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导学案 (2) (1)

合集下载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解剖油光可鉴发髻不逊深恶痛疾瞥见匿名诘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绯红:抑扬顿挫:妄自尊大:杳无音信:不逊:3、了解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2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1)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还记得三味书屋中那位读起书来摇关晃脑的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吗?(寿镜吾)今天,我们将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他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板书标题)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了解鲁迅留日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读一读。

第06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06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了解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1902年4月,刚满二十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

190 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本文就是他在厦门大学所写,以此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怀念。

3.识别文体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散文——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叙事散文的一种。

回忆性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

《藤野先生》 导学案

《藤野先生》 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和作品,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线索。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对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2)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 年 5 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26 年 10 月 12 日。

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

作者在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时,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四、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绯红()油光可鉴()发髻()驿站()芦荟()杳无消息()畸形()不逊()匿名()诘责()教诲()深恶痛疾()2、解释下列词语(1)油光可鉴:(2)杳无消息:(3)抑扬顿挫:(4)深恶痛疾:3、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经历了哪些事情?(2)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人物形象分析(1)文中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2)作者是怎样刻画藤野先生这一形象的?3、重点语句赏析(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第二章导学案与作业

第二章导学案与作业

藤野先生导学案与作业1、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作业一、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血.管()深恶.痛疾()诘.责()挟.着()教诲.()杳.无消息()瞥.()二、抽测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角jiǎo 号角.角.落头角.群雄角.逐B.笼lóng 笼.子牢笼.笼.屉烟笼.雾锁C.量liáng 思量.打量.测量.量.体裁衣D.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2、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B.比喻夸张反语C.夸张反语拟人D.反语比喻对比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D.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与作业「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3.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感受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他的感激、怀念之情。

(重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主席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2.故事背景1902年,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甚至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怀念藤野先生。

3.留学背景鲁迅远赴日留学时期,恰值列强侵略中国之际。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被列强瓜分,许多有志青年抱着救国的目的留学海外。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本单元课文简介本单元课文《藤野先生》是一篇物理学家藤野先生的真实故事,它生动有趣地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人生经历和精神风貌,展现了他崇高的科学理想和坚定的信仰。

本篇文章采用叙事文体,充满感染力、鲜明生动。

二、本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物理学家藤野先生的成长历程及其对原子核中中子的发现以及对人类和平的贡献。

2.难点:对物理学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文中抽象概念(如“中子数”等)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物理学家藤野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2) 掌握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原子核、中子等;(3) 知道藤野先生发现中子对人类和平做出的贡献。

2.能力目标:(1) 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2) 认识到藤野先生在科学领域所做的贡献,并思考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 了解物理学家藤野先生的人生感悟和科学追求,培养爱科学、爱生命、崇尚真理的情感和态度;(2) 抚慰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弘扬人类文明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心中萌生好奇心,从而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讲授法:通过讲述藤野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成就,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讲解的效果。

3.分组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将学生分组,自主探究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案例分析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科学素养。

4.练习法: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讲解过程中不要给出答案,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自行思考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课的重要人物——藤野先生。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导学案:藤野先生课文内容概述:本课是初二上册语文的第六课,内容是介绍了一位叫藤野的人物。

藤野是杂志社的一名记者,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深入社会各界寻找新闻素材。

有一次,他发现了街边一个朴实而又有趣的散文题材,于是他前往街边的中医诊所采访并写下了《白发魔女传》。

这篇文章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发表在了报纸上。

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整理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并进行词义理解。

3.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

课堂探究:一、了解主题1.通过阅读文章,思考一下藤野先生的努力和毅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翻阅课文,找出对应的描写,理解“藤野先生伤病不止,生活寂寞,这篇散文也不见得能卖,他还苦撑着去旅行”这句话揭示了什么?二、细读短文,研究写作技巧1.描写性格特点(1)藤野命运多舛,先后两次受伤,双腿中弹,不幸离休;(2)尽管藤野伤病不止,但是他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写作和寻找新闻素材。

(3)藤野尽职尽责,他参观、照顾、采访,想尽一切方法寻找写作的素材。

2.描写环境(1)文章首先描写了藤野家过去繁忙的场景,随后描写了藤野愈来愈寂寞的环境。

(2)描写了藤野外出旅行的路线、住处和遭遇。

三、品味语言之美1.课文中使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拉琴似的手指”、“忍痛而达成使命”等,请列出并解释比喻的意义。

2.课文中使用了一些排比句,如“照顾他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参观他的是儿子的朋友;采访他的是杂志社总编。

”请理解其意义并举出其他例子。

课后拓展:1.请你写一封信,向藤野表示赞扬和鼓励。

2.思考:你身边是否有像藤野一样孜孜不倦、恪尽职守的人?请用文字描述他们的形象和事迹。

3.收集和整理你身边的故事,找出其中有趣的题材和独特的人物,编写故事大纲并进行初步整理。

导学案点评:本节课的导学案主要围绕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记忆教诲,瞥见,畸形等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梳理文章的感情线索,自主品赏文章的语言魅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积极热情投入学习中,学习鲁迅和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鲁迅爱国主义精神。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预习本课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好批注,熟记基础知识,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课前预习】1.介绍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

散文集《》散文诗集《》小说集《》《》2.了解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最初“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对于维新的信仰”仙台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很大刺激,促进了他弃医从文思想的转变,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醒国民灵魂。

写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对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1)在加点词的上面注音绯.红畸.形不逊.匿.名杳.瞥.见喝.彩发髻.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2)解释下列词语:落第:托辞:油光可鉴:诘责:匿名: 【自主学习】1.(1)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转换了三个地点。

,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的语句,然后填空。

三个地点:①“我”在;②“我”在;③“我”在。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文章是以为中心记叙的。

