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热点专题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导语】虞美人是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通:阑)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苏轼《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译文】若论湖山之美呀,江南堪称第一!抬眼一望,美景千里呀,千里尽收眼底。

风流使君您呀,还能得几回来?何不在酒杯前醉饮开怀更徘徊。

美丽的沙河塘呀,华灯万盏初上。

一曲《水调》呀,悠悠扬扬谁家唱?一醉饮到夜深静时,只有一轮明月呀,伴着一个明澄碧透的琉璃。

【赏析】此词题一作《为杭守陈述古作》。

熙宁七年(1074)七月,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期满即将离任,宴僚佐于有美堂,苏轼(任杭州通判)即席创作了这首佳篇。

傅榦《注坡词》载:“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有美堂。

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有美堂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所建。

当时,梅挚出守杭州,仁宗特别制诗以宠赠之,诗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挚遂于吴山之上建堂,即“有美堂”。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起首二句,横空而来,信囗脱出,神态极其洒脱,视野极其开阔。

它不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种具体的描述,而是用虚笔写出对杭州湖山的总体印象,容纳了更多的内涵。

在这种“抽象的形象”里,读者可以更自由地填充自己心目中的杭州,是烟雨迷蒙,浮屠远立,还是三潭映月,苏堤春晓,都尽可填充在“一望”的空间里。

词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之“信”字,大概也是从这一系列的具象感受中升华而成。

它当是由“闻”至“信”的演变:以前早闻杭州之美,今日方始信之。

“一望弥千里”是对上句之抽象感受的坐实。

“弥”字极富神态,使人想见上下天光、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景致,同时,也蕴含了词人的某种心曲意态。

词题《有美堂赠述古》含蕴了美景和友情两个内容,此词也确由这两个主题交映而成:上片前二句写美景,后二句言别情:“使君能得几回来?”山如此之美,而友人却要离去,遂使别离之情平添几多惆怅,而千里湖山会说:使君您“能得几回来”呀!人生如斯,美景难再!让我们醉倒樽前,徘徊高歌吧!上片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下片四句只写夜景:“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沙河塘在杭州城南,通钱塘江,宋时为杭州繁华地区。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古诗文系列: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作者简介: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古诗文系列: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 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 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古诗文系列: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古诗文系列: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赏析:
上片写揽景兴怀,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 景。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 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此二句从远 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 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 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 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 道合。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 古
宋代·苏轼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作者简介:
苏轼(sū shì)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 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 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一〇七四年(熙宁七年) 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 (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 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 即席写下了此词。词中以白描取胜,紧扣 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 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 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 的友情。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导语:《虞美人》是北宋诗人周邦彦在与自己相爱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为她写的,诗中表现了他与情人分别时的不舍与眷恋。

以下是小编整理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虞美人》原文虞美人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

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旁人看。

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词句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2-3]白话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是一首抒情小调,通过词中男主人公与自己钟情的、以歌舞卖笑为生计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的谆谆嘱语,抒发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上片写灯下告别留连不舍的情景,直截了当。

首句“灯前欲去仍留恋”可谓明白如话、开门见山,突出两情相依的“恋”字。

接下来“肠断朱扉远”是直写主体的感受:与情人分手令人肠断,身后那熟悉的红色门扉越来越远。

下面则是对客体的叮咛抚慰、柔情似水“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千万不要为了我终日以泪洗面,待到蔷薇凋谢的暮春时分,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来。

“红雨”,指从美人面庞上流下的沾着胭脂红色的泪水。

真是情意缠绵,屈曲宛转,令人心醉。

下片虽然仍是抒写多情的男子对恋人的叮咛,但却与前不同,这里充满着理智的`体贴和无可奈何的大度;使人感到在炽烈而深沉的爱恋中,浸透着隐隐的忧伤。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虞美人》译文及赏析一览《虞美人》译文及赏析有哪些?《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作品介绍】《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熙宁七年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上片写览景兴怀。

钱塘环以湖山,左右映带,秀丽奇绝。

加上闽商海贾,风帆浪舶,自古繁盛。

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原文】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⑴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⑵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⑶里灯初上,水调⑷谁家唱?夜阑⑸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释】⑴湖山信:元祐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此句即从仁宗诗来。

梅挚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吴山。

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陈襄(述句),将调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客于美堂。

席间苏轼作此词。

⑵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

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

⑶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

⑷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

⑸阑:残,尽,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白话译文】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

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

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

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此词。

【赏析】关于此词的写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词》所叙甚详。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这是精细的描绘,跟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采用粗线条勾勒的全不相同。

苏轼宋词《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宋词《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宋词《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原文译文赏析《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宋代: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译文】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

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

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

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赏析】关于此词的写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词》所叙甚详。

