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第9讲
国际贸易学A专题知识讲座
起飞时期
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 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60%
40%
• 制成品旳比
中国工旳业化商时品期 构造是重什超么样出旳初?级 20%
80%
10/9/2024
产品旳比重
22
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国出口商品旳去向和进口商品 旳起源,•从而反应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 联络旳程度。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般受到经济互补性、国 际分工旳形式与贸易政策旳影响。
国别贸易
10/9/2024
7
二、国际贸易学旳分析措施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10/9/2024
8
三、本书旳章次安排
部分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章数
内容
4
导论;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 国际市场价格;西方国际贸易学说
•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4 非关税壁垒;鼓励出口与出
243.61 295.22
21.0% 23.9%
+22.54 +30.3515
五、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Visible Trade, Invisible Trade)
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旳不同,分为有形贸易和无 形贸易。实物商品旳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因为实物商品是 有形和看得见旳。
不是因为实物商品旳进出口而发生旳收支与支出,称为无 形贸易。它涉及:伴伴随实物商品和人旳国际间移动而发生旳 劳务收支项目,如货品运送费、保险费、客运费、旅游费用等; 由资本旳国际间移动而产生旳投资收益项目,如利润、利息、 红利、租金等;以及如住外机构费用、侨民汇款、专利使用费 等其他收支项目。
2019-《国际贸易学》第九章-文档资料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3.共同市场 4.经济与货币同盟 5.政治联盟
8
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特点
50-60年代发展时期 70-80年代中期停滞时期 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时期
重要特征:
9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 缓慢。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 始出现。
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按照一体化程度,可分为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欧洲经济共同体) 共同市场 经济与货币联盟 政治联盟
5
特征 类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及其主要特征
关税 减让
货物 统一 生产要素 经济
自由贸易 对外 自由流动 政策
关税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 现实中存在的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很多,
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美共同市 场、加勒比共同体、海湾合作理事会等,有些 名称可以程度不同地反映该一体化组织在某些 方面取得的进展或未来发展目标,更多的称谓 与实质内容不存在多大的关联。
3
定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 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 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 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学第9讲
生产区位不同;
03
制造时间不同。
04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体包括以下情况 :
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
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
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
跨国企业的避税贸易
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
异质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差异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
1
2
(二)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
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效益,是指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使产品成本降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该理论认为,企业将销售市场从国内扩大到国外,可以大大提高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规模经济促进了各国产业内部发展专业化生产,使建立在产业内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02
相关和支持产业
波特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普遍现象,即一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成功产业一般是由很多相关产业组成的一个产业群。德国的纺织服装就是这样一个产业群。它包括高质量的棉花业、合成纤维业,纺织机针制造业和一系列纺织机械制造业。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竞争状态
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的选择,不仅与企业的内部条件和所处产业的性质有关,而且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此,各种竞争优势能否被恰当匹配在企业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环境的影响。国家环境对人才流向、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形成的影响都决定了该行业是否具有竞争能力。
跨国公司的产业外移
四、新要素理论
在解释里昂惕夫之迷的过程中,一些西方经济学者冲破了赫—俄理论的三要素论,试图从更广的范围里探寻影响国际贸易的其他要素,这就形成了新要素理论。新要素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研究与发展论 这种理论认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是否有竞争力,与该国投入该类商品生产中的“研究与发展”这种新生产要素的多少密切相关。研究与发展要素是指在研究、设计、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新项目中的投资。 比如,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与就业人员的比例等。 .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大学教学课件国际贸易学(第四版)(二)2024
大学教学课件国际贸易学(第四版)(二)引言概述:本文档是《大学教学课件国际贸易学(第四版)(二)》的学习笔记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学的相关知识。
以下将从五个大点展开阐述,包括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贸易风险。
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1.1 贸易的定义和特点1.2 国际贸易的起源和发展1.3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1.4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二、国际贸易政策:2.1 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2.2 关税政策和关税计算方法2.3 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2.4 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2.5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三、国际贸易组织:3.1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和功能3.2 WTO的基本原则和规则3.3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和案例分析3.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作用和职责3.5 世界银行的作用和职责四、国际贸易环境:4.1 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比较4.2 国际商法和国际交易合同4.3 汇率和外汇市场4.4 国际金融体系和支付方式4.5 国际贸易的佣金和保险五、国际贸易风险:5.1 贸易风险的概念和分类5.2 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5.3 经济风险和汇率风险5.4 贸易融资和信用风险5.5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措施和案例分析总结: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方面,我们了解了贸易的定义、起源和发展,以及其重要性和影响。
在国际贸易政策方面,我们了解了关税政策、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的区别,以及相关的贸易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
在国际贸易组织方面,我们了解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功能和原则,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作用。
在国际贸易环境方面,我们了解了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比较,以及国际商法、汇率和支付方式的相关知识。
最后,在国际贸易风险方面,我们了解了贸易风险的分类和管理措施,以及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具体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学(范爱军版)第九章
2、对受惠商品范围的规定。
3、对关税削减幅度的规定。
4、对普惠制有效期的规定。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 展会议决定,普惠制的实施期限以每十年为一个 阶段。
5、对给惠国保护措施的规定。
为了保护本国的工农业生产,给惠国在实施普 惠制方案时,一般都定有保护措施。
主要有四种:
V’- V 70美元- 50美元
E= —— = ———————— = 40%
V
50美元
.
