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出院标准

合集下载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05032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05032

外科(8种)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入院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者择期住院手术、【出院标准】一、甲状腺肿瘤肿块消失,体温、呼吸正常、二、伤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入院标准】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ml,最大尿流率小于10m1/s,有急性尿潴留史,规范用药后无效,需手术者住院治疗。

【出院标准】一、体温正常、二便基本正常,能下床活动。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B超检查前列腺已切除或部分切除。

血、尿常规正常。

腹股沟疝【入院标准】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嵌顿与绞窄性疝立即住院,诊断为肠梗阻者按肠梗阻治疗、【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大便正常。

二、疝囊消失,手术切口愈合、拆线、三、血常规正常。

急、慢性阑尾炎【入院标准】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立即住院治疗。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可择期手术。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肠梗阻【入院标准】根据症状: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膨隆,有肠型、肠蠕动波等,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肠管充气扩张,有固定得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内无气体。

明确诊断即可住院、【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及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粪常规正常。

输尿管结石【入院标准】一、症状:活动后腹部或腰部绞痛,剧烈,伴恶心、呕吐。

二、体征:肾区或输尿管叩击痛。

三、B超检查支持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诊断,尿常规有红细胞。

【出院标准】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二、B超显示结石消失,输尿管无扩张、积水,尿中红细胞明显减少。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入院标准】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反复发作等徐行胆囊切除术者均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B超显示胆囊切除,肝外胆道无结石。

大隐静脉曲张ﻫ【入院标准】一、症状:病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容易疲劳。

常见病出入院标准

常见病出入院标准

常见病的出入院标准
常见病的出入院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诊疗能力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的出入院标准:
入院标准:
1. 急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入院进行手术。

2.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慢性胃炎急性出血等,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也需要入院接受治疗。

3. 重症疾病:如重症肺炎、重症心肌炎等,需要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的患者也需要入院接受治疗。

4. 需要手术或特殊检查的患者:如胃镜、肠镜、手术等,通常需要入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出园标准:
1. 病情得到控制: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可以出院回家休养。

2. 康复状况良好:患者的病情康复状况良好,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可以出院回家康复。

3. 达到出院标准:患者的病情已经达到出院标准,可以出院回家康复。

具体的出院标准因疾病和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出园标准并不是固定的,如果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或出现其他并发症,需要继续住院治疗,则不能按照原定的出园标准进行出院。

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一、儿内科疾病(一)母婴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P55.1【诊断标准】1.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或黄疸程度重,达到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母婴 ABO 血型不合;3.实验室检查有血红蛋白下降、网织和/或有核红细胞升高、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等溶血依据;4.母子交叉免疫试验符合以下任意一条:(1)直接 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2)子血清抗体筛查阳性,并结合临床;(3)母孕期抗 A 或抗 B I gG 效价明显升高,滴度≥1:64,并结合临床。

【入院标准】1.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或黄疸程度重,达到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存在贫血;3.存在母婴 ABO 血型不合条件。

【转诊原则】1.黄疸未完全消退,需要临床干预,但不需换血治疗;2.贫血,但血红蛋白大于80g/L。

3.生命体征稳定,但需要临床监测。

【出院标准】1.血清胆红素稳定下降,结束光疗24-48 小时后,胆红素仍低于需要临床干预的黄疸标准;2.血红蛋白稳定,大于80g/L,不需要输血;3.患儿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

(二)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诊断标准】1.无明显系统性疾病的频繁呕吐、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的哮喘、胸部及上腹痛、喂养困难、不明原因的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等表现,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2.食管 24 小时pH 监测和/或阻抗监测阳性;3.食管压力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4.胃镜或食管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破损;5.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反流。

【入院标准】1.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质量;2.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3.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吸入性肺炎;4.并发重度营养不良和/或严重生长迟缓。

