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的环境要求
茯苓栽培技术的环境要求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木质真菌,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为了获得优质的茯苓产量和质量,正确的环境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茯苓栽培的环境要求,以帮助农民和爱好者们更好地种植茯苓。
一、温度要求茯苓栽培适宜的温度是在15℃至28℃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下,茯苓的生长速度最快,产量和质量也较高。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茯苓的生长,导致植株长势不良或产量减少。
因此,在选择茯苓栽培的地点时,要注意气温的变化情况,并确保种植环境温度适宜。
二、湿度要求茯苓对湿度的要求较高,最适宜的湿度范围是在75%至85%之间。
高湿度有助于茯苓菌丝的生长和茯苓的产量,而干燥的环境则会导致植株发育不良。
可以通过保持栽培环境的湿度来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例如使用喷雾灌溉或者设置湿度调节设备。
三、光照要求茯苓对光照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宜的光照条件是充足的间接光照或弱光照。
过强的光照会导致茯苓菌丝产生褐变,或者直接损害茯苓菌丝的生长。
因此,在选择栽培区域时,应避免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可以选择透光性良好的环境或提供适当的遮荫措施。
四、土壤要求茯苓对土壤的要求相对宽松,但喜欢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最适宜的土壤pH值在5.5至7.5之间,以及富含有机质和矿质营养。
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保水性,提供养分,有助于茯苓的生长。
在栽培茯苓之前,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等,来改善土壤的质地和肥力。
五、空气流通要求茯苓栽培需要保持充足的空气流通,避免积聚湿气和二氧化碳。
适度的空气流通有助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并促进茯苓植株的健康生长。
因此,在选择种植区域时,要注意空气流通状况,避免选择通风性差的环境。
六、病虫害防治茯苓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茯苓病害有茯苓疫病和茯苓核腐病等;常见的茯苓虫害有茯苓褪色螟、茯苓蜡蚧等。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防治措施,比如定期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源等,以保证茯苓的健康生长和产量。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茯苓,又名茯神、茯苓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茯苓栽培技术是指种植茯苓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地、选种、施肥、管理等方面。
在正确的栽培技术指导下,茯苓的产量和质量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在茯苓栽培中,选择适宜的地块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茯苓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病虫害的地方。
同时,要避免在有害气体、污染源周围种植茯苓,以保证茯苓的生长环境纯净。
选用优质种苗也是茯苓栽培的关键。
优质种苗具有疾病抗性强、生长势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
在选择种苗时,应选择外形完整、无病虫害、品质优良的种苗,以确保茯苓的生长发育。
施肥是茯苓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适量施入有机肥、磷、钾等养分,有助于茯苓的生长壮大,提高茯苓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要控制好施肥的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茯苓生长异常。
除了施肥,及时浇水也是茯苓生长的重要环节。
茯苓生长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水涝,以免影响茯苓的生长。
在干旱季节,要增加浇水频次,保证茯苓的正常生长。
在茯苓生长过程中,及时除草、松土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茯苓的竞争,保证茯苓的养分供应。
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茯苓的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茯苓生长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茯苓的健康生长。
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茯苓的危害。
总的来说,茯苓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选地、选种、施肥、管理等方面全面考虑,确保茯苓的正常生长。
只有科学合理地实施茯苓栽培技术,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实现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学习茯苓栽培技术,为茯苓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茯苓的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技术茯苓的栽培技术一、引言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茯苓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茯苓的栽培方法和技术要点。
二、茯苓的生态环境要求茯苓主要生长在东亚地区,对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要求较高。
具体要求如下:⒈温度:茯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摄氏度,最低生长温度不得低于10摄氏度。
⒉湿度:茯苓喜欢高湿度的环境,最适湿度为60-80%。
⒊光照:茯苓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半阴性植物,不耐寒冷和强烈的阳光直射。
⒋土壤:茯苓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土壤pH值应在⑸-⑸之间。
三、茯苓的繁殖方法茯苓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根状茯苓繁殖和孢子茯苓繁殖两种方法。
⒈根状茯苓繁殖:将茯苓的根茎切割成块状,每块应保留一个芽眼,并且在阳光下晾晒一天,然后在湿润的苗床中插入土壤中,埋入土壤4-5厘米。
保持苗床湿润,并适时施肥。
⒉孢子茯苓繁殖:采集茯苓的孢子,将孢子用温水浸泡一天,然后在湿润的苗床中撒播。
保持苗床湿润,并适时施肥。
