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二)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整理和复习(二) 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整理和复习(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第80页到第82页的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我们将会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巩固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理解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而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以及一些与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例题:我会带着学生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解释如何进行100以内的加法运算。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4. 集体讨论:我会邀请一些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并让大家一起讨论和分析哪种方法更简洁有效。
5. 巩固知识:我会再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分组合作,互相帮助,以巩固他们对于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今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公式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完成练习册上的第80页到第82页的练习题。
2. 请学生们思考一下,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如何进行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并写一篇短文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通用5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篇1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要求: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一套口算卡片一套教学过程:一、听算15-8 13-5 12-6 15-7 9+811-7 14-6 14-8 16-7 18-9(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二、用数学1、电脑出示p24:4(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2、电脑出示p25:6(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三、观察与思考独立完成p25:5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三者间的联系)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篇2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要求: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听算12-9 14-6 15-7 16-9 13-7(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二、练习指导1、退位减法表(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教案
-在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难点上,学生可能会在计算时忘记进位或退位,如63-47容易错误地计算为16。
-在数的大小比较上,学生可能会对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进行比较时混淆,如不知道63是否大于56。
-在实际问题转化的难点上,学生会遇到理解情境困难,如不清楚购物时如何将商品的价格加总得到总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上,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系统地回顾和巩固知识点,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复习框架和策略。
-在应用方面,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具体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如购物时总价和找零的计算。
2.教学难点
-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位数与两位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如何有效总结和回顾已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部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多次讲解和练习,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会忘记进位或退位。这让我意识到,需要更多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可能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从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他们的思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
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分类、整理,提升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3、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探索发现,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具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老师有11朵小红花,如果我把9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还剩几朵小红花呢?学生:2朵。
师:谁能把算式写出来呢?(请学生板演)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像这样的算式,看谁算的得又对又快。
13—9 13—7 13—6 15—9 15—7 15—6生汇报计算结果,并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导入: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生答)对,这些都是这几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清晰整理数学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本单元中关键知识点;
2.整理学习内容,形成个人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1.如何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整理;
2.如何将整理的内容应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本单元重点知识点的PPT;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
1. 复习知识点
•复习本单元中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排序、数的组成等内容。
2. 整理学习内容
1.让学生自觉整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点、问题、解决方法等;
2.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将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概括性的知识结构。
3. 应用与拓展
1.让学生用整理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4. 总结反馈
1.梳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课堂练习
1.选择题:对数的排序进行练习。
2.应用题:利用整理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节课课堂练习;
2.复习整理本单元学习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以上便是本节课《整理和复习》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运算规则。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复习整数的认识•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用Z表示。
•整数可以表示两种方向的数,正数表示右移,负数表示左移,零表示不动。
•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复习整数的加法运算1.同号相加: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数;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数。
2.异号相加: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先求绝对值,然后用绝对值小的数减绝对值大的数,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相同。
复习整数的减法运算1.正数减正数:作加法运算,结果取相反数。
2.负数减负数:作加法运算,结果取相反数。
3.正数减负数:先求绝对值,然后用相应的加法运算。
实际问题的解决1.按照所给的题意计算数值,例如:图书馆还有100本图书,某日借出30本图书,请问图书馆还剩下多少本图书?2.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小明从家里步行出发,向东走了200米又向南走了100米,请问小明最后的位置在原点的哪个象限?3.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数学题,例如:如果a + b = 10,且a和b是整数,求a和b的值。
教学过程1.复习整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说出整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复习整数的加法运算,并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复习整数的减法运算,并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性、参与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和整数的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2主要针对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知识点进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本知识。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知识的复习。
2.难点: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计时等,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和课件,展示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
引导学生逐一回顾和总结。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涵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让学生代表上台进行讲解。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二)-人教新课标
五、
板书
设计
六、
课后
反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情境
暖身
(5—10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
连加或连减
二、
合作
探究
(约20分钟)
任务一
1、出示课本第81页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1)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3)组织学生汇报。
2、出示课本第83页练习十九的第7题。
(1)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3)组织学生汇报。
2、个别汇报:1个毽子用4根羽毛,有18根羽毛。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
个别汇报:用连减的方法18-4-4-4-4=2(根)
二、
合作
探究
(约20分钟)
任务二
巩固练习
1、课本84页练习十九第12题。
2、练习十九第4、6、8、10题。
三、
分享
评价
(10—15分)
小花猫钓鱼。
星期天,小花猫去河边钓鱼。小花猫真厉害,半晌的时间就钓上来11条鱼。小花猫准备用这些鱼招待朋友,它把这些鱼每3条装1袋放冰箱里。这些鱼可以装满几袋?
