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49)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篇一】数学源于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己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以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价值。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的一开始,如果教师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

在导入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就会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感兴趣。

例如:在“克与千克”的教学中,可设置学生到超市去调查的场景,让学生在调查,的情境中学习新知。

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你们到超市里去买过水果、饼干和糖吗?”学生齐声答道:“去过!”教师问:“买这些东西要用什么来称?”指名学生回答:“电子称”。

“用什么作单位”。

“称的少用克,称的多用千克”。

“对了,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超市购物,一起来了解有关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的知识。

”接下来整堂课就围绕着模拟买卖货物的场景进行教学,学生学得高兴、轻松、兴趣昂然。

到超市去购物,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事情,他们常常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购物,对于这一情境,学生有着相应的生活经验,他们对这样的情境感到十分熟悉,因而在课的一开始就充满了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这样,从生活实际中引出问题来,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研究一、教学游戏的意义与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

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游戏的教学策略灵活多样的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

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

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论文优秀5篇

小学数学论文优秀5篇

小学数学论文优秀5篇=100.48(平方分米)又如,以上教材第40页例2,一堆煤近似圆锥体,底面周长18.84米,高1.8米,准备用载重5吨的车来运。

一次运走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1立方米煤重1.4吨)。

教材采用三步分步式计算,共有四次乘法、两次除法计算,麻烦不说,准确率可想而知。

在学生获取题目信息,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步骤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式计算较为简便,且π以外的乘除法都先计算(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中这样计算是符合运算规律的),最后再求关于π的值,学生都会做得心应手:3.14(18.84÷3.14÷2)21.8(1/3)1.4÷5=3.14(90.61.4÷5)=3.141.512=4.74768≈5(辆)(这里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趋势1.1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整合。

将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重视数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

1.2基础性与智力性的结合小学生基础存在差异,在数学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在这一特点下,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数学内容基础性和智力性的区分和结合,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

1.3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通过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教学活动。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尝试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

1.4形成了新的考试评价体系小学数学考试随着数学教学变革而发生了改变,逐步形成了适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的只以考试分数为定论的模式,增加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平时成绩等方面的评价。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优秀5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篇一一、学科性质(一)学科地位数学教育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为一门专业学科,而小学数学教育学则是数学教育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教育者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关注颇多,更有甚者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内容非常相似,这种想法是非常主观且不科学的。

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经验,不要求学生推理证明;小学生的思维和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不同的阶段。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的不断完善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起到启蒙作用,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

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循序渐进,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专业教育课程鉴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特殊性,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并且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规范。

小学数学教育学能使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明确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高深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从而避免教学中的错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学理应成为高校培育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门专业。

(三)理论应用学科小学数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以研究理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学和重视实践的教学法不同,它不仅能够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能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简言之,小学数学教育学是集应用和实践于一身的理论应用学科。

二、课程构建原则(一)科学的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若想成为科学的学科,最重要的是具备科学性。

根据哲学思想的阐述,一门理论是否科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因此,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关键。

(二)实用性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但其宗旨是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争取让学生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秀10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1.亲近数学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

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

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

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

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

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2.创设故事情境讲故事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款模式,故事中构造的童话人物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情节,营造出学生自身就是故事中人物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范文第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实践探讨一、引言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实践的探讨,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参考。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2. 教学内容枯燥: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趣味性和生活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分依赖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4.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自身数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整合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整合,使之更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4. 改进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2)鼓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践探讨1. 案例分析:以某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分析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学探究优秀教育研究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学探究优秀教育研究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学探究优秀教育研究论文5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一、小学数学缺乏有效性教学首先有效教学是我国第三次课改当中的重点思路,但是针对有效性教学的教学设计却不多,这是如今有效教学缺失的重点,而作为小学数学来说,它的作用是在教会学生进行基础的加减乘除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这是其教学目的以及大纲总之,但是现在针对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并不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秉持第三次课改的思想,总是习惯性的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将小学生的思路全都掌控在自己的设计当中,没有给学生留下空白,这种高强度的教学设计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其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高,小学数学原本就是针对小学生做的教材设计,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课改”的压力下,为了凸显教学的“质量”常常提升小学数学题的难度,将一些超出小学生理解范围的课题引入其中,使得小学数学产生了难度,虽然这样的难度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能够解决,但是并不适合其他孩子,反而影响了数学兴趣在课堂上的传播与发展。