四、茯苓的栽培管理茯苓的栽培管理包括定植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⒈定植管理: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地,将根状茯苓或孢子茯苓定植在土壤中。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涝灾。
⒉水肥管理:茯苓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要定期浇水和施肥。
每隔20天左右浇一次水,每隔一个月施一次有机肥料。
⒊病虫害防治: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茯苓虫等病虫害。
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
五、茯苓的收获和加工茯苓生长期为2-3年,一般在秋季进行收获。
收获后,应将茯苓的泥土清洗干净,晾晒后进行加工,可将茯苓切片或研磨成粉末。
六、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茯苓的图片和相关栽培记录表。
七、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中药材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茯苓,别名云苓、松茯苓、赤茯苓、白茯苓、松薯等。
以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等功效。
临床主治痰多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
主产地有安徽、福建、河北、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
形态特征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
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
1、菌丝体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
单核菌丝体又称初生菌丝体,是由茯苓孢子萌发而成,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
双核菌丝体又称次生菌丝体,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经质配后形成。
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具有独特的多同心环纹菌落。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宽约2-5微米,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
2、菌核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而成的休眠体。
球形、椭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小者重数两,大者数斤、数十斤;新鲜时质软、易折开,干后坚硬不易破开。
菌核外层皮壳状,表面粗糙、有瘤状皱缩,新鲜时淡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皮内为白色及淡棕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核中白色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
近皮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色菌丝。
3、子实体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偶见于较老化的菌丝体上。
蜂窝状,大小不一,无柄平卧,厚约0.3-1厘米。
初时白色,老后木质化变为淡黄色。
子实层着生在孔管内壁表面,由数量众多的担子组成。
成熟的担子各产生4个孢子(即担孢子)。
茯苓孢子灰白色,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一歪尖,6×2.5-11×3.5微米。
一、生长习性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环境。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
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4-26℃。
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
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
重粘土,盐咸地不宜种植。
二、制种1、母种制作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50克(去皮)、蔗糖50克、琼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
茯苓种植方法
茯苓种植方法茯苓,又名茯苓草、茯苓菌,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脾益胃、清热利湿、安神安神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茯苓的种植方法对于茯苓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下面我们将介绍茯苓的种植方法。
首先,选择种植地。
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在选择种植地时,应尽量避免低洼潮湿的地方,以免影响茯苓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进行土壤处理。
在种植茯苓前,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翻耕、施肥、松土等工作。
首先进行翻耕,将土壤中的杂草、残根等清除干净,然后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再进行松土,使土壤更加疏松通透,有利于茯苓的生长。
接下来,进行种植。
茯苓的种植一般采用分株或播种的方式。
分株是指将茯苓的母株分成若干份,然后分别种植在准备好的土壤中,而播种则是将茯苓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土壤中。
在进行种植时,需要注意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茯苓之间互相遮挡,影响生长。
随后,进行田间管理。
茯苓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浇水、施肥、防病等工作。
及时除去杂草,保持茯苓的生长环境整洁;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适时施入有机肥料,促进茯苓的生长发育;定期检查茯苓的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最后,进行采收加工。
茯苓一般在生长3-5年后进行采收,采收时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将茯苓挖出,去除泥土,晒干或烘干备用。
采收后的茯苓要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发霉。
通过以上的种植方法,我们可以种植出高产高质的茯苓,为中药材的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料,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广大种植茯苓的农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茯苓的种植,取得丰收的成果。
