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 教学反思)
科学全册教案-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

科学全册教案-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内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生活2. 第二单元:天气与季节3. 第三单元:物体与材料4.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5. 第五单元:地球与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科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介绍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践。
4.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课堂练习:进行一些练习题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7.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分享自己的科学发现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科学作品。
3. 学生小测验评价:进行一些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全册-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 多媒体教学资料:幻灯片、视频等3. 实验材料:根据不同单元的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引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各个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太阳的作用2. 第二单元:南北方的变化3. 第三单元:春眠不觉晓4. 第四单元:一年四季在变化5. 第五单元:食物的来源6. 第六单元:食物的变化和利用教学方法为了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和趣味性,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物体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并能够解释南北方的变化。
2. 了解春季的特点,认识昆虫的生长变化。
3. 掌握四季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4. 理解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培养对食物的正确选择和利用意识。
5. 掌握食物的变化过程,了解食物的存储和加工方法。
教学步骤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或游戏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框架。
5. 练检测:布置相关题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总结反思:通过讨论或个人思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
资源准备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案需要准备以下资源:1. 课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和材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一天的食物》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一天的食物)教案PPT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一天的食物)教案PPT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食物1、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法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觉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感情、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在独立思考的根底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商量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觉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打算)学生打算: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教师打算: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教学过程)一、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二、探究过程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学生汇报。
〔1〕商量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商量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商量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屡次记录。
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一课:探究水是什么(节选)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形态和性质-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水的变化和分离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教学准备:- 水杯、冰块、水壶- 幻灯片或黑板- 实验器材:烧杯、、滤纸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图片或问题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引起思考。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的定义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的特点。
3.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变化。
如:将冰块放入水杯中,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4. 教师讲解:根据实验结果,教师讲解融化是水的一个变化过程,并介绍其他水的变化形式。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探究水的分离方法。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
6. 实验报告:收集小组实验结果,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分离方法的步骤和观察结果。
7. 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第二课:动物的特征(节选)教学目标:- 分辨和描述动物的不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准备:- 图片或幻灯片- 实物或模型:不同种类的动物、海绵、蛇皮等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不同特征。
3. 分组观察: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组提供不同的动物实物或模型。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并记录动物的特征。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5. 教师讲解与总结: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讨论,教师讲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帮助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并总结动物的特征。
6. 游戏活动:进行动物特征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教学反思本套教案通过引入课题、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播撒希望的种子》优秀教案和课后教学反思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播撒希望的种子》优秀教案课程信息•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四年级•学期:下学期•课程名称:《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3.能够体验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与发展;4.能够理解播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积累对大自然的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课题:植物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2.能够通过观察、描绘以及分类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种类;3.能够通过观察、描绘以及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与根、茎、叶等结构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探究植物与根、茎、叶等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并掌握植物与根、茎、叶等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与学生们互动,通过回忆、出示图片等方式较为简单地概述植物的外貌特征,并引导学生们轻松地发言。
2. 学习(35分钟)在认真学习书中知识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们共同完成植物的观察、描绘以及分类实验,通过手工制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分析判断、观察发现等方面的能力。
3. 系统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学生们互动,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通过问答的形式,从深层次上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的核心。
4. 课外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继续发扬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课时课题: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能够通过探究植物的繁殖、生长等方面,提高对植物的理解与探索;3.能够实际操作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究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掌握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们通过观赏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们回忆植物的生长过程,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学习(35分钟)在认真学习书中知识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们共同完成植物的实际操作体验,帮助学生们感受植物的生长与发展过程,并提高对环境的认知。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 教学反思)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课程概述
本教案为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认识生物、物质和能源等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
2. 观察、实验和探究自然现象,培养科学实践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育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科学知识。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现象。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间的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启发。
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 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鼓励积极思考和贡献。
教学资源
1.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图书、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教学安排
本教案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时为45分钟。
教学计划
下面是本教案的教学计划:
以上是本教案的基本框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
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太阳出来了》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及教具:PPT、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已经备好的教学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太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
