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与八路军不如日军-- 抗日战争中的白刃战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正面战场、敌后战争战争规模及伤亡对比文库
1、凇沪会战国军战报:日寇伤亡16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16万人,伤31157人(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2、太原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万余人日寇战报:伤亡6.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南京保卫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1.3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10.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4、徐州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承认伤亡13.2万余人5、武汉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日寇战报:自身伤亡2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6、随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寇伤亡13万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7、枣宜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3万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69000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南昌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9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3、上高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3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4、晋南(中条山)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39900人日寇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33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5、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也有说7.4万)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7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6、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军战报:伤亡14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7、浙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8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71714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8、鄂西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9、常德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28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0、豫中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1、长衡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5.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2、桂柳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3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6万余人(日本《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23、缅北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9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8.4万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重读抗日战争》中我们想大家介绍了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的敌人——日军的基本情况。
与近代工业化国家日本相比,动荡中的中国拥有的是一支怎样的军事力量?只有知道抗战时中国军队的状况,我们才能知道,在面对日军是,为何会复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漫漫整编路:抗战初开时中国庞杂的军队体系抗战之前国民政府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低下,消耗国家过多的财政支出。
德国顾问认为在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足以与日军抗衡,因此必须将国家有限的财政能力集中起来建设新军,精简军队裁汰冗员刻不容缓。
这一思想和蒋介石不谋而合。
北伐战争胜利后,南京政府即设想开始裁军工作。
但当时全国超过200 万人的军队分别为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各派系所控制,更重要的是蒋介石试图通过裁军加强嫡系实力,削弱其他新军阀。
一番讨价还价中国民革命军编遣委员会成立,德国顾问参与了裁军工作,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拟定了编遣方案。
根据德国顾问鲍尔的《军队编遣方案》,全军将被压缩为65个师、骑兵8个旅、炮兵16个团、工兵8个团,总人数80万。
全国军队完全隶属于中央,以求达到蒋介石所谋求的军政令统一。
但是各派新军阀都想在编遣工作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他人力量,《军队编遣方案》无疑不能满足各方的这种要求,因此矛盾重重,爆发战争,最终发展为各地方实力派联合倒蒋。
蒋介石经过中原大战击败各路新军阀,使整编工作得以继续开展。
1933年南京政府军政部根据德国军事顾问提出的建议继续进行浩浩荡荡的整军计划。
在整军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编制的部队有着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编师、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等四种称谓。
根据塞克特《陆军改革建议书》中的方案全国陆军要重新编组成60个师将其称之为整编师装备由德国进口的武器、使用德国先进的军事体制。
直至抗战开始前的35、36年,国民政府终于决定将全国军队按照“调整师”与“整理师”两级编制。
其中调整师“其性质与各国常备师同”,整理师“其性质与各国预备师同”。
调整师编制是2旅4团制师,师直辖骑兵1连,炮兵、工兵、通信兵、辎重兵各1营,卫生队1,特务连1。
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十大战役 哪场战役最惨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十大战役哪场战役最惨烈
导语:这些惨烈的战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串串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还有中国人不惧外侮、奋勇抗争的爱国精神。
中国抗日军队用鲜血诠释了爱国的含
这些惨烈的战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串串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还有中国人不惧外侮、奋勇抗争的爱国精神。
中国抗日军队用鲜血诠释了爱国的含义,向世界昭示了一个不去的中国。
抗战已过,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抗战,不能忘记这些惨烈的战役!那么抗战时大惨烈战役有哪些呢?