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
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调和脾胃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茯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对于保证其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茯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一、适宜的种植环境茯苓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
一般来说,茯苓适宜生长在海拔500-1000米、年均温度15-20℃、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的地区。
在土壤方面,茯苓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0-7.0之间。
茯苓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不能过于湿润。
二、茯苓的繁殖方式茯苓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根状茎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
其中,根状茎分株繁殖是茯苓的主要繁殖方式。
根状茎分株繁殖的方法是在春季或秋季,将成熟的根状茎分成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应该含有至少一个芽眼。
然后将这些小块根状茎种植在预先准备好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就可以得到茯苓植株。
种子繁殖的方法则较少采用,因为茯苓的种子难以采集和保存,而且种子繁殖的苗期较长,不利于茯苓的生产。
三、茯苓的栽培管理1. 土壤管理茯苓生长需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应该充分施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在茯苓生长期间,应该适时进行追肥,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和茯苓的品质。
2. 病虫害防治茯苓生长期间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等。
在栽培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茯苓的产量和品质。
3. 灌溉管理茯苓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不能过于湿润。
在干旱季节,应该适时进行灌溉,以保证植株的生长。
在雨季,应该注意排水,防止水涝对茯苓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 采收和储存茯苓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
采收时应该将整株茯苓挖出,除去杂质,晾晒至八成干后,再进行加工和储存。
茯苓的储存应该注意防潮、防虫和防霉,以保证其品质和药效。
四、茯苓的市场前景茯苓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云南茯苓栽培技术
云南茯苓栽培技术
云南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具有
很高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云南茯苓的栽培技术:
1. 土壤选择:云南茯苓适宜在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酸性或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生长。
可以在旱田、湿地或山坡地进行栽培。
2. 种植季节:云南茯苓一般在春季或秋季种植。
春季种植适合气候温暖的地区,秋季种植适合气候寒冷的地区。
3. 繁殖方式:云南茯苓可以通过分株繁殖或播种繁殖。
分株繁殖时,选择有生长力、无病虫害的茎蔓苓苔进行切割,每株保留1-2个芽眼。
播种繁殖时,可以将茯苓子种埋入土壤中,覆
土厚度大约为种子的2-3倍。
4. 栽培管理:云南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热带地区可以进行灌溉,其他地区则需要注意天气干燥时的浇水。
同时,要定期除草、松土,保持茂盛的生长。
5. 病虫害防治:云南茯苓易受到根瘤菌、蚜虫等病虫害的侵害。
可以使用适当的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 收获处理:云南茯苓一般在生长2-3年后开始收获。
收获时,将地下茎连根挖掘出来,清除泥土后晾晒至干燥。
以上是云南茯苓栽培的基本技术。
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管理,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以提高产量和药材品质。
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
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茯苓种植在温暖、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的环境,怕严寒。
茯苓如何种植?店铺整理了茯苓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茯苓如何种植【概述】别名:松薯、松苓、云苓、茯苓片、赤苓、茯灵、白茯苓、茯菟等。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05(Schw.)Wolf]的干燥菌核供药后,按切取部位又分茯苓皮、赤茯苓及茯苓片等等。
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
主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安徽、湖北等省区。
人工栽培我国已有400多年历史,现有较多省能大量栽培并投入生产,山东省烟台等地区已引种成功,并投人生产。
【植物形态】茯苓植株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的真菌。
菌丝体是茯苓的营养器官,幼嫩时呈白色绒毛状,老弱时为棕褐色,并在菌丝体上产生菌核和子实体。
菌核是贮藏器官,也是休眠器官,寄生在松树等树木的根部或埋在地下的松树枝茎等材料上,由菌丝集结而成。
形态近圆而多变,大小不一,可由几十克至几十千克。
新鲜的菌核外皮略皱,黄褐色或淡褐色,皮薄而粗糙,有明显的瘤状皱缩。
皮里(同一块菌核内部)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暗红色,也有的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均呈白色,而另一块均呈淡红色粉粒状。
切开断面不平,具颗粒状棱角,有裂隙。
切面有粉性,薄片呈淡灰色水纹。
子实体是繁殖器官,无柄,平伏生在菌核表面,厚3~8ram,白色,成熟呈黄白色或淡褐色,管口深2~3mm,不规则形,孔壁薄,边缘渐变成齿状。
孢子长方形至近圆形,极小,6~8btmX3~4肚m,壁表面平滑,透明无色。
【生物学特性】茯苓喜温暖、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的环境,怕严寒。
野生于松树根上,在砍伐下的腐木段上也能生长。
茯苓是兼性腐生真菌,其菌丝既依靠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取死树的营养而生存。
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的养分、水分作为营养来源。