学生独立解决,做完后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11-3-3-3=2(条)
四、
课后
任务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时间:
课时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包括8的减法和加法,以及100以内的减法和加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他们对8的减法和加法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对100以内减法和加法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重点是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减法和加法,难点则是帮助他们理解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题和计算器,以便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猫有8条鱼,它吃掉了3条,还剩下几条?”让学生们用手指头算出答案。
然后,我会讲解8的减法和加法,用例题来说明:“如果有8个苹果,我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们明白减法和加法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我会把重要的公式和概念写在黑板上,例如:8+3=11,83=5,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和记住。
七、作业设计1. 12 + 7 =2. 15 8 =3. 20 + 8 =答案:1. 192. 73. 2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将新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
讲解8的减法和加法时,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减去一个数实际上是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这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特别是那些在计算中出现困难的学生。
我会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板书设计是我教学中的另一个重点。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2》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集体备课纸
一、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整理和
复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36
道计算题。
这节课我们共同整理复习解决
问题。
解决问题的步骤你还知道吗?
读题,获取有用信息
选择正确的解答方法
列式解答
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1、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
知道什么?
(3)你怎么没用“黄色的有6
只”这条信息啊?
(4)能列个算式吗?
(5)为什么用减法
(6)怎么知道解答正确呢?
小结
在解决简单应用题时,先弄清题
意是求什么,学会筛选有用信
息,需要什么条件,用加法还是
减法,最后列式计算。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学生思考,先独立解决
后一起订正
画图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
是怎么想的,说说自己
的思路。
通过学生回忆
解决问题的步
骤进一步明确
解决问题的思
考过程
通过解决问题
让学明白解决
问题的步骤和
思考的方法。
学会筛选有用
信息
助学单
1、小山羊一共收了14个胡萝卜,5个南瓜,送给山羊伯伯6个胡萝卜,还剩多少个胡萝卜?
2、班级里图书角有12本故事书和17本科技书,借出7本故事书后,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3、同学们在玩老鹰抓小鸡,一共有14个小朋友,抓住了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小朋友?
4、小丽和小红两人拍皮球,一共拍了17下,其中小红拍了8下,小丽拍了多少下?。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教案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通过本节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一套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8
3-
2-6
-7
9+8
1-7
4-6
4-8
6-7
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1. 复习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2. 整理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加减法等。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加减法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学用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二、复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复习相关知识。
三、整理(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加减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整理相关知识。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学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加深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
8+7
13-5
16-8
15-6
7+9
15-7
14-5
6+6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说课稿2,主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计量单位以及数据处理。
这些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计量单位以及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计量单位以及数据处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计量单位以及数据处理知识的复习。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数学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进行自主复习。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应用拓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7.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计算。
2. 减法运算: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计算。
3. 0的认知:理解0的意义,会正确书写0,并能进行0的加减法计算。
4. 10的认知:认识数字10,会数数到10,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理解0的意义,会正确书写0,并能进行0的加减法计算。
3. 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0,会数数到10,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4.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0的加减法计算和10的认知。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 加法运算:讲解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通过示例,讲解10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减法运算:讲解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求其中一个数的运算。
通过示例,讲解10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3) 0的认知:讲解0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
讲解0的加减法计算,引导学生掌握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4) 10的认知:讲解数字10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10是一个整数。
讲解10的数数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数数到10的方法。
3. 课堂练习:通过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数字0、认识相邻的数、认识平面图形的性质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字0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识别和描述相邻的数,同时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整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运算、数字0的认识、相邻数的识别和平面图形的性质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运算、数字0的认识、相邻数的识别和平面图形的性质。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复习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如数学卡片、练习题等。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数字卡片、图形模型等。
4.教室环境:布置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数字0的认识、相邻数的识别和平面图形的性质。
第2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潜力。他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表明他们在课堂上是有思考的。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这可能影响了讨论效果。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小组内部的互动,鼓励每个成员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在面对多个运算符时,容易混淆运算顺序,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举例:讲解并练习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如“3 + 2 × 4 - 1”的计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运算: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往往难以从复杂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计算游戏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与教材关联: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整理和复习》小组活动设计
4.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与教材关联: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整理和复习》思考题及拓展题
三、教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重点讲解和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则、运算顺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
8+7
13-5
16-8
15-6
7+9
15-7
14-5
6+6
12-5
14-6
12-9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
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本单元学习结束
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