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doc
内向的幼儿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一个五岁的男孩,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在幼儿园的新学期开始时,他显得格外紧张和焦虑。
新环境、新朋友、新老师,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在短短的几天里,小明几乎没有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二、问题分析小明的内向性格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表现出以下问题:1. 社交障碍:小明不善于主动与小朋友交流,导致他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参与感,影响了他的社交技能发展。
2. 情绪管理:由于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小明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或沉默,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3. 自信心不足:小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尝试新事物,担心自己会犯错或被他人嘲笑。
三、教育策略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幼儿园的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1. 建立信任关系:教师首先通过耐心倾听、微笑、拥抱等方式,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
在每天的日常交流中,教师鼓励小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渐打开他的心扉。
2. 创造互动机会:教师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龄人互动。
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鼓励小明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对话。
3. 鼓励尝试与表达: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小明尝试新事物,并给予他积极的反馈。
当小明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4. 情绪教育:教师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方式,帮助小明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在故事《小兔子的心情》中,小明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失望。
5. 家庭合作:教师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家长在家庭中也为小明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鼓励他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实施过程1.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第一周)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关注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
每天早上,教师都会微笑着迎接小明,并询问他当天的感受。
在午睡时间,教师会坐在小明身边,轻声安慰他。
此外,教师还邀请小明参与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画画、讲故事等,让他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幼儿园内向幼儿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宇,男,5岁,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学生。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人交往时总是显得很害羞。
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他很少主动参与,经常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
教师发现,小宇在课堂上也不积极回答问题,面对老师和同伴的提问,他总是低着头,不敢抬头看人。
经过观察,教师发现小宇的家庭环境较为宽松,父母对他的关爱有加,但过于溺爱,导致他在与人交往中缺乏自信。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宇的父母过于溺爱,导致他在与人交往中缺乏自信。
在家庭生活中,小宇总是被宠爱,很少经历挫折,这使得他在面对困难时容易退缩。
2. 学校因素: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小宇来说是一个挑战。
由于性格内向,他在集体活动中难以融入,导致他在课堂上不积极回答问题,与同伴的互动也较少。
3. 个人因素:小宇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这使得他在与人交往时显得害羞。
同时,他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犯错,因此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适当放手,让小宇在家庭生活中学会独立。
同时,家长要鼓励小宇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的自信心。
2. 课堂教学:教师注重激发小宇的学习兴趣,尽量让他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给小宇更多的机会,鼓励他积极回答问题。
对于小宇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3. 集体活动: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宇在活动中与其他幼儿互动。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小宇积极参与,培养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个别辅导:教师针对小宇的性格特点,进行个别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关注小宇的情绪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实施过程1. 与家长沟通:教师与小宇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小宇的家庭教育方式,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课堂教学:教师注重激发小宇的学习兴趣,尽量让他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给小宇更多的机会,鼓励他积极回答问题。
3. 集体活动: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宇在活动中与其他幼儿互动。
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小班个案分析
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小班个案分析
个案背景:小明,男,3岁,小班幼儿。
家长反映小明在幼儿园表现内向,不敢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一、问题分析
1. 家庭教育方面: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与孩子的互动较少,导致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和人群时缺乏安全感。
2. 幼儿园教育方面:幼儿园教师对小明的关注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和引导他建立自信。
3. 小明自身因素: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认识。
二、干预措施
1. 家庭教育方面:
(1)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表扬孩子的进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2. 幼儿园教育方面:
(1)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像小明这样的内向孩子,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
