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案例.doc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实例(2)完整篇.doc

关于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实例(2)完整篇.doc

关于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实例(2)600亩的红薯地一望无际,十几位工人一字排开,在认真地给刚钻出地面的红薯苗追施营养有机肥这是记者5月24日在沈丘县纸店镇小李庄村看到的景象,这片红薯地的负责人,就是海归硕士李建峰。

七年的留学生涯,李建峰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甚至是农业生产模式,都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因此回国以后的李建峰踌躇满志,渴望将自己在外看到的、学到的运用到实践当中。

本来回国以后李建峰主要负责家里服装厂的管理工作,因为公司是在乡镇,所以平常接触农村群众的机会也比较多。

慢慢地我发现他们仍在延续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一家一小块地,基本都在种植粮食作物,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形成产业链,不能把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

李建峰说,他通过与这些群众的交流发现,其实大家都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只是发展特色种植受市场行情制约有风险,村民们不敢冒险,同时又被土地制约,不能外出谋求其它发展,从而导致他们固守现有生活的情况。

我当时就觉得国外的大农场模式可以解决这种矛盾,有少数人把土地承包起来,不仅能有效地使用大型机械耕作,节约成本和时间,还能将大多数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李建峰说,后来我通过调查,发现在国内已经开始推广和农场模式类似的土地流转,我觉得这种模式还要更好,因为农民不仅从土地上被解脱出来,还能按时获得相应的土地租金,勤快点再外出打工,能拿两份钱。

建设纸店,服务三农可不是一句空话,找到解决之道的李建峰立即着手开始准备土地流转的相关事宜,成立了东明农民合作社,并考察合适的种植项目。

他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红薯制品将在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尽管人们正在通过拉长产业链的方式来刺激红薯的生产和淀粉加工,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目前,不含明矾等任何添加剂的红薯制品,以口感优美而深得消费者青睐。

产品用途广,原料价格低廉,加工开发增值空间大,前景良好,李建峰最终将自己创业的项目锁定在加工淀粉、粉条及相关食品上。

农民返乡自主创业成功事迹故事

农民返乡自主创业成功事迹故事

农民返乡自主创业成功事迹故事做好创业最好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想法,多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

那么下面就让店铺分享一些关于农民返乡创业成功事迹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返乡创业成功事迹一养鹅致富不走寻常路养鹅效益高年售8000万“我是搞鹅养殖的,目前合作社拥有12万只种鹅,鹅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每天就需要20多吨玉米,所以我现在需要与一些粮食种植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上,河北省迁安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印明的这个问题让全场静了下来。

马印明精心呵护尚未出壳的小鹅马印明的创业故事:马印明今年39岁,杨团堡村人,是位淳朴的农民。

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干事好琢磨,肯付苦,有股子泥腿劲。

闯荡马印明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学做买卖。

家里有台解放车,他就跟着跑车,当时主要是拉矿粉。

19岁,他到附近一家矿上上班。

他干得很卖力,手掌、大腿都磨出了茧子。

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

他有着自己的目标。

1996年,年仅23岁的他大胆承包了矿上的一个干选车间,干得风生水起。

27岁时,他便晋升采矿主任。

之后,他去了青龙县开铁矿,为他的人生赚得第一桶金。

创业这时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创业!2005年,他在当地开了自己的一个小铁矿。

经过多年商海的磨爬滚打,他开始思考将来:开矿是能够赚钱,可矿石资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什么产业才有发展后劲,才会永不枯竭呢?“当时国家正号召退耕还林,我仔细捉摸了一下,觉得搞养殖业,再结合退耕还林,应该大有前途。

”想到做到,他开始筹办自己的养殖场。

2007年9月,养殖场正式开张。

挫折“要干就要往大了干,不能小打小闹。

”在经过到外地的一番考察后,马印明笃定主意,首先承包了村里的180多亩荒地,甩手大干。

之后他又陆续承包了村里的300多亩荒地,经营面积达到了约500亩。

马印明将养殖场养殖与退耕林下养殖想结合,规模迅速扩大。

返乡创业农业致富故事.doc

返乡创业农业致富故事.doc

返乡创业农业致富故事返乡创业农业致富故事一:80后留法海归用阿甘精神种菜?跟着植物生长的节奏慢下来今年冬天北京最冷的一天,王冕穿着大衣、揣着手快步走在农场的小路上,路旁是早已结了冰的湖面,他回头向勉强跟上的《青年参考》记者喊着,以后打算在里面养鱼,声音很快被瑟瑟寒风吞没。