【出院标准】1.临床症状有所缓解;2.出血等并发症得到控制且不需要外科干预。

(三)消化性溃疡【ICD-10】K25-K27【诊断标准】1.病史:反复腹痛、恶心、呕吐,尤其是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贫血的患儿,应考虑到消化性溃疡可能;2.体征:剑突下或脐周压痛,并发穿孔可伴腹膜炎体征;3.实验室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溃疡征象;胃镜检查发现溃疡灶,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阳性。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外科(8种)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入院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者择期住院手术。

【出院标准】一、甲状腺肿瘤肿块消失,体温、呼吸正常。

二、伤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入院标准】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ml,最大尿流率小于10m1/s,有急性尿潴留史,规范用药后无效,需手术者住院治疗。

【出院标准】一、体温正常、二便基本正常,能下床活动。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B超检查前列腺已切除或部分切除。

血、尿常规正常。

腹股沟疝【入院标准】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

嵌顿和绞窄性疝立即住院,诊断为肠梗阻者按肠梗阻治疗。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大便正常。

二、疝囊消失,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急、慢性阑尾炎【入院标准】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立即住院治疗。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可择期手术。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肠梗阻【入院标准】根据症状: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膨隆,有肠型、肠蠕动波等,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肠管充气扩张,有固定的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内无气体。

明确诊断即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及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粪常规正常。

输尿管结石【入院标准】一、症状:活动后腹部或腰部绞痛,剧烈,伴恶心、呕吐。

二、体征:肾区或输尿管叩击痛。

三、B超检查支持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诊断,尿常规有红细胞。

【出院标准】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二、B超显示结石消失,输尿管无扩张、积水,尿中红细胞明显减少。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入院标准】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反复发作等徐行胆囊切除术者均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B超显示胆囊切除,肝外胆道无结石。

大隐静脉曲张【入院标准】一、症状:病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容易疲劳。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外科(8种)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入院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者择期住院手术、【出院标准】一、甲状腺肿瘤肿块消失,体温、呼吸正常。

二、伤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入院标准】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ml,最大尿流率小于10m1/s,有急性尿潴留史,规范用药后无效,需手术者住院治疗。

【出院标准】一、体温正常、二便基本正常,能下床活动。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B超检查前列腺已切除或部分切除。

血、尿常规正常。

腹股沟疝【入院标准】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

嵌顿与绞窄性疝立即住院,诊断为肠梗阻者按肠梗阻治疗、【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大便正常。

二、疝囊消失,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急、慢性阑尾炎【入院标准】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立即住院治疗。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可择期手术、【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大便正常、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肠梗阻【入院标准】根据症状: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膨隆,有肠型、肠蠕动波等,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肠管充气扩张,有固定得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内无气体。

明确诊断即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及大便正常、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粪常规正常。

输尿管结石【入院标准】一、症状:活动后腹部或腰部绞痛,剧烈,伴恶心、呕吐、二、体征:肾区或输尿管叩击痛。

三、B超检查支持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诊断,尿常规有红细胞、【出院标准】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二、B超显示结石消失,输尿管无扩张、积水,尿中红细胞明显减少、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入院标准】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反复发作等徐行胆囊切除术者均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正常、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三、血常规正常,B超显示胆囊切除,肝外胆道无结石。

大隐静脉曲张ﻫ【入院标准】一、症状:病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容易疲劳、二、体征:病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甚至卷曲成团,一般小腿与足踝部明显,常无肿胀。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84431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84431

附各科常见疾病入院标准外科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者择期住院手术。

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ml,最大尿流率小于10m1/s,有急性尿潴留史,规范用药后无效,需手术者住院治疗。

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

嵌顿和绞窄性疝立即住院,诊断为肠梗阻者按肠梗阻治疗。

急、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立即住院治疗。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可择期手术。

肠梗阻根据症状: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膨隆,有肠型、肠蠕动波等,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肠管充气扩张,有固定的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内无气体。

明确诊断即可住院。

输尿管结石一、症状:活动后腹部或腰部绞痛,剧烈,伴恶心、呕吐。

二、体征:肾区或输尿管叩击痛。

三、B超检查支持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诊断,尿常规有红细胞。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反复发作等徐行胆囊切除术者均可住院。