(2)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孩子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教师要针对小明的特点,设计适合他的活动,让他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3. 小明自身因素:
(1)教师要引导小明学会表达自己,鼓励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教师要关注小明的成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三、效果评估
1.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表示会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
2. 幼儿园教育方面:教师表示会更加关注小明,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孩子们相互帮助。
3. 小明自身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鼓励,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有所改善,敢于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多的认识。
幼儿园内向孩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5岁,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在幼儿园里,小明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很少参与集体活动。
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注度不高,他似乎被这个群体所遗忘。
然而,小明并非不喜欢幼儿园生活,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害怕与人交流。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这使得小明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性格变得内向。
此外,小明的父母对他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不关心,导致小明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2. 学校因素幼儿园教师对内向孩子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小明的需求,使得他更加沉默寡言。
同时,班级氛围较为紧张,同学们之间竞争激烈,小明害怕被嘲笑,不敢主动融入集体。
3. 个人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这使得他在幼儿园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
他害怕与人交流,担心自己说错话,遭到别人的嘲笑。
三、教育措施1. 家校合作(1)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2)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小明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 教师引导(1)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与集体活动。
(2)创造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让小明感受到同学们的关爱。
(3)开展主题活动,如“自我介绍”、“合作游戏”等,帮助小明逐步融入集体。
3. 个人成长(1)鼓励小明多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小明的自信心,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
(3)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有了明显的变化:1. 小明逐渐融入了集体,与同学们建立了友谊。
2. 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敢于在课堂上发言。
3. 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面对困难时不再害怕。
4. 家长对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感到满意,表示会继续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五、总结内向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容易受到忽视,但只要我们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引导,他们就能逐步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内向(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是某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人交往时显得有些拘谨。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很少主动回答问题。
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他也不太愿意参与游戏,显得有些孤独。
教师和家长都对此感到担忧,希望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小明克服内向性格,更好地融入集体。
二、案例分析1. 内向性格的原因(1)家庭教育因素:小明家庭环境相对封闭,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在家庭中,小明较少与同龄人交流,导致他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为拘谨。
(2)幼儿园教育因素:小明所在的幼儿园注重知识传授,较少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在课堂上,教师对内向儿童的关注度不够,使得小明更加缺乏自信。
(3)个体差异因素:小明天生性格内向,对于社交活动缺乏兴趣,这使得他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更加拘谨。
2. 教育策略(1)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教师应关注内向儿童的情感需求,多给予关爱和鼓励。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对内向儿童的要求,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放松自己。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比赛等活动,让内向儿童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
同时,鼓励内向儿童主动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加强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家长应多陪伴孩子,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4)开展个性化教育:针对小明的特点,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小明担任小助手,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小明主动与同伴交流,逐步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三、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内向性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课堂上,他逐渐敢于发言,与同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积极。
在家庭中,家长也注意到了小明的变化,对他的成长感到欣慰。
四、总结内向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较为常见,教师和家长应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内向性格,更好地融入集体。
帮助孩子走出孤僻——托班个案分析
帮助孩子走出孤僻——托班个案分析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五岁的男孩,刚刚进入托班。
在家庭环境中,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因此,小明从小就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由于父母的忙碌,小明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导致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较弱。
2. 个性特点:小明天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使得他在托班中很难融入集体。
