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网络协同制造及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建议

合集下载

科技部2021年度数字孪生体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部2021年度数字孪生体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部2021年度数字孪生体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最近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邀请行业专家对三个领域的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内容提出意见。

数字孪生体联盟发现,其中有两个领域明确提出了数字孪生体的要求。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0年9月27日至2020年10月11日。

有兴趣的联盟成员可以联系秘书处了解具体情况。

按照数字孪生体联盟科研计划,在与中国自动化学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基础上,拟共同申报数字孪生体相关项目,请联盟成员积极参与。

跟数字孪生体相关项目内容如下:(一)“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2.载运工具智能协同2.1 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我国大型集装箱港口交通系统智能运行与绿色能源交互的系统构型及适用性;研究基于5G 技术的港口运行车-路-船-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设计港区及疏运集装箱运输车辆网联数据架构和信息流,研发高可靠的云控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港口动态环境的数字孪生系统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研发集装箱运输车辆港区作业自动驾驶系统和疏运自动编队驾驶系统、港区拖轮靠离泊作业智能感知和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构建融合5G 技术的港区作业车辆、港区作业船舶、疏运集装箱运输车辆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研究港口智能绿色运行状态监控与安全预警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我国大型集装箱港口交通系统智能运行与绿色能源交互的技术模式及架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孪生系统满足港口交通系统运行需求和动态环境重构要求,具备目标定位与管理功能;集装箱运输车辆港区作业自动驾驶、疏运编队(不少于5 辆)自动驾驶系统支持车距不高于5m,车速不低于40km/h 的密集行驶,在港区道路、疏运道路等复杂场景中得到应用验证,运输效率提升10%以上;实现港区前沿500 米范围内拖轮靠离泊作业智能感知和安全辅助驾驶,对障碍物有效跟踪率≥98%,速度、航向、迹向等状态识别误差<10%,延时≤200 毫秒,提供运动预测、预警与决策辅助,靠离泊作业时间减少10%以上;形成大型集装箱港口交通系统智能运行、数字化基础设施等行业技术规范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 项;在大型集装箱港口进行综合示范验证。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6.14•【文号】国科发资〔2019〕205号•【施行日期】2019.06.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方向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方向

附件1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方向一、关键技术装备1.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

2.支持五大关键技术装备的产业化与技术改造。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1.支持智能制造标准的试验验证,搭建标准研制与试验验证平台(系统),开展技术规范、标准全过程试验验证。

2。

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版)》的要求,加快制定智能制造3大标准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3.开展工业信息安全测评标准与工具集研制,研究并制定适应我国各行业现状的安全测评标准,验证满足工控信息安全测评需求的工具集.三、智能制造软件支撑能力推进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信息物理系统应用测试验证平台建设,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

四、工业互联网基础和信息安全系统1。

开展核心信息通信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推进基于自主芯片的服务器研发与产业化,推进安全可靠网络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2。

全光宽带网络建设。

推动包括制造业集聚区在内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的深度覆盖;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

3。

启动工业互联网产业推进试点示范,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平台"(包括标识解析、IP地址等)和“工业互联网尚商用转数据管理平台”。

4.开展安全可靠工业级信息安全产品如工业防火墙、工业通讯网关、工控网络安全监测审计系统、工业安全数据采集设备等产品及设备研发。

5.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工控网络安全防御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仿真、测试、验证等技术平台,工业控制系统仿真测试与验证平台,建设工业信息安全在线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可信计算机主动免疫平台.6。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监测平台试点示范、工业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示范。

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为大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深度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发展,市科委2018年启动实施XX市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科技重大专项,面向我市互联网融合发展基础较好的重点领域,征集一批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2018年该重大专项计划安排4个重点领域和8个征集重点方向,不属于此列的项目不予受理。

同时,本专项鼓励传统行业企事业单位与互联网等信息产业企业合作,就商业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联合申报。

一、“互联网”先进制造(一)总体目标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模式、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为目标,通过项目实施,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广泛应用、设备互联互通的智能车间,建设若干基于互联网技术集聚企业制造资源的智能工厂,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做好支撑。

