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角》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性质与分类》中的第4.3节“余角和补角”。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余角的定义及性质;2. 理解补角的定义及性质;3. 学会计算余角和补角;4. 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能够熟练计算余角和补角;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2. 教学难点:余角和补角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用三角板拼出两个互补的角;(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余角?什么是补角?2. 新知讲解(1)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为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

3. 例题讲解(1)找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例子;(2)计算给定角度的余角和补角。

4. 随堂练习(1)判断题:找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角;(2)计算题:计算给定角度的余角和补角。

5. 小组讨论(1)讨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讨论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余角和补角2. 定义: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3. 性质: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为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

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下列角的余角和补角:a. 30°b. 60°c. 120°(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80°,求这个角的度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4.3.1 角》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4.3.1 角》优质课件

Aபைடு நூலகம்C
记作角∠用O符吗号?“∠”来表示. 为什注么意? :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时,
O
B
中间字母是顶点字母;
(1)用三个大写字母:
∠AOB 或∠BOA ; 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或用一个大写字母: ∠O.
时,顶点处只能有一 个角.
角的表示
(2)用一个数字加弧线表示:
1 能把∠∠1AOB
(3)用一记个为作小什∠写么1希吗?腊?字母加弧线表示:
学习重点: 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复习回顾
1.填表:
图形 表示方法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线段
线段AB 或线段a
两个
不向任何一方延伸
射线 直线
射线AB 或射线a
直线AB 或直线a
一个 0个
向一方无限延伸 向两方无限延伸
2.下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AB
C
DE
我们知道,线段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在小学我们已 经对角有些粗浅的认识,本节课在已有的知 识基础上,我们将对角作进一步的研究.
角的度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度量离不开度 量单位和工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继续探究角的 知识: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等做好准备.
课件说明
学习目标: 1. 了解角度制,通过与时间单位相类比,理解和掌
握角的度分秒及其换算. 2.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得到用量角器作一
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进而从数的角度认识角. 3. 通过探究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及简单运算,了解类
如图,已知∠AOB,用量角器
量出它的度数.
A
O
B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1.对中——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 2.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零线重合; 3.读数——读出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度数.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3.1《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电子书包教学模式).3.1《角》(第一课时)电子书包教学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3.1《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电子书包教学模式).3.1《角》(第一课时)电子书包教学

4.3.1《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授课钟广祥一、学情分析:角与直线、射线、线段一样都是重要而基本的几何图形。

有关角的概念、画法、表示方法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图形与几何知识以及其它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对角的概念有些粗浅的认识,本节课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将对角作进一步的研究,理解它的静态和动态两种描述方法。

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收到老师的表扬,通过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1)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体会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角的定义和四种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分析:1.重点: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

2.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启发诱导、讨论法、练习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使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赋以适当的点拨,注重直观、动手、探索能力的培养,采用“教师引导、启发诱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领会角的定义及特点。

