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背景:在阅读古诗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2. 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可以逐渐理解诗句中的词汇、语法和韵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
3. 抓住意象:意象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4. 注意诗眼:诗眼是诗句中最为传神的词语,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抓住诗眼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5. 品味语言: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6. 联想想象:在阅读古诗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
7.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思想,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总之,掌握高中古诗阅读技巧需要多读、多思、多实践。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高一学生们备考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文,我将在本文中总结一些高一古诗文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诗文基础知识1. 古诗文体裁:古文和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两大重要体裁。
古文包括骈文、骚体、辞章、散文等。
诗歌则包括古代各种韵文形式,如绝句、律诗、七言诗等。
2. 古代文人:古代文人是指以才华出众、文学成就高的人。
他们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杜甫、白居易等。
了解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理解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3. 诗歌的格律:古代诗歌的格律非常重要,包括韵脚、平仄、字数等。
掌握这些格律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
二、古诗文的阅读技巧1. 了解背景知识:古诗文常常与历史事件、文化风俗等有关。
在阅读古诗文时,了解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境。
2. 词句理解: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句有时与现代用法不同,需要我们仔细理解。
同时,古代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3. 作品精读:对于一些重点作品,我们需要进行精读。
认真品味其内涵、把握其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写作技巧1. 锻炼写作功底:古诗文要求有较强的写作功底。
通过多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模仿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古代修辞手法。
2. 理解作者意图:古代文人常常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写作时,我们要尽力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文人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夸张、拟人、对仗等。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 鉴赏诗歌的音律:古代诗歌的音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吟诵等方式感受古代诗歌独特的音韵美。
2. 评析作品的意境:古代诗文常常通过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一)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一)一、分析意象意象,是情感的承载。
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特定的思想或情感,可我们的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忽视此“暗示”。
【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学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
【分析】得0分。
菊:隐逸、高洁、脱俗。
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得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
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
【参考答案】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2】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2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
【分析】得1分。
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
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
【参考答案】加上:引出自己对舍弟的思念。
【启示】诗歌有特定的情感表达与思想意象,我们复习时,也就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二、背景暗示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我们分析诗人形象或情感时,却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年轻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一)一、分析意象意象,是情感的承载。
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特定的思想或情感,可我们的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忽视此“暗示”。
【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学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
【分析】得0分。
菊:隐逸、高洁、脱俗。
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得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
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
【参考答案】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2】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2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
【分析】得1分。
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
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
【参考答案】加上:引出自己对舍弟的思念。
【启示】诗歌有特定的情感表达与思想意象,我们复习时,也就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二、背景暗示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我们分析诗人形象或情感时,却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年必考的大题,可是抽象的文字让很多同学头疼不已。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刻不容缓。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
全诗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但又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能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形象(意象)类题目类型:××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如何总结高一语文的古诗词意境与表现手法

如何总结高一语文的古诗词意境与表现手法在高一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理解和总结古诗词的意境与表现手法,对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领悟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的景象、抒发的情感以及营造的氛围所共同构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能让读者在阅读诗词时产生联想和想象,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总结古诗词的意境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描绘的景象。
诗人往往会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各种各样的景物,如山、水、花、鸟、月等。
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景象,展现出了边疆沙漠的辽阔与壮美。
我们要仔细品味这些景象的特点,是雄浑壮阔、清新自然、幽静寂寥还是其他的特点。
二是情感的抒发。
诗人在诗词中会表达出喜怒哀乐、思乡怀人、忧国忧民等各种情感。
例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望月的动作,直白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我们要体会诗人情感的强烈程度和细腻之处,是深沉的感慨还是淡淡的忧愁。
三是氛围的营造。
这包括诗词所传达的整体感觉,是热闹喜庆、凄凉哀怨还是宁静祥和。
像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出了一种破败、荒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国家衰败的悲哀。
了解了意境的构成要素后,我们再来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修辞手法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灵巧。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有了人的情感,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痛苦。
