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备课讲稿
自然辩证法-第一编:自然观
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 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 主要的缺陷。
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公元五世
纪至十五世纪)
• 一、宗教简介: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 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 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 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 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 兰教为国教。
佛教
•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
世纪古印度的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 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 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 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 传入我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 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 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 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
04
CHAPTER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影响与启 示
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性,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后来的哲 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和破 坏自然环境。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环境保护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自然规律的片面认识
古代朴素自然观往往只关注直观可见的自然现象,忽视了隐藏在背后的复 杂机制和规律。
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局限性,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解释往往带有 主观臆断和迷信色彩。
古代朴素自然观对自然规律的描述过于简单化,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自 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无法解释复杂自然现象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
详细描述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这种观点在近代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等。机械论自然观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开发。
指导思想
古代朴素自然观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等理念。
实践应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应用广泛,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
价值意义
朴素自然观的价值意义在于它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人类 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以直观观察和经验积累为基础,缺乏 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对自然界的解 释带有主观性和猜测性。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讲课文档
的“洞穴之喻”这是柏氏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第25页,共59页。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毕氏的“宇宙和谐”是对立中的和谐
他提出了十组对立: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正方与长方;一与多; 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
宇宙结构论
一切天体都是围绕着“中心火”而旋转的,向外依次为地球、
月亮、太阳、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和恒星。由于他们认为10 才是最完美和谐的数,所以又虚构了第十个天体——“对地”。
第15页,共59页。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B.C.540-B.C.470) 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部爱非斯,是该城王室的
后裔,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 ,他放弃了贵族特权,专心研读 哲学。
哲学思想:世界本原:“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不是神
祖先崇拜
巫术和祭祀
原始人企图通过图腾祭祀,祈祷祖宗的庇护, 使氏族免受灾难。这是原始人的宗教迷信活 动。
模仿性巫术 同类感应,原始人以此表 演季节循环,以求五谷丰 登—祭祀,以及解释祭祀 的教条和神话。
第7页,共59页。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科学背景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
他认为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的各 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旋涡。并用 旋涡理论解释天体演化及世界的产生。他认 为旋涡是形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他把这种涡 漩运动称之为必然性,认为“没有什么东西 是偶然生成的,万物都出于理由按必然生 成”。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目录
• 古代朴素自然观 •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 古代朴素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比较 •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 对未来自然观的展望
01 古代朴素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定义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一种基于直观经验和观察的原始自然观念,它没有经过系统的 理论化和科学化,而是以朴素、直观的方式描述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04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与 发展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科学自然观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 为手段,以实证的方法揭示自然界的 本质和规律的观念体系。
特点
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强调自然界的 客观性和物质性,追求对自然规律的 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认识。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重 视实证和经验,逐渐形成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 究方法。
这种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一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通过相互作用 和变化形成各种自然现象。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直观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主要是基于人们 的日常经验和观察,没有经过严 格的科学实验和证明。
简单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倾向于用简单的 概念和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而 不是用复杂的机制和原理。
整体性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各种机械运动所构成的,各种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力学原理来解 释。人们应该通过科学实验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并通过技术手段来改造和利用自然。这种自 然观强调对自然界内部结构和机制的深入理解,但往往忽略了整体性和和谐性。
