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L--第七章2018版科学发展观
(完整版)第七章科学发展观(2018版)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2
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 来的实践经验
党 “的 十十 个七 结大 合概 ”括
为
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 起来
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导结合起来
协调发展
✓ 推进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相 协调
✓ 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 的各个环节、各 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
✓ 人与自然的和谐
✓ 经济发展和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
✓ 坚持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 永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案例: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可持续,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开放发展——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解决的是发展的内外 联动问题 共享发展—— 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发展的机会和成果如何实 现全民共享的问题
视频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01
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02
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怎样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发展的?
返回目录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 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
科学发展观
现经济企稳回升; 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 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 重建重大胜利, 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
不平凡的2008年
年初春运遭遇罕见雪灾。 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 8月8日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
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 当国家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宝剑! 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义无反顾! 当病毒吞噬(shi)生命,我们用爱弥补! 当地震撕裂四川大地,我们开山辟路! 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这一切都是因为
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党中央倡导、全国上下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90年代以来
80年代以来
60年代末至70年 代 50-60年代
与世界新的主流发展观相契合
国内外对发展的认识,大体经历了 四个阶段
发展=经济增长 四个阶段 发展=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增长+ 社会变革
发展=以人为中心的 综合发展
从发展观念看,在这四个阶段中, 发展的本质经历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发展的内涵由单纯的经济层面逐步渗透到非经济层面; 发展的质量由注重单一的经济增长过渡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 境、经济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
仅有增长是不够的 镜头一:沉重的代价 代价之三:中国是世界上教育投资严重不足的国家
2001年,中国的教育支出达到了GDP的3.19%,但是与 5.1%的世界平均水平仍然相差甚远。
仅有增长是不够的 镜头一:沉重的代价 代价之四:中国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毛概(2021版)》科学发展观知识点及练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版)》第七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七章科学发展观重要知识点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5.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D.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D.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是:A.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D.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4.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标志的是:A.党十七届三中全会B.党十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十七大D.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5.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的是:A.党十七届三中全会B.党十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十七大D.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6.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是:A.以全体中国公民利益为本B.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C.以中国人民的所有利益和自由为本D.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本7.胡锦涛指出,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A.社会秩序稳定B.保证党的执政地位C.建立和谐世界D.造福人民8.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A.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B.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C.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D.发展要有速度、效率、时间,不仅追求公平、正义、平衡9.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协调”是指:A.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B.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C.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D.发展要有速度、效率、时间,不仅追求公平、正义、平衡10.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可持续”是指:A.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B.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C.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D.发展要有速度、效率、时间,不仅追求公平、正义、平衡11.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民当家作主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建立现代经济体系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12.胡锦涛强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13.胡锦涛这个重大判断,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2018版毛概第七章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
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
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
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
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
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
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
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一系列充满死亡气息的公害事件,促 发了人类的大反思。 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出版的一 本读后令人毛骨悚然的作品登上了美国畅销 书的排行榜------《寂静的春天》。对杀虫剂 DDT破坏大自然危害生命的行径进行了尖锐 谴责,从而提出了人类如何同自然和谐相处 的问题。
-
5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人类是怎样重新审视发展问题,最终 形成新的发展理念的呢?