以为线索。

《藤野先生》 导学案

《藤野先生》 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难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2)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 年 5 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2、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 1902 年夏末至 1906 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

1902 年4 月,鲁迅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 年 9 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四、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红(fēi)标致(zhì)落第(luò)诘责(jié)油光可鉴(jiàn)深恶痛疾(wù)2、解释下列词语。

(1)绯红:鲜红。

(2)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3)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

教师归纳、明确。

)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

“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

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公开课导学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公开课导学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简单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梳理课文脉络,理清叙事线索,划分层次结构。

明线:二.合作与探究请同学们朗读1---3自然段1.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选择前往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学习呢?2.思考并回答:作者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清国留学生的东京生活的?3.“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请赏析以上语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6----23自然段4.找出对藤野先生进行外貌描写的相关语句并分析。

5.思考谈论并回答: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格?三.阅读延伸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是通过他所做的事反映出来的。

本文通过四件事把人物的性格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其中自然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种描写的功劳,但最重要的还是数选材得当和白描手法。

下面我们来通过阅读课外写人的文章,巩固今天的知识点。

[范文一] 《一面》节选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6.画线句子抓住人物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采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范文二] 他就是这样‚风光无限好,只是近秋天……‛吟诗者谁?还有谁——杨云轩呗。

这个自称是苏东坡再世,李太白再生的家伙,这样的诗也吟得出口,还摇头晃脑的,真服了他。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篇一:《藤野先生》学案答案】xt>执笔:徐春红备课时间:2015、3、1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难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了解散文有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指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a.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解剖()油光可鉴()发髻()不逊()深恶()痛疾瞥()见匿()名诘()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绯红:抑扬顿挫:妄自尊大:杳无音信:不逊:3、了解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2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1)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三味书屋中那位读起书来摇关晃脑的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吗?(寿镜吾) 今天,我们将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他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板书标题)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了解鲁迅留日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读一读。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导学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目标导航:1、了解作者弃医从文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2、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难点)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二、合作学习--------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怀:跳读课文,思考: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点拨: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三、合作学习--------品味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实在标致极了”怎么理解?3、精读第5语段,思考: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怎么理解?4、“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四、小结:语言的感情色彩。

①反语。

反语,讽刺性强,可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精通时事即讽刺那些满脑子装满无聊事情的人;写清国留学生盘的辫子“实在标致极了”,以辫子的“标致”讽刺他们庸俗无聊。

这些反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留学生的鄙夷与反感。

②引用。

引用对方的语言,进一步归谬,同样可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这里引用帝国主义对弱国人的一种轻蔑说法,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低能儿”之间加“所以”,再用“当然”加以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

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③副词。

准确使用副词,也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意即“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不”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对反对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二课时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2、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和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

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

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主学习】
1、细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二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
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2、精读课文,教你品析。

精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2)、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3)、“居然睡安稳了”“居然”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合作探究】
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呢?研读第1--3段,从中找到答案。

2
3、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开县镇安初中李静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品味富有变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自学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忱正直的高尚品质。

2、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安国主义情操。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自主预习,整体感知(一)文学常识1、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散文集有,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为.2、作者的留学目的(查找资料)(二)初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查字典解决。

1、给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注音,释义。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挟.着芋梗..畸.形绯.红..汤诘.责寒颤颤(三)学生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主要内容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2、完成课后习题二(四)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预习等级组长签字【合作交流】二再读课文,合作交流(一)分析人物形象1、采用跳读方式,找出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是如何描写的。

2、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3、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

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

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二)探究文本思想:1、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

《藤野先生》优秀导学案

《藤野先生》优秀导学案

1.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与叙事线索,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助读: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

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

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

”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

《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2.解词绯红:不逊:诘责: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补充解释的有: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4.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二、文学常识----作者(掌握:名、时、地、评、作)我们已学过他的作品有:三、细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题。

①文章写了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从1、4、38段中找三个地名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无非,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

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

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合作交流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

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

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

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探究质疑研读第二部分1.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

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

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2.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

,(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

(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

3.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2)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3)被刺痛了的人(我)。

4. 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5.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是因为什么?、当时一般中国人心理上的麻木和思想上的觉悟。

6.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句话应怎么理解?“那时那地”指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的时候。

“我的意见”是科学救国,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认识到医学并非是一件要紧的事,第一要紧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作者决定弃医从文。

7.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悲哀”“凄然”“慰安…‘叹息…‘惜别…‘叮嘱”等,表现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8课堂小结。

课文第二部分讲了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理解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精读品析一、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结尾部分的内容及作用。

(2)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下面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提问: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2.提问: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2.“小而言之”是藤野先生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藤野先生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因为“中国”是个地域概念,相对较“小”,而“学术”则是没有地域限制,属于全人类的,所以相对较“大”。

3.提问:“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删去“我的眼里和心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藤野先生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在其他人的眼里也许不伟大,然后作者从与他交往中认识到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从心眼里敬重他,怀念他,所以这样说。

4.提问:怎样理解“我又忽然良心发现……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段文字主要是在说明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对作者的影响。

而正是藤野先生的那种治学严谨、教学认真,那种探求真理的执着态度以及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殷切希望,促使作者奋发有力。

其中“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新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各种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是反语,指敌对势力。

结尾这句话表明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与敌对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

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奋斗。

5.提问: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为什么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这些事用什么战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1)明线: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的过程,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2)暗线:感情线索。

主要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忧患情绪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也透露作者的爱国情感;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不以为然的心情。

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精神的体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歧视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由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

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红线。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6.本文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到离别的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从中洋溢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当堂反馈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迭——叠))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2.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极了。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标致:漂亮。

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的文字。

....”之流所深恶痛疾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至极。

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__,暗线是__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__。

本文围绕__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时间先后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