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资源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态等因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既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也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方面。
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和发展方向。
例如,山地地形的区域往往适合发展林业、旅游等业态;沿海地区则更适合发展港口、航运、水产业等。
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温带地区适合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热带地区适合发展稻米、果树等。
此外,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一些区域是否存在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等,这些资源的存在对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政治和社会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影响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平原地区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易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权形式;而山地地区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特权集团的形成相对困难。
此外,地理环境的差异还会影响区域的文化传承和道德观念,如沿海地区容易形成开放进取、海洋意识较强的文化,而内陆地区则更注重团结和守望相助。
再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态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湿润,土壤肥沃,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冰川地区则较为贫瘠,生物种类较少。
地理环境的变化还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塑造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例如,山区居民由于地形限制,生活方式通常以农牧业为主,注重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多样,注重个人发展和现代化思维。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产生习惯性的影响,如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更注重保暖和节水。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资源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论述区域自然资源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按照其能否再生可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三类。
它具有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影响区域生产力的发展。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资源,如果一个地区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其发展生产力有很大的便利,当地的资源需求可以由本地解决,而不用费尽周折从外地转运。
我国存在许多因自然资源丰富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比如大庆因石油而生,株洲因有色金属而生,本溪因铁而生等。
但是随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的影响也逐渐微弱,许多没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也发展起来。
2.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如果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越多,利用该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规模就有可能越大。
比如粮食单产一定的情况下,耕地面积越大,粮食产量越高;相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对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以及城市发展规模构成了限制。
3.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同一种资源,其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则开发利用的方式就不同,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殴辱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就不同,经济效益存在巨大差距。
比如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油质好,开采条件优越,其石油开采成本仅为美国原油开采成本的1/20,单井日产原油量是美国的1000多倍;我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品位在30%左右,采出后要经过选矿才能入炉,其成本比天然富矿高四五倍;再如,棉花生产对温度和光照有一定要求,我国新疆地区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棉花质量最好,华北平原次之,成都平原和辽河平原最差。
所以,自然资源不但直接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产品质量间接地影响经济效益。
资源禀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禀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禀赋是指不同地区所拥有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资源的差异程度。
而这些资源禀赋的差异将会对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得不认真研究资源禀赋对地区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来促进区域发展。
一、资源禀赋对地区发展的影响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地区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将会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可能无法发展出一些需要特定气候的产业;而水文条件优越的地区则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旅游等产业。
同时,自然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问题。
在发展中,需要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产业,保护生态环境,规避自然灾害风险。
2.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包括不同地区的人口、文化、历史等差异。
这些因素也会对地区的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会更加适合发展服务业、小型制造业等产业;而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可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人口结构的差异也会决定着地区的职业分布和就业形态。
因此,政府需要根据人文因素的特点,科学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影响地区资源禀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差异会对地区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可以发展知识经济、高科技产业等,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则需要重点发展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
同时,地区的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和地区的发展方向。
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产业政策,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如何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来促进区域发展1.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利用资源禀赋优势的前提。
政府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地区优势资源,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明确地区要发展的产业和方向,将资源禀赋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竞争。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其次,气候条件对区域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
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否适宜农业决定了农产品的丰
收情况。
例如,气候温暖、降雨充足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而气候寒冷
的地区可能更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气候条件还决定了水资源的丰缺
情况。
气候干旱的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需要采取节约用水和开发其
他水资源的措施。
然后,自然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影响巨大。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
林资源、水资源等。
一个地区是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了经济
的发展。
例如,拥有丰富矿藏的地区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从
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对于发展能源、农业和
工业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区域的经济结
构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人口分布对区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决定了劳
动力资源的供给和市场规模的大小。
如果一个区域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发展产业。
此外,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消费能力
较强,市场规模大,有利于发展商业和服务业。
因此,人口分布对于区域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
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都会对经济、农业、交通、贸易等方
面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科学利用地理环境,可以更好地推动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
高二地理必修3_影响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影响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
包括所处纬度,离海洋的距离与气候条件,地形与海拔高度,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与严重性。
(2)区位条件。
反映一个地区和其他地区在空间上的联系,在地理上考虑和主要经济中心、海港、交通枢纽的距离,在地缘政治上考虑和邻国的关系。
(3)资源赋存。
水、土地、能源、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和开发潜力,对经济发展的保证或限制程度。
(4)原有经济基础与发展水平。
反映一个地区创造财富或获得财富的综合能力,可用产业结构、人均GDP或人均GNP、发展速度、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效益、外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
(5)社会发展水平。