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形成自己的观点。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法。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新知的能力,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使用电子书包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充分发挥自我研学,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角》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角》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角》知识讲解及例题解析【学习目标】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3.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进行有关表示或计算;4.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角的概念1.角的定义:(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边是射线OA、OB.图1 图2(2)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是角的终边.要点诠释:(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要点诠释: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3.角的画法(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要点二、角度制及其换算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的160为1分,记作“1′”,1′的160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要点诠释: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要点三、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 =∠A′O′B′;由图(3)可得∠AOB>∠A′O′B′.2.角的和、差运算如图所示,∠AOB是∠1与∠2的和,记作:∠AOB=∠1+∠2;∠1是∠AOB与∠2的差,记作:∠1=∠AOB-∠2.要点诠释:(1)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一般步骤:①对中(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对齐);②重合(一边与刻度尺上的零度线重合);③读数(读出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2) 利用三角板除了可以做出30°、45°、60°、90°外,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还可以画出15°,75°,105°,120°,135°,150°,165°的角.3.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OC是∠AOB的角平分线,∠AOB=2∠AOC=2∠BOC,∠AOC=∠BOC =12∠AOB.要点诠释:由角平分线的概念产生的合情推理其思维框架与线段中点的思维框架一样.要点四、方位角在航行和测绘等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表示方向的角.例如,图中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60°;射线OB的方向是南偏西30°.这里的“北偏东60°”和“南偏西30°”表示方向的角,就叫做方位角.要点诠释:(1)正东,正西,正南,正北4个方向不需要用角度来表示.(2)方位角必须以正北和正南方向作为“基准”,“北偏东60°”一般不说成“东偏北30°”.(3)在同一问题中观察点可能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观测点都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十字线”,确定其观察点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向.(4)图中的点O是观测点,所有方向线(射线)都必须以O为端点.要点五、钟表上有关夹角问题钟表中共有12个大格,把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对应30°的角,分针1分钟转6°,时针每小时转30°,时针1分钟转0.5°,利用这些关系,可帮助我们解决钟表中角度的计算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角的概念1. 利用一副三角板上的角,能画出多少个小于180°的角,试一一画出来.【思路点拨】首先发现一副三角板上有30°,45°,60°,90°这样4个不相等的角,利用这些角进行一次和差,可得小于180°的所有角.【答案与解析】解:除了可以画30°,45°,60°,90°外,还可画15°,75°,105°,120°,135°,150°,165°的七个度数的角,画法如图所示.【总结升华】利用一副三角板共可以画出11个度数的角,分别是:30°,45°,60°,90°,15°,75°,105°,120°,135°,150°,165°.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角可以看做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D.角可以看做是由一条线段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答案】C.类型二、角度制的换算2. 计算下列各题:(1)152°49′12″+20.18°; (2)82°-36°42′15″;(3)35°36′47″×9; (4)41°37′÷3.【答案与解析】解:(1)解法一:∵ 20.18°=20°10′48″即:152°49′12″+20.18°=173°.解法二:∵ 152°49′12″=152.82°,∴ 152.82°+20.18°=173°.即:152°49′12″+20.18°=173°.(2)将82°化为81°59′60″,则∴ 82°-36°42′15″=45°17′45″.423″=7′3″, 324′+7′=5°31′,∴ 35°36′47″×9=320°31′3″.∴ 41°37′÷3=13°52′20″.