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及其对策
如何有效应对能源危机

如何有效应对能源危机能源危机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能源消耗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而能源资源却逐渐枯竭。
为了有效应对能源危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一、促进能源的多元化能源的多元化是应对能源危机的关键策略之一。
传统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正逐渐枯竭,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替代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清洁、可持续的特点,发展和利用这些新型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节能措施节能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许多行业和家庭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着能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推广低能耗的照明设备、智能家居系统和高效的工业装备,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此外,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控,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能源消耗标准,也是节能的重要措施。
三、加强能源科技研发能源科技的发展对于有效应对能源危机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大对能源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研发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研究新型能源储存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等都是重要的方向。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科技成果和经验,推动全球能源科技的进步。
四、加强能源合作与交流能源危机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技术的转让和经验的交流,提高各国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
建立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共同制定能源政策和规划,加强能源市场的开放和合作,实现能源的互联互通,是有效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应对能源危机,我们可以从促进能源多元化、实施节能措施、加强能源科技研发和加强能源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采取,才能够有效应对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目标。
这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进。
能源危机及其解决方法甄选范文

能源危机及其解决方法能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能源就没有人类。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
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
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
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
经济又与政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能源危机是全球性的关键问题,假设地球真的面临了能源危机,那么地球就必然会自我毁灭,因为人们根本无法生存。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寻找新的方法,科技去解决能源危机。
而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为了更好的说明当今社会的能源危机,下面我列举了要一些例子。
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
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
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
探明可采铀储量合计235.6万吨(未包括中央计划国家),如果利用得好,可再用2400~2800年。
全世界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共计22.6亿wh(瓦),年发电量可达98 00wh,可长期开发利用。
据估计,占世界目前耗能80%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最终可采量相当于33730亿吨原煤,而世界能耗正以年5%的速度增长,预计只够人类使用一二百年。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逐步枯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没有重大突破,目前世界正处在被称为“青黄不接”的能源低谷时期。
世界能源危机是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
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
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
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
能源危机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能源危机的形势与对策研究随着人类工业和生活的不断发展,能源逐渐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然而目前全球能源消耗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源的产出速度,这使得人们的能源需求与能源储备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预示着全球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了老大难的问题。
一、全球能源危机的形势全球能源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能源消耗剧增导致能源短缺全球能源消耗的速度不断加快,有些国家的能源需求甚至高达每年增长20%以上,而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总量远远无法满足如此快速的消耗速度,因此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短时间内面临能源短缺的困境,而能源短缺正是全球能源危机的主要表现。
2.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重在人们不断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莫大的环境代价和气候变化风险。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而加剧,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也给全球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这也是全球能源危机的另一个主要表现。
二、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的对策在全球能源危机严峻的形势下,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缓能源危机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危机之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之一。
各种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提高,超过30%的国家已经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超过20%,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减缓全球能源危机和缓解气候变化问题。
2. 促进能源效率提高一些国家采取了能源效率提高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能源管理,推行节能减排等来从根源上解决物质能源短缺问题,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
提高效率意味着同样的生产量占用更少的能源,其带来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3.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那些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污染地球环境和水资源等重要优点的能源,如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
目前,各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领域,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快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以减轻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一、我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既是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位居前列的国家。
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有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
我国能源资源虽然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过于偏低,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
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能源消费将保持持续增长,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不受节制的大规模能源需求将产生不可接受的能源环境成本。
例如,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已占到了GDP的3%-7%。
二是矛盾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目前,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量中占到了6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2个百分点。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比较初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致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三是国际市场剧烈波动,能源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从石油供给来看,中国石油国内产量最多为2亿吨,而按最低标准预测,在2020年石油至少需要约4.5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
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国内各种生产形式也不容乐观,维护能源安全的任务将异常艰巨。
四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大。
这主要表现为在“十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我国1980到2000年的单位GDP能耗,与相同或者相近的经济体,如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相比,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但是近几年出现了能源消费强度迅速上升的情况,特别是“十五”期间的能源消费系数已经超过了1,如果按这一趋势放任发展,能源消费将难以满足。
三、我国应对能源危机问题的主要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初见曙光。
我国面对能源危机应采取的策略形势与政策答案

