酸性由旁边的吸电子基团的强弱决定一般的,相邻基团的吸电子效果越强其酸性越强相反则越弱如果连接了硝基之类的效果就相当不错了。
在强碱性环境的条件下可以类似于酸的电离一样从分子上解离被强碱捕获其母体分子形成了碳负离子碳负离子作为富电子基团作为亲核试剂具有很强的亲核活性对高度极化的基团的正电中心进行进攻常见的是羰基碳溶剂的碱性强可以促进这类反应的正反应方向进行可以促进脱质子嘛!比较弱的可以用氢氧化钾(这个太弱了很少用)也可以用乙醇钠LDA之类的强碱。
2.反应活性有很多有机化学反应,反应时对于不同的烷基或者比如卤代反应对于不同的卤代烃有不同的活性,那么活性的不同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其实化学反应就是电性相反的原子或者基团重新组合,因此,表面上看不同的,烃基或者卤素原子活性不同,其实就是电子云的疏密不一样,电负性也是这个原因。
比如卤代烃的反应活性R3H-x>R2CH-X>R-CH2-X而醚的碳氧键断裂(就是酸和醚反应先形成佯盐然后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醚键断裂顺序刚好相反,因为有些是亲电的反应,要求电子云密度大的,活性高。
有些是亲核的,要求电子云密度小。
是由烷基或卤代基的给电子或吸电子能力不同引起的。
不同的机理,活性刚好是相反的因为烷基给电子而卤代基吸电子。
3.碳正离子碳正离子,也称作碳阳离子,是含有正电碳的活性中间体,通常碳为sp2杂化,与三个基团结合,留下一对垂直于平面的p轨道。
碳正离子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如SN1反应即经由碳正离子中间体。
一般具有能稳定正电荷的基团的碳正离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三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大于二级碳正离子;二级碳正离子大于一级碳正离子。
反应中间体涉及碳正离子者通常会发生重排,例如SN1反应及E1反应等。
重排的种类则有氢阴离子迁移(Hydrideshift)与甲基迁移(Methylshift)两种。
(完整版)有机物性质总结

C8H18+C8H16
C8H18
加热
C4H10+C4H8
C4H10
加热
C2H6+C2H4
或C4H10
加热
CH4+C3H6
2.
(n+1)H2O
附: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热裂化:直接加热裂化
催化裂化:催化剂裂化(质量高)
裂解:用石油和石油产品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具有长链的分子 的烃断裂为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的液态烃的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
【复习】乙烯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2. ⑴ 与溴水加成:CH2==CH2+Br2>CH2Br—CH2Br(1,2—二溴乙烷(无色液体))
(工业上酒精的制备方法)
【总结】乙烯的加成反应说明了乙烯的双键的不饱和性
3.氧化反应:
(1)常温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占燃
(2)乙烯的燃烧:C2H4+ 302八"八、2CO2+2H2O
燃烧通式:CnH2n+3n02
2
3.加聚反应:
催化剂
n CH2==CH—CH3催化^t- [CH2—CH]n
咼温咼压
I
CH3
聚丙烯
三•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CH2==CH—CH==CH2+2Br2>CH2—CH—CH—CH2
II II
BrBr BrBr
1,2,3,4—四溴丁烷
CH2==CH—CH==CH2+Br2>CH2—CH==CH—CH2(1,4加成)——为主
与新制Cu(OH)2悬浊液混合产生降蓝色生成物 多羟基 能使指示剂变色 羧基
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总结(精华版).

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总结(精华版).