【总结升华】在角度的和、差运算中应先统一单位,都化成度或分、秒表示,然后进行计算;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往往先把度、分、秒分别乘以倍数,将结果满60″进1′,满60′进1°;对于除法运算则是从度开始除,将余数化为分和以前的分数相加再除,将余数再化成秒和以前的秒数相加再除,若除不尽往往四舍五入.举一反三:【变式】计算:(1)23°45′36″+66°14′24″;(2)180°-98°24′30″;(3)15°50′42″×3; (4)88°14′48″÷4.【答案】(1)23°45′36″+66°14′24″=90°;(2)180°-98°24′30″=81°35′30″;(3)15°50′42″×3=47°32′6″;(4)88°14′48″÷4=22°3′42″.类型三、角的比较与运算3. 如图所示表示两块三角板.(1)用叠合法比较∠1,∠α,∠2的大小;(2)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并把图中的6个角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用“<”或“=”连接.【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把两块三角板叠在一起,可得∠1>∠α,用同样的方法,可得∠α<∠2.所以∠2=∠1>∠α.(2)用量角器量出图中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1=∠2=45°,∠3=90°,∠α=30°,∠β=60°,∠γ=90°,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有∠α<∠1=∠2<∠β<∠3=∠γ.【总结升华】比较角的大小有叠合法和度量法两种:①先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一条边重合再比较.②先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按它们的度数来比较.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OB的平分线OM,ON为∠MOA内的一条射线,OG为∠AOB外的一条射线.某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得到一个关系式是∠MON=12(∠BON-∠AON),你认为这个同学得到的关系式正确吗?若正确,请把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写出来.【答案】解:正确,理由如下:∵∠AOB的平分线OM,∴∠AOM=∠MOB又∵∠MON=∠AOM-∠AON=∠MOB-∠AON=(∠BON-∠MON) -∠AON 即有∠MON=∠BON-∠MON -∠AON∴ 2∠MON=∠BON-∠AON∴∠MON=12(∠BON-∠AON)4. 如图,∠AOB=90°,∠AOC=30°,且OM平分∠BOC,ON平分∠AOC,(1)求∠MON的度数;(2)若∠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若∠A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4)从上面结果中看出有什么规律?【思路点拨】(1)要求∠MON,即求∠COM﹣∠CON,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分别进行计算即可求得;(2)和(3)均根据(1)的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即可.(4)根据(2)和(3)中的结论进行总结.【答案与解析】解:(1)∵∠AOB=90°,∠AOC=30°,∴∠BOC=120°∵OM平分∠BOC,ON平分∠AOC∴∠COM=60°,∠CON=15°∴∠MON=∠COM﹣∠CON=45°.(2)∵∠AOB=α,∠AOC=30°,∴∠BOC=α+30°∵OM平分∠BOC,ON平分∠AOC∴∠COM=+15°,∠CON=15°∴∠MON=∠COM﹣∠CON=.(3)∵∠AOB=90°,∠AOC=β,∴∠BOC=90°+β∵OM平分∠BOC,ON平分∠AOC∴∠COM=45°+,∠CON=.∴∠MON=∠COM ﹣∠CON=45°. (4)从上面的结果中,发现:∠MON 的大小只和∠AOB 得大小有关,与∠A0C 的大小无关.【总结升华】能够结合图形表示角之间的和差关系,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运用几何式子表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O 是直线AC 上一点,OD 平分∠AOB ,OE 在∠BOC 内,且∠BOE =12∠EOC ,∠DOE =70°,求∠EOC 的度数.【答案】解:设∠EOC=x °,则∠BOE =12∠EOC =12x °,根据题意可得:1180127022x xx --+= ,解得: 80x = .∠EOC =2∠BOE =80°. 类型四、方位角5.已知小岛A 位于基地O 的东南方向,货船B 位于基地O 的北偏东50°方向,那么∠AOB 的度数等于 . 【答案】85°. 【解析】解:如图:∵∠2=50°,∴∠3=40°, ∵∠1=45°,∴∠AOB=∠1+∠3=45°+40°=85°, 故答案为:85°.【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方位角的概念,根据方位角的概念,画图正确表示出A ,B 的方位,注意东南方向是45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类型五、钟表上有关夹角问题6. 在7时到7时10分之间的什么时刻,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 【答案与解析】解:设7时x 分钟,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由题意得:16302x x -=,5511x =. 答:7时5511分钟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总结升华】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绕着中心顺时针均匀转动,在不同时刻,两针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如果把单位时间分针和时针转过的度数当作它们的速度则: ① 分针的速度为36060=6°/分;②时针的速度为3060°分=0.5°/分. 故分针速度是时针速度的12倍. 举一反三:【变式】某人下午6点多外出购物,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恰为110°,下午7点前回家时,发现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又是110°,试算出此人外出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解:设此人外出用了x 分钟,则分针转了6x 度,时针转了0.5x 度.根据题意得:6x-0.5x =110×2,解之得x =40. 答:此人外出购物用了40分钟的时间.。

