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进给系统..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文档资料
图7-39滚珠丝杠螺母副
3
1-反向器 2-螺母 3-丝杠 4-滚珠
(2)滚珠丝杆螺母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结构形式
a)滚珠丝杠副轴向剖面图 滚珠丝杠螺母副
b)滚珠丝杠副法向剖面图
4
• (3)滚珠丝杠副的结构和轴向间隙的调整方法
•
1)螺纹滚道型面的形状及其主要尺寸。
21
(3) ①密封圈。密封圈装在滚珠螺母的两端。接触式的弹性密
封圈是用耐油橡皮或尼龙等材料制成的,其内孔制成与丝杠 螺纹滚道相配合的形状。接触式密封圈的防尘效果好,但因
非接触式的密封圈是用聚氯乙烯等材料制成的,其内孔形 状与丝杠螺纹滚道相反,并略有间隙。非接触式密封圈又称 为迷宫式密封圈。
②防护罩。对于暴露在外面的丝杠,一般采用螺旋钢带、伸缩 套筒以及折叠式塑料或人造革等形式的防护罩,以防止尘埃 和磨粒粘附到丝杠表面。这几种防护罩与导轨的防护罩有相 似之处,其一端连接在滚珠螺母的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滚 珠丝杠的支撑座上。
3.齿差调隙式 在两个螺母1、5的端面法兰上分别加工出外齿Z1和Z2,并各自装入
对应的内齿圈6中。内齿圈通过螺钉固定在螺母外的套筒3端面。通常两个外齿 轮相差1齿(如Z1=100,Z2=99)。当调整间隙时,将两个外齿轮从内齿圈中抽出 并相对内齿圈分别同向转动一个齿,然后插回原内齿圈中。此时,两个螺母间产 生的相对位移为:
滚珠丝杠制动示意图
19
• 3)滚珠丝杆的防护 • 一般采用螺纹钢带、伸缩套筒、锥形套
筒以及折叠式塑料或人造革等形式的防护 罩。
20
滚珠丝杠的防护
(1)支撑轴承的定期检查。应定期检查丝杠与床 身的连接是否有松动以及支撑轴承是否损坏 等。如有以上问题,要及时紧固松动部位并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模版(3篇)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模版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实现机床的进给运动,保证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进给伺服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针对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处理,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一、通电检查1. 确保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源插座正常供电,并检查主控箱内的电源是否正常接通。
2. 检查电源线路是否破损或接触不良,特别是接地线是否良好连接。
3. 检查伺服驱动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是否亮起,以判断驱动器是否接通电源。
二、机械传动部分检查1. 检查进给轴的联轴器是否松动或破损,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固定。
2. 检查进给轴的传动皮带或齿轮是否损坏或脱落,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修复。
3. 检查进给轴的导轨和导轨滑块是否磨损或变形,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调整。
三、编码器检查1. 确保编码器的连接线路是否完好,没有破损或接触不良。
2. 检查编码器的供电电压是否正常,一般应在规定范围内。
3. 检查编码器的信号线是否良好连接,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重新连接。
四、伺服驱动器检查1. 确保伺服驱动器的连接线路是否完好,没有破损或接触不良。
2. 检查伺服驱动器的报警指示灯,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报警,如有报警应根据具体情况查阅驱动器的故障代码进行处理。
3. 检查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特别是伺服增益、速度环参数等,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
五、伺服电机检查1. 检查伺服电机的连接线路是否完好,没有破损或接触不良。
2. 检查伺服电机的绝缘性能,特别是对地绝缘是否合格,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 检查伺服电机的温度是否过高,一般应在规定范围内,如过高应检查散热风扇是否正常工作。
六、参数设置检查1. 确保数控系统的参数设置与实际使用需求一致,特别是进给轴的相关参数,如脉冲当量、快速倍率等。
2. 检查数控系统是否存在进给轴停止禁止、机床保护等相关设置,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
详细描述
刚度是指数控机床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进给 传动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高刚度的数控机 床能够减小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提 高加工质量。
速度与加速度
总结词
速度与加速度是衡量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动态性能的指标。
详细描述
速度与加速度是指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 进给传动系统能够达到的最大移动速度和加 速度。高速度和高加速度的数控机床能够缩
更换磨损件
对磨损严重的部件进行更 换,保证进给传动系统的 正常运行。
调整参数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进 给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调 整,优化其性能。
常见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诊断与排除
噪音异常
温度过高
检查进给传动系统是否有异常噪音, 判断是否需要更换轴承或齿轮。
检测进给传动系统的温度,如温度过 高,需检查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03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分 类
滚珠丝杠螺母副传动
总结词
滚珠丝杠螺母副传动是数控机床中最常用的进给传动方式之一,具有高精度、 高刚度、高可靠性的特点。
详细描述
滚珠丝杠螺母副传动通过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实现工作台的进给运动。 其优点在于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稳定、使用寿命长,且具有较高的刚度,能 够满足大多数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需求。
运行抖动
观察进给传动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有 抖动现象,需检查传动轴是否松动或 损坏。
06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未 来发展
高精度化