滴水成冰的天气里,独自矗立在园子里的洗手间早已被冻上,但一钻进王冕的目的地厨房,一股热浪扑面袭来。

请来做饭的阿姨煮好了面条炸好了酱,三四个小伙子在热气腾腾的锅灶旁端着碗吃得飞快,根本不需要在逼仄的屋子里多添几把椅子。

有厚棉被遮挡和阳光直射的蔬菜大棚成了白天唯一温暖的地方,下午王冕就坐在里面和记者侃了两个多小时大山。

自然乐章的员工坐在一旁喝水、听音乐、看书,分外惬意。

种菜需要的时间实在不多,几个年轻人一起住在园区隔壁的小木屋里,一起洗菜做饭,再花三四个小时天南海北地聊天,在习惯了浮躁和快节奏的北京竟显得有些奢侈。

用王冕的话说,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就像是跟着植物的节奏慢下来。

从小王冕就患有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精力不是特别充沛,下午只有一两个小时可以处理事务,他甚至可能不分时间、场合地睡着。

以前朝九晚五地上班,每天得花两三个小时在路上,还要看微信、打电话,让他有些力不从心,如今的慢节奏生活简直像为他量身打造的。

而在负责客户关系的魏旭珂眼中,这位说话慢条斯理、笑起来热情单纯的老板,能力强、思路清晰、看问题独到,很有人格魅力,还是个就算不讲理也让人无从辩驳的脑洞大开型人才。

魏旭珂辞去医疗器械行业不错的工作去种菜,家人自然不同意,觉得他自讨苦吃,从安逸稳定跳进了水深火热。

但这个90后男孩的理由是想认真做点事,这大概是诸多创业青年的共同想法。

这家创业公司的员工不多,个个算得上是高学历精英,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拿一分钱工资。

王总是个有想法的人,大方向把握得准,我们信任他的能力。

魏旭珂告诉《青年参考》,下一个风口应该是农业,会有起色的。

别给我扣上海归帽子1981年出生的王冕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

返乡创业农业致富实例.doc

返乡创业农业致富实例.doc

返乡创业农业致富实例返乡创业农业致富实例一兼职农夫种十亩桑葚园去年赚三万在青西新区的灵珠山街道办附近,有一片已经进入成熟期的桑葚园,是一位1985年出生的小伙兼职打理的,近十亩桑葚园在去年收入3万元左右,果园里的桑葚从五月中旬成熟后,小伙子在朋友圈里发布信息,到这里采摘的人络绎不绝。

可是,在最初创业的时候,家里人却并不同意,不过,小伙子靠着自己的一股干劲儿,让桑葚树见到了收益,也在家人那里得到了认可,他说,自己想种植出儿时桑葚的味道。

兼职农夫打理近十亩果园记者联系到王元兵时,他正在忙活着给客户发货,片刻也闲不下来,从五月中旬以来,这样的忙活情形一直持续。

王元兵在2007年毕业,几经辗转进入一家银行工作。

他说,自己本身就是农村娃,初中开始跟着父亲卖桃,对土地有一种抹不去的情愫。

从2007年他就发现,市场上的桑葚颇受到欢迎,而且还不便宜,每斤的价格达到了10元,可是,这些桑葚已不是当年的口感,这让他萌生出一个想法,打算在自家的果园里种植桑葚。

说干就干,他在网上咨询了商贩,后来又专程跑到河南、浙江等地学习,把自己的休息时间都花费在了路上。

后来,他从浙江以5元一株的价格购买回桑葚树苗,种植在自家的果园里,从此开始了种植桑葚的路。

他平时在银行工作,下班就往果园里面跑。

王元兵说,原本,自己的果园只有三亩地左右,后来他看亲戚的田地一直荒着,老人上了年纪也不打理了,就商量着直接租了下来,让种植的规模扩大到了近10亩。

桑葚园建好后三年才见效益,而且最初几年产量不高,他只能自己跑到市场上去卖,一天最多能卖掉60斤。

今年,已经是种植桑葚的第六个年头,一亩地的产量能有800斤左右,去年,在桑葚的成熟季里他赚了三万元。

他说,今年,果园里的桑葚卖到了每斤20元。

种地遭反对,家人不管桑葚说起创业的经历,王元兵也走过一段苦日子。

从菏泽学院毕业之后,王元兵入行做了会计,后来才转入银行做业务。

在家人看来,这也算份靠谱的工作,可看到王元兵三天两头往地里跑,他的父亲就气不打一处来,老人更希望他专注主业,不用兼职到地里忙活。

农民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农民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农民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推销不怕丢面子,创业不怕丢银子,大事可成也!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民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一从搬砖工做起,千万大老板返乡种菜“一个农民进城,赚了1000多万元,又回老家流转了?1500亩地种菜去了。