TOP10:百团大战第三阶段
时间:1940年10月6日——1941年1月24日
地点:中国华北
中国军队伤亡:百团大战总伤亡1.7万人
简介:
1940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百团大战进入了最惨烈的反扫荡阶段。
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
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反扫荡作战异常惨烈。
最为惨烈的是关家垴战斗。
战斗中,八路军129师各部队一度遭到日军有力阻击,损失惨重,战事呈拉锯状态。
彭德怀甚至大骂刘伯承:“拿不下关家垴,杀头不论大小,撤销129师番号。
”最终经过激烈的战斗,才基本肃清关家垴之敌。
不过八路军走后,日军竟然疯狂屠杀无辜群众达6000余人。
晋察冀军区的阜平、王快战斗,120师对晋西北军区的坚壁清野同样十分惨烈。
惨烈指数:5
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胶东部队的刺刀精神
【稽古】The Archaic to Now浅析胶东部队的刺刀精神王慧(烟台市博物馆,山东…烟台…264000)摘 要:胶东部队自战火中走来,延续至今,形成了“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胶东革命精神,铸就了“英勇无畏、敢打敢拼”的刺刀精神。
文章从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中战斗英雄任常伦铜像手中的刺刀入手,对胶东部队刺刀精神的形成以及胶东部队刺刀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传播胶东革命精神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胶东部队;刺刀精神;革命传统以烟台为主体的胶东是革命老区,位于山东半岛的胶莱河以东,包括现在的烟台、威海、青岛以及日照、潍坊的部分地区。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胶东儿女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心跟党走,听党指挥,敢打硬仗,用热血和青春书写了胶东部队的英雄历史。
回想革命年代,胶东部队与日寇作生死搏杀,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战斗英雄任常伦大喊一声:“没有子弹有刺刀,人在,阵地在!”这喊声今天仍回荡在胶东大地上,萦绕在胶东人民的心头。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胶东革命烈士陵园里任常伦的铜像仍将那刺刀坚定地握在手里,胶东战士这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压倒一切的战斗作风、血战到底的亮剑精神被熔铸于这刺刀之中,亮剑于敌人面前,纵使粉身碎骨,也敢与争先,笑傲在天地之间。
1 英勇无畏、敢打敢拼的刺刀精神的由来刺刀是钢枪上最锋利的部分,也是战士心中最无畏的部分。
刺刀本是起源于中国明朝的一类特殊武器,是军用步枪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的人民军队从1927年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高度重视白刃战。
而在过去缺乏武器弹药的战争年代里,作为白刃战歼灭敌人的一种有效手段,拼刺刀就成为了我军克敌的一种重要方式。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日本军队都曾大量使用带刺刀的步枪,在最后的近身战斗时,可以通过白刃战一决胜负。
由于早期的日军单兵作战的能力比较强,我军还专门深入地研究日本军队的刺杀技术,所以“拼刺刀”精神成为八路军英勇顽强的主要标志之一。
战斗力是怎样炼成的
战斗力是怎样炼成的战斗力一词魅力四射,拥有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是许多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军事学角度讲,战斗力受四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士气,单兵素质,凝聚力,战术与武器。
那么,这四个因素究竟如何影响战斗力的炼成,它们对于现代化的管理行为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硝烟,重回那惊心动魄的古战场,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战例,对四个因素进行一一的解构和剖析,从而揭示出战斗力与管理行为之间的奥秘,帮助你组建属于自己的“超级战队”。
一、士气。
正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高昂的士气往往能够大幅提升部队的战斗力,甚至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
那么,士气又受哪些方面的影响呢?1、精神鼓励。
一般来说,保家卫国或革命性的战争性质,会令部队受到莫大的精神鼓励,除此之外,统帅的关注尤其重要。
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就经常在战前走进数万普通士兵当中,直呼其姓名,鼓励他们奋勇杀敌,这一招往往卓有成效。
在东征波斯的高加麦拉战役中,四万马其顿精兵一举击溃了对方五十万大军,亚历山大战前的激励演说功不可没。
对比那些只有几十个下署都记不清他们名字的领导者,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团会如此的所向披靡了。
由此可见,关注每一名基层员工的情况,适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是提升团队士气的有效手段2、物质激励。
当然,马其顿军团的士气也不是完全依靠亚历山大大帝超强的记忆力和演讲天赋,在精神鼓励的同时,亚历山大也给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兵们在希腊老家置办田产,组建庄园。
所以,必要的物质激励是士气的关键保障。
有关这一点,大概秦国的商鞅最有发言权。
著名的商鞅变法,将秦军的奖励制度由之前的平均分配改为按斩获的首级发放,不仅给钱,还给爵位。
这下大大解放了秦军的战斗力,使一个边远小国的部队一跃成为横扫六合的虎狼之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奖金与业绩的增长相挂钩是多么的重要。
3、合理的作战节奏。
军队有了物质激励,士气自然有了很大保障。
但即使像秦军这样为了钱赤膊上阵、打仗不要命的军队,连续作战也会因疲劳而吃不消,所以有时候钱也不是万能的。
抗日战争中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
抗日战争中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
自1937年7月7日淞沪会战爆发,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
在这场战争中,兵力对比对于战争的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兵力对比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兵力对比处于劣势。
日本在侵华之前已经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拥有现代化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
而中国军队则面临着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等问题。
