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简版)
必修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必修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必修一化学的复习知识点整理: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的定义、化学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2. 原子结构:原子的概念、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核的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
半径和电子云模型。
3. 元素周期律: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的布局、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4. 化学键:化学键的概念、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5.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6.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和速
率定律。
7.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概念、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酸碱指示剂和常见的酸碱中
和反应。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
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
9. 碳的化合物:碳的特殊性质、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
特点和物理性质。
10. 石油:石油的成分和组成、石油的提炼和加工、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这些是必修一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还可根据具体的课本和教学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三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三高三学习是学生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段时期,特别是对于选择理科的同学来说,化学作为必修科目之一,在学习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下面我将对化学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相关的术语,了解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
2. 化学方程式: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包括平衡方程、离子方程和氧化还原方程。
3. 物质的组成:熟悉化学式、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法,了解元素与化合物的比例关系。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学习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吸热反应,了解焓变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离子反应与溶液1. 溶液的溶解度:熟悉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2. 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电化学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3. 酸碱溶液和中和反应:了解酸碱溶液的性质及其pH值的计算,熟悉酸、碱和盐的命名规则。
四、气体和气体的化学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过程,掌握理想气体的相关计算。
2. 气体的理论基础:学习玻意尔定律和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理论基础。
3. 气体混合与溶解度:了解气体混合和气体溶解度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表达式、速率常数和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2. 化学平衡:熟悉平衡态的判断和平衡常数的计算,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3. 催化剂与化学平衡:了解催化剂的基本原理和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六、酸碱溶液和氧化还原反应1. 酸碱溶液:掌握酸碱溶液的性质和pH值的计算,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
2. 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离子电荷的变化,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高考必修一化学必背知识点
高考必修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导言:高考化学作为必修科目,是考生的一道难关。
化学知识广泛而深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高考化学,本文将介绍高考必修一化学的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化学元素及其符号高考化学中经常涉及的元素有氢(H)、氧(O)、氮(N)、碳(C)等,学生需牢记各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以上纯物质混合而成,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常见离子及离子式高考化学中常见的离子有氢离子(H+)、氧离子(O2-)等,对于这些离子的离子式,学生需要熟记。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学生需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化学实验技术1. 实验仪器的使用高考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有量筒、容量瓶、天平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常见实验操作高考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常见的操作方法,如装液体、过滤、蒸发等,学生需要熟悉这些操作过程,并注意安全事项。
3. 安全与环保意识化学实验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学生需要具备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对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品进行正确处理,保护环境。
三、化学计算1. 化学式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式的计算方法,包括分子式和离子式的计算方法,以及根据元素的原子量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计算学生需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物质的摩尔计算等。
3. 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考点,学生需要掌握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例和浓度的计算方法。
四、化学反应原理1. 氧化还原反应学生需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特性,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态变化。
2. 酸碱反应学生需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三必修一必备化学知识点
高三必修一必备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高中必修科目,也是理科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三学年对于化学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高考将对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查。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必修一必备的化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掌握元素符号、原子序数以及所在的周期和族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中的许多题目都需要对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有一定的基础。
2.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以及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轨道理论。
3. 元素与化合物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和半金属等特性。
同时还需要掌握元素之间的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反应方程的解题方法,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守恒原理和电荷守恒原理。
5. 反应速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理解速率方程式和速率常数的含义。
6. 酸碱及中和反应掌握酸碱溶液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如酸碱指示剂、PH值、中和滴定等。
同时需要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7.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含义,掌握平衡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能够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平衡浓度和判断平衡位置的移动。
8. 电化学与电解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反应的规律,掌握电解条件下的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的过程。
能够计算电解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和电解时间。
