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现代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现代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现代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现代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传导机制:
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

中央银行通过改变短期利率如政策利率)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借贷本、投资和消费决策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款成本下降,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支出,促进经济增长。

资产价格导机制:货政策也可以通过影响资产价格传导到实体经济。

例如当中央银行采取松货币政策时,市场的流动性增加,投资者更容易获得低本的资金,这可能导致股票、债券和房地等资产价格上涨。

这资产价格上可能提高企业和庭的财富感受,发他们增加支出和投资。

汇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影响汇率来传导到经济。

当中央银行采紧缩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可能吸引外投资者购买本国币,导致本国货币升值。

这可能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因为本国产品变更昂贵,但同时也可能降低进口成本,对国内通胀产生影响。

预期和信号传导机制:货币政还可以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预期和信
号来产生影响。

市场参者会根据中央银的货币政策决策形成预期,这些预期可能影响他们的为。

例如,如果市场预期通胀将上升,业和个人可能会调整价格和工资水平,从影响整体价格水平。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影响研究一、引言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管道和媒介传递到实体经济中的生产、消费和投资等领域,从而改变实体经济的运行状态。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仅会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传导机制。

直接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进而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从而直接对实体经济中生产、消费和投资等领域产生影响。

直接传导机制的过程如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影响市场上的短期利率水平;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调整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和成本。

间接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而导致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而对实体经济中的生产、消费和投资等领域产生影响。

间接传导机制的过程如下: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导致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和萎缩,影响企业的融资活动和投资决策;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对实体经济中的生产、消费和投资等领域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

三、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货币政策的宽松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最为明显。

通过降低市场利率和提高流动性,货币政策能够刺激消费、投资等领域的需求,提高总需求和总产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货币政策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2. 影响价格稳定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来实现的。

货币政策过紧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下降;货币政策过松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物价上涨。

因此,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在于控制通货膨胀,维护价格稳定。

3. 影响汇率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的宽松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促进贸易活动;二是货币政策的紧缩会导致货币升值,从而影响出口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由中央银行信号变化而产生的脉冲所引起的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引起实际经济变量变化的途径。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应问题是货币经济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的现实研究热点。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而以美国、欧洲、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纷纷陷入经济衰退。

在发达国家纷纷动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同时,我国也在全球降息浪潮中下调人民币基准利率,自2008年9月15日以来,央行连续4次降息,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加大货币投放放量。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货币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以“适度宽松”作为货币政策的最新基调,为近十几年来首次采用。

从全球经济过热到目前的全球经济紧缩,各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果究竟多大,其传导途径是怎样的,是本文的兴趣所在。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我国的研究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米时金(Mishikinetc.,1995)对三种主流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概括。

泰勒(Taylor)坚持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观点,强调货币资金利率的作用,认为货币政策变化,引起短期市场利率变化,经由市场预期作用,影响长期利率和实际投资,最终影响产出;梅尔泽(Meltzer)强调货币主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变化,引起普遍的资产价格调整,通过“托宾Q效应”影响投资,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最终影响产出;伯南克(Bernanke)则提出了新的信贷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变化,影响资产价格,影响企业和银行的净价值,进而影响经济中的信贷规模,最终影响产出。

围绕这三大理论存在大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但是分歧仍然很大(瞿强,2008)。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研究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动态定量研究并不多见。

王振山、王志强(2000)较早地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认为在20世纪80-90年代,信用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析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析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析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对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则是这只大手发挥作用的关键路径。

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把握经济走势、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以及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如调整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来影响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等。

首先,利率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当央行调整基准利率时,会直接影响金融市场上各种利率的水平。

例如,央行降低基准利率,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降。

这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借款成本降低,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对于企业来说,更低的贷款利率意味着他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更有动力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或者开展新的项目。

对于个人而言,房贷、车贷等消费贷款的利率下降,会促使他们更愿意购买房产、汽车等大件商品,增加消费支出。

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会进一步带动总需求的扩张,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和信贷条件。

当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增加,信贷规模扩大。

相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会收缩信贷规模。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方向和风险偏好。

信贷规模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从而影响其投资和消费决策。

在经济衰退时期,央行放松信贷条件,有助于企业获得资金,维持生产经营,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滑;在经济过热时期,央行收紧信贷,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和投机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资产价格渠道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之一。

