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2 (2)

合集下载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一中、华安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一中、华安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长泰一中、华安一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奥运会赛况将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2.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3m/s3.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4.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5.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CCTV歌手大赛,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7.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B.C.D.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9.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A.发出红光 B.发出红外线C.反射夕阳的红光D.折射夕阳的红光10.书本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字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D.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色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管内振动产生的.12.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和;(2)实验原理是.13.如图甲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轻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来传播.在图乙中,拿一X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14.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度.15.位于某某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选填“实像”或“虚像”).1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出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7.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计算题(8分+6分=14分)18.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某某开往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车次自青岛起公里0 183 283 393 514 743 890T26到站某某潍坊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到站时间﹣﹣11:59 13:13 14:46 16:22 18:33 19:54 开车时间9:59 12:02 13:16 14:56 16:24 18:35 ﹣﹣(1)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距离为多少?(2)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为多少?(3)该次列车从某某到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19.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1s 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忽略光传播手所用的时间)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20.在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cm.2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6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关系;(3)操作中该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22.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X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X 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X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表中:声音靠什么传播实验时课桌状态声音大小(填“较大”或“较小”)两X课桌紧挨时两X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分析与论证:声音靠传播到远处,传声较快.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长泰一中、华安一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奥运会赛况将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我们国家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是为我们国家服务的,始终在我们国家领土的上方,它和地球保持同向同速运动,即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就是静止的.故选:C.2.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3m/s【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教室里的宽约6﹣7m,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此选项符合实际;B、中学生身高比成年人矮一些,约1.5m,此选项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此选项符合实际;D、百米世界冠军的成绩接近10s,其速度约10m/s,中学生的速度不可能达到13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D.3.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①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②测量方法不够科学;③测量者的估读等.【解答】解:A、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也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B、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刻度尺本身刻度不精密会产生误差,从而引起结果不准确.C与D答案是刻度尺使用中的错误,不是误差.故选B.4.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声;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答】解:A、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B、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故C错误;D、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快把耳朵震聋了,我们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A.5.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放大法.即将细小的不易观察的放大到可以观察.【解答】解: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故选C.6.CCTV歌手大赛,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考点】音色.【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故选C.7.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B.C.D.【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起来水中的筷子好像折断了等.【解答】解:A、筷子在水中偏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B、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C、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B.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水面映出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看到水底是水底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会看到水底变浅,符合题意;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是因为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不符合题意;D、树荫是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大树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9.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A.发出红光 B.发出红外线C.反射夕阳的红光D.折射夕阳的红光【考点】物体的颜色;红外线.【分析】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洁白的柳絮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夕阳是红色的,洁白的柳絮反射红色的夕阳光.【解答】解:A、柳絮不是光源,不会发出红光.不符合题意.B、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不会看到红色.不符合题意.C、洁白的柳絮能反射红色的夕阳光,洁白的柳絮是不透明的物体,根据不透明的物体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所以洁白的柳絮的红色的.符合题意.D、柳絮是不透明的物体,不会透过光线,不会发生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书本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字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D.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色光【考点】光的反射.【分析】白色的物体能反射光,而黑色物体把光吸收了,不反射光.【解答】解: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的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不同,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笛子是管乐器,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故答案为:树叶;空气柱.12.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卷尺和秒表;(2)实验原理是v=.【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要测量速度,需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米尺、卷尺等,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分析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解答】解:(1)因为要测量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因此选择卷尺来测量路程,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2)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故答案为(1)卷尺,秒表;(2)v=.13.如图甲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轻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介质来传播.在图乙中,拿一X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用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变少,空气的变化引起了铃声的变化,由此可知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空气做为介质;(2)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小;(3)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小.【解答】解:(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轻,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铃声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硬纸片在木梳上快速划过,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故答案为:介质;高,振动频率.14.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 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0 度.【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30°=60°.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0°.故答案为:60;0.15.位于某某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考点】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分析】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物体的阻挡时,形成该物体的影子;②水面类似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倒影,为虚像.【解答】解: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②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树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形成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虚像.1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出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解答】解:影子是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照到物体的背面,就在物体的背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所以,这里的“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影子.17.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题目已经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入射角于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三、计算题(8分+6分=14分)18.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某某开往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车次自青岛起公里0 183 283 393 514 743 890T26到站某某潍坊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到站时间﹣﹣11:59 13:13 14:46 16:22 18:33 19:54 开车时间9:59 12:02 13:16 14:56 16:24 18:35 ﹣﹣(1)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距离为多少?(2)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为多少?(3)该次列车从某某到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从列车时刻表可知T26列车从某某到某某、的里程,可求某某到的路程;(2)T26次列车由某某站发车的时间与到达的时间差就是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2)已知列车运行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v=可以得到运行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列车时刻表可以看出:(1)某某到的路程:s=890km﹣393km=497km;(2)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t=19:54﹣14:56=18:114﹣14:56=4h58min=h;(3)列车从某某到的平均速度:v==≈100km/h.答:(1)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距离为497km;(2)T26次列车从某某到的运行时间为4h58min;(3)该次列车从某某到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00km/h.19.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1s 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忽略光传播手所用的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求出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反坦克炮与坦克之间的距离;(2)知道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从开炮到炮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炮弹飞行的速度.【解答】解:(1)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t=2.1s,∵v=,∴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s=vt=340m/s×2.1s=714m;(2)炮弹飞行的距离s′=s=714m;炮弹的速度:v′===1190m/s.答:(1)大炮距坦克714m;(2)炮弹的飞行速度为1190m/s.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20.在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 2.45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解答】解: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选B;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2.45cm.故选:B;2.45.2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6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之间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之间的关系;(3)操作中该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为虚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大小的关系.(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从而可得像与点燃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解答即可.。

