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保障政策分析_社会政策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住房保障 经济适用房 住房公积金 廉租房 社会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D 632. 1 【文献标识码 】A
保障公民享有适当的住房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 。计划经济时 期 ,我国实行福利住房制度 ,基本保障了我国城镇职工享有基本的居 住条件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行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 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 问题 ,从上个世纪 90年代起中国逐步建立起以经济适用房 、住房公 积金 、廉租房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 。这些制度设计是 否合理 ? 其执行情况如何 ? 它是否保障了居民拥有适当的居住条 件 ? 如何评价 ? 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 。
4. 强调住房分配公平 ,杜绝分配过程出现分配不公和权力腐 败 ,消除人为导致住房困难的因素与可能 。在 1988、1995和 1998等 年份出台的重要房改政策中都强调房改纪律 ,杜绝利用职务和工作 之便为个人和集体谋取利益 。
由于中低收入家庭数量庞大 ,而经济适用房数量有限 ,为解决广 大下岗职工住房问题 ,地方政府 (如广东 )推出所谓的“解困房 ”, 其 性质跟经济适用房相差无几 。“经济适用房 ”、“解困房 ”的出现 ,反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 4期 87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专 栏
1. 采取多种途径 ,提高住房供应 ,解决住房问题 。如 1982年全 国总工会 、国家城市建设总局鼓励采取“公建民助 ”、“民建公助 ”等 方式 ,增加住房供应 ,改善住房条件 。
2. 重视对低收入和住房困难家庭的照顾 。国家在住房改革过 程中对低收入家庭给予了扶持和照顾 。如 1988 年住房改革全面实 施 ,计划在 3 - 5年内在全国推行调整公房租金 、建立住房基金 、发放 住房补贴劵 、出售公房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但明确强调对困难居民实 行减 、免 、补助等优惠措施 ,鼓励困难住户低价购买公房 。
(二 ) 住房改革 、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初显与政府对策 (1979 - 2002)
为了解决严重的住房短缺和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 20 世纪 70 年 代末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 。从 1979 年进行全价出售公 房试点开始到 1998年 7月 ,可以视为渐进性住房改革时期 。虽然这 个时期在住房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从城市试点 (全价售房 、“三 三制 ”、“提租 、增资 、补贴 ”)到 1988年房改在全国铺开 ,从单项推进 到综合配套 ,福利住房制度的基础 ———住房实物分配体制始终没有 动摇 ,直到 1998年的住房货币化改革标志着福利住房制度的终结 , 市场化的住房分配体制的确立 (朱亚鹏 , 2006a , 2007a , 2007b) 。
本研究得到中山大学“985工程 ”二期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研究创新基地 与“2007年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精品培育专项资金 ”资助 。
8 4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 4期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分析 ◆
可少的 6个基本政策要素 ,总体评述我国住房保障政策 。本文主要 包括五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为背景部分 ,概括中 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进历程 ;第三部分对我国主要住房保障政策 ,即 住房公积金 、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等政策的发展过程与总体效果进行 概括 ;第四部分运用社会政策分析框架对我国住房保障政策进行综 合分析与评价 ;在此基础上 ,文章最后提出完善中国住房政策的思路 与建议 。
3. 重视住房保障问题 ,建立专门的保障制度与政策 。1990年 9 月 ,建设部和全国总工会出台《解决城镇居住特别困难户住房问题 的若干意见 》,明确政府 、单位“解困 ”的途径 、政策以及管理办法 ,首 次将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这一问题纳入政府议程 。 1994 年国务 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重申坚持改革 ,继续 出售公有住房 ,同时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和加快经济适用房的 开发 ,以保证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缓解 。同年 12月 , 建设部等部委发布《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明确经济适 用房的定义 、用途 、适用对象以及管理办法 ,规定中低收入家庭标准 由地方政府制订并保证实施 。1995 年 ,政府推行“国家安居工程 ”, 旨在解决教师等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 ”问题 。1998 年住房货币 化改革实施 ,中央明确提出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建立经济适用房和 廉租房制度 ,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至此 ,我国的住房保障 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
本文运用张伯斯与韦德尔 ( C ham be rs & W e de l, 2005)提出的 社会政策要素分析框架 ,将我国的住房政策置于社会问题背景下进 行分析 ,运用社会政策分析视角 ,分析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实施必不
3 朱亚鹏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副 教授 。
8 8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 4期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分析 ◆
映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和严重 。尤其在住房货币化改革废除了福利住房分配制度之后 ,房 价上涨过快 ,超出了普通家庭的负担能力 ,住房问题日益严重 ,已经 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经济 、社会和政治问题 。