大隐静脉曲张一、症状:病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容易疲劳。

二、体征:病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甚至卷曲成团,一般小腿和足踝部明显,常无肿胀。

儿科支气管肺炎一、主要病史:发热、咳嗽、气促。

或合并全身中毒症状及循环、神经、消化系统表现。

二、主要体征:肺部可闻及中、细湿性啰音,管状呼吸音及实变体征。

三、必要的辅助检查及阳性结果:(一)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

(二)X线检查,肺野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可伴有肺不张、肺气肿或胸膜炎征象。

支原体肺炎一、主要病史: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咳嗽。

二、主要体征:呼吸音减低和干、湿性啰音。

三、辅助检查阳性结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增高,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胸部X 线片:肺门阴影增粗、增宽,周围有斑片状或均匀模糊阴影及实变影。

婴幼儿腹泻一、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经必要的门诊治疗无效。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在医学领域中,对于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十分重要。

这些标准和原则对于医生诊断、治疗和转诊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主题。

1. 常见病种在医学实践中,常见病种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道感染等。

针对不同的病种,入出院的参考标准和转诊的指导原则也有所不同。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些常见病种进行深入探讨。

2. 入出院参考标准针对心脏病患者,入院的参考标准主要包括心脏酶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面,以便及时发现心脏功能异常。

而出院时的参考标准则包括心肌酶谱的监测、胸部X光片等,用以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对于糖尿病患者,入院时的参考标准主要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

而出院时的参考标准则包括饮食控制、药物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在家中能够有效管理糖尿病。

3. 转诊指导原则针对高血压患者,转诊指导原则主要包括血压控制、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方面,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也需要特别关注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至心血管科或内分泌科。

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转诊指导原则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支持疗法、症状缓解等方面,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也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转诊至呼吸内科或感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对于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医生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总结回顾: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对于医生诊断、治疗和转诊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主题,并且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在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转诊原则,以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

2022.10版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肌疾病

2022.10版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肌疾病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心肌疾病一、扩张型心肌病[ICD-IO]142.000【诊断标准】(一)症状。

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

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患者常感乏力。

(二)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扩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0cm(女性)和LVEDd>5.5cm(男性)(或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即预测值的2倍SD+5%),心室壁搏动幅度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45%(Simpsons法),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25%o(三)心脏磁共振及延迟强化。

提示心肌纤维化。

(四)发病时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肌病。

【入院标准】(一)出现胸闷、喘气、双下肢水肿等心衰失代偿的表现,且预计门诊调整方案效果不佳的患者。

(二)首次发现心脏扩大,需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者。

(三)出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血栓栓塞事件、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者。

(四)强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需行CRT/CRT-D/ICD植入或者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的患者。

【转诊原则】(一)上转原则。

1.需要进一步寻找心脏扩大病因但基层医院不具备相应条件时。

2.经基层医院进行规范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症状,或者需行CRT∕CRT∙D∕ICD∕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或者心脏移植的患者。

3・合并功能性瓣膜功能障碍,要进一步介入治疗的患者。

4.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需要房间隔造瘦等介入治疗的患者。

5,顽固性心衰需要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等。

(二)下转原则。

经强化药物治疗或者介入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尚需进一步住院治疗相关并发症或者合并症。

2022.10版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律失常疾病

2022.10版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律失常疾病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心律失常疾病一、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ICD-IO]147.100x004【诊断标准】(一)症状。

心悸、胸闷、乏力、烦躁、紧张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呈突发突止特征。

少数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

(二)心电图。

快而规则QRS波群,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少数患者可因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束支阻滞呈现宽大畸形。

QRS波频率通常在150bpm-250bpm,P波呈逆行性,常埋藏在QRS波群中或QRS波终末部。

【入院标准】(一)基础疾病重,伴或不伴血流动力学紊乱者。

(二)拟行介入诊疗和手术治疗者。

(三)院外或门诊无法转律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者。

【转诊原则】符合介入诊疗和手术适应证但所在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手术者,或心动过速经治疗不能终止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者,可转上一级医疗机构。

