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案例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引言: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帮助这些厌学的学生重新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通过分析某位厌学学生的个案,探讨了他所面临的问题、背后潜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

一、个案描述该学生名叫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男孩。

他曾经是班级里成绩优秀而活跃开朗的一员,但近几个月来,他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在课堂上,他总是三不五时地走神、打瞌睡;完成作业时常常草率马虎;参与课外活动也大大减少。

担任班主任教师发现并关注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小明进行了面谈,并联系家长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二、问题分析1. 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小明表示最近对于大部分科目都感到无聊,缺乏动力去学习。

他认为课堂上的知识和教材与生活脱节,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

2. 过高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小明经常抱怨作业太多、考试频繁。

他感到自己无暇顾及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活动,生活完全被学业填满。

3. 缺乏自信和归属感小明还提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秀形象,在同龄人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处境。

这使得他产生了自卑感和对集体归属感的缺失。

三、心理辅导方案1. 培养学科兴趣针对小明对很多科目都感到无聊的情况,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将实际应用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增加学科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例如,引入互动游戏、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座谈会或邀请行业专家做主题讲座等形式拓宽视野。

2. 解压缓释学业压力为了帮助小明缓解过高的学业压力,可以与班级其他同学共同合作开展更多群体项目,减少个人独自承担任务的负担感。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能力设置合理作业负荷,并提供一定的时间管理技巧,使他们兼顾课程以外的活动。

3. 建立自信和集体归属感针对小明在班级中感到自卑和孤立的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团队游戏、分组讨论等活动,增加集体协作意识;同时鼓励小明坚持参与社团或俱乐部等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培养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自尊心。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引言:近年来,学生厌学的现象在教育领域越发常见。

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帮助那些遇到厌学问题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心理辅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该学生的厌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个案背景介绍针对这个特定个案,我们有必要了解其背景信息。

这名学生是初三年级的男孩,年纪约14岁。

他之前曾表现出对于各类科目都非常感兴趣,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然而,在最近几个月中,他渐渐失去了兴趣,并经常表现出不愿意去上课、逃课或是做作业的行为。

二、诱因分析在揭示厌学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可能导致这种转变的影响因素。

1. 学业负担过重首先,这名学生所面临的巨大学业压力可能是导致其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的学校实行了高强度的课程设置,每天大量的课业和作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 缺乏自信心另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对该学生产生影响。

或许,他在某些科目上表现得不如其他同学出色,导致他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并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

3. 家庭环境问题此外,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情绪和动力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这名学生在家中经常遭遇到紧张、冲突或者忽视等问题,那么这种负面环境很有可能直接冲击着他的学习劲头。

三、辅导方法为了帮助这名被厌学困扰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动力和兴趣,请尝试以下几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1. 建立积极正确的认知首先要与该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他信任你并愿意倾听你时进行深入探讨。

然后引导他从积极正确的角度去看待考试评价、成绩等。

帮助他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以小步快走的方式激发他渐进式的进取心。

2. 学业解压在课程负荷过重带来的问题上,与学校教育者和该生家长密切合作,寻找减轻学业负担的途径。

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分配作业量等来减轻其压力,并为其提供更多放松和休息的时间。

3. 增强自信对于缺乏自信心的问题,可以通过放大该学生在某个特定科目或技能方面的优点和成就,来提升他的自尊感。

厌学心理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厌学心理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厌学心理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深入分析,探讨教育者在应对此类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二、案例分析(一)学生基本信息小王,男,14岁,某中学八年级学生。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自进入初中以来,小王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表现出明显的厌学心理。

(二)厌学心理表现1.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王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对于老师的讲解内容难以理解,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2. 作业完成质量下降:小王对待作业的态度变得敷衍,常常抄袭他人作业,甚至有时不完成作业。

3. 与同学关系疏远:小王逐渐减少与同学的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孤独、自闭的倾向。

4. 情绪低落:小王经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有时出现厌世情绪。

(三)厌学心理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小王的家庭教育方式较为严厉,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导致小王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产生厌学心理。

2. 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同伴关系:小王在班级中人际关系紧张,与同学关系疏远,导致他缺乏归属感,进一步加剧了厌学心理。

4. 自身因素:小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

(四)教育措施及效果1. 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家长调整教育方式,给予小王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尝试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小王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

4. 关注同伴关系:教师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小王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的厌学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逐渐恢复了学习兴趣,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