通过PPT展示太阳的形象,向学生介绍太阳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光和热的。
3. 研究活动
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索太阳的光和热是如何产生的。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加深对太阳产生光和热的理解。
4. 拓展活动
利用图片让学生观察太阳的不同形态,并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上生物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和实验等,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学生们积极参与,对太阳产生光和热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实施实验时,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
下一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太阳的其他特点和作用。
外研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外研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教材说明《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春天里的动物、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等。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认识春天的动植物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春天里的动物:了解春天的动物变化,如蝴蝶、小鸟等。
2. 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需要。
3. 天气的变化:学习天气的变化规律,了解春季天气的特点。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教材说明本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内容包括:地球和太阳、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等。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感受地球的运动,认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使学生了解地球与太阳的关系,认识地球的运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和太阳:了解地球与太阳的关系,知道地球绕太阳转。
2. 地球的运动:观察地球的运动,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3.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教材说明本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内容包括:水的秘密、空气的秘密、物质的变化等。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水的特点,感受空气的存在,认识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使学生了解水的特点,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物质的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秘密:了解水的特点,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空气的秘密: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成分。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路庙中心小学蒋超飞第一单元自然法庭的听证会1 你曾经……你曾经杀死过动物吗?如果有都有哪些?——“杀死动物调查”所得的数据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目标·了解怎样运用表格统计数据,做数学运算;·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得到数据,发现事实;·使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科学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准备1、教师事先在黑板上,或二开大白纸上绘制好“杀死动物调查”表格,绘制形式可参考例表1;2、教师准备好小组调查表,复制数份每小组发一张。
3、每小组准备B5大的纸一张,水彩笔,铅笔,尺子,橡皮。
杀死动物调查表第小组要点注意在进行此项活动时,一定注意正确引导,防止学生讨论时会以比赛谁杀死的生物多为荣,而使此项活动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怎样进行(1)“你曾经杀死过表格中的这些动物吗?”教师出示大的“杀死动物调查表”;选几个同学在自己曾经杀死过的动物下面做上标记,再进行合计;(2)按照这样的方法,各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3)把每个小组的调查数据汇总到一起,大家一起来填写“杀死动物调查汇总表”(4)就获得的数据进行讨论和反思。
“到底应不应该杀死他们?为什么?”参考询问要点调查过程中可以同时了解一下:“是、否还杀死过其他动物?是什么动物?是什么情况下杀死这些动物的?”“有没有必要必须杀死它们?”“你觉的杀死哪些动物是残忍的?”“那样做对科学会产生什么影响(有益的或有害的)?”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用同样的问题询问亲友、邻居中的成年人,把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中,而后可以把小组中每位同学的调查表汇总在一起。
注意强调采访时的安全。
活动延伸最好的继续活动是“假如我们是……”换位思考。
教学反思:2 假如我们是……你有没有过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呢?这是一个角色换位的游戏,它会让你对所担任的角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目标·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利益关系,辨证地、全面地看待科学问题;·知道要解决科学问题,必须像法庭办案一样,有充分的事实与证据;·了解并选择运用查阅书籍、浏览网络、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方法来搜集事实与证据。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天气、季节变化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是否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二、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1. 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
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是否掌握了物质基本性质的概念?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四、第四章: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认识简单机械,了解其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
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学生在操作简单机械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其工作原理?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五、第五章:环境保护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介绍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学生是否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是否养成了学生的环保习惯?六、第六章:生物的多样性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不同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科学教学笔记: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与反思

本文将对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笔记的教案设计进行探讨,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其中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旨在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4.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科学知识概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科学知识框架,概述大自然的基本现象、科学知识的性质和特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授课形式为讲授和讨论,并带给学生一些小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2.第二单元:水和水循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水和水循环。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的存在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水的特性和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同时,还可以了解水和人类的关系,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3.第三单元:土和植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土和植物。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植物生长和土壤对植物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土地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
4.第四单元:动物和人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动物和人类。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生物特征和成长环境,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学习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宠物,养成人道主义和责任心。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部分。
它是让学生在知情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
在讲课时,教师可以采取讲解、解说、阐述等方式,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力。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方式。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制定实验计划,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补充。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 年月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
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
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二、探究过程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在本学期的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亮点与不足之处。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教学的反思和总结:亮点1. 兴趣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启发学生的兴趣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研究兴趣。
通过引入趣味故事、实物或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2. 多媒体辅助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辅助资料,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多媒体辅助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3. 协作研究我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种互动式的研究环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虽然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 缺乏巩固复由于时间有限,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和复。
这导致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很快就遗忘,影响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 教学资源不足在某些内容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学资源不足,无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和实践机会。
