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防火墙技术

合集下载

第5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第2版)-付永钢-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5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第2版)-付永钢-清华大学出版社
• 复杂主机扫描技术
– (1)异常的IP包头; – (2)IP头中设置无效的字段值; – (3)错误的数据分片; – (4)反向映射探测。
第五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
5.3.2 端口扫描技术
1.TCP connect 扫描
最基本的TCP扫描,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 用,用来与每一个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端口 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该端 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
• 莫里斯病毒就是利用这一点,给互联网造成巨大的危害。
第五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
近10年安全漏洞发布趋势
8000 6000 4000
491765816448来自56015718
4617
4112
4894
4872
5391
7166 5299
200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第五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
5.1 网络攻击概述与分类
– 网络攻击目的
• 炫耀自己的技术; • 赚钱; • 窃取数据; • 报复; • 抗议或宣示。
第五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
5.1 网络攻击概述与分类
• 常用的攻击方法
– 窃听 – 欺骗 – 拒绝服务 – 数据驱动攻击
第五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
优势: • 没有权限限制 • 速度快
缺陷: • 容易暴露
第五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
2.TCP SYN扫描
第一步:客户机发送SYN包给服务器
第二步:服务器发送SYN|ACK包给客户机

华为防火墙的使用手册

华为防火墙的使用手册

华为防火墙的使用手册第一章:产品概述1.1 产品介绍本手册是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华为防火墙(以下简称“防火墙”)而编写的。

防火墙是一种能够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保护网络安全的设备,具有强大的安全防护功能和丰富的网络管理功能。

1.2 产品特点防火墙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能够进行安全审计和监控网络流量,实时检测和阻断潜在的威胁;- 具有灵活的策略配置和管理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设置;- 支持多种安全协议和加密算法,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 具备高性能处理能力和可靠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大规模企业网络的安全需求。

第二章:硬件配置与安装2.1 硬件配置在使用防火墙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防火墙的硬件配置参数。

包括防火墙型号、CPU、内存、接口类型和数量等信息。

用户可以根据网络规模和安全需求选择适合的防火墙型号。

2.2 安装用户在安装防火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将防火墙设备固定在防火墙机架上,并连接电源线;- 将防火墙设备与网络设备相连,包括连接入口路由器、交换机等;- 安全接入外部网络,并配置相关网络参数。

第三章:软件配置与管理3.1 系统初始化用户在首次接入防火墙时,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配置,包括设置管理员账号、密码、管理IP等信息。

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可以管理和操作防火墙。

3.2 策略配置配置防火墙的安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入站、出站、NAT、VPN等各类安全策略,以确保网络安全。

3.3 安全管理防火墙还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包括安全审计、日志记录、攻击防护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安全管理功能监控网络流量、分析安全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故障排除与维护4.1 系统状态监控防火墙设备可通过监控系统状态来查看硬件运行状况、网络流量情况等,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处理。

4.2 故障排除当防火墙出现故障时,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日志、告警信息等来分析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维护。

4.3 定期维护为了保持防火墙设备的稳定运行,用户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包括固件升级、系统优化、安全漏洞补丁安装等。

网络安全课程,第5章 防火墙技术讲稿(三)

网络安全课程,第5章 防火墙技术讲稿(三)

1、屏蔽主机体系结构(主机过滤体系结构)
在主机过 滤体系结构 中提供安全 保护的主机 仅仅与内部 网相连。 主机过滤 结构还有一 台单独的路 由器(过滤 路由器)。 在这种体 系结构中, 主要的安全 由数据包过 滤提供,其 结构如右图 所示。
屏蔽主机体系结构(主机过滤体系结构)
在屏蔽主机防火墙结构中,分组过滤路由器或 防火墙与Internet相连,对数据包进行过滤。 同时一个堡垒机安装在内部网络,通过在分 组过滤路由器或防火墙上过滤规则的设置, 使堡垒机成为Internet上其它节点所能到达的 唯一节点,这确保了内部网络不受未授权外 部用户的攻击。

补充教学内容: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重 点: 1:屏蔽主机体系结构 重 点: 2:双宿主机防火墙 重难点: 3:被屏蔽主机防火墙 重难点: 4:被屏蔽子网防火墙 难 点: 5:分布式防火墙体系结构 6:防火墙的分类 7:防火墙的性能及选购 8:防火墙技术的敝端 9: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趋势 10:实训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概述
内部路由器(也叫阻塞路由器)
内部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内部网免受来自外
部网与参数网络的侵扰,内部路由器为用户的防火墙执行大 部分的数据包过滤工作。它允许从内部网络到Internet的有 选择的出站服务。这些服务使用户的站点能使用数据包过滤 而不是代理服务 。 滤工作,它允许某些站点的包过滤系统认为符合安全规则的 服务在内外部网之间互传。根据各站点的需要和安全规则, 可允许的服务是以下这些外向服务中的若干种,如:Telnet、 FTP、WAIS、Archie、Gopher或者其它服务。 部网之间传递的各种服务和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传递的各种 服务不完全相同,即内部路由器所允许的在堡垒主机(在外 围网上)和用户内部网之间的服务,可以不同于内部路由器 所允许的在Internet和用户内部网之间的服务。