教育心理实践热点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实践热点案例分析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育心理学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教育心理实践热点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将针对其中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解决途径。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在进入初中二年级后,他突然表现出厌学情绪。

他经常旷课、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

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帮助小明走出厌学心理。

2. 案例分析(1)原因分析① 学习压力过大:小明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紧张,老师对成绩的要求较高,导致小明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② 亲子关系紧张:小明与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经常指责他,导致他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③ 同伴关系不良:小明与同学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他在班级中感到孤独和排斥。

(2)心理辅导措施① 调整学习压力:老师降低了对小明的要求,减轻了他的学习负担。

同时,家长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② 改善亲子关系:家长通过参加心理讲座,了解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③ 建立良好同伴关系:老师组织班级活动,帮助小明与同学建立友谊,消除矛盾。

3. 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明逐渐走出了厌学心理。

他开始认真学习,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关系融洽,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三、结论学生厌学心理是教育心理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学习、生活。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调整学习压力: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过度负担。

2. 改善亲子关系: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3. 建立良好同伴关系: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同伴关系,帮助他们建立友谊,消除矛盾。

4.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厌学心理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总之,教育心理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针对厌学心理的辅导案例如下:案例一:一名13岁初一的男孩,不愿意去学校。

在妈妈的生拉硬拽下才去。

后来经过辅导,孩子逐渐回到了学校,和妈妈达成了共识。

案例二:一名18岁的大一男孩,表现出叛逆、抑郁和休学的现象。

他在游戏和亲子关系方面都存在问题。

经过辅导,孩子主动调整作息、做家务,亲子关系也变得温暖顺畅。

案例三: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遭遇校园冷暴力,感到抑郁并休学。

她与妈妈的关系疏离,妈妈感到焦虑无助。

经过辅导,妈妈放下了焦虑,孩子也开始敞开心扉,表达一些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母女关系逐渐亲密好转。

针对厌学心理的辅导方法可以包括:1. 找到厌学的原因: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厌学的原因。

可能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2. 建立信任关系: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

这有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制定个性化方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这可能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心理疏导、人际关系协调等方面。

4. 家庭支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背景和亲子关系,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5. 激发学习兴趣: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

例如,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外活动等。

6. 持续关注和调整方案:对学生的辅导过程进行持续关注和调整方案,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也要注意跟进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厌学的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和行为习惯。

同时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厌学学生是指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或者厌恶感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消极、抵触甚至逃避的行为。

这类学生通常会受到学业表现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厌学学生的个案,探讨其心理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个案介绍:小明,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年龄13岁。

小明以前是个成绩不错的学生,但是从上初中以后,他开始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度厌恶。

他经常逃课,作业不做,考试成绩直线下降。

他的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忧,但是他自己却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甚至表现出愤怒和抵触。

心理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从小到大,小明一直在一个非常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压力一直很大。

上初中后,学习任务的增加以及更严格的学习环境让他感到无法承受,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2. 自我认知问题:可能是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内容,导致小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进而怀疑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

3.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影响很大,家长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影响。

可能是家庭环境出现了问题,导致小明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和逃避心理。

解决方法:1.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需要密切合作,了解小明的真实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家长需要对小明进行耐心的倾听和理解,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 心理疏导和辅导:在学校中,可以安排专业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专业教育:学校可以根据小明的兴趣和特长,为他提供相应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帮助他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4. 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家长和小明进行亲子沟通,了解小明的内心世界,寻找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

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结语:厌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

通过家校合作、心理疏导和辅导、专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厌学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走出厌学的困境。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对学校、老师和学业产生了消极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心理辅导师的帮助和引导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下面是一个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曾经是班级里的优等生,但近期表现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经常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对老师的批评和责备不以为意。

在上课时,他总是低头划手机或者与同学交头接耳,对课堂内容漠不关心。

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希望能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心理辅导分析:1.情绪问题:小明表现出对学校和学习的消极情绪,这可能是由于他对一些问题或挑战感到困惑、焦虑或无法处理导致的。

通过对他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帮助他理解并有效应对负面情绪,有助于改变他对学校和学习的观念。

2.压力问题:小明可能面临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这给他造成了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

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分析和调整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减轻他的学业压力。

3.环境问题:小明家庭环境对于他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也有重要影响,可能存在一些家庭问题。

