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

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
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

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

发表时间:2015-08-24T14:02:57.6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高云

[导读]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医院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高云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医院 3552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降血压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取在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期间,41 例服用硝苯地平,33 例服用氨氯地平,18 例服用非洛地平)发生水肿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停药1 周,改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时间为8 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和血压、心率变化。结果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水肿发生率明显减轻,显著低于治疗前1 周(P<0.05);②面部潮红、心悸发生率(均为

1.15%、

1.15%)明显低于治疗前1 周(均为1

5.22%、

6.52%)(P<0.05);③患者的血压、心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与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降血压药相比,左旋氨氯地平的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不良反应;左旋氨氯地平;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27-02

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在临床治疗中,降压药的种类比较多,比如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但患者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文献报道左旋氨氯地平药物低于上述后三种药物[1-2]。本文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对照法比较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在我院服用非洛地平(18 例)、硝苯地平(41 例)、氨氯地平(33 例)后出现水肿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3 例,女39 例;年龄19-75 岁,平均年龄为(43.20±5.62)岁。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8-75 岁;②服用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后发生水肿;③心脑肾等靶器官未发生损害;④了解并同意此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①激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继发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③不稳定型心绞痛。

1.3 方法

患者先停止服用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时间为1 周,改服左旋氨氯地平[厂家: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390H8199],服药剂量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1 周与治疗8 周后的水肿、面部潮红、心悸以及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分析统计,采用t 检验和X2 检验,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足背水肿情况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的足背水肿情况如表1 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钙离子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效果较好,但同时会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是心悸、外周水肿、面部潮红等[3]。为确保高血压的合理用药,需进一步加强分析钙离子拮抗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差异。

在本文研究中,患者服用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三种降血压药后出现水肿,停药1 周后改用左旋氨氯地平,患者的水肿情况显著降低(P<0.05),但考虑到患者为服用上述钙拮抗剂后引起的水肿,并没有包括单纯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引起的水肿,所以水肿这一不良反应的减轻与药物的耐受性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据临床实践显示,面部潮红、心悸是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后的常见不良反应[4],本组患者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明显减轻,但由于例数均比较少,故后期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研究。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说明书 【不良反应】 本品的安全性在美国等国外的临床研究中已被证实。涉及患者超过11000名。总体而言,患者对于使用本品每日剂量达10mg范围内均有较好的耐受性。本品治疗过程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到中度。在本品10mg(N=1730)直接与安慰剂(N=1250)对照临床研究中,氨氯地平组由于不良反应停药的仅有1.5%,对比安慰剂组(约1%)没有显著性的差别。昀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疼和水肿。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发生率(%)如下 其他不良反应与剂量的相关性不确定,但是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发生率超过1%的包括: 安慰剂对照研究 一些显示与药物和剂量相关,且在女性中发生率比男性高的不良反应显示如下:

在临床对照研究,开放研究或上市后应用中,患者下列事件的发生率<1%但是>0.1%,其相关性尚不确定,在此列出以提醒医生关注: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以及房颤〕,心动过缓,胸痛,低血压,外周局部缺血,晕厥,心动过速,体位性头晕,体位性低血压,血管炎。 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感觉迟钝,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震颤,眩晕。 肠胃系统:食欲减退、便秘、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腹泻,肠胃胀气,胰腺炎、呕吐,牙龈增生。 全身:过敏性反应,乏力**,背痛。热潮红。全身不适,疼痛,僵直,体重增加,体重下降。肌骨骼系统:关节痛,关节病,肌肉痛性痉挛**,肌痛。 精神病学:性功能障碍〔男性**和女性〕,失眠,神经质,抑郁,梦境异常,焦虑,人格障碍。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鼻衄。 **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这些事件的发生率小于1%,但是在所有多剂量的研究中,这些副反应的发生率在1%至2%。 感觉异常:视觉异常,结膜炎,复视,眼痛,耳鸣。 泌尿系统:尿频,排尿障碍,夜尿 自主神经系统:口干,多汗。 营养代谢:高血搪,口渴。 造血系统:白细胞减少,紫癜,血小板减少。 下列事件发生率<1%:心衰,心律不齐,早搏,皮肤变色,尊麻疹,皮肤千澡,脱发,皮炎,肌无力,颤搐,共济失调,肌张力过强,偏头痛,皮肤发凉,i感淡漠,兴奋,健忘,胃炎,食欲增加,稀便,咳嗽,鼻炎,排尿困难,多尿,嗅觉障碍,味觉障碍,视觉调解异常以及眼干。 其他偶发的不良反应很难与合用药物的作用或伴随疾病相区分,如心肌便死或心绞痛。 常规试验室检测数据在氨氯地平治疗中并没有临床显著性的变化。血钾,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尿素氮或肌酐均没有临床相关变化。 在CAMELOT及PREVENT研究中(见【临床试验】),其不良反应与前面报告的相似(见上)。外周性水肿是的常见的不良事件。以下上市后应用中发生的事件罕有报道,与药物的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1 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或全身大剂量应用时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肌痉挛;抽搐;脑反射增强;昏迷;偶有精神病发作。 2 变态反应居首位。各种反应过敏性休克,哮喘,血清型反应,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肺部浸润及过敏性血管炎致颅内压增高较罕见。 3 赫氏反应 4 二重感染 (二)头孢类 1 过敏反应常见表现。 2 胃肠道反应 3 菌群失调与二重感染,第二;第三代为甚。 4 肝毒性多数剂量应用可致转胺酶升高。 5 造血系统偶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6 肾损害以头孢噻啶的肾损害较为显著。偶可致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苷类合用可增加肾损害. 7 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类均可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的功能,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8 双硫醒样反应。 (三)氨基糖苷类 1 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按损害大小排序:卡那霉素>链霉素>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目前实验证实奈替米星的耳毒性最小。与耳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发生机制:内耳淋巴液中因为浓度过高,致使毛细胞受损害,先影响高频听力,逐渐导致全聋。 2 肾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身曲管。常用剂量时其毒性大小:卡那霉素和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机制:因为与肾组织亲和力较高,选择性的积聚于身皮质和髓质,特别是肾皮质。 3 神经几肌肉阻滞作用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呼吸哀竭。可用钙剂和新斯的明对抗,以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多见,其他也不除外,患者肌无力或与肌松药联合用更易发生。 4 其他过敏反应,血象变化,(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酶增高;面部及四肢肌肉麻木,周围神经类,视力模糊,脂肪性腹泻,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四)四环素类 1 消化道反应除一般症状外,可发生食管溃疡。 2 肝损害长期口服或较大剂量静滴时可引起肝损害。 3 肾损害正常应用无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4 可沉积牙齿引起牙齿黄染可通过胎盘和乳汁,影响婴儿骨发育,孕妇授乳妇女和8岁以下儿童禁用。 5 局部刺激症状 6 二重感染 7 过敏反应可诱发红斑狼疮或狼疮细胞阳性和一般过敏反应。 8 可生成差向四环素,服用后产生范康尼氏综和症,表现:恶心;呕吐,蛋白尿;糖尿和氨基酸尿;产生肾小管性酸中毒。 9 神经系统损害少见,偶可致良性颅内压升高。 (五)氯霉素 1 再生障碍性贫血难逆转,但少见。 2 红细胞生长抑制较多见,与剂量,疗程有关;周围血象是明显贫血,伴有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3 白血病儿童或5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见。 4 灰缨综合征:早产儿及新生儿中采用大剂量后引起的全身循环哀竭。 5 视神经炎症甚至失明,长期大剂量用可发生,可引起听力障碍,共济失调,

硝苯地平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中的新用途

硝苯地平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中的新用途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硝苯地平;NF 随着药物研究及其临床使用的不断深入,许多药物新的药理作用被逐步发现并不断得到应用,拓宽了临床应用的途径,出现了不少老药新用的情况。硝苯地平(NF)系钙离子内流拮抗剂,为临床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随着对其药理学和治疗学研究的发展,它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以下对NF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新用途作一介绍。 1 用于治疗急性胃肠道痉挛性疼痛 其机制为硝苯地平可以阻断钙离子的跨膜内流和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使平滑肌细胞兴奋-收缩脱耦联及增加平滑肌细胞的环磷腺苷的含量,并可直接阻滞肥大细胞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炎性递质。因此可用于缓解胃肠道的痉挛性疼痛,对于腹痛止痛效果明显强于阿托品。嚼碎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吸收快,对伴有剧烈呕吐的患者疗效更佳。有报道[1],某院使用硝苯地平治疗急性胃肠道痉挛性疼痛60例,总有效率93.3%。 2 用于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其机制可能与五肽胃泌素竞争性作用于壁细胞膜钙通道,抑制组胺泌酸效应有关。此外,硝苯吡啶与壁细胞H+ -K+ -ATP酶中的K也有较强的亲和力,抑制质子泵活性,使胃酸分泌减少。另有研究表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采用硝苯地平10mg/次,3次/d,共8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雷尼替丁相比较,两者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总有效率与近期愈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3 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有报道对NF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将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F口服,两组治疗后,就热退、腹痛消失、淀粉酶恢复正常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淀粉酶正常所需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明显副作用。表明NF治疗急性胰腺炎,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4 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肠胃功能紊乱性疾病。硝苯地平对腹泻伴尿频、尿急、多尿、背痛、乏力、头晕者症状改善更为显著。有报道[2],IBS患者,治疗组38例给予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服,3次/d,总有效率82%。 5 用于治疗胆绞痛