3. 托班教育环境的不适应:对于刚进入托班的小明来说,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让他感到不适应,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孤僻性格。
二、干预措施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师要主动与小明的父母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孤僻性格的问题,并请家长在家中多陪伴孩子,增加与孩子的互动。
2.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逐渐打开心扉。
3. 个别关注与引导:教师要关注小明的表现,及时发现他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同时,教师要引导小明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要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小明参与其中,通过活动增进他与其他孩子的感情,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5. 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孤僻性格,教师可以请教心理专家,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建立自信,克服孤僻心理。
三、效果评估1. 观察小明在班级中的表现,看他是否能够逐渐融入集体,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2.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表现是否有所改善。
3. 对小明进行心理测试,评估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有所好转。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的实施,相信小明的孤僻性格会逐渐得到改善,他能够在托班中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幼儿园如何帮助小朋友克服内向的性格--案例分析
幼儿园如何帮助小朋友克服内向的性格--案例分析幼儿园如何帮助小朋友克服内向的性格--案例分析概述:内向是指人的性格特点,通常内向的人比较谨慎、沉默寡言,不容易与人交流。
在幼儿园教育中,内向的孩子可能会面临自我表达不足、缺乏自信、难以融入集体等问题。
本文将以“幼儿园如何帮助小朋友克服内向的性格”为主题,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针对内向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措施。
案例分析:张小美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她在幼儿园里总是很安静,不爱说话。
和其他孩子玩耍时,总是躲在后面,缺乏主动性。
老师发现她缺乏自信,有时候表达也不够清晰。
为了帮助张小美克服内向的性格,老师采取了以下的教育方法与措施:1. 积极鼓励对内向的孩子,老师在与他们交流时应该多给予一些积极的鼓励,引导他们逐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张小美主动回答问题,鼓励她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肯定她的努力,鼓励她继续加油。
2.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园应该为内向的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课堂上多创设一些互动课程和活动,鼓励孩子们参与其中。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氛围的温馨和活力。
3. 给予个性化的教育辅导内向的孩子在学前期一般比较内向,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关注。
如果有条件,老师可以给内向孩子一些个性化的教育辅导,让老师更好地了解这些内向孩子的性格和需求,在这个基础上采取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措施。
经过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张小美逐渐克服了内向的性格,开始表现出更大的自信和活力,能够主动和其他孩子玩耍交朋友,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她也变得更加开朗、积极向上,对幼儿园的教育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热情。
结语:幼儿园是孩子成长重要的舞台,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措施。
对于内向的孩子,教育者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采取一些鼓励性和引导性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内向的性格,发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共同成长和进步。
幼儿园对一位胆小、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
幼儿园对一位胆小、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二、原因分析1.自身因素。
从性格上看,超超属于较为内向、胆小的幼儿,对于陌生的环境、人多的情景带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难以大胆表现自己。
2.家庭因素。
据了解,超超从小由妈妈带大,妈妈比较宠爱,加上工作比较忙,很少外出。
XXX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基本都是一个人玩游戏,很少与同龄孩子一起游戏。
虽然近来经常带孩子出去,但是孩子胆子还是比较小,与其他孩子还是不怎么融洽,不过有所好转。
3.幼儿园环境因素。
由于孩子比较敏感、胆小,加上幼儿对老师具有“天生”的“畏惧”心理,因此,超超特别害怕老师,不敢与老师交流,做事情也不敢放开手做。
三、教育策略1.请家长共同。
首先请家长不要太过溺爱,幼儿由于个性、气质、环境的不同,交往的水平也各不相同。
在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的基础上,针对幼儿现有情况及时鼓励、调整教育方法,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其次,要求家长对幼儿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通过对积极行为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强化其好的表现,刺激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再次,请家长多带幼儿接触外界环境,与同龄人有更多的交往,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最后,请家长在孩子冷静的情况下用平常的口吻聊聊幼儿园的优点,让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慢慢的接受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小伙伴。
2.观察幼儿的在园情况。
因为超超胆小,我暂时对他实施特殊的待遇:他喜欢坐哪儿就坐哪儿,培养其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小朋友。
针对他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向他讲述奇妙、有趣的故事,并在关键的地方停顿下来,请他帮忙说一句,引发他对教师的依赖感,并且敢于讲话。
鼓励他与小朋友和老师交流,并且主动与他交谈,谈谈他身边的事情,让他有事情可以讲。
同时,经常通过肯定、表扬的方式及时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3.鼓励别的幼儿和他做朋友。
勉励XXX在游戏时找一个小伙伴,与好朋友一起游戏,创设了宽松的游戏环境,对班级的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小朋友,真正顺应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doc
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doc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经过十个月左右的跟踪与努力,小纯渐渐地喜欢上了幼儿园,在班中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时也愿意在集体面前表演简单的儿歌,小纯脸上的笑容多了。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眼看小朋友们都陆续来齐了,可是,小纯还没进教室。
我向教室门外张望,发现小纯和爸爸一直在教室外徘徊。
只见小纯的爸爸用宽大的臂膀紧紧地抱着女儿,眉头微锁,双眼充满着依依不舍之情。