总结词
随着制造业对产品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需要实现更高程度的 精度控制。
详细描述
高精度化是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高 性能的传动元件和精密加工技术,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和加工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
图5-30 直线电动机进给驱动系统 1-位置检测器 2-转子 3-定子 4-床身 5、8-辅助导轨 7、14-冷却板
流电,次级就在电磁 力的作用下沿初级作
6、13-次级 9、10-测量系统 11-拖链 12、17-导轨 15-工作台 16-防护 直线运动。
尽管直线电动机有很多优点,但在选用时应注意以下不足之处: 1)与同容量旋转电动机相比,直线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要低, 特别在低速时更明显。 2)直线电动机,特别是直线感应电动机的起动推力受电源电压的影 响较大,故对驱动器的要求较高,应采取措施保证或改变电动机的有 关特性来减少或消除这种影响。 3)在金属加工机床上,由于电动机直接和导轨、工作台做成一体, 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磁力和热变形对加工的影响。
5) 滚珠丝杠螺母副制造工艺复杂,滚珠丝杠和螺母的材料,热处理 和加工要求相当于滚动轴承。螺旋滚道必须磨削,制造成本高。
2. 静压丝杠螺母副 静压丝杠螺母副是通过油压在丝杠和螺母的接触面之间,产生一
层保持一定厚度,且具有一定刚度的压力油膜,使丝杠和螺母之间由 边界摩擦变为液体摩擦。当丝杠转动时通过油膜推动螺母直线移动, 反之,螺母转动也可使丝杠直线移动。静压丝杠螺母的特点是:
2. 减少各运动零件的惯量
传动件的惯量对进给系统的启动和制动特性都有影响,尤其是高速运转的零件,其惯量的 影响更大。在满足传动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执行部件的质量,减小旋转零件的 直径和质量,以减少运动部件的惯量。
3. 减少运动件的摩擦阻力
机械传动结构的摩擦阻力,主要来自丝杠螺母副和导轨。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为了减 小摩擦阻力,消除低速进给爬行现象,提高整个伺服进给系统稳定性,广泛采用滚珠丝杠和 滚动导轨以及塑料导轨和静压导轨等。
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分析第5章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原理 •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结构 •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性能分析 •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维护与保养 • 结论
01 引言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是实现切削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 责将主轴的旋转运动传递到工作台或刀具上,以完成工件的 加工。
进给系统的热误差分析
热误差产生原因
热误差是由于进给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热源影响,导致机械部件受热变形和温度升高, 从而影响进给系统的运动精度。热误差主要来源于传动元件、轴承、导轨等部件的受热
变形。
热误差补偿技术
为了减小热误差对进给系统性能的影响,可以采用热误差补偿技术。热误差补偿技术包括温 度检测、误差建模和补偿算法等环节,通过实时监测进给系统的温度变化,建立热误差模型
进给系统由电动机、传动装置、丝杠、工作台等组成,通过 控制电动机的旋转运动,经过一系列的传动装置,最终转化 为工作台或刀具的直线运动。
进给系统在数控机床中的重要性
进给系统是数控机床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 着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 进给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进给系统的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数控机床的性 能和市场竞争力。
,并采用相应的补偿算法对热误差进行补偿,可以有效提高进给系统的运动精度。
05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维护 与保养
进给系统的日常维护
每日检查
01
检查进给系统各部件是否正常,如导轨、丝杠、轴承等,确保
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润滑保养
02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数控机床是一种经过控制软件进行操作的自动化机床。
进给系统是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实现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运动控制。
进给系统的设计要兼顾稳定性、精度和效率,以满足不同加工需求的要求。
首先,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设计需要考虑运动平稳性。
在加工过程中,工件需要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运动,因此进给系统需要具备优秀的轨迹控制能力。
可以采用闭环控制方法,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工件位置,进行修正和调整,保证工件按照精确的路径进行运动。
其次,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位置精度。
位置精度是指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误差。
位置误差会对加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高精度加工而言。
因此,进给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的位置控制能力,能够准确控制工件的位置和轨迹。
另外,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速度进行运动,因此进给系统需要具备相应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控制能力。
运动速度和加速度过大会导致机床振动过大,降低工件加工质量,过小则会影响加工效率。
因此,进给系统需要根据不同加工需求进行合理的速度和加速度设置。
此外,进给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运动平滑性。
运动平滑性是指工件在运动过程中的平滑度和连续性。
进给系统需要具备平滑的运动特性,避免突变和跳动,从而保证工件表面质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最后,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传动方式和控制方式。
传动方式可以选择螺杆传动、齿轮传动或直线导轨传动等,根据加工需求和机床类型进行选择。