对比两者的优缺点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优点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1讲古代朴素辩证法
2、关于物质结构问题
留基伯:原子和虚空
不同 伊壁鸠鲁:原子有量的区别
不可分割的微粒
德谟克利特:原子,形状、次序、位置
3、关于宇宙结构
• 太阳中心说的先驱: 毕达哥拉斯学派——中央火及十个天体; 阿利斯塔克(最大者为中心) • 地球中心思想: 柏拉图、欧多克斯、亚里士多德(同心球 宇宙模型); 阿波罗尼、希帕克(本轮—均轮模型); 托勒密 (偏心圆)
20世纪以来
辩证唯物自然观的丰富发展
原始宗教的自然观 原始技 术发明 生产水 平低, 无科学 人类力量与 才能凸现 原始宗教自 然观(万物 有灵论)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 中世纪(公元5——15世纪) • 基督教——五大论题
上帝创世论 人的原罪说 神恩说 对不朽的信仰 人类中心论
• 宗教神学统治下的自然观 • 经院哲学: 玄思、空谈
天地形状
日地关系 单质论、多质论、原子论 生命起源
四、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一)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有着客观的物质性的“本原”
★ ★ 水 气 泰勒斯 阿那克西米尼
★
★ ★ ★ ★
火
赫拉克利特和西巴索
阿那克萨哥拉
“种子” 和“努斯” 原子论
“四元素” 恩培多克勒和亚里士多德 德谟克利特和留基伯 中国 道、气、太极
• 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原 • 关于物质结构问题 • 关于宇宙结构
1、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原
• 泰勒斯的“水” • 阿那克西米尼的“气” (“稀薄”和“凝聚”) • 赫拉克里特的“火” (“上升”和“下降”) • 恩培多克勒、亚里士多德 “四元素说”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是万物的本原 奇偶:有限与无限,左右、动静、曲 直、光暗、男女、善恶 四象:1、2、3、4 最完美的数——10 世界应该符合数的美、数的和谐 第一次数学危机和无理数(希帕斯 )
《自然辩证法概论》全套教案
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自然界并不是从来如此、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有其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2)人类对自然界发展过程的认识本身,也有一个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3)“自然界往往要等候辩证法很久”,而所谓的自然辩证法不过是自然界的这个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在人类认识上的反映,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东西。
(4)“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辩证法都不可避免的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什么是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
“……我们的宇宙起源→基本粒子起源→化学元素起源→天体起源→地球起源→地球圈层分化→有机物起源→生命物质起源→生物圈→-社会圈-人类的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什么是自然界?[1]自然界是指自身表现为具有不断生长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
(一与多的统一;“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存在与非存在的同一)[2]自然界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
[3]自然界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
什么是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界总图景的把握。
浓缩为观点(抽象思维);展开为画面(形象思维)。
一、自然观的分类1、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分类的思想方法: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上述分类。
自然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
文化的基本要素:观念/行为模式。
自然观并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简单地、被动地临摹的结果,而是人们根据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与科学技术条件下,自己的认识观念框架去主动地同化和重新建构自然界图景的结果。
(1)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是人类社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之后,早期对自然力量的恐怖和对社会中享有主权(司法与决策权)的集团的恐怖在观念上的反映。
(2)哲学的自然观:自公元6世纪以来,思想家们一直在寻求一套统一的观念范畴,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评价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ppt课件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 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xùn)为风, 艮(gèn)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 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 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8
我是王充,是东汉唯物主 义哲学家,一个无神论者。
自然界“的元物气体论,”大就到是我日创月造星的辰,,小到灰尘微生 物……,我究认竟为是……由我什的么“元组气成说的”? 这一问题一直 引发着人是具们有的唯好物奇主心义。性质早的在自西周初年,中国人 便提出"五然观行。说我"。的但观点是如用下一:种具体的东西作为 一切事物的本原,总是不能让人信服。
2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 义自然观是指古 代自然哲学家们 以古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概括和 总结自然界及其 与人类关系所形 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界和人类 到底是什么关
系呢??
古代科学技术3Fra bibliotek三、几种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行说 八卦说 元气说
4
5
6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 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 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
古代中国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概述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 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 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 成朴素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 说”等。
后来,人们就想象某种抽象的东西演变出具体 的自然事物,这就出现了"元气说"。
9
1.天和地都是无意志 的自然的物质实体, 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 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 无为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7(自然观的历史演变)素材
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有机自然观思想
有机体的等级理论:天上运动和地下运动质 的区别,地球中心的宇宙体系,物种不变的 思想; 运动的目的论:如果一个事物经过了连续变 化有一个终点的话,这个终点就是目的; 第一推动:世界上万事万物最后的动因是那 最高的目的、形式、自身不动而推动一切事 物运动发展的“第一推动”; 重质的科学不重量的科学:重分类方法不重 数学方法。
古代科学的形态
自然哲学 西方:“原子论”“万物皆火(水、气)” 东方:道家学说、墨家实验;儒家“天人感应” 实用知识(科学)体系 中医 官员知识分子:五大农书、药书 三大发明的利用——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创新性差 理论自然科学 《几何原本》、阿基米德
自然哲学的猜测
古希腊自然哲学值得注意的知识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自然哲学的衰落与技术上的创造
罗马时代在科学上取得的最突出的成果: 一是在天文学方面托勒密地球中心说的 建立; 二是在医学方面盖仑将医学知识体系化。
亚里斯多德“自然”的七种含 义
(1)起源或诞生; (2)事物所由生长的东西,即它们的种子; (3)物体中运动或变化的源泉; (4)构成事物的基质; (5)事物的本质或形式; (6)一般的本质或形式; (7)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
2.
3.
4.
科学与经验结合的成果
1.