一、烃类:
1、烷烃:
由单一的碳链和氢原子组成的构成,是饱和的有机化合物,只有单键,没有明显双键,极易析出极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常温下可析出单质,不溶于水,碱下析出,常
ch2cl2 中溶解,能形成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由于碳链构型的不同,烷烃的化学性质有
一定差异,如丁烷小容易溶于水,而较大碳链烷烃如环氧戊烷,极不易溶于水。
2、烯烃:
具有环状碳链的有机物,由于对电子需要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常温下大部分烯烃是
含有稳定非极性的碳-碳双键,但易析出极性。
它们大部分是不溶于水,形成极少量的分
子间相互作用,但可与有机溶剂混合溶解或共溶。
二、醛类:
由醛基与醇基所组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δ+醛δ-醇化合物结构,多用于有机化
学的合成。
醇以存在着一个极性空间的形式存在于有机溶剂中,它们极易与水反应,形成盐,破坏极性空间,有其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和无色的现象,所以可以极易溶于水中,但不
溶于有机的溶剂。
三、酯类:
具有羟基组成碳官能团的有机物,主要由酯基和其它某种有机物组成,具有极性碳-
羰基极性空间,可与有机溶剂混合溶解或共溶,但极不溶于水,因为在水中形成羰基,使
得酯类极难溶于水中,但与碱质有相当大的溶解度,具有一定的把水离子弱化的作用,因此,它们主要用于各种特殊目的。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化学性质全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化学性质全总结概述一、烷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氧化反应;3、分解反应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3、聚合反应三、炔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3、聚合反应四、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加成反应;3、氧化反应五、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消去反应六、醇和酚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钠反应;2、取代反应;3、消去反应;4、氧化反应;5、酚羟基反应;6、酚苯环上的反应七、醛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3、羟醛缩合反应八、羧酸和酯的化学性质1、酸性;2、酯化反应;3、α-H的取代反应一、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在特定条件(有机化学的学习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1、取代反应2、氧化反应3、裂化和裂解大分子烷烃通过高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小分子烷烃、烯烃以及氢气。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碳碳双键C=C是烯烃的官能团,烯烃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加成、氧化还原,聚合:1、加成反应(1)1,2-加成A、丙烯和溴单质加成B、丙烯和溴化氢加成(马氏规则:H越多,越加H)(2)1,4-加成【注意】:发生1,2-加成或1,4-加成,取决于反应条件,一般低温倾向于发生1,2-加成,高温倾向于发生1,4-加成。
由此可见,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生成不同的产物,因此要特别注意反应的条件,记准,记对!(3)环加成2、氧化反应(1)燃烧反应(2)高锰酸钾氧化书写步骤:A、碳碳双键断开变碳氧双键;B、双键碳上的氢原子变羟基。
(3)臭氧氧化只进行高锰酸钾氧化的第一步,C=C双键断裂变碳氧双键。
3、聚合反应4、烯烃的顺反异构两个双键碳原子上都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就会有顺反异构。
顺式结构:两个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同一侧。
反式结构:两个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两侧。
三、炔烃的化学性质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三键,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炔烃可以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卤素单质、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全)-大学有机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全)-大学有机化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有机化学老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下大学有机化学的复习总结。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有机化学并不可怕,只要你用心去学,一定会有所收获。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一、基础知识1.1 烷基和烯基烷基和烯基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它们是构成有机分子的基本单元。
烷基是由碳、氢和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组成的链状烃基,常见的烷基有甲烷、乙烷、丙烷等。
烯基是由碳、氢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支链状烃基,常见的烯基有乙烯、丙烯等。
1.2 烃的取代反应烃的取代反应是指在烃分子中加入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例如,将一个氢原子加到甲烷分子中,就可以得到甲基甲烷(CH3)。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CH3 + H2 → CH3CH21.3 羟基和胺的反应羟基和胺的反应是指羟基与胺分子中的氨基反应生成酰胺的过程。
这个反应在医药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备青霉素等抗生素。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NH2 + OH -> NH2OHNH2OH + RCOOR' -> RCOOR' + NH3 + H2O二、官能团及其性质2.1 羧酸和酚的性质羧酸和酚都是含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等。
羧酸和酚还可以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醚类化合物。
例如,苯酚可以与甲醛缩合生成环氧树脂。
2.2 醛和酮的性质醛和酮都是含有羰基(C=O)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醛和酮还可以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例如,甲醛可以与苯酚缩合生成酚醛树脂。
三、合成路线设计3.1 基本合成路线设计方法合成路线设计是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基本的合成路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产物;选择合适的原料;设计反应条件;优化合成路线;进行实验验证。
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充分考虑原料的来源、价格、易得性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复习资料—化学性质
烷烃及环烷烃得化学性质:
1.烷烃卤代反应
2、环烷烃加成反应(加氢,加卤素,加卤化氢)
烯烃得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加氢,加水,加卤素,加次卤酸反式加成,自由基加成ROOR )
马氏规则得应用(形成稳定得正碳离子);个别化合物,要考虑甲基、氢得重排。
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与HBr得自由基加成,反马氏规则。
烯烃得硼氢化-氧化反应条件:BH3或B2H6 →H2O2/OH—→H2O
反马氏规则, 顺型加成,产物就是醇。
2、氧化反应
1、KMnO4溶液(碱性或中性)产物邻二醇,顺式;
KMnO4溶液(酸性)产物双键发生断裂。
(烯烃C=C 氧化为C=O; C=C上得氢被氧化成羟基(-OH)。
)
2、臭氧化反应:反应条件:O3→Zn/H2O 产物就是醛、酮
炔烃得化学性质:
1、酸性(炔化银与炔化亚酮得生成与复原)
2.加成反应(加卤素,加卤化氢,加水H2O, HgSO4-H2SO4<互变异构〉)
炔键在中间,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与HBr得自由基加成,反马氏规则.
