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dc5c96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d.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简介: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 歌曲结构:分析歌曲的曲式、节奏、旋律等。
3. 歌曲演唱: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4. 歌曲欣赏: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分析其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准确掌握。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 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3. 欣赏法:播放优秀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歌曲乐谱、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3.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学生活动。
教案模板:【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歌曲的曲式、节奏、旋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演唱技巧教学】1. 呼吸控制: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
2. 音准把握:指导学生掌握音准,纠正跑调现象。
3. 节奏跟进:教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准确跟唱。
【歌曲练习】1.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2. 全员演唱: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歌曲欣赏】(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分析其艺术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课后作业】1. 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2. 查找其他版本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b818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2.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素养;2.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章:音乐欣赏与分析2.1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2.1.1 交响乐:介绍交响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
2.1.2 室内乐:介绍室内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等。
2.1.3 独奏与协奏:介绍独奏与协奏的形式及代表作品,如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李云迪的《钢琴协奏曲》等。
2.2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2.2.1 民间音乐:介绍民间音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2.2 传统器乐:介绍传统器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古琴的《高山流水》、二胡的《梁祝》等。
2.2.3 民族歌剧:介绍民族歌剧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
第三章:音乐创作与实践3.1 作曲技法3.1.1 旋律创作:教授旋律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3.1.2 和声编配:教授和声编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
3.1.3 曲式结构:介绍曲式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
3.2 音乐表演3.2.1 声乐表演:教授声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共鸣、咬字等。
3.2.2 器乐演奏:教授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如指法、弓法、击弦法等。
3.2.3 合唱与合奏:介绍合唱与合奏的排练方法及表演技巧。
第四章:音乐与人文素养4.1 音乐与历史:介绍音乐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系,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等。
4.2 音乐与文学:介绍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如歌剧《茶花女》、《Carmen》等。
4.3 音乐与哲学:探讨音乐与哲学的关系,如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的价值等。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4f4258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0e.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歌词解析和旋律分析。
3.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重点1.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和歌词记忆。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歌曲播放。
2. 乐谱或歌词:打印或准备《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谱或歌词。
3. 教学用具: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介绍: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歌曲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解释歌词中的寓意和意象,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4. 旋律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线条,讲解歌曲的调性、节奏等音乐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5. 演唱技巧讲解: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共鸣、音准等,并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练习。
七、实践活动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练习,互相交流演唱心得。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通过演唱、舞蹈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3. 舞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实践,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提高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技巧: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共鸣等。
3. 舞台表现:评价学生在舞台实践中的表现,如情感表达、肢体语言、舞台互动等。
九、教学拓展1. 同类歌曲推荐:向学生推荐其他具有优美旋律和歌词的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cf965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8.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1.2 课程目标了解各类歌曲的特点和风格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1.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对音乐有兴趣的青少年和学生,无论是否有歌唱基础,均可参加。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课程大纲歌曲类型及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歌曲,如民谣、流行、古典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音乐知识:讲解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歌唱技巧:教授呼吸控制、发音、共鸣、音域拓展等歌唱技巧。
歌曲实践:学唱经典歌曲,进行合唱和独唱练习。
音乐欣赏: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2.2 课程安排每学期共计16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1.5小时。
课程内容包括歌曲类型及特点、音乐知识、歌唱技巧、歌曲实践和音乐欣赏等。
课程形式分为讲解、示范、练习和表演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和表演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和音乐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3.2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歌唱水平和兴趣,给予个性化指导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第四章:课程评价4.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练习成果和期末演出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关注学生的歌唱技巧、音乐素养、团队协作和舞台表现等方面。
4.2 反馈与改进定期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优点。
根据学生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及辅助资料推荐使用《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材,辅助以各类歌曲谱例、音乐理论知识书籍等。
六年级音乐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2f13b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8.png)
六年级音乐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曲调和歌词
2.掌握歌曲的节奏、调子和唱法
3.能够熟练地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CD播放器或投影仪、音乐CD、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笔、纸等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介绍歌曲
教师首先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和作者。
2. 聆听歌曲
