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区的兴衰与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理性思考与战略抉择_林木西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理性思考与战略抉择_林木西](https://img.taocdn.com/s3/m/a40e9a4dbe23482fb4da4ce8.png)
今年上 半
.
我 国 综 合 国 力 的迫 切 需 要
1
短 短 半年 时间 内 最近
, 。
温 家 宝 总理 先 后三 次前往 东
,
从 现 实 基 础 和 未来发 展 潜 力 看
、 。
,
东北 地 区
、
。
国 务院 常务会议 研 究实 施 东北 老工 业 基
有 望 成 为我 国 继 珠 三 角
的 第 四 个增 长 极
” 。
,
而且 加 强 了 对 中 国
、
俄罗
、
7 占3
2/ 5
1/ 3
, ,
8 % 1
目前
,
东 三 省 的 原 油 产 量 占全 商 品粮 占全
14 /
斯的
进攻 态 势
,
继 轰 炸 中 国驻 南斯 拉夫大 使馆
”
国的 国的
,
木 材 提 供 量 占全 国 的 1 2 / 汽 车产 量 占全 国 的
12 /
,
长 三 角和 环 京 津 地 区 之 后
、
地振兴 战 略
声此
,
东部大 振 兴 已 成为 国 策
。 。
与西
东北地 区 ( 辽 宁
黑龙 江
,
吉林
部 大开 发 一 起成 为东 西互 动 的 两 个 车轮 这 一 问题 进行初 步探 讨
本 文拟 就
三 省 ) 由于 特 殊 的地理 位 置 和 区 位优 势
府 也要适 当进 行投 人 ( 包 括 政策 支持 )
开 发相 比
,
相 比 之下
。
`
化 大 生 产 和 专业 化生 产 的 需要
这 在一 大 批 国 有 企
肇新窑业:记录一段沈阳民族工业兴衰史
![肇新窑业:记录一段沈阳民族工业兴衰史](https://img.taocdn.com/s3/m/2537337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6.png)
沈阳民族工业的起点之一:杜重远和他的现代化工厂时间回到一百年前。
1922年,一个24岁的年轻人奔走在奉天(沈阳)城内,多方筹措资金,寻找办公地点和办厂地点。
他有一个梦想,要创立中国人自己的陶瓷工厂。
这是一项“切实的救国工作”。
在此之前,日商已经在东北建了100多家窑业工厂,垄断了东北瓷器的生产与市场。
这个年轻人叫杜重远,刚从日本留学归来。
杜重远原名杜乾学,1898年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考取了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1917年,杜重远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学习陶瓷制造专业。
1922年冬,杜重远学成回国。
当时,东北人民反日运动高涨,大批有识之士积极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社会上出现了兴办实业潮。
以张志良(字惠霖)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精英在这一时期创办了“惠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八王寺汽水啤酒酱油股份有限公司”等民族工业企业。
为实现建厂的目标,杜重远投亲访友,多方募集资金。
在师友的引荐下,他结识了张志良。
在日本留学时,杜重远和张志良的儿子相识。
张志良略知他的为人,答应帮助筹款。
不久,张志良等人为杜重远筹集股金10万元。
1923年春,杜重远用第一期资本在奉天城北小二台子购地建厂,命名为“肇新窑业公司”。
“肇新”,即新的开始,最早见于宋苏轼《皇帝达太皇太后贺大辽皇帝正旦书》:“岁律肇新,邻欢载讲。
恭被慈闱之诲,远通庆币之诚。
”杜重远以“肇新”为自己所创办的企业命名,不难看出他想开创中国民族工业新局面的理想和抱负。
因资金有限,建厂初期,杜重远先以投资较小、技术含量低的砖瓦做起。
刚开始,肇新窑业只有一座烧青砖的窑,每年可生产青砖7万多块、小青瓦5万多块,销路和口碑都不错,但利润微薄。
1924年,杜重远建了一座烧红砖的窑。
当时人初夏,沈阳北站前方的惠工广场上,环岛车辆很快汇入周围分散开来的道路上,道路又很快消失在四周鳞次栉比的楼群中。
我所寻访的建筑是位于惠工广场西南七点钟方向的惠工街92号,一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
沈阳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演变与评价
![沈阳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演变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4217ce9998fcc22bcd10d03.png)
491图1 历史沿革示意图 Fig.1 the history of city development沈阳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演变与评价赵 辉 谭许伟 刘治国【摘要】 在沈阳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过程中,延续前位规划主要内容是合理进行规划编制的前提,本文旨在总结沈阳市历次总体规划编制的特点和内容,理顺城市发展历程,结合城市规划编制新形势,提出本轮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
【关键词】 总体规划;沈阳;城市1 沈阳城市发展历程1.1 沈阳历史沿革沈阳城历史悠久,早在72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从事生产活动,据史料记载,沈阳城拥有2300年的建城史,西汉初年汉王朝在今沈阳市苏家屯区屯兵筑城,史称候城,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动荡与兴衰之后,辽代时期在今沈阳市沈河区设置沈州,元朝时期将沈州改称沈阳路,明朝初期设置沈阳中卫,建立砖城,1625年,随着努尔哈赤定都沈阳,沈阳城迎来了历史最为辉煌的发展期,沈阳成为清朝在辽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沈阳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1634年沈阳改称盛京,随后皇太极在盛京改国号“清”,清王朝迁都北京后,盛京作为陪都一直享有国度待遇,在盛京设奉天府。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进入沈阳,19世纪末沙俄在沈阳城西建设铁路,1905年,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沈阳,建设南满铁路附属地和商埠地,沈阳开始向半殖民地商业消费城市转化。
辛亥革命后,奉天府改名沈阳市,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沈阳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1949年建国后,沈阳市进行了多次区划调整,1993年将康平、法库两县并入沈阳市,至此,沈阳市辖九区三县一市的格局形成。
1.2 沈阳城市建设主要发展阶段沈阳市作为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经历了我国众多朝代的兴衰沉浮,沈阳城作为关外重镇,一直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历史上的几次兴盛也源于少数民族的崛起。