(二)征集重点方向1. 自动化装备互联互通的智能车间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建设车间级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工业传感器等自动化智能装备,实现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配送自动准确、产品信息可视可追溯等生产车间环境的智能管控。

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重点行业实现应用示范。

申报要求:(1)申报主体要求实施单位牵头申报,XX市注册企业,上年度企业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2)企业已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所建设车间智能化装备占车间设备总数40%以上;(3)不支持单纯的设备或系统采购项目;(4)同一单位仅限牵头申报一项。

考核指标:(1)项目完成时,车间智能化设备联网数占设备总量不低于70%;申请自主核心知识产权3件以上;(2)项目完成时,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新增经济效益超申报年度的20%以上。

2.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工厂创新示范应用面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重点行业,兼顾传统制造业专项升级需求,开展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工厂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支持大型制造企业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管理、客户等资源,利用网联装备,实现企业各层级数据资源的端到端集成,研发客户管理系统终端,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配送、客户资源、营销渠道等制造资源的数字化、在线化,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推进智能化、网络化工厂建设。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4“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基础前沿理论1.1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内容:针对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智能基础问题,研究业务过程行为智能聚合与优化理论;研究生产要素时空配置服务与供应链集成机制;研究跨域业务过程管理的数据可信保障技术;研究业务过程挖掘与持续改进理论;研发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智能软件工具集。

考核指标:研制1种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智能综合建模语言,发明1套支持跨域业务过程数据可信传递机制,发布支持复杂过程模型挖掘算法10个以上,在典型工业互联网行业开展验证;获得软件著作权≥5件,申请发明专利≥3项。

1.2制造企业数据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内容:面向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围绕制造数据生成、汇聚、存储、归档、分析、使用和销毁等全过程,研究面向制造企业的制造大数据体系架构,企业价值链活动全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建模、关联、集成、演化等方法和技术;研究数据空间管理引擎设计方法和管理系统架构、要素/流程/逻辑的语义表示方法和技术;研究基于数据空间的知识发掘和服务方法及技术等。

考核指标:建立面向制造企业的数据空间设计理论,形成企业数据生成、汇聚、存储、归档、分析、使用和销毁全过程的制造大数据体系架构。

提出制造企业的数据空间管理引擎设计方法和技术,开发数据空间管理及知识发掘和服务软件构件不少于10个,并在典型核心制造企业得到验证。

获得软件著作权≥5件,申请发明专利≥5项。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发展模式创新不足、技术能力尚未形成、融合新生态发展不足、核心技术/软件支撑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模式、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以及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结合,探索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核心软件,建立技术标准,创建网络协同制造支撑平台,培育示范效应强的智慧企业。

本重点专项按照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装备/系统与平台、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等3类任务以及基础前沿技术、研发设计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制造服务技术、集成平台与系统等5个方向。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1.1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工业互联网系统结构复杂性问题,研究建立工业互联网系统理论体系。

建立互联网与智能工厂控制网络融合的体系架构,构建由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以及互联网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支持网络资源配置和多网络集成。

研究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复杂大系统理论,给出由离散、连续和随机变量构成的工业互联网混杂系统模型。

研究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质量指标,建立在多种网路、多分辨率采样周期和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等情况下工业网络系统控制稳定性和系统质量的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委智能制造试点申报指南