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乐CD,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节奏、调子和歌词。
3. 歌曲分析
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节奏、调子和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4. 唱歌练习
让学生跟着音乐CD多次练习唱歌,加强节奏、调子和唱法的掌握。
同时,教
师可逐句教唱,让学生一遍遍地模仿练习。
5. 分组比赛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唱歌比赛。
比赛要求每组都至少有一名主唱,其他组员
协同合作,配合节奏和合唱。
6.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们的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
同时,对
下节课的内容做出展望,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四、教学要点
1.唱歌要注意节奏和调子
2.歌词要准确、清晰
3.学生需要多次练习唱歌
五、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学生们进行了唱歌训练,提高了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学生们还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唱歌技能,提高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
《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80dd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8.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明确听歌的目的。
2.通过学习歌曲的制作,了解歌曲中的乐器和技巧。
3.掌握歌曲的歌词及歌曲的唱法。
4.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良好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音乐教材和教学用具2、音响设备3、乐器材料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久石让的钢琴曲《一生之末》,学生静听教师对曲子的讲解。
学生在听曲子时,体验曲子中所包含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看法。
2、歌曲背景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诞生的背景及意义。
2.为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歌曲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看一下《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歌词,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3.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比如“为什么你喜欢这首歌”“这首歌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3、歌曲制作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歌曲的编曲和制作过程,并且带学生欣赏歌曲。
2.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看相关制作视频,了解制作过程。
4、歌词理解与唱法1.学生听歌后,一起阅读歌词,并齐声跟读歌词。
2.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段唱出歌词,以便更好的理解歌曲,并且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5、音乐表现1.老师可以在学生前面演示唱歌的方式和表现技巧。
2.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的形式。
3.学生完成自己表演后,交流欣赏。
四、教学总结1.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所表现出的表现技巧进行点评。
2.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课程中的收获和心情。
3.下节课集中点评上节课表现较好的几位学生,并且在课堂上表扬他们。
五、教材推荐1、粤教版小学音乐课(上册、下册)2、中学音乐小学进阶(歌唱训练篇、乐理基础篇、曲式分析篇)。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0ec98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0.png)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古典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4.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创作背景。
2. 歌词解析:详细讲解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美好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 旋律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4. 歌唱技巧指导:教授一些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发音、音准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播放门德尔松的其他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 新课引入: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和歌词内容。
3. 旋律分析: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琴声哼唱,分析旋律特点。
4. 歌唱技巧指导:讲解并示范唱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
5.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歌曲的美好意境。
3. 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歌唱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继续练习《乘着歌声的翅膀》,加强歌唱技巧的掌握。
2. 查找其他门德尔松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
3. 写一篇关于《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乐感悟。
六、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2. 乐谱:提供《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歌曲的乐谱和相关的图片。
4. 教学视频:可以播放门德尔松的其他作品或者关于《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介绍视频。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门德尔松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 新课引入: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和歌词内容。
3. 旋律分析: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琴声哼唱,分析旋律特点。
4. 歌唱技巧指导:讲解并示范唱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c5b7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a.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围绕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展开,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歌词解析、旋律分析和歌唱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章:歌曲背景介绍2.1 歌曲创作背景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创作背景,包括作曲家、作词家的相关信息,以及歌曲的创作动机等。
2.2 歌曲风格特点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如旋律线条、节奏韵律、和声结构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章:歌词解析3.1 歌词内容分析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歌词进行逐句解析,解释歌词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境。
3.2 歌词创作手法分析歌词的创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歌词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章:旋律分析4.1 旋律线条分析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线条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等,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美感和特点。
4.2 旋律演奏技巧介绍旋律演奏的技巧和方法,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引导学生进行旋律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第五章:歌唱技巧5.1 歌唱姿势与呼吸讲解歌唱姿势和呼吸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以提高歌唱效果。
5.2 发声技巧与咬字介绍发声技巧和咬字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和咬字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第六章:歌曲排练6.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歌曲的不同部分,进行分组练习,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6.2 合唱排练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进行合唱排练,包括音准、节奏、和声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和方法。
第七章:演出准备7.1 舞台布局与道具7.2 服装与化妆为学生准备合适的演出服装,并进行化妆,使学生在演出中更加自信和迷人。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精选3篇)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6af9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7.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精选3篇)《乘着歌声的翅膀》模板篇1教学内容毕业音乐会。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打击乐器、舞蹈道具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配合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由学生自己布置场地、确定节目内容、设计节目单。
