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教案

合集下载

过华清宫教案范文

过华清宫教案范文

过华清宫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华清宫》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修辞手法;(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华清宫历史的热爱和敬意;(2)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兴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翻译;2.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3.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3. 诗歌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背景资料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3.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旅游文化价值;(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华清宫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词和翻译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2)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3)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心得;(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背诵《过华清宫》;(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对比学习其他描写华清宫的诗歌,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分析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题材的不同表达方式。

2.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华清宫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探讨华清宫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华清宫》诗歌;(2)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特点;(3)能够解读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诗歌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权力和欲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的分析;(3)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的深层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诗歌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过华清宫》诗歌的内容、背景和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文献;(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过华清宫》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2)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知识;(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做好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过华清宫》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翻译;(2)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特点;(3)解读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2)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诗歌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诗歌中的难点问题。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诗歌表演或绘画展示;(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word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过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杜甫。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原文的阅读与解析。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分析。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探讨。

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背景和分析主题思想。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并解析内容。

1.4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

相关历史资料。

鉴赏古典诗词的参考书籍。

第二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2.1 诗歌背景介绍唐朝华清宫的历史背景。

杜甫生平简介和创作风格。

2.2 作者简介杜甫的生平事迹。

杜甫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2.3 学生讨论与思考学生分享对诗歌背景的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表达。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华清宫的历史。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3.1 诗歌主题分析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

3.2 情感表达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词汇和意象。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3 学生讨论与思考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3.4 作业布置第四章:诗歌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4.1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4.2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4.3 学生讨论与思考学生分享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和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4.4 作业布置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活动5.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

强调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典诗词朗诵比赛。

让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5.3 作业布置第六章:诗歌的写作背景与历史环境6.1 诗歌写作背景深入解析《过华清宫》的写作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

2. 了解华清宫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华清宫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2. 了解华清宫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3. 学习华清宫的相关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1. 理解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理解华清宫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3. 学习华清宫的相关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教学准备:1. 讲义、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 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手绘或打印华清宫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华清宫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华清宫的好奇心。

2. 概述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简要介绍华清宫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3. 展示华清宫的平面图,让学生了解华清宫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在讲解的同时,向学生解读平面图上的各个建筑物。

4. 讲解华清宫的相关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如李白与杨贵妃的故事,以及华清池中的温泉文化等。

5. 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华清宫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并设计展示形式。

6. 小组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加深对华清宫的认识和理解。

7. 结束:总结华清宫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教后思考:1. 你觉得华清宫对中国历史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2. 你在华清宫的学习中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3. 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华清宫这一重要文化遗产?。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过华清宫教案1教学目标:1、同学了解中唐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大致反映。

了解杜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讽刺,对人民疾苦怜悯的情怀2、了解杜牧的著名诗篇。

背诵《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题乌江亭》3、诵读诗歌名句,能品尝诗歌的艺术效果。

理解古诗中的“虚实”,象征与比方的异同;了解咏古诗的一般特点,学习多角度解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杜牧在献计献策倾注的情感。

2、品尝诗歌象征、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3、背诵诗歌名句,品尝其中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人生阶段中,人最宠爱回忆的过去是晚年。

由于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而一个朝代呢?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

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消逝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

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悟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

二、推动新课:1、走近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居长安下杜樊(fán)乡,因称“杜樊川”。

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

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

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

不务秀丽,不涉习俗。

不古不今,处于中间”。

(《献诗启》),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肤浅的历史感。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 学习华清宫的建筑风格和特点;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华清宫的历史背景;2. 华清宫的建筑风格;3. 华清宫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2. 教学难点:理解华清宫的文化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华清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概述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华清宫位于中国陕西省临潼区,是古代皇家园林建筑,始建于唐代。

它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建,后来在唐玄宗时期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3. 讲解华清宫的建筑风格:华清宫是以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为主,结合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宫殿建筑分为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两部分,主体建筑包括乾阳殿、坤阴殿、玉女峰等,附属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和湖泊等。

4. 讲解华清宫的文化意义:华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代表了唐代盛世的繁荣和文化的辉煌。

华清宫曾经是皇家的行宫和休闲地,也是举办宴会和文艺表演的场所。

同时,华清宫也是唐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景点。

5.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华清宫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并互相讨论。