这里拥有众多历史文明,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地,这里曾经历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也是“共和国的长子”,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沈阳城市建设形成自身特有的发展历程,其城市建设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封建社会时期这个时期是城市发展最为漫长的时期,同时伴随着多个少数民族的崛起与衰败。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2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2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a8782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0.png)
矿产资源 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离法国东北部铁矿较近 交通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 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水资源 河网密布
市场
德国以及 西欧 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 市场
(2)主要工业部门:鲁尔区建立了以煤炭、 钢铁 、重型机械、基础化工
为主体的重工业生产结构体系;鲁尔区成为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
探究二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情境探究 当你再次走进鲁尔区时,以前的工业煤矿区已经演变成为几十个文化小镇、 歌剧院、音乐厅以及美术馆。与此同时,钢铁厂装修成了博物馆,采矿场变 成了旅游和综合购物广场等。一家早已停产的大型钢铁厂和一座早已停 产的大型化工厂被设计成“名胜古迹”。如今,鲁尔区已经由一座工业遗产 园区被改造为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园区,完成了向工业旅游的华丽转变。
(3)建立起便利快捷、高效运行的现代 通信 和物流设施。
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
(1)重视教育。
(2)积极搭建 产学研 合作平台。
(3)尊重历史,注重 工业遗产 的保护和再利用。
3.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1)治理污染。 (2)实施营造 绿色空间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严重。
要点笔记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生产结构
单一,产业结构老化;外因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
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2.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传统产业 结构
新兴产业
优势产业
【微思考】 鲁尔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是如何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
结合材料探究: (1)以重化工业著称的鲁尔区为什么会出现停产的钢铁厂和化工厂?(人地 协调观) 提示 传统工业的衰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新发展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be8a47902768e9951e738f5.png)
制 的 学 习 , 不 可 能进 行 长 久 的 科 学 技 术 学 习 , 也 更不 可 能 、 没 能 力 自己 进 行 也 人 力 资本 投 资 , 养新 型 农 民 只 能 成 为 一 句 空 话 。 因 此 , 以说 , 型 农 民 的 培 可 新 培 养 有赖 于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的 建 立 和 完 善 , 好 的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是 成 功 培 养 新 良 型 农 民 的 关 键 因素 之 一 。
一
、
“ 个 大 局 ” 化 建 设 全 面 开展 以后 ,邓 小 平
两 的 就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基 金 可 以通 过 合 理 有效 的方 式 投 资 于 农 业 生 产 项 目 , 解 农 村 提 出 了 “ 个 大 局 ” 思 想 。一个 大 局 , 是东 部 沿 海 地 缓 区 加 快 对 外 开放 , 之 较 快 地 先 发 展 起 来 , 西 部 地 区 使 中 资 金 紧 张 矛盾 。 农 业 生 产 起 积 极 促 进作 用 。 为 三 、 前 建 立 和 完 善 农 村社 会保 障 制 度的 几 点 建 议 当 要顾全这个大局。 另一 个 大 局 , 是 当发 展 到 一 定 时 期, 就
维普资讯
体
制
改
革
R. THERN ECON OM Y - _ _ __ _
德水平 , 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 的兴衰 , 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因此 , 必须把 农民培养成既具 备道德 修养和民主 、 法制意识 , 又会经营 、 会运用先进 科学技
术 的 人 才 。建 立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是 保 证 农 民 顺 利 提 高 综 合 素 质 的 基 本 条 件 之
一
。
邓小平“ 两个大局" 思想在 如 果 农 民 连 最 基 本 的 生 活 保 证 都 没 有 , 算政 府在 其 他 方面 为 他 们 创 造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新发展 就
烟囱遍地——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文化兴衰
![烟囱遍地——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文化兴衰](https://img.taocdn.com/s3/m/e28520ed76a20029bd642d46.png)
走过世纪烟囱遍地——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文化兴衰东北现象是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
但对于老工业基地文化研究,学界关注度似乎还不够。
