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中当事人称谓的法律含义

合集下载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摘要:1.民间借贷的定义与范围2.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3.民间借贷的诉讼程序4.民间借贷的利率与利息5.民间借贷的担保方式6.民间借贷的争议解决7.民间借贷的法律责任正文:一、民间借贷的定义与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这一定义明确了民间借贷的行为特点和主体范围,并与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进行了区分。

二、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主要取决于合同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以及合同内容合法等因素。

对于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而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除了上述条件外,还需要遵循公司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民间借贷的诉讼程序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出借人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过程中,出借人需要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若借款人否认借贷关系,则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此外,若涉及担保纠纷,担保人应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四、民间借贷的利率与利息根据《合同法》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由双方约定。

若双方未约定利率,则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执行。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纠纷,建议双方在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利率、利息计算方式和支付时间等内容。

五、民间借贷的担保方式民间借贷的担保方式包括抵押、质押和保证等。

担保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担保能力。

担保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来确定。

担保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明确担保范围、担保期限和担保责任等内容。

六、民间借贷的争议解决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双方可以采取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调解和仲裁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2015年8月6日最高法发布审理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2015年8月6日最高法发布审理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司法解释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网发布时间:2015-08-06 11:03:312015年8月6日10:00,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并回答记者提问。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玲主持了新闻发布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大家上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有关情况。

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这方面的工作,下面,由我公布《规定》的重要内容和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一、《规定》的制定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此背景下,作为正规金融合理补充的民间借贷,因其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而日趋活跃,借贷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广大市场主体获得生产、生活资金来源、投资谋取利益的重要渠道。

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和法律体系相对不健全,民间借贷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其粗放、自发、紊乱的发展一直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边缘;其盲目、无序、隐蔽的缺陷日积月累叠加凸显,民间借贷风险渐增,隐患愈加突出。

伴随着借贷主体的广泛性和多元化,民间借贷的发展直接导致大量纠纷成讼,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快速增长。

2011年全国法院审结民间借贷纠纷案件59.4万件,2012年审结72.9万件,同比增长22.68%;2013年审结85.5万件,同比增长17.27%;2014年审结102.4万件,同比增长19.89%;2015年上半年已经审结52.6万件,同比增长26.1%。

目前,民间借贷纠纷已经成为继婚姻家庭之后第二位民事诉讼类型,诉讼标的额逐年上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24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2024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2024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间借贷行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民间借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司法解释也较为复杂。

为了明确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规定,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了25条释义。

下面将对这25条释义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一、关于民间借贷法律地位的解释1.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民间借贷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具有合法性、有效性和有约束力。

这意味着借贷双方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借贷合同,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的民间借贷对于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应当根据《金融机构民间融资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这样的规定有利于规范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行为,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3.网络借贷的司法解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网络借贷成为了大众借贷的重要形式。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三条明确指出,对网络借贷应当依法进行监管,加强风险防范,保护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这也意味着网络借贷平台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解释4.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当依法成立,且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的成立应当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而合同的法律效力意味着借贷双方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约定,不得擅自变更或违约。

5.民间借贷利息的约定关于民间借贷利息的约定,《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五条明确规定,自由约定的借贷利息应当合法合理,不得高于法定利率。

这一规定旨在防止利息过高,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6.民间借贷抵押担保的约定对于抵押担保的约定,《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六条规定,应当依据《担保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约定,并明确抵押物的种类、数量、价值等信息。

2024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2024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2024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在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其中包含了25条释义,这对于规范和维护民间借贷市场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这25条释义进行解读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民间借贷市场的从业者和借款人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民间借贷的定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释义,对民间借贷的定义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指出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或者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具有交易双方之间是平等主体的特点。

这一释义为我们明确了民间借贷的范围和特点,使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适用于民间借贷行为。

1.民间借贷的主体资格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释义中,对于民间借贷的主体资格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指出,民间借贷的主体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这一释义对于参与民间借贷活动的主体资格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未成年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民间借贷活动,保护相关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

2.关于借贷标的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释义中,对于借贷标的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指出,借贷标的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这一释义对于借贷标的的范围和限制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民间借贷进行违法活动,保护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