第05章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第05章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3)应用代理网关技术 )
计 算 机 网 络 工 程
应用代理网关( 应用代理网关(Application Gateway)技术也 ) 称应用代理技术, 称应用代理技术,是建立在网络应用层上的协议 过滤, 过滤,它针对特别的网络应用服务协议即数据过 滤协议, 滤协议,并且能够对数据包分析并形成相关的报 告。 应用代理技术又分为“第一代应用网关代理” 应用代理技术又分为“第一代应用网关代理”和 第二代自适应代理”。 “第二代自适应代理 。 自适应代理( 自适应代理(Adaptive proxy)技术结合了应用 ) 代理技术的安全性和包过滤技术的高速度等优点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防火墙的发展
计 算 机 网 络 工 程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路由器的防火墙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用户化的防火墙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建立在通用操作系统上的防火墙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具有专用安全操作系统的防火墙 第四代防火墙是一个双端口或多端口结构的专用 网络硬件设备。它将网关与安全系统合二为一, 网络硬件设备。它将网关与安全系统合二为一, 并集成了路由器功能。具有透明的访问方式、 并集成了路由器功能。具有透明的访问方式、灵 活的代理系统、多级的过滤技术、路由技术、 活的代理系统、多级的过滤技术、路由技术、网 络地址转换技术、 网关技术、 络地址转换技术、Internet网关技术、用户鉴别 网关技术 与加密、用户定制服务、审计和告警、 与加密、用户定制服务、审计和告警、网络诊断 数据备份与保全等技术和功能。 、数据备份与保全等技术和功能。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1、网络信息与安全 、
计 算 机 网 络 工 程
信息安全—是防止对知识、事实、 信息安全 是防止对知识、事实、数据或能力非 是防止对知识 授权使用、误用、 授权使用、误用、篡改或拒绝使用所采取的措施 。维护信息自身的安全就要抵抗对信息的安全威 胁。 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信息安全而采取的 网络信息安全 是指保护网络信息安全而采取的 措施或表示网络信息的一种安全状态。 措施或表示网络信息的一种安全状态。网络信息 安全以信息安全为目标,以网络安全为手段。 安全以信息安全为目标,以网络安全为手段。

第5章 防火墙和VPN

第5章 防火墙和VPN

(4)DNS服务器:该服务器提供了系统中可
2. 系统安全弱点的探测
通过前期收集到的一些网络及主机信息,黑客 会通过扫描软件探测每台主机,寻找该系统的 安全漏洞和弱点。这些软件能够对整个网络或 主机进行扫描,主要扫描目标主机上某范围内 的典型端口,收集目标主机的哪些端口是否开 放,还有的直接根据已知的系统漏洞进行探测 扫描,并将扫描出来的结果形成详细的报表, 以便下一步实施攻击。
内部提供拨号服务绕过防火墙
防火墙的设计准则
1.防火墙的规则 ① 拒绝每件未被特别许可的事情(限制政策) 只支持那些仔细选择的服务,建立一个非常 安全的环境。其缺点是安全性的考虑优于使 用性的考虑,限制了提供给用户的服务范围。 ② 允许未被特别据绝的每—件事情(宽松政策) 建立一个非常灵活的使用环境,能为用户提 供更多的服务。缺点是使用性的考虑优于安 全性的考虑 。 多数防火墙都在两种之间采取折衷。
状态检测
传统的包过滤只是通过检测IP包头的相关信息 来决定数据流的通过还是拒绝,而状态检测技 术采用的是一种基于连接的状态检测机制,将 属于同一连接的所有包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流 看待,构成连接状态表,通过规则表与状态表 的共同配合,对表中的各个连接状态因素加以 识别。这里动态连接状态表中的记录可以是以 前的通信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相关应用程序的 信息,因此,与传统包过滤防火墙的静态过滤 规则表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电子商务安全
第五章
防火墙和VPN
1
第5章 防火墙和VPN
5.1 防火墙的概念与作用 5.2 防火墙技术原理 5.3 防火墙体系
5.4 VNP
2
5.1 防火墙的概念与作用
3
什么是防火墙?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 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 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 它可通过监测、 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 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 况, 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 器,也是一个分析器,可有效地监控内部网 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 保证内部网 络的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 (4)1.1 信息安全概念与体系结构 (4)1.1.1 信息安全定义 (4)1.1.2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4)1.2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4)1.2.1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 (4)1.2.2 防护措施 (4)第2章密码学基础 (5)2.1 对称加密算法 (5)2.1.1 常见对称加密算法 (5)2.1.2 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5)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5)2.2.1 常见非对称加密算法 (5)2.2.2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6)2.3 哈希算法与数字签名 (6)2.3.1 哈希算法 (6)2.3.1.1 常见哈希算法 (6)2.3.2 数字签名 (6)2.3.2.1 数字签名的实现过程 (6)2.3.3 数字签名的作用 (6)第3章认证与访问控制 (6)3.1 认证技术 (6)3.1.1 生物认证 (6)3.1.2 密码认证 (7)3.1.3 令牌认证 (7)3.1.4 双因素认证 (7)3.2 访问控制模型 (7)3.2.1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7)3.2.2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7)3.2.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7)3.2.4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 (7)3.3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7)3.3.1 身份认证 (7)3.3.2 权限管理 (7)3.3.3 访问控制策略 (8)第4章网络安全协议 (8)4.1 SSL/TLS协议 (8)4.1.1 SSL/TLS协议原理 (8)4.1.2 SSL/TLS协议功能 (8)4.1.3 SSL/TLS协议应用 (8)4.2 IPsec协议 (8)4.2.2 IPsec协议工作原理 (9)4.2.3 IPsec协议应用 (9)4.3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9)4.3.1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原理 (9)4.3.2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关键技术 (9)4.3.3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应用 (9)第5章网络攻击与防范 (9)5.1 网络扫描与枚举 (9)5.1.1 网络扫描技术 (9)5.1.2 枚举技术 (10)5.2 漏洞利用与攻击方法 (10)5.2.1 漏洞利用概述 (10)5.2.2 攻击方法 (10)5.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1)5.3.1 防火墙技术 (11)5.3.2 入侵检测系统(IDS) (11)第6章恶意代码与防护 (11)6.1 计算机病毒 (11)6.1.1 病毒的定义与特征 (11)6.1.2 病毒的分类 (12)6.1.3 病毒的传播与感染 (12)6.1.4 病毒的防护措施 (12)6.2 木马与后门 (12)6.2.1 木马的定义与特征 (12)6.2.2 木马的分类 (12)6.2.3 木马的传播与感染 (12)6.2.4 木马的防护措施 (12)6.3 蠕虫与僵尸网络 (12)6.3.1 蠕虫的定义与特征 (13)6.3.2 蠕虫的传播与感染 (13)6.3.3 僵尸网络的定义与特征 (13)6.3.4 蠕虫与僵尸网络的防护措施 (13)第7章应用层安全 (13)7.1 Web安全 (13)7.1.1 基本概念 (13)7.1.2 常见Web攻击类型 (13)7.1.3 Web安全防范措施 (13)7.2 数据库安全 (14)7.2.1 数据库安全概述 (14)7.2.2 数据库安全威胁 (14)7.2.3 数据库安全防范措施 (14)7.3 邮件安全与防护 (14)7.3.1 邮件安全概述 (14)7.3.3 邮件安全防护措施 (14)第8章系统安全 (15)8.1 操作系统安全 (15)8.1.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15)8.1.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15)8.1.3 操作系统安全实践 (15)8.2 安全配置与基线加固 (15)8.2.1 安全配置概述 (15)8.2.2 安全配置实践 (15)8.2.3 基线加固概述 (15)8.2.4 基线加固实践 (15)8.3 虚拟化与云安全 (15)8.3.1 虚拟化安全概述 (16)8.3.2 虚拟化安全实践 (16)8.3.3 云安全概述 (16)8.3.4 云安全实践 (16)第9章物理安全与应急响应 (16)9.1 物理安全设施 (16)9.1.1 安全区域规划 (16)9.1.2 机房设施安全 (16)9.1.3 网络设备安全 (16)9.2 安全审计与监控 (16)9.2.1 安全审计 (16)9.2.2 安全监控 (16)9.2.3 安全审计与监控的协同作用 (17)9.3 应急响应与处理 (17)9.3.1 应急响应计划 (17)9.3.2 应急响应团队 (17)9.3.3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 (17)9.3.4 事后总结与改进 (17)第10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7)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17)10.1.1 信息安全策略概述 (17)10.1.2 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17)10.1.3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7)10.1.4 企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遵循 (17)10.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17)10.2.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18)10.2.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8)10.2.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18)10.2.4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 (18)10.3 信息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8)10.3.1 信息安全培训的意义与目标 (18)10.3.2 信息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 (18)10.3.3 信息安全意识提升策略 (18)10.3.4 信息安全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18)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1.1 信息安全概念与体系结构1.1.1 信息安全定义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产,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避免由于非法访问、泄露、篡改、破坏等造成的信息丢失、损害和不可用的一系列措施和过程。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997章节整理5-11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997章节整理5-11