6.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深入了解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并制作海报或PPT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7. 学生展示: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8.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华清宫的重要性和特点,鼓励学生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展示成果等;2. 对学生的海报或PPT进行评估,包括信息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等。

《过华清宫教案》word版

《过华清宫教案》word版

《过华清宫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华清宫》全文;(2)了解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唐朝盛世的赞美和对华清宫美景的描绘;(2)认识历史,珍惜当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3)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寓意;(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3)历史背景对诗歌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解释、修辞手法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翻译和分析诗歌;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过华清宫》的内容,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准备:预习《过华清宫》,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课件、相关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展示华清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丽景色;(2)简介作者: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导入诗歌: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字词意思;(2)检查翻译结果,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3)总结提升: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寓意。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2)联系历史,珍惜当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3)进行诗歌朗诵,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word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过华清宫》的历史背景。

2.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简介唐代华清宫的历史背景。

2. 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解析诗题“过华清宫”。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华清宫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历史风貌。

2. 提问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华清宫的历史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1. 华清宫图片。

2. 杜牧生平简介。

教学步骤:1. 展示华清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历史背景。

2. 介绍杜牧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3. 解析诗题“过华清宫”,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过华清宫》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教学方法:1.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 逐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寓意。

教学资源:1. 《过华清宫》全文。

2. 相关文学鉴赏资料。

教学步骤:1.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 逐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寓意。

第三章:诗歌背景与创作意图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过华清宫》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2. 探讨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方法:1. 资料展示:展示与诗歌创作背景相关的资料。

2.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资源:1. 相关历史资料。

2. 诗人杜牧的创作背景资料。

教学步骤:1. 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2. 展示诗人杜牧的创作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探讨创作意图。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华清宫》艺术特色的认识。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过华清宫》的诗句、韵律、意象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word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过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析并欣赏《过华清宫》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过华清宫》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朗读与背诵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第二章:作者与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强调杜牧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历史背景简述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介绍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第三章:诗歌朗读与背诵3.1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强调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性。

3.2 背诵练习学生自主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组织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诗歌语言与形式分析4.1 字词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解释生僻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2 诗歌形式讲解诗歌的结构和格式,如五言绝句的特点。

分析诗歌中的对仗和韵律运用。

第五章:主题与情感探讨5.1 主题解读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讨论诗歌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

5.2 情感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氛围。

第六章:诗歌创作背景探究6.1 历史事件回顾详细讲述华清宫的历史,包括建筑背景、历史变迁以及与唐朝皇室的关联。

探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这一故事在《过华清宫》中的体现。

6.2 诗歌创作动机分析杜牧创作《过华清宫》的可能动机,如对历史的反思、对唐朝衰败的感慨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第七章:诗歌意象与象征分析7.1 意象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意象,如“霓裳羽衣”、“长生殿”等,及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7.2 象征意义探讨探讨诗歌中的象征元素,如华清宫的衰败象征唐朝的衰落等。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如何通过象征手法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过华清宫教案(精选五篇)

过华清宫教案(精选五篇)

过华清宫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过华清宫教案杜牧《过华清宫》(其一)教案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1、了解诗人杜牧。

2、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感悟作者忧国伤时情怀。

【教学重点】一、诗词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本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的具体体现。

【教学设想】一、诵读的准备指导;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三、总结本诗的艺术魅力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预习准备:1、明确朗诵要求。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

3、了解杜牧诗作风格特点。

4、参照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课堂教学导入课文:同学们好,打开中国历史的画卷,你们认为哪几个朝代比较繁荣呢?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个朝代——唐朝。

穿越中国历史的浩渺云烟,唐朝赫然挺立。

那一个朝代延续了两百多年,那一个朝代出现了几度繁荣,那一个朝代令人无限向往。

然而,它最终也难逃陨落的命运,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是杨贵妃的倾城一笑红颜祸水,还是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放荡不羁?再或者是历史不可逆转的宿命?今天我们就跟随杜牧的《过华清宫》探讨盛唐衰败的原因和感受唐诗的魅力。

一、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特点——2、2、3顿,注意重读音和感情基调。

(可以请班上朗读较好的同学起来范读)二、研习课文(一)、写作背景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