3.关于利率的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释义中,对于利率的规定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指出,民间借贷的利率,应当综合考虑国家有关利率政策、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借款人的信用等因素确定,不得高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利率上限。

这一释义对于民间借贷中利率的设定进行了规范,有助于防止过高的利率导致借款人被套利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当事人名词解释

当事人名词解释

当事人名词解释
当事人(party)是指在一起事件、争议或合同中直接涉及的
个人、组织或团体。

在法律、政治、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当事人是研究和分析的重要对象。

在法律领域,当事人指的是参与诉讼、仲裁或其他法律程序的个人或组织。

在刑事案件中,当事人可以分为被告和原告。

被告是被控告犯罪或违法行为的个人或组织,而原告是提起诉讼或仲裁的个人或组织。

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可以是两个争议方的双方,例如买方和卖方、租户和房东等。

在政治领域,当事人通常指的是参与政治选举、公民投票或其他政治活动的个人或政治团体。

在选举中,候选人是当事人,他们争取选民的支持以赢得竞选。

在公民投票中,选民是当事人,他们通过投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社会学领域,当事人是指在研究中直接涉及的个人或群体。

社会学家研究不同人群的行为、观点、态度和价值观,以理解社会现象和结构。

当事人的参与和经验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

在心理学领域,当事人是指在研究中直接参与的个体。

心理学家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

当事人的参与和反馈对于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当事人是指在某一事件、争议或合同中直接涉及的
个人、组织或团体。

他们在法律、政治、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研究和理解各种现象和问题非常关键。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民间借贷是指个人、组织在未取得金融业务许可的情况下,以自有资金为抵押或担保,从事向他人提供贷款或借款服务的行为。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该解释于2015年9月1日起施行,一共包括25条释义。

下面将对这25条释义进行详细的解读。

第一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这一条规定了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适用法律基础,即合同法和民事诉讼法。

第二条:借贷行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保护。

这一条明确了当借贷行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时,法院应该给予保护。

这是因为在借贷活动中,双方在自愿、平等和等价的原则下进行交易,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愿。

第三条:借款合同利率未约定或约定的利率明显不合理的,适用利率不低于最近一次公布的相同期限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这一条规定了在借款合同中未约定利率或约定的利率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下,法院如何确定利率标准。

根据解释规定,利率不低于最近一次公布的相同期限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第四条:借款人不得将利率约定为“日利率”。

这一条规定了借款合同中利率的约定方式。

根据解释规定,借款人不得将利率约定为“日利率”,这是为了避免高利贷和剥削行为。

第五条:出借人催收借款,应当依法文明合理催收。

这一条规定了出借人在催收借款时应遵守的原则。

出借人在催收借款时应依法进行,不得使用暴力、威胁、恐吓等非法手段。

同时,催收行为应当合乎社会道德,遵循合理、文明的原则。

第六条:民间借贷双方当事人到人民法院起诉后,法院应当受理。

这一条规定了当事人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审理此类案件,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双方当事人没有以书面形式确认民间借贷关系的,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的建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5.09•【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杨临萍XXX 于蒙民间借贷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有学者认为,民间借贷既非“非正规金融”,亦非“正规金融的补充”,更非所谓的非法金融,而是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民间借贷在我国却处境尴尬:一方面,民间金融受控于政府的严苛管制,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从金融机构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却又对民间金融情有独钟。

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管制,仅仅考虑到了政府及司法部门监管的便利,却忽略了作为市场主体的借贷双方的真正需求。

对于民间借贷利率,既不能完全依照契约自由原则放之任之,也不能依赖政府“看得见的手”对其管制过严。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借贷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如借贷数额巨大、借贷目的多元、利率规制缺乏,等等。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的规定不具体、不完善,尤其是对民间借贷利率问题存在较大争议。

在此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6日公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司法解释已于9月1日起施行。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读者理解这一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司法解释的脉络介绍相关内容。

一、关于民间借贷的认定1.如何看待制定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必要性民间借贷的专门性法律规范尚付阙如,而是散见于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相关行政法律法规、规章文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会议纪要等,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