小纯也对爸爸表现出无比的依恋,脸蛋上挂着两行还未被吹干的泪痕,眼睛直直地盯着爸爸的脖子,双手紧紧地抓着爸爸的衣领,头靠在爸爸的右肩,小脸和爸爸的脸贴在一起。
但父女俩之间却没有多少言语上的交流。
我走近他们,对小纯张开手臂说:“小纯,爸爸还要上班,教师抱你好吗?小朋友们在教室里等你一起玩呢!”听到我的话,小纯生怕爸爸要逃走似的,把爸爸抱得更紧了,眉头紧锁,不停地摇头,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
小纯的爸爸也紧紧地抱着女儿,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
3岁左右的幼儿第一次离开朝夕相处的家长,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
但很显然,小纯入园对她的爸爸同样是一个“难关”。
看得出,他对女儿是否能融入集体充满着担忧,虽然他没有在女儿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他的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早已把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告诉了女儿。
为了让小纯和爸爸熟悉幼儿园,我先带着小纯和父亲在幼儿园里四处参观、并陪小纯玩,以消除她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接着我向小纯爸爸详细介绍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并告诉他在幼儿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告诉幼儿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可以游泳、溜冰、做游戏,能学到很多本领,使用恰当的语言让幼儿理解上寄宿制幼儿园的原因,周末会接她回家。
送走小纯的爸爸后,我用情境表演法通过大带小的活动,让小纯感受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和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小纯性格较内向,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喜欢独处,在他人和集体面前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好哭泣。
案例分析:内向的孩子
幼教课堂设计案例分析:内向的孩子教师:***日期:***XX幼儿园1.晨曦属于刚入园不久的宝宝,他在幼儿园已有一个星期左右了,刚来的时候自己不会拿勺子吃饭,而且他也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所以如果没看到他没吃饭的话,他自己就会一直饿着也不和老师说他不会自己吃饭。
听他妈妈说他在家可能比较娇生惯养,平常都是奶奶喂着吃。
但是现在在幼儿园里,晨曦会自己拿着勺子吃饭,虽然有时候还是要老师喂,但是如果老师说:“晨曦,你自己吃饭好吗?”晨曦也会自己拿起勺子吃饭,开始的时候他不会拿勺子,只会用五个手指一把抓,于是我告诉他正确拿勺子的方法,并给他做了示范,他也会学我拿勺子的姿势来自己拿起勺子吃饭。
2.因为晨曦比较内向,所以刚来园的时候一直尿裤子,他尿尿的时候不会和老师说只是自己憋着,一直和他说尿尿的时候要喝老师说,但是到下一次尿尿的时候他就是不说,所以我们就隔一段时间就问问他尿不尿。
但是现在他尿尿的时候已经能喝老师说了,虽然声音很小,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很大的进步。
分析与建议:1.从案例一可以看出晨曦的模仿能力很强会学着老师的姿势自己拿起勺子来吃饭,建议家长在家的时候要培养宝宝的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现在在家因为都是一个宝,特别是爷爷奶奶特别惯自己的孙子或是孙女,从而忽视了宝宝自的自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建议家长一些简单的事请家长就要让宝宝自己去做,而不要代替他。
2.对于晨曦性格内向的问题可能是他刚来幼儿园还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而造成的,听晨曦的妈妈说,他在家里也挺能说的。
面对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适应时间和空间,细致地观察和发掘他们的长处,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同时,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有利的集体环境,多选择、设计一些合作型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有充足的交流机会,从各自的空间走到一起,体验合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永远都充满自信,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小班教育案例《内向的孩子》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小班教育案例《内向的孩子》这是我整理的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小班教育案例《内向的孩子》,主要内容包含那些不爱说话、内向的孩子容易被老师忽略,文静、内向、而又秀气的她就这么引起了我的注意。
欢迎幼师们参考完整范文!提高上课技巧最快的方法是参考别人的示范课,我长期收录获奖优质课,微课,公开课课件,优秀教案资源!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未来,而我又那么庆幸可以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
朝夕相处的每一天,孩子都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欣喜和快乐。
我是快乐的,但我也知道责任的重大,使命的艰巨。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要如何的做到一视平等,如何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如何做到关爱每一个孩子,我一直都这么努力的,她是我前行的方向。
但往往那些不爱说话、内向的孩子容易被老师忽略,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更需要老师的爱。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跟内向孩子晨晨的故事。
新学年迎来了一批小班新生。
孩子中有哭闹的,有调皮的,有不说话默默流眼泪的,也有开开心心,从也不哭的孩子……在老师几天的极力安抚和教育下,孩子们的情绪一天天在好转。
没过几天已经有许多孩子笑着来幼儿园了。
可是我发现有一个孩子,从一开始的不说话只知道流眼泪到现在还是那么内向。
虽然不哭了,但话还是很少,不愿意跟同伴多交流,老师主动跟她打招呼,她要么不说话,要不说的很轻很轻,几乎听不到。
文静、内向、而又秀气的她就这么引起了我的注意。
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观察她。
他确实不爱说话,最多也就跟同桌说说话,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举手。
偶尔在小区里看见她跟奶奶,奶奶要求她跟老师打招呼,而我也热情的招呼她,她还是不睬我。
怎么办呀?孩子怎么了?是我不够有亲和力吗,是我没有孩子缘吗?不会呀,几年教下来,孩子们都很喜欢我的呀。
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就凭这点,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让孩子爱说话,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
首先我找到了她妈妈,从她妈妈那里了解到,其实孩子在家里挺顽皮的,话也说的,只是长期由外婆带领,很少出门,胆子特别小,到了外面就不说话了,所以性格是比较内向的。
小班内向幼儿个案分析与措施
小班内向幼儿个案分析与措施小班内向幼儿个案分析与措施:【案例1】某天在教室里,老师组织小朋友喝水,并提醒每个小朋友要排队,不可推挤,雯雯小朋友拿了杯子后就到队伍的后面去排队,由于她与排在前面的小朋友间隔有点大,这时候有一个顽皮的男孩就直接插在她的前面,看到的小朋友就跑来跟老师说XXX插队!老师过去询问她:XXX是不是插你队了?只见她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老师又笑着对她说没关系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看到的事情。
她看了老师好一会才慢慢地说出来,说是她先排在这里的。
老师问她刚才怎么说不知道呢?她回答不敢说!教师教育了插队的小朋友后,对她说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大胆跟插队的小朋友说插队是不对的,要遵守规则,或者找老师解决。
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她就不再像以前那么沉默,会偷偷跑过来跟老师告状,在老师询问下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
分析:胆小内向的幼儿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就可以把他们安排在靠近老师的座位上,或者用适应的方式提醒,平时活动里用微笑鼓励其举手发言,给予赞美,增强其在全班幼儿面前的自信心,生活中也要鼓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替其完成。