四川省绵阳市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12月份月考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12月份月考试卷及答案

绵阳市江油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4km/hB.一层住宅楼高约3米C.中学生的质量平均约100kgD.人体最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约70℃2.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各自运动的状态是()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3.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4.如图文字说明与图片内容一致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蝙蝠回声定位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目的是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C.③改变尺子伸出桌子的长短目的是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④纸盒内的音箱发声时,小人翩翩起舞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5.小李看到闪电后5秒听到了雷声(声速按340m/s计算),则打雷处离小李约()A.1700m B.3400m C.850m D.无法估算6.夏天的早晨常见草叶上有露珠,下面选项中自然现象的成因与露珠相同的是()A.坚固的冰B.如纱的雾C.晶莹的雾凇D.雪白的霜7.推理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作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下面的实验中用到这种方法的是()A.把光的传播情况用“光线”描述B.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与物体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C.真空铃实验中根据声音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D.用音叉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乒乓球显示振幅大小8.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D段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B.DE段为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不吸热C.由图象可知,实验环境下水的凝固点是O℃D.冰的熔化过程用了8分钟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验钞机是通过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识别真假钞票的B.近视眼的矫正需要佩戴度数合适的凹透镜片做成的近视眼镜C.电热吹风主要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速加快水分蒸发的D.在手上沾些冷水拿刚出笼的馒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蒸发吸热的缘故.10.下列光学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影院的屏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是利用了漫反射B.电影院的座位前后排错开是为防止光沿直线传播后排人被前排人挡住C.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乙同学的眼睛,据光路可逆,乙也一定能看到甲D.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实像,水中树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2.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是2:1,它们通过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A.2:1B.1:1C.1:3D.4:113.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不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C.测量已放入左盘的物体的质量时,如果指针偏左应把平衡螺母向右调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14.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质量相等的水.若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铜>ρ铁>ρ铝).分别放入三个杯子里,则杯子里水面升高的最少的是()A.放铝球的B.放铁球的C.放铜球的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5.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若m甲=m乙,则V甲>V乙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C.若V甲=V乙,则m甲<m乙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17.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min走完2.5km 的路程.那么,后30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18.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___(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并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9.一束光与镜面成40°角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度数是______.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时,入射角是______.20.身高为168cm的某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的高度为______cm;当他以0.5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______m.21.甲同学在一端敲击一根足够长的正在流水的铁管,乙同学在另一端最多能听到______次敲击的声音,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经______传来的.22.方冬季,自来水管如果保护不好,有时会把水管冻裂,这是由于水结冰时,质量______(选填“不变、变大、变小”),由于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水结冰后体积______(选填“不变、变大、变小”)就把水管涨裂了.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每空、每图2分,共32分)23.作出蜡烛A发出的某一条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睛的光(保留作图痕迹)24.在海边能够看到水中的石头A,请作出眼睛看到水中石头的折射光路.25.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6.凡同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分析如图3所示的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27.小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cm.(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______.(3)如图丙所示,蜡烛在光屏上能形成清晰的______、_____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28.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___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g/cm3.(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四、计算与解答(每题5分,共10分)29.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8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30.一只小瓶,空瓶质量为100克,装满水时质量为250克.现用此瓶装满某种液体,测得此时总质量为205克.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千克/米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4km/hB.一层住宅楼高约3米C.中学生的质量平均约100kgD.人体最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约70℃【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答】解:A、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即18km/h,A不符合实际情况;B、三层楼的高度大约10m,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B符合实际情况;C、中学生的质量在m=50kg左右,C不符合实际情况;D、人的体温是37℃,人洗澡时用的水比人的体温略高,所以40℃左右较为适宜,故D 不合实际情况.故选B.2.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各自运动的状态是()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运动与静止关键看选择的参照物,这里要先对照不动的楼房进行分析,再将甲乙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他们的运动状态.【解答】解:楼房是不动的,甲、乙都看见楼房在上升,说明他们都在下降.而甲又看到乙在上升,说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快,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3.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对每个成语从声学角度分别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然后确定相同的一组.【解答】解:①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②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③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④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⑤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D.4.如图文字说明与图片内容一致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蝙蝠回声定位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目的是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C.③改变尺子伸出桌子的长短目的是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④纸盒内的音箱发声时,小人翩翩起舞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2)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解:A、图①中,蝙蝠回声定位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B、图②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目的是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C、图③中,改变尺子伸出桌子的长短,可以改变振动的快慢,目的是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D、图④中,纸盒内的音箱发声时,小人翩翩起舞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5.小李看到闪电后5秒听到了雷声(声速按340m/s计算),则打雷处离小李约()A.1700m B.3400m C.850m D.无法估算【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解答】解:由v=得:s=vt=340m/s×5s=1700m.故选A.6.夏天的早晨常见草叶上有露珠,下面选项中自然现象的成因与露珠相同的是()A.坚固的冰B.