-
6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1、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 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 的集中地,工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 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痛、胸 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这次烟雾事件主要 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 颗粒物上,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 体,以致酿成大灾。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3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 ❖ 1.现实依据 ❖ 2.实践基础 ❖ 3.时代背景 ❖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过程 ❖ 1.酝酿提出 ❖ 2.正式形成 ❖ 3.发展成熟
毛概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 标准占84%
整体设计以及车体、牵 引、网络等关键技术,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案例:加快自主创新,再铸新时代大国重器
为了让中国高铁全面走向 世界,中国必须拥有一款 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这 样有利于中国高铁更快的 走出去,这也体现中国高 铁挑战极限的精神。
这是我们党的文件 中第一次提出科学 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 丰富完善阶段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 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 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 10月 ,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 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视频
返回目录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综观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重大理论的提出, 都有它赖以形成的经济思想来源,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以及现实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等方面的条件。
科 的学 形发 成展
观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 借鉴了国外的有益经验 吸收了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
案例
综合起来看,相对于传统发展观,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实现了 三个方面大的转变:
一是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 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
二是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三是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 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人们对发展问题在认识上的逐步深入,以人为中心 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得以在实践中 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所推崇。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4
时代背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 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把发展归结为物质财 富的积累,把国内生 产总值看作是评判发 展的标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案例:西方旧工业化道路的弊端
案例:信仰之本——《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共产党宣言》“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刘少奇:“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 周恩来:“在赴法国之前,我从译文中读过《共产党宣言》” 邓小平:“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诞生地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 广场上的白天鹅咖啡馆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改 革 开 放 前
改 革 开 放 后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功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
战胜突如其来 的非典疫情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 会、残奥会和上海
世博会
抗击汶川特大地震 和灾后重建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3 根本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人民生活总体小康 协调发展成绩显著
中文首译全本
中文再版
•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 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 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 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 次以单行本问世
•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 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3 发展成熟阶段
2018版 毛概 第七章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
思考:华为神话是如何缔造的?是什么因素促使 华为快速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了阿里巴巴, 腾讯和京东将在电子商务上取而 代之,但如果中国没有了华为, 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代替。
01
02 蝉联全球 专利申请 最多企业, 累积8万 多项,总 量全球第 一 新成果
03
04
16个全 球研发 中心, 研发人 员占45%, 研发投 入763亿
4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为什么?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怎么样?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抓住和用好机遇
5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依靠谁? 为了谁? 如何才能靠得住? 达到什么样目标?
6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根本政治度
我
国
的
基
本
政
治
度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9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1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 质 —— 如 何 执 政
22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大考验”
“四种危险”
(1)精神懈怠危险 (2)能力不足危险 (3)脱离群众危险 (4)消极腐败危险
1992年: 18亿
1992年: 1亿 2014年: 2889 亿 2016年: 5216 亿371亿 净利润
2014年: 2876亿
2016年: 2856亿 净利润36亿
惊天逆转何以发生?
24年后,华为是联想 的10倍
毛概复习题集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单选题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江泽民B.毛泽东C.胡锦涛D.邓小平2.科学发展观在()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B.举办世博会C.汶川地震D.举办奥运会3.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
”A.政治问题B.社会问题C.外交问题D.发展问题4.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5.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B.十六大C.十四大D.十八大6.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其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恐怖主义B.国际金融危机C.经济全球化D.政治多极化7.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经济升级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改善投资D.发展金融8.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科技进步和创新B.加大投入C.科技人才D.经济环境9.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增长B.综合国力增强C.文化繁荣D.保障和改善民生10.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A.经济增长型B.文化繁荣型C.政治昌明型D.环境友好型11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A.改革开放B.社会建设C.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12.()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推动文化繁荣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美丽中国13.()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A以物为本B以人为本C以自然界文本D以经济为本14.()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018版概论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19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 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 题
• ——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不和谐。
美国的文化产业的产值达9000亿美元。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仅有120多亿美元
我国的卫生医疗体系,在世界卫生组织的191个成员国中,排在144名,比印 尼和孟加拉国还落后。
5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发展危机
8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 力不强,长期形成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9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 2.社会主义市场己经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 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判决后的阴影。。。
18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 旺盛,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 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
国际背景
•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
毛概复习题集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单选题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江泽民B.毛泽东C.胡锦涛D.邓小平2.科学发展观在()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B.举办世博会C.汶川地震D.举办奥运会3.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
”A.政治问题B.社会问题C.外交问题D.发展问题4.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5.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B.十六大C.十四大D.十八大6.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其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恐怖主义B.国际金融危机C.经济全球化D.政治多极化7.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经济升级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改善投资D.发展金融8.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科技进步和创新B.加大投入C.科技人才D.经济环境4.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增长B.综合国力增强C.文化繁荣D.保障和改善民生5.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A.经济增长型B.文化繁荣型C.政治昌明型D.环境友好型6.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A.改革开放B.社会建设C.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7.()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推动文化繁荣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美丽中国8.()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A以物为本B以人为本C以自然界文本D以经济为本9.()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毛概复习题集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单选题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江泽民B.毛泽东C.胡锦涛D.邓小平2.科学发展观在()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B.举办世博会C.汶川地震D.举办奥运会3.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
