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教案数学咋写好
初中教案数学咋写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2. 有理数乘法运算的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
2. 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学学过的整数乘法,引出有理数的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讲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并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总结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验教学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验教学设计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育中,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验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实验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
实验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1.3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目标性原则: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确保实验教学活动有助于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2.2 学生中心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
2.4 科学性原则: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符合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5 启发性原则: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流程在进行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遵循以下流程:3.1 确定实验主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实验主题。
3.2 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实验评价等,为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具体指导。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 练习巩固: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相似的图形、建筑物的比例等,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适量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和指导。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2. 寻找生活中的相似三角形实例,加以说明。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2. 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
2.难点: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生回答。
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请中下学生回答,从中可以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人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角的正、余弦值(教师板书).(3)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发现什么特征?学生一定会回答“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这三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角的余弦值”。
2.导入新课根据这一特征,学生们可能会猜想“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
”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关于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是通过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引入的,然后加以证明。
引入这两个关系式是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关系式虽然用黑体字并加以文字语言的证明,但不标明是定理,其证明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更不应要求学生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去推证其他三角恒等式。
在本章,这两个关系式的用处仅仅限于查表和计算,而不是证明。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1.通过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任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内容的生活化: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内容的整合性: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途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精品教学设计:“文字描述”型应用题的解答策略
“文字描述”型应用题的解答策略(一)学习目标(含重难点)1.审题过程中,弄清楚题目考什么,明确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2.审题过程中,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从而列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类比思想等;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解题带来的成就感.重点:解应用题的技能和技巧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二)问题生长探究1.原题呈现(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校联盟中考数学一模试卷·23题)学校趣味运动会组织跳绳项目,购买跳绳经费最多95元.某商店有A,B,C三个型号的跳绳,跳绳价格如下表所示,已知B型长度是A型两倍,C型长度是A型三倍(同个型号跳绳长度一样),用80米绳子制作A型的数量比120米绳子制作B型的数量还多5根.(1)求三种型号跳绳的长度.(2)若购买三种跳绳经费刚好用完,其中A型和B型跳绳条数一样多,且所有跳绳总长度为120米,求购买A型跳绳的数量.(3)若购买的跳绳长度总长度不少于100米,则A型跳绳最多买几条?2.思路探寻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3)找出数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具体分析:(1)设A型跳绳的长度为x米,则B型跳绳的长度为2x米,C型跳绳的长度是3x米,由题意:“用80米绳子制作A 型的数量比120米绳子制作B 型的数量还多5根”列出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2)设购买A 型跳绳a 条,则购买B 型跳绳a 条,购买C 型跳绳b 条,由题意:“购买三种跳绳经费刚好用完,其中A 型和B 型跳绳条数一样多,且所有跳绳总长度为120米”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3)设购买A 型跳绳m 条,购买B 型跳绳n 条,购买C 型跳绳t 条,由题意:“买的跳绳长度总长度不少于100米,购买跳绳经费最多95元”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即可.3.解法探究解:(1)设A 型跳绳的长度为x 米,则B 型跳绳的长度为2x 米,C 型跳绳的长度是3x 米,由题意得:5212080+=xx , 解得x = 4,经检验,x = 4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则2x =8,3x = 12答:A 型跳绳的长度为4米,B 型跳绳的长度为8米,C 型跳绳的长度为12米. (2)设购买A 型跳绳a 条,则购买B 型跳绳a 条,购买C 型跳绳b 条, 由题意可得:⎩⎨⎧=++=++959641201284b a a b a a ,解得:⎩⎨⎧==55b a ,答:购买A 型跳绳5条;(3)设购买A 型跳绳m 条,购买B 型跳绳n 条,购买C 型跳绳t 条, 由题意可得:⎩⎨⎧≤++≥++959641001284t n m t n m ,整理得⎪⎩⎪⎨⎧-≤+-≥+3495322532m t n mt n ,则34953225mt n m -≤+≤-, 解得:m ≤20,答:购买A 型跳绳最多20条.4.方法归纳审题:审已知数量、未知数量、所求数量;审数量关系,即用列式、列表、画图等方法,找出问题中含有的数量关系.分析:分析已有的数量(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已有的关系,思考要表述这些数量关系,还需什么数量,所需的数量与已有的数量有何关系?几个未知的数量是否都需要设元?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根据确定的方案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5.拓展生长(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22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果树产量,某果农计划从甲、乙两个仓库用汽车向A ,B 两个果园运送有机化肥.甲、乙两个仓库分别可运出80吨和100吨有机化肥;A ,B 两个果园分别需用110吨和70吨有机化肥.两个仓库到A ,B 两个果园的路程如下表所示:设甲仓库运往A 果园x 吨有机化肥,若汽车每吨每千米的运费为2元.(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温馨提示:请填写在答题卷相对应的表格内)(2)设总运费为y 元,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当甲仓库运往A 果园多少吨有机化肥时,总运费最省?最省的总运费是多少元?解(1)(2)()()()1020280202110252152-⨯+-⨯+-⨯+⨯=x x x x y , 即830020+-=x y . 在一次函数830020+-=x y 中,∵-20<0,且8010≤≤x , ∴当x =80时,6700=最小y (元).即当甲仓库运往A果园80吨有机化肥时,总运费最省,是6700元.(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中考适应性考试•23题)某商场用60个A型包装袋与90个B型包装袋对甲,乙两类农产品进行包装出售(两种型号包装袋都用完),每个A型包装袋装2千克甲类农产品或装3千克乙类农产品,每个B型包装袋装3千克甲类农产品或装5千克乙类农产品,设有x个A型包装袋包装甲类农产品,有y个B型包装袋包装甲类农产品.