此外,由于国共两党内部矛盾,中国军队的整体指挥系统也存在一定的混乱。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达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团结。
中国军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援助,兵力逐渐增加。
此外,中国军队还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采取游击战等灵活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二、战争结果兵力对比的变化对于抗日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军队的壮大和发展使得日本军队在中国的侵略遭遇了强有力的抵抗。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争的后期,中国军队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
1943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相继发动了一系列反攻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最终,中国军队成功地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中国取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团结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种团结和统一的精神,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抗日战争的启示抗日战争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之间的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兵力对比不是决定战争结果的唯一因素,战争的胜利还需要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支持。
其次,团结和统一是战胜侵略者的关键。
只有全民族的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战胜敌人。
最后,战争需要合理的战略和战术的支持。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2013-03-09 08:28:55亲自吃饭发表在史海钩沉若以击伤或击毙日军的数据为基准计算国军及八路军对日抗战的贡献可得到:国军贡献= 108.72/(108.72+0.45) = 99.59%八路军贡献= 0.45/(108.72+0.45) = 0.41%以上计算是依据日本防卫厅公布的数据及日本相关文献的记载历次重要战役的伤亡数据列表计算如下:国军对日抗战贡献重要战役1.武汉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2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2.凇沪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日本战报死亡16 万人伤31157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长衡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
日本战报伤亡15.2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4.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4.6万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5.徐州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3.2万余人。
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6.随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3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7.南京保卫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1.3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0.6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合计毙伤日寇112.3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08.72万余人病6.7万余人相差3.58万余人未计算病患6.7万人误差3.29%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1.百团大战八路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本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2.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本战报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日中战争》3.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八路军战报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日本战报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中日战争》4.1939 年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日本战报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中日战争》5.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日本战报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日本战报6.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日本战报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7.115师陆房突围八路军战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日本战报亡10 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合计日伪军死伤40800余人俘虏日军280余人俘虏伪军18000余人总计伤亡失踪59080余人日军死亡593人日军受伤2317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590人总计伤亡失踪4500余人相差54580余人误差1212.89%依据以上日本防卫厅及日本文献记载的数据计算:国军贡献= 108.72/(108.72+0.45) = 99.59%八路军贡献= 0.45/(108.72+0.45) = 0.41%Read more: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 - 史海钩沉 - 贝壳村。
石牌血战:二战中最大规模的白刃战