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华清宫》这首诗;(2)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唐朝盛衰的感慨,对历史的思考;(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3. 诗歌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解析;2. 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相关历史背景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华清宫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唐朝的盛世景象;(2)提问:同学们知道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吗?谁来说说。

2. 诗歌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教师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分享学习心得。

3.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象美,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如“过华清宫,感慨万千,伤心秦汉,演变为唐”。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对唐朝盛衰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国家的热爱;(2)邀请同学背诵《过华清宫》,共同感受诗歌的魅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与欣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6. 作业布置(1)背诵《过华清宫》;(2)写一篇关于华清宫的历史文化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华清宫》这首诗;(2)了解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2. 诗人杜牧及其创作背景;3. 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事件的背景理解;2. 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把握;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诗人简介、相关历史背景等;2. 学生准备教材和笔记本,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牧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过华清宫”,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2)学生分享诗文背诵心得,讨论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教师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隐喻和象征手法;(3)教师举例说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文;(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1)背诵《过华清宫》;(2)写一篇关于诗中意境和艺术特色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习测试: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诗文内容、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华清宫》。

(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珍惜当下,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主题思想的分析与概括。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及诗人情感的把握。

(2)如何运用诗歌进行审美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提问:同学们对唐代的华清宫了解多少?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过华清宫》,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分析讲解:(1)讲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形象、情感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实践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朗读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创作思维。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过华清宫》。

2. 写一篇关于《过华清宫》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怀。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诗歌:杜牧的其他诗歌作品,如《阿房宫赋》、《泊秦淮》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欣赏。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教案:过华清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过华清宫》这首古诗,了解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朗读和相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历史文化的敬爱之情,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承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了解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内容1.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宫殿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增加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

2.导入(5分钟)教师背诵《过华清宫》,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猜测诗歌的主题,并与之前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对比。

3.感知理解(10分钟)学生阅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法。

教师适当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语言和文化。

4.深度解读(15分钟)5.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景观。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阅读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

最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发言代表进行汇报。

6.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所学内容,总结华清宫的历史背景、特点和诗歌的主题。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7.练习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对华清宫的理解,写一篇诗歌或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8.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收获和困惑,并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方法1.教学资源:诗歌《过华清宫》、图片、视频、互联网、图书等。

2.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汇报,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写作练习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及时给予学生的合理指导和鼓励。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华清宫》这首诗;(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以及艺术特色;(3)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唐朝盛衰的思考;(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尊重和热爱;(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2. 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2. 诗歌意象的把握;3. 诗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2.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参考;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过华清宫》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历史兴亡、唐朝盛衰等现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过华清宫》,理解诗歌的字词、句式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培养爱国情怀。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华清宫的诗歌,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让学生比较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华清宫》这首诗;(2)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切;(2)领悟珍惜当下、勿忘历史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分析;3. 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诗作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寓意;2. 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3.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历史背景等;2. 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3. 准备相关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过华清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翻译诗歌:学生自主翻译诗歌,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解释;重点讲解生僻字词和典故。

4. 分析诗歌: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探讨作者情感: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历史感慨。

6. 联系历史背景:教师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领悟诗歌内涵。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方法;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8. 课后作业:9. 拓展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杜牧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文学特点;教师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过华清宫教案范文

过华清宫教案范文

过华清宫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过华清宫》这首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内容以及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过华清宫》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诗歌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过华清宫》这首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所表现的历史沧桑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怀。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声朗读《过华清宫》,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提升:教师对诗歌进行点评,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将与《过华清宫》相似的诗歌进行对比,如《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分析不同诗歌之间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文化拓展: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华清宫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过华清宫》,通过对诗歌的朗读、解析和讨论,深入理解了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怀。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和拓展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华清宫》这首诗;(2)了解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体会诗歌的美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唐朝盛世的赞美和对华清宫美景的向往;(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珍惜当下,追求美好事物,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意境的分析和描绘;3. 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3. 诗歌美学价值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2. 学生提前预习诗歌,了解作者和背景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牧及《过华清宫》的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3)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分析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4. 欣赏与描绘:(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2)选取几位学生进行分享,大家共同欣赏;(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华清宫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3)引导学生珍惜当下,追求美好事物。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背诵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过华清宫》的观后感;(2)选取一首杜牧的其他诗歌进行自主学习。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华清宫》。

(2)理解诗文的背景,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过华清宫》。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切。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诗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手法的领会。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的掌握。