如纱的雾C.晶莹的雾凇D.雪白的霜【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雾、雨、露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解答】解: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坚固的冰是水凝固而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晶莹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推理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作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下面的实验中用到这种方法的是()A.把光的传播情况用“光线”描述B.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与物体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C.真空铃实验中根据声音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D.用音叉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乒乓球显示振幅大小【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有不少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实现,在大量可靠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称理想实验法.【解答】解:A、光客观存在,光线实际不存在,以实际不存在的光线说明光的传播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题意;B、利用平面镜探究其成像特点不能确定虚像的位置,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确定虚像的位置,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不符合题意;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铃实验中根据声音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采用的是推理法.符合题意;D、发声体的振幅不容易直接观察,用音叉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乒乓球显示振幅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8.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D段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B.DE段为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不吸热C.由图象可知,实验环境下水的凝固点是O℃D.冰的熔化过程用了8分钟【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2)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8min结束.【解答】解:A、图象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本选项错误.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本选项错误.C、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冰是晶体,其液态是水,水的凝固点是O℃;故本选项正确.D、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8min结束.熔化过程用了6分钟,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验钞机是通过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识别真假钞票的B.近视眼的矫正需要佩戴度数合适的凹透镜片做成的近视眼镜C.电热吹风主要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速加快水分蒸发的D.在手上沾些冷水拿刚出笼的馒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蒸发吸热的缘故.【考点】红外线;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能促使维生素的合成;(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三是液体的温度;(4)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可以从汽化吸热考虑;【解答】解:A、紫外线照射荧光物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紫外线的这个性质工作的,故A错误.B、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C、利用电吹风吹热风将湿头发快速吹干,主要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来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故C正确.D、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再用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水会汽化,因为汽化需要吸热,所以就不会感到很烫,故D正确.故选A.10.下列光学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影院的屏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是利用了漫反射B.电影院的座位前后排错开是为防止光沿直线传播后排人被前排人挡住C.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乙同学的眼睛,据光路可逆,乙也一定能看到甲D.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实像,水中树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考点】漫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反射的可逆性;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路是可逆的.(4)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将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解答】解:A、电影院的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表面粗糙的白幕布,表面因为粗糙,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位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A正确;B、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电影院的座位前后排错开是为防止光沿直线传播后排人被前排人挡住,故B正确;C、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乙同学的眼睛,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乙也一定能看到甲,故C正确;D、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水中树的倒影是光反射形成的,故D 错误.故选D.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进行判断: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故选A.12.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是2:1,它们通过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A.2:1B.1:1C.1:3D.4:1【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与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解答】解:由题知,v甲:v乙=2:1,s甲:s乙=2:3,∵v=,∴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故选C.13.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不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C.测量已放入左盘的物体的质量时,如果指针偏左应把平衡螺母向右调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考点】天平的使用.【分析】A、平的横梁调平以后,移到其它水平位置使用,也要重新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B、平横梁平衡的判断方法有两种:指针静止是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指针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C、天平在调节时应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对侧移动.天平在称量过程中,如果出现同样的偏转,则应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其平衡.D、横梁平衡后,不能更换托盘或互换托盘.【解答】解:A、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还要重新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不符合题意.B、指针完全静止下来或指针左右偏转的格数都能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符合题意.C、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放物体的左侧质量偏大,应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来与之平衡,不能在移动平衡螺母.不符合题意.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不能互换.不符合题意.故选B.14.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质量相等的水.若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铜>ρ铁>ρ铝).分别放入三个杯子里,则杯子里水面升高的最少的是()A.放铝球的B.放铁球的C.放铜球的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要判断哪个杯子里水面升高的最少,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球的体积最小,而要判断哪个金属球的体积最小,我们可根据密度知识进行判断.【解答】解:因为三球质量相等,铜的密度最大,铝的密度最小;根据公式m=ρV可知,铜球的体积最小,铝球的体积最大;因为这三个金属球的密度都比水的密度大,所以把它们放入水中后,它们都会浸没入水杯里,则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所以铜球排开水的体积最小,铝球排开水的体积最大,由此可知,放铜球的杯子水面升高的最少.故选:C.15.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若m甲=m乙,则V甲>V乙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C.若V甲=V乙,则m甲<m乙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由图象可知,体积相同时两者的质量关系和质量相同时两者的体积关系,再求出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得出答案.【解答】解:AC、由图象可知,当m甲=m乙时,V甲<V乙,故A错;当V甲=V乙时,m甲>m乙,故C错;BD、对于甲物质,==1g/cm3,对于乙物质,==0.5g/cm3,可见,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故B错、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1.85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月月考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月月考试卷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八年级上册 物理(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1.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海市蜃楼B .笔在水面处“折断”C .凿壁借光D .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2.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如图所示。