为好气性真菌,只有在通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生长。
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适合哪些地区种植
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适合哪些地区种植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5-6月份开始种植,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来决定,不能推迟到7-8月份种植,会导致成活率低,造成经济损失。
种植方法:首先需要准备赖松木,进行分节处理,去除树皮放到土地上,盖上草料;选择排水性较好的砂土坡地进行种植,对土壤进行深翻和消毒杀菌,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和虫害后再种植。
一、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1、茯苓种植时间茯苓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开始种植,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
但是不能推迟到7-8月份种植,由于7月份开始天气比较炎热,不利于茯苓的生存,如果在此时种植会导致成活率低,造成经济损失。
2、茯苓种植方法(1)准备培料种植茯苓和种植其它药材有区别,因为它属于寄生菌,所以在种植之前需要备料。
首先需要准备赖松木,因为茯苓生长最有利的养分就是赖松木,然后将赖松木进行分节处理,每节大概是1米左右的长度,去除树皮放到土地上,盖上草料。
(2)规划整地选择排水性较好的砂土坡地进行种植。
场地选好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将土质整细耙平,然后堆土壤进行消毒杀菌。
等到接种前半个月左右还需进行一次深翻,这样可以彻底的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和虫害,保证茯苓的生长。
(3)适时接种茯苓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接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其次在整好的地上顺着坡度进行开窖,将段木顺着开好的窖摆放好,然后将菌种进行消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细菌的感染;消毒完之后再将茯苓均匀的摆放在段木的两头或接口处,再撒上一层灭白蚁的药剂,最后用土轻轻覆盖即可。
(4)日常管理①接种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长出白色的菌丝体,要及时查看种植区出菌情况,如果有缺漏要及时进行补种。
②每隔10天左右就要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有没有死菌或是异菌,如果有要及时的拔除,不然会感染到其它健康的菌种。
③要注意田间的水分,如果水分过多要及时排出,若段木露出地面要进行培土处理等。
(5)预防病害在茯苓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病虫害,主要是一些真菌的感染,比如果木霉、青霉等,一般的防治方法就是在培土的时候在段木上盖上一层稻草或者薄膜,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预防,或者使用多菌灵进行喷洒。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茯苓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茯苓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栽培技术简单,因此受到了许多农户和种植户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茯苓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选择、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土壤选择茯苓喜欢生长于酸性土壤,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最好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土壤pH值方面,茯苓适宜生长的范围是5.0~6.5之间。
土壤质地以砂壤土或壤砂土为宜。
二、种植方法1.茯苓的繁育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较为常见,可通过播种或育苗的方式进行。
在播种前,需将茯苓种子进行处理,一般是将种子放入20℃的水中浸泡24小时左右,然后捞出晾干。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培育盘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湿润环境,待幼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进行移栽。
分株繁殖则是将成熟的茯苓根块分割成苗木,再进行移栽。
2.茯苓的移栽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避开极端高温或严寒的季节。
茯苓的栽植距离一般为40~50厘米。
3.茯苓的管理(1)水分管理:在茯苓的生长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水分对其生长非常重要。
要保持土壤的湿润,但不能过于湿润。
尤其在茯苓的开花期和结果期,要适当增加灌溉次数。
(2)施肥管理:茯苓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大,但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移栽后的第一个月内,施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料。
之后,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一次基肥施用即可。
(3)除草管理:茯苓生长期间需定期进行除草,以保持茯苓生长的良好环境。
可以手工除草或使用化学草甘膦进行除草。
三、病虫害防治茯苓较抗病虫害,但仍需做好防治工作。
1.病害防治:茯苓较容易受到根腐病的侵袭。
在茯苓生长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发现患病植株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适当减少灌溉量或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虫害防治:茯苓虫害主要有大行星象甲、白粉虱等。
可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
在选择农药时,应注意选择对目标虫害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茯苓栽培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1.茯苓的生长适温为15~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茯苓的正常生长。
茯苓的种植方法与生长条件
茯苓的种植方法与生长条件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自然资源,可以通过种植来获得。
以下是茯苓的种植方法和生长条件:
1. 种植方法:
•选择适合茯苓生长的土壤:茯苓喜欢生长在深厚、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中,最好选择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