角(3)说课稿20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3)说课稿20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通过讨论自行车轮胎的角度调整,让学生感受角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如角的游戏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角的度量和分类。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如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角度,并讨论哪种方法更准确。
3.角度换算: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测量角度的大小。
(2)理解角的分类,能够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3)掌握角度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度、分、秒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角色扮演:我会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向其他同学解释角的度量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这些互动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重要环节。我会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首先,我会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引入,比如询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遇到过需要测量角度的情况吗?”接着,我会展示一个自行车轮子的图片,并提问:“自行车轮子的角度是如何确定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角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我会展示一个角度模型,并邀请学生尝试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以此快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角》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角》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角》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角》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角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实数、代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他们对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角,感知角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概念,能正确地认识和表示各种角。

2.掌握角的分类,能对给定的角进行分类。

3.能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

2.难点:对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角的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和几何图形。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用于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如钟表、剪刀、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中有哪些形状是角?”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分发一些几何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和表示图形中的角。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2角的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2角的运算教案
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对于角的加减运算,通过画图直观展示角的方向和度数变化,帮助学生理解。
-在角的乘除运算中,运用实际例题和图形,解释乘除运算的规律,加深学生理解。
-在角度与弧度互化过程中,强调π的值和运用方法,多次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对于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角度信息,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角度与弧度的互化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角度与弧度之间的互换计算,如180°=π弧度。
-应用角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角的运算应用于实际情境,如计算两个角的和或差,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
-角的加减运算中的方向问题:学生在进行角的加减运算时,容易忽略角的方向,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当两个角的度数相加超过360°时,需要调整方向或减去360°。
4.角的除法:了解角的除法运算,理解除法运算中角度的除法原理,能够进行角的除法运算。
5.角度与弧度的互化:掌握角度与弧度之间的互化方法,能够进行角度与弧度的互换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通过角的运算,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和求解实际问题。
2.提升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角的加、减、乘、除运算,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角度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的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两个角度之和或差的情况?”比如,在拼接两块木板时,需要计算两个角度以确保它们能够完美对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运算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是本章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知识基础。

在本节课中,除了让学生重点掌握以上的基础知识外,还应通过大量的识图和作图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图形感,同时,还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推理语言和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2、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3.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目标解析:①、能从图形和数量关系两个角度认识角的大小,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从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两方面认识角的和与差及角平分线,知道两个角的和、差仍然是一个角,知道角的和、差或等分的度数的计算;能结合角的大小、和与差、角平分线的直观图形,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它们,反之,能将它们用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所表述的图形及关系,用图形直观表示出来。

②、在学习过程中,能在回忆线段的大小、和与差、中点内容的同时,想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对学习进程心中有数;能将对线段的大小、和与差、中点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套路迁移到角的相关问题研究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角的大小、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的意义及数量关系;感受类比的思想。

教学难点: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角的大小、角的和与差关系及角平分线。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相关旧知的复习,按照猜想、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突破。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三角板或直尺、量角器、剪刀,透明或半透明纸。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问题:这两把折扇中,哪一把形成的角度大?与折扇的大小有关系吗?(板书)课题学生观察图片,获得感性认识. 让学生知道,角的概念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角》公开课教案_2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角》公开课教案_2
本节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角的认识,第二课时是关于角的度分秒的运算,这里要讲的是第一课时。角的概念,学生在小学已经有粗浅的认识,本节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透析它的组成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本人在农村中学任教,面对的都是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孩子。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这样的现状: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竞争意识差,更没有学习中知难而上的信心和毅力。所以面对这样的教育主体,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探究发现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降低难度,干启不发时,直接入主题。同时不能过分强调和主张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所以很多技能需在课上培养、训练和提高。我这里的教学,接近“一对一”的教,“手把手”的学。很多问题课前就有预见,准备好解决策略和途径。
中学数学(角)
一、教案背景
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1.教养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进一步认识角。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图形,培养学生对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建立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理念。
2.教育方面:
通过模型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
经历角的画法,进一步理解、认识角,提高画图技能,增强对图形的理解,为今后几何的学习做好准备。
能准确找出和表示简单至复杂图形中的角。
通过强化、重复训练,夯实角的认识,提高学习几何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第三部分的第一节 《角》的第一课时。
本章是图形与几何的起始章,是图形学习的第三学段。在本章,要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还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方式来展开学习,还是要强调在实际背景中直观理解图形的概念和特征,经历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3角(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3角(教案)
6.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其度量: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准确表示角的度数。
-角的分类: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并能够识别生活中各种角的例子。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角,这样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角的定义还不够明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讲解基本概念。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对案例分析很感兴趣,但部分同学在理解角的性质时仍显得吃力。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内容,需要通过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3角(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3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定义,认识角的符号表示,掌握角的度量和单位。
2.角的分类: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学会分类判断。
3.角的度量: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掌握角的度数表示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公共端点形成的图形。它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基础,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角在三角板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动态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角》本节课研究角的定义、表示方法、运动描述、周角、平角等概念。

学生需要系统地研究和加深认识,特别是对于对象的文字和符号描述,必须紧密联系图形,这一认识需要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