关键问题是对老工业基地文化概念理解不够。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步入衰落期,成堆的分析数据,各种认知理解铺天盖地而来,令人茫然。
在这里,我不想谈老工业基地的兴衰问题,只是想通过几个齐齐哈尔老建筑,反思老工业基地文化浮沉。
群英楼如果有人问,上个世纪后半段,东北各大城市最壮观的景象是什么?我以为,遍地林立的大烟筒还不是重点,最令人震撼的是每到上下班时间马路上自行车车大军。
那情景,到现在想起来还令人叹为观止、热血沸腾!从1946年齐齐哈尔光复开始计算,到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齐齐哈尔工业领域涉及28个行业系统,上千家企业,形成以装备和食品为主体,以化工、冶金、造纸、建材、纺织、医药、电力行业为骨干,以国家、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为先导的门类齐全工业结构体系。
当时,够点规模的企业都办起了自己的社会:医院、学校、幼儿园、文化宫、图书馆、浴池、招待所,等等。
伴随市场经济的兴起,各个企业还办起三产。
当年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是人们追捧的目标,有的人不愿意在机关工作,而是到企业谋职:工资多,福利好,什么都能分配,什么都免费或低价,包括洗澡。
企业人养成优越感,俨然独立王国。
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
今天反思,老工业基地有好的一面:大国工匠精神,班组精神;也有不好的一面:大锅饭,大帮哄,大家拿,拿大家,等等,不一而足。
当年是计划经济,往往凭票供应。
齐齐哈尔的大型商店,除了著名的一百、二百、联营,最牛的莫过于群英楼了。
“群英楼”——群英百货商店的简称,位于齐齐哈尔市区南部向阳地带。
店名称来源于1958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原名群英百货商场,后改为群英百货商店,新华商店,成为我市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省委书记和各级领导多次视察群英百货商店,名气和影响超出商业范围,成为一个品牌、一个地名、一个城市坐标。
东北老工业区的兴衰与发展
![东北老工业区的兴衰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54c14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0.png)
东北⽼⼯业区的兴衰与发展东北⽼⼯业区的兴衰与发展【摘要】⼀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与它的地理位置、⽓候⽔平、矿产资源、⼈⽂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3年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业基地的振兴战略若⼲意见》,《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于2007年8⽉正式发布,标志着东北⽼⼯业基地振兴⼯作进⼊新阶段。
那么,在接下来的⽂中,我将带领⼤家了解东北⽼⼯业基地的兴衰进程和再次发展的优劣势。
关键词:东北⽼⼯业、经济发展、⼯业结构、资源、振兴、合作东北地区简介: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北,是⼭海关以北,漠河以南,乌苏⾥江以西的⿊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所说的⼤东北,还包含了内蒙古的蒙东地区。
⼤东北,三⾯由⼤⼩兴安岭和长⽩⼭环绕,⼴阔的平原地区则穿插排布着松花江、嫩江以及辽河等数条河流。
世界上著名的三⼤⿊⼟地之⼀,就在这⽩⼭⿊⽔之间。
“棒打狍⼦瓢舀鱼,野鸡落在饭锅⾥”,过去,东北⼈总是乐于⽤这样的词句来描绘这⽚富饶的⿊⼟地。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然地理单元完整、⾃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雄厚的⼤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的地理与⾃然资源:东北地区南北跨越17个纬度,东西横贯20个经度,呈三⾯环⼭、中部敞开的地表结构。
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积最⼤的区域,⾃然景观以森林和草甸草原为主;⼟壤类型复杂,⿊⼟为其代表性⼟壤,是世界著名的三⼤⿊⼟地分布区域之⼀。
东北三省⼟地总⾯积约占全国的8.3%,2002年全区耕地⾯积为21.5万平⽅千⽶,占全国耕地总⾯积的16.68%;⼈均耕地⾯积0.309公顷,是全国⼈均耕地⾯积的3倍。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分布⼴,种类繁多,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4种,占全国已探明矿种的64%,其中有近60种为⼤中型矿床。
累计探明储量占全国⾸位的有⽯油、铁、⾦、镍、锰、钼、菱镁、⾦刚⽯、⽯墨等;居全国前五位的有铜、镁、铅、锡、⽯膏、⼤理⽯等。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https://img.taocdn.com/s3/m/26fd613aad02de80d5d84024.png)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素材白山黑水“白山”,指长白山。
它位于东北地区东部,是中朝两国的界山。
长白山是东北地区的第一高峰,又称关东第一山,因其山顶常年积雪和多白色浮石而得名。
“黑水”,指黑龙江。
它位于东北地区北部,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黑龙江是东北地区最长的河流,因河水中富含腐殖质,河水呈微黑色而得名。
后来人们用“白山黑水”来泛指东北地区。
闯关东山海关古称榆关,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
山海关以东,也就是东北地区,在明朝以后又俗称关东。
闯关东中的“关”,指的就是山海关。
闯关东是17世纪至20世纪中国内地向关东移民运动的一种俗称,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的流民,或为生活所迫,或为关东物产所诱,筚路蓝缕地“闯关东”或“渡海”前往关东地区艰苦创业。
直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地区,移民浪潮才有所消歇。
纵观这段历史,其移民数量之众、规模之大、历史之长、影响之巨均堪称中国移民史上之最。
东北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中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东北林区大体可以分为三块。
(1)大兴安岭以落叶松为主的林区,它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
其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6,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椴树、胡桃楸、水曲柳、柞树等。
其中兴安落叶松面积占林区面积的86.1%,树种总量占大兴安岭所有树种总量的72%,每平方千米平均蓄积量为12000余立方米,是全区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特产用材林,故大兴安岭又称“兴安落叶松的故乡”。