面对能源危机及采取的策略摘要: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
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
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能源危机问题将十分突出。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面临着长期的挑战。
关键词:能源危机;节约能源;能源发展战略一、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导致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目前世界主要有4种主流能源渠道,依次为: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
2005年全球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约为1.19亿桶。
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现代能源矿种,1970年以来,世界天然气以每年平均6%的储量增长。
目前,世界天然气储量已达到179.53万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2.69万亿立方米。
就世界范围的能源供应和生产而言,从1973年到2005年,煤炭的份额大约维持在相同的水平,只是略微有些变化,分别是24.8%和27.2%。
核能的份额在上升,1973年的份额是0.9%, 2005年的份额是6.1%,上升势头十分明显,虽然有时候会出现停顿或倒退。
天然气的份额从1973年的10.2%上升到2005年的23.7%。
而石油的份额则从1973年的45.1%减少到2005年的36.8%。
水力发电从1973年的1.8%缓慢地上升到2001年的2.2%然后加速上升到2005年的6.2%,而其他能源在2005年所占份额仍然非常小。
从1973年到2005年每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欧佩克(OECD)国家,每种能源1973年和2005年所占份额分别为:煤炭22.4%,20.8%核能1.3%,11.21%;可燃烧再生物质和废料2.1%,3.3%水力2.1%, 2%;天然气18.8%,21.3%;石油53 .1%,40.8%。
核能从1973年的1.3%跃升到2005年的11.2%,但仍然排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后面,居第四位。
当前能源形势及解决能源问题的对策

当前能源形势及解决能源问题的对策摘要当今世界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且以化石能源为主。
化石能源价格在较高水平震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据能源机构预测,世界能源消耗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占据较大的比例。
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产生了能源安全问题。
在当前的能源局势下,发展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是从技术角度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从体制方面,应对能源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能源危机;能源问题;可再生能源;能源安全1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从能源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发达国家一般都经历了能源优质化的过程,也就是从柴薪时期到煤炭时期,再到石油时代[1]。
当今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且其价格长期在较高水平震荡,可认为全球迈入了后石油时代。
后石油时代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时期,水能、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
许多工业化国家的能源消耗已趋于稳定,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使得能源消耗总量增加,导致全球能耗平均值呈指数增长。
2011年,备受业界重视的《BP世界能源统计》报告称[2],在经济复苏的推动下,201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5.6%,超过了2008年经济衰退前的峰值,达到了197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目前,人类可利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裂变核燃料,约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90%以上,可再生能源则只占10%左右。
太阳能作为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占99.44%,其他可再生能源如水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所占比例不足1%。
因此,人类使用的能源归根到底要依靠太阳能[3]。
生物燃料和生物质能源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需要大规模投资,才能推进生物燃料技术的全球化。
化石燃料的价格弹性较小而需求刚性很大。
石油产品的过度金融化、投机活动和政治影响等因素造成了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
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应对策略

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应对策略试述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摘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面临着长期的挑战。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
但是,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就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能源危机问题会更加突出。
关键词:能源危机;能源发展战略;能源的节约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导致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化国家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和不断减少的石油生产,使全球的石油供应形势日趋紧张。
工业化增长模式是能源高消耗型模式,这使得全世界的能源消费需求伴随工业化的推广和深人而不断攀升,尤其集中在对石油资源的破坏性消耗上。
一些经济正在迅猛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已开始成为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进口大国。
另外,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类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世界各国引发了交通运输和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浪潮。
在能源的生产供给不平衡和消费利用的不平衡的实际背景下,一旦世界局势不稳定,或者局部不稳定现象,又或者局部经济的深度波动,将造成能源供给和消费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是世界的能源危机。
这方面的经验从发生多次的能源危机中已经很好的体现出来。
世界能源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局部或者暂时的问题,是隐藏在经济发展背后时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是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和结构的差异让发展中国家在当前能源危机形势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能源问题1.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由于能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导致我国能源运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2.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
能源危机的应对之策(一)2024