•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春季播种最好在 2 月份到 3 月份之间进行,秋季播种则在 9 月份到 10 月份之间进行。
•播种方法:将茯苓种子在阳光下曝晒 1-2 天,然后用温水浸泡 2-3 天,使其充分发芽。
将发芽的种子放入田间,间隔 2-3 厘米播种,然后用土壤覆盖种子,轻轻镇压。
2. 生长条件:
•温度:茯苓喜欢温暖环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 18-25°C。
•光照:茯苓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也需要一定的荫蔽度。
•水分:茯苓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能积水。
•土壤:茯苓生长的土壤要求深厚、肥沃、透气性好,pH 值在6.0-7.5 之间。
•养分:茯苓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应及时施肥。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了解到茯苓的种植方法和生长条件。
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田间管理:及时浇水、除草、松土等田间管理。
•收获:茯苓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当果实成熟时,应及时采摘。
•储存:将茯苓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1/ 2
和潮湿环境。
2/ 2。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1、茯苓种植地要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几乎所有品种都需要足够的阳光照射,以保证产量。
2、茯苓在种植地要保证土壤温暖、松软,土壤深厚,有较高的肥力,土壤中的盐分要求低。
3、根据不同品种,应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因为不同品种对种植地的要求不一样。
二、种植方式
1、可以采用种子繁育的方法,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种子种植,在种子种植后,要及时施用肥料,以保证种子生长发育。
2、可以采用植株繁殖的方法,在茯苓已经成熟的季节进行植株分株,然后在适宜的地点进行种植。
3、也可以采用押植的方式,在茯苓植株完全成熟后,用木棒押住,把植株押进土壤中,这种方式也是一种种植茯苓的方式。
三、施肥
1、施肥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肥料,可以选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具体的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决定。
2、要及时施肥,在氮磷钾搭配比例较高的肥料比例中,氮肥可以用来促进植株的生长,而磷钾肥料可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以及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3、还要及时浇水,在栽培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
1、要及时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以防止病虫害。
2、要及时除草,以防止草本植物的侵入,并且减少土壤中寄生虫的发生。
3、要及时喷药,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发育。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1. 简介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镇静安神、利水消肿、调理脾胃等功效。
由于其药效显著,茯苓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茯苓的大规模栽培已成为应对挑战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茯苓的栽培技术,以帮助种植者有效地进行茯苓种植。
2. 适宜环境条件茯苓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气候条件茯苓适合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喜欢暖湿环境,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7℃,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湿度方面,茯苓生长期间需保持在60%-80%的相对湿度。
2.2 土壤条件茯苓适宜生长在酸性或中性的土壤中,pH值应在 5.5-7.5之间。
土壤质地以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为宜。
同时,茯苓也对土壤排水性要求较高,不耐涝,需避免积水。
3. 栽培技术步骤3.1 种苗选择茯苓种植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种苗。
种苗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茯苓生长情况和产量。
种苗应挑选健壮、无病虫害的,根部完整、无病害的茯苓菌丝体。
3.2 地块准备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茯苓的种植基地。
在种植基地上进行除草、平整和松土等工作,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3 播种和接种将茯苓菌丝体通过播种或接种的方式引入土壤中。
在准备好的种植基地上,按照一定的密度将茯苓菌丝体均匀撒播或接种到土壤中。
3.4 管理和保养茯苓的生长期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和保养。
主要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浇水时要注意避免过多或过少,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施肥时可使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进行补充。
3.5 病虫害防治茯苓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对茯苓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
可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使用生物防治剂等,进行有效的防治。
3.6 收获和加工茯苓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的第二年春季进行。
马尾松林下套种茯苓栽培技术
马尾松林下套种茯苓栽培技术茯苓是一种优良的中药材,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肝炎等药理作用。
茯苓的市场需求量大,因此茯苓的栽培技术备受关注。
马尾松林下套种茯苓是一种常见的栽培模式,下面介绍一下马尾松林下套种茯苓的栽培技术。
1. 地块选择:选择海拔高度在600-1500米的马尾松林地块作为茯苓的栽培基地。
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并且pH值在5.5-6.5之间。