第五章防火墙与VPN技术一、防火墙1.防火墙的基本概念(1)外网(非受信网络):防火墙外的网络,一般为Internet。

(2)内网(受信网络):防火墙的网络。

受信主机和非受信主机分别对照内网和外网的主机。

(3)非军事化区(DMZ):为了配置管理方便,内网中需要向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往往放在一个单独的网段,这个网段便是非军事化区(DMZ区)。

2.防火墙的设计原则防火墙的设计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的业务流必须经过防火墙。

(2)只允许本地安全政策认可的业务流通过防火墙。

(3)尽可能控制外部用户访问内域网,应严格限制外部用户进入内域网。

(4)具有足够的透明性,保证正常业务的流通。

(5)具有抗穿透攻击能力、强化记录、审计和告警。

3.防火墙的基本组成【简答】简述防火墙的基本组成部分。

(1)安全操作系统。

(2)过滤器。

(3)网关。

(4)域名服务器。

(5)Email处理。

4.防火墙的分类(1)包过滤型。

(2)包检验型。

(3)应用层网关型。

5.防火墙不能解决的问题(1)防火墙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他途径的攻击。

(2)防火墙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带来的威胁。

(3)防火墙也不能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

(4)防火墙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二、VPN技术1.VPN基本概念虚拟专用网VPN通常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共网络(通常是Internet)建立一个『|缶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它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

2.VPN的基础:隧道协议VPN利用隧道协议在网络之间建立一个虚拟通道,以完成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

隧道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互联网协议安全IPSec。

(2)第2层转发协议L2F。

(3)点对点隧道协议PPTP。

(4)通用路由封装协议GRE【单选】在隧道协议中,基于防火墙的VPN系统的协议是些。

【填空】IPSec是一系列保护IP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它包含传输模式与隧道模式两种工作模式。

网络安全平时作业与复习提纲(含答案)

网络安全平时作业与复习提纲(含答案)

1、描述五种基本安全技术的方法和作用.(第一章)P14答:1).防火墙技术:内部网络(可信赖的网络)和外部网络(不可信赖的网络)之间的屏障,按照安全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

工作方式:过滤器:检查数据包的来源和目的地;数据包内容扫描:根据规定接收或拒绝数据包;数据包模式检查:是否符合已知“友好”数据包的位模式。

2).加密技术:信息的重新组合,使得只有收发双方才能解码并还原信息的一种手段。

目前,加密正逐步被集成到系统和网络中,如IETF正在发展的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硬件方面,Intel公司也在研制用于PC机和服务器主板的加密协处理器。

3).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用以防止非法数据的侵入,而安全检查的作用则是阻止非法用户.认证方式:密码、人体生理特征(如指纹)的识别、智能IC卡或USB盘4).数字签名技术:证明消息确实是由发送者签发的;验证数据或程序的完整性5)。

内容检查技术:反病毒软件可以清除E—mail病毒;完善防火墙可以对付新型Java和ActiveX病毒2、描述替代密码和置换密码所使用的加密方法。

(第二章)P20替代密码:明文中的每一个字符被替换为另外一个字符得到密文;逆替换恢复明文置换密码:重排明文的字母顺序得到密文;逆重排恢复明文3、描述D-H算法的过程与作用。

