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肌电图在运动员训练监测中的应用

肌电图在运动员训练监测中的应用

肌电图在运动员训练监测中的应用摘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来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肌电图在运动员训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肌电图在运动员训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1. 引言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肌肉的疲劳、损伤和过度训练等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确保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对运动员进行实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实时、定量的监测手段,在运动员训练监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 肌电图原理肌电图是通过表面电极或针电极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肌肉在收缩时,神经末梢会释放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通过肌纤维传递,最终引起肌肉收缩。

肌电图可以记录这些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肌肉活动的相关信息。

3. 肌电图在运动员训练监测中的应用3.1 评估肌肉疲劳肌肉疲劳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肌电图可以通过分析肌肉电活动的变化,评估运动员的肌肉疲劳程度。

在训练过程中,当肌肉疲劳发生时,肌电图可以实时监测肌肉电活动的变化,为教练员提供调整训练计划的依据。

3.2 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一大隐患。

通过肌电图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运动员肌肉功能异常,评估运动损伤风险。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根据肌电图监测结果,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3.3 提高训练效果肌电图可以帮助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肌肉活动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

通过肌电图监测,教练员可以了解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肌肉的发力情况、协调性以及肌肉力量等方面的信息,为运动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

3.4 评估神经肌肉功能肌电图可以评估运动员的神经肌肉功能,包括肌肉激活程度、肌肉协调性等。

通过肌电图监测,教练员可以了解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神经肌肉的适应情况,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论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实时、定量的监测手段,在运动员训练监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

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的异常: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2)异常MUP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这些MU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

肌电图常识

肌电图常识

肌电图一、概述什么是肌电图?肌肉与躯体的其它活组织一样(如脑电、心电),在其静息状态下和活动时,都显示有规律的电活动现象,当肌肉兴奋时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称为肌肉的动作电位或动作电流,可用针电极(插入肌肉)或表面电极作引导电极,通过肌电图机的放大系统与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波形,进行观察或记录,即为肌电图。

二、基本原理三、肌电图的临床应用1. 区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2. 帮助了解病变的定位和定性3.了解神经功能状态,帮助指导外科手术选择4. 帮助判断神经损伤后功能状态及神经恢复状况5. 分段测定神经传导通路四、仪器最简单的肌电图仪由一个放大器、一个显示器(阴极示波器)、一个扩音器、一个记录仪和一个刺激器组成。

(一)电极:不同的检查目的可使用不同的电极。

(二)电极消毒五、操作技术:六、肌电图的种类(一)普通肌电图(二)诱发肌电图异常所见三种:波幅明显下降而潜伏期正常或接近正常波幅正常而潜伏期明显延长无反应2.感觉传导速度测定(SCV)4.F波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功能作出评估,在轻微的周围神经病中,可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动态观察可评估预后。

H反射胫神经的传导,个体差异大。

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因素1. 生物学因素性别女〉男 2—4m╱s身高每高出10cm,传导速度↓2-4 m╱s记录部位踝、腕以上节段保持不变手偏利及侧间差两侧〉10-20 m╱s,有病理意义昼夜差年龄最重要的因素足月新生儿是成人一半,3-5岁达到成人值,2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轻度下降,每10岁下降0.5-1.8 m╱s,60岁后呈显著下降。

2.物理学因素及其他因素温度 25-35℃之间变化时,每上升1℃,传导速度↑2-3 m╱s神经节段的长度其他误差及统计学方面及参考值七、肌电图的分析(一)正常肌电图1. 插入电位当针电极插入松驰的肌肉时,可见时限为1~3ms,波幅为100uv左右的小电位爆发,其特点是①持续时间短,∠100ms;②移动或叩击电极又可诱发。