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影响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

当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资金流入资产市场,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汇率作为连接国内外经济的重要纽带,其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分析汇率变动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宏观经济的反馈效应。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理论分析,本文首先界定了汇率传导机制的概念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了近年来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路径和效果。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概述,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对货币政策与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第三部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第四部分讨论汇率传导机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反馈效应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政策建议。

通过对汇率传导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健康发展。

2. 我国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

我国的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货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适应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框架。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也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稳定经济增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进行灵活调整。

同时,我国还注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建设,通过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等方式,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一、引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则是探讨货币政策如何通过各个渠道影响经济总需求、利率水平、资金供求等方面,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

本文将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特点1. 多元渠道的传导方式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更加复杂多元。

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特殊性,货币政策传导不仅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传导到实体经济,也通过证券市场、汇率市场等渠道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

这种多元渠道的传导方式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 非对称的传导效应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存在着非对称性。

在经济的不同领域和地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会有所不同。

由于中国经济的结构特点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不同行业、地区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实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不同,导致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3. 政策信号的重要性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政策信号的传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央行的政策表述和发布往往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和反应。

市场参与者通过央行官方公告、报纸媒体、新闻发布会等途径获取政策信息,进而调整其预期和行为。

政策信号的传导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1. 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优化和发展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不成熟性限制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因此,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增强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监管水平是促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2. 金融机构的角色金融机构作为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商业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扮演着货币政策传导的纽带作用。

因此,优化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提高其信贷投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有助于有效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目标。

论人民币汇率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的传导作用——基于“中介变量法”的实证研究

论人民币汇率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的传导作用——基于“中介变量法”的实证研究

般 的货 币 政 策 操 作 框 架 通 常 包 括 操 作 工 具 、操
作 目标 、 中介 目标 以及 最 终 目标 等 几 个 部 分 。具 体 到 某 一 国家 ,在 不 同 的历 史 阶 段 ,要 实 现 的 货 币 政 策 目 标 不 同 ,选 择 的 中介 目标 、操 作 目标 和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也 就 有 所 不 同 ,这 需 要 具 体 情 况 具 体 分 析 。就 我 国来 说 ,货 币 政 策 的 目标 是 “ 持 货 币 币 值 的 稳 定 ,并 以 保
的计 量 结 果 则 表 明 ,2 0 0 1年 1月 至 2 0 0 5年 6月 人 民 币 汇 率 对 我 国 CP I的传 递 系 数 为 0 1 ,2 0 .1 0 5年 7月 至 20 0 8年 3月 这 一 传 递 系 数 已高 达 03 。 汇率 传 递 对 国 .4 内 CP 的影 响 如 此 显 著 ,这 似 乎 预 示 着 汇 率 在 我 国反 I
中图 分 类 号 :F 3 . 8 26 3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0 12 1(5一 0 4 0 0 7 9 4 — 0 00)0 1— 4


引言
我 国货 币政 策 的 汇 率 传 导 机 制 ,结 果 表 明人 民币 汇 率
近 年 来 ,随着 我 国对 外 开放 步 伐 的加 快 ,外 向型 经 济 进 一 步 发 展 ,国 际 贸 易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汇 率 成 为 影 响 国 民经 济 的 重 要 因 素 。特 别 是 自 2 0 0 5年 7月 2 1
汇率 在 “ 币政 策 一汇率 一通货膨 胀” 的货 币政策传 导机制 中确 实起到 了一定 的传 导作用 ,完全通过 了 “ 货 中介 变 量法 ”的三步 检验 ,但是在 “ 货币政策 一汇率 一经济增长 ”的传导机 制 中,汇率 未能通过 “ 中介变量法 ”的 检验 。因此 ,在我国以保持 币值稳定为 目标 的货币政策 中不 能忽视汇率的传导作 用。 关键词 :汇率 ;货 币政策 ;传导 ;中介变量法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证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则围绕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概述、实证研究方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实证结果与讨论,还包括实证研究的局限性。

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深入了解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情况,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证研究、我国、影响因素、结果、讨论、局限性、启示、未来研究、结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引言、正文、结论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是指央行通过改变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从而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机制。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对于深化对货币政策的认识,有效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还比较有限,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何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规律和特点,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开展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环节,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意义在于深入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和效果,有助于更好地指导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揭示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解决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提供决策参考。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果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果研究