多开展找朋友之类的活动鼓励其与其他幼儿相处,或者鼓动其他幼儿玩耍,增加与同班幼儿的相处,减弱自我意识与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措施:(一)要给予适宜的反馈,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与韦纳的归因理论都强调了反馈对幼儿学习归因与学习动机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内部或外部归因的形成与教师的评价和影响有关。
于是教师的反馈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均会成为幼儿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根据。
所以很多幼儿教师都会在幼儿失败时给予鼓励,成功时给予表扬,这都会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而相反,如果幼儿经常得到消极的反馈,他们就会感觉自己能力差,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所以老师要经常对幼儿说:我喜欢某某小朋友,因为他/她在哪一方面做得好,或者表扬某位小朋友:你这次做得很好,要继续加油!等等之类的语言鼓励。
幼儿园内向的教育案例(2篇)
第1篇背景:小明,一个五岁的男孩,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幼儿园的新环境中显得有些拘谨。
他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老师和家长都很关心小明的社交问题,希望他能更好地融入集体。
案例描述:1. 观察阶段小明在幼儿园的第一周,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玩玩具或者观察其他小朋友。
在活动中,他很少主动参与,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
2. 互动引导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引导措施:(1)分组活动:将小明安排到与性格开朗的小朋友一起,让他们相互影响,逐渐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
(2)鼓励参与:在活动中,老师不断鼓励小明参与,并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
(3)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3. 成效显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小明逐渐展现出以下变化:(1)主动参与:小明开始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
(2)表达意愿:在活动中,小明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想加入某个游戏或者需要帮助。
(3)关心他人:小明开始关心其他小朋友,主动询问他们的需求,并给予帮助。
4. 家园合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家长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1)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家庭活动:家长在家组织亲子活动,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
(3)树立榜样:家长以身作则,为小明树立良好的社交榜样。
案例总结: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小明逐渐克服了内向的性格,学会了与人交往。
这个案例表明,对于内向的幼儿,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融入集体,建立自信,健康成长。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化名),4岁,刚进入幼儿园小班。
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在课堂上很少发言,与同伴互动也显得有些拘谨。
家长反映,小明在家中也比较安静,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有时甚至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教育目标:1. 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克服内向的性格特点。
内向幼儿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内向幼儿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浩浩,4岁,是一个极度内向的孩子,从小班入园到升入中班,他从来不主动向老师打招呼,也没有自己的好朋友,每天都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一边,其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幼儿。
几乎每个认识他的老师都会问我:“这个孩子会说话吗?”幼儿时期是社会性品质发展的关键期,于是帮助浩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场景一区域活动开始了,浩浩一个人坐在旁边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
多多走过来对他说:“浩浩,我们一起玩游戏吧!”浩浩就像没听见一样,一动也不动。
多多又拍了拍浩浩的肩膀说:“浩浩,我们一起去娃娃家玩吧!”浩浩还是无动于衷,多多见浩浩不理她,只好走了。
场景二中午起床时老师闻到了一股臭味儿,忙问:“是不是谁拉臭臭了?”小朋友们纷纷说“没有……”麒麒说:“有可能是谁放屁了。
”老师又提醒道:“谁想拉臭臭就赶紧上厕所哟!”不久,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起床了,臭味越来越浓。
老师顺着臭味儿找过去,原来是浩浩将便便拉在身上了。
老师急忙将浩浩抱到淋浴间帮他冲洗干净,并提醒他:“以后想拉臭臭就直接跟老师讲,也可以自己去卫生间哦!”浩浩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
场景三体检时间到了,孩子们手里拿着体检单排着队等待着称体重。
轮到浩浩了,保健老师问:“小朋友,到这儿来称重。
”浩浩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保健老师又一次提醒:“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快来称体重哦!”浩浩低着头,还是一动也不动。
保健老师疑惑地问我:“他不会说话吗?”案例分析几乎所有幼儿都有一起玩耍的伙伴、喜欢的游戏,且愿意亲近大自然和小动物,但是浩浩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我们发现浩浩内向性格的形成有以下原因:1.天生的气质类型萌发幼儿的防御行为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是指: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其中,抑郁质的孩子极端内向,行为孤僻、不太合群,但内心体验深刻。
浩浩的气质类型就属于抑郁质,即喜欢安静、不爱说话,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天生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特别是到了陌生环境时,更加小心翼翼,以至于表现出对周围的所有事情都无动于衷——这其实也是浩浩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心理学领域所指的防御行为。
内向幼儿心理问题个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内向幼儿心理问题的个案:
他是一个内向的幼儿,他平时不太喜欢与人交流,总是喜欢一个人待在角落里。
在幼儿园里,他很少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老师发现他的行为有些异常,于是联系了心理医生进行检查。
经过检查,心理医生发现他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和社交恐惧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他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
为了帮助他,心理医生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计划。
首先,他们为他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他能够放松身心。
其次,他们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最后,他们还为他提供了一些社交技巧训练,帮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