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色散 D .光的折射3.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

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 )A .反射B .折射C .直线传播D .色散4.在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5.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6.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

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

如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

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A B C D7.某同学从平面镜前1.5m 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 ) A .远离平面镜 B .变大了 C .大小不变 D .变小了8.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杯板竖直放置。

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A .蜡烛A 的像总是与蜡烛B 完全重合 B .蜡烛A 的像总偏向蜡烛B 的上方 C .蜡烛A 的像总偏向蜡烛B 的下方D .蜡烛A 的像与蜡烛B 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9.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5章)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答题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5章)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答题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5章)12月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80分。

2.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3.所有答案均须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写在其他区域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26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下列估测的物理量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B.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5m/sC.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7mD.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1mm2.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于2017年4月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3.五一假期,小明骑自行车去看望小军,得知消息后,小军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右图可知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小军的2倍B.相遇前小明的速度是小军的4倍C.两人在t=15min时相遇D.相遇后小军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说话时把手放在喉部感觉到声带的颤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C.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D.教室的窗户玻璃采用的双层真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小明)(小军)A.利用超声波去除体内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工人敲击铁轨来判断铁轨是否有故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雷雨天气,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声速比光速要慢D.真空中的声速是340m/s6.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折射现象B.阅兵式中的女兵方阵整齐划一——光的直线传播现象C.雨后的彩虹——光的反射现象D.树荫下的光斑——太阳的影子7.下列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其中判断正确的是()A.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8.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的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的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A.超声波成像仪B.红外照相机C.可见光照相机D.紫外光成像仪9.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离镜2.5m处被检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检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平面镜视力表如右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4.6mB.2.5mC.2.1mD.5m。

【2020】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A.这些物体都是发光的
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这些物体上
C.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
1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出一种人眼睛看不到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的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
30.45cm3
31.(1)V=m/密度=(0.4-0.1)×1000g/1g每立方厘米=300立方厘米
(2)m=0.8-0.1=0.7kg
(3)V金属颗粒=300立方厘米-V水=300-(0.9-0.8)×1000g/1g每立方厘米=200立方厘米 金属颗粒密度=m/金属颗粒体积=0.7×1000kg/200立方厘米=3.5g每立方厘米
22.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为700g,将一金属块放入水中,待水溢出稳定后,把杯的外部擦干,称得其总质量为1040g,将金属块取出后其剩余的总质量为500g,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g,为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忽略金属块带走的水)
23.下面的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同上),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
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
15.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kg/m3,煤油的密度0.8×103kg/m3 )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解析版)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将每小题的仅有的一个正确选项填入对应的表格中,每题3分,共39分)1.下列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A.削冰取火B.影子的形成C.镜花水月D.海市蜃楼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和光通过透镜传播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3.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4.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图1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倒影的是()A.B.C.D.5.下列关于四种光学仪器成像情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6.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7.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

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cm B.5cm C.7cm D.9cm8.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幻灯机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9.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