以上是高三必修一必备的化学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练习,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部分的考试。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积累实验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总复习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三总复习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1. 元素的基本概念-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特定的元素符号,例如氧的元素符号是O,钠的元素符号是Na。
2. 原子的基本概念-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
3.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构成。
电子以能级的形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一种表格,它将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第一横行为1周期,第二横行为2周期,依此类推。
5. 原子的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的强相互作用力。
a.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重叠形成的强相互作用力。
b. 共价键: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轨道重叠共享电子形成的强相互作用力。
c. 离子键: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强相互作用力。
6.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
-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等不同类型。
7. 摩尔和化学计量-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用化学计量学表示。
1摩尔的物质中包含6.02×10^23个粒子。
- 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各个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8.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质溶解的介质。
- 溶解度是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最大量。
9.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后发生的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中的H+离子和OH-离子结合形成水。
10.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它们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持续转化。
这些是高三化学必修一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一背诵知识点整理(精心整理)
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在实验中难免会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
实验者要有安全操作知识(包括药品存放)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一是从实验知识上要清楚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应如何防范;二是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正确、规范,以防事故发生。
1.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问题(六防)2.意外事故的处理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物质的溶解(1)固体物质的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可适当加热。
(2)液体的稀释一般将密度较大的液体加到密度较小的液体中,例如浓硫酸的稀释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气体的溶解注意防止倒吸。
2.过滤:是一种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有时为了防止某些晶体的析出,可采用趁热过滤,例如,过量Fe粉和稀硫酸反应后除去剩余的Fe粉用趁热过滤法,能防止温度降低析出绿矾晶体而使其损失。
若滤液浑浊,要重复过滤操作,直至滤液澄清为止。
3.洗涤沉淀的操作方法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滤干后),重复操作2~3次。
不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物质,以免划破滤纸。
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进行检验(事先要确定沉淀中含有的离子,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检验)。
4.蒸发:是用加热使液体挥发的方法减少溶液中的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方法。
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液体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注意: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5.结晶:是使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出的过程,是提纯、分离物质的方法之一。
有两种措施:一是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KCl;二是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如KNO3、NaNO3。
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必备15篇)
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必备15篇)本文为大家分享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H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O32—+H2O+CO2H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4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SiF4↑+2H2OSiO2+CaO===(高温)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四、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五、硅单质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六、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七、氯气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八、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九、二氧化硫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十、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浓H2SO4)12C+11H2O放热2H2SO4(浓)+CCO2↑+2H2O+SO2↑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2H2SO4(浓)+CuCuSO4+2H2O+SO2↑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一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十一、硝酸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4HNO3(浓)+Cu==Cu(NO3)2+2NO2↑+4H2O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一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十二、氨气及铵盐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NH4NO3+NaOHNaNO3+H2O+NH3↑2NH4Cl+Ca(OH)2CaCl2+2H2O+2NH3↑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高考化学一轮必背知识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必背知识总结1500字高考化学一轮必背知识总结化学是一门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和能量的科学。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掌握并理解一些基础的概念和知识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你应该必须背诵和掌握的高中化学知识。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原子是一种微小的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原子的原子数等于质子的数目。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个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它将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4.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分布。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离子化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出现周期性变化。
5.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共享形成的。
6.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反应物出现在反应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出现在右边。
7.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物质的量度,用摩尔(mol)表示。
1摩尔是指在物质中含有6.022×10^23个基本粒子(如原子、分子等)。
8.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用g/mol表示。