石牌血战:二战中最大规模的白刃战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33期据曾经参战的老兵回忆,在大小高家岭上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双方停战,而是敌我展开肉搏战。
“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
”那三个小时的拼刺,是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所遭遇的最大规模白刃战。
鄂西会战中最惨烈一战石牌位置在宜昌县(今宜昌市夷陵区)境内,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右岸,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
1937年,中国军队淞沪抗战失败,12月南京失守。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中央被迫迁都重庆,险峻的长江三峡成为陪都的天然屏障。
石牌下距宜昌城仅30余里,自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六十多年前的中国,从湖北到四川还没有一条可以走车的路,少有的羊肠小道也是险峻万分,高山大岭终于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而攻不到重庆则就断断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
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
就这样,石牌这个当时不足百户的小村,成为了广阔的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
为防止日军由长江三峡西侵和拱卫陪都,中国海军于1938年冬就在石牌设置了第一炮台,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台,安装大炮共10尊,为长江三峡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线。
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川江漂雷队、烟幕队等。
驻守石牌的海军官兵共有100多人。
由于石牌与宜昌几乎处于一条线上,要塞炮台的炮火可以封锁南津关以上的长江江面,极具威慑力,令敌望而生畏。
为保卫石牌要塞,军委会派重兵防守。
日军对石牌要塞早有觊觎之心。
1941年3月上旬,日军以重兵从宜昌对岸进攻过石牌正面的平善坝,并以另一路进攻石牌侧翼之曹家畈。
两路日军当时都遭到我守军的严重打击,惨败而归。
因此,日军这次不敢贸然从正面夺取石牌要塞,而是采取大兵团迂回石牌背后企图攻而取之。
石牌要塞保卫战是这次會战的关键。
石牌为我军全线扇形阵地的旋转轴,正如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
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
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胜利。
然而这一段岁月中的人与事,却在后人的转述中逐步走样。
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际,观察者网特地推出“抗战十大谣言”系列,以正视听。
之前已刊发《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名将”张灵甫》、《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孙立人活埋日军》与《抗战十大谣言:起底“钓鱼帖”》。
】说到国军精锐,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两个“械”——抗日战争时的徳械与解放战争中的美械。
关于“美械”的记载很详实,与之相比,国军的德械部队却“传奇”得多。
中国特种兵的先驱:委员长卫队?传统上,国军德械师包括著名的88师、87师、36师与税警总团。
而近年来,又有一支所谓“委员长卫队”半路杀出。
有关这支部队最初描述已不可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类似的小说家言论,署名“谢海云”的作者发表在《文史春秋》2004年第4期的《中国宪兵:600人击退两万日军》被搬上网,则可看做此说法广泛流布的滥觞。
此后,伴随着《六十多年过去了,还有谁记得这些事!》的风靡,这一故事流毒甚广。
这支部队的初次登场据称是在“1934年民国政府的国庆阅兵大典”,“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冲锋枪,军容整齐,士气高昂,一举一动都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
”部队登场后,“英国大使十分惊愕,日本大使则面色阴沉,德国大使则非常自豪,微笑着对法国大使说:‘瞧!这是我们德意志的军官所训练的军队,完全是德国军队的亚洲翻版。
’”至于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文章讲述了“委员长卫队在南京保卫战中以两个营600人兵力对抗日军甲种梅村师团”的血战历程。
“平均每个士兵要坚守25米长的阵地,面对50名日军精锐部队的士兵,但胜利者依然是中国人。
”梅村师团长在久攻“委员长卫队”阵地不下之后,居然亲自拔刀带队冲锋,导致佩刀被“委员长卫队”缴获。
这段“史实”是如此传奇,直到近年才有抗战神剧“超越”。
至于文章的内容更是错漏百出。
首先,文章号称卫队的对手是日军最强的第250梅村师团,编制有24联队(日军甲种步兵师有4个),在遭到“委员长卫队”的沉重打击后伤亡达两万人。
2022年中国抗日战争十大战役是什么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战役是什么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湘西会战。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湘西会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展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
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4日-4月9日〕上高战役〔上高战役、锦江作战、鄱阳扫荡战、宜春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获得全面成功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上高会战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军官良好的战斗素质和正确的战斗指挥,来源于全体官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这次战役的成功,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
3.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国民政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平安隐患,对于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城内。
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4.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展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展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