(第四章)P57用于密钥分配,其安全性基于计算离散对数的困难性。

DH算法过程:1)、相互产生密钥对2)、交换公钥3)、用对方的公钥和自己的私钥运行DH算法得到一个密钥X4)、A产生一个对称加密密钥加密数据,同时用密钥X加密这个对称的加密密钥并发送给B5)、B用密钥X解密对称的加密密钥,得到对称的加密密钥6)、B用这个对称的加密密钥来解密A的数据4、描述PGP系统的过程与作用.(第四章)PGP(Pretty Good Privacy):基于RSA与IDEA的开源的加密邮件软件发送方•生成新的IDEA密钥k(对称)•用对方RSA公钥加密k,用k加密邮件信息m,一起发送接收方•用本方RSA私钥解密得到k•用k解密邮件信息5、描述同步洪水攻击(SYN FLOOD)的目的、所利用的协议机制和攻击方法。

防火墙的技术毕业设计

防火墙的技术毕业设计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防火墙的技术与研究学部: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二O一二年五月十八日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

本文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网络安全的现状及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我们网络安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探讨了针对计算机安全隐患的防范策略.本文首先对防火墙的概念以及防火墙在国内国外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然后对现有的防火墙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对防火墙的配置策略、优点和不足做出了详细的阐述,接着对防火墙常见攻击方式及防火墙抵御措施进行了描述,并且对防火墙如何设置进行了表述,预测了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后本文阐述了对防火墙技术与研究的结论和心得。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火墙设置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In bringing an unprecedented mass of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Open and freely shaped the network also had private information and data have been damaged or the possibility of violation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has bee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all areas of the pie. This article exists on the current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risk was analyzed, elaborated on China's network security and network security status of the causes for our network security status of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security risks for computer preventive strategies.This paper first for firewall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foreign firewall in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irewall, then on to existing firewall technology for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 firewall configuration strateg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make detail, then the firewall common attacking and firewall against measures are described, and the Windows firewall how to set the expression, final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irewall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share experiences.key words network firewall set目录第1章.绪论 (1)1.1防火墙概述 (1)1.2 防火墙国内发展现状 (1)1.3 防火墙国外发展现状 (1)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2)第2章.防火墙技术分析 (3)2.1防火墙的概念 (3)2.2防火墙可执行的安全任务 (3)2.3防火墙设备 (4)2.4防火墙的类型 (5)2.5防火墙的配置策略 (6)2.6 防火墙的优点 (8)2.7 防火墙的不足 (9)2.8 防火墙与杀毒软件的区别 (9)2.9 当下主流防火墙技术 (9)第3章常见攻击方式及防火墙抵御措施和防火墙的设置 (11)3.1常见的攻击方式及防火墙的防御措施 (11)3.2 防火墙的设置 (12)3.2.1 Windows XP防火墙设置 (12)3.2.2 Win7防火墙设置 (13)3.2.3 Linux防火墙设置 (15)第4章.防火墙技术发展趋势 (16)第5章研究结论与研究心得 (17)4.1研究结论 (17)4.2研究心得 (18)参考文献 (18)致谢 (19)第1章.绪论1.1防火墙概述如今网络安全性由一系列不断发展的技术组成,特别应用在与通信或者商务服务的internet相连接的网络中。

防火墙技术PPT

防火墙技术PPT
返回本节
防火墙技术
1.5 防火墙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
(1)优良的性能 (2)可扩展的结构和功能 (3)简化的安装与管理 (4)主动过滤 (5)防病毒与防黑客
返回本节
防火墙技术
2 防火墙技术
2.1 防火墙的技术分类 2.2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及实现方式 2.3 防火墙的常见体系结构
返回本章首页
防火墙技术ຫໍສະໝຸດ 表1 两种防火墙技术返回本节
防火墙技术
2.2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及实现方式
1.双端口或三端口的结构 2.透明的访问方式 3.灵活的代理系统 4.多级的过滤技术 5.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 6.网络状态监视器
防火墙技术
7.Internet网关技术 8.安全服务器网络(SSN) 用户鉴别与加密 10.用户定制服务 11.审计和告警 12.应用网关代理
用全静态数据包检验技术来防止非法的网络接入 和防止来自Internet的“拒绝服务”攻击,它还 可以限制局域网用户对Internet的不恰当使用。
防火墙技术
Office Connect Internet Firewall DMZ可支持多达100个局域网用户,这使局域网 上的公共服务器可以被Internet访问,又不会使 局域网遭受攻击。
防火墙技术
(4)代理技术的优点 1)代理易于配置。 2)代理能生成各项记录。 3)代理能灵活、完全地控制进出流量、内容。 4)代理能过滤数据内容。 5)代理能为用户提 供透明的加密机制。 6)代理可以方便地与其他 安全手段集成。
防火墙技术
(5)代理技术的缺点 1)代理速度较路由器慢。 2)代理对用户不透 明。 3)对于每项服务代理可能要求不同的服务 器。 4)代理服务不能保证免受所有协议弱点的 限制。 5)代理不能改进底层协议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题库

网络安全题库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已完成【单选题】1.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指()A、网络中设备设置环境的安全B、网络使用者的安全C、网络中信息的安全D、网络的财产安全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2.黑客搭线窃听属于()风险。

A、信息存储安全信息B、信息传输安全C、信息访问安全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3.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通常使用(),以使计算机只允许用户在输入正确的保密信息时进入系统。

A、口令B、命令C、密码D、密钥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4.对企业网络最大的威胁是()。

A、黑客攻击B、外国政府C、竞争对手D、内部员工的恶意攻击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5.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指的是信息()特性。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控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6.信息安全就是要防止非法攻击和病毒的传播,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从具体意义上理解,需要保证以下()。