(2)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过华清宫》的作者、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语音韵律。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讲解诗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读作者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2)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历史沧桑。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过华清宫》。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写一篇关于《过华清宫》心得体会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华清宫》这首诗;(2)了解唐代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及诗人杜牧的创作背景;(3)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华清宫的壮丽景色,体会诗人对美景的喜爱;(2)理解诗人对唐朝衰败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学会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及创作背景;3.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及诗人情感的感悟;2. 培养学生朗读、表达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过华清宫》的课件及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过华清宫》的文本及注释;3. 教学场所: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及诗人杜牧的创作背景;(2)学生齐读《过华清宫》原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2)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2)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唐朝衰败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5. 课堂小结:(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6. 作业布置:(1)背诵《过华清宫》;7. 板书设计:《过华清宫》杜牧壮丽景色忧国忧民诗人的情感担忧与忧虑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华清宫的历史背景及诗人杜牧的创作背景,掌握了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在诗歌鉴赏环节,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感悟了诗人的情感。

在情感教育环节,学生理解了诗人对唐朝衰败的忧虑,培养了爱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 (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意;
二、准确掌握字词意思;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长安回望绣成堆”
【学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意; 、了解背景材料,包括作者信息; 2
3、疏通全文,了解大意;
4、复习以前接触过的作者的诗文。

课堂教学
一、导入课文:杨贵妃是哪位皇帝的宠妃大家都知道吧,(唐玄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了解唐玄宗是什么样的皇帝,还有作者是以什么样
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现象的。

二、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又因晚年居长安南
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牧路过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
荒淫误国所作。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

据史书记载,
许多差官因为帮杨贵妃运送荔枝,都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四、范读全诗:要求:注意听朗读时的感情,同时注意停顿特点——七言绝句
2、2、3顿或4、3顿。

五、研习课文
(一)、首联: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
锦绣。

思考: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送荔枝者直奔京城长安却不见皇帝和贵妃,只能回头送往他们
的行乐之地骊山。

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
腐朽的生活。

思考:如何理解“绣成堆”及其深层的意义,
明确:“绣”指的是骊山上的东绣岭、西绣岭,同时又指山上佳木葱茏,
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

这从侧面描写了唐玄宗对贵妃过于宠爱,以及其骄纵奢华、辜负民意、贪图玩乐的生活。

(二)、颔联:山顶千千万万的门依次地打开了。

思考:在这句诗中点睛之笔是哪个词,为什么,
明确:“千门”。

首先“千”是数字虚用,不一定就是一千扇门,而是指很多扇门。

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

也描写了送荔枝者的道路艰辛,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苦。

(三)、颈联:一人赶着马车飞驰而来了,惹得妃子开怀地笑了。

思考:“骑”是什么意思,在学过的课文中哪里有出现过,
(入声),这里是一人一马的合称。

古文中大多数都用明确:读音为ji
此意。

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乐府诗集?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讨论: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句。

解释了上文“千门”为何打开,并引出下文马车运的为何物。

同时引出“妃子笑”,妃子为什么在马车来时就笑了,这里成功地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兴趣,为下文的解释埋好了伏笔。

(四)、尾联:没有人知道这马车上是载着贵妃最喜爱的荔枝来了。

提问:读到这一句有何感想, 明确:开放性提问,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全诗以“回望”起笔,逐层地设置悬念,最后揭露谜底。

全诗没有难字,清丽俊俏,活泼自然又富有深意,同时读起来琅琅上口。

诗人借此诗揭露了唐玄宗的为讨好杨贵妃而任意妄为做出的荒唐事件,有力的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以此告诫后人。

七、课外拓展:作者诗文主要风格:
设问:杜牧的诗文我们以前接触的有哪些,说说这些诗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明确:《江南春绝句》、《赤壁》、《泊秦淮》、《清明》、《山行》、《题乌江亭》、《阿房宫赋》
特点主要分为两类:1、《山行》、《清明》属于写景抒情诗。

其特点主要是清新明朗、色彩鲜明、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2、《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题乌江亭》、《阿房宫赋》等属于咏史怀古诗。

其咏史怀古诗多写得才气纵横、气势磅礴、强烈的忧患意识、忧郁、发人深思等。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黄莉惠
200901903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