学生可自由组合进行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等。
最后由教师组织点评,选出最具创造力、最优秀的节目。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篇2教学内容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2、欣赏《致音乐》《回声》。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有感情地演唱。
2、为《致音乐》写听后感并评奖。
3、通过欣赏《回声》了解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的形式以及人声的魅力,使学生感知并感受,音乐是通过绘声绘色的声音造型,展现大自然的生机,表达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的艺术。
教学过程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1)播放录音,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
(4)在钢琴伴奏下,学唱曲谱,注意分句,速度稍慢。
直至唱熟。
(5)填词演唱。
(6)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7)跟随录音演唱,注意艺术处理。
(8)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合唱。
2、欣赏《致音乐》(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4)再听录音,体会歌曲的速度。
(5)跟随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6)请学生以“音乐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音乐的感受,并评奖。
3、欣赏《回声》(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现象?(回声)(2)请学生谈谈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并模仿回声的音响效果。
(3)教师讲解有关混声双四部合唱的有关知识。
(4)再听录音,指导学生分析乐谱,在乐谱上将回声部分标记出来。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篇3教学内容1、欣赏《歌声与微笑》。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9700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e.png)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六上第4课。
歌曲以流畅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展现了歌手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心态。
歌曲为2/4拍,共24小节,结构简洁明了。
教学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音乐鉴赏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通过对《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够熟练地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使学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创作和演唱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
2.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3.创编法: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新,如改变节奏、编创舞蹈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谱,便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2.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演示。
3.准备相关资料,如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介绍,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错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操练,每组选出一个指挥,带领组员进行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2024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2024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d7f8b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3.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通过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演唱歌曲。
4. 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和歌词的学习,以及正确的演唱方式。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的掌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讲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和作者。
2. 歌词学习:学习歌曲的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3. 旋律学习:学习歌曲的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 演唱练习: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5. 音乐欣赏:欣赏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放松身心,为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2. 歌曲引入: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3. 歌词讲解:解读歌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场景和情感。
4. 旋律分析:详细讲解歌曲的旋律结构,让学生体会旋律的美感。
5.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音准、节奏和演唱技巧。
3. 音乐欣赏: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歌曲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71497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7.png)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经典的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阶、节奏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歌词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阶、节奏等音乐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的乐谱、歌词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优美的旋律。
2. 歌曲欣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曲,注意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3. 歌词解析: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
4. 音乐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歌曲中的音阶、节奏等音乐技巧,并进行现场演示。
5.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音准等问题。
6.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加强音乐技巧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的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2.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技巧。
3. 开展音乐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乐心得,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歌曲演唱:评价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发音等方面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以及家长签字确认的情况。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f3ffd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17.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合唱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合唱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音准、节奏、合唱协作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合唱曲目:《乘着歌声的翅膀》、《童年》、《同一首歌》等。
2. 合唱技巧: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配合、声部协调。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合唱曲目,熟悉曲谱,为学生提供音乐材料。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合唱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曲目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合唱曲目,讲解曲谱,示范演唱。
4. 合唱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错误。
5. 合唱表演: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表演的评价:音准、节奏、合唱协作等方面。
2. 学生音乐技能的评价: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配合等方面。
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集体荣誉感、互相配合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乘着歌声的翅膀》、《童年》、《同一首歌》等。
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耳机等。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投影仪、PPT等。