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副作用

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副作用 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副作用有头疼,下肢水肿等。你现在服用后出现头痛,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可以暂时不换药,也可能会慢慢适应的。如果头疼的不能忍受,最好是把这个药停掉,换成其他的降压药。可以吃卡托普利片或者缬沙坦,另外注意应该吃点肠溶阿司匹林片,如果血脂高的话,还要吃点辛伐他丁,要低盐低脂肪饮食,清淡饮食,注意休息,积极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定期测量血压。 病情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为抗心绞痛药。适用于高血压,可单独或与其它降压药合用。也可治疗心绞痛,尤其是变异型心绞痛。 不良反应 1.肝脏:偶尔出现黄疸及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2.循环系统:由于硝苯地平有快速扩张血管的作用,偶尔出现胸部疼痛、头痛、脸红、眼花、心悸、血压下降、下肢浮肿等。 3.过敏症:偶尔出现麻疹、瘙痒等过敏症状。 4.消化系统:偶尔出现腹痛、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等症。 5.口腔:可能出现牙龈肥厚。 6.代谢异常:偶尔出现高血糖症状。 7.由于硝苯地平迅速扩张小血管会导致循环中的血容量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因此少数患者会出现心动过速、心悸等症状。 意见建议:降压药比较多。 1.利尿降压药:(1)噻嗪类:如氢氯噻嗪等(2)潴钾利尿剂:氨苯蝶啶,阿米洛利(3)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等(4)袢利尿剂:呋塞米等 2.交感神经抑制药(1)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利美尼定等。(2)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等。(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等。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如卡托普利等。(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坎地沙坦等。(3)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等。 4.钙拮抗药:(1)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等(2)非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1] 5.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和硝普钠等。

氨氯地平:“左旋”是否更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2685141.html, 氨氯地平:“左旋”是否更好 作者:裘影萍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9年第08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利尿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等五大类,而且这五大类药物都可以作为起始用药。 在上述五大类抗高血压药物中,钙离子拮抗剂又称钙通道阻滞剂,可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如硝苯地平片,其药名末尾均带有“地平”两字,俗称地平类抗高血压药; 后者如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等。 一般来说,“地平类”抗高血压药适用于老年高血壓、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变者;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适用于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没有什么禁忌症,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禁用于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对长期服用“地平类”抗高血压药的患者来说,氨氯地平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品种。氨氯地平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也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发作者。心绞痛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联合使用,如硝酸酯类和(或)β-受体阻滞药。但是,服用氨氯地平的患者,并不一定会注意到氨氯地平会有“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两个品种,即使注意到了也不以为然。认为这两种药既然都是氨氯地平,那就没什么区别。其实,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从药理结构上来说,氨氯地平是左旋氨氯地平和右旋氨氯地平以1:1的比例构成的外消旋混合物。氨氯地平是一个手性药物,它原本是有左旋结构和右旋结构的。左旋氨氯地平去掉了右旋结构。何谓手性呢,就像我们的左右手一样。那么,左旋氨氯地平为什么为何要去掉右旋结构呢?这主要是由于左旋体的降压作用大约为右旋体的1 000多倍,而且副作用比右旋体小得多。氨氯地平的副作用,比如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右旋体引起的。同时,左旋体的半衰期也比右旋体的半衰期长。研究发现,左旋体的半衰期为50多小时,而右旋体仅有35个小时,所以左旋体维持药效时间更长。左旋氨氯地平在体内的吸收也比右旋体好一些。在服用剂量方面,2.5毫克的左旋氨氯地平与5毫克的氨氯地平具有同样的降压作用。由此可见,氨氯地平的降血压作用主要来自左旋结构,其不良反应则主要来自右旋结构。 既然左旋氨氯地平优于氨氯地平,那么患者就都不要用没去掉右旋体的氨氯地平,或者说就干脆淘汰氨氯地平算了。有人或者会这样认为。其实,右旋体并无一无所处。右旋氨氯地平具有一定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尽管左旋氨氯地平也有一定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但是含有右旋结构的氨氯地平保护作用更强。

