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音质的客观评价标准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声品质是指声音的品质,即声音的音质和音色。
它是对声音的客观特性和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的指标。
声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听觉体验和声音的传递效果。
本文将从音质和音色两个方面介绍声品质的评价指标。
一、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的音频特性,包括音调、音量、音频分辨率和音频动态范围等。
评价一个声音的音质好坏,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1. 音调准确度:指声音的音调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音乐谱面的要求。
音调准确度高的声音听起来更加悦耳动听。
2. 音量均衡性:指声音在不同频率下的音量是否均衡。
好的音质应该保证不同频段的声音能够均衡地传递,避免某些频段过于突出或不明显。
3. 音频分辨率:指声音的细节表现能力。
高分辨率的声音能够清晰地表达细节,使人感受到更多的音频细节,增强听觉体验。
4. 音频动态范围:指声音的动态范围大小。
动态范围大的声音能够表现出更宽广的音乐场景,有更好的音乐表现力。
二、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特点和特色,是声音的个性化表现。
不同声音的音色是由其频谱成分和谐波结构决定的。
评价一个声音的音色好坏,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1. 音色的纯净度:指声音的纯净程度,是否有杂音或失真。
纯净度高的声音听起来更加清澈纯粹。
2. 音色的丰富度:指声音的丰富程度,是否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丰富度高的声音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音乐情感和体验。
3. 音色的稳定性:指声音的稳定程度,是否有明显的波动或变化。
稳定性高的声音听起来更加稳定和可靠。
4. 音色的饱满度:指声音的饱满程度,是否有足够的音量和厚度。
饱满度高的声音听起来更加饱满和有力。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音质和音色。
音质主要考虑音调准确度、音量均衡性、音频分辨率和音频动态范围等指标;音色主要考虑音色的纯净度、音色的丰富度、音色的稳定性和音色的饱满度等指标。
通过对声音的评价指标的综合考量,可以准确地评价声音的品质好坏,提升听觉体验和声音传递效果。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篇一: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由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GB/T50356国家标准,对三大类厅堂的建筑声学设计进行了规范,这里的三大类厅堂除专业电影院外,应该是相近的厅堂,未特别注明话剧剧场、戏曲剧场、歌剧院或(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gb/t,50356-2005,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音乐厅等,都归入多功能剧场。
事实上,各地所建的大剧院、文化中心剧场都为多功能剧场,其建声设计均应按此规范进行。
一般认为建声设计应包含厅堂体型、体量、混响时间、声场分布、噪声控制及声缺陷消除几个方面。
既然称为建声设计,其与建筑的整个过程及多个工种会发生关联,理应相互配合。
但目前国内对剧场的设计往往分为建筑设计、内装修设计及各工种设计几大块,时间、过程、设计单位等相对独立,建声设计虽然贯穿于剧场建设的整个过程,但联系、配合的很少,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这是应引起重视的作为设计者,大家对混响时间、声场分布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但对混响时间频率特性重视不够,这是因为混响时间频率特性跟厅堂的装修材料、结构密切相关,只有与装修设计者充分沟通、协商。
采用不同的装修材料,不同的吸声结构才能予以满足,而相对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对音质的影响更大。
作为建声设计,按国家标准,对体型、体量等作为一般性规定,由负责建声设计者提出意见、建议,但现实情况是,在规划阶段,建声还未参与,往往是由业主提出,更有甚者是某一领导提出,交由土建设计单位。
理论上不存在无法处理的建声解决办法,但毕竟是一件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1、剧场的太平门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音乐鉴赏的评价标准