夸张则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忧愁之深。
描写手法也是不可忽视的。
有动静结合,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是静,“僧敲”是动,动静相映,更具韵味。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识别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拟人、借 代、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 意义。
古诗词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概括古诗词的主题,理解诗人所表达 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
情感表达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情感词汇和表达 方式,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其 深层含义和价值。
04 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项羽之死》解析
总结词
此文记叙了项羽生命中的最后阶段,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悲壮。
详细描述
全文通过对项羽生命最后阶段的细致描绘,展现了项羽在面临绝境时的英勇和 悲壮。同时,通过对项羽性格特点的刻画,表现了项羽的个性和人格魅力。整 篇文章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
《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
总结词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诗词背景知识介绍 •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篇目解析 • 古诗词鉴赏技巧与方法
• 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 值
• 综合练习与提高
01 古诗词背景知识介绍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与萌芽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 说,如《诗经》和《楚辞 》。
繁荣与成熟
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05 综合固记忆
详细描述:通过默写和背诵古诗词,加强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对古诗词 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题目解析与练习
总结词:掌握方法
详细描述:通过对古诗词鉴赏题目的解析,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和答题水平。
详细描述
文章从文与可的生平和人格特点入手,深入剖析了文与可画竹的技艺和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同时,文章还通过叙述文与可的逸事,展现了文与可的个性和人格魅力,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 大的艺术家。
文学_适用于高一学生的语文古诗词鉴赏

适用于高一学生的语文古诗词鉴赏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赏析: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高一语文古诗词的欣赏与鉴赏

高一语文古诗词的欣赏与鉴赏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与鉴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真挚表达。
在高一语文学习中,对古诗词的欣赏与鉴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的主题及意境等方面展开叙述。
一、诗歌的背景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古诗的背景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例如《长恨歌》是唐代盛唐时期的一首长诗,描绘了武则天的一生经历和感情生活。
读者通过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二、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词表达艺术的关键,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诗歌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夕》一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寻找其中的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领略到诗人的艺术表达。
三、诗歌的主题及意境古诗词的主题多样,有抒情爱国,有描写自然山水,有道德讽刺等等。
通过理解诗歌的主题,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价值所在。
例如,唐代杜甫的《登高》一诗以诗人登高望远的心情为主题,通过描绘秋天山水的变幻与壮丽,呈现了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反思与思考。
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要通过诗歌的意境,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诗歌的欣赏与鉴赏方法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细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2.寻找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3.尝试背诵诗歌,体验诗歌的节奏与韵味;4.了解诗歌背景与作者生平,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5.多交流与分享,与他人一起欣赏古诗词,开展讨论与交流。
五、古诗词欣赏的意义欣赏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智慧和情感的传递。
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和人生哲理也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作为一名高中生,掌握古诗词不仅是提升语文成绩的关键,更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古诗词集合了众多经典之作,既有优美的诗句,又有深刻的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人教版古诗词的亮点,并探讨如何高效学习这些作品。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教版高一上册古诗词的亮点。
这些诗词作品题材丰富,既有咏史抒怀的诗篇,又有山水田园的佳作。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才情横溢,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些诗词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诗句的品读,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接下来,如何高效学习这些人教版古诗词成为关键。
首先,我们要学会诗词的格律。
了解平仄、韵律等基本知识,这对于鉴赏和创作诗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通过对诗句的剖析,把握诗人的情感世界,领略诗词之美。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背景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
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诗词类型入手,逐步拓宽阅读面。
同时,要把握住诗词中的亮点,如精彩的名句、独特的构思等,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同学们一定能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学习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更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上册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上册高一语文上册内容繁杂丰富,讲述了诸多文学作品、文化知识以及语言运用技巧。
以下将对上册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第一单元:文学常识1. 文学的定义与特点:介绍了文学的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涵盖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古文阅读与赏析1. 古文的基本特点:讲解了古文的特点,包括语言古雅、修辞多样、寓意深远等。
2. 古文阅读技巧:介绍了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通读全文、把握中心思想、理解句子结构等。
3. 古文赏析:对选定的古文作品进行了解读和赏析,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与赏析1. 现代文的特点与风格:阐述了现代文的特点,如真实性、思想性、个性化等,以及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
2. 现代文的阅读与赏析:通过选取优秀的现代文作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意图。
第四单元: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1. 修辞手法的分类与运用:介绍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设问等,以及它们的运用和效果。
2. 修辞手法对语言的美化作用:分析了修辞手法的美化作用和表达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第五单元:古诗词鉴赏1. 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介绍了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包括音乐美、意境美、形象美等方面。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古诗词,包括逐句理解、把握意象、领悟意境等。
第六单元:修辞与说明文1. 修辞与说明文的关系:解释了修辞在说明文中的作用,如丰富文章形式、增强说服力等。