肌电图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PPT

肌电图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PPT
肌纤维数量减少 肌细胞膜损害 。。。。
➢ 常在神经损害后2-3周出现
测定指标
➢ 插入电位 ➢ 自发电位(静息) ➢ 运动单位电位(MUP,小力收缩) ➢ 募集电位(大力收缩)
自发电位
正常的自发电位:终板噪音及终板电位
特点:Sea shell声音;疼痛但动针后消失 机制:非传导的终板除极, 单个Ach 量子随机释放引起的
➢ MCV异常,不一定就是神经性损害
➢ 肌源性损害:能够出现CMAP波幅降低 ➢ 肌无力综合症(Lamber-Eaton):全身性CMAP波幅降低
➢ 上下肢运动传导都异常,考虑是全身性疾病
➢ 周围神经病 ➢ 运动神经元病
➢ 双上肢运动传导异常,一定要做下肢。 ➢ 一侧肢体传导异常,一定要做对侧 ➢ 单侧肢体一条N异常,除了做同侧的其她神经
观察指标
➢ 潜伏期/传导速度 ➢ 波幅
判断标准
➢ 传导速度降低超过正常值的20%,潜伏期延 长超过正常值的高限。
➢ 波幅下降,低于正常值的低限 ➢ 意义:
➢ 髓鞘损害:传导速度降低、潜伏期延长 ➢ 轴索损害:CMAP波幅降低
感受神经的测定
➢ 顺向性检测:刺激远端神经,在近端神经干记 录动作电位(SNAP)
异常自发电位:
纤颤电位 正锐波 肌强直放电
临床意义
➢ 纤颤电位:
➢ 见于失神经后两周。正常人1处自发电位占4、2%。 ➢ 意义:失神经;肌营养不良:肌肉坏死继发的失神经所致;
肌炎:肌膜的应激性↑。
➢ 正锐波:意义同纤颤波 ➢ 肌强直放电:见于先天性肌强直
运动单位电位(MUAP)
肌肉轻度自主收缩时的电活动
➢ 逆向性检测:
正中神经感受检测:刺激指I、III、IV,在腕部记录

肌电图临床应用课件

肌电图临床应用课件

肌电图临床应用课件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用于检测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方法,通过记录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连接是否存在异常。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肌电图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康复训练。

一、肌电图原理肌电图是通过将导电粘贴电极或针电极插入患者肌肉组织中,记录肌肉发出的生理电位来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正常肌肉在休息状态下也会有一定的电活动,称为静息电位。

当肌肉受到神经冲动或自发激活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一系列电位波形。

通过测定这些波形的形状、幅度、时程等参数,可以判断肌肉活动的异常情况。

二、肌电图临床应用1.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和神经-肌肉连接疾病等不同类型的疾病。

例如,通过检测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肌电图波形变化,可以明确诊断肌无力、肌肉病变等疾病。

2. 评估神经肌肉功能:肌电图可以在手术前后或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疾病的进展情况。

例如,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可以通过肌电图检测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指导康复训练方案。

3. 针灸治疗效果评估:肌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针灸治疗效果,通过监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的肌电图变化,可以客观反映针刺对肌肉功能的影响,指导针灸治疗的方向和进程。

4. 运动损伤康复监测:对于运动员或者运动损伤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受损肌肉的康复情况,指导运动康复训练的方案设计,以提高运动员的康复速度和效果。

5. 重症监护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肌电图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情况,及时评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三、肌电图的局限性尽管肌电图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肌电图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操作技术、测量环境、患者情绪状态等因素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肌电图肌电图(Electromyogram,简称EMG)是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通过采集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可视化的波形。

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功能异常以及相关的神经疾病。

2. 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的原理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生理活动。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中的神经冲动会引发肌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即产生肌电信号。

这些肌电信号通过电极采集并放大,最后转换成肌电图。

2.1 肌电信号的采集肌电信号的采集需要使用肌电电极,通常分为表面电极和插入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通过贴在皮肤上收集肌电信号,适用于浅表肌肉的检测;插入电极则需要插入到肌肉组织内部,适用于深层肌肉的检测。

2.2 肌电信号的放大采集到的肌电信号通常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才能被准确地记录和分析。

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适合于测量和分析的幅度。

2.3 肌电信号的转换放大后的肌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数据记录仪中。

这样,肌电图就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3. 肌电图的应用肌电图在医学和生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临床医学肌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疾病的诊断。

例如,对于患有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疾病的进展。

3.2 运动科学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科学领域。

通过对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肌肉的疲劳程度、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改进运动技术的方法。

3.3 生物反馈治疗肌电图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和反馈肌肉活动,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肌肉的紧张程度和放松技巧。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减缓焦虑、缓解头痛和治疗运动障碍等领域。

3.4 运动康复肌电图在运动康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监测受伤运动员康复过程中的肌肉活动情况,可以评估康复进展并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肌电图基本原理

肌电图基本原理

神经
S
M
潜伏期等于电信号从刺激点到记录点的传导时间
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时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时间+肌肉兴奋到收缩的时间
正中神经传导
潜伏期
记录.