【出院标准】(一)心动过速终止。

(二)手术后病情稳定。

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ICD-IO]147.100x005【诊断标准】(一)症状。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常突发突止,多数患者可有心悸、胸闷、乏力、烦躁、紧张等临床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

(二)心电图。

窦性心律时部分患者心电图可见预激波,也可正常(隐匿性旁路)。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经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多见,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少数患者可因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束支阻滞呈现宽大畸形。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经旁路前传,房室结逆传)QRS波宽大畸形呈完全性预激波形。

QRS波频率通常在150bpm∙250bpm,逆行P波出现在QRS波后,常位于R-R间期的前半部分。

【入院标准】(一)基础疾病重,伴或不伴血流动力学紊乱者。

(二)拟行介入诊疗和手术治疗者。

(Ξ)院外或门诊无法转律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者。

【转诊原则】符合介入诊疗和手术适应证但所在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手术者,或心动过速经治疗不能终止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者,可转上一级医疗机构。

患者出院标准

患者出院标准

患者出院标准患者出院标准是指医院根据疾病的性质、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等因素,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出院的一系列评判依据。

患者出院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患者能够在达到一定健康水平后返家或接受其他进一步的治疗。

一、基本出院标准1. 病情稳定:患者的疾病症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稳定在较低水平,并且不再急剧恶化。

2. 体温正常:患者的体温已经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发热或低热的现象。

3. 血压稳定:患者的血压已经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没有明显的高血压或低血压症状。

4. 呼吸平稳: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规律恢复正常,呼吸深浅适宜,没有呼吸困难或气短的现象。

5. 心率正常: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心律齐整,没有明显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现象。

6. 减轻疼痛:患者主要症状的疼痛已经减轻或消失,疼痛评分低于一定数值,可以通过常规的疼痛缓解方法进行控制。

7. 恢复正常饮食:患者能够进食正常饮食,无呕吐、恶心、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能够正常吞咽。

8. 液体平衡:患者的水分平衡稳定,无明显的水肿或脱水现象,尿液输出正常。

9. 肠道功能恢复:患者能够正常排便,没有明显的便秘或腹泻。

10. 疾病相关指标改善:患者的疾病相关指标如血液常规、生化检查等已经改善到一定程度,达到出院标准的要求。

二、特殊疾病出院标准不同疾病的出院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疾病的特殊出院标准供参考:1. 急性心肌梗死:除了基本出院标准外,连续三餐进食无不适感,静息心率低于100次/分,无活动性胸痛,心肌酶谱降至正常范围。

2. 肺栓塞:除了基本出院标准外,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气道阻塞消失,肺血管造影显示栓塞消失。

3. 中风:除了基本出院标准外,患者体力和功能恢复良好,行走能力基本恢复,在床转位时无明显头晕或昏迷症状。

4. 肺炎:除了基本出院标准外,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明显减轻,胸部X线或CT检查显示感染影像明显减轻或消失。

5. 肾功能衰竭:除了基本出院标准外,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明显下降,血钾水平恢复正常,尿液常规检查显示无蛋白尿或血尿。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在医疗领域中,对于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标准和原则的制定旨在确保患者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以下将对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以及转诊指导原则进行深入探讨。

一、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1. 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入院标准主要包括:血压持续性偏高、合并症且需要特殊治疗、血压突然急剧升高等。

出院标准则包括:血压稳定、病情缓解、具备居家监测和合理用药的能力。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入院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明显不稳定、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合并严重感染等。

出院标准则包括:血糖稳定、病情缓解、能够进行日常自我管理。

3.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入院标准主要包括: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升高等。

出院标准则包括:症状缓解、心电图正常、心功能稳定。

二、转诊指导原则1. 转诊到专科医师:一般情况下,常见病种的治疗可以由基层医生负责。

然而,在疑难复杂的情况下,应主动转诊到专科医师。

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有器质性损害或伴发其他疾病的,应及时转诊到心内科。

2. 转诊到高级医疗机构:对于一些疑难重症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可能无法提供最优的治疗手段和设备。