硝苯地平临床应用进展

硝苯地平临床应用进展 硝苯地平(Nifedipine)是一种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入细胞,起到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进而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高血压、心绞痛外,更多的药理作用被科学家发现,大大增加了硝苯地平的临床应用,本文对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2000年以后报道硝苯地平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检索和分析,对报道较多的非降血压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指导广大医生和患者更好的使用这个药物。 标签:硝苯地平;临床应用;高血压;钙离子通道 硝苯地平,也称硝苯吡啶,是一种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能够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内部血流量,从而达到降血压的作用,在临床上通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1],随着临床应用不断增加,人们发现了硝苯地平除了降血压以外的临床作用,现综述如下。 1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有文献[2]报道了硝苯地平与谷维素联合应用,可以治疗肠易激综合症,3次/d给药,20mg/次,连续治疗2w,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硝苯地平还可以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对照组为雷尼替丁,治疗组为甲硝唑加硝苯地平,3次/d,10mg/次,结果显示,治疗组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当,说明硝苯地平可以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另有文献[3]报道,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过程中,在常规药物使用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可以更快的消除黄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在泌尿生殖系统中的应用 肾绞痛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肾结石或者输尿管结石造成的损伤,在肾绞痛发生的时候,控制症状及镇痛是首要任务,是其他治疗,比如药物溶石、超声碎石等的先决条件[4]。 硝苯地平可以用于缓解肾及输尿管绞痛[5],将硝苯地平与阿托品及阿托品联合杜冷丁进行比较,20mg硝苯地平片剂嚼碎舌下含服,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或者阿托品0.5mg加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结果显示,硝苯地平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阿托品加杜冷丁相当,明显好于单独使用阿托品,并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说明硝苯地平具有很好的解痉阵痛作用。另有文献[6]报道了硝苯地平可以用于治疗前列腺摘除手术后,因为膀胱不稳定导致的膀胱痉挛疼痛,与普鲁卡因相比,具有等同的效果。 3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英文说明书