刺激. 1
3.5 ms

刺激2
8.2 ms 腕-肘之间的潜伏期差值: 4.7 ms
腕-肘之间的距离:240mm
腕-肘之间的速度=240/4.7= m/s
肌电图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王红星 陈文红 陈思婧 康复医学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晚于 病理改变出现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 运动神经元病
– 早期只有乏力、肉跳 – 声音嘶哑
• 腕管综合症
• 某些遗传性神经病
– 腓骨肌萎缩症
• 肌肉疾病
易误诊
• 声音嘶哑——咽炎,球麻痹
神经功能特点
感觉神经
Stimulus
Response
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传导的测定
• 刺激运动神经干,诱发所刺激神经支配的肌肉收缩 • 在该肌肉记录运动电位,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M波 )
运动动作电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进行下面游戏
M
F波
运动神经
F波的指标判断
• 潜伏期:最短潜伏期
• 考虑身高、肢体长度
• 出现率
• F波比率
F波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1、引言
1.1 肌电图的定义
1.2 肌电图的测量原理
1.3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概述
2、肌电图的测量方法
2.1 电极的安装位置
2.2 信号采集设备
2.3 测量过程和注意事项
3、肌电图信号分析
3.1 肌电图信号的频谱分析
3.2 肌电图信号的时域分析
3.3 肌电图信号的空间分析
4、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1 肌电图在肌无力症的诊断中的应用
4.2 肌电图在神经根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
4.3 肌电图在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
5、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5.1 肌电图在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5.2 肌电图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5.3 肌电图在康复监测中的应用
6、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势
6.1 肌电图信号处理算法的改进
6.2 新型肌电图传感器的研究
6.3 肌电图与其他生物信号的联合分析
7、结论
附件:
附件1:肌电图测量数据表格
附件2:肌电图信号分析软件截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诊断: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或病变的过程。

2、神经根病变:指神经根受到损伤或压迫引起的病变。

3、周围神经病变:指周围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病变,如周围神
经炎等。

4、康复评估: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功能障碍及康复潜力进行评估。

5、康复训练:通过运动、物理疗法等手段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

6、康复监测:对康复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及对治疗方
案进行调整。

《医学肌电图学》课件

《医学肌电图学》课件

个性化治疗
普及推广
基于肌电图的个体化特征,未来将有望开 展个性化治疗和康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随着人们对肌肉疾病的认知不断提高,肌 电图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06
案例分析
神经源性疾病的肌电图表现
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波幅降低,肌肉无收缩反应等
异常表现。
脊髓病变
肌电图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 消失,肌肉无收缩反应等异常表现 。
肌肉源性疾病的诊断
01
肌无力综合征
肌电图检查可以检测肌肉的电生 理活动,有助于诊断肌无力综合 征。
肌萎缩症
02
03
先天性肌肉疾病
通过肌电图检查,可以观察肌肉 的电生理特征,有助于诊断各种 肌萎缩症。
肌电图可以检测先天性肌肉疾病 的肌肉电生理特征,如先天性肌 营养不良症等。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预后评估
初步发展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肌电图学得 到了初步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肌电图学在医学、运动科 学、康复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02
肌电图的原理与技术
肌电图的原理
肌电图是通过记录肌肉活动的电信号 来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 。
采集到的肌电图信号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准确的解 读。
肌电图的解读与报告
解读肌电图时,需要分析肌电图的波 形、幅度、频率等特征,并与正常值 进行比较,以判断肌肉或神经的功能 状态。
报告肌电图结果时,需要详细描述检 测过程、结果解释、临床意义和建议 等信息,以便医生根据报告结果进行 诊断和治疗。
特点

3-肌电图知识

3-肌电图知识
7
在肌肉等长收缩至疲劳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 围内,肌电幅值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IEMG的增长情8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信号的频谱变化
研究表明,在肌肉工 作过程中,肌电信 号的频率特性可随 着肌肉的机能状态 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反应肌电信号的频 率特性的指标有平 均 功 率 频 率 (MPF)
9
在研究肌肉持续工作至疲劳过程中发现,随着疲劳程度的 加深,肌电信号的频谱左移,即平均功率频率降低。
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肌电图MPF的下降情况 10
三、利用肌电图评价肌力
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进行收缩时,其肌电信 号的积分值(IEMG)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 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IEMG越大。
20
绕螺时的肌电变化
21
22
Noraxon Telemyo 2400T G2 Telemetry EMG System
23
24
25
肌电贡献率 力电比 过零率
26
五、利用肌电图分析肌纤维类型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疲劳时的肌电图特 征也不同。慢肌纤维百分数较高的受试 者(ST%>59),在各种负荷(30%MVC、 50%MVC 及 79%MVC) 至 疲 劳 的 工 作 中,MPF下降斜率比慢肌纤百分数较低的 受试者(ST<49)要低,当负荷增加时更明 显。
频率范围:0 500 Hz
主要频率范围: 50 – 150 Hz
6
二、利用肌电图研究肌肉疲劳
肌肉疲劳对其肌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用肌电来研究肌肉疲劳的发生 及机制。
(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肌电幅值是指肌电信号的振幅大小。在
肌电研究过程中,反应肌电幅值的指标 有积分肌电(EMG)和均方根振幅(RMS)。