转诊到高级医疗机构是非常重要的。

重度糖尿病合并多脏器损害的患者,应转诊到综合医院的内分泌科。

3. 转诊的时机:在做出转诊决策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来判断转诊的时机。

对于冠心病患者,如病情不稳定,症状明显加重,应及时转诊至心内科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准确判断患者就诊的时机以及决定是否转诊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层医生在面对常见病种时应熟悉相关标准和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

个人观点和理解: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合理的入出院标准可以保证患者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医疗资源和治疗手段,同时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消耗。

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外科(8种)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入院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者择期住院手术。

【出院标准】一、甲状腺肿瘤肿块消失,体温、呼吸正常。

二、伤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入院标准】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最大尿流率小于10m1,有急性尿潴留史,规范用药后无效,需手术者住院治疗。

【出院标准】一、体温正常、二便基本正常,能下床活动。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B超检查前列腺已切除或部分切除。

血、尿常规正常。

腹股沟疝【入院标准】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

嵌顿和绞窄性疝立即住院,诊断为肠梗阻者按肠梗阻治疗。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大便正常。

二、疝囊消失,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急、慢性阑尾炎【入院标准】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立即住院治疗。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可择期手术。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肠梗阻【入院标准】根据症状: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膨隆,有肠型、肠蠕动波等,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肠管充气扩张,有固定的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内无气体。

明确诊断即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及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粪常规正常。

输尿管结石【入院标准】一、症状:活动后腹部或腰部绞痛,剧烈,伴恶心、呕吐。

二、体征:肾区或输尿管叩击痛。

三、B超检查支持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诊断,尿常规有红细胞。

【出院标准】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二、B超显示结石消失,输尿管无扩张、积水,尿中红细胞明显减少。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入院标准】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反复发作等徐行胆囊切除术者均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B超显示胆囊切除,肝外胆道无结石。

大隐静脉曲张【入院标准】一、症状:病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容易疲劳。

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出院标准

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出院标准

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出院标准一、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1.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可以出院。

2.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后,可从隔离病房转至相应病房做进一步治疗。

二、手足口病出院标准(《关于印发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出院规范的通知》(2008年浙江省卫生厅))(一)一般病例1.总住院疗程约一周。

2.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正常;体温正常至少3天;原有皮疹基本消失、消退,疱疹结痂、消失,无新皮疹出现;无咳嗽、腹泻;肢体活动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无神经精神症状,无病理神经反射。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化验结果、心肌酶谱、心电图、脑电图正常。

(二)重症病例住院时间因人而易,依据损害器官功能恢复情况决定。

待重要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心、脑、肺、肝、肾功能正常时可考虑出院。

达到出院标准的患儿离开医院后,还需居家观察两周,科室做好详细地址及电话号码、家长姓名登记工作,并做好随访,嘱患儿家属不适随访,随时联系,当患儿无任何手足口病症状和体征发生后方可消除隔离。

(三)出院流程1.对确诊手足口病患儿和疑似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符合出院标准可办理出院手续。

2.办理出院手续,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医院专家组会诊后并签字。

3.办理出院手续时要认真填写出院登记本,详细记录患儿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并嘱咐家长及患儿要在家隔离观察两周以上,并要求患儿家长在谈话记录上签字。

三、伤寒、副伤寒出院标准(伤寒、副伤寒防治手册(第二版))1.患者经规范、足疗程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天后,粪检2次阴性(2次之间间隔为2-3天),方可解除隔离或出院。

2.基层医院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者,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嗜酸粒细胞计数>0.04×109/L,也可以解除隔离出院。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血管内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心血管系统有关的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

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病种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针对这些病种,在确定入出院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时,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的严重性、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因素。

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

对于初次发作的心绞痛患者,入院标准包括:休息时胸痛发作,胸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伴有突发的呼吸困难、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等情况。