通过治疗,他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老师和家长都感到非常欣慰,认为这样的治疗非常有益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内向幼儿心理问题的成因可能多种多样,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幼儿内向的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小杰,男,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杰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平时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与同伴交流。
在课堂上,他总是低着头,很少举手回答问题。
老师提问时,他总是犹豫不决,声音很小。
家长反映,在家里,小杰也很少主动与家人交流,总是自己一个人玩。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杰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在家里,小杰总是独自一人,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这导致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2. 学校因素幼儿园教师对小杰的关心不够,没有及时发现他的内向性格,也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在课堂上,教师对小杰的提问过于严厉,使他更加害怕回答问题。
3. 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和教师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性格的培养。
这使得一些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缺乏自信。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家长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克服内向性格。
(3)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做一个开朗、自信的人。
2. 学校教育(1)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2)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大胆发言。
(3)教师要多给予内向孩子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社会教育(1)社会要关注内向孩子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2)媒体要宣传内向孩子的优点,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内向性格。
四、教育实践1. 家庭实践(1)家长每周安排一次家庭聚会,邀请小杰的朋友一起玩耍,让他逐渐融入集体。
(2)家长鼓励小杰参加兴趣班,如绘画、舞蹈等,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2. 学校实践(1)教师针对小杰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他的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他有机会与同伴交流。
(2)教师在小杰回答问题时,给予他鼓励和肯定,增强他的自信心。
3. 社会实践(1)社区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小杰参加,让他与其他孩子交流。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中班幼教案例:走出孤僻情绪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中班幼教案例:走出孤僻情绪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中班学生。
他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喜欢独自玩耍,对周围环境表现出一定的排斥感。
在幼儿园活动中,他总是独来独往,与同伴互动较少,有时甚至出现逃避集体活动的行为。
二、案例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缺乏陪伴和关爱,导致小明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安全感。
2.自身因素:小明可能由于天生性格原因,对陌生人或新环境表现出一定的恐惧和排斥。
3.教育因素: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能没有及时发现和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导致小明无法适应集体生活。
三、措施与实施1.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1)家长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求。
(2)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避免过度干涉和溺爱。
(1)教师要以关爱、耐心、细致的态度对待小明,让他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爱。
(2)教师要多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感受。
3.创设互动的集体环境(1)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让小明有更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
(2)鼓励同伴主动与小明交流,帮助他融入集体生活。
4.提高小明的自信心(1)教师发现并表扬小明的优点,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鼓励小明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提高他的自信心。
5.家庭与幼儿园协同教育(1)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2)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共同帮助小明走出孤僻情绪。
四、实施效果1.小明逐渐愿意与同伴交流,参与集体活动。
2.小明的自信心得到提高,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3.家庭与幼儿园协同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小明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中都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初始接触小明(低声):好。
教师(鼓励):你真棒!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你想不想认识他们?2.了解兴趣教师(轻松地):小明,你平时喜欢做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喜欢的玩具或者游戏?小明(有些紧张):我喜欢玩积木。
幼儿园教师内向孩子辅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师内向孩子辅导案例分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对内向孩子的辅导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内向孩子通常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们更倾向于独自思考和行动,相对于外向孩子来说,他们更容易被忽视。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这些内向孩子可能会遇到与外向孩子不同的困难,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关注,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对内向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关怀。
我会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同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实用的经验和建议。
案例一:小明是一个内向的幼儿,常常表现出害羞和紧张的情绪。
在集体活动中,他往往选择独自玩耍,很少和其他孩子交流。
幼儿园老师发现了小明的情况,开始尝试与他交流并关心他的情感变化。
针对上述案例,我认为教师需要首先了解小明的内在世界,尊重和接纳他的个性特点。
在与他交流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他表达感受和想法。