国家标准委智能制造试点申报指南

国家标准委智能制造试点申报指南《国家标准委智能制造试点申报指南》嘿,朋友!如果你要申报国家标准委的智能制造试点,那你可来对地方了,我就跟你唠唠这里面的门道。

一、基本注意事项首先呢,申报之前,你得把相关的官方文件仔仔细细地读上几遍。

我一开始就是犯了这个错,没仔细研究文件要求,结果准备的材料都不太对路。

这就好比你要做饭,得先知道菜谱要求是做中餐还是西餐啊。

你得了解人家的申报范围,是侧重制造业的某个领域啊,还是整体的智能制造体系,可别弄错了方向。

而且申报的截止时间一定要牢牢记住,就像考试交卷时间一样,错过了可就前功尽弃了。

二、实用建议1. 方案撰写你写申报方案的时候呢,要把你们公司或者项目的智能制造的总体框架写明白。

这里有个诀窍,你可以画个简单的示意图辅助理解,比如像那种大楼的框架结构一样,把底层的基础技术、中间的制造流程环节、上层的管理决策层层罗列清楚。

我当时就是这么做的,评委一看就觉得思路很清晰。

并且啊,在方案里一定要突出你们的特色和创新点,别千篇一律。

这就和你去面试,得说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样。

2. 团队组建组建一个有实力的申报团队很重要。

这个团队得有技术专家,熟悉智能制造的技术核心,还得有懂管理的人,能够把整个项目的规划、运营安排好。

就像是一场足球比赛,有前锋能进攻(技术专家去体现技术亮点),也得有后卫能防守(管理人员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三、容易忽视的点1. 数据支撑大家往往容易忽略数据的重要性。

你在阐述智能制造的成果或者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有数据支撑。

比如说提高了多少生产效率,降低了多少成本,这些数据要详实准确。

我曾经看别人申报,说了一堆提高效率,但就是没有具体数据,给人感觉就不太靠谱。

2. 长期规划不要只着眼于眼前的项目,要有长期的规划。

比如三年、五年后,这个智能制造项目将如何发展、如何适应市场变化等。

好多申报就只有短期的一些技术改进,缺乏长远眼光。

四、特殊情况如果你们的企业或者项目在行业内比较特殊,比如是新兴的小众领域,那就要更加详细地解释你们的智能制造对行业发展的意义。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2018年XX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具体如下:一、实施背景依据《XX市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2018至2020年重点围绕“11893N”工作任务开展实施,紧紧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构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高地需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署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整合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按照“二三四六”总体部署,即坚持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打造有利于研发攻关、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三位一体”发展的大智能创新体系,坚持前沿技术、核心基础、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四轮驱动”,采取数据驱动、平台带动、应用引领、政策扶持、金融创服和人才集聚“六措并举”,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XX智港,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一基地三区”建设的新引擎,有力支撑科技、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到2020年,研制一批重大基础软硬件产品,攻破100项关键共性技术及“杀手锏”产品,3至5个关键领域进入国家布局。

培育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企业10家,其中细分领域“国际化”品牌企业5家、“国内前三”企业5家。

建设2至3家国家级或部委级创新平台。

加快“人工智能+”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示范模式。

把XX初步打造成中国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新高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城市。

三、具体征集方向(一)基础软硬件支撑研究1.数据方面方向一(B类):支持面向特定应用的大数据采集技术和采集标准,面向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快速压缩算法和高效检索技术,支持面向特定应用的海量数据标注规范、快速标注技术和智能标注软件,研发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和系统。

项目完成时,产生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技术应用实现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

(单个项目支持100-200万元)方向二(A类):支持行业或领域区块链平台研发,具有系统安全自治、分布式数据存储、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以创新驱动发展策略为引领,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的实施,旨在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水平,推动中国由一个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加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背景2017年9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明确了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扩大高端制造业占比、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等目标,提出了将制造业在2015年基础上的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到2025年达到进入全球制造业中高端水平的目标,形成一批领先的、有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创新中心等五大体系。

但是在2018年初,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外贸市场竞争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技术替代和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挑战不断增加,制造企业创新意识和竞争力普遍欠缺。

为此,为进一步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方向发展,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内容(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各省市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群体中申报、竞争产生的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或示范基地,旨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方向转型升级。

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 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技术研发、创新链培育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引导和支持高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2. 人才培养。

鼓励创新人才来到创新中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一批针对企业需求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

赣州市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专项资金申报指南.doc

赣州市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专项资金申报指南.doc

附件:赣州市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智能制造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中的五大重点工程之一,为贯彻“中国制造2025”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落实赣州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三年翻番”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特制定本指南。

