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的传统园林服务对象同中国一样,都服务于少数人。工业革命的到来使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城市自身以及城市居民服务的开放型园林也随之形成。1857年奥姆斯泰德主持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掀开了西方城市公园运动的序幕,城市公园运动也开辟了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的新纪元。现代园林是真正意义上大众园林,这就要求设计师探索适合大众园林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西方设计师把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并且已经开始对中国的景观设计产生影响。研究和总结他们这些作品的特点,会对今天中国的设计师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1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问题
传统园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已树立和具备了社会所认可的形象和含义,借助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去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使设计具有现代感[1]。然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仅在于现代景观设计如何对传统园林进行借鉴吗?对传统园林的简单模仿甚至是摆脱不了传统园林形式的设计师只能设计出传统园林的赝品!
1.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将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有机结合
现代西方园林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不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将民族的传统园林特色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特点紧密结合,创造出了在传统园林基础上升华了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巴黎的安·雪铁龙公园(Andre Citroen Park)的设计在众多方面反映了法国巴洛克园林的特点,例如其规整的平面布局、笔直的道路、像巴洛克宫殿一样的大温室和温室前的大草坪。但是,在其处理上又与巴洛克园林有所不同:规整的平面布局被其北面的系列庭院和横穿其中的直线道路打破,其笔直的道路有高差和空间上的变化而避免了单调,大温室的玻璃材质也与凡尔赛宫殿有本质的不同,规整的大草坪上散植了树木。美国当今著名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的众多作品都体现了传统造园元素或手法。他在美国的IBM索拉纳园区(IBM Solana)的综合办公楼群北侧环境设计中,面对开阔、平坦的园地,沃克采用了类似于法国园林中平坦连续的草坪图案园景处理方式,但这种规整也由于原有基地的自然景观的参与而有别于传统法国园林。在德国慕尼黑机场的康平斯基饭店(Garden of Kempinski Hotel,München)环境设计中,沃克将黄杨篱、草坪、彩色砂石带和狭冠橡树等传统园林素用极简的图案式构图重新组合,组成了两组成角度的重叠格网布局的花坛园庭院平面。荷兰乌德勒支VSB总部花园(Garden VSB,Utricht)设计中,
传统的黄杨篱与红色的碎石地面组合成了一个狭长的下沉花园。在这些作品中,设计师吸收了传统的园林形式和精神,并用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作品即具有传统色彩,又富含时代精神,具有长久的生命力[1、2]。
1.2西方景观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给当今中国景观发展的启示
当我们大肆批评中国现代的景观中找不到中国传统的园林特色时,却极少有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实际行动说明怎样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与眼前的中国景观设计相结合。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不管是中国传统的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家园林,都是时代的产物,其所用的材料,所表达的内容都是与其时代相关的。虽然他们是无比珍贵的遗产,但如果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仍然模仿老祖宗的,那只是赝品!从西方的一些优秀的设计作
品中不难发现,西方景观设计师在促进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结合时,继续保留着传统园林的特点,同时赋予了其现代的精神和内容。传统也好,现代也罢,西方设计师的这些设计作品有一点必须承认,即他们是为人们所接受,受人们所喜爱的,这既是传统与现代园林结合的最高境界。
笔者认为,首先,我们不能让现代的景观在式样、材料、形式等等各个方面都与传统园林相吻合,现代的景观只要继承传统中的造园技法就足够了。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造景元素水榭,现代园林照样可以用水榭造景,可并不一定用木质结构和古典水榭的形式,设计师可以创新,甚至可以用极现代的材料和形式来表达。不管形式多么现代,它还是传统的,因为水榭是传统的造园要素,即:用现代材料和式样表达的水榭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其次,过分的强调传统和现代对当代景观设计没有太大的意义,景观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景观能不能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都是古典的,它们被世人称道,说明它们被中国人和世界人民认可和接受;故宫前原来是没有广场的,天安门广场是后来修建的,采用的也是现代的广场形式、材料,但它被我们认可了,它就是好的景观设计作品。
2景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尊重地域的景观文化一直是景观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的理论似乎只停留在批判上。当我们的设计师在大肆批评西方文化的冲入给中国带来了文化和传统上的冲击时,却很少有人探索为什么会这样,很少有人回答过该怎么做,即使回答了,也是笼统的教条似的条条框框。诚然,盲目接受西方景观理念会造成景观民族性的丧失;同时,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不可能闭关自守地发展所谓的民族景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接受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景观设计理念和造园技法,又要发展这些理念和技法使它们成为适用于中国的,在这里,世界的便成为了民族的。
2.1西方民族景观与世界景观交融的经典之作
拼合园(The Splice Garden)——玛莎·舒沃兹(Martha Schwartz)设计的美国怀特海德生物化学研究所九层试验大楼的屋顶花园,是西方景观设计师将景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交融的经典之作。拼合园是一个25×25英寸的正方形屋顶花园,设计师玛莎·舒沃兹希望其能表达出场地是微生物研究所的特征。她从“基因重组”中得到启示,将花园设计成了基因重组的象征物——来自不同园林文化的连体婴儿。一面以法国文艺复兴园林为主,一面以日本禅宗园林为主[1、3]。从园林风格来讲,法国园和日本园毫无疑问是民族的园林。但改作品是设计师基于对该场地位置和文化特征的分析,并综合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式,进行加工创新而完成的,因此在这里,民族的成了世界的。
2.2中国自己的经典之作及启示
笔者认为,俞孔坚先生的中山岐江公园设计是在回答民族景观与世界景观如何交融的最好的实例。中山岐江公园受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理念的影响,同样强调对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这种设计理念是世界景观设计界探索产业用地再生设计的结晶。同时,俞先生从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出发,保留龙门吊、水塔等场地原有构筑物,建设了一些反映地方特色和中国景观的景观元素,尤其是红盒子,这些都反映了民族性、地域性[4]。在这个案例中,世界的成为了民族的,同时俞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中国的设计师:“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是处理民族景观与世界景观问题的最好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