2.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介绍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语言简明等。
第七单元:议论文与说明文1. 议论文的基本特点:讲述了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性强等。
2.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提供了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包括引入、论证、总结等。
第八单元:写作技巧与方法1. 写作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写作的基本要求,如表达清晰、语言准确、思路连贯等。
高一语文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一语文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诗词鉴赏专题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诗词鉴赏的常见类型:(一)手法技巧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2.提问变体:(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方法点拨:(1)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2)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4.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A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融情于景、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B描写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视角变化(远近、高低等)、比兴、白描;各种修辞手法……C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借代、反语、对偶、典故、比兴…D其它:联想、想象、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等5.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释】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问: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二)语言风格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语文高一第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高一第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一语文的第三章主要涵盖了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这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宋词的特点与鉴赏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以其精巧、婉约、琅琅上口的特点而著名。
在学习宋词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特点,包括内容上的情感丰富、表达方式的简洁明了、音律上的和谐美妙等。
通过阅读和欣赏一些经典的宋词,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钗头凤斜卧,象牙梳碎影”等,我们可以感受到宋词的美和魅力。
二、元曲的特点与鉴赏元曲是元代 (公元1271-1368年) 的戏曲,其以戏剧性强、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关注、语言的通俗易懂等特点而被广泛传颂。
在学习元曲时,我们需要掌握其特点,包括戏曲艺术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人物形象的丰满与鲜明、语言的押韵与动听等。
通过阅读和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元曲剧本,如《西华山》、《窦娥冤》等,我们可以了解元曲的魅力所在。
三、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阅读古代诗词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韵味。
首先是注重把握诗词的总体意境和核心主题,通过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把握其内涵。
其次是注重鉴赏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音韵、修辞手法、意象等,这些都是诗词作品独特之处。
最后是注重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通过了解历史、地理、人物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领会诗词的深意。
四、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要学会正确理解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词语用法及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如《论语》、《资治通鉴》等,我们可以逐渐熟悉古代文言的天然美感和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高一语文第三章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21页PPT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Hale Waihona Puke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语文 古诗词修辞鉴赏

对偶的作用: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音节 整齐、富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6、用典
定义: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分类: 有引用前人诗句和借用历史故事两种。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声声慢》)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声声慢》)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 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 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题:万岁ft前珠翠绕,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
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 淡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分析这首元曲中的修辞手法?试作赏析(4分)
真题讲解
《浔阳即景》 元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点点青如靛。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集(完整资料)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集(完整资料)本文档旨在提供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完整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诗歌艺术。
1.古诗词的概述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古诗词通常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感悟和表达。
2.古诗的特点历史背景:古诗词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韵律与格律:古诗词注重音韵和节律,有特定的格律要求。
感情表达:古诗词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给人以共鸣和感受。
3.古诗词的分类五言绝句:四行诗,每行五个字,表达简洁明快的意境。
七言绝句:四行诗,每行七个字,表达丰富深厚的情感。
唐诗:盛行于唐朝的诗歌形式,以优美流畅的表达和表情丰富的内容而著名。
宋词:盛行于宋朝的诗歌形式,以婉约、___带刚的特点而著称。
4.古诗词的学习方法阅读理解:通读整首诗词,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词语解释:理解生僻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帮助理解整首诗词。
比对对照:将相似或有关联的诗词进行比对,分析其异同之处。
背诵朗读:背诵经典的古诗词,提高对语言结构和节奏的感知。
5.古诗词的鉴赏示例___《登高》:描绘了登高所带来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反思。
___《静夜思》: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寂静夜晚的思念之情。
__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无奈。
这份文档提供了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完整资料,希望对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艺术有所帮助。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①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 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 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 “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 •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 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 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 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女子“所思”的男子。
•②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了轻松欢快 的氛围。
••③芙其蓉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
④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艺术作 用?