我 国货 币政 策 传 导 机 制 及 其 效 果 研 究
/ 陈雪峻
[ 华东师范大学 金融 系 上海 206 ] 0) 2
摘 要 :借助西方理 论界 的货 币政策传 导理论 ,可分析 出信贷、刺率 、汇率厦非货 币赘产 的价格 变化对 货
币政 策传 导的作用机制 ,从 货 币供应 量、利率 资产价格 的 变化 等 角度 可探 知近几年 我 国货 币政 策的 妾施 效果 , 从 中发现货 币政策传导机 制存在 的问题。 同时.根 据我国货 币政 策各传 导造拄的特点 ,可提 出相应 的政 策建议 。
维普资讯
第l 5卷第 1期 20 0 2年 1 月
河南商 业 高等专科学 校学 报
J u l fHe a u iesC l g o ma n n B sn s ol e o e
V0 L 1 No I 5 .1
Ji 2 0 al 0 2
且 正在 发生 着很 大 的变 化 所 以 , 的资金 配置率提高 ,利率市 场化 款规模 限制管理至今 ,受到 以下
货币政策传 导机制 的研 究 自然成 得 以发 展 ,除 国家 银 行 外 的其 他 几项 因素的制约 :一是利率 尚未 为各界关 注的重 大课题。按 照西 金融机构迅速增加 ,金融市场体 市场化 ,除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外, 方理论界 普遍认 为的货币政策传 系初步 形成 ,与此 同时 ,原 有体 其他利率 ( 主要指银行存贷款利 导的四条途径 .分析信贷、利率、 制的改革 ( 如:专业银行 的内部 率)仍受到管制 ;二是各类企业 汇率及非 货币资产的价格变化对 管理体 制改 革 )也在 逐 步进 行。 对银 行贷款的依存度很 高;三是 货币政 策传导 的作用 机制 ;并从 我 国的金 融 制 度 和结 构 巳发 生 了 我 国货 币市场、资本市场 的发展 中找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 的 巨大 的变化 。金 融领域货 币政策 相对滞后 ,造成 央行 的货 币政策 问题 与出现的新 特点 ,进 而提 出 传导机制中各个 传导途径 的稳定 在货币资本市场上 的传导受 到限 加强我 国货币政策效力 的政 策建 性和相 对重要性 受这些 因素的共 制。所 以.迄今为 止,信 贷传 导 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同影 响也 发生 了重大 变化 。 途径仍是我 国货 币政 策传 导的主 我国货 币政策 四太 传导 1 .信 贷 逢 径依 然 是 主 机 制 机制。 途径的现状聂发展 货 币政策通过货 币资本 市场 信贷传 导途径的局限性 决定

基于DID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基于DID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基于DID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壮大,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传导机制不仅影响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探究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将从DID模型的角度出发,解析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DID模型概述DID模型,即“差分进展设计”模型,是半实验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模型建立在时间序列的基础上,以时间点为基础的区分,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差异与被介入因素的差异相互比较,用以确定介入的效应。

与其他实验设计相比,DID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成为了社会科学中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货币政策实施、银行信贷市场运作和实体经济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DID模型应用可以提供对不同阶段效应的实证分析。

首先,货币政策实施阶段是国家对货币市场进行干预的重要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利用货币市场工具和价格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成本。

在这个阶段,DID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货币政策的干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以2015年人民币贬值为例,在DID模型的应用下,可以确定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的贬值并未导致通胀的上升,并证明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是成功的。

其次,银行信贷市场运作是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桥梁,银行的信贷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DID模型可以应用于银行间利率比较、贷款扩张、信用贷款和非信贷贷款等方面的分析。

举例而言,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对银行贷款政策造成了影响。

通过DID模型研究房贷利率变动情况和贷款总量变动幅度,可以分析出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的贷款市场变化趋势,并合理调整银行信贷政策,实现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精准对接。

最后,在实体经济阶段,货币政策的影响会反映在企业和居民的行为中。

DID 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分析实物投资、金融投资、经济增长、通胀水平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变化。