在对有关民间借贷的范围界定、效力认定、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及法律适用等具体问题主要依靠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司法解释和批复、指导意见及行政法规、规章、文件等,而这些司法依据又都是在不同时期为应对当时的形势需要而制定的,不仅在稳定性、延续性、确定性和系统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而且在有关民间借贷的具体法律概念、法律属性等问题及其与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行为的区分等诸多方面仍显模糊,欠缺一套明确、稳定、可行的具体操作规范。

2024民间借贷的法律界定

2024民间借贷的法律界定

2024民间借贷的法律界定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借款人):姓名/名称: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乙方(出借人):姓名/名称: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因资金需要向乙方借款,为确保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借款金额甲方向乙方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元整(小写):¥_____元。

第二条借款期限1. 本借款合同的借款期限为____个月,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2. 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在合同期限届满前提前还款。

第三条借款利率1. 本借款合同的借款利率为每月____%。

2. 逾期还款的利息按每日____%计算。

第四条借款用途甲方应保证所借资金用于____(注明用途)。

第五条还款方式1. 本借款采取每月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2. 甲方每月还款金额为:¥____元。

3. 甲方应每月____日前将还款金额汇至乙方指定的银行账户。

第六条担保措施1. 本借款合同不设立担保。

2. 甲方承诺以其全部资产对借款本息承担还款责任。

第七条违约责任1. 甲方逾期还款的,应支付逾期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

2. 乙方未按约定提供借款的,应支付违约金,并承担违约责任。

第八条争议解决本借款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其他约定1. 本借款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2. 本借款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借款人):________________乙方(出借人):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多方为主导时的,附件条款及说明一、当甲方为主导时,增加的多项条款及说明1. 提前还款罚金甲方如在合同期限内提前还款,应支付给乙方提前还款罚金,罚金计算方式为:提前还款金额×月利率×提前还款月数。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司法解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保护民间借贷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司法解释。

第二条民间借贷指的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通过协商借贷的行为。

借款双方应当自行确定借贷利率、还款方式等相关事项。

第三条民间借贷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合法、诚信的原则。

借款双方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四条本司法解释适用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

第二章民间借贷的效力第五条民间借贷协议应当符合法律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反强制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六条民间借贷协议经履行,双方指定的贷款对象取得了贷款的使用权,应当认定为有效。

第七条民间借贷协议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三)违反公序良俗;(四)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八条民间借贷利息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具体调整方式参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章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第九条当事人就民间借贷纠纷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十条当事人就民间借贷纠纷事先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要求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但是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第十一条当事人未事先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要求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予以受理。

第十二条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也可以约定仲裁人进行仲裁。

当事人约定的仲裁机构或仲裁人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纠纷进行审理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

对于争议焦点明确、事实清楚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作出判决。

第十四条当事人可以合法约定逾期还款的违约金,但是不得超过逾期利率的一倍。

如未明确约定,则从逾期之日起,按照合同利率加收。

最高法院:民间借贷纠纷49个常见疑难问题裁判指引

最高法院:民间借贷纠纷49个常见疑难问题裁判指引

最高法院:民间借贷纠纷49个常见疑难问题裁判指引最高法院:民间借贷纠纷49个常见疑难问题裁判指引(1-20)-12-13 徐忠兴尚格法律人作者:徐忠兴来源:ilawyer(xzx-lawyer)阅读提示:本文所载裁判指引节选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民间借贷纠纷审判案例指导》(人民法院出版社 8月第1版,感谢原作者),并结合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系统梳理出民间借贷纠纷审判实务中常见的49个疑难问题裁判规则,力图做到言之有物、行之有据、拿来即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本文中简称《规定》。

1.借条上未载明出借人,能否推定借条持有人为出借人?【要旨】在出借借款时未在借条上载明出借人的,一般情况下基于日常经验规则,则推定持有人为出借人。

但若根据具体案情,仅凭借条难以达到高度盖然性之标准的,则这种推定不能成立。

【解析】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一般予以受理。

借条持有人为实际出借人只是基于日常经验规则的一种推定,并非绝对。

当然,在借条持有人最终与实际出借人系同一或者意志相一致的情况下,只要借款人无合理异议的,法院能够推定借条持有人为实际出借人,而无需深入到借条持有人与实际出借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当中进进行审查。