控制方式可以选择基于位置、速度或力控制等,根据具体应用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设计需要兼顾运动平稳性、位置精度、运动速度和加速度、运动平滑性、传动方式和控制方式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试,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和效率,满足不同加工需求的要求。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传动系统设计
摘要数控车床进给系统是指能分别沿着X 向和Y向做进给运动的系统,是许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部件,如数控车床的纵—横向进刀机构、数控铣床和数控钻床的X-Y工作台、激光加工设备的工作台、电子元件表面贴装设备等。
模块化的X-Y数控工作台,通常由导轨座、移动滑块、工作、滚珠丝杠螺母副,以及伺服电动机等部件构成。
其中伺服电动机做执行元件用来驱动滚珠丝杠,滚珠丝杠螺母带动滑块和工作平台在导轨上运动,完成工作台在X、Y方向的直线移动。
导轨副、滚珠丝杠螺母副和伺服电动机等均以标准化,由专门厂家生产,设计时只需根据工作载荷选取即可。
控制系统根据需要,可以选取用标准的工作控制计算机,也可以设计专用的微机控制系统。
该设计从确定小型数控车床的方案入手,设计进给系统的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
确定数控车床数控系统后,详细论述进给传动系统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计算和选用。
关键词:数控车床; 进给系统; 装配图; 零件图AbstractThe design starts with identifying the program of small CNC lathe, and begins to design the system assembly drawing and the main part drawing. After identifying CNC lathe system, discuss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feed drive system in detail, as well as part of the calculation and selection. The design uses a top-down design method, starting from the overall structure, then the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 In the design, full use of standardization, serialization, universal, increase interoperability easy for maintenance. And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users.Control systems for small CNC lathes which the project develops and designs, with small size、small footprint、compact、technically advanced、high productivity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It is suitable for small batch processing of small parts, small enterprises, electronic component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 enterprises, the ideal processing equipment.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high secondary school, technical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pecialty CNC practice, experimental teaching.Keywords:CNC Lathe Feeding System Assembly Drawing Parts Draw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序言 (1)1.2设计主要任务 (2)2 进给系统设计 (3)2.1总体方案设计 (3)2.1.1 概述 (3)2.1.2 机械系统设计 (3)2.2伺服电机设计 (5)2.2.1 伺服电机概述 (5)2.2.2 伺服电机选择 (6)2.3滚珠丝杠副介绍 (9)2.3.1 滚珠丝杠副概述 (9)2.3.2 滚珠丝杠副特点 (10)2.3.3 滚珠丝杠副结构 (11)2.4滚珠丝杠副设计 (12)2.4.1 设计滚珠丝杠副原理 (12)2.4.2滚珠丝杠副选择 (13)2.4.3 滚珠丝杠副预紧 (14)2.4.4滚珠丝杠副校核 (14)2.5滚珠丝杠副密封与润滑 (16)2.6滚轴丝杠副支撑选择及轴承选用 (17)2.6.1 支撑方式选择 (17)2.6.2 轴承选择 (18)2.6.3 轴承配合与润滑 (19)2.7联轴器简介 (20)2.8联轴器基本要求 (21)2.9联轴器选择 (21)2.10联轴器校核 (23)2.10.1 转矩校核 (23)2.10.2 销抗剪强度校核 (23)3 导轨设计 (24)3.1导轨概述 (24)3.2导轨分类 (24)3.3导轨选型与长度计算 (24)3.4导轨副技术要求 (25)3.5导轨的间隙调整 (26)4 防护罩设计 (28)4.1基本要求 (28)4.2选择设计 (28)4.3其他设计 (29)4.3.1 基本要求 (29)4.3.2 支撑架设计 (30)总结 (31)致谢 (31)参考文献 (33)1 绪论1.1 序言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一门新型的,发展十分迅速的高新技术。
第四章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进给系统组成:伺服电机及检测元件、传动机构、运动变 换机构、导向机构、执行件 常用的传动机构:一到两级传动齿轮和同步带; 运动变换机构:丝杠螺母副、蜗杆蜗轮副、齿轮齿条副等; 导向机构:滑动导轨、滚动导轨、静压导轨、轴承等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缺点
由于结构复杂,丝杆和螺母等元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 质量要求高,故制造成本高。 由于不能自锁,特别是垂直安装的滚珠丝杆传动,会 因部件的自重而自动下降。当部件向下运动且切断动 力源时,由于部件的自重和惯性,不能立即停止运动。 因此必须增加制动装置。
结论: 由于其优点显著,虽成本较高,仍被广泛应用在
4.4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按丝杠与螺母的摩擦性质分: 滑动丝杠螺母副:主要用于旧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经 济型数控机床等; 滚珠丝杠螺母副:广泛用于中、高档数控机床; 静压丝杠螺母副:主要用于高精度数控机床、重型机 床。
滚珠丝杠螺母副是滚动摩擦,它的特点是:
摩擦因数小,传动效率高,所需传动转距小;
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图例
1-丝杠 2-滚道 3-螺母 4-滚珠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优点
传动效率高,摩擦损失小
