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综合实践课堂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良好的实践课程教学环境

努力提高实践课程教学的效率

潍坊市经济学校

实践课教学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同时又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题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以实现“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真富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校的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体现教学的应用性原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经过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优化实践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课程是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整合为教学方式,以学生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综合实践活动课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注重六个环节:

(一)、激趣引入: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也不拘一格,如情境创设法、悬念设置法、音像感染法、巧设谜语法等等。有经验的老师,会巧妙灵活地设计导入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利用创设情景法导入,通过联系实际提问,激起学生的疑惑与好奇,促使学生自然而然萌生强烈的制作与探究欲望,顺利导入合作探究活动。

(二)、合作探究:抓住学生的质疑点、好奇点、兴趣点,及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研究,探索出正确的操作或制作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交流归纳:在合作探究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一般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交流汇报,质疑互补。细化分解要领,合理掌握制作方法(可教师示范讲解演示,也可指定学生演示)。第二步,模仿演示,整体回顾环节要领。

(四)、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操作型课堂教学的一个主体环节,教师恰当的要求与正确的点拨至关重要。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一要引导学生准备齐全并熟悉操作材料;二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操作的要领方法。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与点拨,让学生按照程序规范操作,熟练操作。这个环节中,教师既是合作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发现者,在巡视时,不但要灵活辅导,因材施教,更要注意掌握和反馈训练信息。

(五)、展示评价:及时恰当的成果展示与评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继续动手创造的动力。学生成果的展示与评价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成品展示评价。执教者在引导学生评价时,首先让制作者说明制作操作的体验与作品特点,然后引导全员参与评价,从作品的造型、外观、设计、色泽、改进建议等方面全面做出评价,在评价的同时锻炼和提升了创造者与评价者的各种能力。同时教师适当渗透思想与创新技能的教育,发挥了评价机制的有效功能。二是验证原理评价,通过实践验证问题,解决问题。三是研究性成果评价。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到灵活处理问题的必要性,从而克服教条主义与生搬硬套的弊端。

(六)、拓展创新:拓展与创新既是课堂技能操作的延伸与补充,也是动手动脑锻炼的提升与拓宽。如果课堂机动时间宽松,可以安排在课内,如果课堂时间紧张也可安排在课后。无论是安排课内还是课后,都要在激发起学生创新探究兴趣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实践课堂这一模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每一种内容的活动,对于不同活动内容,有时环节的设计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我们还需灵活对待。

二、采用实践课程教学的高效课型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是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展示等环节,就其课型来说,主题探究活动就有这样几种基本的课型,大致可归纳为确定主题课(也可称启动课)、方法指导课、中期反馈课、成果展示课。这四种基本课型就是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来划分的。作为指导教师,这四种课型如何操作呢

(一)、确定主题课——兴趣导引学会提问

学生的愿望、兴趣是确定主题探究活动内容最基本的动力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现在我们有教材可以作为主题参考教师就可以不用再去自己确定大主题了,只要引导学生根据大主题提出每小组的小主题。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主题。确定主题课既可以从如何提问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后引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引导学生提问,还可以启发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疑问、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等。

(二)、方法指导课——主体能动促其探究

方法指导课应该是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常用的一种课型,也基本上每个主题活动下都有必要进行的,其实方法的指导应该是一个生成的问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需要到新的方法作为依托而学生又不知道的时候就指导。我们常用又需要交给学生的方法有资料收集整理的方法、小报的制作、调查问卷的设计、采访的方法、如何写倡议书、如何写广告语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方法时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而不是接受性学习方式,即尽量不要采用“告知”的方式,将方法直接告诉给学生。如关于访问可以这样做:教师设问“如果要采访一位家长,事先要做哪些

准备?”学生讨论出:选准采访对象、想好问题、有礼貌等。然后教师指一名学生现场采访。整个过程也一目了然。最后师生就整个采访过程进行评述,总结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以便实地采访时扬长避短。但是还是要将基本的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能比较规范和正确的使用这些方法

(三)、中期反馈课——交流研讨深度体验

中期反馈课一般要根据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况而定。如果发现活动遇到的阻力较大,且困难和问题带有普遍性,那么就应该及时上好中期反馈课。中期反馈课可以先由各个活动小组汇报,既可谈困难,也可谈成功的经验,还可谈活动的体会。然后引导全班学生分析各种情况,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及时调整下一步活动步骤、方法。整个汇报与研讨的过程重在阶段性小结和调整活动方案上,为下一步活动的顺利进行扫除障碍。如有小组成员不和或者有的小组希望再次重组我们都可以在这个时候选择中期反馈课。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对前一段活动情况的总结和回顾,下一阶段活动的布置与安排,这就为活动的实效提供了保障,使整个活动过程实现了深度实践、深度体验。

(四)、成果展示课——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比较特殊,主题探究活动从选题到最后成果交流展示是一个漫长的周期,每个周期需要2至3个月的实际活动,没有实际活动作支撑,成果则会来得突然、虚假。因此成果展示课应是真实的情景再现,切不可事先进行演练,而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教师的指导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仅仅就是拿拿、递递话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