辅导师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家庭辅导建议,以改善他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系,增强他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兴趣问题:小明可能对学习的兴趣丧失,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点。

辅导师可以通过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参与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自我认知:小明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或低下。

辅导师可以开展自我认知训练,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和鼓励,以提升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心理辅导方案:1.情绪管理训练:辅导师可以使用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维训练,帮助小明调整和管理他的负面情绪。

3.家庭辅导:辅导师可以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家庭辅导建议,以改善他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系。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题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题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题心理辅导是指通过倾听、关怀和引导等方式,帮助厌学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扰并提高学习动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探讨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了解学生背景小明(化名)是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成绩一直处于班级末尾,经常表现出对上课内容缺乏兴趣和不愿意完成作业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走出困境,需要我们针对他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辅导。

二、分析问题原因1. 学业压力过大小明在家庭环境中备受期望,父母对他要求很高,并且经常拿其他优秀同学来比较。

这种过度的期望使得小明感到无法承受,并造成其内心产生紧张和恐惧感。

面对过大的学业压力,小明产生了被动抵触情绪,并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2. 缺乏自信心由于长时间表现不佳以及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时总是处于下风位置,小明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他认为自己无法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这种悲观思维进一步加重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3.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导致他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在作业上也缺少主动性和策略性。

这使得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并加深其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三、制定辅导方案1. 声明关怀并建立信任在心理辅导开始时,通过与小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表达对他困境的关切并让他感受到你是真正关心他的人。

这有助于建立互信关系,并使其更愿意分享内心的困扰。

2. 缓解学业压力与小明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家庭环境及期望对他产生压力的具体方式。

帮助他理解父母期望背后的出发点,并引导他选择适合于自己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习目标。

同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他们能够更理性地对待小明的成绩。

3. 帮助培养自信心通过正向话语和积极鼓励来提升小明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他取得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此外,可以设立一些小目标,在成功实现时增强其对学习的信心。

4. 教导正确学习方法与小明一起探索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并确保他了解并能运用这些方法。

厌学的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厌学的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厌学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消极等。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一位初中生为例,探讨厌学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原因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明(化名),男,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开始表现出厌学情绪。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作业敷衍了事,错误率较高;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和老师对此十分担忧,希望找到解决厌学问题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1. 个体心理因素(1)自我效能感低:小明在初中阶段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

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产生逃避学习的念头。

(2)焦虑情绪:小明担心学习成绩下滑,担心老师和家长的失望,导致焦虑情绪。

这种情绪使他更加不愿面对学习压力。

(3)认知失调:小明在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无法适应。

这使得他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失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家长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小明学习兴趣的培养。

当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导致小明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关系紧张:小明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缺乏沟通和交流。

这种家庭氛围使小明感到压抑,进一步加剧了厌学情绪。

3. 学校因素(1)教师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小明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

(2)班级氛围:班级内竞争激烈,小明在学习上感到压力巨大。

这种氛围使他不愿参与课堂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厌学情绪。

四、应对策略1. 培养自我效能感(1)树立信心: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小明,帮助他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

(2)设定合理目标: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他逐步克服学习困难。

2. 缓解焦虑情绪(1)心理辅导: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个案分享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个案分享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个案分享近年来,学生厌学现象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学生对上学感到烦躁、无聊甚至抗拒,这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扰。

为了帮助这些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个成功应用于一位厌学学生身上的心理辅导方案,并探讨其中取得的效果。

一、个案背景介绍该个案涉及一个初中二年级女生小莉(化名),她在刚进入初中时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她经常逃课、不完成作业,并且对老师和同学态度冷漠。

她曾向班主任抱怨自己对某些科目毫无兴趣,陷入迷茫之中。

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份系统而全面的心理辅导方案。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首先,在进行心理辅导前,我们需要与小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与她互动交流,并认真倾听她的问题和内心痛苦,我们让小莉感受到了被关心与尊重。

只有在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她的厌学原因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三、寻找根源和制定目标在详细倾听小莉对学习抵触情绪的陈述后,我们发现她曾遭遇过一次差异较大的重要考试失败经历,这导致了她对学习的消极情绪。

为了帮助她克服这种消极影响,我们设定了明确而可行的目标:提高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并激发她在学习中展现潜力。