城镇化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素质、民族关系、文化、科技与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和服务设施。
(6)生活质量。
劳动工资与人均实际收入、家庭开支与消费构成、人均居住面积、居住环境质量。
(7)基础设施。
水电供应、通讯设施、对外交通。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财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将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首先,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各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同,利用本地特有的资源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吸引投资、推动产业发展。
例如,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等相关产业;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矿山开采、矿产品加工等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还能够拉动周边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可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
而技术创新、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则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撑。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方向发展,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够带动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然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期来看对经济发展不利。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保护自然资源不仅需要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监测,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资源开发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
例如,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可以建立水资源使用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实行可持续林业管理,确保林木的种植和伐割达到合理平衡,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
除了保护自然资源外,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资源回收利用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资源管理方式,通过对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再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死亡率
6.64 6.49 6.57 6.56 6.51 6.50 6.46
自然增长率
11.45 11.21 10.55 10.42 10.06 9.14 8.18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4.03 13.38 12.86 12.41 12.29 12.40
6.45 6.43 6.41 6.40 6.42 6.51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征 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
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UNEP):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
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可更新 自然资源的特性:整体性、有限性、地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
1.3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生产的布局 作为生产主体,人口分布是影响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 作为消费者,消费对所在区域产生的影响:
1.3.1 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大 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
1.3.2 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 1.3.3 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2.1 区域人口数量分析 2.2 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2.3 区域人口增长分析 2.4 区域人口质量分析 2.5 区域劳动力分析 2.6 区域人口分布分析
2.1 区域人口数量分析 区域人口数量=固定人口总数+流动人口 人口数量的动态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
2.2 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年龄结构 国际:0-14 少年儿童组;15-64 青年或成年组;65 岁以上老龄组。 国内:0-6;7-12;13-15;16-18;男 16-59,女 16-54;60 以上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老年系数(65 岁以上)、少年儿童系数(0-14)、老少比。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三)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多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资源 要素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以供定需” ,寻求适 度开发强度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模和速度。方法如下: ➢1.单因素评价法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其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 经济效益。 再次,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研究区域内单一资源的承载力。忽视了各种资源之间的耦 合关系。 ➢2、多目标决策法
将自然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选取 反映资源承载力的多个目标,列出影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约束 条件,寻求多个目标的整体最优,具体要构建指标体系,确定 指标权重,计算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第四节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
第二章 作业 1. 何为自然资源?根据能否再生分为几类?举例 说明它们的特征? 2. 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 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 5. 说明生态补偿的主题、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开发策略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开发策略●蒋国平 摘 要: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是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基础,而且不同类型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仍须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协调。
关键词:自然资源 区域发展 开发策略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4)04-246-02现代科学技术巨大的威力推动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正逐步地发生变化。
正确认识自然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对较好地协调区域发展要素,合理配置区域资源,实行科学决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自然资源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自然资源的丰度包含着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内容。
丰富的优质的资源,能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从而也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的基础;反之,资源短缺,开发利用难度大,且质量差,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限制,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广度和深度两方面。
在开发与发展的初期,即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农业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狩猎、捕鱼、耕种和放牧等农业生产方式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特别是共用自然资源如水、土、光、热等,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直接决定着农业经济类型的区域差异,而其数量、质量和结构又制约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在工业发展的初期,以冶炼、烧制和纺织为主的手工业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受制于矿产资源或通过棉、丝、毛等农副产品而最终受制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与特征。
该时期的主导产业门类属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业门类,自然资源在该阶段作用强度是最大的。
自然资源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
位 于高校 、 科研单位 附近 , 远离市 区, 位 于城 乡结合带 。 不过 , 我
各 地 区所 处 的一 f : 业 化 阶段 不 同 , 技术结构呈多元化 , 产 业 结 构 也
主。高科技产 品有 微电子技术 、 遗传工程 、 超导技术 、 光纤通信技 术、 空问科学等。 高技术产业 的布局大多以“ 科技工业 园” 的形式为
出现了一大批 “ 硅谷式” 的工业园 。典型的如美 国的硅谷 , 位 于 式与社会生产方式是直接相关 的。而 当人类可 以有 日的地选择其 主 , 加利福尼亚州 的圣 克拉拉县 , 沿谷地延伸 5 0多公里 , 这里生产 大 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工业化 时代 , 自然资源结构 的形式 姚首先直接
一
产值约占世界五分之一左右 。这里有八所大学 , 3 3 与这 种 有 目的 的选 择 — — 产 业 与区域 发 展 的方 针政 策 发生 作用 , 规模集成 电路 , 所 技 校 和一 系列 研 究 所 ,其 中斯 坦 福 大 学 和斯 坦 福研 究 所起 了 决 样 的 自然资源却 因政 策方针的不 同, 其重要程度 及 自然资源 之 硅谷附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满足 了无 污染工业 的需求。 又 间的组合关系也会有所改变 , f J f J 内然资源结构 形式 的不同。凶此 , 定作用 ,
的 自然资源和无形 的 自然资源 。 弄清资源 的分类 , 有助于产业 的划
分, 也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现有 资源对 资源结构进行搭 配 , 使产 l 结构与资源结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 从而促进 区域经济的发展 。
一
、
自然资源结构对产 业结构 的影响起着基础性作用
地理区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优化
地理区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优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地理区位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愈发凸显。
地理区位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交通条件等方面因素。