能源危机的应对之策(一)引言概述能源危机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了应对能源供应不稳定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问题,各国都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探讨能源危机的应对之策,着重介绍五个重要的方面,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发展能源储存技术和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
正文内容1. 提高能源效率- 制定能源效率标准和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能源消耗。
- 加大对节能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支持,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 宣传节约用能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
- 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体系的建设,实施能源计量和能源评估。
2.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制定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 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
- 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 培养人才,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
3. 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投入的支持。
- 扩大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
- 推动燃煤电厂和高污染工业企业改善环保设施。
- 加强清洁能源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
4. 发展能源储存技术- 研发新型能源储存技术,提高能源的可持续性。
- 推广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 改进电池技术,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 开展针对能源储存技术的国际合作,加速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
5. 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 发展并利用多种能源,避免对某一种能源过度依赖。
- 制定能源多元化政策,促进各种能源的合理利用。
- 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减少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
- 加大国际能源合作力度,实现能源供应的互通互保。
总结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提高能源效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发展能源储存技术和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是关键步骤。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以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目标。
世界能源危机及其中国对策之思考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能源,如⽯油、天然⽓、煤炭与核裂变能的⼴泛的投⼊应⽤。
因⽽它是建筑在化⽯能源基础之上的⼀种经济。
然⽽,由于这⼀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
⽯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配的化⽯能源的极限,⼤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油储量⼤约在2050左右年宣告枯竭。
天然⽓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
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将在57~65年内枯竭。
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
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
铀的年开采量⽬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
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
化⽯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
事实上,近10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洲的战争都是由化⽯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引发。
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下岗⽽引发的许多新的⽭盾和冲突。
总之,能源危机迟早会爆发;它的爆发将具有爆炸性!⼆、克服能源危机的出路:⼤⼒发展可再⽣能源⽤可再⽣能源和原料全⾯取代⽣化资源,进⾏⼀场新的⼯业⾰命,不仅是出于⽣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可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这种世界经济中,⾼科技术和⽣态可以承载的区域性经济形式将得以发展。
可再⽣能源主要有如下⽅⾯:以太阳能的利⽤为主的可再⽣能源潜⼒极⼤,据天⽂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每年太阳提供的能量是世界⼈⼝商品消费量的1.5万倍。
光伏电⼒的应⽤如在德国每平⽅⽶每年的平均⽇照量为1100千⽡时。
电⼒的总需求量约为5000千⽡时,光伏技术的年平均功率约为太阳辐射量的10%。
依靠光伏设备⽣产5000亿千⽡时的电⼒,需要5000平⽅公⾥的光伏转化模板⾯积。
明智的做法是⽤相关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表⾯,在德国,这⼀做法意味着只需不到10%的建筑物顶部。
中国能源安全形势和对策

中国能源安全形势和对策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面临着不少挑战。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
其次,中国能源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和采掘难度也给能源开采带来很大的压力。
第三,全球碳排放问题也对中国的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了确保能源安全,中国需要采取应对策略。
首先,中国需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的研究和开发,使得可再生能源占比更大。
同时,要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采取更多的清洁能源和核能等可替代能源,降低排放量并维护环境安全。
其次,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中国需要与其他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能源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及促进能源市场互通等。
特别是要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在全球能源安全体系中认真履行国际责任,实现共同关注、共同合作和共同受益的目标,增强国际能源合作的合信任、合共识和合行动。
再者,加强能源技术创新。
创新技术是应对能源危机的关键。
中国应该加强在煤气化、油页岩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有效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在国内外独立研发核电技术,加强海洋浅层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创新,以形成多样化的能源体系。
最后,加强能源管理。
实行严格的节能措施,加大能源的高效利用,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能源管理,完善能源市场监管体系,确保能源的合理配置,使整个能源系统更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是多样化的,对策也需要多管齐下。
中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力量,积极向着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更好地应对能源安全挑战。
五种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策略

