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北魏洛阳城23页PPT
《魏晋南北》课件
宗教信仰的发展
佛教、道教的传入和发展
探讨佛教和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入和发展。
儒家思想的演变
介绍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过程。
魏晋南北朝的衰落与结束
1 内部矛盾的加剧和外部压力的增加
分析魏晋南北朝衰落的原因,包括内部矛盾 和外部压力。
2 结束和历史遗产
探讨魏晋南北朝的结束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遗 产。
历史价值与启示
1 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历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探索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总结魏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和借 鉴。
探讨魏国和晋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情 况。
2 南北朝的分裂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的分裂情况。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君主制
探讨魏晋南北朝采用的君主制度。
封建制度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制度的发展。
文化艺术的繁荣
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发展
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 繁荣。
名人和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魏晋南北》的PPT课件,旨在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和 影响。通过本课件,你将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历史时期。
背景介绍
1 时间段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时间段。
2 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背景
介绍魏晋南北朝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魏国和晋国的分裂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邺北城及汉魏洛阳
外朝
内朝
平面佈局特點:1.金明門和建春門之間的東西大 道,將城分為南北兩區,以北區為主體,北區大 於南區,北區中央為宮殿區,西邊是苑囿,東邊 是戚里。南區為一般衙署和居民區。2.城址中間 的中陽門大道,正對官殿區的主要宮殿,已形成 中軸線,並與鳳陽門大道、廣陽門大道平行對稱。
這種規制,標誌著我國都城發展史的一個 新階段,改空了漢代以來宮殿區分散的佈 局。中軸線的形成,使都城規劃更為對稱 和规整,對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的都城, 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当沟 2、鸱(chi)尾(吻) 3、脊头瓦 4、瓦当 5、正脊瓦 6、戗(qiang)脊瓦 7、筒瓦 8、板瓦 9、翼角瓦 10、曲背檐头筒瓦
第四节 北魏洛阳与北朝邺南城
一、北魏洛阳
鲜卑的兴起:一世纪末,匈奴分裂(南匈 奴降汉,北匈奴西迁),乌桓入居塞内。 鲜卑“转移居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 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是渐盛” (《后汉书·鲜卑传》)。魏晋以来成为北 方主要少数民族。十六国中鲜卑建立的政 权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西 燕、土谷浑、代(北魏)。
魏晉南北朝城址中原地區主要有鄴城(曹 魏及東魏北齊)、洛陽(東漢魏晉北魏)、 南方地區主要有六朝建康、吳武昌。北方 地區主要有大夏統萬城、北魏盛樂故城、 平城、高句麗五女山城、丸都山城与國內 城。
隋唐時期城址主要有長安、洛陽等都城, 揚州等地方商業城市。渤海國上京、中京 等也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节 曹魏邺北城
东周之前的城市,以宗庙宫室为中心,宫庙一体。 东周时期列国都城“两城制”,即以宫庙为中心的宫城和
以平民居住区、工商业为主的“郭城:(杜正胜称之为” 第二次城市革命“)。地方小城兴起,数量增加。 秦汉都城仍以宫殿为主;里坊和市正式纳入城市规划;宗 庙与宫分离,在城市规划中处于次要地位;中轴线设计思 想不明确;地方城市的确立,与郡县制度相合,形成以地 缘政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城市课件
第19页,共38页。
2、蜀汉成都的规划
•
留有秦制痕迹,
同时东汉洛阳规划的影响
也颇为明显。
•
大城,系内城,宫
是城中主体部分,位于规划
结构中心,政治活动中心。
•
少城为外廓,市依
附于少城,少城外亦有市,
为各族人民交易场所
•
城外有官府作坊
区
•
城外东、西、南、
1、北依复舟山和玄武湖, 南近秦淮河,东凭钟山,西临冶城山 和石头城。
2、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 (宫廷、庙社、官署、营房、权贵 居里、市、手工作坊、一般居里及 城防等分区)
3、城廓分工的功能分区 4、宫城中轴线为全城中
轴线 沿淮河置市,市南宫北的格
局 5、合理利用地形,加强城
防
6、发展航运交通,促进 城市经济发展
3、孙吴