音乐鉴赏的评价标准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类型和风格,每种类型
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那么如何用一种客观、准确、丰富的评价标准来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进行鉴赏呢?以下是一
些常用的音乐鉴赏的评价标准:
1. 声音质量:音乐的声音质量是最基础的评价标准之一,包括
音乐的音色、音调、音量、音质等。
好的音乐应该有清晰、明亮、
舒缓、温暖的音色,正确而和谐的音调,适度的音量和高质量的音质。
2. 表现能力: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需要有非常高的表现能力,
这也是评价音乐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演奏者的情感表达能力、技
巧水平、节奏感、音乐感、配合等等。
3. 创意:好的音乐不仅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还要有创意性,
体现作曲家或演奏者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巧妙运用。
创意性可以表
现在细节处,如音乐的融合、创新,旋律的独特性等。
4. 组成结构:音乐作品的结构是音乐表现形式的基础,评价一
个音乐作品,也要考虑其结构合理性、口感或情感的连贯性等因素。
5. 历史和文化价值:音乐是一种文化产品,它的评价标准也应
该包含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考量,如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反
应社会文化的特点和时代背景等。
以上是常用的音乐鉴赏的评价标准,各个标准各有特点,应该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音乐的鉴赏也是一种感性和主观的
过程,因此在评价音乐时,我们也要考虑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音乐厅声学

音乐厅声学--音乐厅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分析关于音乐厅音质分析问题,音乐家和声学工程师所用的术语和标准不相同。
音乐家倾向于使用主观感觉的术语:活度(“活”厅和“死”厅活“干”厅)、亲切感、温暖感、明亮度、平衡感等等。
声学工程师倾向于使用客观物理的度量:初始时间延迟间隙、混响时间、直达声响度、混响声响度等等。
不幸的是,这两套术语及相应的两套标准之间,并不存在确切的单一的对应。
有些对应关系至今仍在讨论中。
本节用物理的语言定性分析音乐家的感觉术语,提示这些主观的感觉术语里的客观物理内涵。
1.主观感觉术语介绍与分析亲切感。
一个小体积的演出厅有视觉和听觉的亲切感,台上台下易于交流,听众能感受到节目中的细腻感情。
一个厅,假如在它里面演奏音乐时,听起来的声音如同一个小厅中演奏时一样,边说这个厅有声学的亲切感。
显然,听众对厅体积大小的感觉老远于初始时间延迟间隙。
这是因为,闭目听去,当这处间隙大时,便会觉得厅打,感到空阔;反之便会感到厅体积小并产生亲切感。
根据音乐家的判断和实际的声学测量,可以得出结论:有亲切感的大厅,初始时间延迟间隙不超过大约20毫秒,同时直达声也太弱。
这里,并不强调厅的体积要小,而是强调厅内各种反射面,特别是早起反射面的处理,来缩小这个时间延迟间隙。
关于这个问题,以前总以为,如果厅的体积太大,在建筑设计上让它有很好的亲切感是困难的。
因为那是所采取的一些措施,除了将建成狭长形或是附加天花板之外,并没有明显减少初始时间延迟间隙。
今年以来,这个关于大容量音乐厅提供早期反射声和减少初始时间延迟间隙的为题,已有所突破。
1986美国奥兰治县建造了一个演艺中心,宽达42米。
这在国际音乐厅建筑中引起了震动。
不过,为了保证一个音乐厅有很好的声学性能,一个小的初始时间延迟间隙虽然是必要的,却远不是充分的,还有下面另一些重要参数必须予以考虑。
活度活混响丰满度。
音乐家所说的活度是对中高频范围内的混响的主观印象。
大厅的活度将向音乐注入丰满感。
名词

5)、反射板应当是平面或接近平面,对于所有频率的声音,反射板的吸声系数都应该很小。
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声程差最好不要超过7m。
2、音乐厅设计应考虑的基本方面
1)、音乐厅的规模形状和容积
总声压级:声音的强度,与人们判断的响度有关
声压级:指该点的声压与基准声压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再乘以20的值,度量它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声压级的表示式为Lp=20lg p/po Lp—声压级(dB) p —所研究的声音的声压(N/㎡)po—基准声压,其值为2×10-5 N/㎡
声功率级:指该点的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再乘以10的值,度量它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声功率级的表示式为Lw=10lg W/Wo Lw—声功率级(dB) W—所研究的声音的声功率(W)Wo—基准声功率,其值为10-12 w
7、两个声音的声压级都是0db,则总声压级是 3分贝 .