这限制了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深入理解方面的能力培养。
3. 评价方式单一我在评价学生研究成绩时,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无法全面展现,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我计划在下学期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设计巩固复环节在教学安排中增加针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环节,通过复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2. 资源整合与更新积极寻找和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3. 多元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研究成绩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项目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发展。
(新教材)广州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新教材)广州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材概述本教案针对广州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编写,共涵盖了下册所有章节的教学内容。
教案中包含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熟悉下册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计划第一单元:观察鸟类-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鸟类的外貌特征、性、栖息地等。
-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鸟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第二单元:种子传播-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等。
-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单元:太阳能利用-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内容:太阳能的形成和利用、太阳能设备等。
-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单元:净水技术-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水的净化过程、净水技术等。
-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鸟类、实验现象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探究法:通过问题导向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听说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实践评价: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准确记述能力。
3.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评价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广州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2. 实验器材:鸟类模型、种子样本、太阳能设备、净水装置等;3. 多媒体资料:科学实验视频、相关图片等。
七、教学反思- 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做好教学评估和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观察物体和形状1.2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1.3 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生活中的力的作用2.2 浮力和沉浮2.3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环境3.1 天气和气候3.2 土壤和植物的生长3.3 爱护我们的环境第四章:动植物的世界4.1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4.2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4.3 人与动植物的互动第五章:科学探索方法5.1 观察和实验5.2 假设和推理5.3 收集和分析信息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假设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来获取知识。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并通过假设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
3. 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来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观察和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讨论和合作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假设和推理时遇到困难,他们往往不能准确地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有效的推理。
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我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和鼓励,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活动。
第六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6.1 探索物质的组成6.2 观察化学反应6.3 理解物质的相变第七章:人体的奥秘7.1 人体基本结构7.2 人体生理功能7.3 健康与生活习惯第八章:地球与宇宙8.1 地球的结构8.2 地球上的水循环8.3 宇宙的奥秘第九章:科学与科技9.1 科学发现与发明9.2 科技改变生活9.3 探索未来科技第十章:科学实验与探究10.1 实验基本操作10.2 设计实验与探究10.3 分析实验结果教学目标:6. 培养学生对物质组成和变化的认知,理解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相变。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学——动物的生活课时一:动物的栖息地(1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的栖息地和适应生活的方式- 掌握一些动物栖息地的特点和生活性教学内容1. 动物的栖息地- 森林:温暖潮湿,丰富的食物资源- 河流和湖泊:水域生物的栖息地- 草原:广阔的草地,适合奔跑和觅食- 沙漠:干燥,缺乏水源和食物2. 动物的生活性- 森林动物:爬树、跳跃、潜藏等- 水生动物:游泳、潜水、呼吸水中等- 草原动物:奔跑、觅食、迁徙等- 沙漠动物:耐旱、躲避高温、在地下生活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动物栖息地的兴趣。
2. 观察讨论:组织学生观察树林、河流、草原、沙漠等图片,询问学生这些地方是否适合动物生活。
3. 研究策略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四肢形态等特点,判断它们适应哪种栖息地。
4. 活动实践: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栖息地,设计一个适合该栖息地的动物形态和性,并进行介绍。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栖息地中动物的生活性和适应方式。
6. 小结:通过复要点,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题,加深对动物栖息地的理解。
课时二:动物的饮食和生长发育(2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的饮食性和生长发育特点- 掌握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饮食和生活性教学内容1. 动物的饮食性- 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 食肉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 杂食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动物- 腐食动物:以腐烂的物质为食2. 动物的生长发育- 幼体阶段:生活方式与成体不同,需要依靠父母保护和照料- 成体阶段: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自主获取食物和生存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不同动物的饮食性,引起学生对动物饮食的关注。
2. 观察讨论:组织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牙齿形状、嘴形等特点,判断它们的饮食类型。
3. 研究策略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饮食和生活性。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教材简析】:《热胀冷缩》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对物体遇冷与受热后发生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通过对比实验与大量的事实来证实,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一科学知识,科学地利用物体的这一性质,更好的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教案序号:授课时间:总第课时课题:1.温度计的秘密课型:第课时【教材简析】:温度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
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多次使用温度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秘密》一课。
意在以温度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为引子,借助对各种液体的探究,让学生认识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液体受热受冷时液面高度的升降变化,会提出有关液体性质所涵盖的科学奥秘的问题;2.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会根据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3.会与他人合作探究;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习惯与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对探究液体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2.初步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探究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实验桌上:温度计、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仪器车上:锥形瓶,12个烧杯(分别装有酱油、醋、橙汁等)带玻璃管的木塞1个,热水;冷水;温度计、热胀冷缩与人类关系、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温度计,请学生测试小组材料中的烧杯里水的温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温度计中液柱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测量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呢?”激发学生交流测量中的发现大胆质疑,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教学反思:1、静电实验。
实验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橡胶棒和毛皮,一种是玻璃棒和丝绸。
课前我在实验准备的时候做了尝试,用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吸附纸屑不是很明显,而有机玻璃棒经过丝绸的摩擦在靠近纸屑时吸附现象非常明显,有的纸屑甚至飞舞了起来。
于是选择了后者作为学生实验的材料。
课上对比实验效果非常好。
2、意外收获。
学生在做静电实验的时候,有些同学叫起来:“看,我的袖管也能吸附纸屑。
”我一看,果然,他的袖管上吸附着一些纸屑。
因为今天学生穿的是校服,衣料是腈纶的,在摩擦后很容易产生静电,也出现了吸附效果。
于是,我顺水推舟,和学生探讨起生活中其他的静电现象……3、细节失算。
静电实验需要纸屑,而且是那种撕的很细小的纸屑。
虽然再三提醒,下午三节课下来,地上掉了一些纸屑。
因为学生起身带起的风也会使得纸屑飘落。
我只得让学生下课后把掉在地上的纸屑一一捡起。
现在想想,只要在课前准备一些盒子,把纸屑放在盒子里进行实验,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纸屑飘落在地上了。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以听众的身份出现,尽量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
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1、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1、小灯泡的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XXXXX: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不同实物图展示:教学反思: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
课堂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