(2)小兴安岭林区位于黑龙江北部,西北接大兴安岭,东南隔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衔接,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树种大部与大兴安岭林区相同,但红松所占比重增大,是本区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用材林,故小兴安岭又被称为“红松的故乡”。
(3)长白山林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已围绕天池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9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关子扩大招商引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研究
![关子扩大招商引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69ba1852d380eb62946d0b.png)
黑龙江对外经贸
HI oeg cn mi R lt n JF rinE o o c eai s& Ta e o rd
No 3 2 0 . ,0 6 s lN . 4 e a o 11
[ 经贸论坛]
关 子 扩 大 招 商 引 资 振 兴 东 = 老 工 业基 地 的研 究 = ; 匕
于湛波 孙 利 民
[ 摘
要 ]东北老3 . 基地的调整 、 -1 , 1 = 改造 和振 兴是我 国新 时期具有全局性 和前 瞻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 。 东
北老工 业基地在提 高国有企业效益 、 调整产 业结构和招 商 引资的“ 环境 ” 软 方面存在 一些 突 出的 矛盾和 问题。 本 文从 不同视 角, 着重总结分析 了影 响东北老工业基 地招 商引资 中存在 的普遍 性 f题 , o 并提 出 了相应 的 意见 q 和 建议 , 为 2 世 纪的 东北老 工业基地将成 为我 国最具潜力和 活力的新 兴投 资热点地 区 , 认 1 东北 三省应为更 大
规模 的招商 引资创造优 良的环境。
[ 关键词 ]东北 ; 老工业基地 ; 招商引资
[ 中图分类号] 1 F2 7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2 28 ( 013 01 一 3 1 — 802 60 — 01 o 0 0
东北老工业基地 的问题浮 现于上个世纪 8 O年代 中后 期 。近 年来 , 为解 决东北 老 工业基 地在 发展 和 改革 中形
资环境 。
一
、
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主要 问题
成的不断加 深的体 制性 和结 构性 矛盾 , 为推动 东北 地 区
的国有企业 改革 , 中央政府 适 时提 出了振 兴东北 老 工业
东北地区展(新粤教版)
![东北地区展(新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e57a0376c66137ee061927.png)
沈 阳
活动3:合作探究
结合活动2及课本 40页课文回答:东 北地区工业结构特 点?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重点建设的第一个重 工业基地,它利用本地区 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 产资源,逐步形成了以钢 铁、机械、石油、化工为 主体的工业结构,形成以 重工业为主导的传统工业 基地。
鞍山钢铁工业基地轧 钢车间
大连造船厂
中国一汽(长春)
红旗轿车
沈飞的前身是张学良在 1930年建的飞机场。 1951年6月29日正式创 建,被命名为“国营 112厂”。1957年6月15 日,启用厂名――国营 松陵机械厂。1979年6 月5日,改称国营松陵 机械公司。1986年1月1 日更名为沈阳飞机制造 公司。1994年6月29日 ,经国家经贸委批准, 在原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的基础上,裂变组建了 沈飞工业集团,公司更 名为沈阳飞机工业(集 团)有限公司(简称沈 飞集团公司)。
C
D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P36—38
7·1 东北地区 (2 )
建新中学 张路平 2014.3.21
粤教版 2013年新教材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认识区域 第一节 东北地区 第2课时
复习:
东北主要地形区: A
B
C D
E
F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A
B
松嫩 E 平原
C F辽河
三江 平原
D
辽河平原
平原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习中的资源枯竭→产业转型问题,环境污染→经济 发展等问题,渗透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 学发展观教育,同时使同学们认识到他们将来会越来越多的面 临和解决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探究,为 承担历史和社会责任做好准备。 2、知识与技能: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东北地区的资源 及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 通过书本活动,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分析,加强同学们 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城市化问题与对策_陈群元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城市化问题与对策_陈群元](https://img.taocdn.com/s3/m/fba3216258fafab069dc02cc.png)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城市化问题与对策3陈群元 宋玉祥 张平宇 马延吉提 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严重地阻滞了其城市化进程。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区情,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面临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中城市老工业区旧城改造、产业集群和大都市空间重组、乡村城镇化、城市生态环境整治五大城市化瓶颈。
文章在较全面地分析了五大瓶颈后,提出了突破五大瓶颈的对策。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城市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TU982;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4)02004705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项目“东北百年来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KZCX2-SW -320)的部分研究成果。