亚里士多德
在物理学方面:认为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 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他否认“真 空”的存在,认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 在生物学方面:最先把生物学置于广泛观察的基础 之上,这反映了他注重经验的特点。 在胚胎学方面:认识到雌雄在生殖上各有不同贡献, 改变了那种认为父方是惟一真正亲本的看法。 在生理学方面:认为生物的结构是受生物的习性和 器官的功能支配的。 形而上学(metaphysics)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课件
四、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 思辩解说,缺乏有型的物质始基思想;
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 辨证统一,强调自然、社会和人生统一或联系 (天人合一)
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 推理
谢谢大家的聆听!
后来,人们就想象某种抽象的东西演变出具体 的自然事物,这就出现了"元气说"。
1.天和地都是无意志 的自然的物质实体, 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 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 无为的结果。
2.天是自然,而人也 是自然的产物,“人, 物也;物,亦物”, 就此割断了天人之间 的联系。
3.对于人的精神现象 我给予了唯物的解释, 从而否定鬼的存在, 破除了"善恶报应"的 迷信。
古代中国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 丁岚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概述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 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 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 成朴素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 说”等。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
义自然观是指古
代自然哲学家们
以古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概括和
总结自然界及其
与人类关系所形
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界和人类 到底是什么关
系呢??
古代科学技术
三、几种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行说 八卦说 元气说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 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 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
《自然辩证法》古代自然观
最著名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神话
• 其记载如下: •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 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 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 长,后乃有三皇。 《三五历记》
4、反映技术斗争的神话故事: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
(一)神话与巫术自然观——原始自然观
• 马克思说:神话是“ 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 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 各民族均有自己的神话“文本”。中国有《山海经》和 《淮南子》等;西方有《神谱》和荷马史诗等。
典型成就:张衡候风地动仪
典型成就:记里鼓车
典型成就:南宋泉州海船模型
北京明清天文台
比格林威治天文台早200多年
中国科学技术曾经一度领先
前 5 世纪~ 15 世纪:中国在科学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 标志是形成了: 四大学科体系:农、医、天、算 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 与古希腊比较:由定律、定理表现的理论自然科学不如古希 腊,而实用科学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与技术没有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
•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 质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系统理论。
自然观的演化史
神话形态的自然观
• 古代自然观
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理性形态的自然观
原始形态
中国古代 古希腊
• 中世纪的自然观(神学和宗教意义) • 近 代 自 然 观(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 现 代 自 然 观(辩证法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自然辩证法备课讲稿
自然辩证法备课讲稿自然辩证法1、自然观: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与现代系统自然观的区别与联系,论述为何要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的发展又是人类知识体系累积和科学研究飞跃的成果。
从古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从远古时期的敬畏臣服,到中世纪的战胜征服,再到近现代的尊重善待和谐共处,这样一个从唯心到唯物,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演替: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系统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自然哲学家凭借敏锐的直觉,认识到“自然”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的有机体。
“自然”的意思,其一是生长着的事物的生成,其二是指生长着的事物所从出的内在的东西,其三是指天然物体原初的运动之根源,它就在物体的自身中。
①自然是自我运动的。
阿那克西曼德被认为是“宇宙演化学的始祖”,他提出“本原”学说。
希腊文“本原”的原意是“开始”,指构成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
尽管古代自然哲学家在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以及本原有多少的问题上有分歧,但他们都认为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
这个观点“已经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了,它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而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
②这些元素虽然是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物质,但他们具有一般性,是从各种各样具体的物体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由此可见,作为古代自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自然观,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并开始尝试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然辩证法原理讲义
自然辩证法原理讲稿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由国务院组织制定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十二年规划”(1956-1967年),其中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自然辩证法规划草案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一个部分,该草案说:“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存在着这样一门科学,正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门历史唯物主义一样。
这门学科,我们暂定为‘自然辩证法’,因为它是直接继承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进行过的研究。
”这就是把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置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具有桥梁性质。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组织了三次自然辩证法教材的编写,出版了三个版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第一版,由孙小礼教授主持编写《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1979年);第二版,由吴延涪教授等召集编写的《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1991年);第三版,由黄顺基教授担任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2004年)。