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优化策略

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优化策略

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优化策略货币政策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货币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完善并走向成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优化。

在货币政策实践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优化应成为重点,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优化策略。

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对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率等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方式。

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央行逆周期调节市场利率中国央行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市场流动性和银行信贷投放,以达到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如果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央行会采取降低市场利率的方式来扩大货币供给和刺激投资;而如果经济过热,央行则会采取提高市场利率的方式来限制货币供给和防止通胀。

2.央行通过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给量央行通过利用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中期借贷便利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量,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当货币供给量过少时,央行将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流动性,反之则采取缩减货币供给的方式。

3.政府预算财政支出政府预算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传导影响巨大。

这主要是通过政府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央行需要通过监管和调节政府预算财政支出的方式,保证支出结构的合理性,控制其对流动性的影响。

4.汇率政策的影响汇率政策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汇率的波动,央行可以控制外汇储备,从而影响货币供给控制和市场利率的调节。

央行也可以通过汇率政策,实现对价格水平控制的目标。

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践问题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的问题是必然的。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了以下问题:1. 传导机制不够灵活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够灵活,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调节才能达到实际效果。

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暂时性对实体经济的扰动不易弥补,容易导致市场预期不稳定。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摘要】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与世界连接紧密,世界政治经济变革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这一方面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准确及时发挥作用,引导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保证我国免遭其他经济体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市场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截至2010年底,我国资本市场有上市公司2062家,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分别为106、62、163家,投资者数量达1.3亿。

股票总市值180030.96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流通市值143678.91亿元,总成交量1042111.51万股。

这代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范围日趋广泛,资本市场发展改变了货币政策以往传导渠道和效应。

我国货币政策面临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向传导。

资本市场虽发展较晚,但货币政策时滞性促使其地位飙升。

另外,央行利率政策对消费投资作用不显著;货币供应量放松不能有效刺激商行信贷规模的扩张;“窗口指导”效应弱化及中小企业贷款难等现象都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顺畅。

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应(1)股票市场传导效应。

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效应主要是财富和投资效应。

财富效应指价格水平变化改变货币实际购买力,影响消费水平和总需求量。

它的存在制约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因为股价上升,个人或企业金融财富相对增加,这刺激个人和企业支出扩大,削弱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

相反,股价下跌使个人或企业金融财富减少,动摇他们投资和消费,引发经济衰退,陷入通货紧缩局面。

要使货币政策达到既定目标,货币当局要综合分析市场,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另外,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发展,股市融资日益普遍。

企业家投资信心受到股市走势影响。

股市高涨,企业家投资信心充足,利于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行;股市低迷,企业家投资冲动较小,抑制央行实施的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效果。

所以,完善我国股票市场,不仅利于投资机制的健全,更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施。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以汇率传导渠道为视角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以汇率传导渠道为视角

收 稿 日期 : 0 1 O — 3 2 1一 2 2 作 者 简介 : 高 山( 9 4 ) 男 , 京人 ,E 工 商 大 学经 济 学 院 18 . , 北 一 j京
硕 士 研 究 生

云 01 | 2 1 年第 5期
渐 放 松 以及 汇 率 形 成 机 制 改 革 的 渐进 实 施 .资 产 价 格 和
2 1 年 第 5期 01
总 第 2 0期 7
南舷
NO5,0 1 . 2 1
HAI NAN NANCE FI
aN.O lo  ̄
我 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 的实证研究
以 汇 率 传 导 渠 道 为 视 角
高 山
( 京工 商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京 1 ( 8 北 北 0O )
基金 项 目: 京工 商 大 学 2 1 北 0 0年 度研 究 策 传 导机 制 有 效性 的 实证研 我
究 ” 阶 段 性 成 果 的
经济活动 的中介 。 直接关 系到货 币政 策对 实体经济的作 中起 着 重要 作 用 阁 hkl K ni 19 ) 用 V R模 。D aa & a d (9 3运 l A
当前 技 术 进 步 、 融 创 新 、 球 化 浪 潮 的层 出不 穷 以 金 全
及 人们 日益 增 长 的金 融 服 务 需要 都 给 传 统 的 货 币政 策 传 著 的 冲击 嘲 a i R gr(o 2 建 立 包 括 实 际汇 率 、 。K m n& oes2 o )
据进行研究 ,发现产出的改变主要是由 自身冲击得 以解
的 利率 传 导 机 制 有效 性 相 对 较 弱 的 结 论 。 研 究 表 明 , 利
率对 各 经 济 变 量 产 生 了一 定 的影 响 ,但 对 宏 观 经 济 变 量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货币 政策利 率传 导机 制理论 综述
货 币政 策利 率传 导 机 制 一 贯受 到 西 方 经 济学 家特 别 是 凯 恩 斯 新 古 典 综 合 学 派 的重 视 。1 3 9 7年 以 Hi s 代 表 建 立 的 I c 为 k S

