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甘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甘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敦煌莫高窟(40°N,94°E)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地处高大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大河谷。

其所在的崖壁岩石由卵石和沙土胶结而成。

下图是北京时间2018年7月26日7时30分拍摄的莫高窟照片。

读下图完成1~3题。

1. 莫高窟所在的崖壁的岩石类型是
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
2. 根据图示柱子和柱影的相对位置,可判断莫高窟的窟口
A. 朝东
B. 朝西
C. 朝南
D. 朝北
3. 为了保护莫高窟,在其周边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设置沙障②薄膜盖沙③植物固沙④水泥封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莫高窟所在崖壁的岩石由卵石和沙土胶结而成。

可知该岩石的形成属于外力固结而成的,因此应该属于沉积岩,C对;岩浆岩的形成需要岩浆冷凝而成,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冷凝而形成的,喷出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AD错误;变质岩是其它类型的岩石在地表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B错误。

故选C。

2. 设问要求根据图示柱子和柱影的相对位置去判断窟口的方向,先要从柱子与柱影入手,物影和位相反,我们可以结合照片的拍摄时间判断出太阳大致方位。

材料中给出的是北京时间7月份7时30分拍摄,而莫高窟所在地是94°E,可得出此时莫高窟的地方时,莫高窟位于东6区,北京时间为东8区区时,两个时区相差2小时,即莫高窟地方时为5时46分(5时30分+4*4)。

结合当前的日期可知此时应该是在日出或日出不久(夏至日,40°N的昼长为14小时51分,推测该处日出地方时为4时35分左右),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应从东北方向升起,所以此时太阳应位于东北至东方位之间,此时物影应朝向西南至西方位之间,根据柱子与影的关系,可知柱子应位于东北至偏东方位,窟口与柱子的外侧朝向(建筑物前)一致,所以莫高窟的窟口也应位于东北至偏东方位,根据选项可知应该是朝向东最合适,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根据材料可知,莫高窟附近为荒漠地带,多沙漠,为了防止沙漠的扩大,选项中给出的四个措施都行,但注
意关键字“合理措施”,设置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截留水分,都可有效的减少沙丘的向沙障以外地区的移动,①符合;因当地为大河谷,所以可以通过植树种草进行固沙来减少沙漠扩张的影响,③ 符合;而因为周边的沙漠范围较大,薄膜盖沙、水泥封沙,第一因为这些材质要用量过大,第二还会对当地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所以实施起来不合理,②④不对;故选B。

下左图是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嘉峪关市社会实践时拍摄的照片(拍摄时间5月16日17时),右图是拍摄地附近的遥感图像。

读图,回答4~6题。

4. 当地的地貌特点是
A. 平坦开阔
B. 山河相间
C. 奇峰林立
D. 冰川广布
5. 与拍摄点所在地区地貌特点形成相关的作用力有
①冰川侵蚀②风力侵蚀③流水侵蚀④流水沉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6. 照片中河流
A. 此时水流湍急
B. 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C. 终年含沙量少
D. 冬季无明显结冰期
【答案】4. A 5. D 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4.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祁连山北侧,应为祁连山河流的冲积扇地区,该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欠发育,由于纬度及海拔均不是太高,不会有冰川广布,故选A。

5. 由材料可知,结合上题分析,拍摄地点位于河流冲积扇上,是流水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地形,由于位于西北地区,气候相对干旱,风力侵蚀强烈,而冰川活动较少,故选D。

6. 图中河流应以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一般7、8月份流量大,A错。

由于受气温影响较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B对。

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含沙量较大,C错。

冬季气温较低,有结冰期,D错。

故选B。

河流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和丝绸之路交通要道。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

据此完成7~9题。

7. 古代,设置玉门关的主要目的是
A. 军事和政治
B. 文化和宗教
C. 农垦和移民
D. 经贸和旅游
8. 从西汉至今,玉门关城镇位置的变迁是因为
A. 风沙侵袭
B. 水源地变迁
C. 公路的修建
D. 地质灾害
9.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图示地区将建成
A. 国际性商品谷物基地
B. 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C. 国家新能源开发基地
D. 劳动力密集产业承接地
【答案】7. A 8. B 9. C
【解析】
7.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据此可以分析出设置玉门关的主要目的是军事和政治。

正确答案是A。

8. 通过玉门关故址和现在的位置,结合图例分析现在玉门关有河流流经,故址有时令河,而河流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水源地的变迁是玉门关城镇位置的变迁的因素。

正确答案是B。

9. 图示地区为我国甘肃省西部,自然地带划分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应发挥当地的优势。