伟大的抗日战争
材料三 在被俘和击毙的日军官兵身上都能 找到《步兵操典》小册子……书上勾画的重点和读书 心得比比皆是,足见日军官兵研读此类书籍所下的功 夫非同一般。日军士兵能升为准尉或曹长的,皆是能 把部队教程背得滚瓜烂熟之人。
——沈克尼《侵华日军作战训练的依据——步兵操典》,《轻兵器》2010 年第9期
结合以上材料,究国军与日军的素质优劣。
等日军增援部队赶到,……他们发现这辆战车已 日本油画 经被彻底摧毁,中国士兵撬开了坦克的舱盖,向里面 《袖珍战车 的拼死之斗》 投入了手榴弹,日军车长川村、驾驶员中村都被击毙 在车中。在日军这辆九四式战车的周围,共有十二具 中国士兵的尸体。 这一战,突袭敌坦克的敢死队员,全部阵亡。
根据材料,国共双方是如何配合作战的?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 军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 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受降仪式)
中国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 争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 日本大举侵 华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 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中国军民的斗争 结果和影响 基本上以失 败告终,中 国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
——萨苏《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1996年春天,“人性与爱”画展 在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艺术馆隆重开 展,多名日籍教授得知画展中有他们觉 得很“蒙羞”的《南京大屠杀》,便一 齐出面阻挠:要挟艺术馆不得展出该作 品。李自健义正词严地当场表示:请那 几位日籍教授站出来,在大学校园里摆 一个“擂台”公开辩论,你们辩赢了, 我撤下作品,你们辩输了,请免开尊口。 面对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那几位日籍 教授哪敢接招,于是,《南京大屠杀》 顺利展出。
从平型关大捷分析,老《亮剑》为何没有野狼峪白刃战?
从平型关大捷分析,老《亮剑》为何没有野狼峪白刃战?《亮剑》里最惨烈的战斗,就是野狼峪白刃战。
《亮剑》小说第三章,1942年冬,李云龙率领一个加强营与日本的关东军的两个中队在野狼峪展开惨烈的白刃战,这一段故事非常惨烈,书中描写有几点细节:1.情报有误,情报一个中队,实际2个中队的关东军,双方兵力差不多1:1;2.日本白刃战之前,按《步兵操典》退出子弹;3.八路军很多用大刀进行白刃战。
白刃战用了十几分钟就结束了。
田野里横七竖八地躺满了血淋淋的尸体,像个露天屠宰场。
300多个关东军士兵的尸体和300多个八路军士兵的尸体都保持着生前搏斗的姿势。
有如时间在一霎间凝固了,留下这些惨烈的雕塑。
再说说平型关战斗,这是八路军参加抗战后一场战斗。
八路军115师兵力12000人,5个主力团参战,直接参与伏击的队伍也有3,4千人。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
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
经过激烈战斗,全歼被围日军,大获全胜。
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多人,毁敌汽车100辆,马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
但是这场战斗中,虽然面对日军辎重部队,由于武器弹药等劣势,八路军团营干部5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
据杨成武将军在《为了平型关的胜利》一文中指出:“与日军的第一场战斗结束了,这是场胜仗,也是一场恶仗。
平型关大捷获胜,打败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激励了抗日士气。
不过当时八路军刚奔赴抗日战场,一仗就损失将近1千参加过红军的战士,这样的仗打不起。
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高分子11-3班吴天保41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中国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是共产党和国民党。
但是在抗日初期,国民党的军队节节败退。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客观地分析了一下,原因包括了以下几个。
一、军队装备的差距国民党的军队在当时有170多万,但是却被日本38万的正规军队打败了。
不是国民党的军队不拼命,不是国民党士兵体力比不上日本鬼子,而是国民党的军队装备比不上日本军队。
日本当时的军队装备是从美国进口的,而且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工业发展得非常快,远远超越了中国,枪支、大炮、飞机应有尽有,士兵都是经过训练。
再看当时国民党的军队装备,士兵的枪支都是自家生产的,而且是在从北洋政府的手中抢来的,都是一些落后的装备。
别说飞机大炮,当时的中国能够拿出汽车来的都没有几个人。
在如此大的装备差距面前,国民党当然打不过装备精良的日本军队。
尽管国民党在人数方面占优势,但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更是第一杀伤力,在科技面前,人数越多,它的杀伤力看越大,别人一个就可以打你十个了。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的军队当然打不过日本军队。
二、国民党内部协调不当,派系林立在抗日时期,尽管蒋介石担任了海陆空三军大元帅,但是依然不能协调好各地方军和中央军的关系。
在抗日的时候,很多地方军为了保留自己的实力,不但不积极抗日,而且对自己方的军队见死不救,落井下石。
在这种情况下,谁积极抗日,谁就是受害者,谁就是傻瓜。
国民党内部的军官大多数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没有利益的事情谁也不做,在民族大义前面也是这样。
地方军和中央军的隔膜由来以久,谁都希望对方的实力降低,好让自己能够吞并对方。
在之后的内战中,分化出的军统和中统就是地方军和中央军的“进化”。
抗日时期,如果大家都不想积极抗日,那样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被打败。
正是因为内部协调不好,派系林立,导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节节败退。
三、蒋介石的观战,防共政策抗日战争进行到中期的时候,美国给国民党提供了优良的军队装备,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完全有能力和日本军队对抗,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发现了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樊坝战斗、独山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樊坝战斗、独山战斗樊坝战斗1938年末,日军侵占郓城后,疯狂向城外扩大势力范围。
郓城伪县长刘本功派其弟刘玉胜率团驻郓城西北樊坝,向老百姓催粮,要款,抢劫,欺辱妇女,无恶不作,当地人民恨之入骨。