I 模 型 系 统 地 论 述 了 货 币 政 策 利 率 途 径 。 他们 认 为金 融 资产 可 以 分 为 两 大 类 : 币 和 债 券 , 们 在 这 两 类 资 产 之 间进 行 M 货 人
50. 8 — 2.6 — 3 一 1 .5 — 0. 8 一 13 . ~ O.1 2 .8 O. 8

实 际贷 款 利 率
4 8 .5 9. 4 0 1 O.1 6 9 8 .O 7 .35 6 5 .6 6. 7 5 .4l 2 6 .5 4 8 .7
( ) 据 的选 择 和 说 明 一 数
由于 政 府 投 资 不 受 央行 利 率 变 动 的 干 扰 , 此 , 考 查 利 率 与投 资 的 关 系 时 主 要 是 要 考 查 利 率 与 私 人 投 资 的 相 关 性 。本 因 在 文 在 选 取 投 资 变 量 时扣 除 了 政府 公 共 投 资 部 分 。统 计 年 鉴 上 的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速 未 扣 除 通 货 膨 胀 因 素 的 影 响 , 了 得 到 实 为 际 私 人 投 资增 长率 , 须 对 名 义 固定 资产 投 资 增 长 率 作 出 相 应 的调 整 。 由 于 我 国 是从 1 9 必 9 6年 开 始 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 部 分 选 本
2 06 07 .9
私 人 投 资 名 义 增 长 率
1 9 4. 8. 8 12 2 . 2. 9 1 O 0. 1 5 2. 1 4 6. 31 .1 2 7.1 25 .9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实证研究——基于利率传导途径的VAR模型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实证研究——基于利率传导途径的VAR模型分析

量) 一弥补财政赤字 、降低利率一扩大有效需求一投 资和国 民收入增加 、 一般物价水平上 升。而英 国经济学家希克斯 ( J .
R . Hi c k s ) 和美 国经济学家汉森提 出了 I S . L M 模型 , 该模型解
释了商品市场 和货币市场 如何达 到均衡并决定 国民收人 和 利率。其传导 过程可 以表示为 :货 币供应量增加 一利率下
二、 相 关 理 论 与 文 献 回顾
供应与经济增 长存在 长期稳 定和 因果 关系后 。 建 立向量 自回
归模型 . 并运 用 脉 冲 响 应 函数 和 方 差 分 解 对 我 国货 币政 策 利 率 传 导 途 径 的 运 作 机 制 和 传 导 效 果 进 行 实证 研 究 结 果 认 为 :在 我 国 商 业银 行 存 贷款 利 率 尚 未 完全 市 场 化 的 情 况 下 ,
只是通过 “ 货 币途 径” 完成( 前 者是 “ 货 币价格途 径 ” , 后 者是 “ 货 币数量途径 ” —— 利率途径) 。 “ 货币观 传统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理论都认为货 币政策通过利率 的传导 可以促进 国民收入增加 , 而对于货币 政策是否可 以通过利率途径影响物价水平存在争议 。 由于各 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 同 , 以及较少文献分析隔夜拆借利率 与 国 民收入 之 间 的联 系 。本 文试 选取 合适 的变量 ,运 用 J o h a n s e n协整检验和 G r a n g e r 因果关 系检验确定他们存在联
降一投资增加一 国民收入增加 。 国外 有些 学者 Be ma n k e与 B l i n d e r ( 1 9 9 2 ) 选取 M1 、 M2 、 国库券利率 R a t e ) 、债券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作 为实 际经济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及四大基本传导途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的作用机理。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几大关键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对策目前,由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央银行采取了公开市场业务、调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政策,但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研究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失灵的原因,建立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今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和传导途径的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以金融市场为中介,将货币与信息注入以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环节的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厂商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决策,最终导致社会总产出的变化。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和信贷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