通过这三本教材对自然辩证法的界定,从中能够发现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一版《自然辩证法讲义》教材中,自然辩证法是这样定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第二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第三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对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从上述三本典型的教材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来看,我国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更加深入,并把“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定义,也展示出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的繁荣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立
科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自然哲 学的形式,达到了奴隶制时代的 发展高峰。
二、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内容
1、用“本原”概念来说明自然万物的初 始状态和整体联系
2、用“矛盾”形态解释自然万物的运动 特性和演化过程
反对虚空的存在, 是原子论的坚决反对 者。
月亮以上的世界 由单一元素“以太”组 成,以太聚成了日月 星辰。
火干 热 气湿
土
冷 亚里士多德物质观
示意图
水
德谟克利特
认为宇宙由原子和 虚空组成。
原子在冲撞中结合 起来,形成世界上的万 事万物。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以自己 的方式得出了原子量 和原子体积。
自然观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自然观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2、脑力劳动者的出现是古代朴素自 然观产生的前提与条件
零散的感想和偶尔的经验,必须由 与生产劳动相对分离、从体力劳动中 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进 行总结、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 理论化,才能上升为理论形态。
2.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都持有“人来 源于自然界”的观点。
3.在认识宇宙方面,中国侧重于研究宇宙的时 间和空间问题,希腊侧重于研究宇宙的演化问 题,中国比希腊更注重研究宇宙的时间、空间 、物质、运动的统一关系。
4.中国的“元气说”和希腊的“原子论”是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杰出代表。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和作用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恩培多克勒
“火”“土” “水”“气”
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哲人的本原说
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美尼
赫拉克里特 恩培多克勒
毕达哥拉斯 亚里士多德
水 无限者
空气 火
四根说
数 四因说
真古理希的腊绝本原对 说性
毕➢及从达其内规哥容律拉上的斯看正,确:任认“何识数真,理”包都含是是不万对依物客人的观的本事意原物志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
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古
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 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 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 平的反映。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 二、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内容 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征 四、古代自然科学与朴素自然
观的互动
自然界有规律的 变化是“阴阳有序”, 自然界出现反常现象 是“阴阳失调”。
阴阳说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有地震。 —— 伯阳父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
一阴一阳谓之道 。 ——《易传》
八卦说
《易传·系辞上》写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天
它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
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恩培多克勒进化 论等分别被哥白尼、道尔顿和达尔文等 人的科学发现所证实,表现出天才的预 见力。他们的理论成为“以后各种观点的 胚胎、萌芽”,成为“理论自然科学追溯 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的渊源。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的结合,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之一”。德谟克利特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 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被恩格 斯称为“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是古代 世界的黑格尔”。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和作用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 把灵魂看成是空气,主张“万物有灵”、“ 灵魂不死”,他们“虽然总观点是素朴唯 物主义的,但已经有了后来分裂的种子” ,出现了如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 立: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和 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的对立,德谟 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 对立。
《庄子·知北游》中 说:“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故万物一也……通 天一气耳。”
元气说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气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虚空即气。 ❖气的感应是物与物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的重要形式。
王充
柳宗元
刘禹锡
王 安石
张载
王夫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西方自然观比较
1.在认识自然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多 元论的观点。
乾
离
道家学说
老子认为万物源于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家学说
“ 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 常名。”
“道”为无形无象的“无”。 “道”是普遍法则。 “道”为混成之物。
元气说
元气说认为,世界万物都 是由弥漫的“元气”或 “精气”构成的。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
元气说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
1、思想渊源 2、前提与条件
1、古代原始自然观是古代朴素自 然观的思想渊源
经
工
验
人
自然
具
知 神话、迷信
识
巫术文化是从人类的直接经验出发, 运用原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表达 出来的关于自然本质、人与自然关系 的看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生命的 机体,它是由各种超自然的“神力” 主宰的神秘世界。
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
c
a
C
b
A
a2+b2=c2
毕达哥拉斯
一
数
点
线
面
体
水火土气 世界
1.球是最完美的立体图形,所以日、月、
大地及所有天体都应该是球形。
2.最完美的平面图形是正圆,天体运
行的轨道都应该是正圆。
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观是他的“ 四因说”哲学观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的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 存在都不过出自四个原因: “质料因”, “ 形式因”, “动力因”, “目的因”。
原子不仅有直线 运动,也有偶然的偏 斜运动。
中国古代哲人的本原说
老子 五行说 元气说 八卦说 阴阳说
道 金 木 水 火土
原始的气 乾坤
阴阳两气
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 曰金,五曰土”。
水火 木金土 润下 炎上 曲直 从革 稼穑 咸苦 酸辛甘 肾心 肝肺脾
五行说
火
木
土
水
金
阴阳说
阴阳说用阴、阳 二气解释自然界发展 变化的原因。
3、用“数量”分析把握自然万物的精致 构造和逻辑法则
4、用神化人性理解自然万物的内在灵性 和美学底蕴,透露出人与自然间的和 谐统一
1、用“本原”概念来说明自然万 物的初始状态和整体联系
古希腊本原说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是 “无限者”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本原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