HIGHLIGHTS OF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These highlights do not include all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use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safely and effectively. Se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for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Initial U.S. Approval: 1987 INDICATIONS AND USAGE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are a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and may be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hypertensive and antianginal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 ) 1.1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 1.2 ?Chronic Stable Angina ?Vasospastic Angina (Prinzmetal's or Variant Angina)?Angiographically Documen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out heart failure or an ejection fraction < 40%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Adult recommended starting dose: 5 mg once daily with maximum dose 10 mg once daily. ( ) 2.1 ?Small, fragile, or elderly patients, or patients with hepatic insufficiency may be started on 2.5 mg once daily. ( ) 2.1 ?Pediatric starting dose: 2.5 mg to 5 mg once daily. ( ) 2.2 : Doses in excess of 5 mg daily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 pediatric patients. ( ) Important Limitation2.2 DOSAGE FORMS AND STRENGTHS ? 2.5 mg, 5 mg, and 10 mg Tablets ( ) 3 CONTRAINDICATIONS ?Known sensitivity to amlodipine ( ) 4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Symptomatic hypotension is possible,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stenosi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gradual onset of action, acute hypotension is unlikely. ( ) 5.1 ?Worsening angina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develop after starting or increasing the dose of amlodipine,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 5.2 ?Titrate slowly when administering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to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c impairment. ( ) 5.4 ADVERSE REACTIONS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are headache and edema which occurred in a dose related manner. Other adverse experiences not dose related but reported with an incidence >1% are headache, fatigue, nausea, abdominal pain, and somnolence. ( ) 6 To report SUSPECTED ADVERSE REACTIONS, contact Qualitest Pharmaceuticals at 1-800-444-4011 or FDA at 1-800-FDA-1088 or https://www.360docs.net/doc/5c2685141.html,/medwatch. To report SUSPECTED ADVERSE REACTIONS, contact at or FDA at 1-800-FDA-1088 or https://www.360docs.net/doc/5c2685141.html,/medwatch USE IN SPECIFIC POPULATIONS ?Pregnancy: Use only if the potential benefit justifies the potential risk. ( ) 8.1 ?Nursing: Discontinue when administering amlodipine. ( ) 8.3?Pediatric: Effect on patients less than 6 years old is not known. ( ) 8.4?Geriatric: Start dosing at the low end of the dose range, due to the greater frequency of decreased hepatic, renal, or cardiac function and of concomitant disease or other drug therapy. ( ) 8.5 Revised: 05/2010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CONTENTS * 1 INDICATIONS AND USAGE 2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3 DOSAGE FORMS AND STRENGTHS 4 CONTRAINDICATIONS 5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6 ADVERSE REACTIONS 7 DRUG INTERACTIONS 7.10 Drug/Laboratory Test Interactions 8 USE IN SPECIFIC POPULATIONS 8.1 Pregnancy 8.3 Nursing Mothers 8.4 Pediatric Use 8.5 Geriatric Use 10 OVERDOSAGE 11 DESCRIPTION 12 CLINICAL PHARMACOLOGY 12.1 Mechanism of Action 12.2 Pharmacodynamics 12.3 Pharmacokinetics and Metabolism 12.4 Pediatric Patients 13 NONCLINICAL TOXICOLOGY 13.1 Carcinogenesis, Mutagenesis, Impairment of Fertility 14 CLINICAL STUDIES AMLODIPINE 5MG TABLET * Sections or subsections omitted from th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are not listed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良反应的表现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良反应的表现 发表时间:2019-09-17T16:20:14.9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9期作者:方光美[导读]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临床医师控制血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良兵利器“。