一、智能制造技改项目重点方向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共4方面试点示范。

推荐项目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二、申报条件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项目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企业在赣州市依法注册,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重点支持“两城两谷一带”骨干企业;(二)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立项、土地、规划、环评、安评、节能等前期手续齐备;(三)项目属于技术改造类,总投资3000万元(含)以上,且项目已开工建设;(四)项目2016年1月1日-2017年8月31日期间购买智能装备的总额达到500万元(含)以上,且设备技术参数、性能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备数据采集、网络通信等功能。

(五)项目技术上处于国内先进或国际先进水平,示范目使用的装备和系统需安全可控。

(六)项目须符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件1)中相应类别的具体要求。

(七)项目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五个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保持持续提升,具有良好的增长性。

三、政策措施(一)市工信委对通过公示的项目确认为“赣州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二)经市工信委认定的“赣州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可申报赣州市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专项资金补助。

按申报当年及前一年度智能装备、软件及控制系统(ERP、MES、PCS等)投入额的1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资金由市、县财政按4:6比例承担。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指南一、项目背景与目标智能制造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工业自动化为核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新模式。

智能制造的出现,为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申报主题申报的智能制造项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主题: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智能工厂建设、智能设备研发与应用、智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等。

申报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这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申报。

三、项目内容和关键技术项目内容应该明确列出,包括项目的整体框架、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具体要求如下:1.项目整体框架:明确智能制造项目的研发过程、实施方案和预期结果等。

2.核心技术:列出项目中涉及的核心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工业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

3.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列出项目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详细说明技术路径和实施计划等。

四、项目预期效益和可行性分析项目的预期效益应该明确具体,并且能够量化,包括但不限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等。

同时,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资源保障、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考虑,以确保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五、项目计划和预算项目计划应该明确具体,包括起止时间、实施流程、里程碑节点等。

预算应该合理拟定,包括项目的研发费用、设备购置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方面的预测和安排。

六、申报材料准备申报者需要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1.申报书:详细说明项目的内容、目标和可行性分析等。

2.项目计划书:明确项目的实施计划、时间节点和预算等。

3.团队简介:介绍项目团队的背景、技术实力和经验等。

七、注意事项1.申报者需要遵守相关申报要求和规定,按时、按要求提交申报材料。

2.申报者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申报。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指南一、项目申报背景和意义智能制造是指在制造业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并将其与传统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

智能制造项目的申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项目申报要求1.项目的技术内容和创新点:申报者需要明确项目的技术内容和创新点,包括具体采用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创新应用。

2.项目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申报者需要说明项目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包括目标市场规模、竞争对手分析等。

3.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实施方案:申报者需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4.项目的预期效益和风险控制:申报者需要明确项目的预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5.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建设:申报者需要说明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建设情况,包括项目组成员、岗位职责等。

6.项目的进度计划和资金需求:申报者需要制定项目的进度计划,并说明项目实施所需的资金需求。

三、项目申报流程1.项目申报:申报者按照相关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并提交给申报单位或相关部门。

2.项目评审:申报单位或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其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方面。

3.项目立项:评审通过后,申报单位或相关部门会给予项目立项,并签署合同。

4.项目实施:项目开始实施,申报者按照实施方案进行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

5.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申报者按照相关要求提交项目验收报告,并进行项目验收。

6.项目结题:项目验收通过后,申报者按照相关要求编写项目结题报告,并进行项目结题。

四、申报注意事项1.申报者需要仔细阅读申报指南,了解申报流程和要求。

2.申报者需要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可行性分析报告、实施方案、团队建设情况等。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目录
一、宗旨
二、重点领域
三、项目内容
四、申报条件
五、项目申报材料
六、评估审核
七、资金使用
八、进度要求
一、宗旨
本“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以下简称“本专项”)旨
在推动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体系研究和示范应用,促进我国网络
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重点领域
本专项面向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领域,侧重于国家制造业信息化
发展战略,推进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工
程实践,主要包括以下重点研究和应用:
1.基础理论研究:网络协同制造技术和智能工厂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信息技术与物理系统特性的模型与技术、网络协同制造及智能工厂关
键技术研究、全球生产组网、制造数据处理及智能决策以及未来工厂的构
建等。