五种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策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能源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能源危机可能导致能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以及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有效地应对能源危机,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五种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策略,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了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我们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其特点是资源丰富且环境友好。
政府可以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清洁能源产业。
此外,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能源效率的提升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应对能源危机的关键。
提高能源效率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政府可以推动能源效率标准的实施,引导企业和居民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
此外,加强能源管理,制定并执行能源消耗限制措施,鼓励大众形成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也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
三、发展新能源技术和绿色建筑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改变能源产业格局,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投入,鼓励创新创业,推动新能源技术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应用。
此外,绿色建筑也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倡导使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和环保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筑业转向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标准。
四、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能源安全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积极发展能源资源,提高能源供应的保障能力。
多元化能源供应渠道,依托国内外能源生产基地,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靠。
此外,加强能源储备和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应对危机的机制和体系,也是提高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能源危机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与资源共享。
世界能源危机的根源与解决对策

世界能源危机的根源与解决对策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但是在当前的世界能源发展状况下,危机已经不可避免。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一、能源危机的根源能源危机的根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需求的增长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工业、交通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 能源储备的稀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能源。
但是这些化石能源的储备量有限,已经进入了枯竭的前夕。
尽管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不断取得进展,但目前来看,新能源还无法完全代替化石能源。
3. 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是能源危机的重要因素。
能源生产地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而且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局、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能源的供应。
如果发生供应中断,会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安全造成巨大的冲击。
二、能源危机的影响能源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方面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命脉,能源危机的直接结果是能源价格的上涨,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
同时,能源危机还会引发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2. 安全方面能源危机将会引发能源战争,为了争夺能源储备国家之间的关系将产生严重的紧张,甚至真正的冲突。
这将引发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的恶化,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3. 生态方面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和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等全球性自然灾害,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解决能源危机的对策在对待能源危机时,我们应该着眼全局,设计综合性的能源方案。
1. 加强新能源研发和应用在加快化石能源淘汰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新能源研发和应用。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需要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加强能源储备和保障由于化石能源储备的局限性,我们需要加强对新能源储备的开发和利用,并建立完善的储备和保障体系。
能源危机的现状与可持续解决方案

能源危机的现状与可持续解决方案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能源危机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探讨能源危机的现状,并提出可持续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一、能源危机的现状1. 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
传统的化石燃料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风险。
2. 能源供应的不平衡能源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也是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贫乏。
这种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了能源市场的紧张与竞争,甚至引发了一些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
3. 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大规模破坏性行为,导致了水源污染、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同时,这些能源的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和废水都对大气和水体造成了污染,加剧了气候变暖和酸雨等问题。
二、可持续解决方案1.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不仅具备丰富的资源潜力,而且使用过程中无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各国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能源浪费的关键。
通过引入节能技术和设备,优化能源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消耗。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能源消费者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节能的认识和意识。
3. 推动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可持续解决方案的重要一环。
这包括从传统的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的转变,将传统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为清洁能源产业。
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4. 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能源危机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七十种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