”这是一位朋友对袁胜华的介绍。

第一次见到袁胜华,是在汉口循礼门的一家西餐厅。

据说,这是他第一次吃西餐。

很少西装笔挺的他,显得有些不自在。

几次从裤兜里掏出烟来夹在指间,憨笑着问路过的服务员:“抽烟是不是要罚款?”那神态,像极了担心被老师批评的小学生,让人忍俊不禁。

“你就把我写成一个中国农民就好了。

”他爽朗地一笑,有了些许放松。

从搬砖头的小工到包工头——木地板生意抓住市场机会“我初中毕业,就是个农民,当过建筑小工,挖过矿……”袁胜华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说。

现年42岁的他,出生于湖北竹溪。

1986年初,13岁的他跟随父母举家迁移到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五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替父母承担养家重任。

记者面前的袁胜华中等个头,身材清瘦。

很难想象,16岁的他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筑工地上当小工,搬砖头、筛沙子,和水泥。

年纪虽小,但他却是工地上最活跃的一个。

不仅和工友们打得火热,还和工程监理们越走越近。

“做哪一行,都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上进心和目标。

”袁胜华坦承,他从来都不满足于仅靠做小工养家糊口。

仅一年后,他就成了小包工头,带领几十号比他年长的农民工。

监理们手上有工程项目,都乐于分一些给这个“脑袋灵光”的小伙子。

后来,随着工程越来越多,他的施工队规模越来越大。

如果不是因为妹妹的召唤,他可能会一直做建筑行业。

2000年2月,做建材生意的妹妹由于生意繁忙,请他抽空帮了一个月的忙。

无意之间,让他看到了建材行业的美好前景。

一个月后,他投入2万元,毫不犹豫地在汉口金太阳建材城拿下门面,做起了巨宁地板的代理。

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故事.doc

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故事.doc

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故事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故事一:养殖人参鸡价格1000元只开启致富路一枚鸡蛋售价35元,差不多是土鸡蛋的40倍;一只鸡售价1200到2500元不等,在市场上可以买20到40只土鸡这些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靠谱?靠谱!因为长潭河中坝村9组有个养鸡怪人龚伦朋,他从家传古医书中得到启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创制出人参+大米的人参鸡饲养秘方,并经试喂获得成功。

此后,他用独家研制的鸡饲料喂养乌鸡,生产能鹏人参鸡和人参鸡蛋投向市场,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看好。

在长潭河侗族乡龚姓是大姓。

我们祖籍在江西,后迁入湖南,因逃水灾迁入现居地。

中坝村书记龚光义介绍。

当地龚氏是中医世家,明代有宫廷御医龚廷贤,清代有地方名医龚祖辉。

龚伦朋打开保险柜,向记者展示龚廷贤的著作《寿世保元》等系列古医书和龚祖辉的照片原件。

十几岁的时候,我得了歪嘴风,也就是现在的面瘫。

当时到医院拿了些药没治好,父亲就叫我用醋和生石灰调和后涂在脸上,没过几天病就好了。

龚伦朋回忆当年的情形。

他知道父亲讲的偏方来自家里的祖传医书,从此就对这些珍宝着了迷。

和妻子在外地打工的十余年间,龚伦朋一直把家传医书带在身边。

然而,阴阳术数、经络穴位这个既非古文专业又非医学专业毕业的农民,要看懂古医书谈何容易!好在他生在中医世家。

他买来字典,自制新旧词对照表,别人放工后休息,他一有空就学习,日积月累,记的笔记本有一摞,终于学有所获。

龚伦朋从先祖龚廷贤的著述中看到人参鸡,在长辈的片言只语中得知些许信息,他决定喂养人参鸡,走好研发、投产、销售之路。

创新创业不是容易的事,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年近50的龚伦朋感慨道。

由于饲料配方比不当、鸡子生长条件不优,喂养技术不到位两三年下来,夫妻俩积攒的20余万元辛苦钱全交了学费。

最难的时候,我家电饭煲坏了都没钱添置。

妻子李绍琼回忆。

虽然衣食无着,为学喂养技术,龚伦朋到外地办得好的鸡厂去义务劳动,学习知识,积累经验。

由于养殖人参鸡成本高,2008年,每只人参鸡售价达500元、鸡蛋达15元每个。

企业家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企业家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企业家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材料一:刘强东刘强东是中国知名企业家,京东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他在2004年创立京东,并将其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刘强东的创业故事中有一个亮点是他的返乡创业经历。

刘强东出生在中国江苏省一个农村家庭,在父母的影响下,他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乡村的责任感促使他选择返乡创业。

此外,他也看到了乡村市场的潜力和信任度对于乡村消费者的重要性。

他认为农村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因此他决定将京东的线下业务扩展到乡村地区,并开设了农村物流中心和农村电商体验店。