2.工程示范及产业推广:实现制造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包括制造设备智能联网、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企业智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智能运维与维护、智能零售与服务等工程示范应用,以及在全国推广示范工程应用案例。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1. 引言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

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国家设立了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项目。

本文将为申报该项目的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南。

2. 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网络协同制造意味着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进而形成一个全球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体系。

智能工厂则是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传统制造工厂转变为具备更高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化工厂。

3. 项目目标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项目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制造业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供应链和制造业平台。

4. 项目内容本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4.1 智能制造设备研发与集成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对传统制造工序的智能化改造。

同时,将各类智能设备进行集成,构建智能化的工厂生产系统。

4.2 制造业网络协同平台建设建设制造业网络协同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升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和协同运作能力。

4.3 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与优化通过采集、分析和利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大数据,建立智能决策模型和优化算法,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4 智能工厂标准与认证研发智能工厂标准,推动标准与认证体系建设,确保智能工厂的设计和建设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具备可持续发展和可复制推广的能力。

5. 申报要求和注意事项5.1 资质条件申报该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有相关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并能够提供充足的研发和实施资源。

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重点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图文稿

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重点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图文稿

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重点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2018~2019年度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重点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申报要求(一)申报单位主要为广东省内注册的创新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鼓励港澳地区高校院所作为牵头单位或独立申报;欢迎全国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申报,项目评审与立项过程按照相关规定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联合相关优势单位进行申报。

如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或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一般不少于70%。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与省内单位公平竞争,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中管理;入库的项目在满足吸纳广东单位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30%)、在广东注册落户或团队加入广东省内单位、科研成果向广东单位转移转化等条件之一后,正式列入省级科技计划,拨付项目资金。

(二)项目内容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单位须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

项目一经立项,将根据申报书内容转化生成合同书,无正当合理的依据不予修改调整。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1.项目负责人或企业法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的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的(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2.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的;3.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申报的;4.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的;5.省内单位项目未经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的;6.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6.04.12•【文号】•【施行日期】2016.04.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我们组织编制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5大工程实施指南,通过政府引导,形成行业共识,汇聚社会资源,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现将5大工程实施指南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附件:1.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3.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4.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2016年4月12日附件1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一)全球制造业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行愈近、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不断涌现,交叉融合。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分工格局不断变革。

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转变: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方向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方向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方向概述智能制造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提出智能制造战略,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智能制造项目的申报成为了当前各行业关注的热点。

在申报智能制造项目时,需要考虑申报方向的选择。

本文将从申报方向的定义、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实例分析等方面,探讨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方向的选择。

申报方向的定义智能制造项目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手段,改进传统的制造模式和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

申报智能制造项目时,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申报方向。

当前,智能制造项目的申报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是指在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和服务等环节中,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先进化的技术手段,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该方向重点关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程度。

2. 智能化工厂建设智能化工厂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生产数据和产品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灵活性,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该方向重点关注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

3. 智能供应链管理智能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实现供应链相关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优化供应链规划、协调供应链各方面资源,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运作质量,降低供应链不确定性和风险,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该方向重点关注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化水平。

国内外发展趋势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当前重要的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各国政府纷纷提出智能制造战略,企业加速智能制造转型。

国内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战略。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

附件3“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1.基础支撑技术1.1工业边缘计算系统级建模语言设计与工具研发研究内容:针对工业边缘计算高复用、可移植等应用设计的需求,研究支撑控制、组态、数据等多种应用开发的系统级图形化建模语言;研究微服务与轻量化容器的工业边缘应用部署、移植与动态重构方法;研究面向工业边缘计算建模语言的确定性分布式计算模型。