该地风能资源源丰富,可建成国家新能源开发基地,C选项正确。

西北地区降水少,以草原为主,不适合谷物的大面积种植,A选项错误。

该地区并不是边境城市,B选项错误。

该地人口密度小,不适合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D选项错误。

正确答案是C。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其土地盐碱化面积大。

近年来, 景泰县在盐碱滩地上挖沟建塘,利用地下卤水养殖生态虾,已初具规模。

景泰县重点打造出了“盐碱水流水养殖”“鱼虾生态混养”和“休闲渔业”等五大水产养殖产业园区,这些区域内的蔬菜、中药材、养殖业也蓬勃发展。

据此完成10~12题。

10. 景泰县盐碱地生态养殖的实现主要得益于
A.冷藏技术的改良
B.盐碱地的改良
C.生产技术的改进
D.管理水平的提高
11. 对景泰县露天养殖生态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光照
12. 与以往治理盐碱地相比,地下卤水养殖生态虾投入减少的是
A.土地
B.管理
C.淡水
D.资金
【答案】10. C 11. A 12. C
【解析】
10. 以前盐碱地不能养殖和种植农作物,目前可以并初具规模,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11. 盐碱地养殖生态虾利用的是地下卤水(咸水),而降水为淡水,故露天养殖中降水对养殖生态虾的影响最大。

12. 以往治理盐碱地,需要大量投入淡水对盐碱地进行洗盐;地下卤水养殖投入的资金和管理加大,土地投入变化不大。

我国甘肃某地位于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年均降水量386mm,年均潜在蒸发1439mm。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状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样地均位于梁顶,地形、降水量等环境特征较为一致。

据此回答13~14题。

13. 6—8月农作物种植区域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蒸发蒸腾作用强B.气候变暖,区域降水减少
C.植被覆盖少,涵养水源能力差D.地表坡度大,地表水流失
14. 图示自然植被中,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A.天然荒草B.苜蓿C.侧柏D.无法判断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 读图,6—8月农作物种植区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是:土壤含水量不断下降且下降幅度大,而天然荒草、苜蓿、侧柏等自然植被区域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幅度小,8月份还略有回升。

材料“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样地均位于
梁顶,地形、降水量等环境特征较为一致”,说明地形、降水量条件相似,B、D错;农作物种植地区浅层土壤含水量下降速度快,大量水分被蒸发,说明蒸发旺盛,反映了农作物种植地区气温偏高、作物蒸腾作用强,A 对;农作物种植地区土壤含水量始终高于自然植被地区,说明农作物地区土壤水源保持状况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C错。

14. 该地天然植被生长地区的地形、降水条件相同,说明土壤水源条件相似;相同的水源条件下植被蒸腾作用越强,土壤水分减少速度越快,则土壤含水量越低、含水量的变化幅度也大。

读图,天然荒草、苜蓿、侧柏三种自然植被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和变化幅度较大的是侧柏,可推测侧柏为蒸发量最大的自然植被,故A、B、D错、选C。

二、综合题。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南北狭长,景观类型多样,资源丰富。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河西走廊地区被誉为“风电宝库”,“河西走廊风能产业带”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项目。

(1)从南部康县到北部敦煌自然景观迥异,说明两地所属的自然带名称。

(2)沿河西走廊向西植被越来越稀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说明河西走廊风能资源丰富季节,并分析原因。

(4)简述河西走廊开发风能资源的意义。

【答案】
(1)康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敦煌: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由于距海越来越远,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植被越来越少。

(3)冬春季节。

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该地区离冬季风发源地近;河西走廊地形平坦,两侧有山脉分布,
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加大。

(4)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差异性表现、风能资源的开发和意义等知识点。

(1)图中南部康县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其自然带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部敦煌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属于干旱地区,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

(2)沿河西走廊向西,由于距海越来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因此导致植被越来越少,这种变化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影响风力的因素,主要从地形、植被条件分析。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区域内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

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4)河西走廊由于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经济落后,开发风能资源,把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环境问题突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清洁能源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能源的开发缓解了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16.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肃位置示意图和河西走廊示意图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材料二甘肃省酒泉市的瓜州,古称“安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矿产资源丰富;因风能丰富被称为“世界风库”。

近年来,瓜州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等机遇,大力发展风电。

(2)分析瓜州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材料三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
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

弃风限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地区。

(3)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答案】(1)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会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任答三点)
(2)①瓜州深居内陆,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②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③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等。

(3)①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②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③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

【解析】
本大题以甘肃和河西走廊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描述、影响风力的因素、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地理位置可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说明,重点强调甘肃省位置的过渡性。

从海陆位置来看,甘肃省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半湿润、半干旱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从经纬度位置来看,处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处亚热带、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地带。

从地形区、气候区、交通、邻省、邻国等相对位置来看,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界处;地跨我国三大自然区结合部;亚欧大陆桥和亲丝绸之路经过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毗邻新、青、川、陕、宁、内蒙古等多个省区,并与蒙古国接壤。

(2)风力资源的分布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地表摩擦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图中显示,瓜州深居内陆,地表日温差大,大气运动活跃;当地离亚洲高压中心较近,冬季风强劲,大风频繁,风力资源丰富;图中显示,当地南部有祁连山,北部也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形成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瓜州境内多戈壁,植被稀少,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大。