摩尔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9.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单位体积的溶质的摩尔数。
用mol/L表示。
10.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1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
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给出电子的物质。
1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消失或生成的数量。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13.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指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
高三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高三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反应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作为高中化学的必修一,本文将介绍高三化学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
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物质中粒子的数量,单位是摩尔(mol)。
1摩尔的物质包含6.022 x 10²³个粒子,这个数值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2.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g)。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3. 摩尔体积摩尔体积指的是1摩尔气体在特定条件下所占的体积,单位是升(L)。
在相同的条件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元素由同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
2. 元素符号与原子序数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名称的简写,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原子的数量。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原子序数为8。
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升序排列的,可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指的是元素的横向排列,族指的是元素的纵向排列。
三、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它们的摩尔比例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2. 平衡化学方程式平衡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摩尔比例已经调整至最简比例。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电子的转移,涉及到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存在。
四、化学键1. 离子键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吸引而形成。
2. 共价键共价键由两个非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共享而形成。
3. 金属键金属键由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云与正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
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量。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3.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在一定条件下不变。
高三总复习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三总复习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以下是高三化学必修一复习的知识点整理: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周期和族
-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
- 电子的排布和空壳层
3. 化学键与化学式
-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共价键的性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 化学式的编写和命名
- 分子式、电离式和结构式的关系
4.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
- 摩尔比和反应的计算
5.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 氧化数的规则和计算
-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和配平
6.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电解过程
- 电解液和非电解液的区别
-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7.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
-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还原性
-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特征
8. 酸、碱和盐
- 酸和碱的定义
- 酸碱中和反应和指示剂
- 酸、碱和盐的一些常见性质和应用
9. 有机化学基础
-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 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特点和性质
这些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练习题和课堂笔记进行系统学习。
高三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三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化学作为高中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是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积累的科目之一。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尤其重要,既是对学生前两年学习的巩固,也是对高考化学试卷的一个总结和归纳。
下面就是高三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的详细内容。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常见化学元素:氢、氧、氮、硫、碳、磷、铁、铜、锌、银、金等。
2. 化学元素符号和周期表:元素符号使用拉丁字母的缩写形式,如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
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表的,以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性质为基础,将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而成。
3. 化合物的分类: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无机化合物主要由无机元素组成,如NaCl、CaCO3等。
有机化合物则包含碳元素,并常与氢、氧、氮等元素相结合,如甲烷、乙醇等。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1. 化学反应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
-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发生和反应物、生成物的量的关系。
2. 化学方程式的要素:- 反应物:参与反应并消耗的物质。
- 生成物:反应结束后生成的物质。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3. 化学计量:- 摩尔质量:一摩尔物质的质量。
- 摩尔比: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
- 摩尔计算:利用摩尔比和已知量的计算方式求解其他未知量。
三、化学键与分子构造1. 化学键的产生:- 金属键:金属元素之间的共价键。
- 离子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的键。
-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
2. 化学键的类型:- 单键:共享一个电子对。
- 双键:共享两个电子对。
- 三键:共享三个电子对。
3. 分子构造表示方法:- 简式表示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分子化学式。
- 结构式表示法:用化学键、原子间的连线和原子周围的电子表示分子的三维形态。
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 电解质的概念:可以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清单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清单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2.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基本粒子:原子、离子和分子。
5. 元素周期表:包括周期表的排列原则、周期趋势和族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包括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和方程式的平衡。
3.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4.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包括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平衡常数和平衡条件。
三、化学键和物质的构成1. 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共价键的种类:包括单键、双键和三键。
3. 分子的构成: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的电中性粒子。
4. 离子晶体的构成: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连接形成的晶体。