但若借款人有合理异议,或借条确存在种种异常,法院应当要求借条持有人对其确系实际出借人进行进一步说明、举证。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链接】卢某与林某、颜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一审: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台温新商初字第176号;二审: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浙台商终字第443号。

载《人民法院案例选》第3辑。

2.借条所载出借人姓名与原告同音不同字,如何认定原告系实际出借人?【要旨】借条所载出借人姓名与原告同音不同字,且该借条现为原告所实际持有,可推定原告为借条所涉借款的出借人,具有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

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法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全文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全文司法,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全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2015年8月6日,全国最高人民法国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以下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全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5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5次会议通过)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当事人的名词解释

当事人的名词解释

当事人的名词解释当事人(Party)是指在一项法律行为或争议中直接参与的个人、团体或机构。

作为法律程序中的核心主体,当事人在争议解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各个领域,当事人的地位和权益保护都被赋予了高度重视。

在刑事案件中,当事人通常指的是被告和原告。

被告是被指控犯罪的个人或团体,而原告则是提起诉讼或控告的个人或团体。

他们在法庭上会通过证据和辩护来争辩案件的真相,并最终由法官或陪审团作出裁决。

被告享有无罪推定的权利,意味着在未被证实有罪之前,被告应被视为无罪。

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

原告是提起诉讼或申请的一方,而被告则是面临诉讼或申请的一方。

民事案件可以涉及各种争议,例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或家庭纠纷。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会提供证据和辩护,向法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最终,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判决案件的胜负,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除了刑事和民事案件之外,当事人的概念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

在商业合同中,买方和卖方都被视为当事人。

他们在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以及解决合同争议时拥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在劳动法中,雇主和雇员也是当事人,他们需要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并保护彼此的权益。

当事人的地位和权益保护是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石。

法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为此,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了独立的司法机构,以便在争议解决过程中维持公正和中立的立场。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的利益保护往往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法律程序可能会复杂繁琐,让当事人难以理解和应对。

缺乏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个人或弱势群体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另一方面,法律程序中的不公正现象也可能对当事人的权益造成伤害。

例如,部分地区可能存在腐败、贿赂或滥用职权的问题,导致法律程序失去公信力。

在一些案件中,当事人可能面临着权力不对等的情况,无法平等地参与争议解决过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国家通过法律援助制度来保障弱势当事人的权益。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2020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2020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2020如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人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在守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在法律方面也在不断的完善,在2020年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有了新的补充。

因为民间借贷出现的官司是很多的,很多时候其中会牵扯到很多的内容,涉及到很多的方面,但是总是会遇到新的问题,很难找到解决办法,所以我们国家对于法律的完善一直没有停止。

一、民间借贷主体更加规范(第一条)《民法典》第二条将民法调整的主体范围界定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此次2020修订版与民法典相对应,将民间借贷的主体范围修改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不再采用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说。

二、民间借贷涉嫌犯罪的移送范围扩大(第五条)民间借贷活动中涉及的刑事罪名一般是非法集资罪,但是其他罪名比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时也表现为民间借贷的外在形式。

在2015旧版中,移送公安或检察机关的前提是民间借贷行为只涉及非法集资犯罪。

2020修订版增加了兜底作用的“等”,即第五条第一款: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

这样扩大了移送案件的范围,增强了刑事制裁的力度。

三、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由提供借款时合同生效改为合同成立(第九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性合同,提供借款时合同成立还是生效,《民法典》对此问题进行了统一,第六百七十九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2020修订版第九条亦与民法典保持一致,将2015旧版规定的提供借款时的生效要件改为合同成立。

四、删除通过网络贷款平台支付借款的方式(第九条第二款)近两年互联网金融泡沫破裂,众多P2P爆雷跑路,不仅破坏了金融监管秩序,而且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国家也在鼓励P2P平台良性退出。

2020修订版与此相呼应,删除了通过网络贷款平台支付借款的方式,但是仍在第二十二条保留了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借贷的模式。

法释2020 27号民间借贷解释

法释2020 27号民间借贷解释

法释2020 27号民间借贷解释民间借贷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长期以来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了资金支持。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活动日益活跃,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发布了法释2020 27号民间借贷解释,对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和范围根据法释2020 27号民间借贷解释,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与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的货币或者其他财物往来。