1939年3月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和六八六团进入郓城县境,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决定拔除樊坝日伪据点,消灭刘玉胜部伪军。
樊坝距县城18华里,是伪县长刘本功据点中最大的一个,北通范县、寿张,地势开阔,可攻可守,便于回旋。
对于郓城日伪军既是向北侵犯的跳板,又是一道防线,处于很重要的战略位置。
樊坝据点驻伪军1个团,约有500人。
其装备有小炮1门、轻机枪13挺、步枪400余支。
兵力布防,后樊坝1个连,团柳树1个连,伪团长刘玉胜率其主力驻守前樊坝。
构筑围墙1道,壕沟2条,围墙四角各修炮楼1座,警戒森严。
八路军六八六团接受任务后,团长杨勇召开了战前动员会议。
3月4日晚,部队到达徐桥。
这天正是元宵节前夕,樊坝村正演唱古装戏,八路军当夜直逼樊坝。
在后樊坝、团柳树布置少量兵力,防止敌人逃跑。
潘渡以南的公路两翼设伏兵打敌增援。
黄昏时分,部队进至樊坝以西,占领金堤,活捉伪军哨兵带路,沿交通沟摸进后樊坝,控制了大堤阵地,包围了团柳树之敌。
战斗打响后,进入后樊坝的八路军战士随即发起冲击,经一阵手榴弹的猛烈轰炸,伪军还未及还击,即全部被歼。
八路军乘胜进击,迅速将前樊坝伪团部包围。
晚上11点,在炮火掩护下,一营突击队用炸药将南侧炸开一道缺口,突入村内,但因遭伪军炮楼火力侧射和深沟高垒的阻碍,冲击一度受阻。
此时,在村西大堤上的八路军迫击炮向伪火力点和团部轰击,打掉了村西南角炮楼和侧射点。
八路军战士乘机勇猛冲杀,终于突破了伪军前沿阵地,继续向伪团部进攻。
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战士们架设梯子,爬上围墙,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经过8小时的激烈战斗,第二天拂晓,将前樊坝伪团部之敌全部歼灭。
团柳树伪军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八路军投降。
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伪军200余人,活捉伪团长刘玉胜以下官兵300多人,缴获轻机枪11挺、迫击炮1门、步枪400余支、战马20匹,解救被抓去的农会干部20余人、妇女30余人。
八路军与国军各自消灭日军人数历史记录
八路军与国军各自消灭日军人数历史记录八路军部分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1、平型关战斗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2、广阳伏击战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4、三次破袭平汉路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938年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7、易(县)涞(源)战斗八路战报:歼日伪军14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1、冀南1938年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俘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939年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3、115师陆房突围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1940年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24、百团大战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国军方面1、凇沪会战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10大战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10大战例写在前面的话冲锋,拼杀;流血,牺牲。
从平型关大捷、黄土岭之战到奇袭阳明堡、血战长乐村;从百团大战、陈庄战斗到车桥战役、雁门关大捷……胜利的旌旗,浸透着先辈的鲜血;壮丽的山河,书写着英雄的诗篇。
这里刊登的这些抗战战例,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创造的众多著名战例中的一小部分,只是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中的一些断面。
通过这些断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日寇开展的殊死搏斗,坚定捍卫民族利益的决绝。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历史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1、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斗时间】1937年9月【战斗地点】山西省灵丘县【战斗过程】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八路军第115师奉命在平型关进行伏击,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9月23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的率领下,决定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在平型关东侧乔沟一线设伏。
24日深夜,八路军第115师将士冒雨疾行,于25日拂晓前秘密赶到白崖台一线,进入了伏击阵地。
7时许,日军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当敌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岔路口时,687团三营九连副连长郭春林打响了第一枪。
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一齐发射,把拥塞在公路上的日军一时打得人仰马翻。
在白刃战中,685团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率先向敌突击,他一人刺死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身负重伤,当一群鬼子向他逼近时,他拉响了仅剩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战斗,八路军歼灭日本侵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三浦敏事少将率领的1000余人,缴获大批轻重机枪、军用电台,击毙战马53匹,烧毁敌汽车百余辆,马车200多辆。
抗日战争经典战役
争夺老爷庙
• 9月15日15时,687团从东侧、685团从西侧 围上来,686团从老爷庙高地发起攻击,而 独立团则顽强阻击涞源援敌。至此,日军 坂垣第5师团第21旅1个大队和后勤人员 1000余人成了瓮中之鳖。
平型关
平型关大捷油画
百团大战
背 景: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 促进全国的抗战,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 时 间:1940年8月20日—12月15日 地 点:华 北 参战方:八路军与日军、日伪军 主要指挥官:彭德怀 左权 结 果:对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 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 八路军第385、第386旅,决死第1纵队等部, 在内线节节阻击进犯之敌,新10旅在外线作战。