滚珠丝杆螺母副的传 动效率η=0.92~0.96,可实现高速运动。 运动平稳无爬行 由于摩擦阻力小,动、静摩擦 系数之差极小,故运动平稳,不易出现爬行现 象。 传动精度高,反向时无空程 滚珠丝杆副经预紧 后,可消除轴向间隙。 磨损小 精度保持性好,使用寿命长。 具有运动的可逆性 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 线运动,也可将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即 丝杆和螺母均可作主动件或从动件。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原理与自动控制方法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原理与自动控制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控机床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它负责控制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进给速度和位置。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原理和自动控制方法。
一、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原理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原理主要基于数学模型和控制理论。
它通过传感器采集工件的位置信息,再经过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最终控制伺服电机的运动。
进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编码器和控制器。
伺服电机是进给系统的驱动源,它能够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调整自身的转速和转矩,从而实现工件的进给运动。
滚珠丝杠则负责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通过滚珠丝杠的螺距和转动角度,可以精确控制工件的进给速度和位置。
编码器则用于测量工件的实际位置,将其反馈给控制器,以便及时进行误差修正和调整。
控制器是进给系统的核心,它根据预设的加工参数和工件的实际位置信息,计算出伺服电机的控制指令,并将其发送给伺服电机。
在控制器中,通常会采用PID 控制算法来实现对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
PID控制算法通过比较工件的实际位置和预设位置的差异,调整伺服电机的转速和转矩,使工件能够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进给运动。
二、数控机床的自动控制方法数控机床的自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
手动控制是指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或手柄手动调节数控机床的进给速度和位置。
在手动控制模式下,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掌握加工过程。
手动控制在数控机床的调试和维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自动控制是指通过预设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参数,实现数控机床的自动化操作。
在自动控制模式下,操作人员只需输入加工参数和工件的几何信息,数控机床就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完成加工过程。
自动控制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还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加工质量的影响,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024年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2篇)
2024年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数控机床在工作时常出现由于进给伺服系统原因造成的机床故障,此类故障出现的常见形式有爬行、抖动、伺服电动机不转、过载、工件尺寸无规律偏差等。
针对这些典型故障,采用一定的机床维修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排除此类故障。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是以数控机床的各坐标为控制对象,以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位置随动系统、进给伺服机构或进给伺服单元。
在数控机床中,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装置和机床本体的联系环节,它接收数控系统发出的位移、速度指令,经变换、放大后,由电动机经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或溜板沿某一坐标轴运动,通过轴的联动使刀具相对工件产生各种复杂的机械运动,从而加工出用户所要求的复杂形状的工件。
伺服进给系统常见故障形式1.1爬行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润滑状态不良、伺服系统增益过低及外加负载过大等因素所致。
尤其要注意的是,伺服和滚珠丝杠连接用的联轴器,由于连接松动或联轴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纹、磨损、断裂等,造成滚珠丝杠转动或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不同步,从而使进给忽快忽慢,产生爬行现象。
1.2抖动在进给时出现抖动现象,其可能原因有:1、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如紧固的螺钉松动;2、位置控制信号受到干扰,如屏蔽不好等;3、测速信号不稳定,如测速装置故障、测速反馈信号干扰等。
如果窜动发生在正、反向运动的瞬间,则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或者伺服系统增益过大引起。
1.3过载当进给运动的负载过大、参数设定错误、频繁正、反向运动以及进给传动链润滑状态不良时,均会引起过载的故障。
此故障一般机床可以自行诊断出来,并在CRT显示屏上显示过载、过热或过电流报警。
同时,在进给伺服模块上用指示灯或者数码管显示驱动单元过载、过电流等报警信息。
1.4伺服电动机不转当速度、位置控制信号未输出、或者使能信号(即伺服允许信号,一般为DC+24V继电器线圈电压)未接通以及进给驱动单元故障都会造成此故障。
数控机床的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数控机床的系统组成及其功能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床,它利用数字控制技术来加工金属或其他材料。
数控机床的系统组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接收输入的加工程序,将加工过程转化为一系列的指令,控制机床的各个部件进行精确的运动。
数控装置一般由计算机硬件、控制软件和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
2.进给系统:进给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部分,它负责将动力传递给机床的各个运动部件,包括工作台、主轴、刀架等。