民间借贷的范围包括借款、贷款、信用、担保等各种形式。

此外,解释还明确了民间借贷的性质,即民间借贷为民事法律关系,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

二、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和保护法释2020 27号民间借贷解释明确了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民间借贷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利息、借款期限、借款用途等事项。

同时,解释规定,民间借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非法借贷行为应当依法查处。

三、民间借贷的利率和利息在民间借贷中,利率和利息的约定是常见的争议焦点。

法释2020 27号民间借贷解释对利率作出了明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此外,解释还明确了逾期利息、违约金等其他费用的问题,要求其合计不得超过法定利率的上限。

四、民间借贷的证据和纠纷解决为保证民间借贷纠纷的妥善处理,法释2020 27号民间借贷解释对证据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当事人应当妥善保管借贷合同、支付凭证、借款凭证等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提供有效证据。

解释还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纠纷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五、民间借贷的监管和法律责任为确保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法释2020 27号民间借贷解释明确了监管职责。

各级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解释对非法借贷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重要知识点】司法考试卷三民事诉讼法精讲笔记:当事人适格的含义

【重要知识点】司法考试卷三民事诉讼法精讲笔记:当事人适格的含义

【重要知识点】司法考试卷三民事诉讼法精讲笔记: 当事人适格的含义司法考试卷三民事诉讼法精讲笔记:当事人适格的含义当事人适格, 又称正当当事人, 是指对于具体的诉讼, 有作为本案当事人起诉或应诉的资格。

当事人适格与诉讼权利能力不同。

诉讼权利能力是作为抽象的诉讼当事人的资格, 它与具体的诉讼无关, 通常取决于有无民事权利能力。

当事人适格是作为具体的诉讼当事人的资格, 是针对具体的诉讼而言的;对于当事人适格与否, 只能将当事人与具体的诉讼联系起来, 看当事人与特定的诉讼标的有无直接联系。

例如, 在甲与乙的贷款纠纷中, 丙向法院起诉要求甲返还乙的贷款, 由于丙与甲乙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无直接联系, 丙就不是本案的适格当事人。

当事人适格与作为纯粹形式上的当事人也不同。

纯粹形式上的当事人仅以原告主观上主张为准, 作为原告就是向法院起诉请求权利保护的主体, 作为被告即为被诉的主体。

而当事人适格则是指对本案的诉讼标的, 谁应当有权要求法院作出判决和谁应当作为被请求的相对人。

结语:司考大致的时间轴:3月份感性认识司考——4月份开始备考——5月份公布大纲——6月份网上报名——7月份现场确认——8月份打印准考证副证——9月考试。

选择适当的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使你走上成功的捷径;但如果选择方法错误, 可能会使你误入歧途, 导致失败。

司法考试不仅仅是智力的考验, 同时还是一个方法的较量。

煮水要不间断地持续加热, 直到煮开, 这样才省时、省力。

司法考试就像煮开水一样, 要集中火力, 一鼓作气、直到突破。

否则, 不论上一年考多少分, 只要没通过就都是没有烧开的水, 在第二年的备考中又都得“回零”从常温开始煮, 基础基本一样, 如果在第二年不加倍努力, 仍然会“烧不开”。

最后祝同学们都能顺利通关, 大家下载学习也是对我们的支持!谢谢。

2015最高法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

2015最高法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

2015最高法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今日上午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的有关情况。

该司法解释要点如下:(一)关于民间借贷的界定。

解释第一条第一款开宗明义“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 这个界定体现出了民间借贷行为特有的本质和主体范围。

从称谓的形式上明晰了与国家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区别,也从借贷主体的适用范围上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区分。

(二)关于民间借贷案件涉及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交叉的规定。

在民间借贷纠纷当中,此类案件往往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非法经营等案件交织在一起,出现由同一法律事实或相互交叉的两个法律事实引发的、一定程度上交织在一起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即民刑交叉案件。