• 扶植世族势力,构成江南豪族政权
• 开发吴越,势力扩及岭南 • 赋税徭役繁重,刑罚也残酷,引起农民不断起义反抗
• 孙吴以水军立国,孙权重视水军建设,大规模海上活动有 所发展
• 孙权死后统治集团权利争夺尖锐,吴国日益衰落
第7页,共38页。
(二)两晋南北朝
•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短暂的统一。
了明显的中轴线,为中国城
市的对称布局树立了样板。
第三是园林占有广大地区, 把园林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 要地位,铜雀园设在宫殿之西, 其范围还大于宫殿区。
第15页,共38页。
5、城市规划概况
①继承前期封建社会 综合运用城廓分工规 划概念的传统 ②采取营国制度以宫为 中心的分区结构 ③文昌殿的中轴线为邺
有秦淮河贯于城南,清溪 流于东,玄武湖位于北。城 市布局,由东晋到陈,基本
河南洛阳简介ppt课件
21
天 子 驾 六 车 马 坑
22
23
隋唐城遗址公园
24
25
美在洛阳-----
流连不止瞬间。。。
26
27
28
29
体育场夜景
30
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洛邑、成周、 王城、雒阳、东都、东京、神都、洛京、 京洛、洛都、洛中、 中京、西京
31
基二相明中帝洛帝重以Fra bibliotek址里当。州都阳、要洛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 事。
----------河南篇
制 作 人:赵祺平 学号04 资 料 :许敬文 学号03 张帆 学号02 1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洛阳 2
洛阳之历史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 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 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 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 , 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 是“最早的中国” 。
3
济、文化中心。
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 的地位不仅是地 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无论是从神话英雄传 说的角度,还是从历史考古断代的角度,洛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端 之地——中国70%宗族大姓的起源地,全球1亿客家人的祖籍地,儒 释道三教的滥觞地。可以说,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 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对于世界而言,欲 探中华文化之源,必到河洛之间的古都洛阳。
第3.2章 魏晋南北朝考古·城址——魏晋南北朝考古课件PPT
城
一 、 曹
✓ 宫殿区西发现四座夯土基址,应与铜爵 园有关
魏 ✓ 铜爵园西有“三台”:铜爵台与金虎台、
至 冰井台。
十
六 国 时 的
➢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 中天之华观兮,连飞洛乎西城。临漳水 之长流兮,望果园之滋荣”——曹植
邺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北 --------唐代诗人杜牧《赤壁》
✓ 十六国时期(335~370年)后赵、冉魏、前 燕均建都于邺北城
邺 北
✓ 北朝时期东魏和北齐(534~577)建都于邺 南城,邺北城仍继续使用
城 ✓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攻邺后废弃
一 (一)位置与兴废史
、 曹 魏
考古工作简况 ✓ 1935年北平研究院曾作过实地调查
至 ✓ 1957年俞伟超对邺城遗址进行过短期调
城
一 、 曹
➢ 铜爵台与金虎台、冰井台并称三台,是邺北 城的大型高台建筑。位于邺北城西墙偏北, 以墙以基。金虎台和部分铜爵台是邺北城硕 果仅存的地面遗迹。
魏 至 十 六
➢ 根据文献记载,铜爵台高十丈,其上有屋百 余间;金虎台高八丈,其上有屋一百三十余 间;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间, 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
、
献记载有抵牾。
西
后经再次勘察和发掘,发现城内西北角的丙城墙垣筑造年
晋
代为东汉晚期至魏晋之际,而甲乙两城明显晚于北魏,只有丙
洛 阳
城才是由魏明帝始建并一直沿用到北魏时期的金墉城,甲乙两 城以及丙城西门和外侧马面,很可能是隋末李密大败王世充后, 以三十万之众乘胜陷偃师所修金庸故城的产物。金墉城确定之
城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
一、曹魏至十六国时期的邺北城 二、曹魏、西晋时期的洛阳城 三、北魏洛阳城 四、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 五、南方都城(建邺、建康及武昌城)
洛阳十三朝古都课件
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 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自古以来,这 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位处亚 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第 一王都”,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 “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东周王城遗址
东周王城遗址出土文物