•特征:仪表庄重 姿态优美 气质优雅 品质高洁,属于环境描写 营造高洁清幽的意境; 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侧面烘托诗人人物形象。
——周敦颐《爱莲说》
品意象:荷花
荷花象征坚贞真挚之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西洲曲》(南朝乐府)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太迟。
——席慕蓉《莲的心事》
品意象:荷花
荷花象征美好纯洁之女子。
高一知识点汇总语文

高一知识点汇总语文高一语文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高一语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汇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古代文学与古文阅读古代文学是高一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诗、词、曲、赋等文学形式。
在古文阅读中,同学们需要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分析古文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1. 古诗词鉴赏高一语文中的古诗词鉴赏主要包括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和欣赏。
我们需要从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2. 古文阅读高一语文中的古文阅读主要包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
我们需要掌握古文的基本词汇、语法、句式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理解古文文章的意义和主题。
二、现代文学与阅读文章现代文学是高一语文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
同学们需要学习并欣赏不同类型的现代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1. 小说鉴赏高一语文中的小说鉴赏主要包括对不同类型小说的理解和分析。
我们需要关注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理解小说作品的创作意图和社会意义。
2. 散文阅读高一语文中的散文阅读要求我们理解并解读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
我们需要注意散文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以及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和情感。
三、现代汉语与写作表达现代汉语和写作表达是高一语文的基础内容,重点是学习和运用正确地表达方式和规范的汉语语法。
1. 语法知识高一语文中的语法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如词类、句式、语法关系等。
我们需要学习并应用这些知识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写作技巧高一语文中的写作技巧包括作文的结构和组织、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方面。
我们需要学习这些技巧,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并能够独立完成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
四、修辞手法与鉴赏欣赏修辞手法和鉴赏欣赏是高一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应用于文学鉴赏和写作中。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总结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是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一语文学习中,了解古诗词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一语文古诗词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诗是指创作于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和韵律。
其特点主要包括句子固定、词语简练、意境深远等。
二、古诗的分类古诗按创作内容可以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爱情诗等;按韵律形式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按体裁可以分为诗、赋、曲等。
三、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增强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使诗意更加鲜明。
3. 借景:利用某个景物来言说自己的感受或表达思想。
4. 对仗:古诗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词语或句子的音、声、节奏等进行巧妙的平衡,使诗歌更加优美。
5. 排比:将相同或类似的词语、短句排列在一起,以达到修辞或修辞目的。
6. 典故:古诗中常常以历史典故或文学典故来开展对事物的描写,使诗歌更具深度。
四、古诗词的名句欣赏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传承,下面列举一些经典名句供大家欣赏: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木兰诗》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雪》4.「天净沙·秋思」——宋·马致远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送东阳马生序》五、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欣赏古诗词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鉴赏方法,包括了解作者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情感、体会诗句的意境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诗词进行比较、对比,提高鉴赏水平。
六、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词需要反复朗诵和背诵,可以通过背诵短诗、长诗或者名句,培养对古诗词的感觉和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阅读相关的注释和解读,了解古人的文化背景和诗词创作的意图。
如何总结高一语文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如何总结高一语文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进入高一,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会接触到众多优美的古诗词。
要想真正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掌握有效的鉴赏方法与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实用的古诗词鉴赏之道。
首先,要了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每一首古诗词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时的社会状况等,都会对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产生影响。
比如,李白的豪放洒脱与他所处的盛唐气象息息相关;杜甫的沉郁顿挫则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因此,在鉴赏诗词前,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身世、政治抱负、人生遭遇等,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风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其次,要读懂诗词的题目和注释。
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概括或提示,能让我们对诗词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而注释则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疑难字词的解释、典故的出处等重要信息。