七十种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应对能源危机的七十种策略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能源危机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并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
本文将综合并扩展了七十种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包括:一、提高能源使用效率1. 加强能源管理,推行节能措施。
2. 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
3. 鼓励进行能源审计,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4. 制定并执行强制性的能源标准和监管措施。
二、发展清洁能源5.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6. 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7. 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如生物质能源、生物油等。
8. 积极推广氢能源技术,并建设相关的生产和储存设施。
三、提升能源供应稳定性9. 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发展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10. 加强能源储备和储备设施的建设。
11. 强化国际能源合作,建立能源互联互通的网络。
12. 加大国内能源开发的力度,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四、优化能源产业结构13. 优先发展具有竞争力的能源产业,减少传统能源行业的比重。
14. 鼓励发展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
15. 提高能源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16. 推动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五、加强国际能源合作17. 建立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
18. 加强国际能源技术交流和合作。
19. 推动能源资源的国际合理配置和流通。
20. 建立跨国能源基础设施,促进跨国能源交易。
六、培养节能减排的意识21. 加强能源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能源问题的认知。
22. 培养公众的节约用能习惯,鼓励居民低碳生活。
23. 增加能源环保教育课程,培养环保人才。
七、推动政府引导和支持24. 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能源政策和法律法规。
25. 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
26. 鼓励政府购买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
我国能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能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表现形式与成因分析,指出能源危机是由于一定时期内能源供应缺乏而严重影响人类社会正常生产和生活的现象,其主要诱因是能源的品种结构、使用成本、环境影响、资源控制、利用技术与效率以及供应的可持续性.我国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需要考虑能源资源的合理结构、使用效率、政策调控和环境限制等诸方面因素.关键词:能源危机能源消耗经济增长资源浪费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尤其是一次性能源,依存度仍然很大。
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也成为当前理论界与实业界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虽然金融风暴使全球经济出现危机,能源需求量下降,主要能源产品石油、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对我国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的缓解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需求的仍以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为主,能源危机也将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而重新加剧。
因而研究新形势下能源危机产生的原因与解决策略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解决中国能源需求,提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应摆在首位。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仍然是构建中国能源发展的总方针。
节约能源已经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
发展节能型经济,通过立法鼓励和引导全民节能,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中国能源紧张和安全的长远之策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
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
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
从消费者的观点,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原有能源已经远远不能过满足我们的需求。
因而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明显的例子就是国际油价和粮价一起上涨,我国的粮价可以基本稳定,而我们坐车的车费已经明显提高了。
据报告,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2,468万吨标准煤。
从2006年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在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具有清洁、可再生、低碳等优点,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新能源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新能源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1、技术瓶颈虽然新能源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有待突破。
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效率仍有待提高,目前的光电转换效率普遍在 20%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风能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需要进一步改善,风速的不确定性和风机的故障问题仍然困扰着风电产业;储能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限制了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
2、成本较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本相对较高,这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太阳能为例,虽然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但与传统能源相比,其初始投资仍然较大。
此外,新能源设备的维护和运营成本也较高,这使得新能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3、能源分布不均新能源的分布往往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例如,太阳能资源在赤道附近和干旱地区较为丰富,而风能资源则在沿海和高原地区较为集中。
这种分布不均给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传输带来了困难,需要建设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和配套设施,增加了成本和技术难度。
4、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完善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但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策不够完善,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
同时,市场机制也存在缺陷,新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合理,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导致新能源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5、公众认知和接受度不足部分公众对新能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存在疑虑。
此外,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对当地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影响,引发公众的反对和抵制,这也给新能源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全球能源危机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

全球能源危机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然而,现有的传统能源资源日益枯竭,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且它们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其他负面影响。
因此,全球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人类能够利用的范围内可以补充的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
与传统能源不同,可再生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
此外,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供应也较为稳定,不受地理和政治等因素的限制,具有更可持续和长期的发展前景。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研发和创新的投入。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科学家和企业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并推动技术的革新。
例如,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风力发电设备的可靠性都在不断提高,这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打下了基础。
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普及。
这包括设定可再生能源的购买定价和优先上网政策,以鼓励电力公司和用户使用可再生能源。
此外,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性的目标和指标,例如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占比的要求,从而激励各方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补贴和奖励机制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例如,对于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和建设的企业,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或贷款担保等支持。
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于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用户和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更多人使用可再生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
通过投资建设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等,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使用意愿。
中国的能源情况及其发展对策