• 15日上午新10旅2个团在和辽公路弓家沟伏 击敌汽车运输队,毁敌汽车40多辆,歼灭 押车日军100余人。17日,“扫荡”之敌分 途退去。
战果统计
• 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从8月20日 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 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内有营长以上 军官18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 伪军1407人,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 炮53门。
• 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 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 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 42.4万余公斤;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
• 八路军在百团大战前3个半月作战中,伤亡 1.7万人,中毒2万余人。
• 129师战后统计,百团大战中该师各部伤亡 7362人,失联450人 ,全师百团大战战斗减 员达7812人。
百团大战的作用和影响:
百团大战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 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 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 战等阴谋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军与八路军不如日军-- 抗日战争中的白刃战随着自动武器的广泛出现及战场火力的不断增强,在二战中的大多数战场,刺刀已经没有什么发言权了;但是中国战场却是一个例外,这是由交战双方的装备水平、战术思想和军队传统等决定的。
到“七七事变”爆发前,尽管日本陆军常备军只有17个师团共45万人,但他们大多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精兵,在拼刺技术和士气方面占据优势。
拼刺训练是日军新兵的基本训练之一,通常每个中队都会配备拼刺训练教官,而陆军部队的联队长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白刃战训练计划。
据说在抗战爆发初期,在白刃战中我方需要三到五名战士才能对付一名日军士兵,日军拼刺技术之强可见一斑。
说到日军拼刺技术的渊源,尽管有中古时期开始发展的被称为“剑道”的独具特色的器械搏击术,但它与刺枪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与中国不同的是,战国时期“足轻”们所使用的竹枪是被武士阶级所不齿的,因此枪术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实际上,对于日本而言,大规模的刺刀技战术训练仍然始于19世纪末期。
在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陆军中,受法国陆军重视白刃战传统的影响(1873年颁布的第一版《步兵操典》就是译自法文),刺刀训练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特别是在1877年的西南战争期间,精于近战格斗、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西乡军在白刃战中曾给予政府军以重大杀伤,战后,日本陆军开始进一步加强对普通士兵的白刃战训练,同时,针对日军士兵特点的“銃剑术”技战术动作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04年在上海,日本军事剑术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刺枪团的对抗性表演中,日本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无懈可击的单兵刺枪术曾给予在场的各国观察员以深刻的印象。
与西方列强相比,日军将所谓的“精神力”和意志的作用被提高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强调进攻精神,把精神力作为战斗力的主体;认为以刺刀突击才能取得最后的决胜,因此“以肉搏战制胜”的观点在当时的日军高层中大行其道。
这固然是因为日本与当时的西方列强相比,工业和经济实力仍然相对落后;但军部高层对陆军火力的进步对作战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905年日俄战争的惨胜,使日军片面的依靠所谓的“白兵突击”,对于速射火力可以改变战场形态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一战中欧洲战场残酷的堑壕攻防战,对于日军来说并没有直观的认识;欧洲人眼中的“大战”,对于日本人来说只不过是在亚太地区几场“轻松的胜利”而已。
因此在昭和7年(1932年)的步兵操典中,仍然强调“充溢的攻击精神可以凌驾与物质的威力之上”。
残酷的白刃战白刃战的残酷性,主要表现在战斗中,阵亡者的比例通常要远大于伤者的比例。
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就有人曾以军医在临床时,“很少看到刺刀伤,除了偶然的情形以外”为理由,论证“在未来战争中刺刀的地位会完全被推翻”;我认为上述论据有失片面。
与一般的火力战不同的是,白刃格斗阶段时,敌我双方的交战距离极近。
在面对面的交锋中,刺刀等冷兵器所造成的伤害,更多的集中于胸腹部和喉咙等人体要害部位。
在这种情况下,被刺中的战士即使未当场死亡,也会由于流血过多而性命堪忧,很多伤者实际上在撤到后方之前就已死亡;此外,在近距离作战中,只有控制战场的一方,才能有效的收治和救助伤员;这些可能就是为什么军队的医疗部门很少有刺刀伤案例的原因吧。
对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来说,国民党高层军政人员的日本军校教育的背景,似乎并未对部队拼刺训练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而黄埔军校自建立之初,就将所谓的“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培养的军官在战术素养方面似乎还不如北洋系的保定军官学校;这么说来,苏式刺枪术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
而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德军事合作中,国民党军队特别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受德国军事思想的影响颇深。
由于德国陆军在传统上更重视步兵射击的速度及战场上持续性的火力,只有在巷战或者堑壕突击战等个别情况下,德军步兵才使用手榴弹、匕首和工兵铲等装备进行白刃战。
这一点并不符合当时中国军队和以日本为假想敌作战的实际情况。
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军队实际上就是由新旧军阀拼凑而成的混合体,不但政令和军令无从统一,步兵训练水平方面也是参差不齐的。
“不擅长白刃战”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已。