此外,对于有发病风险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合并,尽早入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重要病种之一,是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组织缺血坏死。

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入院标准包括:典型心绞痛伴持续固定性胸痛,胸痛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休息后胸痛不缓解,胸痛伴有大汗、呕吐、晕厥等症状,以及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等情况。

此外,对于年龄大于75岁、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有高危因素(如收缩压低于90mmHg、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的患者,需尽快入院,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和相关的支持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病种之一,包括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入院标准包括:伴有严重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症状,心律失常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伴有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

此外,对于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严重症状的患者,以及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情况的患者,也需入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入院标准主要考虑血压的高度和伴发的严重症状与恶化的脏器损害。

对于持续性血压水平高于180/110mmHg,伴有严重头痛、恶心、呕吐、晕厥、视力障碍等症状的患者,以及合并有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该入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出院标准附各科常见疾病入院标准外科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者择期住院手术。

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ml,最大尿流率小于10m1/s,有急性尿潴留史,规范用药后无效,需手术者住院治疗。

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

嵌顿和绞窄性疝立即住院,诊断为肠梗阻者按肠梗阻治疗。

急、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立即住院治疗。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可择期手术。

肠梗阻根据症状: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膨隆,有肠型、肠蠕动波等,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肠管充气扩张,有固定的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内无气体。

明确诊断即可住院。

输尿管结石一、症状:活动后腹部或腰部绞痛,剧烈,伴恶心、呕吐。

二、体征:肾区或输尿管叩击痛。

三、B超检查支持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诊断,尿常规有红细胞。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反复发作等徐行胆囊切除术者均可住院。

大隐静脉曲张一、症状:病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容易疲劳。

二、体征:病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甚至卷曲成团,一般小腿和足踝部明显,常无肿胀。

儿科支气管肺炎一、主要病史:发热、咳嗽、气促。

或合并全身中毒症状及循环、神经、消化系统表现。

二、主要体征:肺部可闻及中、细湿性啰音,管状呼吸音及实变体征。

三、必要的辅助检查及阳性结果: (一)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

(二)X线检查,肺野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可伴有肺不张、肺气肿或胸膜炎征象。

支原体肺炎一、主要病史: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咳嗽。

二、主要体征:呼吸音减低和干、湿性啰音。

三、辅助检查阳性结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增高,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胸部X线片:肺门阴影增粗、增宽,周围有斑片状或均匀模糊阴影及实变影。

婴幼儿腹泻一、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经必要的门诊治疗无效。

二、主要阳性体征:Ⅱ°以上脱水体征。

三、辅助检查:大便镜检,白细胞(+),脓球(±),红细胞(±)。

新生儿黄疸巩膜、皮肤黄染(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2周后仍未消退的、黄疸持续不退或进行性加重);符合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疱疹性咽峡炎一、发热: 体温>38摄氏度。

二、可伴有流涕,鼻塞、乏力、头晕等不适。

三、咽痛较显著,咽下食物困难。

四、查体:咽充血,咽峡部可见红色斑片,或红色的疱疹。

五、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分类偏高。

耳鼻喉科扁桃体炎一、确诊为慢性扁桃体炎。

二、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无手术禁忌症。

鼻中隔偏曲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需手术矫正。

二、合并有鼻窦炎者应先行鼻窦炎治疗。

鼻窦炎一、确诊为慢性鼻窦炎,排除鼻腔鼻窦有息肉、肿瘤等病变。

二、手术指征明确,需手术治疗。

声带息肉一、主要症状:长时间的声嘶,逐渐发展为持续性。

二、辅助检查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下见双侧声带或一侧声带有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的肿物,表面光滑,可带蒂或广基。

眼科白内障白内障发展到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或生活,符合手术指征者。

肛肠科痔疮非手术治疗无效,痔块合并出血、嵌顿、血栓,三、四期痔及环形痔可住院手术。

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形成,伴发热,疼痛可影响行走和下坐。

,排便时疼痛加剧,可伴排尿困难。

肛瘘一、以瘘外口反复破溃渗液或流脓为主要症状,一般不能自愈。

二、检查存在瘘管,确诊均应住院手术治疗。

肛裂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妇产科子宫肌瘤一、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