刘强东的返乡创业策略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京东,在中国乡村市场,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同时也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他的返乡创业事迹被广泛报道,并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电商发展的典范之一。

材料二:马云马云是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兼前任执行主席。

他以他的返乡创业事迹而闻名于世。

马云毕业后曾在北京外语大学担任英语教师,然而,他的梦想是建立一个连接中国制造商和全球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

因此,他于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

然而,在早期的发展阶段,阿里巴巴遇到了许多困难,投资者对他的商业模式持怀疑态度,资金也非常有限。

然而,马云没有放弃他的梦想。

他决定回到自己创业的家乡杭州,并在那里建立他的公司。

他认为杭州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地方,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马云的努力,阿里巴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马云的返乡创业事迹激励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地区的年轻人。

他的成功证明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只要有信念和决心,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也成为中国返乡创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总结: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包括刘强东和马云。

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坚持和创新能力,也为乡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这些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回到家乡,为乡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案例.doc

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案例.doc

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案例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案例一爬行女养牛创业建年产4百万肉牛养殖场今年35岁的潘远香是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村民,她3岁时因病致双下肢瘫痪,系肢体二级残疾人,只能用手爬行,大家都喊她爬行女子。

她曾自卑和哀怨过,但擦干眼泪后,凭着身残志坚的毅力,她艰难求学和创业,创建了一个养殖场,还要带动村民致富。

她闯出了残疾人奋发向上的心声,闯出了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自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

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选择坚强。

潘远香说。

近日,记者来到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实地采访了这位自强不息的爬行女强人和她的养殖场。

祸从天降小女孩学会坚强潘远香的犇犇肉牛养殖场位于大乘镇正直村石明组,地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

记者赶到这里时,潘远香和工人正在切割草料喂牛。

尽管之前当地有关部门作了介绍,但初见潘远香还是带给了记者强烈的震撼:她的下肢严重萎缩,只有上半身能够活动,要挪动身躯必须靠双手爬行。

她此时正坐在地上,费力地用刀宰草。

宰好的草料放在背篼里后,她又使用双手挪一步再把背篼往前拖一下。

进入养殖场内后,她像招呼自己的孩子一样,和场内的西门塔尔牛说话,并一一为它们喂草料。

就是这样一个潘远香,却建起年产值超4百万元肉牛养殖场。

3岁时,潘远香因高烧不止被送到一家私人诊所,经医生抢救命保住了但却不能直立行走。

后经检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慎打坏坐骨神经。

从此,潘远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从5岁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动的她,便在家厨房负责烧火煮猪食。

至此再没单独行动过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学会了爬行。

在一次烧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喷出来,把旁边一堆柴火点燃了,把我吓着了就摔了个跟头,然后我下意识的往外头爬。

学会爬行的潘远香很兴奋,她终于觉得自己不是废人。

从此,她开始试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尽力学会自己做家务。

为了读书,她坚持爬行上学。

夏天地面很烫,手掌心几乎全是泡,冬天两只手全是冻疮,红一块、紫一块的肿得像泡粑。

回乡创业的名人例子

回乡创业的名人例子

回乡创业的名人例子
1. 刘强东!他可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佬。

当年刘强东毅然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发展电商,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现在京东那可是响当当的大品牌,这难道不是回乡创业的成功典范吗?
2. 丁磊也很了不起呀!人家原本在城市里事业有成,却选择回到家乡搞起了农业,网易未央猪现在多火啊!这就好比一颗星星在城市闪耀后,又回到家乡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呀。

3. 还有王传福,他在外面闯荡出一片天后,也带着技术和经验回到家乡发展新能源产业。

他就像一个将军,在外面打了胜仗后回到家乡继续建功立业啊,多厉害!
4. 许家印也值得一提!他回到家乡投资,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就像一阵春风吹过家乡的大地,让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啊。

5. 马云也有着类似的举动哦!他通过各种方式助力家乡的发展,那影响力简直杠杠的!这不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回到家乡拯救世界嘛。

6. 雷军,大家都熟悉吧。

他也积极为家乡做贡献呢,推动着家乡的产业发展。

他这样子难道不像一个游子归乡,带着满满的爱为家乡添砖加瓦吗?
7. 潘石屹,这位地产大亨同样心系家乡。

他回乡创业的举措就像给家乡注入了一股清泉,让家乡的发展变得更加有活力啦。

8. 俞敏洪,他也为家乡的教育等事业尽心尽力。

他这就好比一个领航员,带着家乡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啊。

我觉得呀,这些名人回乡创业真的给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家乡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地回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回乡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案例(2)

回乡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案例(2)

回乡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案例(2)回乡创业成功典型案例三大学生养殖蚯蚓收入百万不做城里人,回乡当农民。