(2)如果对皮鞋仍征20%名义关税率,并开 始对进口皮革征10%的名义关税率。
由于皮革被征关税,皮革的国内价格上涨5 美元,达55美元,每双鞋的附加值则减少 为65美元(70美元- 5美元)。
此时,关税对皮鞋的有效保护率降为 30%:
V’- V (70美元-5美元)-50美元 15美元
E= ———— = —————————— = ———— = 30%
V
50美元
50美元
.
(3)如果对进口皮革和皮鞋同样征20% 的名义关税率。
皮革价格会上涨10美元。此时,关税对皮 鞋行业的有效保护率为20%。
(70美元-10美元)-50美元
E = —————————— = 20%
(1)应付国际收支危机,平衡贸易收支; (2)抵消外国商品的补贴或倾销;
(3)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实施歧视或报复政策等。
例如:1971年8月15日,为解决美国贸易逆差、国际收支危机等问题,美国总 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外国商品的进口一
律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以期改善贸易收支的不平衡状况。
(1)例外条款,又称免责条款。当给惠国认为从受惠国优
惠进口的某项产品的数量增加到对本国同类产品(或有竞争关系的产 品)的生产者造成或将造成严重损害时,给惠国保留对该产品完全取
国际贸易学_金泽虎主编_电子教案
五
、国际收支与贸易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 年),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 区)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系 统记录。若收入大于支出,就是国际收支 顺差(又称黑字);若收入小于支出,就 是国际收支逆差(又称赤字);收支相等 则称国际收支平衡。 贸易条件又称交 换比价,通常用某一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 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
2016/5/20 23
二、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
1、绝对成本说是建立在斯密的分工学说基础之
上的。斯密非常重视分工,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 生产率。 2、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由此 产生的国际分工的原因是“自然”形成的或“后天” 获得的。 3、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必要的且具 有优越性。
2016/5/20 26
四、绝对优势贸易理论评价
1、斯密的研究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
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2、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 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3、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 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 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 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4、绝对优势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 例,其理论不具有普遍意义。
2016/5/20 15
对外贸易量的计算实例 1990 年世界出口总额为 34235 亿美元, 1996 年世 界出口总额 51607 亿美元,若以 1990 年为基期, 1996年的出口价格指数是108,试计算1996年的出 口贸易量。 解:1990年为基期,则 1996年的出口贸易量=(51607/108)×100=47784 1996年的出口贸易额指数=51607/34235=151% 1996年的出口贸易量指数=47784/34235=139% 即与1990年相比,国际贸易名义上增长了51%,实际 上增长了39%。
第9章国际贸易2019修订PPT精品精品文档
• 具体采用什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多边利益集团进 行博弈的结果:各国政府、各国的企业、工会等等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019/10/8
16
Xiamen University 作业
• 1、2、8、10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019/10/8
• 美国作为霸权国家期间,它构筑起自由贸易体制并竭力维持, 如二战后至60 年代末;当霸权地位下降,便逐步从自由贸易的 立场后退,转向新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新经济”时期,又举 起自由贸易的旗帜,而2000 年经济衰退,又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019/10/8
15
Xiamen University 结论
结论
• 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将会使社会总福利增加。 这是因为,贸易中的赢家得到的收益要大于输家遭 受的损失,如果赢家补偿输家,那么就可以使每个 人变好。
• 但在现实中,对国际贸易中输家的补偿很少。因此, 输家常常通过游说政府采取一些限制自由贸易的政 策。如关税(tariff)、进口配额(import quota)、关税 配额、进口许可证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 壁垒等厦门大学经学院2019/10/8
8
Xiamen University 为何要限制贸易?