2. 土壤改良:对于土壤有碱性的地块,可以进行中性化处理,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和硫酸铵等,以调节酸碱度。
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可以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3. 种苗选择:选择优质种苗进行栽培,常见的种苗有栽培型和野生型两种。
栽培型种苗生长快、品质稳定,但野生型种苗的药用成分相对较高。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4. 栽培方法:首先在马尾松林下整理地面,去除杂草、树叶等。
然后进行地面平整、开垦沟槽、控制土壤湿度。
栽培方法包括单行栽培和双行栽培,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5. 施肥:茯苓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需要适时施加适量的有机肥和矿物肥。
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施肥,一年施肥2-3次为宜。
6. 病虫害防治:茯苓易受到褐腐病、白喉病等病虫害的侵害。
在种植过程中,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使用农药或生物防治等方法。
7. 收获和储存:茯苓的收获通常在栽培3-4年后进行。
可通过挖取地下茎的方式进行收获。
收获后的茯苓需要进行晾晒处理,待水分含量降低至10%以下时,可以进行包装储存。
马尾松林下套种茯苓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性强、成本较低的栽培模式。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可以获得高产、高质量的茯苓产品,为农民提供丰厚的经济效益。
茯苓的种植也可促进森林保护,增加土地利用效益。
茯苓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茯苓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班级:姓名:学号:茯苓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广义的药用菌指一切可以用于制药的菌物,狭义指用于医药的大型真菌(蕈菌)。
野生有冬虫夏草、蝉花、雷丸、安络皮伞等;目前,人工栽培的有灵芝、茯苓、猪苓、天麻、桑黄、木耳、云芝等。
这些药用菌在我国都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它们虽功效不同,但最大的优点,也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无毒副作用。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它们不仅是传统的益气、强身、祛病、通经、益寿等功能,还具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癌的功效。
许多食用菌兼具有药用价值。
下面为茯苓的相关介绍。
一.概述别名云苓、松茯苓。
是一种兼性腐生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
为低等植物,其个体无典型的根、茎、叶的分化,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3部分组成,主要寄生于一些松科松属植物上,吸收植物体内养分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茯苓是我国使用历史最长的药物之一,为药食两用的大宗中药材,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
性味甘、淡平。
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
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
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浮肿等症。
各国各地均有分布。
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制剂以及一些保健品中。
我国茯苓生产地区分布很广,黄河流域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贵州家种茯苓自上世纪70年代引种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栽培获得成功,30多年来,经过对茯苓栽培的精心观察和研究,栽培方法和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但仍普遍存在空窖、瘟窖、鸡窝苓窑以及泡苓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茯苓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传统栽培技术不能利用松木废枝丫、小径级材栽培茯苓,很浪费木材资源。
2000~2003年,我们根据茯苓的生物学特性,在松脂基地内开展茯苓复式栽培试验取得了成功。
解决了茯苓栽培的“空窖”、“温窖”、“鸡窝苓窑”、以及茯苓夹皮、夹泥、夹沙的难题,茯苓产量提高53%;节省木材资源35%,且茯苓质量优良,产量比较稳定。
二.植物特性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白色丝状物)阶段和菌核阶段。
《茯苓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茯苓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茯苓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茯苓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一、茯苓概述茯苓概述:茯苓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学名Poriacocos,隶属于担子菌门蘑菇纲茯苓属。
茯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药用文化,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
茯苓的生物学特性茯苓菌丝体白色,有横隔,多核,生长温度范围为2535℃。
茯苓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菌丝生长期、原基形成期、子实体形成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茯苓菌丝对土壤、水分、养分等环境因素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在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精细调控,以保证茯苓的高效生长。
茯苓的药用价值及市场需求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益胃、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里的神仙草”。