四、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质和溶剂。
2.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和溶剂种类。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质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4. 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
五、化学平衡1. 平衡的定义和特征:动态平衡和平衡常数。
2. 平衡的移动:包括平衡的移动原理和Le Chatelier原理。
3. 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六、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布朗酸碱和阿伦尼乌斯酸碱。
2. 酸碱指示剂和pH值:指示剂的酸碱变色范围和pH值的计算。
3. 酸碱滴定和计算:滴定反应的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电子的转移和氧化还原态的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态的变化和电子的转移。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包括电化学电池、电解和腐蚀。
八、化学能和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包括反应焓和反应热。
2. 化学反应速率:包括速率的定义和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高三化学复习必修一知识点
高三化学复习必修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转化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理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三化学学科的复习中,必修一是重点,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按照必修一的知识点来进行论述,以帮助高三学生系统地复习化学知识。
一、化学原子论化学原子论是现代化学的基石,它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原子组成的。
在化学原子论中,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心运动,形成各种原子。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组织和展示方式,它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表中。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电子壳层数进行排列,同时,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在同一元素族中。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共价键是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共享其外层电子形成的。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图解,用化学式和反应条件来表示。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过程、反应热等信息。
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通过配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来符合物质守恒定律。
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氧化剂得到电子还原,同时伴随着原子核的重新组合。
六、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会失去质子(H+),碱会失去氢氧根离子(OH-),从而形成盐和水。
七、离子反应与电解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带电离子之间形成化学反应的过程。
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离子反应和电解是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
八、化学计量与物质的量化学计量是指通过化学方程式和物质的量关系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体积等。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概念,用摩尔(Mol)来表示。
通过物质的量可以推算出反应物的量比、质量关系等。
九、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质分子结构是指化学物质中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和连接方式。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简版)
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原则:“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所加试剂一定不能和被提纯物质反应),“易分离”(杂质发生变化后要容易用过滤,萃取、分液等操作与被提纯物质分离开)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7)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三学生在备战化学必修一考试时,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归纳。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备考。
一、物质的构成1.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
常见元素如氢、氧、碳等。
2. 原子:具有独立存在和化学性质的最细小粒子。
3.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4.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二、化学方程式1.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为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为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
2.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4. 平衡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前后的物质数目保持不变。
三、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
2.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3.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氧化铁等。
四、化学反应的速度1.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3. 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反应速率正比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比。
五、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单位溶剂中最大溶解的溶质的量。
3. 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溶解度达到最大的状态。
六、酸和碱的性质1. 酸性溶液:含有H+离子的溶液,具有酸味和酸性反应。
2. 碱性溶液:含有OH-离子的溶液,具有苦味和碱性反应。
3. 酸碱指示剂:用于检测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如酚酞、溴蓝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
2. 还原:指物质获取电子。
3. 氧化剂: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
4. 还原剂:能够还原其他物质的物质。
5.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根据物质的电子的失去和获取来判断。
八、电化学1. 电解:利用电能使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分解。
高三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
高三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基础。
在高三化学必修一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高三化学必修一常考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我们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2.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来表示,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产物是产生在反应中的新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方程式是2H2 + O2 → 2H2O。
2. 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三、溶液和溶剂1.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常见的溶液包括盐水、糖水等。
2.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四、酸、碱和盐1. 酸是指具有酸性质的物质,可以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
2. 碱是指具有碱性质的物质,可以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 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形成的物质,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等。
五、离子和化学式1. 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正离子带有正电荷,负离子带有负电荷。
2. 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的符号组合,包括离子式和分子式。
离子式用离子的符号和数目表示化合物,例如氯化钠的离子式是Na+Cl-。
六、电化学1. 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源使电解质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阳离子会向阴极移动,阴离子会向阳极移动。