1、利率渠道。

利率渠道的作用机制体现在IS—LM的模型中:货币供给的变化改变了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投资和消费的变化,于是总需求改变,从而总产出和总收入改变。

利率渠道起有效作用的前提是利率的市场化以及投资和消费的利率弹性较大。

2、资产价格渠道。

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是认为货币政策能通过资产价格的变化影响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产出。

托宾的q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机理,q值等于资产的市场价值除以重置成本,也等于资本边际效率除以贴现率,q值的大小决定投资,投资进一步影响总产出。

设想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对股票的需求减少,股票价格下跌。

股票价格下降使q值下降,投资支出下降,总产出下降。

同时,财富效应发生作用,股票价格下降时,人们的财富减少,消费相应减少,总产出下降。

资产价格渠道起作用是以完善、发达、规范的股票市场为前提的。

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在我国的有效性研究

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在我国的有效性研究

Ke r s yWo d :mo ea yp l y,e c a g aeta s sin,Gr n e a s l s n tr o i c x h n ert n miso r a g rc u ai t t y t e
中 图 分 类 号 :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7 .2 5 (0 0 40 2 .5 8 02 6 42 6 2 1 )0 .0 50
r t n x h n er t u p t . e d a t ec n l so a ee c a g a e ta s iso h n e u o n r ai . a ea d e c a g a e t o t u sW r w o c u i n t t h x h o h h t n er t n m s i n c a n l n o r u ty i v l r i c s d


理 论 性价格 货币模型 是现代 .
汇 率 理 论 中最 早 建 立 、也 是 最 基 础 的汇 率 决 定 模 型 , 其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有 弗 兰 克 尔 (・rn e) J Fe k 1、穆 莎 ( ・ M
Mu s ) 考 霍 ( Ko r)、 比 尔 森 ( ・ lo ) 等 。 sa 、 P・ u i J Bi n s
货 币 政 策 的 汇 率 传 导 渠 道 在 我 国 的 有 效 性 研 究
贺建 清 胡 林 龙
( 宜春 学 院 ,江 西 宜春 36 0 ) 3 0 0

要 :随 着 经济 开 放程 度 的提 高 和 汇率 改 革 的推 进 ,货 币 政 策 的汇 率 传 导渠 道 得 到不 少 学 者 的重 视 。本 文 选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梁骞;汪波;朱博文【摘要】With the SVAR model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monetary channel and credit channel in the transmis -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every variable o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by variance decomposi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redit chann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and that its influence on infla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 while monetary channel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growth .%运用SVAR模型对1998—2012年间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运用方差分解得出了各变量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信用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作用高于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货币渠道则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6页(P406-411)【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作者】梁骞;汪波;朱博文【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手段。

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方 面 已经做 了许 多工 作 ,积 累 了丰 富 的经 验 ,也 产 生 了不 少前 沿 成果 但 遗憾 的 是 这些 研 究往 往 只是
数 据来 源 于 国 际清 算银 行 ( I ) 网站 的汇 率报 表 。 BS 净 出 口采 用 月度 贸 易差 额 t 来度 量 ,样 本期 间 同 样 选择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8年 1 2月 ,数据 来源 于 国家
为辅 助机制 而存 在 。
可 见 . 国 内 外 学 者 在 货 币 政 策 传 导 机 制 的 研 究
了通 货膨 胀 对货 币本 身 价值 变 动 的影 响 ,能 够综 合
反 映本 旧货 币 的对 外 价值 和 相 对购 买力 。实 际有 效
汇 率 的样 本 区 间选 择 20 0 2年 1月 至 2 0 0 8年 1 2月 ,
实 施 货 币政 策 工具 影 响货 币供 应量 ,通 过 货 币供 应
量 的 改 变 影 响 汇 率 ,再 通 过 汇 率 的 变 化 影 响 净 出 口 ,
行季 节 性调 整 。 同时 为 了消 除数 据 序列 中可能 存在
的不 利 影 响 具 有 持 久性
货 币政 策 的利 率 传导 渠 道存 在梗 阻 。孙 敬 祥 ( 0 8 20)
实 证 检 验 了 19 — 0 7年 我 国货 币政 策 利 率 传 导机 9620
制 的有 效性 ,得 出 了这段 时 间 内我 国 的利 率 传 导机
制 有 效 性 相对 较 弱 的结 论 。 江群 、曾令 华 、黄 泽先
商 务 部 网站 的月 度 贸易 差额 情 况表 。货 币供 应量 仍
采用 M2来 度量 ,产 出水平 也继续 采用 【业增 加值 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目前,国内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已有的研究主要借用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基于开放、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假设分析我国的汇率传导机制,但我国的汇率制度存在多层面的管制,距离成熟市场经济的汇率制度尚有一段距离,比如结售汇管制、资本项目不开放等,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的汇率传导机制表现出和成熟市场经济不一样的特征;二是已有的研究多是围绕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利率一汇率的传导机制等方面展开,未能对2005年“汇改”以后的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做出全面的研究。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进一步检验汇改后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并分析汇率传导机制中的阻碍因素,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一)成熟市场经济下的汇率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经典分析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我们下面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分别就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传导做简要分析。