茯苓的主要药用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随着人们对茯苓药用价值的认识加深,茯苓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茯苓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中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为了满足市场对茯苓的需求,提高茯苓产量和质量,研究茯苓的高效栽培技术和实践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茯苓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药用真菌,其生物学特性和药用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茯苓的高效栽培技术和实践指南,有望为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茯苓高效栽培技术茯苓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土壤选择与改良、菌种选择与培育、栽培基质选择与处理、播种时间与播种方法、温湿度控制、光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时间与方法以及加工工艺流程。
松树蔸栽培茯苓高产技术
松树蔸栽培茯苓高产技术巫仁高(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中心建阳354200)利用松木砍伐后遗留在山场的松树蔸栽培茯苓,变废为宝,选用特定品种,无须断根处理,栽培工艺简便,成本低,产量高,直径l8~20cm树蔸单产7.5kg /蔸以上,产值13元/蔸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场地及树蔸选择场地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弱酸性沙壤土,坡度在10~30 的山场。
由于茯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30"C,且结苓须昼夜温差大。
因此,山场须选全日照且皆伐,因白天日照时间长,地温高,茯苓菌丝能得到最适温度,夜间沙砾散热快,土壤降温快,昼夜温差大,有利菌核形成。
树蔸要求无腐烂、虫蛀、少松脂,一般选用直径12cm以上的松树蔸,在生产上松木砍伐后过3~6个月的树蔸种植茯苓较为理想。
2菌种选择与要求利用树蔸种植茯苓传统做法是必须深挖,将树蔸lm范围外的树根全部挖断,否则会出现跑苓。
近年来,我所采用川杰1号品种,经几年的生产实践,解决断根和跑苓的问题,在树蔸上接种时无须断根,而结苓一般在树蔸范围,大大节省工本,该品种还具有结苓时间早、温型广、低海拔也能种植等特性。
选用川杰1号进行树蔸不断根栽培必注意:①母种试管不宜多代次转管,一般只可转管2~3次,否则将造成菌种老化,生活力下降,优良性状消失,甚至会导致不结苓或跑苓。
②选用优质菌种。
优质菌种菌丝洁白致密,均匀布木片,香气浓郁,木片呈腐朽状,易折断,断面呈微黄色,无杂菌污染生产种菌龄30天左右,且必须及时使用。
③控制接种量,适宜的接种量为:树蔸直径l5~20cm的接10片,20~30cm的接l5片,30-40cm的接20片,40~50cm的接25片(每片规格0.5cm×2cm~10cm或lcm×2cm×12em)。
3季节安排川杰1号菌种从接种到结苓需180天,这期间日平均气温应保持在23±5"C。
因此,必须根据栽培山场的海拔、气温情况,合理安排栽培时间,闽西北一般5~8月份种植,最迟不能超过8月份。
茯苓高产栽培
茯苓高产栽培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云苓、茯灵、松薯、松苓等。
具镇静、利尿、降血糖、抑菌、预防胃溃疡及松驰平滑肌、强心、抗肿瘤之功效。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多糖类(β一茯苓多糖)、三萜类、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吟、氨基酸、卵磷脂等。
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海拔50~2800米均可生长,但以海拔600~900米分布较多。
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10~35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50~80厘米。
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茯苓生长对水分的要求是,以寄主(树根或木段)的含水量在50%~60%、土壤含水量在25%~30%为宜。
云南作为茯苓的主产区,产量高、品质好。
今年药材市场对茯苓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价格也在上涨,茯苓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
云南山地多,气候适宜茯苓生长,产量也比较高,是云南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
以下介绍茯苓的山地栽培方法,以供参考:一、栽培场地的选择茯苓栽培场地适宜选在海拔600~900米的山坡上,坡度15℃~30℃,背风向阳、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
窖长80~100厘米,窖宽30~50厘米,窖深60~8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
苓场四周应开挖排水沟。
二、栽培料及菌种准备1.备料:于头年秋冬季节将松树砍下,剥皮以利干燥,到5月份左右把段木排入窖内,每窖排三到数段,粗细搭配,分层放置,以备接种。
2.菌种准备:茯苓菌种应选择生长一致、健壮的母种,适宜的栽培料配方为松木屑:麸夫:石膏粉:蔗糖=76∶22∶1∶1,含水量在65%左右。
三、栽培管理1.接种接种要选晴天,将窖内木段的上端削尖,然后将栽培种瓶或袋倒插入木段尖端,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
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一层树皮及树叶,迅速覆土。
茯苓种植技巧
茯苓种植技巧茯苓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其功效包括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祛湿止痛等等。
为了提高茯苓的产量和质量,科学的种植技巧和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茯苓的种植技巧。
一、地块选择茯苓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性好、通气性良好的黄壤、红壤和山地棕壤中。
在选址上,应选择坡度小、气温适宜、空气湿度高、较少受荒漠化影响等地区。
同时,应避免重金属污染和季节性表层水淹没。
二、土壤改良对于部分土质不理想的地块,可以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常用的改良手段包括施加腐熟有机肥、石灰、磷酸盐和微量元素等。
具体操作如下:1、施用有机肥。
建议先将牛粪、羊粪、鸡粪等有机肥料进行腐熟处理,然后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施肥,其量应控制在1500-2000公斤/亩。
2、施用石灰。
在土pH值过低的情况下,应施加适量的石灰,以调节土壤酸碱度。
施用量一般控制在300-500公斤/亩。
3、施用磷酸盐。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因此可以适量施用磷酸二铵、三钙磷等磷肥,以提高土壤磷含量。
4、施用微量元素。
茯苓对于微量元素的需求较为丰富,特别是钾、硼和锌等元素。
可以在春季或秋季施用含微量元素的肥料,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三、品种选择茯苓根据其不同的性状、功效和药理作用可以分为多个品种,如“苓姜”、“姜苓”、“白茯苓”等。
在品种选择上,应根据地区、种植期、市场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茯苓品种。
同时,要保证选用种类的品质优良、生长健康。
四、育苗管理茯苓的育苗期时间较长,需要在土地上播种,然后进行适当的管理。
具体操作如下:1、翻耕除草。
在育苗期间,应保持土壤表层的松软,并及时进行翻耕除草,以提高通气性和阳光照射。