(1)请用含x或y的代数式填空完成表:包装袋型号A B甲类农产品质量(千克)2x______乙类农产品质量(千克)______ 5(90-y)(2)若甲、乙两类农产品的总质量分别是260千克与210千克,求x,y的值.(3)若用于包装甲类农产品的B型包装袋数量是用于包装甲类农产品的A型包装袋数量的两倍,且它们数量之和不少于90个,记甲、乙两类农产品的总质量之和为m千克,求m的最小值与(202205苍南县二模•23题)2022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启用电子仪器进行测试,为适应器材和流程,甲、乙两所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县城某中学进行考前适应性测试,两所学校都租用A,B两种型号的客车,(每种型号至少一辆,且每辆客车上至少要有一名教师).A,B两种型号客车的载客量和租金如下表所示:A种客车B种客车载客量(人/辆)45 55租金(元/辆)700 800(1)甲校有239名学生和m位教师参加,租用了3辆A型客车和n辆B型客车,每辆客车刚好坐满,其中只有一辆客车上坐两位教师,其余的都是一位教师,求m、n的值。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及技巧_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及技巧_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数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生产力工具。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及技巧,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一)、淡化形式——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新课改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表演痕迹明显,往往有走过场的现象,甚至教师对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导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但初中数学有很多知识,如代数式、公式、证明、法则是需要言简意赅、直奔主题的。
例如讲去括号,就可以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化简代数式想x-3(2x+6),就没有必要创设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但是一味的让每一节课都追求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只会让学生变的华而不实。
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有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供参考:1、小组分组的有效性部分教师为了方便,一般是让学生前后左右为一小组,但是由于没有充分分组导致有学生偷懒、遗忘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现阶段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目前比较流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
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个人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
3、教学过程中找准合作的机会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
那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适用呢?在个人操作难以完成时;在学生产生疑惑时;在解法不一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解答“开放性”或“探索性”等问题时。
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是不明显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应设计最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实质,淡化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性教学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性教学设计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启发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运用启发性教学设计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进行启发性教学设计。
二、启发性教学理论基础1.学生为中心:启发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2.发展思维:启发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启发性教学强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合作学习:启发性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初中数学启发性教学设计原则1.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循序渐进: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3.启发思考:教学设计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实践性: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数学启发性教学设计实践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设置有趣的问题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2.提出问题:教师应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自主学习: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讨论等方式,独立解决问题。
4.合作交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反馈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持续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解题的方法与技巧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解题的方法与技巧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解题的学习过程通常的程序是:阅读数学知识,理解概念;在对例题和老师的讲解进行反思,思考例题的方法、技巧和解题的规范过程;然后做数学练习题。
基本题要练程序和速度;典型题尝试一题多解开发数学思维;最后要及时总结反思改错,交流学习好的解法和技巧。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如果没有反思,就错过了解题的的一次重要而有意义的方面。
”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解好数学问题,就要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挖掘题目的功能,引导学生发现总结题目的解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篇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二)内容解析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4.用数轴来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二)目标解析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区别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数式.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3.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个过程.4、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习不等式的一种重要工具.操作时,要掌握好“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边界点含于解集中用实心圆点,或者用空心圆点;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U20距离a地50km,要在12U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梳理与补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紧扣问题概念辨析1.不等式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设问2:能否举例说明?由学生自学,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比如:是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设问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吗?由学生自学再讨论.老师点拨:由x>50÷得x>75说明x任意取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50的解.<,>50,x>50÷都设问2: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由学生自学后再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点拨: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4.解不等式设问1:什么是解不等式?由学生回答.老师强调:解不等式是一个过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老师再适当点拨,加深理解.(四)数形结合,深化认识问题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在数轴上如何表示x>75呢?问题2:如果在数轴上表示x≤ 75,又如何表示呢?由老师讲解,注意规范性,准确性.老师适当补充:“≥”与“≤”的意义,并强调用“≥”或“≤”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就是不等式.设计意图:通过数轴的直观让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进一步加深理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六)布置作业,课外反馈教科书第119页第1题,第120页第2,3题.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六、目标检测设计1.填空下列式子中属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x +7>②x≥ y + 2 = 0③ 5x + 7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区分不等式、等式与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概念.2.