再次有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并不清晰,一些教师总是将有效性学习和考试成绩挂钩,还是喜欢用应试教育当中的考试水准来衡量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有效培养,着从本质上误解了小学数学有效性的开展,从第三次课改的文件当中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有效性体现在快乐学习、记忆学习、理解学习三大方面,从孩子本身出发,以快乐的思想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多理解多记忆的方式让孩子的到更好的知识获取,而不是一味的增强孩子的训练,让孩子适应考试。

最后无法把握有效性学习当中“快乐教学”的度,常常会在有效性、情景模式开展、“快乐教学设计”这三个板块当中失去界定,使得教学思维混乱,经常是课改调查组到来就进行新的模式教学,调查组走了以后在进行原有的课程设定,这样反复对孩子的学习以及认知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综上所述,有效性教学要紧紧把握住“有效”这两个关键字,在遵循第三次课改的过程当中积极的采用最新的教学思路,同时辅助对孩子的调查研究,因为,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成长不同,甚至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不同,都会对课堂有效性的开展造成阻碍,有人认为教学时一刀切的过程,设定一个适中的方案从而进行教学,让大部分孩子接受这样的教学设定,也有人认为“适中”的教学设计方案缺乏方向的把握,缺乏对“特殊群体孩子”的照顾,缺乏公平性,因此这样的方案本身就不能有效的针对教学,作者的观念更偏向于后种,有效性的教学关键就是让所有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补充,让孩子了解教学的概念,了解教学思路,让孩子清晰的认识到教学过程当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并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如今在社会上能用到的数学知识与小学数学99%都有挂钩,反而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与生活现实太过遥远,而正是因为小学数学有效,我们更应当注重其课堂上的有效性,让所有的孩子都掌握数学知识,并让其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作者认为,真正的有效不在于课堂的练习、不再去考试取得的成绩,而在与能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能否终生使用!因此在面对小学数学有效性这一问题上,我们要抛开所有阻碍孩子对数学认知的障碍,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到数学与生活能够充分结合,如此才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进一步增强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论文一: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篇论文探讨了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研究动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论文二: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论文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化教育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化教育。

通过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研究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差异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提高研究效果。

论文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篇论文研究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研究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论文五: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和应用数学。

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论文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法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通过利用视听、图像和互动等媒体手段,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研究数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记忆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论文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论文八: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教育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篇一】一、用文字语言表征题目对应用题的理解是研究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

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则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研究,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注重题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

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二、加强学生解题思路优化训练在应用题解决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计算出正确结果,一般原因都是未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做出正确掌控。

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战略方法,加强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

在实际解题中,教师要先指导学生对题意做出正确掌控,对各条件之间、条件与题目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做出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题目的正确解答方法。

但是要注意的是,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刚接触应用题时,很多学生都市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为了能够帮助广大小学生摆脱这种情况,教师就要通过简略图等新颖多样的形式来为学生呈现应用题文字,以此来锻炼、晋升学生的认知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学校养了13只黑兔,6只白兔,如果让黑兔和白兔一一对应,那么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呢?”这道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题意,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将黑兔、白兔一一对应画出来,然后再对该用加法还是减法进行分析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研究热情、应用题分析解答效率的全面提升,也能够为其今后的数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小学生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生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生数学教学论文5篇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

关于小学生数学教学有什么方法和感想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生数学教学论文篇1:教学优化策略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

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

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篇一】“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臵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新课标明确描述了“空间观念”的实质和内容。

小学低年级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都基本属于具象到抽象的初级阶段,在小学阶段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几何变成直观几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客观世界事物,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的感知,培养空间意识,逐渐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剥离出空间感知原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为“玩”,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如他们最喜欢的积木和各种球,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形状的物具,脑海中已经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这些直观感知是低年级学习的基础。