东汉---洛阳
东周定都于洛阳。 东汉大兴儒学,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 故而东汉在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中 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 大成就。
历史故事: 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班固所著《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 先河。 张衡发明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左思所著《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 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开山鼻主。
东汉所建白马寺
曹魏---洛阳
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 方。公元213年,曹操病死在洛阳,其子 曹丕(pi)继位。不久,曹丕废汉献帝, 自立为帝,改汉为魏,是为魏文帝,定 都洛阳,史称曹魏。曹魏从公元220年至 公元265年司马炎灭魏为止,以洛阳为都 46 年之久。
建安七子
汉魏洛阳城复原图 汉魏洛阳城遗址
后晋---洛阳
后唐末年,晋王石敬瑭起兵晋阳,天福 元年(936)闰十一月攻入洛阳,灭后唐。 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其为大晋皇帝,国号 晋,建都洛阳。
北魏永宁寺遗址
北魏洛阳城 北魏洛阳城阊阖门复原图
隋朝---洛阳
杨广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他认为 “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 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水陆通,供赋等。”是帝王建都的理想 之地。
魏晋南北朝PPT课件好看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也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 其雕塑和壁画作品内容丰富、技 艺高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
信仰和文化传统。
建筑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独特 ,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 间布局和结构美感,同时也融入 了佛教建筑的特点,如塔的造型
和装饰等。
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 术取得了巨大成就,王 羲之的《兰亭序》等。
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 术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 。
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 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对后世的宗教和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文化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启示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创 新。
倡导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启示我们要倡导多元文化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坚持和平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环境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的基础,启示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THANKS
长期的斗争和融合。
九品中正制和门阀政治
02
这一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崛起,他们掌握着政治权力,形成了
特殊的门阀政治制度。
民族融合与胡汉冲突
03
随着北方民族的南迁和相互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
冲突也日益凸显。
经济背景
土地制度变革
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经历了从 屯田制到占田制的变革,使得土地所 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生活逐渐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商业区和市场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同时,城市中的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也逐渐完善。
洛阳城市介绍PPT课件