则()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1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中学附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答案唯一)1.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其中与日食的形成具有相同规律的是()A.墙上的手影B.电视塔在水中的倒影C.铅笔“错位”D.用放大镜看蚂蚁2.在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熔化 C.蒸发 D.汽化3.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4.如下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A.一定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6.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A.先升高后降低,最后不变B.先降低后升高,最后不变C.一直升高 D.一直降低7.一物体位于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前,从距离透镜25厘米处逐渐靠近距离10厘米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大,而且始终比物大 B.逐渐变小,但始终比物大C.不管怎样变化,始终比物大 D.逐渐变大,但始终比物小8.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铺一X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镜子和白纸一样亮B.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镜子始终比白纸亮C.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看,应该是白纸比镜子亮D.从侧面看,应该是白纸比镜子亮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墙上的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A.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D.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10.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cm时,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A.一定能用光屏接收到B.一定成放大的虚像C.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11.如图所示,图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在下列的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A.B. C.D.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可能是倒立的像D.可能是正立的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或“放”)热,透过露珠可以看到草叶放大的叶脉,这是光的现象.14.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谜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15.中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1)月亮(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我们看见星星闪烁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填“反射”或“折射”).(2)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传来的.(3)大地上圆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填“实像”或“虚像”).16.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室内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原理达到这一目的,这样可以使人感觉房间的大小是原来的倍.17.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平面镜前立有一硬杆.硬杆离平面镜1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若杆向右移1m,杆的像相对镜向移动,杆的像大小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在气温为﹣20℃的冬天,河面上冰的上表面温度是℃,冰的下表面温度是℃19.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又开始了中国人的太空飞行.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填“固”、“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常温下用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9月27日下午16时43分,翟志刚跨出神七的舱门,向浩瀚的太空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当时翟志刚与近在咫尺的X伯明必须借助无线电来通话,这是因为.(3)翟志刚所穿宇航服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在外太空,由于没有空气,特别是没有臭氧层这一保护伞,因此宇航服的设计必须关注对的防止.20.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入射角(以上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选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2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增大/不变/减小).三、简答题:(共50分)2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23.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4.画出图中的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25.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你这样判断的理论是;时间/min…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96 97 98 98 95 98 98 …(4)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因:.(5)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填“水蒸气”或“小水珠”)(6)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26.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X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关系.(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4)小明在B蜡烛的上方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5)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的(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2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E、F是两块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接缝ON转动.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射到O点(如图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硬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2)如图2,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转折,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请你用另一种方式将它显示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小刚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1)若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不会出现清晰的像.可能的两个原因是:①②.(2)如图所示,他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他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的实像.(4)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来回调节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像,此时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选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29.2014年7月,某某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而形成的像,真正的虾在水中(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上/下).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cm B.7cm C.9cm D.10cm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左/右)移.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三班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全班分成7个小组,使用焦距都是l0cm的凸透镜做实验.最后,老师将各组实验的结果画在了下图中.图中1和1′,、2和2′…7和7′分别表示实验时各组的物和对应像的位置.请你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光具座水平放置,位于光具座上的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处于.(2)从两组可以看出,当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立的、的实像:(3)由图可知成实像时,当物远离凸透镜,则像凸透镜(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变(填“大”或“小”).(4)从6、7两组可以看出,凸透镜成虚像时,像是立的,我们要看到虚像,眼睛要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5)奶奶用一放大镜看报纸,现要看到的字更大些,请你提出一种方法.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中学附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答案唯一)1.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其中与日食的形成具有相同规律的是()A.墙上的手影B.电视塔在水中的倒影C.铅笔“错位”D.用放大镜看蚂蚁【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明确每个实例包含的道理,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A、墙上的手影是手挡住射向墙壁的光出现的,是一种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B、电视塔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铅笔“错位”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放大镜看蚂蚁,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是一种折射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在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熔化 C.蒸发 D.汽化【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液化的方法有两个: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解答】解:发动机排出的暖湿热气体遇到高空冷空气,使暖湿热气体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白色雾气,此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故选A.3.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解答】解:物体吸收了热量,可能用来加快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即表现在物体的温度的升高;也可能用来改变物体的状态;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所以,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故选D.4.如下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A.一定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1)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平行光线应该后玻璃板将平行射出.【解答】解:由题意知,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形成了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可能是光学器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能是凹透镜,B错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M在焦点外,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继续传播,M离得屏越远,则光斑越大,所以可能是凸透镜,此时M在焦点外某一距离处,A错误;光透过厚平板玻璃后,仍平行射出,光斑的大小不变,所以D错误.故选C.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解答】解:A、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戴耳机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6.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A.先升高后降低,最后不变B.先降低后升高,最后不变C.一直升高 D.一直降低【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解答】解: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一些酒精,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是蒸发现象,蒸发吸收热量,所以过了一会儿,温度计的示数将下降;等酒精蒸发完毕,温度计又测量室温,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又会升高,升高到室温,并保持不变.故选B.7.一物体位于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前,从距离透镜25厘米处逐渐靠近距离10厘米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大,而且始终比物大 B.逐渐变小,但始终比物大C.不管怎样变化,始终比物大 D.逐渐变大,但始终比物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物距减小像变大进行判断.(1)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减小像变大.【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5cm,二倍焦距是10cm,一物体位于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前,从距离透镜25厘米处逐渐靠近距离10厘米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一直成缩小的像,但是物距不断减小,像不断增大.故选D.8.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铺一X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镜子和白纸一样亮B.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镜子始终比白纸亮C.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看,应该是白纸比镜子亮D.从侧面看,应该是白纸比镜子亮【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反射,镜面反射是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漫反射是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解答】解:由于镜面光滑,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逆着手电筒的光线反射回;而白纸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正对着看的时候,镜子反射的光线射入人眼的光线多,所以较亮,而白纸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正对着看的时候射入人眼的光线少,所以白纸较暗.从侧面看的时候由于白纸发生的是漫反射射向各个方向的光线都有,所以看到的白纸较亮.故选D.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墙上的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A.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D.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考点】光的反射.【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则反射光射到墙上的E点的下方,故本选项错误;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则反射光射到墙上的E点,故本选项错误;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则反射光射到墙上的E点的下方,故本选项错误;D、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度,则反射光线有可能射到墙上的F点,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10.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cm时,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A.一定能用光屏接收到B.一定成放大的虚像C.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物体离焦点5cm,凸透镜的焦距f=8cm,如果物体在焦点左侧5cm处,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如果物体在焦点右侧5cm处,则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条件可判断物体成像的性质.【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f=8cm,物体离焦点5cm,物距有两种可能: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综上所述,选项ABC都不正确.故选D.11.如图所示,图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在下列的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A.B. 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分析.【解答】解: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选项AC光的传播方向错误,选项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可能是倒立的像D.可能是正立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及像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判断当物体在35cm刻度处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得出成像的特点.【解答】解: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距u=50cm﹣30cm=20cm;像距v=65cm﹣50cm=15cm.由上分析得:20cm>2f f<15cm<2f<f<10cm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时,物距u=50cm﹣35cm=15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另解:图中物距为20cm,像距为15cm;将蜡烛移至35处时,物距变为15cm,因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成放大像,且像距为20cm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或“放”)热,透过露珠可以看到草叶放大的叶脉,这是光的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物质有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圆形的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知道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为什么变大更加清晰.【解答】解:①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放热;②透过露珠,看到露珠下的叶脉放大了,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液化;放;折射.14.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谜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X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次声波源有:火山暴发、地震、海啸、台风、雷暴等.【解答】解:风暴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在强次声波环境中,人的器官的功能将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心脏出血,危及生命.所以“火地岛”遇难者的“死亡谜”是死于风暴所产生的次声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物理试卷(12月)(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物理试卷(12月)(解析版)

湖北省华中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7分)1.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3s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mmC.健康人1min可以正常呼吸60次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km/h2.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

