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早春是一个渐暖而又稍显清寒的季节。
在这个时节里,大自然万物苏醒,生机勃勃。
而诗人张十八员外却在这个时候选择隐藏身影、回归水部,享受宁静和寂寞。
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研究和解读张十八员外及其诗歌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早春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熟悉并理解早春的特点和意象;3. 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1. 张十八员外的背景介绍和诗歌作品选读;2. 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分析;3. 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或文字描述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引发学生对早春的思考和感受。
2. 张十八员外的背景介绍和诗歌作品选读(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张十八员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选取几首早春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
3. 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分析(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如花鸟春晖、微风拂面、生机勃勃等。
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诗歌中寻找相关的描写和印象。
4. 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5分钟)教师介绍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注意诗意、注重形象、体会情感等。
教师通过示范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的讨论和问题反馈;3. 学生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 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和感受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 组织学生朗读和演绎张十八员外的诗歌,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创作和表演;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有关早春的诗歌创作或绘画作品。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悟1、导入新课有这样一首歌,春天在哪里,你们会唱吗,请听歌曲。
我们去朱自清这位诗人,散文名作家的《春》中去寻找春吧?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展现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用最贴近的心去感知作者的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
找出分幅描绘春天的语段。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2、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那你能接着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名说说春在哪里吗?请用春在因为的句式描述。
(二)、研读与赏析1、潜心精读: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请用春在因为的句式描述。
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人教版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人教版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古诗。
- 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模仿,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 通过互动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 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节: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并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古诗。
-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朗读古诗。
-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第三节: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 课件或黑板笔、粉笔和橡皮等教学工具2. 教学环境:- 教室内部布置整洁、舒适- 黑板前方设有讲台或教师操作区第四节: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引入(时间: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并创设情境,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导入新课(时间:10分钟)- 教师播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 教师导读诗歌,解释生僻词汇和短语,并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领会课文(时间:15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班级讨论展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意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4. 学习课文(时间:15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补充讲解。
-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5. 巩固提高(时间:15分钟)-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模仿。
- 学生小组展示,表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情景,体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6. 课堂总结(时间: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果。
第五节:课后作业1. 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古诗,并朗读给家人或朋友听。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1.本文重点知识点:作者韩愈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写作背景。
2.重点词:生机勃勃、思念、对比、比喻、排比。
3.重点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综合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朗读和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材中应包括课文内容、注释、课文翻译和相关的练习题。
5.春天诗词朗诵会:组织一次诗词朗诵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春天诗词进行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重点题型整理
(一)题型一:填空题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_____,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答案:韩愈
2.这首诗描绘了_____的早春景色,表达了作者对_____的思念之情。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古诗词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赞美早春景色之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祝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如“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早春景色。
举例: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古诗词中难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如“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
举例: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难点问题。
(3)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诗歌内容。
举例: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构词法记忆等,帮助学生巩固背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中描绘的早春景色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通过品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意象,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对诗中难点词汇、句子及意境的解读中,发展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怀,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
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
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
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
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教案设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典诗词鉴赏与早春之美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意,掌握关键诗句的含义,了解韩愈及其诗歌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想象描绘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理解诗歌中表达的对早春之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意与意境。
•掌握韩愈诗歌的特点与风格。
教学难点:•如何将诗歌的抽象情感与具体意象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现实意义,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及注释材料。
•韩愈相关背景资料。
•早春景象图片与视频素材。
•小组讨论话题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的视频或音频,如细雨绵绵、嫩芽破土、花开满枝等场景,营造清新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早春吗?早春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描绘早春之美的古典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揭示课题:介绍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个人情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便是他描写早春之美的佳作,表达了对早春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自主阅读:学生自由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要求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字词讲解:教师集中讲解文中关键词汇,如“天街”、“润如酥”、“绝胜”、“烟柳”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诗歌大意,明确诗歌的主要情感与意境。
三、深度解析(约20分钟)•诗意解读:分段解读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句诗的含义与意境。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润、酥”等字,会写“街、润”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之情。
4.学习诗歌中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背诵诗歌,学习修辞手法,感受意境美。
2.教学难点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描绘的早春独特景象。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早春的图片或播放一段关于早春的视频,引出课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提问学生对早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含义,如“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润如酥”“遥看”“近却无”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早春景色。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之情。
从“天街小雨润如酥”感受春雨的细腻滋润;从“草色遥看近却无”体会早春小草的朦胧之美;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理解诗人对早春的偏爱。
5.赏析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把小雨比作酥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腻和滋润。
6.朗读背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对早春的赞美之情。
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7.拓展延伸介绍其他描写早春的诗歌,如韩愈的《春雪》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早春之美。
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早春景色,并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8.总结全文总结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主旨,体味本诗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3、领悟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品味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题目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在初春时节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后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
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其中著名的有《马说》《师说》《劝学解》等。
4、选自《昌黎先生集》。
水部,唐朝工部的一个司,掌管水利方面的政令。
张十八员外,即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吴郡人。
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其乐府诗颇多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
5、学生默读,背诵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天街小雨润如酥”——第一句写早春的背景:蒙蒙春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细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
2、“草色遥看近却无”——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这一句恰是全篇的绝妙佳句。
3、“最是一年春好处”——第三句似乎在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的“最好处”在于早春。
4、“绝胜烟柳满皇都”——本句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四、合作探究:
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在各句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第一句写早春的雨景;蒙蒙春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
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这一句恰是全篇的绝妙佳句。
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都不见。
但若下过一场春雨后,春就悄悄地来了,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第三句似乎在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的“最好处”在于早春。
很自然地引出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
为什么早春的草色要比皇城的出处烟柳好呢?只因为春草蕴涵着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而杨柳堆烟的暮春又有什么稀罕的呢?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春色的特征。
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七、板书设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背景——(小草)春的使者——早春胜暮春
————早春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