现年28岁的刘军,2011年7月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在城里高薪就职的机会,毅然回到信丰老家,在嘉定镇龙舌村养起了蚯蚓。

经过几年的打拼,刘军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猪粪养殖蚯蚓改良土壤,使原本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转化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

凭着在一项目上的突破,刘军夺得了2013年第二届“赢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冠军。

不顾劝说放弃高薪回乡养殖蚯蚓3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信丰县嘉定镇龙舌村一处叫阿厦塘的山坳里,刘军的信丰县归根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就在这里。

近百亩集中连片的土地上,一畦畦标准的蚯蚓床整齐有序。

刘军正手持锄头,和工人一起翻垄挖收蚯蚓。

刘军说,这种蚯蚓名叫“大平2号”,不仅可以用来喂养泥鳅、鳗鱼、甲鱼、石蛙等,还可药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此外,这种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每月可挖收一次,市场价位根据季节需求而定,一般为每公斤16元到30元不等。

目前,仅蚯蚓养殖,刘军的年收入达百万元。

3年前,刘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养起了蚯蚓,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另类。

父母好不容易供他读完大学,当然希望他能留在城里工作,而自己却不顾父母及亲友的劝说,放弃了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最终回到老家承包土地养殖蚯蚓。

一时间,父母骂他是不孝儿。

左邻右舍也对他冷嘲热讽:“一个大学研究生,好不容易丢下锄头到城里生活,现在又回乡下当农民,这书不就白念了!”刘军没有被困难和流言吓倒,而是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在家乡广袤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重大突破稀土尾砂地变废为宝刘军说,在中国,养殖蚯蚓的人不少,尤其是北方,几十年前就有人开始养殖蚯蚓。

在大学时,他研究的课题就跟这有关。

2010年暑假,刘军获悉信丰生猪养殖规模大,每天所产生的猪粪有几千吨,而这些猪粪除了部分用于果园、菜园、稻田作肥料外,大多被排在山涧河道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污染。

农民返乡创业致富案例.doc

农民返乡创业致富案例.doc

农民返乡创业致富案例农民返乡创业致富案例一:土豪老板种水稻建酒窖酿酒也赚钱周平每天最高兴的事不是呆在豪宅的地面楼上温馨的房间里,而是每天带着孙儿们到地下酒窖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他舀出一勺酒对记者说:这每一滴酒都有米香味,搞水稻种植我更有劲头!正值春播时节,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的农民周平越来越焦急,他赶忙跑到黄花镇永吉种植专业合作社谈成了初步协议,要求合作社今年代种水稻,专供20万斤优质稻谷。

这样迫切的订单农业源于周平自家地下酒窖酿制的美酒销售一空,导致原材料大米供不应求。

十年前一个奇妙的想法,让当时50岁的周平在新建的毫宅下挖地三尺?建酒窖酿美酒。

发展到今天,一个小酒窖如今已注册成了大酒厂,更重要的是,随着对原材料大米的种植带动,让一个昔日的长沙工业大村重新找回了种粮产粮的动力。

毫宅下挖酒窖,酿美酒带动农户水稻种植身披一件旧夹克,脚穿一双土布鞋,挥起锄头挖酒窖,记者眼前的周平似乎与拥有富丽堂皇的毫宅主人不相关,更与网上报道的土毫标签一点也不贴,俨然一幅典型农民的形象。

聊起他自挖酒窖的故事,他平实地说:我是农民,干活有倔劲,所以在自家屋下挖起酒窖才不愁辛苦;以前做水泥生意有了点资金的想法,认为建酒窖,酿出来的酒大家放心,邻舍们可以买到便宜的酒;而且酒卖得越好,米就要得更多,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愿意种粮,并且让农民卖粮不再难。

周平家里有五兄妹,家境贫穷,自幼懂事的周平只在学堂学习了一年半时间,便辍学在家,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

穷苦的孩子早当家,19岁那年,周平开始学做泥工,1989年,随着所在村开始兴建水泥厂,周平开始创业,正式成立个体户,专营水泥制品,也因此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赚钱也越来越多。

有了钱,该干什么最有前景?按照大多数农村人的想法当然就是盖个新房,可是不甘心的周平总想要干件不一样的事。

2003年,正值他所在的印山村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期,做水泥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相反种地种粮的人日趋减少。

一个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成功样本范文.doc

一个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成功样本范文.doc

着一腔热血向总公司申请在甘肃建立分公司,因为条件不够成熟,分公司没能如愿建立。

不甘心的他于2010年7月辞职,与别人共同创立了天越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淘到第一桶金的他怀揣着回家创业的梦想来到张掖,经过多方考察,在家人的支持下投资宾馆行业,2014年底与全国家具行业排名前五的广东联邦家私签订张掖地区总代理合同。