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无论资本是否完全自由流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无效。

在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倾向→(为维持固定汇率)央行人市干预售出外汇买入本币一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国民收入↓。

由于汇率固定不变,意味着这一调整过程将会持续到国民收入恢复原来水平时为止。

所以,收入增扩张性货币政策短期内会引起利率下降、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加,但长期效应却只体现为外汇储备减少,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对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

而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资金迅速流出→资本项目收支逆差→本币迅速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央行售出外汇购买本币一外汇储备↓→基础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抵消。

这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无效。

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表现在汇率的变动通过净出口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首先,在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央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货币供应量↑→利率↓→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逆差→本币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此后利率、汇率及国民收入这三者会不断调整,最终达到一个均衡点,较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初期,在这点上经济体的利率下降、本币贬值、国民收入提高。

因此,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浮动汇率情况下,经济体受到货币扩张冲击后会通过汇率机制和利率机制最终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而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假设该经济体的利率与国外保持一致则扩张性货币政策→本币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最终通过汇率及国民收入的不断调整经济达到均衡,因此,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通过汇率机制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按照上面的分析,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传导机制的逻辑是简单明了的:货币供给量扩张,将导致国内市场上的利率下降,并相应地导致本币贬值,出口和产出相应地增长,反之亦然。

这样一个渠道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浮动汇率制度(Obstfeld&Rogo-ff,1995)。

如果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将会失效,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也无从谈起。

(二)我国当前汇率制度下的汇率传导机制上面的逻辑分析和我国2005年7月汇改之前的宏观经济事实不相符,显然2005年7月之前的货币政策有效地发挥了作用,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特殊的外汇管理制度。

企业和个人都没有办法去即使存在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预期,由于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存在,实现这种预期,中央银行也不必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买卖以调整本币升值或贬值的预期。

二是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经济现实。

我国长期的双顺差使得外汇流动呈现单向流入状态,中央银行可以不影响本币供求的方式调整外汇的供求,外汇交易市场和本币交易市场是相对分割的两个市场,中央银行可以在不影响外汇价格的前提下调整货币政策。

不少经济学家强调浮动汇率制度的优越性,其理由之一是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无效。

研究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两位先驱--奥博斯菲尔德和罗格夫(Obstfeld&Rogoff,1995)认为,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更有主动性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也具有可行性。

我国的经济事实证明外汇管制和资本项目不开放的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这种情形在中国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这种情形下的货币政策也有弊端:货币政策扩张可能导致外汇储备的大量累积,因为由于经常项目出口增加导致大量外汇流人,却没有资本项目的外汇流出与此相对应,由于资本项目的管制,国内市场利率下降并没有导致外汇流出,相反却有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大量外汇流入。

此时由于外汇储备增长导致的相应货币供给扩张(外汇占款增加)实际上进一步放大了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通货膨胀的风险因而加大。

2005年7月后,我国汇率制度已经变革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的汇率制度已经从外汇管制和资本项目不开放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外汇管制和资本项目不开放的浮动汇率制度,后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汇率传导机制的运行延续了2005年“汇改”之前的状态。