”A.政治问题B.社会问题C.外交问题D.发展问题4.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5.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B.十六大C.十四大D.十八大6.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其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恐怖主义B.国际金融危机C.经济全球化D.政治多极化7.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经济升级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改善投资D.发展金融8.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科技进步和创新B.加大投入C.科技人才D.经济环境4.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增长B.综合国力增强C.文化繁荣D.保障和改善民生5.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A.经济增长型B.文化繁荣型C.政治昌明型D.环境友好型6.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A.改革开放B.社会建设C.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7.()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推动文化繁荣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美丽中国8.()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A以物为本B以人为本C以自然界文本D以经济为本9.()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版毛中特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 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 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 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 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2)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 展滞后、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失业增加、 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
(3)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暴露了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成为各国共 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主要国家纷纷反思和调整发展方式、发展战略。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成功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战胜突如其来 的非典疫情,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 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 事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3.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 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1)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 化,我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 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国际环境 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断增大。
2018版毛概教材电子版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接力奋进续伟业,继往开来谋新篇。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这一章让我们走进它。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018版毛概新教材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进入2005年,“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制 定“十一五”规划的任务提上日程。
2018版毛概新教材第七章 科学发展 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 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 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 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018版毛概新教材第七4章 科学发展 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还要看到,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加 快发展步伐;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 企稳回升;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 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 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 到新的发展阶段。
2018版毛概新教材第七章 科学发展 观
2.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 丰富。
2004年初,胡锦涛结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经验及时阐 发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
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 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 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 识。科学发展观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 意义。只有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2
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 来的实践经验
党 “的 十十 个七 结大 合概 ”括
为
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 起来
•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 次以单行本问世
•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 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 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案例:信仰之本——《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共产党宣言》“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刘少奇:“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 周恩来:“在赴法国之前,我从译文中读过《共产党宣言》” 邓小平:“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
视频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1 酝酿提出阶段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 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 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们党的文件 中第一次提出科学 发展观。
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导结合起来
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 结合起来
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 结合起来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党 “的 十十 个七 结大 合概 ”括
为
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 起来
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
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的理论 和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案例:信仰之本——《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1920年8月, 1920年9月,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中文首译全本
中文再版
•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 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案例:发展观的演变
第四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发展? 为谁发展? 靠谁发展?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案例:发展观的演变
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五大将 “邓小平理论” 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并写进
视频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返回目录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综观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重大理论的提出, 都有它赖以形成的经济思想来源,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以及现实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等方面的条件。
科 的学 形发 成展
观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 借鉴了国外的有益经验 吸收了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4
时代背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 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把发展归结为物质财 富的积累,把国内生 产总值看作是评判发 展的标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案例:西方旧工业化道路的弊端
道旧 路工 模业 式化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 丰富完善阶段
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 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纲要》,科学发 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 导思想。
党章
邓小平 理论
1997年
党的十六大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 想并写进党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2002年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七大将 “科学发展观”
写进党章
党的十八大将 “科学发展观”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Βιβλιοθήκη 2007年2012年
科学发展观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 丰富完善阶段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 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 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 10月 ,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 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改 革 开 放 前
改 革 开 放 后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工业化——信息化
的 特 点
道 路 模 式
旧 工 业 化
资源过量消耗
环境生态的破坏
注重机械化、自动化, 伴随严重失业问题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案例:发展观的演变
第一阶段:传统发展观 发展=经济增长
传 统
1 重视物质发展,忽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发
展 2 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全面进步 观
的
局 限
3
重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忽视人文、 资源、环境指标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案例:发展观的演变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优化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案例:发展观的演变
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英国学者杜德利·西尔斯在《发展 的含义》一文中指出:“增长” 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增长”仅仅是物质的扩大。“ 增长”本身是不够的,事实上也 许对社会有害;一个国家除非在 经济增长之外,在不平等、失业 和贫困方面趋于减少,否则不可 能享有“发展”。
成功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
战胜突如其来 的非典疫情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 会、残奥会和上海
世博会
抗击汶川特大地震 和灾后重建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3 根本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人民生活总体小康 协调发展成绩显著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