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跑道为参照物B.“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屏幕为参照物C.以电视机前的观众为参照物,电视机内的运动员一定是运动的D.以赛场运动员为参照物,看台是运动的3.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4.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5.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B.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阻止噪声进入人耳D.开启倒车雷达,可以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6.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B.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7.下列各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冰棱正在消融B.铁丝网上出现霜C.干冰变小D.草叶上出现露珠8.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浇冷水前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会继续沸腾B.浇冷水前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的温度降低,不会沸腾C.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上方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上方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9.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关于这个冰棒冒出的“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B.“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10.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85℃;如果将它插入某液体中,示数为49℃,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A.55℃B.61.25℃C.44℃D.64℃11.下列左侧的各种光现象与右侧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B.水中倒影﹣﹣﹣﹣光的折射C.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12.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B.探究“光路是否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C.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入射角不能为0°D.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13.竖直墙壁上有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看到像的情况是()A.看不到完整的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B.看不到完整的像,像与人的距离变大C.仍能看到完整的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D.仍能看到完整的像,像到人的距离不变14.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清坪镇民族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答案题号填入对应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4.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B.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6.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至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至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至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D.5s至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8.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9.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A.9:4 B.4:9 C.1:1 D.3:211.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则此人上下山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4km/h B.3.75km/h C.3.5km/h D.4.5km/h12.请根据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速度单位或数字: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是5 ;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是4.2 ;汽车2min内匀速行驶了3600m,汽车的速度是km/h.1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15.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是运动的,是以为参照物;后一句中是运动的,是以为参照物.16.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17.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选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km.18.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的同一地点向东运动.如图所示是它们的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小车甲速度大小为 km/h.经过6秒钟时,甲、乙两车相距 m,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19.在运动会上进行100m赛跑时,终点裁判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是,(填“变好了、变差了”),成绩变化了秒.20.小明在“测小车的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椭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大/小).(2)请根据图给信息回答:S AB= cm,V AC= m/s.(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速度V AC偏(选填“大”或“小”).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是正确的.(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并作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字母序号).22.图所示是某班同学研究声现象时所做的三个实验,能够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能够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的实验是,三个实验中的另外一个实验说明了.23.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用同样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三、计算题(11分)24.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在我省新建成的清﹣﹣镇高速公路上行驶,(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2)如果这辆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间?(1)K50次列车由建始到宜昌东需要多长时间?(2)K50次列车由建始驶往巴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3)中途K50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2015-2016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清坪镇民族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答案题号填入对应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嫦娥一号”是运动的.故本选项错误;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与路灯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汽车是运动的.故本选项错误;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船是运动的.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实验题;转换法.【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便于观察.【解答】解: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 D.【点评】此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是一种转换的方法,要学会应用.3.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答】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本知识,是一道综合题.4.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B.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A、用力敲击鼓面时,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A错误;B、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C、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听众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而不是音调,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声音的发生、传播.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6.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3)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4)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 错误;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至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至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至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D.5s至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求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根据v=求出;(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v===0.4m/s.此选项正确;B、由图象可知,0s~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是6m,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0.86m/s.此选项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2s~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状态.此选项错误;D、在5s~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4m.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看清图象的各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然后分析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特点.8.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定性思想.【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即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而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物理公式,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还要考虑它的物理意义.9.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速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及对常见物体运动速度的了解.如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限速为60﹣120km/h;飞机的飞行速度约为1000km/h.【解答】解:20 m/s=72km/h,这个运动速度显然比蚂蚁爬行快的多,比短跑运动员跑的快,比飞机的飞行速度小的多,所以选项B、C、D都不符合要求.故应选:A【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A.9:4 B.4:9 C.1:1 D.3:2【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比例法.【分析】要判断速度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由题目的路程、时间之比来求速度之比.【解答】解:甲、乙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故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乙速度之比为,即9:4.故选A.【点评】本题是由路程和时间之比,求速度之比,与计算速度一样,都是根据速度公式来求解.11.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则此人上下山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4km/h B.3.75km/h C.3.5km/h D.4.5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上山与下山的平均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上山与下山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上山的路程是s,因为v=,所以运动时间:t上==,t下==,全程的平均速度:v==3.75km/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2.请根据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图中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左飘,说明此时风向左吹.甲船上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左;二是甲船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吹向左;三是乙船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吹向左.对于乙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船的旗帜向右飘,只有使乙船向左运动.【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乙船一定向左运动,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右运动或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故选C.另外也可以用排除法:若船静止,船上的旗帜随风飘动与岸上的旗帜状态相同,所以甲船可能静止,故B、D不符合题意;同样,若乙船静止则乙船上的旗帜也会与岸上的旗帜相同,所以A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才能作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速度单位或数字: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是5 km/h ;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是4.2 m/s ;汽车2min内匀速行驶了3600m,汽车的速度是108 km/h.【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压轴题;估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的估算,通过计算确定各数据的单位;(2)已知汽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解答】解:(1)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1.2×=4.32km/h,接近5km/h,故单位是km/h;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4m/s,接近4.2m/s,故单位是m/s;(2)汽车的路程s=3600m=3.6km,运动时间t=2min=h汽车的速度v===108km/h;故答案为:km/h;m/s;108.【点评】本题考查了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单位、求汽车的速度问题,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助于解答该类习题.1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5.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竹排是运动的,是以两岸为参照物;后一句中青山是运动的,是以竹排为参照物.【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解答】解: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中的“游”是指竹排的运动,所以应选竹排之外并且与竹排的位置发生改变的河岸或青山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的运动,所以应选青山之外并且与青山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竹排为参照物.故答案为:竹排;两岸;青山;竹排.【点评】该题以古诗句为背景,通过参照物的选取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止的,而参照物的选取又是任意的,注意灵活选择参照物.16.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1.25 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500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速度不变.【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 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答案】A【解析】圆形光斑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光班是太阳经过树叶间的空隙所形成的实像,故应选A。

【考点】小孔成像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 斑马倒影C. 水面“折”枝D. 日全食【答案】B【解析】A选项,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选项,斑马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