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往往与其地理区位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讨论地理区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地理区位。
首先,在地理位置方面,离海洋或河流等水域的接近常常能带来区域经济的优势。
海洋和河流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纽约市的地理位置位于哈德逊河口,使得它成为美国东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
纽约市的港口贸易和金融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全美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其次,自然环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依靠资源开发获取经济增长。
例如,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全球能源重要的供应地。
自然环境还可以吸引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例如,马尔代夫拥有美丽的海岛和珊瑚礁,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
此外,交通条件是地理区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交通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流动。
交通便利的地区能够更容易地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提升经济效益。
例如,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得益于其良好的港口和先进的交通网络,成为东盟地区的贸易中心。
然而,地理区位也可以带来一些挑战和劣势。
一些地区由于偏远或地处严重自然灾害风险地带,导致其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例如,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某些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面临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问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优化地理区位的影响,有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互联互通能力,缩短地区之间的距离。
这将有助于促进贸易流通和人员流动,提升经济效益。
其次,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依靠自然资源开发经济,更要注重生态保护,以确保长期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方向与效益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方向与效益1. 引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100字左右)地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框架,它不仅塑造了地貌和气候,还影响了资源分布与利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方向与效益,旨在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为未来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200字左右)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类型和分布不同,如煤炭、石油、水资源等。
区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与否,决定着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发展港口经济、船舶制造等产业优势;富饶的农田和水资源使得某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地理环境的资源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可持续发展。
3. 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300字左右)区域的地理位置对交通运输和商贸活动有着决定性影响。
地理环境是否便利,决定了区域对外开放的程度和贸易流通的便利程度。
例如,位于战略性交通要道的地区,如陆海新通道、沿海经济带等,能够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建立联系,并发展贸易和旅游业。
另外,区域的自然条件也会影响交通建设的成本和效益,如山区地区建设高速公路的困难和河流交通的优势,都对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4. 地形和气候对产业分布的影响(300字左右)地形和气候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它们影响着不同地区的产业分布和特色。
地形山区通常不利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但却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农业和能源的开发,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通常适宜农业发展,气候寒冷的地区则适合发展冰雪旅游和矿产资源。
因此,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直接影响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0字左右)地理环境对于区域发展的效益还体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理环境资源,可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保护水源地,减少污染,不仅可以保护水资源,还可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浅谈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浅谈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高级中学唐建军)自然资源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社会生产的原料和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和场所。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及开发利用条件等都将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然资源有三个特性:一是有限性。
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区域性。
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区域性)不但表现在不同区域同一种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别,而且还表现在不同区域的各种资源在自然资源品种组合上的差异。
这两个方面的差别,都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产生重大影响。
三是整体性。
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自然资源的这种整体性特征,要求人们在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坚持全面研究、综合开发的原则。
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
其中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又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力是人们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它由劳动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组成,其中,后两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
所以,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资源。
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但是,一个地区存在某种资源,并不一定就能发展某种生产活动,因为某种生产活动的发展不仅受资源条件决定,而且还受经济基础、技术条件以及市场供需条件等决定。
所以,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
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最新自然资源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自然资源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2013221112210045 铁扬1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对一个区域的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条件、水平,政策制度,地方文化等。
本文主要针对自然资源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证二者的关系,我认为:在区域发展的早期,在资源指向型的传统增长模式中,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良好的积极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生产社会化,在区域发展后期,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高,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受其制约。
在区域和社会发展的初期,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为区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都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丰裕的自然资源使美国获得了更高的生产率,由此带来了19世纪的繁荣局面,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领导地位与其在煤、铜、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产品的开采和生产分不开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东北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同样因为资源而兴盛的还有南非、秘鲁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内也有两类典型依托资源发展而成的资源型城市: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如大同、邯郸。
图一为中国1985—2003年间以原煤、原油和生铁作为自然资源的代表与经济增长的历史演变特征。
由图一可见,资源产品与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上呈同向上升趋势,只是在不同的区间范围内,这种趋势相关性程度各异。
在1993年之前,相关性程度更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
11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徐康宁王剑这是否意味着自然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好呢?历史表明,在20世纪中后期,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再是以往的促进作用。
“资源诅咒”论、“荷兰病”也随之而来。
“资源诅咒”是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其涵义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
地理环境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陆地形态等自然要素的组合。
这些要素对经济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和气候条件三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区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经济活动类型和经济发展速度。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港口资源,这为渔业、航运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另外,一些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如煤、铁矿石、石油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工业发展。
而资源匮乏的地区则需要借助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实现经济发展,如发展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