教学目标:1.理解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用运动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等概念。

3.掌握角的表示法。

4.学会度、分、秒的换算。

通过初步培养学生利用变化观点,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渗透类比、XXX、转化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表达式方式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角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钟面上的时针与分、棱锥相交的两条棱、三角尺两条相交的边线都给我们角的形象。

2.新课研究: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公共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的表示方法有四种:用三个字母表示,用顶点字母表示,用希腊字母表示,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学生需要判断各角的表示方法是否正确,完成相关题目。

3.新知应用:学生需要写出图中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写出图中以B为顶点的角,以及图中共有几个角,并将用数字表示的角改为用字母表示的角。

此外,学生还需要以点O 为端点引不同条射线,计算共有多少个角以及如何表示。

4.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研究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观察flash课件,我们可以发现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面形成的图形。

如果我们以钟表的时针在任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那么时针旋转出一个平角和一个周角,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平角和周角各是多少度?我们知道1度的角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总结: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OB和OA重合时形成周角。

我们可以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角》几何图形初步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角》几何图形初步PPT教学课件

课堂练习:
练习
4.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小于平角的角的度数, 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巴黎时间 30°
北京时间 120°
伦敦时间 0°
东京时间 90°
课堂练习:
练习
5.如图,一共有多少个小于平角东京时间的角?按图中字母把它们表示 出来,并指出哪些角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 解:图中一共有14个小于平角的角,用字母表示为:
1°=60'
1′=60″
1''=
1 60
'
1'=
1 60
°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度、分、秒是 60 进制的。
三、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角的基本度量单位:
度、分、秒类比 时间单位
分、秒的定义:(60进制)
① 1 把 的角等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1分,记作 1
② 把 1 的角等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1秒,记作 1
O
A
(2) 如果∠AOD=100°,∠COD=20°,那么∠BOD 是多少度?
DC
解:因为 ∠COD = 20°,
B
所以 ∠AOC= ∠AOD-∠COD
= 100°-20°= 80°
又因为 OB 平分∠AOC,
O
A
1
1
所以∠AOB= 2∠AOC = 2 ×80°= 40°
所以∠BOD= ∠BOC+∠COD= 40°+ 20°= 60°
即:
1 ( 1 )
60
1 ( 1 ) 60
三、角的度量
角的基本度量单位:度、分、秒
1 ( 1 ) 60
1 ( 1 ) 60
1周角=360° 1平角 =180° 1直角=90 °

初中七年级上册角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角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角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和定义。

2. 角的性质。

教学难点:1. 角的大小比较。

2. 角的分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角的图形和性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的例子,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角的特点。

二、探究角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探究角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角的定义和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的绘制和测量活动,加深对角的理解。

三、角的分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四、角的大小比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3.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角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角的知识。

同时,教师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角(第一课时)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角(第一课时)