3、氧化反应(KMnO4溶液(酸性),臭氧化反应)
炔烃得硼氢化—氧化反马氏规则, 顺型加成,产物就是醛酮。
炔烃得加氢1)Lindlar Pd (顺式烯烃) 2)Na, NH3(反式烯烃)
共轭二烯烃性质:
1、1,2加成-80°C优势与1,4加成40°C 优势
2.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共轭二烯烃与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得化合物作用形成六元环产物得反应.
芳香烃得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卤化FeCl3/Fe,硝化浓H2SO4,磺化<可逆,增加水溶性>,F-C反应<烷基化无水AlCl3,酰基化AlCl3〉)。
2、苯及其同系物得氧化反应(具有α-H 得苯同系物——苯甲酸)
3、苯环侧链得氧化反应(主要产物就是α—H被取代得卤代芳香烃)、
卤代烃得化学性质:
1、各种亲核取代反应
(生成醇,醚,硫醇,氰(多一个c羧酸),胺,硝酸酯).
2、、与金属得反应(主要掌握Grignard试剂)
(a、烷烃b、(1)CO2(2)H+/H2O多一个c羧酸)。
3、消去反应
Saytzeff规则:消除反应得主要产物就是C=C 碳原子上连有最多烃基得烯烃。
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卤代甲烷
醇得化学性质:
1、与钠得反应。
酸性得强弱次序为:伯醇〉仲醇〉叔醇醇
钠得碱性次序为:叔醇钠>仲醇钠>伯醇钠
2、与氢卤酸得反应〈亲核取代>(lucas试剂用途)。
叔醇>仲醇>伯醇 H I > HBr> HCl
3、酯化反应。
4、醇得分子间与分子内脱水。
浓H2SO4加热叔醇> 仲醇> 伯醇
5、醇得氧化反应(Sarrett试剂)。
6、多元醇(邻位醇)与高碘酸得反应.
酚得化学性质:
1、酚得酸性。
酚〉水〉醇
吸电子基酸性增加斥电子基酸性下降
2、酚得氧化反应(生成琨)。
3、酚芳环上得亲电取代反应(溴代,硝化,磺化)。
4、酚羟基得酰化反应。
傅瑞斯(Fries)重排(AlCl3)
醚得化学性质:(SN1,SN2)
1、钅羊盐得形成;醚键断裂(用HI与HBr)
2、环氧化合物得开环反应(酸性<空间位阻效应>与碱性条件〈电子效应〉)
醛,酮得化学性质:
1、亲核加成
(a、与HCN得加成;b、与醇得加成干燥HCl;c、与Grignard得加成无水乙醚,水;d、与氨得衍生物加成。
)
2、氧化还原反应
(a、与弱氧化剂得反应现象<Tollens、Fehling与Benedict试剂加热>;b、与强氧化剂反应;c、有机金属化合物还原(LiAlH4、NaBH4);d、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法Zn-Hg,HCl;e、Wo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H2NNH2 , NaOH200ºC 缩乙二醇;f、Cannizzaro反应浓NaOH.)
3、醛、酮得α-氢反应
(酮式—烯醇式互变;卤代反应<酸催化,碱催化〉(碘仿反应);醇醛缩合。
)
醛醇缩合:稀碱存在下,1个醛分子得α-碳可加到另外1个醛分子得羰基碳上,α-H则加到羰基氧上,生成β-羟基醛,称醇醛(aldol)。
醌得化学性质:
1.烯键得化学性质
2、羰基得加成
羧酸得化学性质:
1、羧酸衍生物得生成(羧基中羟基得取代反应)
(生成酰卤与PX3、PX5(X=Cl、Br)、SOCl2反应,生成酸酐脱水剂(P2O5),酯化反应酸催化,生成酰胺)
2、脱羧反应(NaOHCaO,失去CO2,变成少一个碳原子得烃)
脂肪酸得α位上有吸电子基团(如硝基,卤素,羟基,酰基,氰基与碳碳双键等)时,脱羧反应较易发生。
3、羧酸得还原(四氢铝锂,无水乙醚,水)变醇
4、二元羧酸得脱羧脱水反应(加热)
1) 乙二酸与丙二酸(2-3碳)加热生成少一个碳原子得羧酸+CO2
2)丁二酸与戊二酸(4—5碳) 加热五生成元环与六元环得环酐+H2O
3)己二酸与庚二酸(6—7碳)加热生成少一个碳原子得环酮+CO2+H2O
5、醇酸得脱水反应
1)α-醇酸加热发生两分子间得交叉脱水,生成交酯。
(交酯与酸或碱得水溶液共热时,易水解成原来得醇酸.)