其次,交通条件也是影响经济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条件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和资源的流动。
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往往具有更为发达的经济。
例如,交通网络发达的沿海地区往往是贸易和物流中心,因为这些地区可以迅速连接内陆和其他国家或地区。
而交通不发达的内陆地区往往受到地理障碍,交通成本高,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改善交通条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外,气候条件也对经济区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着农业、渔业等特定行业的发展。
例如,气候温暖的地区适宜农作物的种植,这促进了农业发展。
而气候寒冷的地区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另外,气候条件还会影响到能源的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
例如,气候潮湿多雨的地区适合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气候阳光充足的地区适合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总之,地理环境对经济区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交通条件的便利程度和气候条件的适宜程度都会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利用和开发地理环境资源,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土地资源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土地资源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和利用方式的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土地资源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对其中的一些例证进行分析。
首先,土地资源变动会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一些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土地资源的短缺和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房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一线城市和特大城市正是依靠土地资源的变动,大规模发展房地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这些地区经济高速增长。
而在一些传统农业区,土地资源的流失和减少则导致传统农业产业的衰退,推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其次,土地资源变动还会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例如,一些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周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在土地资源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土地资源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还具有区域差异和不平衡的影响。
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存在着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差距。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依靠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增长,而一些相对贫瘠的地区则面临着发展困境。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变动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最后,土地资源变动还与城乡发展的差异密切相关。
在中国,土地资源的变动对城乡发展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集中导致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外流和农业发展的落后,形成了城乡差距。
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的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二、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定义P32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重点)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略)
(一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生态环境调查(是什么)
(1)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调查 (2)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 (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2)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 目的是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确定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稳定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对策与措施。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略)
了解 (三)生
态环境影 响分析方法(略)
三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评估与生态补偿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自然环境与 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所必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 质基础。
起加速和延缓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作用。
一、自然环境与 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和文化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四大文明;南北文化) 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产生了环境问题。 区域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前提,二者必须同步进行。(有资金;有能力;替代性) 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应建立在保护环境的 基础上。
重点掌握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价程序 生态补偿
结束
土 地 资 源 生 态 环 境 评 价 的 指 标 体 系 及 权 重 系 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2013221112210045 铁扬1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自然资源对一个区域的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条件、水平,政策制度,地方文化等。
本文主要针对自然资源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证二者的关系,我认为:在区域发展的早期,在资源指向型的传统增长模式中,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良好的积极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生产社会化,在区域发展后期,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高,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受其制约。
在区域和社会发展的初期,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为区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都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丰裕的自然资源使美国获得了更高的生产率,由此带来了19世纪的繁荣局面,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领导地位与其在煤、铜、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产品的开采和生产分不开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东北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同样因为资源而兴盛的还有南非、秘鲁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内也有两类典型依托资源发展而成的资源型城市: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如大同、邯郸。
图一为中国1985—2003年间以原煤、原油和生铁作为自然资源的代表与经济增长的历史演变特征。
由图一可见,资源产品与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上呈同向上升趋势,只是在不同的区间范围内,这种趋势相关性程度各异。
在1993年之前,相关性程度更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
1
1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徐康宁王剑
这是否意味着自然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好呢?历史表明,在20世纪中后期,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再是以往的促进作用。
“资源诅咒”论、“荷兰病”也随之而来。
“资源诅咒”是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其涵义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2。
20世纪的非洲等资源丰富国家和日本等资源匮乏地区迥然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便是典型的例子。
同样具有说服力的还有盛产石油的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等国与资源贫瘠的东亚新兴经济体(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之间的经济差距。
那些资源缺乏的经济为摆脱资源束缚而主动放弃传统的增长模式,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而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却陷入资源依赖型的增长陷阱,经济增长步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
3
由图(2)可以发现英、美、日发达国家单位GDP能耗逐步降低,利用率提升,而发展中2百度百科资源诅咒荷兰病词条
3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徐康宁王剑
国家单位GDP能耗却不断升高,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过于依赖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粗放,高能耗的发展状况。
(2 不同国家单位GDP能耗图)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早期依赖自然资源而发展的资源型城市也逐步暴露出很多问题:经济结构失衡、产业单一、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多、替代产业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这都是“资源诅咒”的典型表现。
我国也早在2007年38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八大措施促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由国际和国内发展历史经验可知,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反而会限制区域内资本和劳动的流通,引发“荷兰病”而妨碍经济增长。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使经济增长达到质和量的统一,走出依赖自然禀赋增长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