C选项,水面“折”枝,是光射向水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选项,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

3.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B. “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 皮影戏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D. “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答案】ABD【解析】皮影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湖光映彩霞”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BD正确,故选ABD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 2.1mB. 2.5mC. 4.6mD. 5m【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结合图示,先求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然后减去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答案。

由图示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5m,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0.4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得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5m+2.5m=5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0.4m=4.6m。

八年级上册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1 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每小题2分,共30分)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5、下图是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的图,其中表示远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9、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1m 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B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C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15、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24、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

A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______摄像头(“靠近”、“远离”)。

2三、作图(28题3分,其余每图2分,共13分)27、请在下面各图中画出经过透镜前后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28、如图所示,S 是发光点,S '是S 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1)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2)画出折射光线S 'P 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3+5+8+8+6=30分) 3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需要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多少,如果没有太阳光,怎样利用白炽灯粗略地测量出焦距?说出你的办法.(2分)(2)、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把蜡焰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测出物距,然后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测出像距,并记录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请问他的操作方法正确吗?为什么?(2 分)(3)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和蜡烛,光屏上始终没有出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4) .若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手边有焦距为48cm、15cm和4cm的三个凸透镜,你认为选用焦距为______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更为恰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5).第1、2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小明和小红在课堂上测量了老花眼镜的焦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月份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月份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八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说法和表述正确的是()A.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小时B.空气中的声速都为340m/sC.低于标准气压时,水的沸点可能为90℃D.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雨、雪、霜2.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物理时用到的实验仪器或工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激光笔发出的绿光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乙图是测量时间仪器﹣﹣机械停表C.丙图也可用来证明声可传递能量D.丁图中三角尺在测量长度时总会有误差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结论或描述正确的是()A.声的产生和传播实验都可在真空中进行B.只要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人们都能区分回声与原声C.声音的特性主要是指音调、音色和乐音D.从环境保护角度讲,物理课上的睡觉鼾声是噪声4.关于下列各幅图中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变成“白气”向下落B.乙图:将装酒精的塑料袋口扎紧后放入热水中发生的是液化现象C.丙图:清晨,蜻蜓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由水蒸气放热后形成的D.丁图: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花纹5.美丽的树挂、霜是怎样形成的?如图甲所示,将冰块防御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发现低于0℃,并仔细观察会在易拉罐底部出现了霜,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白霜的形成是吸热过程C.出现白霜时,冰水混合物中冰的质量在变小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含有盐的水凝固过程中温度会降低6.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且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各种现象的过程和规律的方法,下列有关物理学习中物理量关系的图象表述正确的()A.声音波形图B.匀速直线运动C.非晶体熔化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7.下列关于图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彩虹是白光经过反射和折射形成的B.夜幕下的光谷,美丽的LED灯是人造光源C.如图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D.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现象属于光的折射8.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就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月考试题与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月考试题与答案

谕兴中学物理(八年上)12月考试题班级:姓名:总分:_______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C、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与温度有关。