2)β-醇酸中α-H受羧基与羟基得影响性质较活泼,受热时羟基与α-H结合成水脱去,并生成α,β不饱与羧酸。
3)γ-醇酸与δ—醇酸易发生分子内脱水,形成稳定得5圆环或6圆环内酯(lactone)。
6、酮酸得反应
1)α−酮酸得分解反应
与稀硫酸共热: 生成少一个碳原子得醛与二氧化碳。
2)β—酮酸得分解反应
(1)β-酮酸得酮式分解
受热时脱羧生成少一个碳原子得酮与二氧化碳。
β-酮酸得酸式分解
与浓碱共热时,发生α,β碳原子间得σ键断裂,生成两分子羧酸盐。
羧酸衍生物得化学性质
酰卤,酸酐,酯,酰胺
1.羧酸衍生物得亲与取代反应
(水解成酸、醇解成酯、氨(胺)解成胺〈氨成碱性,易反应>)。
反应速率:NH2-<RO-<RCOO-〈Cl—(与其碱性相反)
2.Claisen缩合反应(酯得缩合)C2H5ONa
定义:具有α-活泼氢得酯,在碱得作用下, 两分子酯相互作用,生成β-酮酸酯(β-羰基酯)同时失去一分子醇得反应称酯缩合反应(亦称Claisen缩合)。
第1类、自身酯缩合反应(具有α—H得相同酯分子间反应)。
第2类、交叉酯缩合反应(具有α-H与不具α—H得酯分子间反应)。
胺得化学性质:
碱性大小:季铵碱> 脂肪胺(仲胺〉伯胺或叔胺)〉氨〉芳香胺
1、氨基得酰化与磺化反应(伯胺、仲胺)
兴斯堡(Hinsberg)实验:
伯胺:可与磺酰氯作用,产物可以与NaOH作用而溶于水.
仲胺:可与磺酰氯作用,产物不能溶于NaOH。
叔胺:不能发生磺酰化反应。
2、其她反应(芳环上得卤代反应,硝基化合物还原制备芳香胺FeHCl)
3、胺与亚硝酸得反应(NaNO2/HCl,低温)
A、亚硝酸与伯胺得反应
(1) 脂肪伯胺(生成醇与氮气)。
(2)芳香伯胺(低温生成重氮盐,高温生成酚与氮气)。
B、亚硝酸与仲胺反应
脂肪或芳香仲胺与亚硝酸作用都脱氢形成不溶于水得黄色油状物N-亚硝基仲胺。
(亚硝基化合物就是强烈得化学致癌物)。
C、亚硝酸与叔胺得反应
(1) 脂肪叔胺(加氢生成不稳定得水溶性亚硝酸盐)。
(2)芳香叔胺(生成亚硝基进入对位).
亚硝基芳香叔胺在碱性溶液中呈翠绿色,在酸性溶液中由于互变成醌式盐而呈桔黄色.
由于上述不同胺类与亚硝酸反应,出现不同得现象与产物,所以可用来鉴别伯、仲与叔胺.
4、重氮盐得反应
在低温与强酸性水溶液中,芳香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盐)得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取代反应:重氮基-N2被其她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同时放出氮气得反应,称为重氮盐得取代反应。
A)被羟基取代(加热煮沸,生成苯酚)。
B)被氰基取代(NaCN,CuCN,生成苯氰)。
C)被卤素取代(CuCl,HCl,生成苯卤)。
在芳环上引入氟:Schiemann(席曼)反应,先制成氟硼酸(BF4)得重氮盐,然后加热。
D)被硝基取代(铜存在得亚硝酸盐,生成硝基苯)。
E)被氢取代(N2H3PO2,H2O,生成苯)。
偶联反应:重氮盐在低温下与酚(弱碱性介质)或芳香胺(弱酸性介质)作用,生成有色得偶氮化合物(-N2—两端都与烃基相连)得反应称为偶联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先对位后邻位)。
可进行鉴定酚与芳香胺,染料,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