考核指标:形成工业边缘系统级建模语言,实现不少于10种常用工业边缘计算语言混合设计编译;研发一套建模语言集成开发环境以及运行时系统,支撑不少于5种工业边缘计算应用开发,在汽车、物流等大规模生产行业开展应用验证;在系统级建模语言与运行时方面,制定国家或国际标准不少于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件,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1.2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大规模工业互联网场景下的可信数据交互和协调制造需求,研究网络内生的工业区块链架构,设计大容量、低时延和可扩展的区块链共识机制,研究适配工业制造场景的物联数据智能采集合约和制造实体智能协同合约;研究内置区块链的可信数据传输技术,建立物联节点、边缘设备和制造实体的全局唯一网络标识,基于区块链共识反馈实现标识节点的安全属性评估,基于节点安全属性评估实现内生安全的弹性传输机制;研究去中心化的可信协调制造技术,以区块链共识算法驱动制造任务一致性协同,基于区块链溯源机制实现下发制造指令的全周期监测,基于节点内置智能任务合约,实现下发指令的快速协同处理;研制“区块链+”智慧工业原型平台,验证集成方案和系统指标。

考核指标:围绕“区块链+”智慧工业原型平台,开发软件构件不少于10个,具备区块链即服务能力,上链节点不少于1千个,最大任务处理能力不少于1千条/秒;具备节点安全属性评估和可信数据交互能力,支持最大并发分析流数量不少于10万条/秒,支持不少于6000种攻击检测;具备去中心化的制造任务协同能力,支持对OPC、ModbusTCP/Modbus RTU、Siemens S7、Ethernet/IP(CIP)、MMS、IEC104、DNP3等不少于50种主流工业协议的深度解析;“区块链+”智慧工业原型平台在车辆装配、能源电力等大规模生产行业开展不少于2个应用验证,支持不同行业的快速重构;在工业区块链技术方面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件,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x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x

附件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2018年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具体如下:一、实施背景依据《天津市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2018至2020年重点围绕“11893N”工作任务开展实施,紧紧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构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高地需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署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整合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按照“二三四六”总体部署,即坚持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打造有利于研发攻关、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三位一体”发展的大智能创新体系,坚持前沿技术、核心基础、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四轮驱动”,采取数据驱动、平台带动、应用引领、政策扶持、金融创服和人才集聚“六措并举”,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天津智港,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一基地三区”建设的新引擎,有力支撑科技、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到2020年,研制一批重大基础软硬件产品,攻破100项关键共性技术及“杀手锏”产品,3至5个关键领域进入国家布局。

培育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企业10家,其中细分领域“国际化”品牌企业5家、“国内前三”企业5家。

建设2至3家国家级或部委级创新平台。

加快“人工智能+”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示范模式。

把天津初步打造成中国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新高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城市。

三、具体征集方向(一)基础软硬件支撑研究1.数据方面方向一(B类):支持面向特定应用的大数据采集技术和采集标准,面向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快速压缩算法和高效检索技术,支持面向特定应用的海量数据标注规范、快速标注技术和智能标注软件,研发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和系统。

项目完成时,产生知识产权不少于5项,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技术应用实现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

(单个项目支持100-200万元)方向二(A类):支持行业或领域区块链平台研发,具有系统安全自治、分布式数据存储、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

科技部网络协同制造及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建议

科技部网络协同制造及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建议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发展模式创新不足、技术能力尚未形成、融合新生态发展不足、核心技术/软件支撑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模式、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以及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结合,探索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核心软件,建立技术标准,创建网络协同制造支撑平台,培育示范效应强的智慧企业。

本重点专项按照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装备/系统与平台、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等3类任务以及基础前沿技术、研发设计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制造服务技术、集成平台与系统等5个方向。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1.1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工业互联网系统结构复杂性问题,研究建立工业互联网系统理论体系。

建立互联网与智能工厂控制网络融合的体系架构,构建由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以及互联网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支持网络资源配置和多网络集成。

研究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复杂大系统理论,给出由离散、连续和随机变量构成的工业互联网混杂系统模型。