我国政府指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1]。
又指出并进一步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 后背景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意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活力,重点内容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工业经济,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化的质量和水平,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和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城市化是系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内容。
建国初,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在东北地区展开。
“一五”时期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54项在东北,这些项目主要是冶金、机械、能源、化工、电力项目,它奠定了东北地区重化工业体系的总体格局和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的地位,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514%提高到1978年的3510%。
城镇分布密度亦迅速提高,1978年比1953年增加了19514%,几乎为全国平均速度的两倍,是全国提高速度最快的地区[2]。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进一步得到了快速提高,2000年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212%,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图1)。
管理学概论作业
![管理学概论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8a9b1dc28ea81c758f57833.png)
一、单选题1、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类型是()A.经济组织2、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说法更为贴切()D.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概念技能3、理性-经济人假设相当于()A.X理论4、麦格雷戈的Y理论指的是() D.自我实现的人5、社会人的假设是()的主要观点A.人际关系学派6、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原则的要求。
D.统一指挥7、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8、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的研究是()B.霍桑试验9、关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C.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10、由梅奥等人进行的“霍桑试验”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是工厂照明试验,主要是想证明()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
A.工作环境与生产率11、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结果有多个,且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一种决策是() C.风险型决策12、决定管理工作为什么做、做什么、谁去做、何时做、何地做以及如何做,这是哪项管理职能() A.计划13、()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标,也是这个组织何以存在的基本理由。
A.宗旨14、评价备选方案的关键在于()A.评价标准的选择15、各种可行方案条件大都未知、结果有多个,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也是未知的一种决策是()B.非确定型决策16、在计划的表现形式中,计划和控制工作的连接点是()A.预算17、根据Y理论,你认为持有此理论观点的管理者在为下属制定计划时,会倾向于()D.指导性计划18、事关企业兴衰存亡的带有长远性与全局性的决策,如企业方针、企业目标、技术投资、机构改革等都属于() A.战略决策19、“第十个五年计划”属于()计划。
B.长期20、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 D.德鲁克21、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的层次位置被称为()B.管理阶层22、管理者统驭能力的基础是()B.组织和协调能力23、计划工作的核心是()A.决策24、人本管理的目的是()D.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效益的最优化25、“霍桑试验”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配试验,这一试验主要想证明()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林业企业家的作用及培养机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林业企业家的作用及培养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c5f42f9f90f76c661371a90.png)
第3 4卷 第 2期 20 0 6年 3月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 . 4 N . 13 o 2 Ma .2 o t o6 "
J OURNALOF NOR HE r F T AS ORES R UN VE IY T Y I RST
e e in o erfc le s h e h rsr e eo me ti o h atC ia h e snfrtelc ffrsr nr- x ro fh i a ut si tek yt tef etyd v lp n n r e s hn .T erao ak o et e te t t i o o n t o h o y pe e r nn r e t iai a ay e rnu i o h a n n lsd,a da p ra ht OV hsp o lm spe e td s t s Ch s n n a po c oSleti rbe i rsne .