肌电图精品医学课件

肌电图精品医学课件

01
02
03
04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如肌肉 萎缩、肌无力、肌强直等。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预后评 估:如臂丛神经损伤、腕管综
合征等。
运动医学与康复:评估肌肉功 能和损伤程度,指导康复训练
和治疗方案。
职业病与工伤鉴定:评估职业 病和工伤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影
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02
肌电图检查技术
电极放置
作用
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估肌肉和 神经功能,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导治疗和康复。
肌电图的基本原理
神经电生理学
神经肌肉系统的电活动是由神经元和 肌肉纤维的电生理特性所决定的。
电极放置
将电极放置在肌肉上,记录肌肉的电 活动,通过分析这些电活动的波形、 幅度、频率等参数来评估肌肉和神经 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的应用范围
脊髓病变
总结词
肌电图有助于诊断脊髓病变的神经传导异常。
详细描述
肌电图可以检测脊髓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神经传导障碍,有助于诊断脊髓病变,如脊髓炎、脊髓压迫症 等。
周围神经病变
总结词
肌电图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肌电图可以检测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和波幅异常,有助于诊 断各种周围神经病变,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
肌电图精品医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肌电图概述 • 肌电图检查技术 • 肌电图解读与报告 • 肌电图在神经科疾病中的应用 • 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 肌电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肌电图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肌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肌肉电活 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肌 肉系统的功能和状态。

3-肌电图

3-肌电图
柯 菲 因 (Chaffin) 等 人 发 现 当 肌 肉 用 40%MVC以下强度收缩时,肌力与肌电呈 线性关系。60%MVC以上强度时,肌力与 肌电也呈线性关系,但此时的直线斜率较大。 而 肌 力 在 40%-60%MVC 时 , 肌 力 与 肌 电 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就不存在了。
在匀速屈肘运动中肌张力与IEMG的关系 A 的心收缩 B 离心收缩
频率范围:0 500 Hz
主要频率范围: 50 – 150 Hz
二、利用肌电图研究肌肉疲劳
肌肉疲劳对其肌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用肌电来研究肌肉疲劳的发生 及机制。
(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肌电幅值是指肌电信号的振幅大小。在
肌电研究过程中,反应肌电幅值的指标 有积分肌电(EMG)和均方根振幅(RMS)。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8—17岁儿童少年股外肌肌纤维组成最大等长伸膝力量、
相对肌力及肌围的研究 尹吟青,王立山,王玮,田野,刘沙, 高强 本文用活检一组化方法对153名8~17岁儿童少年(男80 人,女73人)做了股外肌快肌纤维%(FT%)的研究,并同时 测定了最大等长伸膝力量(MVC)、相对肌力(RMVC)及 肌围(活检处腿围,C)。实验发现男、女儿童及全体FT% 均呈近似常态分布。且性别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 还发现8~17岁儿童少年的MVC、RMVC及C均随年龄 增长而增大。肌力(MVC及RMVC)与股外肌FT%间只 有低度相关(r=0.23,r=0.30;P<0.05),而肌力(MVC)与肌围 间却有密切相关(r=0.69,P<0.01)。
在肌肉等长收缩至疲劳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 围内,肌电幅值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IEMG的增长情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PDF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PDF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损伤的方法。

肌电图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电活动产生: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可通过电极捕捉和记录。

肌肉组织中的神经元通过电流进行通信,当神经传递肌肉收缩指令时,肌肉产生的电信号就可以被记录下来。

2.肌肉电活动检测:通过电极将信号传递到肌肉内部,并记录下所检测到的电信号。

通常,电极分为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适用于浅表肌肉,针电极适用于深层肌肉。

3.信号放大和处理:采集到的原始电信号通常较弱,需要经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以便进行分析和解读。

信号放大可以提高信噪比,滤波则可剔除不需要的干扰信号。

4.数据分析和解读: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后的肌电图信号可以进行多种分析方法,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提供有关肌肉活动的量化参数,如肌电幅值、频率和时变特征等。

二、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神经损伤:通过肌电图可以评估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从而帮助诊断神经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常见的神经损伤包括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神经元病变和神经传导障碍等。