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绘本、游戏等方式,帮助小明建立自信,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互动。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小明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激励他展现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小明可能会逐渐放下内心的障碍,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
案例二:小红是一个喜欢独自思考和创造的内向孩子。
她对一些艺术和手工制作特别感兴趣,但往往在大班活动中显得有些抗拒。
幼儿园老师意识到小红在艺术方面有天赋,开始帮助她展现自己的特长。
针对这个案例,我认为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小红的兴趣和天赋,充分发挥她的潜能。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小红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她可以在艺术和手工制作方面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与家长交流,共同关心和关注小红的发展情况,让她在家庭和幼儿园得到持续的鼓励和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小红可能会逐渐放开内心的束缚,敢于展现自己的特长。
回顾总结:针对内向孩子的辅导,幼儿园教师需要保持耐心和温暖的态度,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措施。
幼儿园教育案例孩子内向(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杰,男,5岁,是某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学生。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伴的交往相对较少。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小杰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很少主动参与集体活动,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提问,他常常低头不语。
小杰的父母很担心他的性格问题,希望幼儿园能给予关注和帮助。
二、案例分析1. 内向性格的原因(1)家庭教育因素:小杰的父母性格都比较内向,平时很少与孩子交流,导致小杰从小就不善于表达自己。
(2)环境因素:小杰所在的家庭和幼儿园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使得他更加内向。
(3)个人因素:小杰从小就不善于与人交往,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或者早期经历导致的。
2. 内向性格对孩子的影响(1)社交能力:小杰由于内向,很少主动与人交往,导致他的社交能力相对较弱。
(2)自信心:小杰在面对陌生环境和人群时,常常感到紧张和不安,影响了他的自信心。
(3)情绪管理:内向性格的孩子往往情绪比较敏感,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指导(1)鼓励家长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
(2)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2. 幼儿园教育(1)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鼓励小杰积极参与,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2)组织同伴互助活动,让小杰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他的团队意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信心。
(4)开展情绪管理教育,教会小杰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挫折和压力。
四、教育实施1. 家庭教育实施(1)家长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2)家长定期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如户外运动、亲子游戏等,增进亲子关系。
2. 幼儿园教育实施(1)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小杰的表现,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他的自信心。
(2)教师组织同伴互助活动,让小杰与其他孩子合作完成任务,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3)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小杰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
幼儿园孩子内向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儿童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园孩子表现出内向的性格特点,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案例以小杰(化名)为例,探讨如何针对内向的幼儿园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案例描述小杰,男,5岁,是某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学生。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愿与同学交流。
在课堂上,他总是低头默默听课,很少主动回答问题。
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他显得有些拘谨,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在户外活动中,他也不愿参与,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
小杰的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希望幼儿园能够帮助他改变内向的性格。
在了解小杰的情况后,幼儿园的老师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他融入集体,培养他的自信心。
三、教育措施1. 关注小杰的情感需求老师首先关注小杰的情感需求,了解他为什么内向。
通过与家长沟通,老师得知小杰小时候曾经受过一些伤害,导致他性格变得内向。
因此,老师在小杰面前始终保持耐心和关爱,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2.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为了帮助小杰融入集体,老师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活动中,老师鼓励同学们主动与小杰交流,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同时,老师也教育同学们要尊重、理解、关心小杰,让他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
3. 培养小杰的兴趣爱好老师发现小杰喜欢画画,便鼓励他参加幼儿园的绘画兴趣小组。
在绘画活动中,小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绘画,小杰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4. 适时表扬,增强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发现小杰有进步的地方,便及时给予表扬。
比如,在课堂上,小杰能够认真听讲,老师就会表扬他“小杰真棒,老师为你点赞!”这样的表扬让小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心。
5. 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为了帮助小杰更好地融入集体,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角色扮演游戏。
在游戏中,小杰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
经过十个月左右的跟踪与努力,小纯渐渐地喜欢上了幼儿园,在班中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时也愿意在集体面前表演简单的儿歌,小纯脸上的笑容多了。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眼看小朋友们都陆续来齐了,可是,小纯还没进教室。
我向教室门外张望,发现小纯和爸爸一直在教室外徘徊。
只见小纯的爸爸用宽大的臂膀紧紧地抱着女儿,眉头微锁,双眼充满着依依不舍之情。
小纯也对爸爸表现出无比的依恋,脸蛋上挂着两行还未被吹干的泪痕,眼睛直直地盯着爸爸的脖子,双手紧紧地抓着爸爸的衣领,头靠在爸爸的右肩,小脸和爸爸的脸贴在一起。
但父女俩之间却没有多少言语上的交流。