四、提供多元化教育资源为了使小莉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我们为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通过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拓宽她视野,引导她感受不同领域知识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同时,在教育资源选择上注重个性化需求,根据小莉的兴趣和特长,让她参与适合她的活动,激发她对学习的热情。

五、引导积极思考与行为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强调积极思考与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鼓励小莉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运用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认识到自己取得进步所带来的快乐感,增强她对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在遇到挫折时,我们也教给小莉如何应对情绪波动,并寻求支持和帮助。

六、建立合理时间管理厌学常常伴随着学生对学业负责任感的缺失。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抱有厌烦、无聊、懒散的态度,对学习毫无动力和兴趣。

厌学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厌学学生的个案,探讨其心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个案背景:小明,13岁,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经常旷课,作业拖延。

在家庭中是独子,父母非常重视学习成绩,经常批评他。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陪伴他,将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心理原因分析:1. 父母压力过大:小明是独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成为他们的骄傲。

父母的期望压力让他无法承受,产生了对学习的抗拒心理。

2. 缺乏自信: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小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和不自信,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对学习感到厌烦。

3. 缺乏学习兴趣: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小明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导致他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4. 家庭环境不稳定: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使得小明缺乏家庭温暖和陪伴,心理上产生了空虚感和寂寞感。

解决方法:1. 陪伴和支持:父母要积极腾出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感。

2. 建立自信心:学校和家庭要为小明创造成功的机会,给予他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亲朋好友也可以多夸奖他的努力和进步,提升他的自信心。

3. 创设学习兴趣:家长和老师可以找到小明感兴趣的学科或课外活动,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

4. 指导时间管理:教育小明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帮助他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5. 搭建支持网络:建立一个正向的学习环境,包括和其他有相同问题的学生交流、分享经验,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结论:厌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在分析学生厌学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厌学困境,重拾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转变在厌学的教育案例(3篇)

转变在厌学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男,14岁,某中学八年级学生。

小王自小学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尤其是进入八年级后,成绩更是直线下滑。

面对成绩的下滑,小王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王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小王并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觉得父母对他的要求过于苛刻。

在这种压力下,小王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2. 学校因素小王所在的班级学习氛围较差,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小王的学习。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小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 学生自身因素小王自小学以来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他感到不适应。

在成绩下滑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改变教育方式:父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关注小王的心理需求,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小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2. 学校教育(1)改善班级学习氛围:教师应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王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小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成绩。

3. 学生自我教育(1)树立信心:小王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2)培养学习兴趣:小王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四、实施过程1. 家庭教育(1)父母与小王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困惑,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2)父母改变教育方式,关注小王的心理需求,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 学校教育(1)教师与小王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学习情况,为他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2)教师关注小王的心理需求,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 学生自我教育(1)小王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中小学生厌学教育案例(3篇)

中小学生厌学教育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但中小学生厌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本案例以某中学为例,分析了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案例描述某中学是一所位于城市的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部分学生厌学现象却日益严重。

以下为该案例的具体描述:1. 案例背景该校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设施齐全。

学校注重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近年来,学校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厌学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

2. 案例描述(1)厌学原因①学习压力大:随着教育改革,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学生难以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

②兴趣缺失:部分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③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过分关注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④学校因素: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厌学表现①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②作业抄袭,不按时完成;③考试作弊,成绩下降;④逃课、旷课现象时有发生;⑤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案例处理(1)加强心理辅导学校成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针对厌学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等。

(3)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共同帮助孩子解决厌学问题。

同时,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4)关注学生兴趣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社会因素:教育改革使得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3)学校因素: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青少年厌学个案案例

青少年厌学个案案例

青少年厌学个案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明,男,15岁,就读于一所普通初中二年级。

小明的父母都是普通上班族,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二、厌学表现。

1. 学校表现。

小明在学校里经常迟到,一周至少有三天会迟到。

他总是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有时候甚至在第一节课已经上了一半才慢悠悠地出现。

在课堂上,他完全提不起兴趣。

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发呆望着窗外,老师提问的时候他就像没听见一样。

有一次,老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竟然说:“我不会,也不想学,别叫我了。

”作业更是不完成,各科作业都能找到他没交的记录。

他的作业本要么是空白的,要么就只写了个名字,老师批评他,他就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2. 对学习的态度。