Ⅰ.保密性Ⅱ.完整性Ⅲ.可用性Ⅳ.可控性Ⅴ.不可否认性A、Ⅰ、Ⅱ和Ⅳ BB、Ⅱ和Ⅲ CC、Ⅱ、Ⅲ和Ⅳ DD、都是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7.信息风险主要指()A、信息存储安全B、信息传输安全C、信息访问安全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8.()不是信息失真的原因A、信源提供的信息不完全、不准确B、信息在编码、译码和传递过程中受到干扰C、信宿(信箱)接受信息出现偏差D、信箱在理解上的偏差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9.以下()不是保证网络安全的要素A、信息的保密性B、发送信息的不可否认性C、数据交换的完整性D、数据存储的唯一性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第二章黑客常用系统攻击方法1【单选题】1.网络攻击的发展趋势是()A、黑客攻击与网络病毒日益融合B、攻击工具日益先进C、病毒攻击D、黑客攻击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2.拒绝服务攻击()A、A.用超过被攻击目标处理能力的海量数据包消耗可用系统、带宽资源等方法的攻击B、全程是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C、拒绝来自一个服务器所发送回应请求的指令D、入侵控制一个服务器后远程关机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3.局域网中如果某台计算机受到了ARP欺骗,那么它发出去的数据包中,()地址是错误的A、源IP地址B、目标IP地址C、源MAC地址D、目标MAC地址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4.在网络攻击活动中,Tribal Flood Netw(TFN)是()类的攻击程序A、拒绝服务B、字典攻击C、网络监听D、病毒程序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5.HTTP默认端口号为()A、21B、80C、8080D、23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6.DDOS攻击破坏了()A、可用性B、保密性C、完整性D、真实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7.漏洞评估产品在选择时应注意()A、是否具有针对网络、主机和数据库漏洞的检测功能B、产品的扫描能力C、产品的评估能力D、产品的漏洞修复能力E、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 E 我的答案:A第二章黑客常用系统攻击方法2【单选题】1.关于“攻击工具日益先进,攻击者需要的技能日趋下降”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网络受到的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B、.网络受到的攻击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C、网络攻击无处不在D、网络风险日益严重正确答案: B2.在程序编写上防范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方法有()Ⅰ.编写正确、安全的代码Ⅱ.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测Ⅲ.数组边界检查Ⅳ.使用应用程序保护软件A、Ⅰ、Ⅱ和ⅣB、Ⅰ、Ⅱ和ⅢC、Ⅱ和ⅢD、都是正确答案: B3.HTTP默认端口号为()A、21B、80C、8080D、23正确答案: B4.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指的是信息()特性。

第5章 网络安全知识与安全组网技术-李文媛

第5章 网络安全知识与安全组网技术-李文媛


(1)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
任何两台计算机Clients和Servers之间欲建立TCP连接,都需 要一个两方都确认的过程,称三次握手,可分解为下图表示:
33
(1)C向S发送SYN,表示想发起一次TCP连接,假定序列号是X; (2)S接到请求后,产生(SYN|ACK)响应,包括:向C发送ACK, ACK的值为X+1,表示数据成功接收,并告知下一次希望接收到 字节的序号是X+1;同时,S向C发送自己的序号,假定为值Y; (3)C向S发送ACK,表示接收到S的回应。这次它的序号值为X+1, 同时它的ACK值为Y+1。 连接开放,C与S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8
5.1 5.2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网络相关知识
5.3
5.4 5.5 5.6
防火墙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常见的攻防技术
案例分析
5.2 网络相关知识与安全组网技术


5.2.1 ISO/OSI七层协议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简称OSI):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的一种标准参考模型。

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OSI/RM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它只是一个为制定标
准而提供的概念性框架。
10
5.2 网络相关知识与安全组网技术


5.2.1 ISO/OSI七层协议
OSI/RM采用结构描述方法,即分层描述的方法,将
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由低层至高层
14
5.2 网络相关知识与安全组网技术



5.2.1 ISO/OSI七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安全选择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选择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第1章绪论一、单选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分数:2分)A. 数据窃听B.数据流分析D.非法访问标准答案是:C。

2、数据完整性指的是()(分数:2 分)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B.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C.确保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D.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标准答案是:D。

3、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分数:2分)A.DESD.三重DES标准答案是:B。

4、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分数:2 分)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D.可以防范数据驱动侵袭标准答案是:D。

5、下列不属于主动攻击的是()(分数:2 分)A.修改传输中的数据B.重放C.会话拦截D.利用病毒标准答案是:D。

6、下列不属于被动攻击的是()(分数:2 分)A.监视明文B.解密通信数据C.口令嗅探D.利用恶意代码标准答案是:D。

7、网络安全主要实用技术不包括()(分数:2分)A.数字认证B.身份认证C. 物理隔离D.逻辑隔离标准答案是:A。

8、网络安全不包括哪些重要组成部分()(分数:2 分)A.先进的技术B.严格的管理C.威严的法律D.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是:D。

9、不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的是()(分数:2分)A. 保密性D.不可否认性标准答案是:C。

10、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以下不属于此学科的是()(分数:2 分)A. 网络技术D.信息论标准答案是:C。

第2章物理安全一、单选1、物理安全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不属于物理安全的是B.机房环境安全C. 通信线路安全D.设备安全标准答案是:A。

C.5D.6标准答案是:A。

3、为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除在芯片、部件上提高抗干扰能力外,主要措施有()(分数:2 分)C.隔离D.接地标准答案是:B。