用不等式表示① a与5的和小于7② a的与b的3倍的和是非负数③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它的周长不超过160cm,求x满足的条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既要正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非负数(正数或负数)、不超过(不低于)”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又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实际意义.篇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初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初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②-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③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④(-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2)学生归纳法则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同号得(-)×(+)=()异号得(+)×(-)=()异号得(-)×(-)=()同号得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1. 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
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
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如:2,m都是代数式.等都不是代数式.3.教学难点分析: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的数量关系,即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一定要理清代数式中含有的各种运算及其顺序。
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如:说出代数式7(a-3)的意义。
分析 7(a-3)读成7乘a减3,这样就产生歧义,究竟是7a-3呢?还是7(a-3)呢?有模棱两可之感。
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初中数学课堂经常面临着学生对概念理解困难、解题思路混乱等问题。
因此,设计一个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数学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课前准备1. 确定学习目标:在每节课的开始前,教师应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和解题能力,并将之作为学习目标。
2. 温习知识: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和涉及到本节课知识的预习作业,帮助学生温习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问题导入1. 引出问题: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与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
2. 学生讨论:在学生们自由讨论的氛围中,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问题分析1. 深入剖析: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帮助他们理清解题思路。
2. 引导解答:在学生们作答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示范解答1. 解题思路展示: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的答题思路,进行现场解答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合作解答: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解答问题,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六、练习与巩固1. 个人练习:将问题呈现给学生,并要求他们个人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交流:学生完成个人练习后,可以与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和交流解题方法,相互学习和帮助。
3. 班级呈现:鼓励学生主动呈现自己的解答和解题思路,通过展示给全班其他同学,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七、评价与反思1. 评价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题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自我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效果,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并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与改进。
八、课堂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之外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题考点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题考点解析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关键一步,其中《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题又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对此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考试内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
考试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出一份具体的教学方案。
2、教学实施:要求考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包括课堂讲解、学生互动、课堂管理等方面。
3、教学评估:要求考生根据教学实施的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考点解析1、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方面,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明确教学目标:考生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目标是什么,从而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考生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考生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考生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解、巩固练习、总结反馈等环节,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2、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方面,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讲解清晰:考生在讲解时,要清晰、简洁地表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
(2)互动良好:考生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管理得当:考生要注重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良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教学评估在教学评估方面,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观察教学效果:考生要观察教学实施的效果,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分析问题原因:考生要分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措施:考生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三、复习方法1、熟悉考试内容:考生要熟悉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题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设计
61初中数学解题教学设计才藏吉(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博拉中学,甘肃 甘南 747000)摘 要: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科学,和很多应用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对人类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学阶段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解答数学难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科目的核心方法,重点是要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本文就初中数学解题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同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教学设计数学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出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数学也是一门特殊的语言,但是这些数字却比普通语言更富逻辑性,并且适当地锻炼学生使用多种解题方式解答数学题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优化初中数学解题教学设计意义数学解题教学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书本中的经典数学例题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答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举例说明等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强调教学过程的“创造性”,非常符合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数学教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但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却有着不同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学生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以了,而到了初中阶段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学生不但要能对数学知识有足够的理解并充分运用,还要熟练运用复杂方程式解题。