小明经常跟同学说:“学习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呢。

”他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聊的事情,完全看不到学习的意义。

他还说那些课本知识就像天书一样,他根本理解不了,也不想去理解。

三、原因分析。

1. 学习压力方面。

进入初中二年级后,课程难度明显增加。

数学的几何证明题、物理的力学概念等都让小明觉得头疼。

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他在班级里排名倒数第十。

这种持续的失败感让他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

学校的作业量也很大,每天晚上他都要写到很晚。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学习的机器,被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

2. 家庭环境方面。

小明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他。

他放学回家后,经常是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子。

父母虽然关心他的学习成绩,但是沟通方式很简单粗暴。

每次看到小明成绩不好,就会批评他,说他不努力、不上进,从来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小明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有一次,小明鼓起勇气跟爸爸说自己觉得物理很难学,爸爸却不耐烦地说:“别人都能学会,你怎么就不行?肯定是你没用心。

”这让小明很沮丧,也不愿意再跟父母交流学习上的事情。

3. 社交方面。

在学校里,小明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一些成绩好的同学看不起。

有几个调皮的同学还会经常嘲笑他,叫他“学渣”。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小明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近一年来出现厌学情绪,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作业完成质量低下,学习成绩下降。

在家中,小明也表现出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对父母的态度也变得不友善。

二、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表现主要包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常常感到疲倦;对于作业和考试感到焦虑、恐惧和逃避;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留级、辍学等现象。

三、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小明的厌学心理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

首先,家庭环境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关系紧张或者对小明的学习要求过高,都可能导致他出现厌学情绪。

其次,小明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他的学习态度和情绪状态,例如缺乏自信、抗挫能力差等。

此外,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也可能对小明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例如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

四、案例中的干预措施针对小明的厌学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是与小明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困惑,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二是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调整对小明的期望值和教育方式,为小明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三是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解决个性特点和情绪问题,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四是与小明的老师和学校进行合作,调整课程和学习计划,减轻他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五、干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情况有所改善。

他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上课能够集中精力听讲,作业完成质量也有所提高。

同时,他在家庭中的情绪问题也有所缓解,与父母的关系逐渐恢复和谐。

此外,小明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能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小明这一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首先,对于厌学心理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和表现形式,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其次,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最后,对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初中青少年厌学教育案例(2篇)

初中青少年厌学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他聪明、活泼,但在学习上却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

每天上课时,他总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几次还旷课。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明的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忧。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从小就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导致他在情感上存在一定的缺失。

此外,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总是拿他与其他孩子比较,使得小明在心理上产生了压力。

2. 学校原因小明的班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这使得小明对课堂内容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同时,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生自身原因小明在小学时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随着进入初中,学习难度加大,他逐渐发现自己无法跟上学习进度。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产生了自卑心理,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1)关注小明的生活,多陪伴他,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温暖。

(2)降低对小明期望值,鼓励他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3)与小明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学校教育(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游戏等形式,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成绩。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自信心。

3. 学生自我教育(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

(2)学会自我调节,调整心态,克服厌学情绪。

(3)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四、案例总结通过对小明厌学案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对厌学情绪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家长、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厌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通过调整心态,改变学习方法,逐渐克服了厌学情绪。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厌学现象在青少年中愈发普遍化。

面对无法解释的负面情绪、学业压力和缺乏动力等问题,厌学心理辅导成为缓解青少年教育焦虑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对于厌学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案例描述: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他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呈现出严重的厌学情绪。

他抵触完成作业、拒绝参加课堂互动,并经常表现出消极和沮丧的态度。

这种情况让他父母非常困惑和担忧,因此他们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

一、了解背景在开展心理辅导之前,关键是准确了解孩子背景、问题起因和症状表现。

倾听并与家长详细交流可以建立信任基础,并获取客观信息。

- 家庭环境:是否存在家庭变故或不良氛围?- 学校情况:与同龄人相处如何?是否受到同学欺凌或排挤?- 学习状况:是否面临学业压力?是不是承受着过多的期望?二、建立情绪连接为了增强与厌学孩子的沟通和理解,心理辅导师需要使用一系列技巧来建立情绪连接。

下面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此过程的方法:- 表达共情:通过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表明自己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 使用开放式问题:例如,“你在学校遇到了什么困难?”激发孩子主动表达内心深处的情绪。

- 深度倾听:静静地聆听孩子说话,并注重理解他们所说的每一个字。

三、探索观念了解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有助于制定适合的心理干预方法。

根据案例中小明呈现出的症状,我们可以探索以下可能:1. 学习焦虑:小明可能存在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的问题。