二、继发性贫血。

三、门诊药物治疗无效。

四、妇科检查子宫大于或于妊娠子宫两个半月大小。

卵巢囊肿—手术治疗一、直径5公分以下的卵巢囊肿,门诊抗炎治疗,观察2-3日不缩小或有增大现象。

二、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腹部逐渐胀大,下腹可扪及活动或固定包块。

如肿瘤过大可出现压迫症状;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可在子宫一侧触到囊性或实质性包块,大多可活动。

三、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B超检查可看到进出囊壁的高反射波及液平反射,亦可分辨为囊性或实质性,可显示肿瘤轮廓。

异常分娩(剖宫产) 一、符合计划生育法规定的计划生育内指标。

二、按规定进行产前检查。

三、产前检查中发现胎位异常、产道异常、胎儿异常等异常情况,临产时未纠正。

四、产程过程中出现的产力异常、胎先露异常等。

五、B超检查胎位异常、骨盆异常。

早期先兆流产一般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有发热、畏寒、流涕、鼻塞、声嘶、咽痛、头痛、乏力,在门诊治疗无效,体征仍明显者。

如体温高达39°以上,咽部明显充血,疱疹,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淋巴结肿大,触痛。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发热、咳嗽、咳痰、急促,在门诊治疗症状仍存在且有加重趋势,体征也不见减轻。

肺炎根据典型的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做出明确诊断就可以收住院治疗。

高血压Ⅲ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lOmmHg,有头痛头晕,门诊治疗效果不佳或仍有增高或并发心、脑、肾等脏器器质性损害者。

不稳定心绞痛一、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

二、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0.1mV ,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变化可恢复。

三、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一、症状: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伴发热胃肠道症状。

二、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

(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

(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

(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三、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4d恢复正常。

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

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充血性心力衰竭原有或新查具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三级以上经门诊治疗效果不佳或仍有进行性加重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三、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50岁以上发病。

二、突然出现眩晕,与头位有关,持续时间短。

三、眩晕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系统缺血的局灶体征。

四、常在24小时内减轻至消失,经常反复发作。

五、门诊治疗效果不佳。

脑出血确诊为脑出血,病程在1周内;病程在1--3周之间,但尚未脱离危险或有严重并发症者。

脑梗塞确诊为脑梗死,病程在一周内;病程在1-3周之间,但病情尚未稳定或严重合并症者。

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每日10余次或伴有脱水表现或休克。

急性肾盂肾炎确诊为急性肾盂肾炎者,较严重的可住院治疗(发热大于38.5℃,白细胞升高;全身感染症状较明显者)。

骨科腰椎间盘突出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者住院手术。

锁骨骨折有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适应症者住院。

胫腓骨干骨折折端移位的胫骨或胫腓双骨折,开放性骨折或手法复位失败的骨折即可住院。

髌骨骨折髌骨骨折有移位,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者住院治疗。

股骨颈骨折一、病史:有外伤史二、症状: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三、体征:畸形,患肢多有不同程度的屈髋屈膝、短缩、内收、外旋畸形,压痛和叩击痛,肿胀、功能障碍四、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以确诊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跟骨骨折一、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二、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三、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四、X线检查可以明确骨折诊断和分类。

单纯胸腰椎骨折一、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二、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后凸畸形、活动受限;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三、辅助检查: X线片检查,椎体呈楔形压缩。

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有明显或轻微外伤史。

二、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三、患侧髋部肿胀明显,可有皮肤瘀斑,移位型骨折肢体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大粗隆上移,按压或叩击大粗隆时疼痛加剧,有时可触及骨擦感,纵轴叩击痛阳性,髋关节功能障碍。

四、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和骨折的类型。

骨内固定材料取出术骨折坚实愈合一年以上,取除内固定后不引起再骨折,择期住院。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