进给系统通常由电动机、丝杠、齿轮、轴承等组成,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和旋转方向来控制机床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3.主轴系统:主轴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它负责驱动刀具进行切削加工。
主轴系统一般由电动机、主轴、轴承、刀具夹头等组成,通过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和旋转方向来控制刀具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4.辅助装置: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包括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排屑系统、照明系统等,它们分别负责提供冷却液、润滑油、排除切屑、照明等工作。
这些辅助装置对于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转和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5.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基础部分,它通过接收操作者输入的指令,将加工过程转化为一系列的数控指令,控制机床的各个部件进行精确的运动。
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操作面板、传感器等组成,通过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和旋转方向来控制刀具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数控机床的功能非常广泛,它可以加工各种类型的零件,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钢、铸铁、有色金属、塑料等。
数控机床可以完成多种加工操作,如车削、铣削、钻孔、攻丝、磨削等。
此外,数控机床还可以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检验,确保加工出的零件符合精度要求。
除了自动化和高精度,数控机床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
由于数控机床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坐标轴,因此它可以一次装夹多个工件,减少装夹和测量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数控机床还可以进行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
4. 种类:双齿轮错齿式、压力弹簧式、碟形弹簧式 5. 双齿轮错齿式 6. 套装构造拉簧式双薄片直齿轮相对回转调整齿槽间
隙
7. 压力弹簧式 8. 套装构造压簧式内外圈式锥齿轮相对回转调整齿槽
间隙
9. 碟形弹簧式 10. 碟形弹簧式双薄片斜齿轮轴向移动调整齿槽间隙
3.3 进给传动系统齿轮传动间隙消除措施 一、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间隙旳调整 1.偏心套调整 只能补偿齿厚误差与中心距误差引起旳齿侧间隙, 不能补偿偏心误差引起旳齿侧间隙。
偏心套间隙 消除机构
3.3 进给传动系统齿轮传动间隙消除措施 2.垫片调整
调整两齿轮在轴向旳相对位置即可到达消除齿侧间 隙旳目旳。
3.2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旳基本形式 1、经过调整垫片旳厚度使左、右螺母产生轴向位移,
就可到达消除间隙和产生预紧力旳作用; 2、简朴、刚性好、装卸以便、可靠; 3、调整困难 ,调整精度不高。
双螺母垫片式构造
3.2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旳基本形式 1、用键限制螺母在螺母座内旳转动。调整时,拧动圆 螺母将螺母沿轴向移动一定距离,在消除间隙之后用 圆螺母将其锁紧; 2、简朴紧凑,调整以便,但调整精度较差,且易于松 动。
双螺母齿差式构造
3.2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旳基本形式
滚珠丝杠旳预拉伸
滚珠丝杠在工作时会发烧,其温度高于床 身。丝杠旳热膨胀会使导程增大,影响定位精 度。为了补偿热膨胀,可将丝杠预拉伸。预拉 伸量应不不大于热膨胀率。发烧后,热膨胀量 抵消了部分预拉伸量,使丝杠内旳拉伸力下降, 但长度却没有变化。
3.2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旳基本形式
3.2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旳基本形式 从旋转电动机到直线电机旳演化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数控机床是以数字化控制系统为基础的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的数控设备。
其进给传动系统作为数控机床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将会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传动方式、技术要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进给传动系统的构成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是由电机、减速箱、传动装置和运动控制系统等组成的。
电机作为驱动设备,通过减速箱将高速低扭矩的电机转换成低速大扭矩的动力,传动装置则将动力传递到物料上,最终由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运动状态。
二、进给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进给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的驱动下,通过减速箱将高速低扭矩的动力转变为低速大扭矩的动力输出,经过传动装置传递给物料上,再由运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其中,进给传动系统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将会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三、进给传动系统的传动方式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方式主要有液压、机械式和电子式三种。
其中,液压进给传动系统适用于高功率、高切削力和大型工件的传动,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机械式进给传动系统适用于中等功率、中等切削力和中等体积工件的传动,具备可靠性和速度调整灵活度;电子式进给传动系统适用于高精度、高速传动,具备精度高、稳定性好、速度范围大等优点。
四、技术要求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传动精度和传动稳定性。
传动精度是指传动装置的转速精度、位置精度、运动精度和位置控制精度等因素;传动稳定性是指传动装置的噪声、振动、温度稳定性和电磁兼容性等因素。