二、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包含两个环节:一是货币政策对汇率的调节作用,二是汇率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汇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上。

(一)货币政策到汇率的传导效应分析本文选取货币供应量、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指标,用于解释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于汇率变动的影响。

在货币供应量指标中,由于M2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较强,选取M2作为货币供应量变动的统计指标;在利率指标中,我国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适时调节宏观经济,在此选取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作为利率变动的统计指标。

同时,选取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反映汇率变动。

其中,货币供应量M2有季节性波动,采用X12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利率及汇率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仍采用原始数据。

本文模型分析的样本数据为月度数据,分析的样本区间为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样本区间的选取,主要考虑2005年7月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以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浮动管理汇率制,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具有市场化的意义,另外,中国加入WTO的保护期结束,以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管制逐步放松,此样本阶段的经济状态更具开放性。

为了消除异方差及数据的波动,并使各变量的趋势线性化,对以上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三个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变换后的变量分别计为LM2、LR、LE。

由于三个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因此将原序列做一阶差分后进行如下的协整检验。

表1:货币供给量(LM2)、利率(LR)和汇率(LE)的协整关系检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从表1的结果来看,Johansen检验的Trace统计值大于5%的临界值,拒绝了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因此,从长期而言,名义汇率与货币供应量及利率之间存在一种协整关系。

货币供给量(LM2)、利率(LR)和汇率(LE)的协整方程的系数如表2。

表2:货币供给量(LM2)、利率(LR)和汇率(LE)的协整方程的系数由表2可知,从长期看来,名义汇率与货币供应量及利率呈现同向波动关系,即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名义汇率出现上升,即人民币贬值,此趋势与理论相符,政府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影响汇率的长期趋势,名义汇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弹性系数为17.86%。

当利率出现上升时,名义汇率出现上升、即人民币贬值,此趋势与利率平价理论中当本国利率上升时,本国汇率预期贬值的理论一致,可见政府也可以通过利率调整影响汇率长期趋势,名义汇率对利率的弹性系数为13.8%,与货币供应量相对比而言,前者大于后者,这说明宏观调控中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更大一些。

表3:货币政策和汇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由于协整检验仅仅是一种数量关系的分析,并不能完全说明长期中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引起了汇率的变动,也有可能是汇率波动引起了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为辨别汇率波动和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再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析货币供给量和汇率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3的结果表明,利率不是汇率的格兰杰原因,汇率也不是利率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协整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

另外,货币供给量和汇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假设没有被拒绝,这说明货币供给量的调整也不是汇率波动的格兰杰原因。

(二)人民币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汇率传导机制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汇率到实体经济的传导,即汇率对产出变量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我们分别对人民币汇率和产出数据(包括消费、投资、净出口)、人民币汇率和CPI做协整检验分析。

表4:人民币汇率和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协整检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

由表4可知,在原假设为不存在协整关系时,Johansen检验的Trace统计量大于5%的在原假设为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说明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即拒绝了原假设,临界值,时,Johansen检验的Trace统计量小于5%的临界值,即接受了原假设。

因此,从长期而言,实际有效汇率与投资、消费、净出口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它们之间的协整系数方程如表5。

表5:人民币汇率、消费、投资、出口的协整方程的系数由表5可看出,实际有效汇率与净出口(NE)呈现正向波动关系,当有效汇率上升,人民币贬值时,净出口增加,有效汇率对净出口的弹性系数达到较大的12.08%,人民币有效汇率通过改变净出口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途径顺畅。

而有效汇率与投资(INV)、消费(SC)呈现负相关关系,人民币汇率下降过程中投资、消费增加。

为了剔除物价水平的影响,我们加入了实际有效汇率这一变量,对名义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和CPI的协整检验的结果如表6。

表6的结果表明,名义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和CPI之间的协整关系不存在。

表6:名义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和CPI的协整检验的因CPI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不表明汇率和产出、CPI协整关系只是表明汇率和产出、果关系。

因此,下面我们进一步就汇率和产出、CPI之间的关系做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7的结果表明,汇率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的零假设不能被拒绝。

但汇率不是GDP的显著原因的零假设被拒绝,说明汇率波动对GDP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