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人民医院 616250一、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药理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临床医师控制血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良兵利器“。其控制血压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能够帮助患者长期维持血压稳定,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可以单独运用亦可以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控制血压,此外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可以运 用此药对症治疗,以减少住院风险及手术风险。心肌以及平滑肌的肌肉收缩需要通过钙离子进入细胞来激活。形象的来说,钙离子作为肌肉收缩的“钥匙”,而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一种离子阻断剂抑制了钙离子的跨膜转运导致肌肉的收缩收到抑制,临床上起到负性肌力作用或者血管舒张的作用。而氨氯地平作为一种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与非二氢吡啶类的药品如维拉帕米相比,其对外周血管的效果远远大于对于心脏的影响,通过减少血管外周阻力来减少患者的血压而对心脏泵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由于本品减少了患者的外周阻力即减少了患者的心脏后负荷,减少了心脏需氧量,从而使患者的心脏负担减轻。所以还能用于控制劳累性心绞痛,对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氨氯地平的适应症长期服用本品的患者每天一次即可维持血压24h以上,虽然快速给予静脉输注氨氯地平可能降低患者的动脉血压并且增加患者的心率,但是长期口服本药的患者并未发现明显的心脏抑制作用。所以对于控制血压而言非常有优势。本品的安全性在一次涉及超过10000名的患者的临床实验中证实。在10mg每天的用量中本品既能保持良好的药理作用且有较好的耐受性。其报道的不良反应事件大多为轻或者中度。实验组与安慰组的由于不良反应停药的几率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性。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痛以及水肿,部分症状与剂量有一定相关性。女性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男性多。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优点在于其降压效果强但是起效较为缓慢,这样就能避免迅速降低血压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的表现。此外由于其作用缓和且持久所以能够较长的维持患者的血压,患者偶尔漏服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血压反跳等情况。氨氯地平对于患者的代谢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对于肥胖,糖尿病等患者同样适用。此外还有能够对于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脏重构产生逆转作用,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冠心病以及肾功能损害等情况,苯磺酸氨氯地平也能够将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除了少部分患者对氨氯地平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情况下,其余高血压患者均可以用氨氯地平来控制血压。所以对于那些有合并冠心病,卒中病史,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首选氨氯地平来控制血压 三、常见的不良反应 1.发生率大于1%的不良反应在超过10mg/日的剂量的患者的头痛以及水肿等出现率增加。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血液瘀滞以及血液成分漏出血管形成重力依赖区水肿。在联合β受体阻断剂的适合要特别注意水肿的可能性增加。皮肤血管扩张表现为皮肤潮红的表现。如果扩张大脑的血管,可能或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等表现。此外外周阻力下降导致患者血压降低,交感神经反射加快心率,患者常常诉有心悸。部分临床症状如头痛,困倦,恶心,嗜睡等与本药的使用剂量并没有明显关系。上述情况在服药一段时间就会消失 2.发生率小于1%但是大于0.1% 一般情况:过敏反应,虚弱,潮热,背痛等不适。心血管表现如心律失常,胸痛,昏厥,以及低血压等。老年人患者血管舒缩功能下降?。可能出现体位性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厌食症,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等。骨骼肌系统:关节痛,肌肉痉挛等。造血系统出现白细胞减少,皮肤紫癜等。一般而言对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不会有明显影响,未发现血糖,甘油三酯等出现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性黄疸,以及肝酶升高等。对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性牙龈增生或者皮疹的表现,应当立即停药防止进一步产生组织损害 四、用药注意事项 1.用本药用于严重冠脉动脉阻塞的患者,在使用钙离子阻断剂或者增加剂量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增加,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了心肌梗死。 2.本品的扩血管的作用的起效并不是十分迅速,降压效果较慢,所以很少出现急性的血压过低。所以适合长期控制血压,需要快速降低血压不宜使用氨氯地平,此外在患有严重的主动脉狭窄的患者于其他扩管药物的同时可能会加大降低血压的效果。对于一些心衰的患者应用本品降血压可能由于负性肌力作用导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3.氨氯地平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所以在肝脏受损的患者常常出现由于代谢较慢而无法控制有效剂量的情况,所以需要尽量减量,选择一种适合的剂量。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采用正常剂量。 4患者可能对钙拮抗剂表现为过敏,发现过敏者立即停药。 5.特殊人群用药。在妊娠妇女降低血压的时候需要考虑运用本品对于患者以及胎儿的利弊比,只有潜在利益大于对胎儿的风险的时候才会使用本品。在动物实验中没有发现明显的致畸性,但是发现氨氯地平在10mg/kg*d的剂量下会延长大鼠的受孕期以及妊娠期。暂时不知道氨氯地平是否会经过母乳排泌,但是最好哺乳期的妇女需要暂停服药以减少对新生儿的风险。在6岁以下儿童的患者使用何种剂量,临床上尚无定论,6岁以上的患者可以按照推荐剂量2.5mg或者5.0mg给药,每天一次。老年人的使用本品药物的并未发现与成年患者有明显的区别。但是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受损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老年人用药应从最低推荐量开始增加。 6.氨氯地平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 7.在氨氯地平引起严重的低血压的时侯,需要立即给予呼吸循环功能维持,必要时给予心血管收缩剂,以保持足够?的组织灌注量。由于氨氯地平与血浆蛋白表现为高结合率,这使得无法进行透析治疗, 8.由于高血压可能导致患者的舒缩功能不良。首次使用氨氯地平的患者,应当每天都要量一次血压,按时去医院复查。以方便选择适合的用量以及联合治疗方案。 五、合理运用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简介