民刑交叉问题主要包括刑民程序的协调与实体责任的确定两个方面,这一部分主要包括:1.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民间借贷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这一规定有利于公检法三机关在打击和处理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时能够更好地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2.对于与民间借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将犯罪线索材料移送侦查机关,但民间借贷案件仍然继续审理;3.借款人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三)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鉴于民间借贷合同的特殊性,司法解释在这一部分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1.自然人之间民间借贷合同的生效要件;2.企业之间为了生产、经营需要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只要不违反合同法第52条和本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内容的,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这也是本司法解释最重要的条款之一;3.企业因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有效;4.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而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2条和本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的内容确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5条释义摘要本文档旨在对最新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中的25条解释进行详细说明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

一、关于民间借贷的定义根据《解释二》第一条,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其他组织之间,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中介,借贷资金并约定支付利息、还款期限等条件的行为。

1.1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当两个自然人之间发生借贷行为时,其应当遵循法定的借贷程序与规定,明确利息、还款期限等条件。

1.2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民间借贷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借贷行为应当遵循法律规定并明确相关合同条款,确保借贷双方的权益。

1.3法人之间的民间借贷法人之间的借贷行为需按照《解释二》的规定进行操作,明确借贷条件与债务履行义务。

1.4其他组织之间的民间借贷类似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借贷行为,其他组织之间的民间借贷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不得提供高利贷的界定第二条至第七条对与民间借贷相关的高利贷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2.1利率标准的限制《解释二》明确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的36%,而自然人与法人、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利率需参照国家规定进行合理确定。

2.2合理利息的界定根据《解释二》第四条的规定,借贷双方可以约定合理的利率,但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制。

2.3隐含利率的规定根据《解释二》第五条的规定,借贷双方应当明确约定利息计算方式,不得存在隐含利率。

2.4惩治高利贷如出现高利贷情况,借贷双方可向法院寻求帮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惩治。

三、民间借贷的合同和证据民间借贷的合同和证据对于维护借贷双方的权益至关重要。

下面是针对合同和证据的一些具体规定。

3.1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解释二》第八条,民间借贷双方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合同一旦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

3.2证据的重要性民间借贷纠纷常常涉及证据问题,根据《解释二》第九条,借贷双方应当妥善保管相关证据,并在需要时提供给法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借贷中当事人称谓的法律含义
在民间借贷合同纠纷中,发现在合同文字上,有的弄不清谁是借款人,谁是贷款人,更弄不清担保人为谁担保。

为准确使用当事人称谓,对借款合同中当事人称谓做简单描述,以资参考。

1、借款人是从别人那借到款项的人,不是出钱借给别人的人。

2、出借人是自己有钱借给别人的人。

3、贷款人和出借人虽然称呼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自己有钱借给别人的人。

贷款人不是借款的人,而是把钱借给别人的人。

4、担保人就是保证人。

5、保证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6、一般保证是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才承担保证责任。

7、不能履行与不履行不是同一概念,不能履行就是没有能力履行;不履行包含不能履行,也包含有能力履行但拒绝或拖延履行的情形。

8、连带责任保证就是保证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到期后,出借人既可以找借款人偿还,也可以找保证人偿还。

9、抵押人在借款合同中,一般是借款人或借款人找的第三人。

借款人或借款人找到的第三人不用把财产交给出借人,即不转移财产的占有,用该财产做债权的担保。

10、抵押权人一般是出借人或贷款人。

11、抵押物是用来担保的财产。

12、出质人在借款合同中,也是借款人或借款人找的第三人,出质人将质押财产交给出借人,用该财产做债权的担保。

13、质权人就是出借人或贷款人。

14、质物就是移交给出借人用来担保的财产。

15、定金也是一种担保方式,订金不是担保方式。

16、流质条款就是债务人不能如期履行债务时,债权人直接取得抵押、质押财产所有权的条款,流质条款无效。

17、借款合同的当事人有借款人,贷款人,担保人;或借款人,出借人,担保人。

18、抵押物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质押物不可以是不动产。

19、质押物除了动产,还有权利。

20、不动产抵押,办理抵押登记才生效,没有抵押登记不生效。

21、名为买卖,实为借贷的,买卖无效。

22、保证期间是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间,超过保证期间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不是一个概念。

23、诉讼时效是法律规定的主张权利的期间,借贷纠纷是两年。

24、法律支持的最高年利率是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