8、 频率 决定声音的音调,高频声音是 高 音调,低频声音是 低 音调。
9、单一频率的声音成为 纯音 。
10、在自由声场中,与声源的距离每增加1倍,声压级降低 6分贝 。
11、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必须依次从 噪声源 、 传播途径 、 接受者 三个方面分别采取在经济、技术和要求上合理的措施。
16、判断室内反射声有利还是不利的分界线是反射声与直达声的时差为 50ms 。
17、声音是弹性介质中,机械振动由近至远 的传播。
18、材料的吸声系数是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 的比值。
19、房间的混响时间越 短 ,声学缺陷明显。
20、按投影面积计算空间吸声体的α值大于1,其原因是 其表面积大于投影面积。
如何评价音质的好坏

如何评价音质的好坏123456789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35903512516060160250400600450 10001500反馈抑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抑制扩声系统声反馈,消除啸叫声的一种设备。
(一)传声增益与反馈1.传声增益所谓传声增益(GT)是指观众席上的声压级与话筒处的声压级之差。
传声增益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扩声音质和效率,许多环境下要求扩声系统有足够的音量,微弱的音量听众无法听清,从而使信息的传递和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大打折扣。
根据传声增益的定义,可表达成:式中,P观众为观众席上的声压;P话筒为话筒处的声压;P0为标准声压。
对良好的扩声系统来说,其传声增益必须大于-6dB以上。
传声增益与扩声设备、扩声环境、声场布局密切相关。
2.声反馈话筒介入扩声系统,在提高扩声系统放声功率过程中,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直接或间接(声反射)的方式又进入话筒,使整个扩声系统形成正反馈,即声反馈现象。
它能产生声衰变或啸叫,限制了传声增益的提高。
声反馈的现象对扩声极为不利,它破坏了整体扩声效果,同时,声反馈信号很大,容易造成扩声设备的损坏,尤其对功放、音箱,使功放过载烧毁,使音箱高频单元损坏。
扩声系统一旦出现声反馈,系统的扩声功率便无法再提高,放声功率受限,机器交通无法正常发挥。
声反馈现象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1)扩声环境太差,建筑声学设计不合理,存在声聚集问题。
(2)扬声器布局不当,演员使用话筒,直接进入声辐射区。
(3)电声设备选择匹配不当,设备之间连接欠佳,存在虚焊问题。
(4)扩声系统调试不好,有设备处于临界工作状态,稍有干扰,就自激。
为了减少声反馈的现象出现,首先,应考虑扩声环境的改善,增加吸声材料,减弱声反射。
其次,合理安排扬声器的摆放位置,避免话筒直接对准声辐射区。
认真检查设备之间的连接线,正确连接,牢固焊接点。
设备的匹配、技术指标也应在相同的档次上。
系统统调过程,避免有些设备处于临界工作状态。
如果,经过上述调节之后,仍存在啸叫现象,可考虑在扩声系统中增加反馈抑制器。
声学第5讲 室内音质设计1

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声学第5课室内音质设计1第五讲室内音质设计厅堂按声源性质分类:1语言用厅堂,2音乐用厅堂,3多功能厅声学第5课室内音质设计15.1室内良好音质应具备的条件1)合适的响度:指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
足够的响度是室内具有良好音质的基本条件。
与响度相对应的物理指标是声压级。
合适:对于语言用厅堂,不低于60~65db;对于音乐用厅堂,40~80db;干扰噪声的水平应低于所听音10db。
影响因素:声源功率;厅体积;房间的体形和吸声状;允许噪声级;扩声系统2)声能分布均匀:响度均匀,声压级差别不大。
对录音室1~3db;一般厅堂,±3db。
体形设计时进行扩散处理,安装各种扩散体;均匀布置吸声材料。
声学第5课室内音质设计13)有满意的清晰度、明晰度、丰满度和立体感可懂度:听者对语言的可理解和听懂程度,习惯上当语言单位间有上下文联系时,用可懂度;上下文无联系时用清晰度。
清晰度:指在语言室中是否能清晰地听到声音。
清晰度与混响时间和响度,以及声音的空间反射和衰减的频率特性直接相关。
音节清晰度清晰:听众正确听到的音节数100%测听所发出的全部音节数近二次反射声能与总声能之比。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清晰区分无声源的音色;其次,你可以清楚地听到每个音符。
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声学第5课室内音质设计1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饱满度:指室内音质相对于室外音质的改善。
它指的是人的声音或余音。
或活跃(悠扬的余音),或亲切(坚实而饱满)或温暖(浓重的音调)。
户外感觉“干燥”而不饱满。
与饱满度相对应的物理指标是混响时间。
立体感(空间感):指人们对声音的体验,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一致的听觉和视觉方向以及真实性。