2014年宾馆刚运营稳固,不安于现状的他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他认识到事业不能盲目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

张掖本属农业城市,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祁连山脚下,平均海拔在2400米左右,所生产的农副产品多样、健康、安全、营养,迎合了人们对于绿色有机食品的期盼。

为此,他果断决定做两件事:一是建农民的互联网之家,二是建老百姓的健康之家。

2015年4月,他成立了张掖市雪域祁连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专业从事农产品的销售。

公司现有办公室人员14人、各区域收集信息并对接农户人员8人、管理人员3人、物流信息配置人员1人,办公场地500平方米,并配备了电商专用的办公设备。

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他向国家工商总局提交申请注册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商标“雪域祁连”,申请注册的商标可使用商品30余种、包括服务10余种。

四月以来,公司已与554家专业合作社、435户种植大户、173户散户接洽合作,通过电话沟通收集到商家154家,采购商贩及其企业43家,收集样品百余种。

已在阿里巴巴、淘宝大型网络平台注册了公司网店,建立了自己的微平台及公共服务号、订阅号,公司自己的网络平台正在建立中,实现销售业绩200万元,实现利润15万元。

2015年6月,他成立了张掖市雪域祁连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同年7月,与民乐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该项目占地99.3亩地,已于9月1号开工建设,项目建设主要有办公楼、优良品种培育实验室、员工食堂及宿舍楼、小杂粮加工车间、成品及半成品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冷库,计划明年7月份投入生产,项目建成后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全县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领头羊。

返乡农民白手创业案例.doc

返乡农民白手创业案例.doc

返乡农民白手创业案例返乡农民白手创业案例一大学生村官创业卖土鸡蛋火了会上吐真言,遭遇围追堵土鸡蛋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吗?他怎么说秋天应季?我家门口那超市,土鸡蛋的价格眼看涨得就要吃不起了。

21日上午李涛登台演讲时,一直安静地在会场协助比赛的工作人员,听到发言,开始窃窃私语,互咬耳朵。

我来讲一下养殖时间表,春季培育鸡苗,夏季茁壮成长,秋季大量产蛋,冬季卖成鸡,因为河南没有活鸡市场,一般是卖到南方市场,种鸡吃了雪水下蛋率会下降40%。

从这个时间上来看,土鸡蛋真的不是全年都有,随时随地都能买。

李涛下台后,给粉丝现场答疑解惑。

细打量,一身深色西装,眼睛不用看发言稿,腰板挺得笔直的李涛若与人相逢在十字街头,没准会被大胆的城市姑娘归类为高富帅,而与他擦肩而过的路人,十之八九会将他当成公司小高层。

这人,真的是来借东风、筹资金的中小企业主,只不过,相对于那些从基层做起、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还有个身份,就是大学生村官。

有创业者的激情,又有大学生的质朴,才使得他显得与众不同。

是两腿子泥的村官,也是大学生心中的创业盟主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

你能想象,上段提到的西装哥,还能穿着白大褂,在三伏天潜入瓦房盖上石棉瓦组建的鸡舍吗?他能在母鸡护崽、公鸡啄人、绒毛乱飞的空气里,调试设备、分配饲料。

李涛,是河南省2005年选任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济源市轵城镇良安新村党支部书记,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总经理,市青联副主席,下乡时间已整10年。

2007年冬,我选定了散养土杂鸡的创业项目,踏上了创业之路。

李涛说,在科学饲养,走高品质特色化发展路线的作用下,公鸡和母鸡用壮实的身材和饱满的鸡蛋,来回报他。

鸡场收益很好。

一个基地每年土鸡和鸡蛋产值共计75.6万元,纯利润达15万。

豫源咕咕哒土鸡蛋这个品牌已在国家商标部门注册,还是河南省的农业优秀品牌,全省固定的销售网点已有大中小超市387家。

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2013年8月15日筹建,它联合全市村官及农村创业项目产品,利用网络营销为平台,为全市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产品展示、创业策划、网络宣传及销售,并提供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在挖掘、整理、包装之后,面向全国推介。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返乡创业事迹【篇1】在外打拼多年的汪元龙始终有个家乡情结,总想回到家乡创事兴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成行。

受金融大气候影响,他在上海、武汉经营的建材业务受阻,便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想回乡创业。

镇、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根据他在__县城利民路有门面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为汪云龙同志服务,在发展上出谋划策,提供卫生许可证的领发、电话网络手续的申请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镇领导多次与他联系,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

在镇、村党组织鼓励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筹办,1月1日总投资70余万元的云龙大酒店正式营业。