硝苯地平 简述 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拮抗剂,为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畅销的药物之一。该药的特点是:起效快,峰/谷比值高,导致了神经体液活化,经多年临床使用,该药的疗效得到了肯定。硝苯地平在价格上也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但药效时间短,血压波动大,尚有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增加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生产企业举例:威海迪素制药有限公司、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功能主治 硝苯地平缓释片 硝苯地平是钙拮抗剂中的一种,其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动脉作用最强,抑制血管痉挛效果显著,是变异型心绞痛的首选药物,临床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特别是变异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对顽固性、重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由于能降低后负荷,对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亦有良好疗效,宜于长期服用。另外,也适用于患有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心绞痛病人,其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用法用量 口服:1次5~10mg,每日3次。急用时可舌下含服。对慢性心力衰竭,每6小时20mg。咽部喷药:每次1.5~2mg(约喷3~4下)。可配合李氏药贴使用,效果会更好。 药理作用 1.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膜的钙内流,阻断心肌细胞兴奋- 收缩偶联,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能量及氧的消耗,通过防止钙超负荷直接保护心肌细胞。 2.抑制血管,支气管和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扩张全身血管(包括肺、肝、肾、脑、股及肠系膜动脉)和冠脉。其扩张血管平滑肌的机制较复杂。 1)阻止钙内流;2)阻碍细胞壁内钙的释放; 3)阻断血管膜上α-肾上腺能受体;4)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5)与钙调节素相作用;6)激活Na+,K+ -ATP酶;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2000年世界各国成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26.4%,到2025年将高达29.2%。2002年全国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包括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以及外周供血不足等。合理选用降压药,不仅能够降低血压,减轻症状,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或缓解左心室重塑、缓解动脉硬化的发展,保护肾功,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和猝死的发生,从而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一、血压水平的分类和治疗目标 1、分类 2、治疗目标 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目标: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mmHg以下。 二、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 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是用利尿剂、肾上腺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另外还有中枢性降压药和血管扩张药,但已较少单独应用,在联合用药和复方制剂中仍经常使用。 1 利尿剂 各类利尿药单用即有降压作用,并可增强其他降压药的作用。常用降压的利尿剂包括高效、中效、低效利尿剂,临床治疗高血压以噻嗪类利尿药为主,其中氢氯噻嗪最为常用。噻嗪类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安全、有限、低廉,可单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类高血压;单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肾单位减少,水钠容量增加,血浆申诉活性降低,这类药物更佳。长期大剂量噻嗪类利尿药应用常导致电解质、糖、脂质代谢改变,并可增高血浆肾素活性,患者适度限钠或与留钾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合用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留钾利尿药作用温和,螺内酯适用于低血钾症、高尿血症的患者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氨苯蝶啶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合用,可增强疗效,并可对抗这些利尿药排钾、排镁作用。肾功能不良或少尿者禁用留钾利尿药。高效利尿药不作为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线药,而用于高血压危象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因其增加肾血流量,并有较强的排钠利尿作用。吲达帕胺属非噻嗪类利尿药,具有轻度利尿和钙拮抗作用,降压作用温和,疗效确切,且有心脏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_施慧达_致剧烈头痛的不良反应分析_李寒冰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致剧烈头痛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寒冰(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宿迁223800)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致剧烈头痛临床病例资料。经治疗后头痛等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减轻。 关键词:笨磺酸左旋氛氛地平;高血压;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2015)-09-0240-01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主要是一种利用先进手性拆分技术将其从氨氯地平中所拆分的左旋氨氯地平〔1〕。其中氨氯地平主要分为左旋体和右旋体;且两者以等能量形式存在,其左旋体具有较好降压效果,而右旋体极易产生不良反应〔2〕。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高血压患者因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致剧烈头痛等不良反应情况,以为患者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 2014年2月期间40例因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致剧烈头痛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患者收缩压140 180mmHg,舒张压90 110mmHg。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4 70岁,平均为(6 2.0?2.5)岁。 1.2方法患者于治疗前1周停止服用任何其他降压药物或影响血压类药物。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治疗,药物由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83);1次 2.5mg,口服,1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患者服药期间出现剧烈头痛不良反应,但经治疗后,其头痛症状缓解。 3讨论 临床上高血压患者一般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治疗,其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患者常发生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还会产生水肿、腹痛、面红、心悸、失眠、恶心等不良反应。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疹及瘙痒、消化不良、呼吸困难等严重性不良反应。与其他钙拮抗剂相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极少出现心肌梗塞等症状,本次研究中,患者无心肌梗塞、胸痛症状发生。 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时,药物剂量1日<10mg,一般患者均可耐受,因此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较轻或无明显不良反应。对高血压或心绞痛患者来说,其初始剂量为1日2.5mg,1日1次。然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来逐渐将剂量增加到1日5.0mg。这样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保障临床药物使用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但当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时,则不需对其使用剂量进行调整。 肾脏是人体调节血液的关键器官,同时肾脏还是高血压损害的重要靶器官〔4〕。当人体肾小动脉基底膜出现增厚或硬化,从而会使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终导致患者发生高血压〔5〕。但高血压也会使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快速增加,从而促使肾小球处于高滤状态,最终会对其基底膜产生损伤而导致肾小动脉逐渐硬化,最终损伤人体肾功能,随着患者病情不断加重,患者病情也会随之加重〔6〕。所以,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用药情况来检测其血尿常规,从而可避免不良反应。此外,在患者服药期间,医生需严密观察患者临床变化及表情,一旦发生异常需立即停止服药,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并无生物活性,但将右旋氨抓地平去掉,患者临床头痛症状则会得到改善。 总之,临床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治疗高血压患者时需严密监测患者临床症状,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减轻对患者损害,促进其康复,同时对患者所出现的头痛等症状,可及时停药或针对性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房晶,范国荣,李霁,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血药浓度的LC-MS/MS法测定及其人体内手性转化可能性考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7):763-769. 〔2〕高红兵.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不良反应对比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7):815-816. 〔3〕陈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比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5):7-9,13. 〔4〕应业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2013,25(1):194-195. 〔5〕杨建军,张召平,苏永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12-113.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199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解金丽,王金明,方婷婷(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药剂科台州318000) 摘要:用Excel软件对台州市椒江区2008 2010年上报的1998例ADR报告分别从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1998例ADR涉及的药品共41种,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消化系统用药;2008年、2009年、2010年不良反应报告的例数分别为564例、668例、766例。各单位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2015)-09-0429-0240-03 · 042 · 海峡药学2015年第27卷第9期