2.评估肌肉病变:肌电图可以检测和评估肌肉的病变情况,如肌无力、肌萎缩和痉挛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的特征参数,可以判断肌肉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肌肉活动研究:肌电图广泛应用于肌肉活动的研究领域,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和人机交互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可以了解肌肉的活动模式、力量和协调性等。

4.运动损伤预防: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可以对运动员的肌肉活动进行评估,从而预测运动损伤的风险。

这对于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三、肌电图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虽然肌电图在临床中有许多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包括:1.技术要求高:肌电图的采集和分析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医学肌电图学》课件

《医学肌电图学》课件

04
医学肌电图学的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医学肌电图学的重要 应用之一。通过观察肌肉和神经的电活动,医生可以准 确地诊断和鉴别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 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医学肌电图学通过对肌肉和神经的电活动进行观察,能 够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 症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肉的电活动也表现出异 常。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这种疾病 。此外,医学肌电图学还可以用于鉴别其他神经系统疾 病,如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肌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医学肌电图学在肌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肌肉的电活动进行观察,医生可 以准确地诊断和鉴别各种肌肉疾病,如肌炎、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
详细描述
医学肌电图学通过对肌肉的电活动进行观察,能够准确地诊断和鉴别各种肌肉疾病。例如,肌炎和多 发性肌炎患者的肌肉电活动表现出异常。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这些疾病。此外, 医学肌电图学还可以用于鉴别其他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01
02
肌电图记录电极
肌电图的信号处理
肌电图记录电极通常为表面电极或针 电极。表面电极贴在皮肤表面,记录 表面电位;针电极则插入肌肉,记录 肌肉内部的电位。
肌电图信号处理主要包括放大、滤波 、数字化等步骤。放大器将信号放大 ,滤波器去除噪声,数字化则将模拟 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分 析和存储。
VS
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 求的增加,医学肌电图学的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肌电图学将与影像学、生物化学 等技术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针对 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 发展,肌电图学的数据分析和解读也将更 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肌电图的原理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应用1. 什么是肌电图(EM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检查方法,通过收集肌肉发出的电活动信号来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疾病。

肌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等领域。

2. 肌肉电活动的原理肌肉电活动是由神经系统和肌肉协同工作产生的。

当神经正常刺激肌肉时,肌肉会产生肌肉纤维的收缩。

收缩的过程中,肌肉纤维产生电活动,被称为肌肉电位或运动电位。

肌电图就是通过感应肌肉电信号来记录和分析肌肉纤维的电活动。

3. 肌电图的采集方法肌电图的采集需要使用肌电图仪器和肌电电极。

常用的肌电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放置在皮肤表面,通过粘贴或束带固定。

针电极直接插入肌肉组织内。

采集肌电图时,将电极连接到肌电图仪器上,并根据需要调整放大倍数和滤波设置。

4. 肌电图数据的分析肌电图数据通常以波形图和数值的形式呈现。

波形图显示肌肉电活动的变化曲线,数值用于描述电活动的特征。

肌电图数据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频率分析、幅值分析、时域分析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数据,可以评估肌肉的活动能力、运动控制效率、疲劳情况等。

5. 肌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5.1 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诊断运动障碍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数据,医生可以了解肌肉电活动的异常情况,从而辅助确定诊断。

5.2 神经病变的评估肌电图也可用于评估神经病变的状况。

例如,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评估神经再生的情况,并监测病情变化。

5.3 运动生理学研究肌电图广泛应用于运动生理学研究中。

通过分析肌电图数据,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活动模式、纤维类型的使用情况以及运动策略等。

这对于提高运动表现、指导训练方法以及改善运动损伤的康复非常重要。

5.4 康复医学在康复医学中,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康复过程中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EMG)是一种用于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物电信号。

它通过电极将肌肉的电活动转化为电流信号,并将这些信号放大、滤波以便进行分析和记录。

1. 肌肉电活动产生的原理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会引发肌肉膜的电活动。

这种电活动可以通过肌电图来测量和记录。

2. 肌电图的测量方法肌电图的测量通常使用一对电极来记录肌肉的电活动。

其中,一个电极被放置在检测区域的上方,被称为采集电极;另一个电极则放置在离检测区域较远的地方,被称为参考电极。

通过测量采集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可以获得肌肉电活动的信号。

3. 肌电图的特征参数肌电图信号可通过多种特征参数进行描述和分析。

其中常见的特征参数包括:- 平均振幅(MA):肌电图信号的均值,反映了肌肉收缩的强度。

- 零交叉数(ZC):一段时间内信号穿过零电平的次数。

用于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

- 频率(F):信号由低到高变化的速度。

- 幅度(A):信号的振幅大小,反映了信号的强度。

二、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诊断神经肌肉疾病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的特征参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神经肌肉疾病。