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 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 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 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 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景点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 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 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 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 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 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 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 典范。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 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
古都简介
西汉时期,此地区东部为东 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 部属弘农郡。从这一时期开 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 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直 到清朝。在这两千多年的历 史里,“河南郡”、“河南 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 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洛宁县、嵩县、栾川县已经 现在南阳市和陕西省的部分 地区。 东汉时期,河洛地区 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 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尹,辖 区不变。1993年,偃师县 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 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 名为洛龙区。
游 人 恋 芳
酒 绿 河 桥
千 门 尚 烟
著
晓
名 日
清 明
第 二 章
草春火天
景 , , , ,
半漏九夜 犯闲陌来
严宫无嵩
点 城 殿 尘 少
鼓午土雨
著名景点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 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 上,是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石 刻艺术宝库之一。
文武双全
后羿,传说中射日的英雄,为 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约于公 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履 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 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 于前一七六六年左右为成汤所 败,死于南巢,夏亡,商汤把 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
魏晋北魏洛阳城
西阳门东阳门大街贯穿东西。
②共有城门13门。 东3门:建春、东阳、青阳; 南4门:开阳、平昌、宣阳、津阳; 西4门:西明、西阳、阖闾、承明; 北2门:大夏、广莫。 开西阳门,通东西横街,街宽40米,南北分界线。 阊阖门南,通南北铜驼街为中轴线。
街宽42米,两侧中央官署、宗庙、社稷、司徒府、 太尉府。符合“左祖右社”。
2.创新和对后世都城的影响 (1)城市布局更加成熟,三重城格局和里坊制的 形成增强了居民管理和军事防御。 (2)大、小市、四通市3市与里坊穿插,继承前代 改变“面朝后市”传统,还安排的更加合理。 (3)推崇佛教文化,预先规划、兴建佛寺在当时 具有开创意义。 (4)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开创先例。
四、北魏洛阳城
1、概况:471年北魏孝 文帝迁都洛阳,北魏洛阳 城仍然利用东汉魏晋的城 墙,个别城门位置和名称 有变化。 2、北魏洛阳城废除了东汉 以来的南北宫制度,使用 单一宫城制
• 3、北魏将宫城改建成长方形,设正殿太极 殿,南为正南门阊阖门,门外双阙。北为 禁苑华林园。
• 4、改建城门、街道,安置官衙府寺:北魏 将城门增加至13个,西墙增加一门。城门 更名。
③修补城垣:曹魏加厚西、北城墙,城墙外 侧增筑“马面”,都城第一次出现马面。
马面是突出城墙外部的方形或长 方形建筑,目的是为了扩大防御 观察范围,增强防御能力。魏晋 洛阳城马面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 马面实物,是中国古代城制的伟 大创举。
• ④改建城门和街道:魏明帝重建夏门于金 墉城以东,北通宣武场,南通宫苑。
二、建都历史
曹丕黄初元年(220)建魏,在东汉雒阳城废墟 上建都,更名洛阳。城墙依东汉旧都位置,部分 改建,都城格局做了修复和改变。
西晋继续以洛阳为都,但基本格局未有大的改变, 永嘉五年(311)毁于战火。
魏晋北魏洛阳城PPT25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魏晋北魏洛阳城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北魏洛阳城
北魏洛阳城北魏洛阳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无比杰作。
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都城(至公元1800年前后)。
北魏洛阳城的面积达100平方公里。