酒店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带动家乡25人就业,其中有返乡农民工6人。

如今汪云龙的大酒店逐渐步入了良性的运营轨道,生意越来越红火。

返乡创业事迹【篇2】宽敞的大院内放养着一大群体型健壮的藏香鸡,林周县卡孜乡托门村恰西组林周霞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里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回乡养鸡创业的女大学生扎西白珍在今年将原本只有50平方米的养鸡场扩建到了1000平方米,她计划在今年提高土鸡的养殖数量、增加产品品种让公司盈利翻番。

现年31岁的扎西白珍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林业技术。

大学毕业后,扎西白珍曾在拉萨市的一家保险公司任职,虽然在保险公司工作有着较好的前途,但在扎西白珍心中始终有个梦想,那就是能够回乡创业,为自己的家乡作贡献。

扎西白珍最终选择了回乡创业。

靠着父母资助她的10万元和申请到的5万元大学生创业补助资金,扎西白珍把本土养殖藏香鸡的优势与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相结合,于12月创立了林周霞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踏上了创业之路,现公司存栏藏香鸡已多达200余只。

扎西白珍告诉记者,她在内地考察期间发现内地养鸡场都修建了鸡棚,所有鸡都关在铁棚里进行喂养,关养的鸡虽然长势较快,产蛋率也较高,但鸡蛋的大小、口感、营养价值都和生态鸡有着很大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案例
案例1: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结硕果
朴席镇塔影村朱庄组的朱守军、朱守勇兄弟俩被村民们称为慈善家,两人在年轻的时候随父亲远赴香港艰苦创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他们情系家乡,一直捐款帮助父老乡亲。

近年来,朴席镇把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回报家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日程,千方百计为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铺路搭桥,提供服务平台,扶持他们做大做强。

在外创业心系家乡捐款献大爱
朱守军、朱守勇15岁就随父亲远赴香港,凭借勤奋和干劲,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美发、沐浴连锁公司。

父亲患癌症去世后,朱守军兄弟俩回到塔影村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村里的癌症病人。

看到村里的老人得了癌症,我就想起父亲患病时的痛苦,决定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他们。

朱守军表示,每年他都会拿出20万元来关爱癌症病人。

这只是朴席镇在外人士回报家乡的一个缩影。

朴席镇是劳务大镇,改革开放以后,陆陆续续奔赴全国各地从事沐浴业的农民有上万人。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这些在外人士回报家乡奉献社会的心情急切,爱心浓厚,涌现出一大
批慈善家、爱心人士,他们为朴席镇的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困难群体捐款、捐物,为村、镇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朱守军兄弟俩就是其中的代表。

鼓励返乡创业,致富带乡邻
近几年,朴席镇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全力做好返乡创业这篇大文章。

几年来,朴席镇张贴发放返乡创业倡议书千余份,召开各级回乡人员座谈会100余次,走访在外创业人才200余次,让越来越多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了解返乡创业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不断加强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联系,返乡创业频结硕果。

土沟村村民雷金海一直在外务工,深知背井离乡的艰辛,在得知近年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大力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后,毅然回乡创业开办企业,带领乡邻走上致富路。

他创办的扬州市威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现在年产值已达6000余万,生产制造的机械设备受到江淮汽车集团、扬州中集通华特种车、扬州亚星等大企业的好评。

在雷金海的带动下,村里好几位在外务工人员回到家乡创业,有的承包了鱼塘、果园,搞起了养殖业,有的开办了工厂。

为了鼓励和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回报家乡,朴席镇立足日益便捷的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集中工业区,夯实创业平台,返乡创业条件日趋完善。

多渠道帮助企业融资,
多次组织企业、返乡创业者参加银企座谈及小额贷款推介会,帮助创业青年申请低息、无息贷款,解决创业之初的资金问题。

同时,各单位主动上门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如今,改革开放初期陆续外出的农民已经逐渐回到朴席创业。

案例2: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只要认准目标,能吃苦,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是水阳镇裘公社区返乡农民工、新党员王道宏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

也就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成长为一名年产值逾150万元的宣城市宏达手套加工厂的个体老板。

现如今不仅办了工商执照,并已成为中国苏旺你集团、无锡长德手套厂、苏州兴华手套厂等名企集团的定点配套加工厂。

王道宏,男,汉族,1972年6月出生在水阳镇裘公社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由于家庭条件困难,1993年秋,20岁出头的王道宏在水阳高中毕业后,从家里带了50元钱只身来到了上海,从帮饭店洗碗打杂做起,开始了他帮厨学艺的打工之路。

1995年经人介绍,与本村姑娘孙金兰结婚,婚后生育一个男孩。

1998年听朋友介绍说广东好挣钱,就带着妻子一道闯广东,先在东莞一家塑胶厂打工,从工人、领班、组长一直干到生产科长。


当他事业渐成时,却不料市场产品滞销,企业经营不景气,工资时发时欠,眼看前途难料,只好带着妻子于2000年秋转入一香港人办的金辉鞋厂打工,一切又从头开始,夫妻俩艰难地捱到2002年8月,经人介绍又辗转到了苏州,妻子孙金兰在乡村医院从事护工,王道宏则在三星电子厂谋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