因此,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东南西北”时,可以让学生在早晨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情境,观察学生熟悉的校园的坐落朝向,自己家居住房屋的朝向等。

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学生认识方向与位臵提供了认知的背景。

二、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从具象的感知到语言的再现初步建立学生的初级抽象的空间观念。

低年级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因此,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摘要:当前数学教育课程中兴起了一门新课程——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探索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孩子们带着好奇心用数学的眼光探索数学的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在很大程度上,动手操作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天性,由此而激发其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下,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了;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为了主角。

操作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数学课堂里生机勃勃起来。

为什么要在数学课堂中提倡动手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中有乐呢?这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去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实验动手操作价值体现策略一、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1.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适当活动,他们才能轻松有趣地投入学习。

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则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加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把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平均分给几个人,分到的结果相同。

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在玩中不知不觉就把抽象的“平均分”意义和平均分的方法牢牢掌握住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意犹未尽。

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慢慢感受到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可以是充满趣味其乐无穷的。

2.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真正地融入集体,学会与人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善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彰显自己的个性,乃立足社会之本。

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是学校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倡导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动手操作能很自然轻松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9的分与合时,引导孩子通过摆小棒探究进行小组合作操作,谁来摆、谁来组织、谁来记录、谁来展示学习成果、谁来总结就需要小组中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在这种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团结,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和谐的氛围中参与探究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主体性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数学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向学生提供了贴近实际,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主动发展,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4、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

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像、学会创造。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后,“拼出美丽的图案”一节操作性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妙招(一)激发学习的兴趣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

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

一般而言,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致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

而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26减7怎样算?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拿出26根小棒,试着从里面拿走7根,想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6根中减7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

教学时,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

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交流热烈、合作愉快。

学生不仅掌握了退位减的算法,而且能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

(二)提供足够的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变教师的示范演示为学生人人动手与操作,学具便是重要条件。

合理应用学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还要适时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学具。

经常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小棒、卡片以及一些实物等学具,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更轻松和高效。

因此,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环节,还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营造动手的条件,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我组织学生借助课前我为他们准备的学具(飞机、剪刀、圆形、彩色纸、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对称轴。

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折,了解对折,知道对折后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然后再组织学生动手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学生在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中,再一次认识轴对称图形。

最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判断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以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练习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折一折、画一画,知道了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教学时,我还注重了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现象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

同时还注重组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

通过一节课的实验,深切体会到动手操作的的确确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极佳手段。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但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是:保障学生人人有学具,个个能动手操作。

学生在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三)指导正确的方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数学的操作并不是随意性的,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

而小学生对学习对象如何动手操作又比较盲目,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注意课堂上在每一次操作之前都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在引导孩子动手操作前,要么老师自己,要么请“能干”的小朋友先在台前演示,其他学生认真看,然后大家都来动手。

这样实际上就把正确的操作方法教给了大家。

这样学生在操作时方向明确,不至于“盲目动手”,少走弯路。

(四)选择合理的内容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

有价值的操作活动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操作活动充其量只能算做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消遣”。

在选取操作对象时,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难易适中的素材。

其次,操作内容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要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

操作既不能由老师自己承包,也不能盲目地全部推给学生,应重视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

简单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稍难点的教师给予指导协助。

难度大的老师做。

比如在教完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给所有学生发了一张答题卡,要求每人与同桌合作量出自己的头围、臂长、身高、一步之长。

活动前,我先给学生示范了如何正确测量,量头围、臂长和一步之长并不难,学生间只要互相合作就能完成。

只是学生的身高都已超过一米,用尺子量起来很困难。

为此,老师必须向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于是,我帮学生在墙壁上画好刻度,让学生站过来背靠着墙壁,量出身高。

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方法,还主动帮其他学生测量。

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是何乐而不为?(五)鼓励大胆地动手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用充满爱的双眼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来,并且让他们都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

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一课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它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教师应及时纠正,也要给这些同学鼓励、表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