教会学生利用方程式、代数等所学习的多种数学知识和解题思维来解答问题,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对于事物最开始是从实践活动认识的,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社会发展的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发现,能够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一、背景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些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但要做好,还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片段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另一端。
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
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我问学生:“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先看看题,一会请同学复述一下。
”学生复述后,基本已经熟悉了题目。
我接着让学生思考:他们三人坐了几次跷跷板?第一次坐时情况怎样?第二次呢?学生议论了一会儿,自主发言,很快发现本题中存在的两种文字形式的不等关系: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一副哑铃重量我引导:你还能怎么判断小宝体重?学生安静了几分钟后,开始议论。
一学生举手了:“可以列不等式组。
”我给出提示:“小宝的体重应该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
怎么把这个意思表达成数学式子呢?”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抢着回答,我注意到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紧锁眉头,便让他发言:“可以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能列出两个不等式。
可是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
”我听了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应是思想渗透的好机会,便解释说:“我们在初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比方说前面列方程组”不等我说完,学生都齐声答:“列不等式组。
”全班12小组积极投入到解题活动中了。
5分钟后,我请学生板演,自己下去巡查、指导,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很清楚,只是部分学生对答案的表达不够准确。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1. 数的认识与比较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数,并进行比较。
首先,我会使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
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比较,让他们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2. 整数运算本节课将重点教授整数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首先,我会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然后逐步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我会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运算技巧,并教授正确使用括号和运算顺序的方法。
3. 小数与分数的运算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并学会它们的转化和运算方法。
我会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和分数的关系,然后教授小数和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规则。
最后,我会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4. 平面图形的认识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并帮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识别和命名。
我会使用图片和实物来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教授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5. 周长与面积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我会通过实例和图示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周长和面积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坐标与直角坐标系本节课将介绍坐标和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平面上点的位置和坐标表示。
我会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定位和表示点的方法,并教授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7. 数据统计与图表分析本节课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我会教授常见的数据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并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图表来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8. 几何变换本节课将介绍几何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我会教授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变换,并通过实例和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变换的规则和技巧。
9. 代数的引入本节课将引入代数的概念和基本符号,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我会教授代数表达式的写法和读法,并通过实例来展示代数表达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_+b=c、a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对策: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解方程(练习一第6题的第1、3小题)4_+12=502.3_-1.02=0.36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评,集体订正。
二、尝试练习师:刚才的两道题同学们完成得很好,这道题你们还能自己解决吗?试试看。
出示:30_÷2=360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是第一步需要做什么?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一第7题。
(1)分析数量关系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S=ah÷2。
联系这个公式你能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口答。
你觉得在这些数量关系中,哪一个等量关系适合列方程?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板书:1.3_÷2=0.39。
第⑵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后全班交流。
板书:3_+18=19.8。
(2)学生独立计算,并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全班核对。
小结: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等量关系,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2、练习一第8题。
学生读题后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与杨树和松树有关的信息分别列表整理(如列表,作标记等)学生独立解决后再说说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对解方程的过程。
(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检验)3、练习一第9题。
初中数学拼法技巧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拼法技巧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拼法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拼法:将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以求得特定的结果。
2. 式的拼法:将数学表达式中的数字、变量和运算符号进行合理组合,使表达式成立。
3. 图形的拼法:利用平面几何图形的特性,进行拼接、组合,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的拼法、式的拼法、图形的拼法。
2. 难点:数的拼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式的拼法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拼法技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拼法技巧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讲解法、引导法,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拼法技巧解决问题。
2. 讲解与示范:讲解数的拼法、式的拼法、图形的拼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示范。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拼法技巧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心得。
5. 练习与拓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训练。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拼法技巧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撰写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掌握程度。