(3)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的原因主要从市场和风能资源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虽然风能资源丰富,但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量不大,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当地风电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当地风电建设与跨区域输电能力不匹配;风力资源不稳定,导致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电网的调节能力不足,很难适应市场的稳定需求。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耕地和绿地资源稀少。

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宣为载休,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建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

酒泉市农业产业园因地制宜地
在石遍地的戈壁荒滩建起了一座座温宝大棚,这里的大棚山墙要比平原地区的大棚厚实得多。

其中玉门镇的农业示范园在建造温宣大棚时,先将地面深挖2米,再回填1米深的客土,有效的克服了不利自然条件的彩响。

蓬勃发展的戈壁农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动力。

下图示意酒泉市位置。

(1)分析酒泉市发展戈壁农业的区位优势。

(2)说明酒泉农业产业园大棚比平原地区大棚山墙厚实的原因。

(3)说明玉门镇农业示范园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的原因。

(4)请从产销角度为酒泉戈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酒泉市戈壁荒滩面积广阔,土地租金低,为戈壁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土地;戈壁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的蔬菜瓜果营养价值高品质好;戈壁地区环境污染少,病虫害少,有利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政府政策支持,资金和技术扶持。

(2)戈壁地区海拔高,冬季寒冷,山墙厚保温作用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冬春风沙大,山墙厚防风沙效果好。

(3)玉门镇戈壁荒滩沙石多、厚度大,土壤资源短缺,填土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必需的土壤;当地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度低,深挖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

(4)戈壁农业生产成本高,因此戈壁农业生产需高效化和高质化,面向高端市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戈壁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以鲜活果蔬为主,酒泉地处西北内陆,距离东部发达地区市场较远,需要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和冷藏保鲜技术,不断开拓当地和中亚市场,建立“互联网+”物流销售网络。

【解析】
(1)酒泉市发展戈壁农业的区位优势从自然方面如地域宽广租金低,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产品品质好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要考虑市场需求及政策支持等方面。

(2)酒泉农业产业园大棚比平原地区大棚山墙厚实源于酒泉处于戈壁地区,海拔高,冬冷夏热风沙大,山墙厚保温防寒防风沙效果好。

(3)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是因为玉门镇戈壁荒滩沙石多且厚度大,土壤层发育欠佳,填土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必需的土壤;土壤具有保温作用,当地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度低,深挖填土可以保土温,使作物成活率高。

(4)戈壁农业生产成本高,因此戈壁农业要面向高端市场,打造特色品牌;从销售来看,戈壁农业产品以鲜活
果蔬为主,但距离大市场较远,因此需要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和冷藏保鲜技术,开拓附近市场及中亚市场,建立“互联网+”物流销售网络。

【点睛】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

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2)经济因素: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玉门油田及配套企业每年排放近300万立方米的污染物和工业废水,给老城区及下游乡镇水源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一轮轮人口大迁徙后,老城区人口从原来的13万人一度锐减到不足3万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玉门继石化产业之后最重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和首位产业。

下图为甘肃省玉门市位置示意图。

(1)描述玉门市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玉门市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

(3)评价玉门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条件。

(4)分析玉门市应如何实现新能源开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位于河西走廊西段,南接祁连山,北接内蒙古高原;河流短小,多季节性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植被以荒漠为主;多风力作用地貌。

(2)该地区资源面临枯竭;采油和炼油工业的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水资源大量消耗,水资源短缺;传统产业衰落,失业人口增加等。

(3)有利条件: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租金低;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扶持;产业转型的需要等。

不利条件: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远,面临电力输出的难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温室棚顶安装光伏发电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温室大棚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后,可以调节农作物种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延长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光伏发电可以满足温室大棚的需要,多余的电能
可以输出产生经济效益。

【解析】
本题以玉门石油开发为背景,考查了玉门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人口迁移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措施。

难度一般,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同时要联系实际生活。

紧扣区域认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这两个地理核心素养。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气、水、土、生五大要素。

地形:位于河西走廊西段,祁连山和内蒙古高原之间。

气候:离海洋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短小,水量小,冬季断流;植被多为荒漠,风力强。

(2)考查人口迁移的成因。

要从不利的因素去考虑,如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因素。

玉门市是石油型城市。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并被污染等原因使人口外迁。

(3)一方面,有利条件可以从工业区位因素去谈,包括能源、土地、交通、政策等。

另一方面,不利条件可以从市场以及环境污染角度去谈。

(4)玉门位于甘肃省,风能资源以及太阳辐射能十分丰富,所以新能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的利用,将农业的发展和太阳辐射开发综合利用起来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板。

可以从利用太阳能发电,调节温室的温度,光照,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多余的电能可以输出带来经济效益等方面去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