六、教学策略: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合唱的音乐效果。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避免过度用嗓。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邀请专业合唱团进行演出,让学生感受高水平合唱艺术。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了解音乐会场的布置和演出流程。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花城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花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242eb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00.png)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乘着歌声的翅膀》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富有想象力,歌词深情并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他们在前几册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唱歌技巧和音乐欣赏方法。
但在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能够流畅地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乐谱和歌词。
3.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出示乐谱和歌词,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和旋律。
对于难点部分,可以分组练习,或者让学生单独示范,教师逐一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交流演唱心得和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心中的“歌声的翅膀”。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affa6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7.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合唱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合唱作品学习:选取一首适合学生的合唱作品进行教学。
3. 合唱技巧训练:音准、节奏、呼吸、合唱配合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合唱示范,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3. 实践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唱能力。
4.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魅力。
2. 学习合唱作品:分析合唱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展示:学生代表进行合唱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技巧的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合唱技巧提高情况。
2.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配合程度,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他们对音乐和合唱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合唱音乐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合唱知识和技巧。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播放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3. 乐谱架:用于展示合唱乐谱,方便学生观看和学习。
4. 钢琴:伴奏合唱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5. 视频资料:播放合唱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合唱表演的形式和技巧。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和展示。
2.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效果良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和合唱。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2024-2025学年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2024-2025学年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873af8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5.png)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歌曲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其歌词源自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后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谱曲而成。
这首歌曲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是门德尔松众多艺术歌曲中的佳作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情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这首歌曲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既不过于简单乏味,也不过于复杂难以掌握。
其旋律和节奏易于学生接受和模仿,同时,歌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这首歌曲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既不过于简单乏味,也不过于复杂难以掌握。
其旋律和节奏易于学生接受和模仿,同时,歌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并能在演唱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熟练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同时,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以甜美的声音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和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大跳音程、倚音等音乐元素,确保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课件播放一段宁静优美的音乐。
师:听完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优美的世界中。
2、当你们听到一首美妙的音乐时,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面中?今天,我们将通过一首歌曲,一同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世界。
三、新课学习1、初听歌曲:课件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师: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美好、浪漫。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6177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5.png)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著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浪漫主义气息,激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歌曲结构: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
3. 歌曲演唱:学习歌曲的歌词,练习演唱技巧,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及旋律的流畅演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歌曲的背景、分析音乐要素。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演唱,提高演唱技巧。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演唱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及作曲家门德尔2.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
3. 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的歌词,跟随教师示范演唱。
4. 练习演唱:分组练习,教师指导,重点关注高音部分和旋律的流畅性。
5. 分享心得: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演唱经验。
6. 完整演唱:全班同学集体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浪漫气息。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所传达的美好寓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欣赏其他版本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如古典、流行、民族等不同风格的演绎。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创作类似的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3. 音乐欣赏:推荐学生欣赏门德尔松的其他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及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展示:评估学生在集体演唱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创作分享:评价学生创作的作品,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1d777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a.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的教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1.2 课程目标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旋律等。
学会识谱和简单的乐理知识。
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和咬字清晰度。