为保证数控机床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于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不仅在传动装置上,还需要考虑到运动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传动装置方面,还需考虑到其寿命和安全性等因素。
五、发展趋势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也在不断革新和升级。
从原来的液压和机械式进给传动方式不断升级发展到电子式进给传动系统,近年来更是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
互转换的新型传动装置。它的结构特点是在具有螺旋槽的丝杠 螺母间装有滚珠作为中间传动元件,以减少摩擦。
2.滚珠丝杠螺母副分类
滚珠丝杠螺母副按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种。 图3-13(a)所示,滚珠循环过程中与丝杠始终接触称为内循
间的夹角,理想接触角β等于450。 此外还有丝杠螺纹大径d、丝杠螺纹小径d1、螺纹全长l、滚珠直径db、螺母螺纹大径D、
螺母螺纹小径D1、滚道圆弧偏心距e以及滚道圆弧半径R等参数。
二、滚珠丝杠副的特点
1.滚珠丝杠副的优点 (1)传动效率高 (2)运动平稳 (3)高精度 (4)高耐用性 (5)同步性好 (6)高可靠性 (7)无背隙与预紧
1.双螺母消隙
(1)垫片调隙式单螺母消隙
四、滚珠丝杠的支撑结构
图3-19 滚珠丝杠的支承结构
(1)一端装止推轴承(固定-自由式)。这种安装方式如图319a)所示。其承载能力小,轴向刚度低,易产生弯曲变形, 仅适用于的长度较短丝杠。
2)一端装止推轴承,另一端装深沟球轴承(固定-支承式) 这种安装方式如图3-19b)所示。当滚珠丝杠较长时,一端装 止推轴承固定,另一端由深沟球轴承支承。为了减小丝杠热变 形的影响,止推轴承的安装位置应尽量远离热源或安装到冷却 条件较好的地方。
图3-20所示为数控卧式铣镗床主轴箱进给丝杠的制动装置示意 图。
六、滚珠丝杠的防护
滚珠丝杠副和其他滚动摩擦的传动器件一样,应避免硬质灰尘 或切屑污物进入,因此必须装有防护装置。如果滚珠丝杠副在 机床上外露,则应采用封闭的防护罩,如采用螺旋弹簧钢带套 管、伸缩套管以及折叠式套管等。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
数控机创进给系统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常用伺服进给系统来工作。
伺服进给系统的作用是根据数控系统传来的指令信息,进行放大以后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不仅控制进给运动的速度,同时还要精确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移动位置和轨迹。
因此,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尤其是轮廓控制系统,必须对进给运动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两方面同时实现自动控制。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设计要求除了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系统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一个典型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的进给系统组成:位置比较、放大元件、驱动单元、机械传动装置和检测反馈元件等几部分。
机械传动装置:是指将驱动源旋运动变为工作台直线运动的整个机械传动链,包括减速装置、丝杠螺母副等中间传动机构。
第一节概述一、数控机床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1.减少摩擦阻力: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静压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
2.减少运动惯量3.高的传动精度与定位精度设计中,通过在进给传动链中加入减速齿轮,以减小脉冲当量(即伺服系统接收一个指令脉冲驱动工作台移动的距离),预紧传动滚珠丝杠,消除齿轮、蜗轮等传动件的间隙等办法,可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目的。
4.宽的进给调速范围:伺服进给系统在承担全部工作负载的条件下,应具有很宽的调速范围,以适应各工件材料、尺寸和刀具等变化的需要,工作进给速度范围可达3~6000mm/min(调速范围1:2000)。
5.响应速度要快:所谓快响应特性是指进给系统对指令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及瞬态过程结束的迅速程度,即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定位速度和轮廓切削进给速度要满足要求;工作台应能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灵敏而精确地跟踪指令,进行单步或连续移动,在运行时不出现丢步或多步现象6.无间隙传动:进给系统的传动间隙一般指反向间隙,即反向死区误差,它存在于整个传动链的各传动副中,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因此,应尽量消除传动间隙,减小反向死区误差。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介绍
2024/3/25
7
四、滚珠丝杠副的应用
(一)滚珠丝杠副的支承 常见安装方式有以下四种情况:
(1)固定—自由 适用于低转速,中精度,短轴向 丝杠。
(2)支承—支承 适用于中等转速,中精度。 (3)固定—支承 适用于中等转速、高精度。
(4)固定—固定 适用于高转速、高精度。
2024/3/25
8
(二)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
L 50 fh ft fc fa fw
3 C F
L—额定寿命(km) C—额定动载荷
F—工作载荷
—f硬h 度系数
ft—温度系数
f
—精度系数
a
—接fc 触系数 —载fw 荷系数
2024/3/25
19
滚动导轨块寿命计算的公式为:
10
L 100 fh ft fc fa C 3
fw
F
如果寿命以h计算,
螺母2
螺母座 螺母1
内齿圈
齿差调隙式
2024/3/25
34
固定
危险转速(临界转速)
危险轴向载荷(容许轴向载荷)
自由
2024/3/25
35
支承
危险转速(临界转速)
危险轴向载荷(容许轴向载荷)
支承
2024/3/25
36
固定
危险转速(临界转速)
危险轴向载荷(容许轴向载荷)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数控机床是一种利用数字控制技术来操作机床进行加工的设备。
其中,进给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负责实现机床轴向运动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从设计原理、系统构成和性能要求三个方面,对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计原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设计基于三轴坐标系,即X轴、Y轴和Z轴。
当工件需要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加工时,可以通过对这三个坐标轴的控制,实现工件在平面和立体方向上的运动。
进给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需要控制的轴运动距离和速度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数字控制器产生的脉冲信号驱动伺服电机,实现机床的精确控制。