4.3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静态定义以及动态定义.(2)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3)通过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学情分析角这一节知识是建立在射线、线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小学时对角已经有了粗浅的知识,可以从实物中发现一些角,并且初步了解角的分类,知道有锐角、钝角以及平角等.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对角进行严格的定义,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高中阶段还要对角进行推广,进而学习孤度制和三角函数,从而对于角的认识层次不断螺旋式上升.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这一部分是建立有关角的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学生学习角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将进一步地认识角,理解角的静态和动态两种描述方法以及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和角的度量.本节课以适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角的形象.学生在小学没有涉及过角的表示,初一阶段学生是第一次用数学符号语言对角进行表示,学生需要一个感知、体会、辨析和运用的过程,所以角的表示以及角的度量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对角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角的不同选取适当的表示方法.之后又介绍了角的度量,并且进行了角度的换算,最后以钟表问题让学生掌握钟表时针、分针、秒针所形成的夹角,从而也让学生再次掌握角度的单位换算.教学重点:角的表示和角的度量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角的度量单位换算教学过程:1.从实际背景中感知角的形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角无处不在.通过观察钟表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楼梯的拐角等实例引出今天课题.在小学我们学过角,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还要更深入、更具体地研究角.问题1 通过观察以上图形,你找出关于角的图形吗?过程: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片从而找到记忆中的角.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展现学生现有的对角的理解水平.问题2 根据小学对角的认识,你能任意画一个角的图形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画角,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2.抽象出角的定义问题3 你能给出角的一个定义吗?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给出定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问题4 你能否说出角的构成元素及其位置关系吗?重点强调:(1)构成角的两个要素是顶点和两边.(2)每个角都有两条边,这两条边是射线.(3)角的两边有公共端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角的共同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问题5 角的边画出部分越长,角就越大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再次让学生明白角的两边不是线段而是射线,射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3.探究角的表示问题6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来表示一个角呢?角的表示符号“∠”角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1、用三个大写字母或用一个大写字母.问题7 能把∠ BOC记作∠O吗?为什么?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时,中间字母是顶点字母;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时,这个字母是顶点字母,且顶点处只能有一个角.2、用一个数字加弧线表示.并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3、用一个希腊字母加弧线表示.并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 问题8 能把∠AOB记作∠1吗?为什么?注意: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时必须在图上标出才可使用,且一般用于表示单独的角.设计意图:学生熟悉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并且掌握每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问题9 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问题10 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ABD与∠ABC是同一个角吗?(2)图中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哪几个?(3)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哪几个?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对于复杂的图形该如何表示一个角.4.探究角的第二定义创设情境: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射线绕其端点旋转.问题11 你能根据旋转给出角的一个定义吗?设计意图:角的旋转观点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因此用几何画板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角的形成,使学生更易概括出角的动态定义.定义:角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射线OA叫做角的始边,射线OB 叫做角的终边.师生活动: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角的形成过程,学生仔细观察.问题12 从角的第二定义出发,旋转射线OA可以得到哪些特殊角?设计意图: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的展示更加直观体会平角和周角的概念.问题13 线段有长度,可以用尺子去度量,角有大小,用什么去度量角呢?角的度量单位又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怎么的运算关系呢?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如∠α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作∠α=48°56′37″.设计意图:学生掌握角的度量以及角度的换算.问题14 填空1、度、分、秒之间的转换1°=_______′ 1′=_________″ 1°=__________″1′=______ ° 1″=_________ ′ 1″= __________ °2、单位转换例1:把5.38°化成度分秒表示。

角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教学实录【教学内容】《角》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三节第一课时。

【课标内容】1、能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去认识角。

2、对比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学会表示各种不同的角。

【教材分析】地位: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几何图形角的相关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的延续,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度量、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2、能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感知知识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学情分析】从知识上,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点、线、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只是直观经验,都是形象化的,比较粗浅的,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提高到理性认识。

从能力上,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较好的参与、合作意识,并能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理解角的顶点和边的概念;(2) 掌握角的两种定义方式和四种表示方法;(3) 会在简单图形中识别并表示角;(4) 结合实际例子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及对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1、理解角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用运动的观念理解角、平角、周角等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通过探究角的静态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步骤;3、通过角的动态定义的学习,初步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4、通过从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中辨别角,培养识别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对角的定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目标—七步”教学模式。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引课导入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四个图形,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生:认识师:它们都叫什么?生:角师:不错,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一些与角有关的简单知识,也知道角是一种基本图形,那么在这一节当中,我们将学习角的定义和如何用符号简单的表示角。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 6.3 角 教学教案03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 6.3 角 教学教案03

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
6.3 角
解:
问:以上(3)(4)作图,通过观察得到怎样的结论? 余角的性质: 补角的性质:
环节二:合作探究 归纳展示(对学、群学)
例题讲解
如图,点A ,O ,B 在同一直
线上,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
∠AOC 和∠BOC ,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
α
O A B C D
E
如图,已知∠ACB和∠CDB
都是直角.
(1) 图中哪几对角互余?
(2) 图中哪几对角是相等的
角(直角除外)?为什么?
当堂练习任务设计:
如图,OD平分∠BOC,OE平分∠AOC.若∠BOC=70°,∠AOC=50°.
(1)求出∠AOB的度数及补角的度数(2)请求出∠DOE的度数,判断∠DOE与∠AOB是否互补,并说明理由
2、(1)一个角是70°39′,求它的余角和补角.
(2)∠α的补角是它的3倍,
∠α是多少度?。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数学7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角》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数学7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角》精品课件