傅云:“《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有美堂。

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据《宋史·陈襄传》,陈襄因批评王安石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

然而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虽无术,心则在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

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

此时即将天隔南北,心情岂能平静?过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

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

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下。

而杜牧他的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直到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原文: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

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

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

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

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

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

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

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

一开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

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的意思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的意思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的意思“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释】⑴湖山信:元佑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此句即从仁宗诗来。

梅挚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吴山。

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陈襄(述句),将调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客于美堂。

席间苏轼作此词。

⑵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

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

⑶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

⑷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

⑸阑:残,尽,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翻译】大好湖山的确是东南这片地域最美啊,一望去是满满千里的无边视野。

陈襄太守能够再来几次呢?到时就算在您面前醉倒了我也会更加来来回回的激动徘徊沙河塘上是灯火初明,谁在唱着曲子呢?夜深了,风静了,该回的时辰了,只有一江水波映着明月如同翡色琉璃一般碧绿通透。

【鉴赏】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据《宋史。

陈襄传》,他因批评王安石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

然而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虽无术,心则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晏几道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新绿替残红,这个春,太匆匆,月下饮酒,佳人相陪,问一声,何时莫愁?虞美人/纳兰性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是怎样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让人憔悴?半生已经孤零零地渡过,思念却未消减。

泪水却依旧会毫无节制地濡出来,沁湿了枕头。

虞美人/周邦彦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阅读答案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阅读答案

《虞佳人有美堂赠述古》阅读答案
虞佳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彷徨。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唯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 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 )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4.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
一项(3 分)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漂亮壮观的名胜,大处落墨,境地阔大,气概非凡。

B.上片后两句以设咨询问友人,期望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畅饮。

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心里痛别之情。

D.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感情表现极有层次。

15.词的最后两句怎样理解?请联合诗句简要剖析。

(6 分 )
阅读答案:。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前言】《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词。

作者:周邦彦。

这首词,感人处于情感的朴实沉挚,与之相应,词人并未使用他所娴熟的一些技巧。

他只是以直笔将两个有情人临别前夕的绵绵话别一往平铺,既朴实,又深沉,别具一种极厚重的感人力量。

【注释】⑴廉纤:纤细连绵貌。

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睛,池岸草边蚯蚓呜。

⑵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

⑶朱门:红漆大门。

⑷比似:比起。

⑸宜城酒:汉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南)生产的名酒。

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蚁”。

晋代张载《酃酒赋》称赞宜城酒:“缥蚁萍布,芳香酷烈。

”。

⑹更阑:夜深。

古人一夜分五更。

阑,将尽。

⑺相将:相共,共同。

⑻羁思:离愁别绪。

【翻译】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

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

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

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

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赏析】爱情与离愁是词常写的两个主旨。

周邦彦的这首词就是两大主旨交织铺陈,极尽其妙。

上片从白天写到黄昏,空间是户外。

“廉纤小雨池塘遍”,落笔便是一番凄凄雨景。

廉纤,是叠韵连绵辞,形容小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此句暗用韩愈《晚雨》“廉纤小雨不能晴”诗意。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出自宋代苏轼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1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赏析此词作于公元一〇七四年(熙宁七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此词。

词中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上片写揽景兴怀,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据《宋史·陈襄传》,陈襄因批评王安石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

然而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虽无术,心则在民”。

他。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编号: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

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虞美人》赏析: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鉴赏及译文

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鉴赏及译文

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鉴赏及译文《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

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宋代: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译文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

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

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

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注释湖山信:元祐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此句即从仁宗诗来。

梅挚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吴山。

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陈襄(述句),将调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客于美堂。

席间苏轼作此词。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

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

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

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

阑:残,尽,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赏析关于此词的写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词》所叙甚详。

傅云:“《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有美堂。

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翻译赏析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前言】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词中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Org,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上片写揽景兴怀,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注释】
⑴湖山信:元佑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此句即从仁宗诗来。

梅挚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吴山。

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陈襄(述句),将调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客于美堂。

席间苏轼作此词。

⑵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

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

⑶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

⑷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

⑸阑:残,尽,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翻译】
大好湖山的确是东南这片地域最美啊,一望去是满满千里的无边视野。

陈襄太守能够再来几次呢?到时就算在您面前醉倒了我也会更加来来回回的激动徘徊
沙河塘上是灯火初明,谁在唱着曲子呢?夜深了,风静了,该回的时辰了,只有一江水波映着明月如同翡色琉璃一般碧绿通透。

【鉴赏】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据《宋史。

陈襄传》,他因批评王安石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

然而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虽无术,心则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

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

如今即将天隔南北,心情岂能平静?
过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诗,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

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

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下。

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直到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

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

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

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

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

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

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