• 工作岗位论(保护就业论) • 国家安全论(贸易依存度) • 幼稚产业保护论(德国经济学家Friedrich List李斯特) • 中心——外围论(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Raul Prebiisch) • 不公平竞争论 •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2019/10/8
3
Xiamen University 出口国的得失
国际贸易学(新编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教学课件9
对于水平型跨国公司,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下, 跨国公司到国外直接投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做会显著增加 生产经营成本。但是,如果存在贸易壁垒, 并由此而导致很大的“冰山”运输成本和其 他的贸易成本,那么跨国公司到国外直接投 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将成为必然的选择。 实际上,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可以有效 地避免运输成本,从而抵消了直接投资的固 定成本。
二、外包还是一体化生产
外包(outsourcing)是跨国公司将非核心 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的经营行为。 跨国公司究竟是采用外包经营形式,还是 垂直一体化生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的。比如,技术外部性,交易成本,市场 势力,不完全信息,等等。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全球化的经营战略目标。 (2)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的经营管理 体制。 (3)实行综合性的多元化的经营方式。 (4)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 (5)经营行为带有明显的垄断性。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的出现与资本输出密切相关,它是垄断资 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跨国公司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当 时西欧和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开始在海外设立生产性 分支机构,从事制造业跨国经营活动,已经初具跨 国公司的雏形。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和经 济危机,跨国公司发展缓慢,但仍有一些大公司进 行海外直接投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 球范围内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跨国公司得到了空 前的发展。
(二)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消 极影响
1.对国际贸易秩序的不利影响 2.对东道国的不利影响(比如,转移生态 环境污染,向东道国转嫁经济危机,对东道 国贸易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等等。)
3.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 差距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这种理论是由基辛等人提出的。基辛把熟练劳动和 简单劳动分开,作为单独的生产要素提出来。他在谈 论熟练劳动问题时主要讲了以下几个论点:
• (1)熟练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因素之一,熟练是 不能够轻易和迅速地达到的。
• (2)熟练对于经济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经济 成长同贸易又有密切关系。
• (3)初级产品的贸易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而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是否有比较优势的主要因 素则取决于劳动力的熟练程度。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
• 1.从要素禀赋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的生 产要素禀赋差异越小,其产业内贸易比重 就比较大。
• 2.从需求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中的人均 收入较高,并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 ,则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较大
• 3.从区位角度看,两国间相距较近,则产 业内贸易的比重较大。
• 4.从产业或产品角度看,产业内贸易的规 律是:具有异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 会大于具有同质产品的产业;具有先进技术 和工艺革新较高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高于 具有简单和技术相对停滞的产业;在存在大 量中间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中 间产品较少的产业。
•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示例
•
节
项目
•
8
各种制成品
•
•
85
鞋类
•
851
鞋
•
• 851.01 鞋底的外层和鞋帮是橡胶或者人造塑料材料的鞋
• 851.02 鞋底的外层和鞋帮是皮革或者复合皮革的鞋,鞋
•
底的外层和鞋帮是橡胶或者人造塑料材料的鞋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 其中X和M 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或某一 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的取值范围为0到1 。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 业内贸易)时,T=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 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T=1。
• 发达国家在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发 展中国家则在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 其中心论点是把资本分为两种:
• 第一种是物质资本或称有形资本,如厂房、 设备、原材料等;
• 第二种是人力资本或称无形资本,表现为 职工的文化素质、劳动熟练程度、管理才能 等。
• 人力资本的高低取决于对人力投资的程度。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 同质产品(Homogeneous Products)是指 :
• (1)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 (2)生产区位不同; • (3)制造时间不同。
•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体包括以下情况 :
• 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 • 2.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
产业内贸易的度量
• 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算产业内贸易指 数(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时,同 类产品是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的三位数来划分的。SITC将国际贸易 中的商品分为10大类(Section),大类以下 分为63个部(Division),部以下又分为 233个组(Group),组以下又分为786个小 组(Subgroup),小组以下又分为1924个项 目(Item)。三位数的划分即是在SITC中为 同一“组”的产品就是同类产品 。
第九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三、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当代社会大量存在的各国 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一种理论。
(一)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 所谓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以不同的产业部
门所生产的产品进行的交换,比如初级产品与工业 制成品的交换。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各国彼此交换同一产
规模经济促进了各国产业内部发展专 业化生产,使建立在产业内专业化分工基 础上的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 跨国公司的产业外移
四、新要素理论Βιβλιοθήκη 在解释里昂惕夫之迷的过程中,一些西方经济学 者冲破了赫—俄理论的三要素论,试图从更广的范 围里探寻影响国际贸易的其他要素,这就形成了新 要素理论。新要素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研究与发展论
这种理论认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是否有竞 争力,与该国投入该类商品生产中的“研究与发展” 这种新生产要素的多少密切相关。研究与发展要素是 指在研究、设计、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新项目中的投资。 比如,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从事研究开 发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与就业人员的比例等。 .
论来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不同国家需求偏好的相 似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消费结构的相似性,引起了产业内贸 易的大量发生。
• 3、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效益,是指企业进 行大规模的生产使产品成本降低而产生的 经济效益。该理论认为,企业将销售市场 从国内扩大到国外,可以大大提高同类产 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一个国家对人力的总投资等于政府、企业和
个人对教育的实际支出加上个人为受教育而
放弃的收入。人力资本比较丰富的国家一定
是那些重视教育投资的国家。
.
(四)其他要素论
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即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同 时存在着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的行为。
何谓同类商品:一是消费替代,二是投入相似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 劳埃德(H.G.Grubel and P.J.Leoyd)在 其《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 理论和度量》专著中的研究,把产业内贸 易分为
(二)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
• 1、产品的差异性。这是从生产方面来看的。由于
进行国际贸易的各国企业通常不是处于纯粹竞争的条件下, 而是处于垄断竞争的条件下,因而使各国的产品存在着诸 多的差异。比如录像机,各国生产的录像机在功能、外型、 质量等方面各不相同;比如生产汽车。
• 2、消费结构的相似性。这是用林德的偏好相似理
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
• 3.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 • 4.跨国企业的避税贸易 • 5. 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
• 异质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 差异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
• 垂直差异产品: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 的产品
• 水平差异产品: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 特色(Characteristic)或特质不同的产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