go a n i n n .I i c n i ee h t n r p e e r ly a c u ilrl h e eo me t fn r e s o e t in e vr me t t s o sd r d t a t r n u s pa r c a oei t e d v lp n o h a t r sr l o e e n o t f y,a d t e n h
Fu c i n a d T an n e h n s o o e ty En r p e e r n Re ia ii g Ol n u t il Ba e i r h a t n t n r i i g M c a im f F r s r t e r n u s i v t l n d I d s ra s n No t e s o z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d798fba7e21af45b207a814.png)
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3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5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9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1.大都市的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1)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集聚作用,其次是辐射带动作用。
(2)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空间集聚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第二阶段:辐射功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1.上海的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等。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一核五圈四带”城市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形成(1)联系: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东北振兴”背景下对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发展的思考
![“东北振兴”背景下对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bdb282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a.png)
一、概述黑龙江省———中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省级行政区,这里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仅全省森林面积就相当于整个朝鲜半岛。
黑龙江省产业门类齐全,建国初期制造业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有共和国的工业长子之誉。
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辉煌历史,有着当年令人羡慕经济实力的省份,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一度步履维艰。
GDP 增速下滑,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
人才外流严重,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企业效益低下、经济增长乏力等社会与经济现象。
与黑龙江遇到的困难相似,东北三省一区都存在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先后多次实施大规模的输血式“东北振兴”计划,东北振兴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全国GDP 增速放缓,黑龙江省多年的粗放经营和对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攫取,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生态红线警报频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
二、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发展中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及根源(一)GDP 增速放缓,人均收入减少GDP 是指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和。
据《中国经济周刊》表示,2018年黑龙江省只有哈尔滨和大庆GDP 达到2千万亿元,其他城市均在9百万亿元以下,黑龙江所属的13个市地级城市经济发展档次差距很大。
整体GDP 总量相较前一年,名义增速负增长0.43%。
而全省的经济总量在国内31个省市和自治区中的排名位于垫底区间的23名。
在黑龙江省内,各市地间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市地经济出现负增长。
(二)机制、体制问题机制、体制影响黑龙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早在建国之初,黑龙江省就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此后得到中央计划经济政策的全面倾斜,造成了东北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惯性思维和惯性行为逻辑,因为很多人在这种模式下受益,所以影响根深蒂固。
体制机制带来的严重问题是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独霸天下”,不利于市场竞争和商业化、规模化发展进。
城市旧港区更新发展策略分析——以哈尔滨市港务局地区为例
![城市旧港区更新发展策略分析——以哈尔滨市港务局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f496e3eaef8941ea66e0513.png)
城市旧港区更新发展策略分析——以哈尔滨市港务局地区为例摘要:随着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早期的城市工业区尤其是港区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功能,走向衰落。
当城市规模逐渐向外扩张之后,这些原本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转变成了具有地理优势的亟待开发地段。
为了节约用地、提升土地价值,对城市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哈尔滨市港务局地区为例,从政策和规划层面分析地区发展潜力,提出适宜该地区更新发展的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于滨水城市而言,港区的兴衰往往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历程。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传统工业逐渐向金融、信息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变,港口运输不再是城市发展的中心,原有的港区逐渐走向衰败。
伴随旧港区的萧条使得港区原址与周边的现代都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废弃厂房、仓库等建筑遗留和破旧的服务设施及脏乱的环境给周边的居民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和潜在的治安隐患。
对于港区更新改造仍处于探索阶段的我国来说,港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和空间整合,对区域内部的空间形态和结构的思考以及对历史要素的利用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我国目前较成功的港区改造更新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就北方地区来说,由于季节、经济等限制要素更新难度较大。
研究北方地区的港区更新,可以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并利用其特有的地域的两季要素营造地方特色。
2. 哈尔滨港务局地区现状哈尔滨港位于松花江中部,是我国东北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和国际口岸港。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陆上运输的不断发展,哈尔滨市的航运职能不断的衰弱。
而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港务局旧址也随着城市规划结构的调整丧失了原本的功能走向了衰败。
在新一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港务局所在区域的用地性质由物流仓储用地调整为居住、公共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明确地将该用地由生产型用地调整为生活用地。