而后世的隋唐长安城,为84平方公里;隋唐洛阳城为45平方公里;北宋汴京城为56平方公里(而北京、南京、苏杭等城市,更是不值一晒)。
而同时期欧洲罗马帝国极盛时代的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总面也仅为北魏洛阳城的26.4%,中古的伦敦也只有洛阳城面积的14.4%。
其它欧洲城市(如巴黎)规模更远远比不上洛阳。
相对于洛阳,这些欧洲城市只能算是村庄了。
北魏洛阳城分为五大区域组成。
即:内郭大城、宫城、金镛城、外郭大城、四夷区。
下面简单介绍一二:(一)内郭大城(也称“内郭城”或“大城”)根据考古发掘,北魏重建的洛阳城,其宫城和内郭大城是在汉魏晋基础上所建。
内郭大城除南部城垣被洛河冲毁已无迹可寻外,东北西以及金墉城城垣,至今断续依存,巍然屹立,内郭城西垣残长约4290米,北垣全长约3700米,东垣残长约3895米,东垣南端距西垣南端缺口约2460米。
整个城围约14公里,合西晋的33里。
与晋《元康地道记》记载“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又三十步”和《续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的“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基本吻合。
其城垣基址宽度,北垣约25--30米,东垣约14米,西垣约20米。
根据古代城垣基址宽度约等于高度的说法,城墙高在14--30米左右。
据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城东面三门,由北至南分别为建春、东阳、青阳门;南面四门,由东至西,分别为开阳、平昌、宣阳、津阳门;西面有四门,由南至北,分别为西明、西阳、阊阖、承明门;北面两门,西为大夏门,东为广莫门。
在这十三个门中,承明门为北魏新开,以便出入宫城西北面的金墉城。
另外,在设计时很注意东城与西城的交通便利,东城的建春门与西城的阊阖门、东城的东阳门与西城的西阳门、东城的青阳门与西城的西明门对应直通。
魏晋北魏洛阳城-PPT课件
• ④改建城门和街道:魏明帝重建夏门于金 墉城以东,北通宣武场,南通宫苑。
• ⑤重建太学辟雍等礼制建筑。
明
辟
堂
雍
明堂是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 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 礼典均在此举行。其形制及理念 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 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 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
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 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除北宋 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 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 祀之礼的地方。
创新和对后世都城的影响创新和对后世都城的影响11城市布局更加成熟城市布局更加成熟三重城格局和里坊制的三重城格局和里坊制的形成增强了居民管理和军事防御形成增强了居民管理和军事防御
手绘风格
魏晋北魏洛阳城-PPT课件 2018.12.12
二、建都历史
曹丕黄初元年(220)建魏,在东汉雒阳城废墟 上建都,更名洛阳。城墙依东汉旧都位置,部分 改建,都城格局做了修复和改变。
2.创新和对后世都城的影响 (1)城市布局更加成熟,三重城格局和里坊制的 形成增强了居民管理和军事防御。 (2)大、小市、四通市3市与里坊穿插,继承前代 改变“面朝后市”传统,还安排的更加合理。 (3)推崇佛教文化,预先规划、兴建佛寺在当时 具有开创意义。 (4)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开创先例。
感谢您的关注
西晋继续以洛阳为都,但基本格局未有大的改变 ,永嘉五年(311)毁于战火。
③修补城垣:曹魏加厚西、北城墙,城墙外 侧增筑“马面”,都城第一次出现马面。
马面是突出城墙外部的方形或长 方形建筑,目的是为了扩大防御 观察范围,增强防御能力。魏晋 洛阳城马面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 马面实物,是中国古代城制的伟 大创举。
•5、形制 •①城内共有8条街道, 南北向和东西向各四条;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邺北城及汉魏洛阳
(三)北魏洛陽佈局
由宮城、內城、外郭城三重城垣組成。前二者基本在魏晉 洛陽城舊址上重建。宮城面積占內城的十分之一 (1398*660米)位於漢北宮故地,正南門為閶闔門(《考 古》03-7);中有正殿“太極殿”。內城的建春門已經發 掘(《考古》1988-9)。閶闔門到宣陽門間的銅駝街為內 城的中軸線。外郭城為北魏遷都後新建(《洛陽伽藍記》: 東西20裏,南北15裏。1裏約576米) ,分320個裏已勘探 出東西北三面城垣。南東西三郭各有四通市、小市、大市。 大市遺址出土了一批瓷器(《考古》91-12)。城內外遍佈 佛寺,其中最重要且充分發掘的是永寧寺。
平面大體呈方形,凸出城牆外側11.7米(約相當於城厚的
三分之二),正面寬度約13米。
3、營建洛陽宮(北宮),漢之南宮衰落。 採用單一宮城,大約也是鄴北城之影響。
馬面:城牆 中向外突出 的附著墩臺, 因為它形體 修長,如同 馬的臉面, 故稱 。
(二)漢魏洛陽相關遺存
1、靈臺:漢魏洛陽南郊(今偃師),範圍 220*200米,中心為一的夯土高臺(殘41*31米), 殘高8米。臺的四周有上下兩層平臺,下為回廊, 上面的臺四面各有5間建築。建築四壁為塗色的草 拌泥(分別為青、紅、白、黑)。中心臺頂“上 平無屋”。靈臺始建於東漢,是全國最大的天文 臺。張衡曾直接領導靈臺的工作,設計製造了渾 天儀等。魏晉沿用,北魏廢棄,臺上建為磚塔。 (《考古》1978年1期)
鐘曉青的復原方案 《文物》1998年5期
菩薩裝身像 帶 花 冠 的 菩 薩 像
供
養
人
像
(
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