采取以下策略有助于缓解他的焦虑:- 建立积极学习环境,提供良好支持;- 设定目标并分解任务,让学习量合理;- 教导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或放松练习。

2. 抑郁情绪:沉闷的情绪和消极的态度常常是抑郁心理的表现。

以下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小明的抑郁情绪:- 鼓励他寻求兴趣爱好,并提供支持;- 增强积极认同感,强调其优点和成就;- 激发正向思考,培养乐观心态。

四、制定干预计划基于对孩子背景和问题原因的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将变得更加精准有效。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引言:学习厌学是中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对个人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厌学的原因及其对中学生的影响,并探讨应对厌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个案背景该个案为一名中学生,名叫小明,目前就读于某中学初二年级。

小明在之前的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现他的学习热情逐渐下降,对学习兴趣大减,甚至出现了旷课、上课打瞌睡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1. 学业压力过大:中学阶段学习压力增加,学习任务繁重,可能导致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从而减少学习兴趣。

2.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产生学习厌倦感。

3. 生活习惯不良: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良习惯,如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等,这些习惯影响了他的精力和学习状态。

4. 情绪问题:小明可能面临一些情绪问题,如与同学关系不好、家庭矛盾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5. 缺乏自信心:小明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产生学习厌倦感。

三、影响分析1. 学业成绩下降:学习厌学导致小明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他的学业成绩。

2. 自尊心受损:从原本的优秀学生到学习不佳的状态转变,可能使小明对自己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3. 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厌学可能导致小明产生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

四、应对策略1. 提供支持:家长和老师应提供支持与鼓励,让小明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增加他的学习动力。

2. 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小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 培养良好习惯:指导小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提高他的精力和学习状态。

4. 情绪调适:关注小明的情绪问题,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解决与同学和家庭之间的问题。

5. 建立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相信自己的能力,重塑学习自信心。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厌学是一种常见的学习问题,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容易出现。

所谓厌学,指的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动力和信心,不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这种学习行为可能会影响学生成长发展和成绩。

下面介绍一个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面临的情况以及应对方法。

个案介绍小明,初中一年级学生,13岁,性格开朗、乐观,但是在学习上表现不尽如人意。

他的父母认为他应该全力以赴,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但小明却感到自己没有动力,没有兴趣去学习。

他经常熬夜,玩游戏、看电影,而且总是喜欢逃避作业。

他的父母认为他不用担心,因为他还年轻,但是他很担心自己将来的成绩会变得非常糟糕。

他已经体验过不及格的痛苦,也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将会更加困难。

面临的情况小明的学习问题源于很多因素,包括缺乏动力、学习疲劳、对学习内容的不理解等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他个人或学校环境等方面有关。

情感问题:一般来说,易于产生厌学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是深受压力困扰。

他们可能面临与家人关系不是很好、没朋友、学业压力等问题。

在小明的情况下,他的父母鼓励他努力学习,但是他在学校中困难重重,在与同学的关系上相对孤单。

学习压力过大:小明在学习上面临很大的压力。

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也会受到家长压力影响。

在学校中,他可能因为能力不足,总是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发现自己总是放不下心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他对学习成绩的担忧和不满足可能带来负面效应,比如对学科的阴影,以及让他逃避学习问题的尝试等。

应对方法对于厌学学生,家长和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支持和帮助他们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建立正面情感关系:首先,家长需要建立一个整体积极合作和尊重的家庭环境,这对小明的情感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为小明创造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习目标和兴趣。

家长也需要与小明进行愉快的谈话,关注他的感受,支持他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减少学习压力:对于性格压抑、焦虑的学生,家长和学校可以考虑减少他们的学习压力,从而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放松的学习环境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个案

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个案

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案例,某女,14岁,我校初二.4班学生。

该生上初中后,各科成绩较好。

初二下学期开学后,上语文课总是无精打彩,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老师针对她的表现,严肃地批评了她。

老师的批评引起她强烈的不满,以后再也不愿听语文课,不愿记语文笔记,拿起语文课本就烦,语文科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越恨老师。

这是一个学生因讨厌老师而放弃对老师所任学科的学习引起成绩下降,并引起心理焦虑不安的案例。

一、原因分析
二、1父母关系不和,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该生之所以在这个时期
发生这样的变化,是由于她有一个脾气暴烈的父亲。