该区域位于主城区二环与三环之间,紧邻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道里中央大街商圈,区域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东北老工业区的兴衰与发展
![东北老工业区的兴衰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27cb95b9d528ea81c77978.png)
东北老工业区的兴衰与发展【摘要】一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与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水平、矿产资源、人文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若干意见》,《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于2007年8月正式发布,标志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进入新阶段。
那么,在接下来的文中,我将带领大家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进程和再次发展的优劣势。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资源、振兴、合作东北地区简介: 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北,是山海关以北,漠河以南,乌苏里江以西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而所说的大东北,还包含了内蒙古的蒙东地区。
大东北,三面由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环绕,广阔的平原地区则穿插排布着松花江、嫩江以及辽河等数条河流。
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就在这白山黑水之间。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落在饭锅里”,过去,东北人总是乐于用这样的词句来描绘这片富饶的黑土地。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的地理与自然资源:东北地区南北跨越17个纬度,东西横贯20个经度,呈三面环山、中部敞开的地表结构。
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自然景观以森林和草甸草原为主;土壤类型复杂,黑土为其代表性土壤,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分布区域之一。
东北三省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的8.3%,2002年全区耕地面积为21.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68%;人均耕地面积0.309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繁多,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4种,占全国已探明矿种的64%,其中有近60种为大中型矿床。
累计探明储量占全国首位的有石油、铁、金、镍、锰、钼、菱镁、金刚石、石墨等;居全国前五位的有铜、镁、铅、锡、石膏、大理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老工业区的兴衰与发展【摘要】一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与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水平、矿产资源、人文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若干意见》,《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于2007年8月正式发布,标志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进入新阶段。
那么,在接下来的文中,我将带领大家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进程和再次发展的优劣势。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资源、振兴、合作东北地区简介: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北,是以北,漠河以南,以西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而所说的大东北,还包含了内蒙古的蒙东地区。
大东北,三面由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环绕,广阔的平原地区则穿插排布着、以及等数条河流。
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就在这白山黑水之间。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落在饭锅里”,过去,东北人总是乐于用这样的词句来描绘这片富饶的黑土地。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的地理与自然资源:东北地区南北跨越17个纬度,东西横贯20个经度,呈三面环山、中部敞开的地表结构。
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自然景观以森林和草甸草原为主;土壤类型复杂,黑土为其代表性土壤,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分布区域之一。
东北三省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的8.3%,2002年全区耕地面积为21.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68%;人均耕地面积0.309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繁多,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4种,占全国已探明矿种的64%,其中有近60种为大中型矿床。
累计探明储量占全国首位的有石油、铁、金、镍、锰、钼、菱镁、金刚石、石墨等;居全国前五位的有铜、镁、铅、锡、石膏、大理石等。
其中,铁矿保有储量为1241.6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4;石油储量占全国1/2以上;煤炭669.1亿吨,占全国9%,油页岩储量211.4亿吨,占全国68%。
东北地区是全国重点林区,现有林地面积439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37亿立方米。
东北林区木材品种齐全,林质优良,树的种类有100多种。
全区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
除飞龙、雕、天鹅、东北虎、鹿、紫貂等30余种珍稀动物外,经济价值较高的还有林蛙、花尾棒鸡等。
森林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400多种,可食用植物1000多种。
东北地区天然草原野生植物也比较丰富,已查明的野生经济植物就有800余种。
这些野生植物的潜在价值在数百亿以上,堪称我国的“生物资源宝库”。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东北凭借着自身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发展了工业。
在这一时期,它的工业既有国人发展的民族工业又有外国势力的渗透产业,民族工业主要是以发展较快的轻工业为主,如面粉业、火柴业、榨油业等;重工业则是主要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也就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东北殖民地化,东北工业开始形成。
纵观东北老工业区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1年‘九一八’以后到日本投降,第二阶段是日本投降后到改革开放前,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至今。
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东北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将进一步的对它进行解析。
1、东北工业形成的前提我们都知道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有矿产资源、机器设备、技术、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等。
而东北地区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到,它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也因此东北它有着发展工业的先决条件。
第一阶段时期,日本进驻东北地区并在此建立了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在日本统治东北期间,日本的大量资本流入东北,投资于煤炭、钢铁、石油等行业,使得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短期内的到较快的发展起来。