2. 电池是用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高考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是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而其中必修1的内容更是奠定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以下将对高考化学必修1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学生掌握和复习。
一、化学物质与反应1. 化学物质的分类: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金属与非金属,而有机物则是很多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2. 化学反应: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物质的生成、消失和转化等。
3. 反应的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通过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可以总结出各种常见反应的特征,而通过分析反应的微观实质则可了解反应机理和原理。
二、溶液与离子反应1. 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稳定体系。
2.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3.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中能够溶解并形成导电溶液,而非电解质则不会。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分类:元素周期律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而成的表格。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横行和纵列组成,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四、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可以形成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的表达式,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边,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边。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某些物质失去电子(氧化)而另一些物质获得电子(还原)的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可以通过判定物质的氧化态或还原态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而能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六、分子结构与性质1. 分子的组成和构造: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连翘方式决定了其性质。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高三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高三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成分、结构和变化规律等内容,是自然界中最基础、最普遍的科学之一。
在高三阶段,我们将学习化学必修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将为我们的高考复习和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一一介绍。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例如氧气、纯铁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在一定比例下结合形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二、基本粒子之间的组合物质由基本粒子组成,根据基本粒子之间的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离子是原子或分子中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的带电粒子。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符号组成,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通过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质荷守恒定律是两个基本的守恒定律。
四、常见离子和配离子理论离子是带电粒子,可以根据带电的正负性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离子的组合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配离子理论指出,在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荷的吸引相互结合形成配离子。
五、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中的粒子数量的物理量,用摩尔(mol)表示。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含物质的量之比,用g/mol表示。
通过摩尔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六、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的表格,是研究元素化学性质的基础。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等。
元素的周期性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上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地变化。
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化学是一门涉及物质组成、性质、结构、转化等方面的科学,而高三化学必修一作为高中化学的一部分,是学生在这一学科中的基础部分。
下面将对高三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其中包含了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
质子与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有着不同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质量数是质子与中子的总和,而原子序数是指质子的个数。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着能级和壳层的规律。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一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周期性特征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而金属键则是金属中电子的自由移动形成的。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物质的转化。
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学平衡等。
5. 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的数量,单位为摩尔。
化学计量是指通过化学方程式推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计量单位有物质的量、质量和体积等。
6. 溶液与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其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电解质是在水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7.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的特征是酸性溶液会使蓝色石蕊试剂变红,而碱的特征是碱性溶液会使红色石蕊试剂变蓝。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滴定实验中常见的反应过程。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而被还原,而还原剂能够提供电子而被氧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数减小,而氧化剂的氧化数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闸镇中学高三51 班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固+ 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酒精灯、蒸①不断搅拌;②NaCl(H2O)开最后用余热蒸发皿、玻璃溶解度差别大的溶干;③液体不超NaCl结晶棒质分开过容积 2/3( NaNO3)固+ 固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升华酒精灯I2( NaCl )华物分开①一贴、二低、固+ 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漏斗、烧杯三靠;②沉淀要NaCl开洗涤;③易溶物( CaCO3)要蒸发结晶溶质在互不相溶的①先查漏;②对从溴水中提萃取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分液漏斗萃取剂的要求:取 Br 2同,把溶质分离出来萃取剂与原溶分剂互不相容、不反应、密度相差较;大,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乙酸乙酯与分离互分液液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③使漏斗内饱和 Na2 CO3不相溶漏外大气相通;④溶液液体斗“上吐下泻”液+ 液蒸馏烧瓶、①温度计水银球蒸馏分离沸点不同混合冷凝管、温位于支管处;②乙醇和水、溶液度计、牛角冷凝水从下口通I2和 CCl4管入;③加碎瓷片渗析分离胶体与混在其半透膜更换蒸馏水淀粉与 NaCl 中的分子、离子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用固体盐或浓溶蛋白质溶盐析的溶解度降低而析烧杯液、硬脂酸液出钠和甘油洗气易溶气与难溶气分洗气瓶长进短出CO2( HCl )气+ 气开液化沸点不同气分开U 形管常用冰水NO2( N2O4)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原则:“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所加试剂一定不能和被提纯物质反应),“易分离”(杂质发生变化后要容易用过滤,萃取、分液等操作与被提纯物质分离开)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 Na+、 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 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4) Mg 2+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 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 NH 4Cl 溶液。