我走近他们,对小纯张开手臂说:“小纯,爸爸还要上班,教师抱你好吗?小朋友们在教室里等你一起玩呢!”听到我的话,小纯生怕爸爸要逃走似的,把爸爸抱得更紧了,眉头紧锁,不停地摇头,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
小纯的爸爸也紧紧地抱着女儿,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
3岁左右的幼儿第一次离开朝夕相处的家长,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
但很显然,小纯入园对她的爸爸同样是一个“难关”。
看得出,他对女儿是否能融入集体充满着担忧,虽然他没有在女儿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他的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早已把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告诉了女儿。
为了让小纯和爸爸熟悉幼儿园,我先带着小纯和父亲在幼儿园里四处参观、并陪小纯玩,以消除她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接着我向小纯爸爸详细介绍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并告诉他在幼儿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感,
告诉幼儿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可以游泳、溜冰、做游戏,能学到很多本领,使用恰当的语言让幼儿理解上寄宿制幼儿园的原因,周末会接她回家。
送走小纯的爸爸后,我用情境表演法通过大带小的活动,让小纯感受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和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小纯性格较内向,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喜欢独处,在他人和集体面前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好哭泣。
针对小纯的情况,我准备对她进行“个案跟踪”,帮助她喜欢上幼儿园,愿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好朋友。
调整交往伙伴
三个月后,每逢周一来园,虽然小纯依然有哭闹现象,但教师稍加安慰她就能安静下来,不过基本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满脸忧郁。
没有固定的小朋友和她玩,她和同伴也基本没有主动交流。
镜头一:自由活动的时间到了,只见小纯抱着爸爸买的心爱的玩具,一个人呆呆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一言不发。
我叫来了班中最开朗的小君,对他说:“小纯没有朋友,一个人很孤单,你能做她的朋友吗?”小君一口就答应了。
我带着小君和新玩具走到小纯面前,蹲下身子介绍道:“小纯,小君很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和你一起玩玩具,你愿意吗?”小纯点点头。
于是,她们玩了起来。
小君在同龄幼儿中确实算得上很会交往,她见小纯不会玩,就说:“我来教你!”于是,小君玩给小纯看。
接着,轮到小纯玩。
毕竟还是小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是有限的,小纯没玩了一会,小君就把玩具抢了过去说:“不对,不是这样玩的。
”随后自顾自己地玩了起来,越玩越开心,把自己的“好朋友”撇在了一边。
小纯则在一旁像观众一样静静地看着。
过了一会
儿,看小君没有搭理她,就又坐回了自己的座位,抱起自己的玩具,继续保持沉默。
镜头二:今天班中来了一个新小朋友小乐,由于刚到新环境,情绪极不稳定,时常哭闹不止。
可过了一会儿,却听不到小乐的尖叫了。
我一看,原来小纯和小乐正肩靠肩同看一本书呢!小纯时不时地和小乐轻轻地交流着什么,脸上绽开了进幼儿园以来从未看到过的笑容,而小乐也似乎忘了一分钟前哭闹的情景,安静地看起了书。
教师为了帮助内向的幼儿变得合群,惯常鼓励他(她)与表现积极、活泼的幼儿玩耍,认为活泼的幼儿能够影响内向的幼儿并让他们也活泼起来。
从小纯和小君和小乐的交往情况看,我发现,内向的幼儿与活泼好动的幼儿一起玩,反而会因差异过大而形成更大的压力,活泼的幼儿往往过于主动、高高在上,让内向、被动的幼儿更加压抑。
如果主动的一方流露出不满意时,更会加深了另一方的自卑感。
因此,小纯需要的是性格相似、彼此有共同语言的伙伴,而并不需要只会命令她、帮助她的“朋友”。
意识到这点后,我采取了新的策略:鼓励小纯和内向、年龄偏小的幼儿一起玩,为她创造一个宽松的没有压力的甚至能让她发挥主动性的环境;给予小纯充分的适应时间和空间,细致地观察、挖掘她的长处,创造条件使她得到表现的机会;经常以商量的语气、信任的目光、平等的心态与小纯沟通,做她的好朋友。
更新自我定义
为了增强小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特地和小纯的爸爸约好为全班小朋友上一节化学课。
这天下午,小纯的爸爸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准备为小朋友上课了。
小纯看到爸爸来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静静地走到爸爸的身边,拉着爸爸的手,把爸爸
带到自己的座位上。
爸爸时不时亲亲小纯的脸蛋,小纯脸上时不时露出微笑。
上课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非常兴奋。
当看到试管里红色的液体一下子变成透明时,小朋友们纷纷冲上讲台想看个究竟。
可坐在第二排的小纯却纹丝不动,尽管讲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座位上根本就看不见爸爸的演示了,可她还是静静地坐着没动。
上完课,小纯爸爸紧紧地抱起自己的女儿,一脸的担心和忧郁。
他说:“我真希望刚才小纯能和其他幼儿一样冲上来,不要那么遵守纪律。
可她老是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我都急死了。
为什么她那么内向?”听完爸爸的话,小纯满脸的紧张,小眼睛一直盯着爸爸。
小纯爸爸又忘记了我们的忠告,我急忙安慰道:“别着急!小纯已经交了不少朋友,慢慢地学会交往了,她正在进步啊!”我的话说完,只见小纯地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接着,我假装开玩笑地捂住小纯的耳朵,轻轻地对小纯爸爸说:“孩子的内向你也有责任,因为你一直在告诉小纯‘你是一个内向的幼儿’。
”小纯爸爸一脸冤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一言不发、畏畏缩缩往往会很焦急。
有些家长会当面责骂幼儿,有些会简单地鼓动幼儿,这两种方法都会造成幼儿心理上的负担,使他更加畏缩。
更有些家长逢人便问:“我这孩子太内向,怎么办?”这种无意识无异于给孩子贴标签,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幼儿对对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内向的孩子。
最后的结
果是家长越心急,幼儿越内向。
事后,我找机会将上面的道理讲给了小纯的爸爸,告诉她对待小纯这样内向型的孩子,要循循善诱地启发、引导,尤其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她的性格问题。
之后,我们又开展了亲子活动——“谈谈我心中的好宝宝”,请小纯父母向小朋友
们介绍女儿的优点,帮助小纯对自己进行积极定义。
完善榜样内涵
入园九个月后,纯纯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是班中遵守纪律的乖乖女。
我有意识地将小纯作为集体中的榜样,想提高小纯在同伴心中的地位,帮助小纯获得自信,同时也要让她遵守纪律的行为影响同伴。
“你们看!小纯的小嘴巴没有一点声音,她已经坐好准备上课了。
”每当我说完这句话,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小朋友们都偷偷地看看小纯,然后学着小纯的样坐好。
这时,小纯也会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使自己看上去坐得更好。
但很快我就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我的表扬,她要刻意在上课时保持良好的坐姿(这样一定很累),结果完全没有了其他幼儿活跃的思维。
由于我误导了“好幼儿”的含义,使内向的小纯以为只要上课坐得好、没有声音才是教师、同伴心中的好幼儿。
她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哪怕看到了非常惊奇、非常令人兴奋的事物,也丝毫不能调动她这个年龄该有的惊叫声和呼喊声。
这一现象让我重新反思自己对榜样法使用的科学性。
我本来是想借助成为别人的榜样给小纯更多的自信,但我没意识到让本来就内向安静的小纯成为遵守纪律的榜样反而成了限制她积极活动的枷锁,强化了她的弱点。
接下来我开始积极纠正“好孩子”在小纯心中的定义——除了遵守纪律,还要勇于探索,积极发言、不怕困难。
并针对幼儿爱模仿教师日常行为的特点,让小纯当小老师,体验与同伴一问一答的快乐,激发她开口说话的愿望。
为了增强小纯的自信,更多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小纯的长处加以鼓励。
经过十个月左右的跟踪与努力,小纯渐渐地喜欢上了幼儿园,在班中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时也愿意在集体面前表演简单的儿歌,小纯脸上的笑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