网络安全课程,第5章 防火墙技术1

网络安全课程,第5章 防火墙技术1
第5章 防火墙技术(一)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防火墙的定义,发展简史,目的, (1)了解防火墙的定义,发展简史,目的, 功能,局限性及其发展动态和趋势. 功能,局限性及其发展动态和趋势. (2)掌握包过滤防火墙和和代理防火墙的实 现原理,技术特点和实现方式; 现原理 , 技术特点和实现方式 ; 熟悉防火墙 的常见体系结构. 的常见体系结构. 熟悉防火墙的产品选购和设计策略. (3)熟悉防火墙的产品选购和设计策略.
拒绝所有的流量,这需要在你的网络中特 拒绝所有的流量,
殊指定能够进入和出去的流量的一些类型.
允许所有的流量,这种情况需要你特殊指 允许所有的流量,
定要拒绝的流量的类型. 案例: 案例:大多数防火墙的默认都是拒绝所有的流量作 为安全选项.一旦你安装防火墙后,你需要打开一 些必要的端口来使防火墙内的用户在通过验证之后 可以访问系统.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让你的员工们 能够发送和接收Email,你必须在防火墙上设置相应 的规则或开启允许POP3和SMTP的进程.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
NAT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作转换,使外 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作转换,
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 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同时使用 NAT的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只能由内部网络发 NAT的网络, 的网络 极大地提高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NAT的另一 起,极大地提高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NAT的另一 个显而易见的用途是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 IP地址匮乏问题 个显而易见的用途是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技术 虚拟专用网
虚拟专用网不是真的专用网络,但却能够实现专用 虚拟专用网 网络的功能. 虚拟专用网指的是依靠 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 依靠 和其它 其它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 其它 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 在虚拟专用网 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 虚拟专用网 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某种 公众网的资源动态组成的.IETF草案理解基于IP的 VPN为:"使用 IP机制仿真出一个私有的广域网"是 通过私有的隧道技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仿真一条点 到点的专线技术. 所谓虚拟 虚拟,是指用户不再需要拥有实际的长途数据 虚拟 线路,而是使用Internet公众数据网络的长途数据线 路.所谓专用 专用网络,是指用户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 专用 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习题答案(重点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习题答案(重点简答题)

网络安全问答题第一章:1.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攻击技术主要包括: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对方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逐句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

联网安全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a: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b: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第四章:2、黑客在进攻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目的是什么?隐藏IP:通常有两种方式实现IP的隐藏:第一种方法是首先入侵互联网上的一台计算机(俗称“肉鸡”),利用这台计算进行攻击,这样即使被发现了,也是“肉鸡”的IP地址;第二种方式是做多级跳板“Sock代理”,这样在入侵的计算机上留下的是代理计算机的IP地址。

踩点扫描: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了解,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与答案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与答案
14. 生日攻击实例中攻击者意图生成何种碰撞?成功概率如何?
答:攻击者意图在两组合同中各选一份使得其杂凑值相同,既非 弱碰撞攻击也非强碰撞攻击,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形式。为 计算成功概率,先考虑 M 组中的一份合同均不与 M-组中任一份合 同杂凑值相同的概率:ρ1=(1-1/264)^232;其次,当 M 组中的任 一份合同都满足这一条件时,攻击者才会失败,对应概率为:ρ 2=ρ1^232=((1-1/264)^232)^232=(1-1/264)^264;最后,攻击者成功的 概率则为:ρ=1-ρ2=1-(1-1/264)^264。其中^表示乘方运算。
PDRR 模型在 P2DR 模型的基础上把恢复环节提到了和防护、检测、 响应等环节同等的高度,保护、检测、恢复、响应共同构成了完 整的安全体系。PDRR 也是基于时间的动态模型,其中,恢复环节 对于信息系统和业务活动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只有 建立并采用完善的恢复计划和机制,其信息系统才能在重大灾难 事件中尽快恢复并延续业务。
WPDRRC 模型全面涵盖了各个安全因素,突出了人、策略、管理的 重要性,反映了各个安全组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模型主要由六 个元素构成: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反击。
6. 试分析古典密码和现代密码的异同?
答:在 1949 年之前,是密码发展的第一阶段—古典密码体制。古 典密码体制是通过某种方式的文字置换和移位进行,这种置换或 移位一般是通过某种手工或机械变换方式进行转换,同时简单地 使用了数学运算。古典密码的安全性主要依赖对算法本身的保密, 密钥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十分突出。虽然在古代加密方法中已体现 了密码学的若干要素,但它只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4. 何谓业务填充技术?主要用途如何?
答:所谓的业务填充即使在业务闲时发送无用的随机数据,增加 攻击者通过通信流量获得信息的困难,是一种制造假的通信、产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系统设置
1 .启动ARP防火墙后,在如图5-17所示的界面中选择“设置”选项卡,选中“基本 参数设置”。 2 .选中“拦截到攻击时提示”选项。 3 .选中“安全模式”选项。 4 .选中“程序运行后自动保护”选项。 5 .选中“自动最小化到系统栏”选项。 6 .选中“用户登录时自动运行”选项。 7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系统设置。
返回章目录 返回章目录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5.2.4 任务四 使用金山毒霸木马专杀工具
返回章目录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1.安装金山毒霸木马专杀工具
返回章目录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安装金山毒霸木马专杀工具 1 .双击金山毒霸木马专杀工具程序,弹出金山毒霸木马专杀工具主界面,如图5-27 所示。 2 .单击【开始扫描】按钮,随即对系统进行木马病毒扫描,如图5-28所示。 3 .病毒扫描结束后,弹出病毒扫描提示对话框。
返回章目录 返回章目录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即时通讯工具预防措施 1 .提高警惕,切勿随意点击MSN等一些即时通讯工具中给出的链接,确认消息来源, 并克服一定的好奇心理。 2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要轻易接收来历不明的文件。 3 .不要随意接收好友发来的文件,避免病毒从即时聊天工具传播进来。 4 .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等途径接收的文件前,请先进行病毒查杀。
返回章目录 返回章目录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
管理IP规则 1 .运行天网防火墙个人版。 2 .单击左上方的【IP规则管理】按钮,打开“自定义IP规则”界面,该窗口中显示 了常用应用程序IP规则的设置。对于规则的条目,可以进行排序,删除,修改的操作。 3 .单击【修改】按钮,弹出修改IP规则对话框,根据需要可以适当的修改IP规则设 置。 4 .单击【删除】按钮,可以删除选中的应用程序的IP规则。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第2版课件第5章 基于SPI的简单防火墙实现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第2版课件第5章  基于SPI的简单防火墙实现
– 在Windows 8.1以上的系统,WFP也能过滤到网卡数据包, 也就是WFP还具有NDIS驱动层的功能。
5.1 Windows平台网络数据包截获技术
❖5.1.2 Windows中的网络数据包截获
▪ 2. 内核层的网络数据包截获
• 综上,大多数个人防火墙可以利用网络驱动程序在 内核态来实现的。利用驱动程序拦截数据包可以在 网络协议栈的不同位置实现,主要有以下3种基本方 法:
▪ 服务提供者的动态链接库只有在应用程序需要时才由 WS2_32.DLL装入内存中,在不需要时则会被自动卸 载。
5.2 基于SPI的包过滤技术
❖5.2.2 基于SPI的包过滤技术原理
▪ 2. 安装LSP
▪ 安 装 LSP 就 是 在 Winsock 目 录 中 安 装 一 个 WSAPROTOCOL_INFOW结构(协议的入口),该结 构定义了分层服务提供者的特性和LSP是如何写入“链” 的,让创建套接字的应用程序可以枚举到它。
▪ 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网络数据包可以在两个 层面进行拦截:用户层和内核层。
5.1 Windows平台网络数据包截获技术
❖5.1.2 Windows中的网络数据包截获
▪ 1. 用户层的网络数据包截获
• Winsock是Windows网络编程接口,它工作于 Windows用户层,提供与底层传输协议无关的高层 数据传输编程接口。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 Winsock接口为应用程序提供基于TCP/IP的网络访 问服务,因此,可以在用户层进行数据包拦截。
▪ 用户创建套接字时,套接字创建函数(如Socket)会 在Winsock目录中寻找合适的协议,然后调用此协议 的提供者导出的函数完成相应功能。
▪ 应用程序是通过WS2_32.DLL来调用实际的WinSock 函数,这些函数都由服务提供者SPI来提供。