例如,肌电图可以用于诊断肌无力、神经根病变、神经损伤等疾病。

通过分析肌电图的特征参数,可以确定神经传导是否正常以及肌肉功能是否受损。

2. 评估肌肉功能及康复训练肌电图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以及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

通过测量肌电图信号的特征参数,可以判断肌肉的强度和协调性。

这对于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设计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非常有帮助。

3. 研究运动控制和生物力学肌电图对于研究运动控制和生物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可以了解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激活模式和协调性。

这对于研究人体运动机制、改善运动技能等方面非常有价值。

4. 评估肌肉疲劳和调节肌电图可用于评估肌肉疲劳程度以及锻炼过程中的肌肉调节能力。

肌电图临床诊断及应用方法

肌电图临床诊断及应用方法

肌电图临床诊断及应用方法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是一种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来检测肌肉功能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肌电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帮助医生对神经肌肉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肌电图的临床诊断原理和应用方法。

1. 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是通过记录肌肉放电产生的电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来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

在肌肉活动期间,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刺激肌肉产生动作电位。

肌电图通过放置电极在特定的位置记录这些电信号,然后放大和滤波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等参数,医生可以判断肌肉的功能状态,诊断神经肌肉疾病。

2.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电图是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的变化,医生可以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神经病变监测:肌电图可以用于监测神经病变的进展和效果评估。

对于患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定期进行肌电图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

外伤性神经损伤评估:肌电图可以评估外伤性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帮助医生制定外科手术方案,促进神经再生和康复。

肌无力分析:肌电图可以评估肌无力的病因和严重程度,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3. 肌电图的应用方法进行肌电图检测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和操作技巧。