中国的能源情况及其发展对策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能源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自于煤炭、油气和水电等,然而因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安全等,这些能源模式已面临转型和升级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中国的能源危机?如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一、中国的能源状况1. 煤炭能源依赖度高中国的煤炭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目前煤炭占主导地位,能源结构比例为70%以上。
然而,煤炭在中国的环境影响、能源消耗和人类健康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地貌地质特点决定了中国的煤炭资源储量分布不均,其中一些煤炭生产地区存在大量的煤层气解放和可燃性冰,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2. 油气依赖度高除了煤炭,中国也依赖了大量的油气资源。
随着石油天然气的逐渐开采,中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2017年中国在石油市场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
然而,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仍然导致国内油气价格飞涨,这也暴露了中国产业层面和国际市场竞争上的问题。
二、中国的能源发展对策1. 推广清洁能源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煤炭和油气的能源结构将逐渐被新的能源所代替。
其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被认为是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在光伏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而且光伏电池板的成本也不断降低,这将进一步带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2. 加强能源规划能源规划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出台了新的能源规划。
其中,包括了建设更多的新能源发电站,鼓励能源企业向多元化发展,推动能源技术的提升等。
此外,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中国能源系统也在积极地尝试使用先进技术来优化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
3. 发展新型能源技术由于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在能量形式、能量密度、转化效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新能源的投入生产和交通使用等方面需要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支撑。
中国建立了许多新能源技术产业园区,例如深圳和天津等城市的先进制造业,作为中国新型能源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基地。
能源危机的应对措施

能源危机的应对措施能源危机是指由于能源供应不足或能源价格过高而引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能源危机,各国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能源多元化能源多元化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策略之一。
过度依赖单一能源来源会使国家在能源供应受限或发生能源价格波动时受到较大冲击。
因此,各国应鼓励并推动能源多元化。
能源多元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2.拓展能源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例如,国际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可促进能源资源的跨国流动。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能源管理的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4.发展核能: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可以作为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日益严重。
因此,各国纷纷提出并实施了节能减排政策。
节能减排的方式主要包括:1.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使用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例如,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能源消耗限制标准,推广节能灯具等高效能源设备。
2.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减少对污染产生的传统能源的依赖。
3.制定排放减少目标:设立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推动降低碳排放量。
通过限制排放量、发展低碳技术、建设碳捕集储存设施等措施来实现减排。
4.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的依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和开发。
提高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能源危机应对的重要目标之一。
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和能源供应的不可靠性使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提高能源安全,各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能源储备:建立能源储备系统,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能源危机与对策