网络安全课件(5)防火墙技术

网络安全课件(5)防火墙技术

通常,防火墙就是位于内部网或Web站点与 因特网之间的一个路由器或一台计算机,又称 为堡垒主机。其目的如同一个安全门,为门内 的部门提供安全,控制那些可被允许出入该受 保护环境的人或物。就像工作在前门的安全卫 士,控制并检查站点的访问者。
三、防火墙的基本思想
如果网络在没有防火墙的环境中,网络安全性完 全依赖主系统的安全性。在一定意义上,所有主系统 必须通力协作来实现均匀一致的高级安全性。子网越 大,把所有主系统保持在相同的安全性水平上的可管 理能力就越小,随着安全性的失策和失误越来越普遍, 入侵就时有发生。 防火墙有助于提高主系统总体安全 性。 防火墙的基本思想——不是对每台主机系统进行 保护,而是让所有对系统的访问通过某一点,并且保 护这一点,并尽可能地对外界屏蔽保护网络的信息和 结构。它是设置在可信任的内部网络和不可信任的外 界之间的一道屏障,它可以实施比较广泛的安全政策 来控制信息流,防止不可预料的潜在的入侵破坏。
2、网关。
将两个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段连接在一起的设备。
它的作用就是对两个网络段中的使用不同传输协 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举个例子,一个 商业内部局域网就常常需要通过网关发送电子邮 件到Internet的相关地址。
在因特网中,以往的网关现在称为路由器。网关现
在是指一种系统,这种系统进行网络和应用协议 的转换,使TCP/IP网和非TCP/IP网上的用户和应 用可以相互通信。网关也指应用程序之间的翻译 设备。代理服务器网关是一种防火墙,允许内部 网的用户访问因特网,同时禁止因特网用户访问 内部网。功能齐全的防火墙提供高级的甄别、验 证和代理功能,以防止黑客和攻击者进入内部系 统。
这里,防火墙的作用是保护Web站点和公 司的内部网,使之免遭因特网上各种危险的侵 犯。

防火墙第五章

防火墙第五章

双方想要确保任何可能正在侦听的人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通信。而 且,由于他们相距遥远,因此一方必须确保他从另一方处收到的信 息没有在传输期间被任何人修改。此外,他必须确定信息确实是发 自另一方而不是有人模仿发出的。


5.3.4
哈希验证
哈希算法是一个数学过程:对于一个给定输入,产生一个输出。
算法的输入数值可以是不同长度,但算法的输出值(哈希值)长度 总是一致的。实用的哈希算法不管输入数值变化多么微小,
值长度是一定的)。

第3步,将哈希值添加到最初数据(不包含密钥)的尾部。


第4步,将新组合出的数据/哈希包发送到接收主机。
第5步,接收主机将事先共享的密钥附加到收到数据包中数据
部分的尾部。

第6步,将数据/密钥输入哈希算法,得到哈希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密码理论
第7步,得到的哈希值与同数据包一同收到的哈希值进行比较, 如果相同,则该包是从事先知道密钥的主机发过来的。
List,访问控制列表)来控制身份验证的。该列表只是简单地对不 同类型的流量进行识别,并且提供对流量的处理方式。只有保证用 户和IP地址的关系确定时,基于地址的身份验正才能生效。通常来 说,用户和IP地址的关系是不确定的,许多防火墙确实提供了将IP 地址映射到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但这种映射是通过客户和防火墙 之间已经建立的或者专用的协议来实现的。例如,用户可以提供一 个用户名和密码直接Telnet到防火墙上或者之间浏览防火墙。这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2