2、保持湿度。
茯苓对于湿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育苗期间,应保持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避免产生干旱和伤害苗体。
3、合理施肥。
在育苗期间,应根据茯苓的营养需求,在土壤中施肥补充养分。
五、栽培管理茯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的田间管理,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生产。
茯苓怎么种植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茯苓怎么种植有什么功效与作用茯苓怎么种植有什么功效与作用茯苓大多是一种不规则的块状,茯苓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与作用,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茯苓应该怎么种植。
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茯苓的种植方法及功效作用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茯苓的种植技术一、选地整地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
土壤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
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
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二、备料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
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
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
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
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
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
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
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年冬季进行茯苓的常用附方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
(《滇南本草》)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
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
(《赤水玄珠》)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
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
一、选地整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
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
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
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二、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
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
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
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
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
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
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
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
三、接种
1、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
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
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
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
先放入两段。
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 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
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
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
四、田间管理
1、查窖补缺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
A、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种植地内察看,若窖内段木已长有茯苓菌丝,则窖上土干燥无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则说明段木未长有茯苓菌丝。
B、从窖旁把土挖开,发现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丝生长,闻之有茯苓气味,可确定为茯苓菌丝。
如发现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应隔7~10天再检查1次。
如第2次检查仍不见茯苓菌丝,才可开窖从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调到未上菌的窖内。
或将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晒干水分,将剥口重新削过,另接上菌种。
3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种上菌1个月左右,在木面是见不到菌丝的。
此时,大部分菌丝已入木生长。
茯苓接种后1个月,不见基面菌丝,就误认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开,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接种7~10天后,如果发现白蚁,应立即用杀白蚁药喷洒在白蚁身上或蚁路上,进行防治。
3、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如发现茯苓露出地面应及时培土,
五、采收加工
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
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
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5~6天后,去皮(或先剥净鲜茯苓外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