能源危机与对策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它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然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全球能源面临着危机。
如果不采取措施,这将对我们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能源危机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能源危机是指在过去几年里,由于工业,交通,农业,航空等领域能源需求的大量增加,而能源供应持平甚至下降,导致能源价格上涨,能源供应不足,并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问题。
能源危机不仅仅是在短期内产生的,而且是长期的,因为能源的需求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能源危机将会加剧,并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在能源危机期间,一项重要的应对措施是发展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是指基于可再生能源或者其他非传统能源的生产方式和利用方式,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这些新能源不仅可以满足能源需求,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应对能源危机的最好方式。
政府应该支持和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并为创新和投资提供支持。
其次,减少能源浪费也是能源危机应对的重要措施。
能源浪费是指能源的滥用,浪费等行为,如闲置电器,不关灯,使用不节能的设备等。
通过减少能源浪费,我们可以减少对能源的需求。
节约能源的方法包括,使用节能灯具,使用节能电器,减少不必要的旅行和开车等等。
此外,政府应该实施能源政策,以确保有效的能源使用,并坚持可持续能源生产和利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政策,研究可再生能源和减少能源浪费的政策来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和创新来支持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能源管理,提高公众对节能和环保的意识。
人们可以通过个人行为,如骑自行车,行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来减少对能源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使用节能灯具,节能家电等。
这些小举措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们都可以积累起来,为有效利用能源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能源危机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但是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
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
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
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
经济又与政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能源危机是全球性的关键问题,假设地球真的面临了能源危机,那么地球就必然会自我毁灭,因为人们根本无法生存。
能源危机从消费者的观点,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
对经济影响很大,市场经济的能源价格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而供需关系中的供或需改变都可以导致能源价格的突然变化。
虽然一些能源危机是由于市场应对短缺的价格调节而产生,但在某些情况下,危机可能是市场的流通不畅通、缺乏自由市场而导致。
现代很多学者认为世界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过于便宜,以致于使世界对其产生了过度的依赖性而迅速消耗殆尽,他们主张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研究经费用于对能源/燃料替代用品的研究,目前主要的替代能源有∶燃料电池、甲醇、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和风能等。
但是迄今为止只有水利发电和核能有明显的功效。
石油价格在近几年也的确是升高了很多,就最近中石油还身价好几次,都可见石油供给需求关系的调整,替代能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主流的能源,但是现在的能源依然为化石能源为主,这不仅带来了严重温室效应,更加是加重世界人民的负担,所以能源危机不仅不能再过度依赖,应该有所行动,来为将来做好准备。
究其根本,世界能源危机是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
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
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
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
代替石油的其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
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
其他新能源也如是。
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
否则,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年来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还有冰山消融,酸雨覆盖面积的增大等等,都足证能源危机的迫切威胁,地球人都应该心怀危机意识。
当前世界能源危机,中国能源危机形势更加严峻。
中国是世界资源小国。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
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列世界第88位。
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为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仅相当于美国的1/5,加拿大的1/48。
而且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水资源每年都在递减。
如建国初期,我国人均水资源为5400立方米,目前已减少到不足3000立方米。
与此同时,我国在生活生产中消耗的水又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如1959-1980年,我国年用水量平均增长率为5.2%,用水总量4700亿立方米/年,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17%,预计到20世纪末,用水总量将达到5500亿立方米/年,占到多年平均经流总量的21%。
用水总量直逼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危机”也就为期不远了。
矿产资源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我国同时作为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这个特点的资源种类。
我国累计发现矿床种类162种,其中探明一定储量的148种,发现矿床和矿化点20多万处,控明储量的矿区1.4万多处。
截止1989年底,我国的钨、锑、钒、钛、锌、锂、锡、硫铁矿、稀土、菱美矿、萤石、重晶石、石墨、石膏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首位,铜、钽、铌、汞、煤、石棉、滑石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第三位,铁、镍、铝、锰等矿产的探明
储量居世界第四、第五位。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拥有矿种比较齐全,探明储量比较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而且矿产的总量也多,45种主要矿产保有储量的价值排到了世界的第三位。
虽然如此,但若按人均拥有量计算,我们却还是无法脱掉“贫矿”的帽子。
如我国的原油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煤为99.3%,铁为34%,铜为24%,铅为35.3%,锌为58.4%,镍为29%,钴为62.5%,铝为13.9%,锰为18.3%,金19%等。
除煤以外,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在世界上排行第80位。
总之,我国的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从绝对数上说,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就今年的日本发生9.0级强震至今,日本福岛核电站真正的成为全球的“心病”。
日本福岛核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核电站,容量为909.6万千瓦。
据相关机构评估,福岛核电站被认为是继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泄露事故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全球第三大核安全事故。
即便在日本这样一个科技高度发达、为意外情形作好充分准备的国家,核能依旧呈现不可控和高风险的特性。
世界将重新审视能源消费结构及清洁能源比重。
但长期看,核能几乎是各国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一方面,全球气候大会世界各国都信誓旦旦地达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传统石化能源一旦全部回归,将打乱自身的节奏,更让京都议定书形同虚设;一方面,在假想中,风能、太阳能乃至潮汐能都是核能很好的替代者,但实际情况是,这些能源既没有核能来得这么“给力”,又在成本上耗费很多,技术也不成熟,所以,发展核能仍是全球经济的大势所趋,且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这场核风暴,将会带来什么改变,暂时不得而知,但这对未来产生的效果讲举足轻重。
是能源危机到来前的一个警告呢?或是解决危机的一个转折?未来我们终将知道。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对策,克服能源危机的出路。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可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这种世界经济中,高科技术和生态可以承载的区域性经济形式将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