具体应用方法如下:准备工作:患者在进行肌电图检测前需注意保持放松状态,避免服用镇定剂和咖啡因等药物。

检测前应确保电极和仪器的连接正常。

医护人员应进行适当的操作演练和技能培训。

检测步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相应的检测部位,例如手部、脚部、腿部等。

将电极放置在患者肌肉上并固定好,通过要求患者做出一系列肌肉活动,如屈伸、握力等,记录肌电图信号。

数据分析:医生会对记录下来的肌电图信号进行数据分析,评估肌肉的电活动情况。

肌电图演示ppt课件

肌电图演示ppt课件
鉴别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损害
肌电图能够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与 肌源性损害,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肌电图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肌肉疾病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 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诊断肌肉 疾病如肌炎、肌无力综合征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肌电图检测肌肉的功能状态,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
高频肌电图技术
总结词
高频肌电图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肌肉活动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病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频肌电图技术不断发展,其采样频率更高,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肌肉电活动细节。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肌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病变对肌肉的影响。
神经肌肉电生理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区别
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检测大脑的认知电活动,而肌 电图主要检测肌肉的电活动。
3
适用范围
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评估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 系统疾病。
05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与局限 性
肌电图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以检测神经根受压或损伤时所引起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有助于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肌电图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配合程度、电 极放置位置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肌电图检测需要将电极插入肌肉中,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不适 感。
费用较高
肌电图检测费用较高,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06
未来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神经传导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29
在神经干远近端用方形脉冲刺激,
在所支配的肌肉上记录诱发电位, 测定由刺激开始到出现诱发电位的 时间,称为潜伏期,再测定两刺激 点的距离,进行计算。
30
所得到的远端潜伏期是比较恆定的,
可以作为判定正常与异常的指标;其 次其包含复杂的内容:
31
刺激通过皮肤、皮下达到神经干的时间; 神经干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转
21
(2)常用电极: ①同心圆针极:用于检测运动单位 电位。有效面积0.07mm² ,可接触十 几条肌纤维,引导几十个肌电位; 单纤维针极:电极面开口在针体侧 方,有效面积0.005-0.001mm² ,接触 1-2条肌纤维。
22
②表面电极:置于皮肤表面,记录整 块肌肉的电活动,用于记录诱发电 位、脊髓反射、不随意运动等。 ③复式电极:用于侧量运动单位范 围。
53
时限:反映肌纤维同步活动的程度,正
常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在 5.0-12.0ms , 不同年龄、不同肌肉、不同疲劳程度, 以及使用不同电极,均会对时限有影响。 (请参阅正常值)
54
波幅:反映针极附近活动的肌纤维的数
目,波幅的正常范围 200 ∼5000μ V ,手 小肌波幅较高,可达5000μ V;四肢大块 的肌肉一般不超过2000μ V。波幅与年龄 有关;与用力的大小、针极的位置关系 密切。距离相差0.5mm,波幅可相差十倍。
递增超过100%以上有意义。
40
(5) F波与H反射 H 反射是低强度刺激下,经感觉纤维 传入、运动纤维传出的、经脊髓的单突 触的反射。F波是超强刺激下,经运动纤 维逆行传入,使1%∼5%的运动神经元兴奋, 再由运动纤维传出,在肌肉记录的反应。 二者对诊断周围神经近端的神经根病是 很有价值的。H反射因为其变异性较大, 限制了它的应用。F波在健康人出现率约 为79%。二者潜伏期相近,但尚有许多不 同:
33
34
传导速度各项指标的解释:
传导速度获得的结果,反映了神 经传导冲动的能力;诱发电位代表 神经纤维总和的传导,因此它是一 复合反应(包括快纤维及慢纤维)。
35
ⅰ 刺激伪迹和诱发电位之间的时间——潜
伏期( latency ),代表最快纤维的传 导 ⅱ 诱发电位的波幅 (amplitude) 反映传导 纤维的数目及这些纤维同步的程度 ⅲ 诱发电位的持续时间(duration) 代表最快纤维与最慢纤维传导速度的差 异,如果各种纤维不同比例的减少,持 续时间延长,波幅下降,相数增加
23
(3)肌电图的测定: ① 问病史、作神经系统检查,以决定 要检查的肌肉。原则上少作几肌肉, 又能说明问题。
24
ⅰ. 根据神经解剖中神经根、丛、周围神经 分布选择肌肉 ⅱ.肌肉病从近端开始查; ⅲ. 活检前后的肌肉不用于肌电,肌电检查 后19天仍有损伤后的改变; ⅳ. 尽量选择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受到损害的 肌肉,称为可靠的肌肉。
51
终板噪声:终板是高度分化的肌纤维膜,
对乙酰胆碱敏感。当针极邻近终板时, 出现 10-40μ V 不规则的电活动,短时限 (0.5ms-2ms)、低波幅,扬声器中出现 海啸声,挪动针极即消失;另外,还可 以出现高频负电位。