3. 生活实例分析:评估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拼法技巧的能力。
4. 学习心得分享: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拼法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数学《随机事件》教案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随机事件》教案答题技巧课题: 25.1 随机事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数学思考目标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解决问题目标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情感态度目标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教学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教学过程活动一【问题情境】摸球游戏三个不透明的袋子均装有10个乒乓球.挑选多名同学来参加游戏.游戏规则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最少的为第三名.【师生行为】教师事先准备的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和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活动二【问题情境】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随机事件?1.通常加热到1 00C时,水沸腾;2.姚明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命中;3.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4.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5. 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6.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7.太阳东升西落;8.人离开水可以正常生活1 00天;9.正月十五雪打灯;10.宇宙飞船的速度比飞机快.【师生行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问题 , 使问题情境更具生动性.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进一步夯实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在比较充分的感知下,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教师在学生完成问题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大量地存在着随机事件.【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经历由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再重新认识实践问题的过程, 同时引入一些常识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活动三【问题情境】情境1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地抽取一根纸签.情境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 在具体情境中列举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和随机事件.【师生行为】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观点和小组其他同学交流,并提炼出小组成员列举的主要事件,在全班发布.【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活动四【问题情境】请你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热烈讨论.【设计意图】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到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化对随机事件的理解与认识.活动五【问题情境】李宁运动品牌打出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生行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世界,初步感悟辩证统一的思想. 活动六【问题情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设计一个摸球游戏,要求对甲乙公平.【师生行为】学生反思、讨论. 学生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随机事件的特点.作业的开放性为学生创设了更大的学习空间.【设计意图】课堂小结采取学生反思汇报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作业使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和延展.教学设计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随机事件的一门学科.本课是“概率初步”一章的第一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以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摸球游戏为背景,通过试验与分析,使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有些是不确定的、有些是不可能的,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然后,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分析判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设计提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具有相当的开放度,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与创新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做游戏是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之一,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教师设计了摸球游戏,力求引领学生在游戏中形成新认识,学习新概念,获得新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游戏中参与数学活动,在游戏中分析、归纳、合作、思考,领悟数学道理.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自然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以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参考!希望对于各位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他
2.测试内容
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应用
二.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3个定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3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为1的情况.
三.边边对应成比例到比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比,周长比,高度的比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复习题
一.填空题:(24分)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25,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2.顺次连结三角形三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它们的面积比为。
3.如图,AB∶DC,AC交BD于点O.已知,BO=6,则DO=_________。
4.某校绘制的校园平面图的面积为2.5m2,比例尺为1:200,则该校占地面积m2 。
5.如图,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C=ADC,AC=8,BC=16,那么CD=__________。
6.如图,AD、BC交于点E,AC∶EF∶BD,EF交AB于F,设AC=p,BD=q,则EF=_____。
7.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30cm,D,E,F分别为AB,BC,CA的中点,则∶DEF的周长等于cm。
8.如图,∶ABC中,D是AB上一点,AD:DB=3:4,E是BC上一点。
如果DB=DC,
2,那么S∶ADC:S∶DEB= 。
二、选择题(24分)
1.DE是DABC的中位线,则DADE与DABC面积的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1:4
2.如图,已知∶ADE∶∶ABC,相似比为2:3,则=( )
(A)3:2 (B)2:3 (C) 2:1 (D)不能确定
3.如图,已知∶ACD∶∶BCA,若CD=4,CB=9,则AC等于( )
(A) 3 (B) 4 (C) 5 (D) 6
4.∶ADE∶∶ABC,相似比为2:3,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 )
(A) 2:3 (B) 3:2 (C) 9:4 (D) 4:9
5.若DE是∶ABC的中位线,∶ABC的周长为6,则∶ADE的周长为( )
(A)4 (B)3 (C)2 (D)1
6.如图,∶ABC中,DE∶BC,AD=1,DB=2,AE=2,那么EC=( )
(A)1 (B)2 (C)3 (D)4
7.如图,D是∶ABC的AB边上的一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E。
已知AD:DB=2:3.则S∶ADE:SBCED=( )
(A)2:3(B)4:9(C)4:5(D)4:21
8.如图,已知: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线,DE是RtCADC斜边AC上的高线,如果DC:AD=1:2,,那么等于( )
(A) 4a (B)9a(C) 1 6a (D)25a
三、解答题:(52分)
1.已知:如图4,∶PMN是等边三角形,APB=120。
求证:AMPB = PNAP。
2.如图,∶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过A作AH∶BE,连结ED并延长交AB于F,交AH于H。
(1)求证:AH=CE
(2)如果AB=4AF,EH=8,求DF的长。
3.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
(2)若S∶FCD=5,BC=10,求DE的长。
后记: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以供各位同学和老师参考!但是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教学习惯和同学的学习情况去做数学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