包括方向感、距离感(亲切感)、环境感等。
空间感与反射声的强度、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色度感:主要是指对声源音色的维护和美化。
良好的室内声学设计应防止音色失真。
音质评测标准

评测标准在评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音乐方面的术语。
“音质”这个名词,一般笼统的解释是声音的品质。
但是,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⑴声音的音高,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⑵声音的音调,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⑶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
评判某音频产品的音质好坏,主要是衡量声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即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既忠实地放映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频率的畸变和相移又符合要求;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优美动听。
还有一些术语:一、音质:音质是评价音响器材最基本、最广泛的评价术语。
二、音色:声音会像光线一样有颜色的,音色愈暖声愈软,音色愈冷声越硬。
音色可以用"美""高贵"等字眼来形容。
三、音场感:这项包括音场的形状、前后位置,高度、宽度、深度等项。
四、层次感:这是音场中由前往后一排排乐器的发声清晰程度,以及乐器与乐器之间的间隔清楚程度。
五、定位感:简单讲就是人声或乐器声发生点清楚、确定位准确。
通常说的声音发飘即是指定位感不好。
六、透明感:最好的透明感、声音是不会刺耳的是最耐听的,每对人耳对于耐听与不耐听的感受程度都不尽相同的。
因此对于透明感的好坏也就有不同的标准。
七、结像力与形体感:顾名思义,强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
换句话讲,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声的形体展现的能力。
结像力好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音像的立体感。
八、解析力:音乐细微的变化都能表现得清楚。
九、整体平衡性:主要是指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
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体平衡性,听音乐感觉到乐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欢快而又有层次,明晰、融合而又立体感,临场感强。
评测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要选择好在评测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耳塞或耳机(在下面的文章中,所有的耳塞或是头戴式耳机等,都统称为耳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反射.吸收和混响时间
1.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及维纳定理
这里给出相关性分析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作为音乐厅音质物理分析的准备。
由于声压振动信号ƒ(t)不一定是平方可积的(比如一个无限持续的纯音和声压信号),因此这里不把它当作有限能量信号,而是将它看作有限功率信号。
记:
于是,对任一有限的T,ƒT(t)的傅里叶变换存在并记为F T(ω),
逆变换给出
这里,如果ƒ(t)象通常那样为实函数,则有上标“*”表示复数共轭。
定义信号ƒ(t)的功率谱密度pƒƒ(ω)和自相关函数؃ƒ(て)如下:
这里て是延迟时间,记号<……>表示括号中的量对时间t进行平均(准确地说是在有限时间间隔内进行平均,再令这间隔趋于无穷取极限)。
因此؃ƒ(て)是时间相差て的ƒ(t)函数值自射之间相关的度量。
؃ƒ(0)的一般特性是؃ƒ(0)达最大值,而当て≠0时؃ƒ(て)尽管有振荡,但随|て|增大,总趋势(队ƒ(t)为简谐振动外)将趋于零。
对于两个有限功率信号ƒ(t),g(t),它们的功率互谱密度pƒg(ω)和互相关函数؃g(て)由下面表达式定义
显然,这两个定义式分别是上面两个定义式的推广。
按照؃g(て)的定义,可得
定性地说,g的互相关函数是两个函数间能否存在着某种相关的度量。
毫无关联的两个函数ƒ(t),g(t),对所有て值均有؃g(て)=0,如果ƒ,g都和某些物理量有连带关系,或它们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则对某些て值或全部て值来说,Øfg(て)不为零。
和自相关函数不同,互相关函数在て=0处不一定为极大值,而且:即使f,g均为实函数时,؃g(て)也不一定为偶函数。