由于他工作上勤劳肯干,认真负责,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又能和工友们打成一片,三个月后就当上了班长,六个月后提为队长,手下管理着27名保安队员和4个辖区安全在那里渡过了5年多相对稳定的日子。

在上海、广东和苏州打工期间,王道宏除了挣钱养家糊口外,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始终无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情感隐匿着、潜藏着,让他无法真正快乐起来。

为此他经常这样思考:作为一个成家立业的男人,带着妻子总是长年漂泊在外打工也不是个事呀。

该怎样来重新定位自己与家庭的未来呢? 王道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无时无刻不在计划着怎样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

回乡创业,让他感受到人生的成就感
勤劳靠双手,打工不如创业。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土窝窝。

外出务工的14年里,王道宏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心想回家来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2006年底,王道宏夫妇通过联系、考察手套加工市场,已经做好了返乡创业的各项准备。

2007年春节,当他回家把自己的想法向社区书记、主任和两委干部们沟通时,立即得到了赞同与支持。

王道宏的人生坐标从此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他说干就干。

从亲友处借来5万元,社区总支书记王志祥支持借给他1.5万元,加上夫妻俩在外打工的多年积蓄在内,于2007年4月投资10万元,办起了水阳镇第一家宣城宏达手套加工厂。

从自己学习加工手套、培训工人,到与外贸企业签定合同,承揽加工业务、维修机器、控制操作流程、质量检验、集中打包、装箱和企业管理等,他白手起家,摸索着一切从头做起。

从开始10多人发展为目前40多人,机器设备由原来10台增加到50台,合作加工厂扩大到2个,总投资房产、设备达到40余万元。

月加工手套产量由5万双增加到25万双,年产量由60万双增加到300万双,产量、收入短短2年翻了4倍。

在王道宏手套厂上班的妇女,40岁以上的妇女约占40%,30至39岁的妇女约占50%,20岁以上的小姑娘约占10%。

她们多为本地人,其中本村人占80%。

手套厂实行计件工资和按劳计酬制,她们当中技术熟练工月收入1500元左右,一般工人月收入1000元以上。

还有更低的,如本村3个残疾人,她们无法到手套厂上班,厂里就派人将刚做好的手套送上门,让她们在家里剪
毛边,月收入600余元。

就还有10多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年妇女,她们白天要接送孙儿孙女上学,还要在家做饭做家务,也无法前来上班,厂里同样将加工过的手套送上门,让她们在家里剪毛边,附带着挣钱,月收入约在500元左右。

据此算来,返乡创业青年王道宏创办的手套厂,实际上解决了当地60名留守妇女就业,除自家收入外,每年为社会创造劳务收入60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

和乡亲们同甘共苦,一起在家里挣钱,
是我人生的一大快乐
返乡创业,成就事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

王道宏2007年创办手套厂,由于外贸订单加工,工人技术不熟练,质量要求很严,产品不合格赔偿原材料以及运输费用高等因素,当年就亏损4万元。

第二年他总结经验,在经营上采取少拿快做勤交货、在管理上采取熟练工一对二带新手等强化技术培训,严把质量关做法,很快扭亏为盈,到2008年底净赢利10万余元。

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态势下,许多传统纺织产品企业生存艰难,但王道宏的手套厂却一枝独秀,目前经营状况趋于良性循环,正处在创业者与打工者实现共赢和上升发展的拐点上据水阳镇裘公社区总支书记王志祥介绍,王道宏是个返乡农民工出身的创业者,也是社区不久前培养发展的一名新党员。

他目
前虽然还只是一个返乡创业刚起步的小老板,但我们相信他一定能把一个年产值百余万元的手套加工厂不断做大做强,办成一个规模更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吸纳更多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在当地就业,大家共同走致富发家的道路,这样既减少了当地妇女外出打工的风险,也便于当地妇女就地就业和照顾家庭、子女,同时也为稳定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一个好的垂范。

王书记还指出,王道宏办的手套加工厂对乡亲们管理很宽松,他一般要求工人上午七点半到厂,下午五点半就可离开,中午厂里免费为工人们提供三菜一汤中餐。

家里有事可以打电话请假,不扣工资;但厂里根据各人技术能力下达的手套加工任务,要确保按期完成,以取信于外贸出口企业,树立宏达手套厂的品牌和形象
从以上可知,浅尝辄止不是王道宏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

我们希望他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在家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带领自己的乡亲们在致富的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