比如,读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如果注释中提到“锦瑟”有多种象征意义,那么我们在鉴赏时就能更深入地思考作者借此意象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再者,要注意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是诗词中寄托作者情感的具体事物,如明月常象征思乡之情,杨柳多表示离别之意。
当我们在诗词中看到这些常见的意象时,就能迅速捕捉到作者可能想要传达的情感。
同时,不同的意象组合也能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描绘,展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在语言方面,要关注诗词的炼字。
诗人往往会精心挑选最能准确表达情感和意境的字词。
一个精妙的字,能使整首诗词增色不少。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把春风的动态和江南景色的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来。
我们在鉴赏时,要细细品味这些关键字词,感受其独特的表现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古诗词的一大特色。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手法,不仅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也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和比喻,展现出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此外,把握诗词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很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 样的感情。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 。前三句 描写昔日繁荣喜庆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 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步骤二),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 考(步骤三) 。
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 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 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营造 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在这个画面中,涂 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 (步骤三)。
开篇两句,写所见众多鸟儿飞向远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
诗歌天地我做主
诵真经 诗歌之花纷纷落 用秘笈 高考分数滚滚来
古典诗词鉴赏考查的内容
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语言、表达 内容的理解 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表达了什么 描写了什么 运用了什么 思想感情 形象意境 语言技巧
诗歌欣赏的重难点
诗
写景抒情诗
言
咏物言志诗
志
即事感怀诗
形象意境 思想感情
(重点)
飞渐远,终于不见踪影,而一朵孤云随风飘荡,虽然慢慢悠悠,但
最后还是从视线中消失了。①“众写鸟了”什与“孤云”看似与山无关,但
鸟山归的山同、时云,出着岫重,表又明都鸟无飞不尽么与、山云密无切踪相,关试联想。,而 连在鸟以都②鸟飞景、尽物云了间,特接最写后 一朵孤云也飘逝了,只剩下什么呢?只有独坐的诗人点自己。万籁俱
(难点)
诗歌的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意 象
融入了 诗人情 思的形 象
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意: 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
答题思路
1.写了什么
诗 歌
内容
2.景物有何特点
欣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达了什么感情
赏
1.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形式
2.怎么表达的
3.有何作用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 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世俗,亲近自然,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相信你最棒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 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 懒得系船,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 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 又有什么关系,就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吧(步骤 一) ? 意境幽静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 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闲适的生活情趣和 江村宁静优美跃然纸上(步骤三)。
内 2.提问变式①: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
容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思想?
3.提问变式②:某几句诗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
答
题
1.描摹诗歌图景
三 部
2.概括意境特点
曲
3.剖析作者情思
描摹诗歌图景
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用 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语言力求优美。
唯敬亭山而已矣!诗人正是通过独坐敬亭山的意象,表达了摒弃世
俗亲近自然忘怀得失的强烈思想感情。
③形象感情
提问方式
形 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 感的?有何效果?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答题步骤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
是用了这种手法。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首诗运用了比拟修辞,(步骤一) 。“相看两不厌 ” 将敬亭山拟人化了,敬亭山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成为了 诗人的亲密伙伴和朋友,互为知己 ,相见恨晚。“两不 厌 ”正是这种 情感的形象化体现(步骤二) 。 表达了 我与敬亭山共有的孤傲倔强的性格志趣,抒发了诗人摒弃
寂,万物全无,这就是“独坐”的“独”的感受。暗示了世俗对诗
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然而,在这极度孤
独的感受之后,突然接以“相看两不厌”,以“两”打破“独”,
寂而不孤,不知是敬亭山陪我,还是我伴敬亭山。而无语的“两不
厌”的情思,托起的不正是我与敬亭山共有的孤傲倔强的性格绝峰。
“只有”二字更是耐人寻味,表明在尘世万物中能称得上知己的,
概括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只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 围请简要分析,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采用对比(步骤一) 。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 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为天旱 无法农事而忧,后者为如果求得雨后无法享歌舞 之乐而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步骤二) 。诗 人对前者同情与对后者愤慨渗透其中(步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