张伯斯 (C ham be rs)与韦德尔 ( W e de l)提出的分析框架综合了 分析描述路径和价值评价路径 ,主要包括社会问题分析和社会政策 要素分析 。社会问题分析强调研究社会政策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背 景下 ,确定社会问题被界定的方式 ,认定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界 定问题认定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 ,以及确定问题的得益者与受损 者 ,这提供了审视任何社会问题的基本维度 ( C ham be rs & W e de l, 2005: 27) 。社会政策要素分析通过对任何社会政策实施的 6个基本 必备政策要素 ,包括目标与目的 ,传递利益与服务的形式 ,适用权益 的规则 ( e n titlem e n t ru le ) ,服务提供的管理或者组织结构 ,筹资方 法 ,以及上述 5个要素之间的互动 ( C ham be rs & W e de l, 2005: 54) 。 这 6个要素被认为是任何社会政策执行所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社会 政策或者规划的主要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可以对该政策内容是否恰 当 ,是否符合公平 、效率等原则 ,相关服务提供状况如何 ,政策影响怎 样等方面形成综合的评价 。
1. 房地产投资过热 。从表 1可以看出 , 2006年全国房地产投资 额是 13158亿元 ,这一数字是 1997年的 6倍多 。房地产投资的年增 长率 ,从 1998年的 13. 7%迅速提高到 2003、2004年的 30%左右 ,随 后虽有所下降 ,但 2007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25280 亿元 ,同比增 长率再次超过 30% ,达到 30. 2%。住房投资的增加使得整个国民经 济过分依赖房地产业 ,甚至“要挟整个中国经济 ”。
◆专 栏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视角
朱亚鹏 3
【摘 要 】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 ,我国逐步建立起以住房公积金 、经 济适用房 、廉租房等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 。本文回顾了我国住房保障制 度的演进过程 ,并运用社会政策分析过程框架对其进行评述 ,在此基础之上对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提出了若干设想与建议 。
由于这个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比较落后 ,城镇居民的住 房条件普遍较差 ,住房短缺是当时的主要问题 。全国人均住房面积 甚至由建国初的 4. 5 平方米下降到 1978 年底的 3. 6 平方米 (于思 远 , 1997: 298) 。在福利住房分配体制下 ,很多居民面临各种住房困 难 ,主要表现为整体的住房短缺和住房维养水平差 。住房问题分散 、 隐蔽各个单位中 。各个单位负责解决本单位职工的住房困难 ,没有 单位的城市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则由所在地方政府予以解决 。国家 的住房保障主要集中于对极少数没有单位的弱势群体和住房困难户 的低层次保障 。
二 、住房问题与住房政策的发展
(一 ) 福利住房政策下的住房问题与住房保障 (1950 - 1979)
新中国建立后 ,通过对城镇住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逐步建 立起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供给住房的公有制为主 导 、以单位制为基础的 ,按照行政等级进行分配的福利住房制度 。总 8 6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 4期
(三 ) 后房改时代住房问题的凸显与加剧 (2002 - 2007)
1998年中央政府推行住房货币化改革 ,停止国家供应住房的实 物分配制度 ,实行市场化供应为主的住房货币化分配 ,我国的住房体 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次改革涉及住房资产 、利益与责任在国家 、 单位和城市居民之间的重新分配进而调整 ,深刻地改变了住房领域 的治理结构 。在后房改时代 ,不少城市居民通过住房市场改善了居 住条件 ,房地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但同时住房领域的各种问题也日 益严重 (朱亚鹏 , 2007a , 2007b, 2007d) ,主要包括 :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分析 ◆
体而言 ,福利住房制度曾为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提供了基本的住房保 障条件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导致严重的 住房短缺 、住房质量差 、住房维养不足 、住房分配腐败等问题 (W a ng &M u rie , 1999; Zhu, 2000;朱亚鹏 , 2007b) 。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 4期 85
◆专 栏
首先要弄清社会问题分析和相关政策及规划设计背后的价值和参考 框架 ,并发展出一种技能 ,可以揭示相关竞争的价值和参考框架 ,当 他们面临个人 、家庭 、组织 、社区 、政治等不同层次上的冲突时 ,他们 可以运用这种技能 。价值评判路径的本质就是以开放的态度容纳各 种价值观点 ,面对各种价值观 ,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选 择 :可以决定是否同意分析的结果 ,自由地选择方案 ,或者以自己的 价值偏好进行分析获得不同结论 (C ham be rs &W e de l, 2005: 52) 。
一 、分析框架
住房 政 策 是 社 会 政 策 中 的 重 要 构 成 部 分 ( C lap ham e t a .l , 1990; Kw a n e t a .l , 2008; R ugg, 1999; Som e rville & Sp rig ing s, 2005) 。本文拟用社会政策分析的方法来检视我国的住房 (保障 )政 策 。社 会 政 策 分 析 的 进 路 主 要 有 分 析 性 描 述 ( a na lytica l2 de sc rip tive ) 、价 值 认 同 ( va lue 2comm itte d ) 和 价 值 批 判 ( va lue 2 c ritica l) (R e in, 1983a; 1983b) 。描述分析法就是将社会政策分解成 若干部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主要局限在于认为社会政策的优缺点 可以以价值中立的方式加以评判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它是进行价 值批判分析法的基础 。第二种价值认同路径以关于事情应该如何的 强烈价值偏好出发 ,着重探讨价值观念对实际行动的启示与意义 。 在某些情况下 ,价值认同路径是富有吸引力的 ,它非常适合政治行动 主义 ,但政策分析的实践远远超出了对价值取向的强烈的意识形态 的笃信 。价值认同分析路径因无法接受多元的观点和结论而被排 斥 。马克思主义和不少社会行动主义者遵循这一路径 。事实上 ,政 策分析者既要追求理性 ,又要追求客观性 。追求理性必然导致分析 者会持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而追求客观性则必然以多元视角为前提 。 第三种分析路径 ———价值批判视角更符合政策分析追求理性和客观 性的诉求 ,因为对任何社会政策进行或者计划的评断都是以设定价 值作为基础 ,没有独立于理论和价值偏好之外的事实 。实务工作者
住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住房严重短缺 ,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问题 ,变革住房分配制度 。政府的住房保障融入在对低收入群体住 房的重视和照顾的各种房改措施之中 ,并随着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入 , 逐渐形 成 比 较 独 立 的 住 房 保 障 制 度 。主 要 做 法 包 括 (朱 亚 鹏 , 2007a , 2007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