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所谓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心理学认为,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征。柳斌同志说:“素质是指人在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而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它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放式教育,是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是变苦学为乐学的必经途径的教育,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教育。由此可窥见: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确实提高教育质量,应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三个优化。
一、主体优化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性的。所谓主体性,是指作为认识主体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时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学生主体的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优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首先,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先生动形象地讲清这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对今后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学中要善于围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置学生认识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研究探讨解决矛盾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使矛盾得以解决。再次,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培养优生和提高差生同步。对待优生,要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培养触类旁通的能力;对差生,尽量给他们创造发展机会,把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给他们回答,使其从中体现自我价值。这样,学生都能在享受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供源动力。
2、加强直观操作。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
段。对他们来讲,一切真知始于客体的操作之中。因此,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向学生讲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骤、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在操作中,要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边做边想;操作后能够离开实物,想象出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建立清晰的表象,还要让学生用语言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的直观感知进一步深化;最后,要求学生对形成的表象进行抽象概括,类比推出一般规律。
3、注重观察比较。观察是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感知。通过观察可帮助学生在自己头脑中积累为思维加工所必须的感性材料,其目的在于提供领会抽象知识所必须的认识支柱。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引导学生观察前,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趣的材料或事实;观察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或思路进行观察,结合观察比较异同,从中学习观察顺序、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观察后,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观察的结果,总结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4、强调思维发展。观察用来认识事实,思维用来概括和抽象,它是认识的间接方式,思维的结果是理解所研究事物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理解他们的概念,获得事物的理性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会思维,获得发展认识的能力。此外,还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要恰当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去思维,以影响学生逐步去摹仿。
二、主导优化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既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又是我们完成总体和具体教学任务的目的和结果。但由于不同班级有差别,需要教师在认真学习“小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的要求,分别制定出每一个学期、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要求,使课堂教学要求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以保证教学的方向。
2、精选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内容。但是,要在40分钟内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区分主次、轻重,理清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选择出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把握教学的关键。在知识的
呈现形式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抽象的内容组成一个系统性强、逻辑层次清晰、梯度适宜、与学生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3、改进教学结构。教学结构主要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和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是课堂教学还是有其基本结构的。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有针对性地把复习铺垫、新知识和新的操作方式的形成、运用练习等基本环节恰当安排,使课堂教学结构以体现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线,并通过这条主线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4、调控教学时间。在每一节课中,主要教学任务都要安排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内(上课后5-20分钟)完成。然后,通过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发现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新知识的反映,做巩固练习、综合练习、发展性练习所达到的水平,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力争在40分钟内实现教学目的和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三、练习优化
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要自始至终体现“练”,即练习。练习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又是学生由知识向能力、智力转化和发展的有效方法,还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控教师教学的重要途径。练习的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强化练习的目的性。所谓练习的目的性,就是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重视为讲援新知识所设计的铺垫练习的针对性;其次,是讲授新知时,要为突破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设计练习题;再次,当讲完例题设计练习题时,更要讲究目的性;第四,进行阶段复习时,应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专项练习等,避免机械重复。
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一堂课或某一节的练习,都应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一堂课的练习应是“前有铺垫、中有突破、后有发展。”所谓前有铺垫,即学新知识前练习有关的旧知识;所谓中有突破,就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练习;所谓后有发展,就是指变式题、综合题和带较强智力因素的题的练习,以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重视练习的多样性。练习的多样性是指对某一知识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注意练习的沟通性。通过沟通性练习,建立知识结构的网络。这对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