( 5) Al 3+能与适量的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 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 溶液。
( 6) 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 沉淀,不溶于稀 HNO 3,(7)NH 4+铵盐(或浓溶液)与 NaOH 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 3气体。
( 8) Fe2+能与少量 NaOH 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OH) 3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 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l2= 2Fe3+ +2Cl -( 9) Fe3+能与 KSCN 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3溶液,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红褐Fe(SCN)色Fe(OH) 3沉淀。
( 10)Cu2+蓝色水溶液,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 2沉淀,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 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 2)Cl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 [Ag(NH 3) 2] +。
( 3) B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4) 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 SO42-能与含 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 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能与 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 S2-能与 Pb(NO3) 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 PbS 沉淀。
(8) CO32-能与 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 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CO2气体。
4、常见事故的处理事故处理方法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钠、磷等失火迅速用砂覆盖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酸、碱溅在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溴滴到皮肤上立即擦去,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5、化学计量n=Nn=mn=VM =ρ·Vm混合物 M = m 总 /n 总NAMVmC B =n B /V n B=C B ×VV=n B /C B求混合物中各组分n 之比十字交叉法:溶液稀释规律C (浓)× V (浓) =C (稀)× V (稀)影响体积的主要因 素:对于 固、液态物质,是微粒的 数目和微粒的 大小;对于气态物质,是微粒的 数目和微粒 间距离。
在标准状况下( 0℃, 101kPa ),气体摩尔体积 Vm ≈22.4 L ·mol -也就是说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L 。
这里的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阿伏加德罗定律就记住PV =nRT 进行推导2 和 O3 的混合物 O 的质量为 16g46gNO 2 和 N 2 4 的混合物, n ( N ) =1mol16gOO1L 1mol / L 的 CH 3COOH 中 CH 3COOH 、CH 3COO —、 H +的物质的量都小于 1mol N A 五大陷阱 :一轮 P 18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 :一轮 P25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分类金属: Na 、 Mg 、 Al单质非金属: S 、O 、N酸性氧化物: SO 3、 SO 2、 P 2 5 等O碱性氧化物: Na 2O 、 CaO 、 Fe 2O 3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Al 2O 3 等纯 非金属氧化物: CO 、NO 等净 含氧酸: HNO 3、 H 2SO 4 等物按酸根分无氧酸: HCl强酸: HNO 3、H 2 4、 HClSO酸按强弱分弱酸: H 2 CO 3、 HClO 、 CH 3COOH 化 一元酸: HCl 、 HNO 3合按电离出的 H + 数分二元酸: H 2SO 4、 H 2SO 3物多元酸: H 34PO强碱: NaOH 、Ba(OH) 2物按强弱分质弱碱: NH 323·H O 、 Fe(OH)碱一元碱: NaOH 、 按电离出的 HO -数分二元碱: Ba(OH) 2多元碱: Fe(OH)3正盐: Na 2 3CO盐酸式盐: NaHCO 3碱式盐: Cu 2(OH) 2CO 3复盐: KAl ( SO 4) 2· 12H 2O溶液: NaCl 溶液、稀 H2SO4等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 100nm 之间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物胶体: Fe(OH) 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的直径< 1nm(粒子直径小1nm- 100nm(粒子直> 100nm(粒子直于 10-9m)径在 10-9~ 10-7m)径大于10-7m)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巨大数目的分子高分子集合体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等淀粉、氢氧化铁胶体、石灰乳、油水等云、雾、血液等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能不能(应用:血液透不能质析)膜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鉴别)静置分层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布朗运动——不是微粒本身的运动。
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电泳胶粒带电,胶体不带电聚沉:用于静电除尘、三角洲的形成、净水、制豆腐、制硅胶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2、离子反应电解质小结(1)、“溶于水或熔化状态” 只需满足其一,溶于水指不能和水反应。
故SO2、CO2、NH3、N0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补充:①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②在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③HCl 、NaOH、NaCl 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CH3COOH 、NH 3·H2O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
据此可得出结论:电解质应有强弱之分。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全部电离成离子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是弱。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 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
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 、 H3 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能电离牢记 NaHSO 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物质结构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电离程度完全部分溶液时微粒水合离子分子、水合离子导电性强弱物质类别实例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弱酸、弱碱、水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 步骤:写(基础):要配平拆(关键): ↓、↑、H 2 0、HCO 3—、HSO 3—、CH 3COOH 、 Na 2O 2、H 2O 2、H 2S 、 HS —、浓硫酸、单质、氧化物、 H 2SiO 3、Ca (OH )2 作生成物、 NH 3·H 2 O (不加热)、 H 3PO 4、 H 2SO 3 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删(途径): 等量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 查(保证):检查是否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② Al 3 +与强碱如 NaOH :强碱少量时生成 Al ( OH )3,强碱过量时生成 AlO 2—Al 3+ 与弱碱如 NH 3· H 2O :无论弱碱是否过量,都只生成Al ( OH )3AlO 2—与强酸如 HCl :强酸少量时生成 Al ( OH )3 ,强酸过量时生成 Al 3+AlO 2—与弱酸如 CO 2:无论 CO 2 是否过量都只生成 Al ( OH ) 3 ③ 浓 HNO 3 做氧化剂生成 NO 2,稀 HNO 3 作氧化剂生成 NO④ 题目中有“过量、少量”字样时,根据“少定多变”确定各离子系数⑤盐类水解用“ ? ”,相互促进的完全双水解用⑥确定反应顺序(一轮P 37)5、离子共存: “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一轮—2+ 2———2—、P 33) ClO与 Fe、S 、HS 、I 、SO 3—不共存;“ —+2+ 2— ——2—、 HSO 3 —+共存 HSO 3 NO 3 +H ”与 Fe 、S 、HS 、I 、SO 3 不共存; CHCOOH 与 NH 4 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 电子,化合价降 低,被还 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 电子,化合价升 高,被氧 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 .①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②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一轮 P4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固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