B. 35.5°=35°50′
C. 35.5°<35.5′
D. 35.5°>35°5′
11. 钟表在8:25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为
()
B
A. 101.5°
B. 102.5°
C. 120°
D. 125°
12. 计算:(1) 50°-15°30′= 34°30;′
(2) 38°7′4″+59°28′59″-61°5′9″=
M
1
P N
D.图中共有三个角∠MON,∠POM,∠PON.
5.把2.36°用度、分、秒表示,正确的是( A )
A.2°21′36″
B.2°18′36″
C.2°30′60″
D.2°3′6″
6.若∠A=20°18′,∠B=20°15′,∠C=20.25°,则有( C )
A.∠A>∠B>∠C
B.∠B>∠A=∠C
16. 计算: (1) 180°-46°42′; 133°18′
(2) 132°20′56″+35°42′18″; 168°3′14″
(3) 50°24′×3; 151°12′
(4) 33°18′32″×5; 166°32′40″
(5) 97°40′÷6; 16°16′40″
(6) 13°16′×5-19°12′÷6. 63°8′
2. 已知∠A=45°18′,∠B=45°15′30″,∠C=45.15°,则 ( ) AA. ∠A>∠ຫໍສະໝຸດ >∠CB. ∠B>∠A>∠C
C. ∠A>∠C>∠B
D. ∠C>∠A>∠B
3. 用一副三角尺不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
()
C
A. 75°
B. 105°
C. 110°
D. 13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角的定义、特点,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能正确识别各种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

2.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概念。

3.角的分类:讲解角的分类,让学生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4.角的度量: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5.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识别各种角,并用度、分、秒表示它们的大小。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的重要性。

7.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1.角的概念2.角的分类3.角的度量–度、分、秒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 余角和补角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 余角和补角 教案

《七年级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4.3. 3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方位角的意义,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通过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方位角的意义.3、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教学难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用量角器理出图中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角的和。

2、说出一副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

二、探究新知1、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在一副三角尺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度,而其他两个角的和是90度。

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例如,∠1与∠2互为余角,∠1是∠2的余角,∠2也是∠1的余角的余角.同样,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2、余角与补角的性质问题1: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并且∠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问题2,如果∠1与∠2互补,∠3与∠4互补,并且∠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理由,最后师生共同归纳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巩固新知例1 比一比,看谁填得快。

例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

例3: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且小角的余角与大角的余角之差为2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解:设第一个角为x°,则另一个角为3x°,依题义列方程得:(90-x)-(90-3x)=20,解得:x=10,3x=30.答:一个角为10°,另一个角为30°.例4:判断正误:(1)在∠AOB的边O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2)大于90°的角是钝角.(3)任何一个角都可以有余角.(4)∠A是锐角,则∠A的所有余角都相等.(5)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小于平角.(6)直线MN是平角.(7)互补的两个角的和一定等于平角.(8)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锐角,那么这个角就没有余角,(9)钝角一定大于它的补角.(10)经过三点一定可以画一条直线.解:(1)错.因为角的两边是射线,而射线是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的,所以就不能再说射线的延长线了.(2)错.钝角的定义是:大于直角且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3)错.余角的定义是: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因此大于直角的角没有余角.(4)对.∠A的所有余角都是90°-∠A.(5)对.若∠A<90°,∠B<90°则∠A+∠B<90°+90°=180°.(6)错.平角是一个角就要有顶点,而直线上没有表示平角顶点的点.如果在直线上标出表示角的顶点的点,就可以了.(7)对.符合互补的角的定义.(8)对.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锐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而钝角是没有余角的.(9)对.因为钝角的补角是锐角,钝角一定大于锐角.(10)错.这个题应该分情况讨论:如果这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如果这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过这三个点就不能画一条直线.四、解决问题1、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此时∠1=∠2,∠3=∠4,并且∠2+∠3=090,∠4+∠5=090.如果黑球与洞口的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的夹角090,∠5=040,那么∠1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黑球准确入袋?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七年级《角》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七年级《角》教学设计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角》教案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渗透类比、联想、转化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一切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角”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学中将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通过网站、操作演示、表扬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的可见与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重点:角、平角、周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具有公共顶点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角与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密不可分的联系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什么是角?角的表示方法是什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角的概念○1、感受生活中的角(出示生活中的角的图片)○2、动手做一做(两人合作,利用学具做一个角,进行小组比赛。