二、系统构成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数字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
数字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生成运动指令、计算速度和位置等参数,并将其转换为脉冲信号。
伺服驱动器接收数字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将其转换为电流信号,并通过电机的转矩控制反馈实现机床运动控制。
伺服电机则是进给系统的执行机构,根据伺服驱动器的控制信号,转化为机床轴向的运动。
三、性能要求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在设计中需要具备多项重要性能要求,以满足机床加工的精度和效率要求。
首先,系统需要具备高速响应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指令并实时控制机床轴向运动。
其次,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能够实现亚微米级的定位精度,以满足精密加工的要求。
此外,系统还需具备较大的负载能力,能够承受较大的加工力矩,以应对各种加工过程中的需求。
同时,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并减少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成本。
总结起来,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原理基于三轴坐标系的控制,通过数字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协同工作,实现机床轴向运动的精确控制。
进给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高速响应、高精度定位、较大负载和稳定可靠等多项性能要求,以保障机床加工的高效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机创进给系统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常用伺服进给系统来工作。
伺服进给系统的作用是根据数控系统传来的指令信息,进行放大以后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不仅控制进给运动的速度,同时还要精确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移动位置和轨迹。
因此,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尤其是轮廓控制系统,必须对进给运动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两方面同时实现自动控制。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设计要求除了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系统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一个典型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的进给系统组成:位置比较、放大元件、驱动单元、机械传动装置和检测反馈元件等几部分。
机械传动装置:是指将驱动源旋运动变为工作台直线运动的整个机械传动链,包括减速装置、丝杠螺母副等中间传动机构。
第一节概述一、数控机床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1.减少摩擦阻力: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静压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
2.减少运动惯量3.高的传动精度与定位精度设计中,通过在进给传动链中加入减速齿轮,以减小脉冲当量(即伺服系统接收一个指令脉冲驱动工作台移动的距离),预紧传动滚珠丝杠,消除齿轮、蜗轮等传动件的间隙等办法,可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目的。
4.宽的进给调速范围:伺服进给系统在承担全部工作负载的条件下,应具有很宽的调速范围,以适应各工件材料、尺寸和刀具等变化的需要,工作进给速度范围可达3~6000mm/min(调速范围1:2000)。
5.响应速度要快:所谓快响应特性是指进给系统对指令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及瞬态过程结束的迅速程度,即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定位速度和轮廓切削进给速度要满足要求;工作台应能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灵敏而精确地跟踪指令,进行单步或连续移动,在运行时不出现丢步或多步现象6.无间隙传动:进给系统的传动间隙一般指反向间隙,即反向死区误差,它存在于整个传动链的各传动副中,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因此,应尽量消除传动间隙,减小反向死区误差。
设计中可采用消除间隙的联轴节及有消除间隙措施的传动副等方法。
7.稳定性好、寿命长:稳定性是伺服进给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特别是在低速进给情况下不产生爬行,并能适应外加负载的变化而不发生共振。
所谓进给系统的寿命,主要指其保持数控机床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时间长短,即各传动部件保持其原来制造精度的能力。
8.使用维护方便二、联轴器联轴器是用来连接进给机构的两根轴使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转矩和运动的一种装置。
机器运转时,被连接的两轴不能分离,只有停车后,将联轴器拆开,两轴才能脱开。
联轴器的类型:有液压式、电磁式和机械式;而机械式联轴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借助于机械构件相互间的机械作用力来传递转矩,1.套筒联轴器2.凸缘联轴器3.挠性联轴器:在大转矩宽调速直流电转机及传递转矩较大的步进电动机的传动机构中,与丝杠之间可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这不仅可简化结构、减少噪声,而且对减少间隙、提高传动刚度也大有好处安全联轴器的作用是在进给过程中当进给力过大或滑板移动过载时,为了避免整个运动传动机构的零件损坏,安全联轴器动作,终止运动的传递。
在正常情况下,运动由联轴器传递到滚珠丝杠上,当出现过载时,滚珠丝杠上的转矩增大,这时通过安全联轴器端面上的三角齿传递的转矩也随之增加,以致使端面三角齿处的轴向力超过弹簧的压力,于是便将联轴器的右半部分推开,这时联接的左半部分和中间环节继续旋转,而右半部分却不能被带动,所以在两者之间产生打滑现象。
机床许用的最大进给力取决于弹簧的弹力。
拧动弹簧的调整螺母可以调整弹簧的弹力。
在机床上采用了无触点磁传感器监测安全联轴器的右半部分的工作状况。
当右半部分产生滑移时,传感器产生过载报警信号,通过机床可编程序控制器使进给系统制动,并将此状态信号送到数控装置,由数控装置发出报警指标第二节齿轮传动副一、齿轮传动副的任务、要求及设计内容齿轮传动装置主要由齿轮传动副组成,其任务是传递伺服电动机输出的转矩和转速,并使伺服电动机与负载(工作台)之间的转矩和转速负载惯量相匹配,使伺服电动机的高速低转矩输出变为负载所要求的低速转矩。