她父母是在
媒妁之言,家庭撮合下成婚的。

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起码的理解和
宽容。

父亲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将它强加于母女身上,斥骂不休,
母亲稍作解释就会触怒父亲。

因此,她只好默默地、提心吊胆地
忍受,战战兢兢地度过每一天。

上个学期放假后,父亲在一次恼
怒中将母亲打伤了,病了20多天。

该生因憎恨父亲所为,把怨恨
发泄到跟父亲同性的男教师身上,产生强烈的怨恨,自我封闭,
扭曲了心灵。

此后,她又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对老师厌弃、逆
反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厌学表现。

2缺乏良好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与对策
王卫国
2013-12-3
班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与对策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其中厌学情绪是中学生当中一种客观、普遍存在的问题。

纠其原因,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因此,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对策,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案例
今年我当了八年级三班的班主任。

发现学生刘辉辉比较厌学。

他迷恋上了打游戏,以至于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老师针对他的表现,多次批评教育他。

但是由于没有父母关心和管教,他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课后不认真写作业,有时会抄作业或不交作业,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越不愿学习。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学生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素质因素引起成绩下降,并最后导致厌学甚至逃学的案例。

所谓厌学,就是是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或无所谓的心理倾向。

刘辉辉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既有家庭方面的关心和教育不足,而导致他性格较为内向,个性自卑、孤僻、不合群,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缺乏社会支持。

也有自身的因素:王飞渴望取得好成绩,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是初中的学习内容比小学深,学习方法也会不一样,由于缺乏指导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反而下滑,又加上老师不当的批评教育,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学习动力不足等,以致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厌学的原因
1父母感情不和
有问题的学生好多都是单亲或留守儿童。

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在,因此倍受孤独、
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从而在心理上越来越自闭,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

2家庭缺乏文化氛围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那种靠读书谋出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再加上大学扩招,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危机,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甚至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感到前途渺茫而无心学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的也少了。

这一切导致孩子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教育观念落后,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考试改革上的相对滞后,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来招生。

这样一来,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学习抓得更紧。

在大家经常反复地要求迫使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啃书本中度过,如笼中之鸟,很少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困扰着。

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转变观念,教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把考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随之产生了。

4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

再者,教学通常的程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教师测验考试—学生参加应试。

这种枯燥、繁琐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厌学心理。

5学习方法不当,缺乏指导
八年级的课程多,学习内容比小学深,也更系统,学习方法也会不一样,如果对课程认识不清或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学习困难,从而出现厌学情绪。

6学习信心不足,没有恒心
在学校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这种把前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知识的内化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较大心智努力。

有些学生小学基础差,一到初中难胜其负,学习吃力,跟不上,又缺乏努力学习的恒心,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产生心理疲倦感。

7人际关系不好
有的学生在家中因受到过分的宠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有一种“我即中心”的优越感,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对老师不尊敬,对同学不友好,甚至出口骂人,出手打人,因而,师生关系不融洽,同学关系紧张。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谈,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

这些学生由于人际关系差,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8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特别是电脑的诱惑。

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

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综上所述,学生厌学主要是由于学习本身的性质、成人的教育方法、态度以及个人的自身因素造成的。

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必须从消除这些引起学生厌学心理的不良因素着手,寻求克服办法和途径。

克服厌学心理的办法和途径
1改变家庭环境,创造良好氛围
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家长认清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明白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要求家长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

2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宣传指导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

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对孩子不作过高的要求,也不放任自由顺其发展。

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3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学生压力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4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

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地开展一些学生感到乐学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受到学习引力的影响,调动起学习热情,克服自卑厌学情绪,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5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课程不同于小学课程,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那些严重偏科,学习随意强的学生要制订长期和短期学习计划,以免因好恶,重文废理或重理废文;对那些晚寝时爱说话的学生,教他们在入睡前如何放松身体,
平心静气梳理当天学过的知识;对那些搞题海战术而收效甚微的学生,教他们如何通过观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来做,并借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思路开阔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自如,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6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消除不良的情绪,扬起进取之帆。

首先要让他学会认识自己,正视自己,让其明白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未来的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成功与挫折同在,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无畏的精神去面对,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意志,不断地战胜和完善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

作为班主任应该多关心学生,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