抗战爆发初期,进入白刃战阶段后,国民党军的部队普遍缺乏组织,火力点的配置也无法对士兵起到掩护作用,即使在士气较为高涨的情况之下,广大官兵们也只能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敌人死拼,由于拼刺训练的不足,一般来说伤亡比普遍较大。
当然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李宗仁的所谓“广西军”,由于在省内普遍采取了义务兵役制,并在部队中保留了大量的有经验的中下级军官,尤其是班长,因此在突击作战和白刃战的组织中颇有其独到之处。
台儿庄战役中,以广西军为主力的中国军队最终打垮了日军的精锐师团仙台师团,就是其实力最好的体现。
另外一支擅长白刃战的国军部队,则是隶属西北军序列的29军。
早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时,29军的“大刀队”即已名声大噪。
在1935年的长城抗战期间,喜峰口一役更是大振民心士气。
流传下来的西北军刀法“破锋八刀”可能就是他们最好的诠释了吧。
刀诀:“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
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
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
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原29军老兵马玉槐就叙述了七七事变之后,其所在部队在宛平城外与日军的一次白刃战,当时他是班长。
“一打白刃战,我们的步枪就背上,手里拿着大刀……由于我在前面,就一对一跟敌人打起来了。
当时什么也顾不上了,没有想法,就是…你死我活‟。
周围都是厮杀声,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我的战友被敌人刺死,也看见敌人被我们刺死……”“有一个敌人端着刺刀就对着我刺来,嘴里还喊着:…呀呀呀。
‟日本人打仗是有两下子的,气势汹汹……我抡起大刀,用刀背用力往左磕他的刺刀,他的刺刀歪了,然后有个回力,我的大刀借着回力从后往前抡了一圈,再向前一刺,刺中了他,再使劲儿一拧,我听见他…啊‟地一声惨叫,死了……”最终马老所在的部队击退了日军的这次进攻,对于这次战斗,他只是淡淡的叙说道,“整场战斗,我只刺死了这一个敌人,幸运的是,我没有被敌人刺死。
”日制三零式刺刀与军用刺刀的基本结构所谓的“三零式刺刀”,原是为日本自行研制的第一种使用无烟火药的弹仓式步枪—三零式步枪所配备的,但在著名的友坂三八式步枪(1907年)上,仍然沿用这一配备。
三八式步枪全长为1276mm,上刺刀的全长为1659mm,其长度可以保证在白刃战中占据一定优势。
三零式刺刀全长50mm,由刀柄、刀身、护手、卡环及连接机构组成;此外还包括刀鞘、挂件等辅助配备。
其刀身为当时流行的下单刃式样,其两侧铣有宽血槽。
刺刀护手的上端为枪口卡环,下端为向前方伸出的护手钩。
卡环内径比枪口外径稍大,可与刺刀座配合固定刺刀;护手钩在当时的步枪刺刀上其实并不少见(比如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在拼刺时还可起到钩挂对方兵器的作用(但是这样往往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连接机构位于刀柄末端上侧,为一T形长槽,用与枪管下方的刺刀座接合,槽内右侧有弹簧控制的刺刀驻笋,上刺刀时与刺刀座上的缺口相配合,可将刺刀牢靠地固定在步枪上。
需要卸下刺刀时,只要压下柄尾左侧的圆形按钮,使驻笋缩回,即可将刺刀向前方取下。
三零式刺刀的刀鞘大部分为铁制,也有部分皮质的,其端口部焊有一个用于加固鞘口边缘的部件,被称为“鲤口”,刀鞘尾端的“水滴”,称为刀胆。
它可增加刀鞘的强度,并在刺刀训练时减缓冲击力。
对于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白刃战一直就是我军所经常进行和擅长的作战模式。
早在大革命时期,叶挺独立团在进攻武昌的贺胜桥战斗中,在突破敌军阵地之后,在被敌三面包围的形势之下,仍然与敌军展开了坚决的白刃战,并最终打开了通向武汉的道路。
而在残酷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工农红军的装备极其落后,所以也只能更多的依靠近距离作战来解决问题。
据史料记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早期,由于武器的不足,甚至出现了“梭镖营”、“梭镖团”,例如在某独立营中,共有官兵500余人,其中步枪仅有60支,梭镖(红缨枪)倒有400多支。
在这种情况下,白刃战也成为了我军补充装备的一种有利途径。
但是,客观上讲,由于当时红军的对手鲜有能够承受白刃战压力者,所以红军在白刃战时依靠的主要是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士气,同时在长期的运动战中,也很难对基层官兵进行系统而完善的白刃战训练。
在逐渐取消冷兵器的情况下,由于刺刀数量的不足,很多红军战士仍然携带大刀或者长矛作为白刃战之用,而这也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经典形象。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接受国民政府整编为八路军,并于1937年秋开赴山西的抗日前线。
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武器装备经过长时间的作战消耗,大多数已经不堪使用,步枪仍以老式的“汉阳造”和其它的杂式步枪所组成。
在八路军120师参谋长的周士第的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全师的4092支步枪和卡宾枪中,只配有117把可用的刺刀!这个数据乍看确实让人难以置信,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尽管刺刀属于冷兵器,但是它的批量制造仍然需要较高程度的机械加工工艺的支持,指望刺刀能像大刀长矛那样在铁匠铺中打造是不切实际的,比如说刺刀驻笋及卡环必须要能够与枪身紧密接合。
因此,在影片《太行山上》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八路军战士仍然在白刃战中使用厚重的大砍刀。
平型关战斗中的白刃作战平型关之战是抗战初期一次比较成功的伏击战,也可以说是七七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捷。
平型关是日军入侵山西的必经之地,但战斗实际上发生在平型关关口以西从关沟到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公路沿线,而这里也是地势最为险要的地段。
9月25日晨,林彪率领的115师有三个团已到达指定位置,并控制了战区内公路南侧较为坡缓的高地。
上午11时左右,日军第21旅团的辎重部队及部分后卫部队进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战斗打响了。
在从最初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之后,日军开始组织兵力,向686团防区对面,公路北侧的老爷庙高地发起冲击,试图夺取这唯一的突破口。
看到这一情况之后,685团一部也开始从南侧高地冲下,两军展开了登山比赛。
根据当时参战者的回忆:在山坡上,穿黄军装的日军和穿灰军装的八路军混杂着开始生死攸关的“登山比赛”,彼此之间甚至连厮杀都来不及了。
但是由于落后过多,老爷庙高地还是被日军抢先占领了,战士们被敌火力压制在公路旁。
在这种情况下,686团也加入了冲击的行列。
根据686团3营排长田世恩的回忆:“我们连接到了夺取老爷庙的任务,我带着全排战士立刻向老爷庙冲击,战士们的喊杀声,像霹雳似的震撼着山岩。
当我冲到坡下的时候,见前边的一个鬼子正往老爷庙那边跑,我就拼命追……紧爬几步就追上了那个鬼子,我屏住了呼吸,憋足了劲,向他背上猛劈了一刀,这家伙还没来得及叫唤就滚下山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