当然,日本它不可能那么无私的为东北的发展做贡献,它在统治期间除了交通上的投资外,工矿业的投资比重是最大的,它在引进技术上自己掌握尖端技术,将低端的制造技术留在东北。
同时在矿产资源上它不断地将开采出来的矿产运往日本本土以缓解本土资源缺乏的状况。
而在中国的抗战胜利后,日本对于东北的工业设施实施的是能带走就带走,不能带走的进行毁灭的措施。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东北的工业仅仅只是得到发展,是日本的一部分工业的‘遗产’而不能成为东北工业形成的关键。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东北工业形成的前提。
2、东北工业形成和兴衰在第二阶段,日本投降后东北的工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的努力下,真正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的工业是国家的投资的重点建设,在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吉林省占有11项,包括第一汽车制造厂、丰满发电厂等。
而黑龙江省则是占了22项,其中10项是机械工业项目,机械工业投资占全国机械工业的23.7%。
“二五”和“三五”时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呼吁,东北工业结构发生变化,强调发展重工业,并且偏向挖掘业,如辽源煤矿(吉林省)、鞍钢(辽宁省)、抚顺煤矿(辽宁省)、大庆油田(黑龙江省)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当然,由于东北这一时期发展战略符合国家的倡导和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可以说东北工业基地是一度兴盛。
盛极必衰似乎印证了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改革开放前,东北工业基地盛极一时后由于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上的一些发展战略错误等最终导致东北工业基地的日渐衰落。
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苏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
国家针对第二阶段东北工业基地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措施。
引进资金,建立开发区吸引外资进入;引进先进设备,并自主的进行设备的研发改进,保证设备的更新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比重,本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提高各种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重视深加工等。
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东北工业的到了复苏,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并没有取得较大的发展,或者说东北工业要想取得像在第二阶段时期那样的兴盛状态,必须有一个战略性的改变。
东北工业的振兴:党的十六大中提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中心的城市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它是以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又一个战略性决策。
那么对于东北工业的发展振兴,以及东北工业振兴它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东北地区又有着怎样的优劣势?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中58项在东北。
·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为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
·积聚了全国很大一部分工业资产存量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拥有众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是我国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有较大比重。
人口占全国的8.3%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33%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较为重要。
2002年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第7位第13位第18位·第三,拥有巨大的存量资产。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187户占全国的10.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13241亿元占全国的14.9% 拥有一批优势产业和举足轻重的骨干企业· 1、装备制造业东北三省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的1/3· 2、石油化工业东北三省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2/7 东北三省乙烯产量占全国的1/4· 3、冶金工业钢产量占全国的1/8· 4、船舶制造业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 5、汽车制造业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 6、高新技术产业· 7、农产品加工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 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 商品粮占全国的1/3拥有明显的科教优势和众多的技术人才普通高校154所占全国11.3% 本科院校78所占全国12.4% 专业技术人才210万人占全国10%。
东北地区有着自身发展的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点: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产;雄厚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人力资源:东北三省教育比较发达,具有较高的科研转化能力;良好的产业基础:东北三省在制造业,汽车工业,石化、钢铁、农产品深加工和绿色产品生产及高技术产业上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且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富有产业集聚和簇群效应,发展潜力较大;有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及快捷的通信:它处于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相邻,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
东北亚地区尽管规模、水平和制度化程度落后于世界水平,但也深受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振兴东北为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
东北地区有着自身发展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必须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定位,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出发,合理定位;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内存在的机制问题,调整国有经济的比重,提高市场化程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资源整合问题:整合东北资源,合理的分配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东北振兴的措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先,必须坚决淘汰发展无前景,资不抵债的企业;其次,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加大对于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企业投资力度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业技术设备水平;第四: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当然,这些都国家对于这下发展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