)○3、思考:角是怎样组成的?引出角的概念。

(课件出示)讲解:顶点、边的概念。

○4、出示练习:下面图形是不是角?(小组抢答)2、角的旋转定义○1、演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角。

○2、观察:时钟上指针的转动形成的角。

○3、小组讨论:一条射线经过怎样的运动能形成角?○4、总结出示:角的旋转定义。

3、平角与周角○1、演示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让学生估测其大小,引出两种特殊角:平角、周角。

○2、强调:平角与直线的区别,周角与射线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
本节课学习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用运动的方式描述角,周角、平角等概念。

本节课的许多知识学生在前一学段有初步的了解,但比较分散,现在要比较系统地学习,进一步加深认识。

学生对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方法还不能很快适应,特别是对于对象的文字和符号描述,必须紧密联系图形,这一认识需要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这对今后的学习很重要。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用运动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等概念。

3、掌握角的表示法。

4、学会度、分、秒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利用变化观点,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渗透类比,联想,转化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表达式方式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角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收集相关文本资料,相关图片,相关动画等碎片化资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我们知道,线段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在小学我们已对角有些粗浅的认识,本节课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我们将对角作进一步的研究。

教师总结:
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钟面上的时针与分,棱锥相交的两条棱,三角尺两条相交的边线,都给我们角的形象。

二、新课学习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字母来表示(顶点字母写在中间)
(2)当顶点处只有一个字母时,可以用顶点字母来表示。

(3)用希腊字母表示.
(4)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新知应用:1. 判断下面各角的表示方法是否正确。

2. 下面表示∠DEF的图是( )
3.完成已下各题(1)写出图中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2)写出图中以B为顶点的角;(3)图中共有几个角。

4. 请你把图中用数字表示的角改为用字母表示的角。

5.(1)以点O 为端点引2条射线,此时图中共有多少个角?怎样表示?
(2)以点O 为端点引3条射线时,共有多少个角?怎样表示?
(3)以点O 为端点引4条射线时,共有多少个角?怎样表示?
(4)以点O 为端点引5条射线时,共有多少个角?怎样表示?
(5)以点O 为端点引n 条射线,共有多少个角?
观察flash 课件: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面形成的图形.如果把钟表的时针在任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那么时针旋转出一个平角及一个周角,至少各需要多长时间?平角和周角各是多少度? 你知道1度的角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总结:当终止位置OB 和起始位置OA 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OB 和OA 重合时形成周角。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
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
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一周角= °,一平角= °,1°= ′,
1′= ″.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结果。

师生合作探究:用量角器画已知度数角的步骤是什么?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与时钟上的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相同,都是60进制。

一周角= 360 °
一平角= 180 °,1°= 60 ′,1′= 60 ″。

三、课堂练习
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0.2°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36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计算:⑴14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⑵18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1、 6时整,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多少度的角?8时呢?8时30分呢?
D
C
B A
4
321
2、 (1)35°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2)38°15′和38.15°相等吗?如不相等,哪一个大?
3 、从蜂巢的入口处看,蜂巢由许多正六边形(六条边相等,六个角也相等)构成,按图示的方法,利用三角尺和圆规画出一个正六边形。

四、课堂小结
1.角的概念
2.角的表示方法
3.角的度量单位
五、作业
1.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图中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 (2)写出图中以A 为顶点的角;(3)图中共有几个角?
2.课本第134页练习
3.(选做题) (1)过25 min ,钟表的分针转过了多少度的角?时针呢?
(2)5时30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多少度的角?8时20分呢?1时15分呢? 略。

◆教学反思
A B C D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