培养音乐欣赏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音乐基础知识音高、音长、音色和音量五线谱和简谱的识别与阅读音符、休止符和连音线的含义节奏的分类和拍子的感知2.2 歌唱技巧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发声器官的运用和咬字清晰度声音的共鸣和发声技巧音域的拓展和声音的控制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分析经典歌曲的构成和特点3.2 实践法练习唱谱和演唱歌曲录音反馈和自我改进3.3 互动法小组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团队协作演唱和表演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表现和提问回答小组讨论和团队活动的参与度4.2 歌唱技巧评估录音反馈和现场演唱评价学生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价4.3 音乐知识测试定期进行乐理知识和唱谱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第五章:课程安排5.1 课程时长本课程共分为10周,每周1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5.2 课程安排第1-4周: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练习第5-8周:歌唱技巧的讲解与实践第六章:教学活动6.1 音乐游戏通过音乐猜谜、听音识曲等游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音乐听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2 歌曲演唱学生分组演唱经典歌曲,培养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对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唱功。
6.3 音乐创作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歌曲,培养音乐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改进建议。
第七章:案例分析7.1 成功案例分析国内外知名音乐人的成长经历和演唱技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启示,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4098a304a1b0717ed5dd0f.png)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过程与方法】参与欣赏合唱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欣赏认识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用具德国艺术家的作品和相关的资料、录音机、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提问:(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的艺术家和诗人?(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2.词曲作者简介海涅:德国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4岁从母学习钢琴;8岁学习作曲;9岁登台演奏钢琴;17岁发表作品《仲夏夜之梦》已属作品。
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新课教学1.配乐朗诵,强化歌词播放由双簧管演奏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教师示范,感受节拍(播放歌曲的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歌曲的歌词其实是一首抒情小诗,出自诗人海涅之手,而生性浪漫的音乐家门德尔松则为它谱上旋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美妙的歌曲吧!3.分步学唱(1)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用lu轻声模唱.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注意用演唱《回声》时的头声感觉。
(2)学生控制音量。
用lu模唱。
(3)学生轻声随琴唱曲谱,教师可轻声附和,同时用手在空中划出旋律线,尤其注意几个音程跨度较大的地方(5到低音7;低音5到3)。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624e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e.png)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著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2.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
2. 音乐知识:学习音阶、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知识。
3. 歌唱技巧:学习呼吸控制、音准、节奏、咬字等歌唱技巧。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歌曲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和特点。
3. 学习音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中的音阶、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
4. 歌唱技巧训练: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呼吸控制、音准、节奏、咬字等方面的训练。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歌曲的分组练习。
6. 展示环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3. 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 教学课件: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谱和歌词。
2.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3. 教学器材:钢琴、吉他等乐器。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乐谱学习:分发乐谱,引导学生跟唱乐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3. 歌词解析:讲解歌词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创意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歌曲编排动作或进行填词创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理解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段:叙述性段落
听音乐故事
说一说
学一学:模仿演唱。学唱歌谱。
六年级音乐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欣赏歌曲,让学生在听觉上获得美的享受,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
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代表作品。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6/8拍在歌曲中的作用。
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市场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出乐曲的三个部分。
五、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四、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欣赏管弦乐曲《朝景》
边听乐曲,边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景象,体会“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揭示题目——《朝景》,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教师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歌曲学习
说情节
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歌曲表演
表演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表演故事
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第五段:二小牺牲
激发情感
进一步激发情感
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朗诵动情
跟唱歌曲
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四、课堂拓展
师: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唱一唱: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段。
第二、三段:故事起因
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
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复听乐曲,当学生听到主题出现时,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后说出乐曲的哪些部分听到了主题旋律,划分乐曲的三个部分。
找一找乐曲三个部分中演奏主题的主要乐器
三、欣赏管弦乐曲《奥塞之死》
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师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视唱部分的主题,感受音乐的凄凉和哀痛。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代表作品。
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
教师讲解: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唱歌曲
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最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艺术处理。
副厅乐曲,感受主题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想想前后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欣赏完乐曲,学生讨论并回答:
作曲家选择了什么乐器组的乐器演奏全曲?
乐曲的三个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时如何表现出与第1部分的不同的?
部分主题再现时,力度发生什么变化?
四、小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学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过程:
学唱、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了解叙事歌曲;通过力度、速度及演唱形式的处理表现歌曲;启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二小放牛郎》
欣赏乐曲《朝景》、《奥塞之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学唱歌曲和欣赏乐曲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
理解歌曲
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
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
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