2、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3、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km,则月球到池中的像的距离是()A、3.8×108km+2mB、3.8×108km-2mC、3.8×108kmD、3.8×108km×24、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放在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光的折射B、湖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光的色散D、夜晚,墙上出现的“手影”——光的反射5、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6、在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指纹B、在岸边看到鱼在水中游C、在海边看到海市蜃楼D、看电影7、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60度,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和原来相比较将()A、减小90度B、减小30度C、减小45度D、减小15度8、图中光路图错误的是:( )9、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上”字,则幻灯片上的图片应是()10、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A、大于2f 小于fB、大于2f 小于2f,大于fC、小于2f,大于f 大于2fD、大于f 大于2f11、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12、凸透镜焦距为f,当物体从2.5f处移到1.5f的过程中,所成的像:()A.逐渐增大,且比物大B.逐渐减小,且比物大C.逐渐变大,先比物小,后比物大D.逐渐变大,且比物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3.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热的原理。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八年级上物理月考试卷考试总分:92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27分 )1. 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B.短跑成绩约为C.步行速度约为D.正常秒钟呼吸次2.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3. 以下单位中,表示长度单位的是( )A.秒B.米C.分贝D.摄氏度4. 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在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A.160dm100m 6s1m/s160B. C. D.5. 汽车以的速度匀速驶上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 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B.C.D.6. 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慢D.以上三种分析都不对7. 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调的波形图,能得出( )A.音调相同,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音色相同C.音调、音色都相同D.音调、音色都不相同8. 如图所示,甲、乙是先后两次发声体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m/s 6m/s 4.8m/s5m/s4.25m/s2.75m/sC 1(do)A.甲的响度大,乙的音调高B.甲的响度小,乙的音调低C.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D.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9.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内乙的平均速度为C.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时甲在乙的前方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3分 )10. (3分)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歌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潭清疑水浅”——所涉及到的光学原理是光的折射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性“音调”高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脸卷II (非选择题)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20分 )11. 单位换算:(1)________________μ;s −t 2∼4s 0∼4s 2m/s4s 3s 2.54m =cm =m 72km/h =m/s(2)________;(3)________.12. 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13. 安静的考场内能听到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入我们的耳中.14. 义安初中在举行登山比赛时,小明上山速度为,下山速度为,则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15. 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下辛店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题3分,多选题选对一个得2分,全对得3分,错一个不给分.)1.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4米/秒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C.等于5米/秒D.大于5米/秒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 B.3:10 C.8:15 D.15:83.《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4.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噪声的大小用频率来表示6.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先汽化再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7.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高压锅内水的沸点比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高,原因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B.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觉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吹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C.我们看到的热锅上的“白气”,是锅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D.初冬,路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8.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9.如图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0°,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50°,界面左侧是玻璃10.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11.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计50分.计算题另外)13.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则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的速度和时间之比分别是1:2和2:3,则两车的路程之比是.14.小明喜欢利用pad听歌,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音调”、“响度”或“音色”).15.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产生的.16.夏天吃冰棍比较解暑,这是因为冰时要热量;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现象,此现象是一个热过程.17.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18.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19.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折射角是.20.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形影不离”的“影”是光在空气中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在水面上发生形成的(实像/虚像);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发生形成的(实像/虚像).21.小华站在穿衣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lm,则镜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图甲是她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水球相当于镜,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选填“实”或“虚”),这种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李佳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10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照片(如图乙),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的条件是f 10cm(选填“>”“<”或“=”).23.毕业前夕,摄影师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各班的同学照毕业相,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作用.遇到人数较多的班级,摄影师会增大镜头到同学们的距离,此时所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24.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2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2,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30cm处,点燃蜡烛,调节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焰心与透镜光心在同一水平线上.①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如图2所示的清晰像,这个像是像.(请填像的“正立倒立、放大缩小、虚实”情况)②请在图2中标示出像距(即像到凸透镜的距离).③此时凸透镜可当(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使用.(3)移动蜡烛使烛焰在此凸透镜左侧15cm处,人要观察此时烛焰的像,眼睛应在透镜的(选填“左”“右”或“左右两”)侧.27.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3°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2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29.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s,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每秒340m,且保持不变)2016-2017学年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下辛店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多选题选对一个得2分,全对得3分,错一个不给分.)1.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4米/秒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C.等于5米/秒D.大于5米/秒【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然后做出选择.【解答】解:∵v=,∴物体的路程s1=v1t1=3m/s×2s=6m,s2=v2t2=5m/s×3s=15m,s=s1+s2=6m+15m=21m,物体的平均速度===4.2m/s;故选B.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 B.3:10 C.8:15 D.15:8【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解答】解:∵v=,∴t=,∴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故选D.3.《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位置有变化,就是运动的.【解答】解: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C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的位置都是变化的,所以都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4.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解答】解:歌手表演时,主唱的人声音大,伴唱的人声音小,即独唱的男低音歌手响度大,伴唱的女高音歌手响度小;由于男低音歌手声音低沉,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声间尖细,所以音调高.故选:D.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噪声的大小用频率来表示【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4)噪声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解答】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股B错误;C、超声波能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噪声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故D错误.故选C.6.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先汽化再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A、灯泡钨丝变细是一部分钨丝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物体的升华现象.故A错误;B、烧水时,从壶嘴汽化冒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遇冷放热液化成了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先汽化再液化.故B正确;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头发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A.7.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高压锅内水的沸点比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高,原因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B.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觉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吹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C.我们看到的热锅上的“白气”,是锅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D.初冬,路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而蒸发吸热;(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4)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高压锅内的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所以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故A正确;B、夏天吹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扇来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但不能降低室内的温度,故B错;C、我们看到的热锅上的“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错;D、冬天,路面上出现的霜,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故选A.8.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水中的鱼看到的比实际的位置浅,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②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例子.③无论实像还是虚像,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只是因为虚像是射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解答】解:A、由于光的折射,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高一些,即变浅了.故A不符合题意.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而不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同样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只是物体射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被反射和折射后的光线射入眼.故C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9.如图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0°,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50°,界面左侧是玻璃【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解答】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入射角∠COE=30°,折射角∠GOD=50°,可知界面AB的左边是玻璃,故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10.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15cm.U=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C.11.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解: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A错误;B、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C、甲图成虚像,凸透镜靠近书本,物距变小,像变小;乙图成实像,凸透镜远离书本,物距变大,像变小,故C正确;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D错误;故选C.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A 错误.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故选:ABC.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计50分.计算题另外)13.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则速度之比是3:5 ;若两车的速度和时间之比分别是1:2和2:3,则两车的路程之比是1:3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两车间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车的速度之比与路程之比.【解答】解:(1)设运动时间是t,两车速度之比===;(2)设路程是s,两车速度之比===;(3)∵v=,∴两车速度之比路程之比==×=;故答案为:2:3;3:5;1:3.14.小明喜欢利用pad听歌,根据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能量(“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分析】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因此听歌时,很容易分辨出是哪个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太大;为此减小声音的音量,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音色;能量;响度.15.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振动产生的.【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考点周围禁止鸣笛、禁止施工,是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考场上翻动卷子的声音由于纸的振动产生的.故答案为:噪声;振动.16.夏天吃冰棍比较解暑,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液化现象,此现象是一个放出热过程.【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2)“哈气”时哈出的是水蒸气,在眼镜片是看到的是小水珠,因此,是液化,是放热的.【解答】解:夏天吃冰棒时,固态冰在口中熔化过程中吸热,所以感到凉快;对眼镜“哈气”时,水蒸气液化成水小珠,附着在镜片上,使眼镜变得潮湿,在这一过程中是放热的.故答案为:熔化;吸收;液化;放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