研究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质量指标,建立在多种网路、多分辨率采样周期和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等情况下工业网络系统控制稳定性和系统质量的评价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发展模式创新不足、技术能力尚未形成、融合新生态发展不足、核心技术/软件支撑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模式、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以及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结合,探索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核心软件,建立技术标准,创建网络协同制造支撑平台,培育示范效应强的智慧企业。

本重点专项按照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装备/系统与平台、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等3类任务以及基础前沿技术、研发设计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制造服务技术、集成平台与系统等5个方向。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1.1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工业互联网系统结构复杂性问题,研究建立工业互联网系统理论体系。

建立互联网与智能工厂控制网络融合的体系架构,构建由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以及互联网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支持网络资源配置和多网络集成。

研究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复杂大系统理论,给出由离散、连续和随机变量构成的工业互联网混杂系统模型。

研究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质量指标,建立在多种网路、多分辨率采样周期和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等情况下工业网络系统控制稳定性和系统质量的评价方法。

研究工业互联网复杂大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研发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验证平台,包括:制造执行、系统控制、设备监控和网络感知等。

形成由工业互联网构建的典型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复杂大系统理论验证。

考核指标:实现互联网与IEC61158定义的20种主流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网络融合的体系架构,建立覆盖现场总线、控制网络和互联网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模型,提出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质量指标、评价方法、优化设计方法。

研发由制造执行、系统控制、设备监控和网络感知等组成的工业互联网验证平台。

针对典型行业,形成以工业互联网系统组成的行业解决方案,对网络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质量评价。

出版专着 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着作权不少于10项,制定1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

1 .2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设计方法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工业环境智能感知、工业数据边缘处理、工业实时控制和工业应用服务一体化设计的问题,研究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设计方法,包括:数据驱动的高效自适应边缘计算方法、可编程边缘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智能算法功能块规范、控制网络智能互联方法等。

研发支持功能块规范的嵌入式系统程序运行环境,开发智能感知、边缘计算、实时控制和应用服务等功能的功能块程序集。

研发边缘计算节点原理样机,支持多种工业网络智能互联和边缘计算功能。

构建多种工业异构网络互联系统,提供离散行业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实现数据驱动的高效自适应边缘计算方法,可编程边缘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控制网络智能互联方法。

制定智能感知、边缘计算、实时控制和应用服务等功能块规范,开发开放的功能块可编程程序运行环境,支持30种以上智能算法功能块,实现IEC61158定义的20种以上主流工业以太网或现场总线网络智能互联。

研制20种以上工业互联网边缘运算节点原理样机,解决20种主流工业网络与互联网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问题。

构建由边缘计算节点组成的工业互联网系统验证平台,包括现场总线、控制总线以及互联网等网络体系,提供离散行业解决方案。

出版专着 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着作权不少于10项,制定 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 篇。

1.3制造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方法与系统(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为了满足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延伸等新型业务模式需求,研究智慧企业设计资源、管理流程、制造过程、制造服务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关联挖掘方法,形成制造企业跨时空尺度制造数据耦合与分析机制。

研制全类型制造大数据智能分析算法,开发面向个性化、服务化和智能化等模式的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

研制制造大数据的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的可视化分析系统。

构建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的典型数据集,形成行业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开发不少于50 种算法的智慧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

研制具有个性化、服务化和智能化等模式的制造大数据原型平台,提供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

研发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的典型行业验证数据集,提供流程行业智能化或离散行业个性化的制造大数据解决方案。

出版专着 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着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 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

1.4制造企业数据空间构建方法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制造企业制造大数据发展与利用问题,研究制造大数据体系结构,建立设计资源、管理流程、制造过程、产品服务等大数据模型。

研究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集成、更新和演化方法,异构多源制造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索引方法。

研究制造大数据治理方法,包括面向设计/管理/制造/服务大数据的关联理解与挖掘、知识演化与推理、智慧要素描述与生成、人机整合与增强、自我维持与安全交互等方法。

研制覆盖设计、制造、服务、管理等多业务的数据空间管理系统原型,形成典型行业解决方考核指标:构建制造大数据体系结构,建立设计资源、管理流程、制造过程、制造服务等大数据模型。