在开环系统中还可计算所需的脉冲当量。
对传动装置总的要求是传动精度高、稳定性好和灵敏度高(或响应速度快),在设计齿轮传动装置时,也应从有利于提高这三个指标来提出设计要求。
对于开环控制而言,传动误差直接影响数控设备的工作精度,因而应尽可能的缩短传动链、消除传动间隙,以提高传动精度和刚度。
对于闭环控制系统,齿轮传动装置完全在伺服回路中,给系统增加了惯性环节,其性能参数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无论是开环还是闭环控制,齿轮传动装置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灵敏度(响应速度),从这个角度考虑应注意减少摩擦、减少转动惯量,以提高传动装置的加速度。
二、消除间隙的齿轮传动结构在数控设备的进给驱动系统中,考虑到惯量、转矩或脉冲当量的要求,有时要在电动机到丝杠之间加入齿轮传动副,而齿轮等传动副存在的间隙,会使进给运动反向滞后于指令信号,造成反向死区而影响其传动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为了提高进给系统的传动精度,必须消除齿轮副的间隙。
1.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副(1)偏心套调整法(2)锥度齿轮调整法(3)双片齿轮错齿调整法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副(1)轴向垫片调整法(2)轴向压簧调整法3.锥齿轮传动副(1)轴向压簧调整法(2)周向弹簧调整法第三节数控机床用丝杠传动副数控机床的进给运动链中,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方法很多,采用丝杠螺母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节只介绍滚珠丝杠螺母副和静压丝杠螺母副。
一、滚珠丝杠螺母副滚珠丝杠副的特点是:1)传动效率高,摩擦损失小。
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0.92—0.96,比常规的丝杠螺母副提高3~4倍。
因此,功率消耗只相当于常规丝杠螺母副的1/4~1/3。
2)给予适当预紧,可消除丝杠和螺母的螺纹间隙,反向时就可以消除空程死区,定位精度高,刚度好。
3)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传动精度高。
4)有可逆性,可以从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也可以从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即丝杠和螺母都可以作为主动件。
5)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6)制造工艺复杂。
滚珠丝杠和螺母等元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也要求高,故制造成本高。
7)不能自锁。
特别是对于垂直丝杠,由于自重惯力的作用,下降时当传动切断后,不能立即停止运动,故常需添加制动装置。
2.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循环方式常用的循环方式有外循环与内循环两种。
滚珠在循环过程中有时与丝杠脱离接触的称为外循环;始终与丝杠保持接触的称内循环。
3.螺旋滚道型面(1)单圆弧型面(2)双圆弧型面(3)矩形滚道型面4.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调整为了保证滚珠丝杠反向传动精度和轴向刚度,必须消除滚珠丝杠螺母副轴向间隙。
消除间隙的方法常采用双螺母结构,利用两个螺母的相对轴向位移,使两上滚珠螺母中的滚珠分别贴紧在螺旋滚道的两个相反的侧面上,用这种方发预紧消除轴向间隙时,应注意预紧力不宜过大。
预紧力过大会使空载力矩增加,从而降低传动效率,缩短使用寿命。
(1)双螺母消隙常用的双螺母丝杠消除间隙方法有:1)垫片调隙式。
2)螺纹调隙式 3)齿差调隙式。
(2)单螺母消隙1)单螺母变位螺距预加负荷2)单螺母螺钉预紧。
(3)滚珠丝杠螺母副预紧对于滚珠丝杠螺母副,为保证传动精度及刚度,除消除传动间隙外,还要求预紧。
预紧力计算公式为:Fv=1/3Fmax式中, Fmax为轴向最大工作载荷。
5.滚珠丝杠的支承与制动(1)支承方式1)一端装推力轴承2)一端装推力轴承,另一端装深沟球轴承 3)两端装推力轴承 4)两端装推力轴承及深沟球轴承(2)制动方式由于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高,无自锁作用(特别是滚珠丝杠处于垂直传动时),为防止因自重下降,故必须装有制动装置。
其他制动方式有:1)用具有刹车作甩的制动电动机。
2)在传动链中配置逆转效率低的高减速比系统,如齿轮、蜗杆减速器等。
此法靠摩擦损失达到制动目的,故不经济。
3)采用超越离合器。
7.滚珠丝杠副的参数(1)公称直径(2)导程L丝杠相对螺母旋转任意弧度时,螺母上基准点的轴向位移。
(3)基本导程丝杠相对于螺母旋转2时,螺母上的基准点轴向位移。
(4)接触角在螺纹滚道法向剖面内,滚珠球心与滚道接触点的连线和螺纹轴线的垂直线间的夹角,理想接触角等于=45°。
(5)滚珠直径(6)滚珠的工作圈数I(7)滚珠的总数N(8)其他参数除了上述参数外,滚珠丝杠副还有丝杠螺纹大径d、寸丝杠螺纹小径,螺纹全长L、螺母咏纹大径D、螺母螺纹小径、滚道圆弧偏心距e、滚道圆弧半径R等参数。
8.滚珠丝杠副的标注与精度(1)滚珠丝杠副的标注方法螺纹旋向为右旋者不标,为左旋者标记代号为“LH”。
P类为定位滚珠丝杠副,即通过旋转角度和导程控制轴向位移量的串珠丝杠副;T类为传动滚珠丝杠副,它是与旋转角度无关,用于传递动力的滚珠丝杠副。
CDM5010—3—P3表示为外循环插管式,双螺母垫片预紧,导珠管埋入式的滚珠丝杠副,公称直径为50mm,基本导程为10mm,螺纹旋向为右旋,负荷总圈数3圈,精度等级为3级。
(2)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精度(3)滚珠丝杠的结构类型(5)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①承载能力选择;②丝杠稳定性核算;③对于低速运转的滚珠丝杠,无需计算最大动载荷值,而只考虑其最大静负载是否充分大于最大工作负载;④刚度的验算。
二、静压丝杠螺母副机构(1)静压丝杠的主要优点1)摩擦因数小;2)因油膜层具有一定的刚度,故可大大减小反向时的传动间隙。
3)油膜层可以吸振 4)油膜层介于丝杠螺纹和螺母螺纹之间,5)承载能力与供油压力成正比(2)静压丝杠的不足之处1)对原无液压系统的机床 2)有时需考虑必要的安全措施按油腔开在螺纹面上的形式和节流控制方式的不同,目前机床上采用的静压丝杠有以下三种:1)在螺纹面中径上开一条连通的螺旋沟槽油腔。
2)在螺纹面每侧中径上开3~4个油腔,每个油腔用一个节流器控制称为分散阻尼节流。
3)在螺纹面每侧中径上开3~4个油腔,按节流形式不同,目前机床上采用的静压丝杠有以下两种:1)毛细管节流式(属于固定节流)。
2)薄膜双面反馈式(属于可变节流)第四节齿轮齿条副与双导程蜗杆副传动一、齿轮齿条传动二、双导程蜗杆蜗轮副数控机床上当要实现回转进给运动或大降速比的传动要求时,常采用蜗杆蜗轮副。
蜗杆蜗轮副的啮合侧隙对传动、定位精度影响很大,因此,消除其侧隙就成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为了消除传动侧隙,可采用双导程蜗杆蜗轮。
1.双导程蜗杆蜗轮副的特点双导程蜗杆蜗轮副在具有回转进给运动或分度运动的数控机床上应用广泛,是因为其具有突出优点:1)啮合间隙可调整得很小,2)普通蜗轮副是以蜗杆沿蜗轮作径向移动来调整啮合侧隙,3)双导程蜗杆是用修磨调整环来控制调整量4)双导程蜗轮副的蜗杆支承直接做在支座上第五节静压蜗杆——蜗轮条与直线电动机传动一、静压蜗杆——蜗轮条传动特点静压蜗杆蜗轮条传动由于既有纯液摩擦的特点,又有蜗杆蜗轮条机构的特点,因此特别适合在重型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