硝苯地平片说明书

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说明书 【功效主治】 ①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②高血压 【药理作用】 拜新同控释片的活性成分为硝苯地平(nifedipine)。由拜耳药物研究中心开发。硝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它可阻止钙离子流入心肌细胞及冠状动脉和末梢阻力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内。这种作用有以下优点:硝苯地平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狭窄后血流量而改善心肌的氧供给,同时心肌氧需求量也因后负荷的降低而减少,结果拜新同控释片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强度。长期使用拜新同控释片还可以避免在冠状动脉中形成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硝苯地平可扩张末梢动脉血管,降低了末梢阻力,因此拜新同控释片可降低已升高的血压。拜新同控释片可在24小时内恒速释放硝苯地平(持续释放),因此适用于每日服药一次。 【药物相互作用】 1 与硝酸酯类合用,控制心绞痛发作,有较好的耐受性。 2 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绝大多数患者对本品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但个别患者可能诱发和加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和心绞痛。 3 与洋地黄合用,可能增加血地高辛浓度,提示在初次使用、调整剂量或停用本品时应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4 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如双香豆素类、苯妥英钠、奎尼丁、奎宁、华法林等,这些药的游离浓度常发生改变。 5 与西米替丁合用,本品的血浆峰浓度增加,注意调整剂量。 6 葡萄柚汁与本品同服时,本品的cmax及auc增加。 7 由于酶诱导作用,与利福平和用时,硝苯地平达不到有效的血液浓度。因而不得与利福平合用。 【不良反应】 1 常见不良反应有外周水肿(与剂量成正比);头痛等。 2 与本品关系不确定的不良反应:头晕;恶心;便秘;乏力;面部潮红和热觉。 3 1%~3%不良反应:胸痛;腿痛;感觉异常;眩晕;皮疹;腿部抽筋;鼻出血;鼻炎;阳痿;尿频等。 血;呕吐;淋巴结病;痛风;消瘦;关节痛;关节炎;肌痛;呼吸困难;咳嗽;咽炎;视力模糊;弱视;结膜炎;复视;肾结石等。 5 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肝炎;秃头;贫血;抗核抗体阳性关节炎;红斑性肢痛病等。 6 脱性皮炎;发烧;齿龈增生;男性乳房发育;白细胞减少;情绪波动;肌肉痛;神经过敏;紫癜;颤抖;睡眠失调;stevens-johnson综合征;昏厥;血小板减少;中毒性表皮融节坏死;血药浓度峰值时瞬间失明;震颤;风疹等。 【禁忌症】 禁用于已知对硝苯地平过敏者;硝苯地平禁用于心源性休克。妊娠期间禁服拜新同。哺乳期间必须服用硝苯地平时,首先要停止哺乳。 【用法用量】 治疗时应尽可能按个体情况,除非特殊医嘱。成年人推荐下列剂量: ①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拜新同30毫克片剂,一次30毫克(一次一片),一日一次 ②高血压拜新同30毫克片剂,一次30毫克(一次一片),一日一次通常治疗的初始剂量为每日30毫克。 疗程:用药时间应由医生决定。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12-26T13:47:06.0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3期作者:罗上升[导读] 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E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E+B组在E组基础上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给药前和疗程结束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的差异。结果:E+B组跟E组比较,血压控制效果更高,P<0.05;E+B组相较于 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更短,P<0.05;给药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相似,P>0.05;疗程结束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加速血压复常,值得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高血压;效果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跟饮食结构以脂质类居多、缺乏运动、压力大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相关,也跟环境、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需积极进行治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入选者无药物禁忌,可配合治疗,无合并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E+B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31-78岁,年龄(56.31±2.67)岁。高血压发病时间1年-30年,平均(14.51±0.19)年。 E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32-78岁,年龄(56.15±2.45)岁。高血压发病时间1年-29.6年,平均(14.45±0.2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E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初始剂量150mg/d,无不良反应3天后剂量加倍,每天1次。E+B组在E组基础上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厄贝沙坦同E组,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初始剂量2.5mg/d,无不良反应3天后剂量加倍,每天1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严格限制盐分摄入,适当运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给药前和疗程结束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的差异。 显效:患者头晕等症状消失,舒张压下降水平大于10mmHg且处于正常或未恢复正常但下降水平大于20mmHg;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舒张压下降水平不足10mmHg且处于正常或未恢复正常但下降水平达到10-19mmHg;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1]。 血压控制效果=显效、有效所占比例。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相比较 E+B组跟E组比较,血压控制效果更高,P<0.05,如表1. 注:与给药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E组疗程结束相比较,*表示P<0.05 2.3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相比较 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更短,P<0.05,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