另外,容易证明,存在以下不等式
|؃g(て)|2≤؃ƒ(0)·Øgg(0) (7-10)
|؃g(て)|≤1/2[؃ƒ(0)+Øqq(0)] (7-11)
此处的(7-11)式只当f,g均为实函数时成立。
维也纳定理通常有两种表达,分别针对有限能量信号和有限功率信号。
对有限功率信号,维纳定理表述为:有限功率
信号ƒ(t)的自相关函数؃ƒ(て)的傅里叶变换等于该信号的功率谱密度Øff(て)。
而两个有限功率信号f(t),g(t)的互相关函数Øfg(て)的傅里叶变换等于这两个信号的功率互谱密度Øfg(て)
上面的维纳定理,其要点是相关函数和谱密度函数是傅里叶变换对。
由于涉及的信号不是能量有限而是功率有限,所以相关函数和谱函数都要对时间平均,也即如前所述,对有限时间间隔取平均后再令该时间间隔趋于无穷取其极限。
2、音质评价的四个客观物理参量
音乐厅音质的任何评价方法最终都离不开人耳的审听,审听结果所产生的主观感觉已在前面叙述过了。
这里力求将来源于主观感觉的音乐厅音质评价标准建立在客观的、定量的物理分配年的基础上,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声场的音质不外于到达两耳的声信号的时间和空间物理参量有关。
理论分板和实验表时,音乐厅声场的音质可以归结为下面四个物理参量。
它们既能决定声场音质的基本特征,又彼此独立,可以作为音乐厅设计最佳化所需参照的客观评价标准。
1)响度
包括直接声响度和混响声响度。
由于人耳感觉到的响度和A计权(考虑到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的灵敏度不同所做的校正)的声压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在实践中也常常用A声级,或直接就用声级作为评价标准。
这个客观的物理的标准等价于声压信号的自相关函数Øpp(て)在て=0时的数值。
这个标准只涉及单耳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属于单耳(时间)评价标准。
显然,响度标准不仅是主观感觉参量的基础,也是下述三外客观物理标准的基础。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
也称早期反射时间延迟。
这是又一个客观的物理的评价标准,也是另一个单耳(时间)评价标准。
实验发现,和亲切感亲密相关的最佳的初始时间延迟间隙等于声源声压自相关函数的包络幅度从初始极大值Øpp(0)降至0.1A的时间间隔てp。
|Øpp(てp)|包络
=0.1A (7-15)这里,为等效的总反射幅度,Ai是第i次反射声的声压幅度。
A的主要贡献来自第一次反射声A1。
注意,由JenSen
不等式知
3)混响时间
全称是早期反射后的后期混响时间,或简称为后期混响时间。
这是第三个客观的物理的评价标准,也是第三个半日耳(时间)评价标准。
实验发现,音乐种类不同,所需的音乐厅的最佳混响时间T也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种类的音乐,它们自相关函数的有效持续时间てe不同,てe是声源信号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即令Øpp(0)=1)的包络曲线到达并维持在0。
1时的时间延续。
显然它只是该声源信号的性质。
有些作品的てe小于50ms,而有些作品的てe超过100ms。
てe和T之间有一较确定的关系,但受音乐厅混响频率特性的一定影响。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目前认为:对古典音乐,最佳混响时间要求为1.6-1.7秒;罗曼蒂克音乐为2.0-2.1秒;现代音乐为1.8-1.9秒;作为设计和评价的一个标准,在设计选择音乐厅的最佳混响时间时,必须考虑到该音乐厅主要演出节目的自相关函数的有效持续时间,并由此去选定作为设计参数的中频混响时间。
4)双耳听觉互相关性
这是第四个客观的物理的评价标准,也是唯一的一个双耳(空间)评价标准。
大量实验表明,人脑在分析声信号时,左右两个半球有分工:声信号在时域中的变化(比如旋律)主要引起左半脑的神经活动,而声信号的空间定向,双耳听觉互相关性主要由右半脑神经活动决定。
由此也可以理解,这里由双耳协作完成的空间分析是独立于前面由单耳完成的时间分析的。
引入双耳听觉互相关函数
而双耳听觉互相关(IACC)由下式定义
I ACC=|Øl,r(て≤1ms)|max
大体说来,对所有的音乐信号,在反射声情况下,IACC在正面入射为最大,在与正面呈55°角的左(右)侧前方入射为最小;对有反射声的情况,正面入射的直达声和侧前方入射的反射声之间夹角当55°+/-20°时,IACC为最小。
实验表明,IACC值越大的声场,在主观优选时越认为不可取,因此需要到达双耳的信号有明显的幅度差和适当的时间差,使得I ACC较小,具体地说,应使早期反射到达测听者的方向保持在与视野正前方呈+/-(55°+/-20°)的扇形范围内。
注意,音乐厅正厅中心轴线上座位的IACC比其他座位要大,原因是自两侧墙的相干反射以相等的幅度同时到达中心轴
线座位听众的两耳,相干性大,这个现象在现有的音乐厅中可能比较突出。
上面四个标准可以将音乐厅的音质分析从难以客观分析、难以定量分析的主观感觉范畴转移到可以定量、比较客观的相关分析的范畴。
这样一来,音乐厅的音质评价问题便从原先基本上是个艺术问题转化为现在基本上是个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