研发异构多源制造数据的关联挖掘、知识推理、人机协同、自我维持、安全管理、数据集成/更新/演化等工具软件构件15 个。

研发制造大数据应用原型系统,实现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等 4 个业务领域解决方案。

出版专着1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着作权不少于10项,制定 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

1.5智能生产线信息物理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围绕个性化定制生产管控,研究智能工厂信息物理系统自组织运行方法,建立覆盖生产线感知、运行、重构和决策等过程的时变动态模型。

研究信息物理融合计算方法,支持多时空尺度模型的统一计算求解,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感知、运行优化、智能决策和动态重构。

开发可根据动态生产任务进行自组织生产的信息物理原型系统,实现动态生产环境自主感知、多类型生产任务自组织调度、复杂工艺参数自优化配置、装备控制策略自适应调整等功能。

研发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智能生产线信息物理系统架构,选取具有定制化生产需求的离散行业进行应用验证,形成行业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时变过程的智能生产线信息物理系统动态模型,覆盖生产线感知、运行、重构和决策等 4 大核心过程。

提出多时空尺度模型的统一计算求解方法,时间尺度覆盖秒、分、小时,空间尺度覆盖设备、工位、产线。

制定信息物理模型与统一计算框架的标准接口规范,实现信息物理系统的灵活扩展功能。

研制支持个性化定制生产管控的信息物理原型系统和实验验证平台各 1 套,具备在不停机条件下支持不少于 3 类产品、每类产品不少于 5 种型号的混线生产能力。

形成汽车、3C等离散行业解决方案。

出版专着1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着作权不少于 1 0项,制定 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 篇。

1.6 智能生产线虚拟重构理论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制造企业物理资源与数字世界之间存在交互数字鸿沟,研究智能工厂虚拟重构设计方法,提升智能工厂设计与构建能力。

研究面向制造过程的部件、资源和系统等智能生产线的镜像理论。

研发智能生产线在虚拟空间的同步重组方法,建立多任务虚拟场景中生产单元分层动态重构、物理仿真和可信性度量系统。

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制造过程数字孪生仿真平台,实现生产设备离线虚拟组合设计仿真、智能生产线在线实时虚拟运行、生产工艺离线和在线仿真与优化等功能。

形成离散行业智能生产线虚拟重构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智能生产线虚拟动态重构方法,实现制造过程的部件、资源和系统等虚拟与物理实体的映射。

研制物理实体与虚拟场景动态同步重建技术,孪生仿真粒子数不少于100万个,仿真显示帧率不少于40fps。

研究复杂时变场景虚拟环境的可信性度量和评价方法,使仿真精度达到99.9%以上。

构建典型智能生产线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生产设备离线虚拟组合设计仿真、智能生产线在线实时虚拟运行、生产工艺离线和在线仿真与优化等功能。

形成离散行业智能生产线虚拟重构解决方案。

出版专着 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着作权不少于10项,制定 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

1.7“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方法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产品个性化与规模化研发设计亟待融合的实际需求,研究“互联网+”环境下个性化需求分类、预测与转化建模基础理论、模式和方法;研究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环境下产品个性化设计技术,包括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定制产品设计意图理解与智能反馈技术、“互联网+”环境下产品定制功能精确求解与设计可配置性方法、产品定制功能虚拟体验、性能可信预测与强化设计等技术;研发“互联网+”定制设计资源库、案例分析库和使能工具集;研发支持个性化用户深度参与的“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原型系统,并面向服装、电梯、盾构机等典型行业和产品开展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提出并建立“互联网+”环境下产品个性化设计模式、理论和方法体系,揭示“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机理和演化规律,突破“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关键技术不少于5项,研发“互联网+”定制设计工具与构件不少于30项,构建“互联网+”定制设计资源库和案例分析库,完成“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原型系统,形成面向服装、电梯、盾构机等典型行业和产品的“互联网+”定制设计解决方案并得到应用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