网络地址转换
5.2.4
在Internet中使用NAT技术
NAT技术可以让区域网路中的所有机器经由一台通往Interne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任何直接经过路由器的数据包都有被用做数 据驱动攻击的潜在危险。
第5章防火墙技术
(4)一些包过滤网关不支持有效的用户认证。 (5)不可能提供有用的日志,或根本就不提供, 这使用户发觉网络受攻击的难度加大,也就谈不 上根据日志来进行网络的优化、完善以及追查责 任。 (6)随着过滤器数目的增加,路由器的吞吐量 会下降。 (7)IP包过滤器无法对网络上流动的信息提供 全面的控制。 (8)允许外部网络直接连接到内部网络的主机 上,易造成敏感数据的泄漏。
防火墙技术
第5章防火墙技术
1 防火墙的定义

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
间的一道屏障,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以防止
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防火墙
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
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图
1为防火墙示意图。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图 1 防火墙示意图
第5章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的发展简史
• 第一代防火墙:采用了包过滤(Packet Filter) 技术。
• 第二、三代防火墙:1989年,推出了电路层防 火墙,和应用层防火墙的初步结构。
• 第四代防火墙:1992年,开发出了基于动态包 过滤技术的第四代防火墙。
• 第五代防火墙:1998年,NAI公司推出了一种 自适应代理技术,可以称之为第五代防火墙。
第5章防火墙技术
3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防火墙按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包过滤防火墙、屏 蔽主机防火墙、屏蔽子网防火墙、多宿主主机防火 墙和通过混合组合而衍生的其他结构的防火墙。 3.1 包过滤型防火墙
包过滤型防火墙的核心技术就是安全策略设计 即包过滤算法的设计。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图 5 包过滤型防火墙
第5章防火墙技术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包过滤技术的优点 ① 帮助保护整个网络,减少暴露的风险; ② 对用户完全透明,不需要对客户端做任何改
动,也不需要对用户做任何培训; ③ 很多路由器可以作数据包过滤,因此不需要
专门添加设备。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包过滤最明显的缺陷是即使是最基本的网络 服务和协议,它也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包 过滤是不够安全的。
的攻击。 • 防火墙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
件或文件。 • 防火墙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 不能防备新的网络安全问题。
第5章防火墙技术
2 防火墙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
• (1)优良的性能 • (2)可扩展的结构和功能 • (3)简化的安装与管理 • (4)主动过滤 • (5)防病毒与防黑客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图 11 堡垒主机转发数据包 第5章防火墙技术
3.4 屏蔽子网型防火墙
图 12 被屏蔽子网防火墙系统(DMZ) 第5章防火墙技术
3.5 堡垒主机 堡垒主机是一种被强化的可以防御进攻的计算
机,是高度暴露于Internet中的,也是网络中最容易 受到侵害的主机。
构筑堡垒主机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两条。 (1)使堡垒主机尽可能简单 (来自)做好备份工作以防堡垒主机受损
包过滤一般要检查下面几项: (1)IP源地址; (2)IP目的地址; (3)协议类型(TCP包、UDP包和ICMP包); (4)TCP或UDP的源端口; (5)TCP或UDP的目的端口; (6)ICMP消息类型; (7)TCP报头中的ACK位。
另外,TCP的序列号、确认号,IP校验以及分段 偏移也往往是要检查的选项。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包过滤路由器常见的攻击有以下几种。 (1)源IP地址欺骗式攻击。 (2)源路由攻击。 (3)极小数据段式攻击。
第5章防火墙技术
3.2 多宿主主机(多宿主网关)防火墙 多宿主主机拥有多个网络接口,每一个
接口都连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分离的不同的 网段上。每个不同的网络接口分别连接不同 的子网,不同子网之间的相互访问实施不同 的访问控制策略。
包过滤型防火墙具有以下优点。
(1)处理包的速度比代理服务器快,过滤路 由器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透明的服务,用户不用改 变客户端程序或改变自己的行为。
(2)实现包过滤几乎不再需要费用(或极少 的费用),因为这些特点都包含在标准的路由器 软件中。
(3)包过滤路由器对用户和应用来讲是透明 的。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包过滤型防火墙存在以下的缺点。
(1)防火墙的维护比较困难,定义数据包过滤器 会比较复杂,因为网络管理员需要对各种Internet 服务、包头格式以及每个域的意义有非常深入的理 解,才能将过滤规则集尽量定义得完善。
(2)只能阻止一种类型的IP欺骗,即外部主机伪 装内部主机的IP,对于外部主机伪装其他可信任的 外部主机的IP却不可阻止。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图 8 运行代理服务器的双宿主机
使用双宿主主机作为防火墙,防火墙本身 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第5章防火墙技术
3.3 屏蔽主机型防火墙 屏蔽主机型防火墙由堡垒主机和包过滤路由
器组成,所有的外部主机与一个堡垒主机相连接 而不让它们与内部主机直接相连。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图 10 被屏蔽主机结构
第5章防火墙技术
1.堡垒主机的主要结构
当前堡垒主机主要采用以下3种结构。 (1)无路由双宿主主机 (2)牺牲主机 (3)内部堡垒主机
第5章防火墙技术
4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
4.1 数据包过滤技术 数据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中的适当位置对数据
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的技术。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图 18 包过滤模型 第5章防火墙技术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图 6 双宿主机防火墙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双宿主主机防火墙采用主机取代路由器执 行安全控制功能,故类似于包过滤防火墙, 双宿主主机可以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 进行寻径。
双宿主主机防火墙的最大特点是IP层的通 信被阻止,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可通过应用 层数据共享或应用层代理服务来完成,而不 能直接通信。
第5章防火墙技术
图 2 防火墙技术的简单发展历史
第5章防火墙技术
设置防火墙的目的和功能 • (1)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 • (2)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 (3)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 • (4)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第5章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的局限性
• 限制有用的网络服务。 • 无法防护内部网用户的攻击。 • 防火墙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他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