52
2.肌肉完全放松时,没有电活动,不出现 电位,示波器上为一平线,称为电静息。 此时应注意来自放大器、针极、和外周 的干扰信号。 3.轻收缩时的肌电图:轻收缩可观察到孤 立的运动单位电位,它是运动单位电活 动的总和。
41
42
43
刺激
F波 超强刺激
H反射 低强度刺激, 较M大1/2 感觉传入 运动传出 M/2
经路
运动传入 运动传出 M/20
波幅
44
计算F波的传导时间: (F潜伏期-M潜伏期-1ms*)/2 * 在脊髓的延搁 计算F波传导速度: (C7―刺激点的距离X10)/F波传导时间
45
应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评价F波的潜伏期是 否单位兴奋的累增性:运动单 位可根据生理需要的不同改变参加 发放的运动单位的数量和频率。随 着肌力的增加,参加发放的运动单 位的数量和频率均升高;反之,均 下降。此与运动单位募集相关。
11
(3)运动单位的募集规律:一块肌 肉中,包含有各种大小发放阈值的 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募集是按着大小的原则 进行的,Henneman首先提出运动单 位募集(motor unit recruitment) 的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
6
②肌源性损害:由于运动单位中,肌 纤维的变性、坏死,使肌纤维的数 目减少,致使运动单位范围缩小, 神经支配比例减小。
7
8
9
3.运动单位兴奋的生理特征:
( 1 ) 不同步性:肌肉收缩的力量的大小, 通过调节参加兴奋的运动单位的数量来 实现的。由于运动单位发放频率的不同, 因而在同一时间段落中,不同的运动单 位在不同的时间、相继参加兴奋,活动 终止的时间也不同。这样就能保证肌肉 受缩的平滑、稳定。
4
运动单位支配的肌纤维数目越少,
肌肉越灵活,能作精细动作;而运 动单位较大的肌肉,能产生较大的 肌力,亦较不灵活。
5
在病理情况下,运动单位范围及神
经支配比例会发生变化: ①神经源性损害:运动单位范围增大, 神经支配比例增大。主要由于正常 的前角细胞的神经纤维的远近端, 以芽生的方式去支配坏变的前角细 胞所支配的肌纤维。
2
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
位,运动神经元单次发放冲动,可 引起其轴突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同 步收缩。所记录到的电位,称为运 动单位动作电位。
(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
3
2. 神经支配比例:是指一个运动神
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用此来表 示运动单位范围的大小。 肱二头肌的神经支配比例是1:800, 即一个神经元支配 800条肌纤维;如 此,臀大肌为1:100,腓肠肌为1: 1934,面肌1:5-7,眼肌、舌肌1: 3-7,颈阔肌1:25;
17
例如 : 耳源性面神经麻痹;研究眼肌
瘫痪的性质、咀嚼肌及下頜关节的功 能,膀胱、直肠括约肌的功能;研究 各种麻醉方法及药物的效果等, EMG 都是一种很好的工具。
18
2.肌电图检查的特殊问题:
下列各种情况应避免EMG检查: 有血液病的患者,有出血傾向或血小板 明显减少到20000/mm³ 者不宜行EMG检查; 有病毒或其它感染因子感染时,有可能 通过针极造成医源性传染。
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 神经干向远端传导冲动的时间; N–M接头激发起肌肉的动作电位前的延迟; 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 鉴于除神经传导时间外,其它时间均极 短,可忽略不计。
32
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956年Dawson首先经皮肤记录了SCV,目 前常用的是顺行法,因为它和感觉神经 生理的传导方向一致。用指环电极在周 围感觉神经刺激,用表面电极或针极记 录,记录电极越接近神经干越好;刺激 强度最大20-50mA(0.2ms)病变的神经可 能需要80mA。1966年,Buchthal改进了 信噪比,应用了特殊的输入电路,及电 子学的平均法,在远近端均可记录。
15
它主要用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当
然,某些经皮层、脑干、脊髓的反 射对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功能改变 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6
EMG检查可协助鉴别神经源性损害和
肌源性损害;用于各种肌肉病;在 周围神经病中区分轴索损害与髓鞘 损害,或混合性损害。确定神经损 伤和神经压迫的部位、程度和予后, 以及判定神经吻合后功能恢复的情 况。
37
38
检查前停药 12-18 小时,特别是胆碱脂
酶抑制剂 刺激量7- 14倍阈值, 持续时间0.1-0.2ms 注意位置固定,有学者认为3Hz最有效
39
操作按下列顺序进行:
3Hz 持续3秒钟 休息2分钟 10Hz 持续1秒钟 休息2分钟 20Hz 持续1秒钟 休息2分钟 50Hz 持续1秒钟 休息3分钟 分别在 30 秒、 50 秒、 80 秒观察恢复情况。
12
13
既在缓慢增加的肌肉收缩时,最先
募集的是小的、低阈值的运动单位, 而后是大的、高阈值的运动单位, 直至达到最大用力受缩。当轻微受 缩时,所有的运动单位以同样的频 率发放冲动,即5-10 Hz,强力收缩 的瞬间频率可达60-120 Hz。
14
二. 肌电图及神经电图
1.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通过记 录肌肉静止和收缩时的电活动,以及记录 神经在刺激下的诱发反应,来判定: ①肌纤维受神经支配的状态 ②肌纤维本身的状态 ③终板的功能状态 ④神经的传导性
F-EST=(2x距离*)/传导速度 +远端潜伏期
* 上肢 胸锁关节—刺激点 下肢 剑突—内踝 异常标准:上肢 > F-EST+3ms 下肢 > F-EST+5ms
46
47
48
(6) 运动单位数目的估测(MUNE):
49
50
三.
正常肌电图 1 .插入电位:插入或挪动针极时,由于机 械刺激和损伤的作用,对神经轴突末端及 肌纤维产生刺激,而诱发的电位。这种猝 发的电位,持续时间短、瞬间即逝,示波 器上只能看到基线漂移。
肌电图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孙相如
1
一.
运动单位的解剖生理: 1.运动单位(motor unit,MU)是指一 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 纤维共同组成的结构,它包括运动 神经元(脊髓的前角细胞或颅神经 运动核的神经细胞、轴突(axon)、 神经肌肉接头和一组肌纤维。运动 单位在肌肉上所占的部位的大小, 称为运动单位范围。
57
4.用力收缩的肌电图: 用力大小的不同,参加收缩的运动单位的数 目的不同: (1)轻收缩出现孤立的运动单位电位,称单 纯相。 (2)中等用力参加的运动单位数目增加,发 放频率也增加,肌电图上有些电位不能分开, 有些能分开,称为混合相。 (3)大力收缩各个电位交错密集,不能分出 单个运动单位电位,称为干扰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