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范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理解古诗中隐藏的哲理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孩童玩耍冰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1.听诵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2.解读诗歌内容,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分组讨论,尝试朗读和演绎诗歌。

3. 拓展1.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探索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 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练习1.默写古诗《稚子弄冰》。

2.分组朗诵古诗,展示诗歌的节奏和表达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围绕古诗《稚子弄冰》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进行集体备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想: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

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师生玩游戏。

师: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往事”,共包含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四篇课文。

这些文章都充满了感情色彩,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展示了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而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则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语文要素。

例如,在研究《古诗三首》时,学生需要认识4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1个词语。

在研究《祖父的园子》时,学生需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在研究《月是故乡明》时,学生需要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并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在研究《梅花魂》时,学生需要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会走进提问对象——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并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学生还需要学会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并学会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在本单元的作教学中,学生需要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教学中,学生需要归纳梳理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同时,学生还需要积累并背诵古诗《游子吟》。

在本单元的《古诗三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识字写字的策略,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和多音字,并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一些字。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篇1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共有孩子21名,经过近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地认字、识字能力、口语交际、写作能力、预习新课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但部分孩子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

所以本学期除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做进一步的指导,并且尝试提高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孩子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三)单元重点、难点第1单元:一是引导孩子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孩子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孩子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范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三首古诗,都与童趣有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童趣诗——古诗词璀璨星河中最清新的浪花一朵。

童趣诗清新活泼,无忧无虑,没有争斗与疾苦,只有童年时光的美好与天真。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以下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目标教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慧,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吧。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诣、为、曰、应、禽。

(2)引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中间要停顿。

)(3)反复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1)其父:他的父亲。

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

设,摆放,摆设。

(3)此是君家果。

此,这。

君,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4)未闻:没有听说过。

未,没有。

闻,听说。

(5)夫子家禽:先生您家的鸟。

夫子,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祥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祥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祥案五篇篇一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祥案教学目标: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fu)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2)新词理解。

语文下册五年级第一课教案模板10篇

语文下册五年级第一课教案模板10篇

语文下册五年级第一课教案模板10篇语文下册五年级第一课教案模板10篇语文教案对于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语文下册五年级第一课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下册五年级第一课教案篇1《慈母情深》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

回首这一堂课,谈谈我的教学反思:一、读题释题,激发情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引领学生认真读课题,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成为导引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

本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让学生根据小组合作要求,进行寻找、批注。

学生或圈,或读,或画,或写,或说......交流,品味,感受慈母情深,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

学生把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

三、品词斟句,深情感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伟大与无私,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如两个表达很特别的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体会慈母的憔悴,慈母的瘦弱,慈母的疲惫不堪,慈母的辛苦劳累。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仔细品味、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来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感情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的深沉,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小组合作时间过长,影响了下面环节的展示,对本文中写法的指导还不够,评价的语言不是很丰富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内容和背景。

2.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能够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4.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意境和情感。

2.熟悉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与乡村夜晚相关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三首——村晚》的诗境。

二、呈现1.学生跟读诗歌,交流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2.教师解读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2.整合各组讨论成果,共同理解古诗。

四、感悟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体味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下对乡村夜晚的感悟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交流感受。

五、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古诗的核心意义。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古诗三首——村晚》中的部分内容,并写下对古诗的感悟。

七、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村晚》•诗中景物描写•感悟与表达八、黑板报设计设计一个以《古诗三首——村晚》为主题的黑板报,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教师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以上是针对《古诗三首——村晚》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其中的精彩句子或整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来领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兴趣,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感受爱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当引入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三首古诗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这包括让学生不仅掌握字面的意思,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讲述背景故事、介绍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们将逐一解析三首古诗的主旨。

在解析过程中,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让学生知道每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在理解古诗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氛围。

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主旨和意境的理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过程中,采用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会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并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体会那时候的孩子童年天真快乐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三首古诗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所带来的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活动:欣赏图片---“乡野乡情”)一、导入谈话导入法:看到田园,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哪些画面?美丽田园曾令来玩赏的许多诗人留下过经典名句。

(引读《七月》、辛弃疾、陶潜等人的经典四时田园诗句)二、朗读三首古诗,熟记古诗中的生字。

1.领读学生朗读三首古诗,再让学生默读一遍。

2.板书:昼耘桑晓三、初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整体感知1. 理解这首诗所描写的场景,借助侧边注释理解古诗的含义。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3.小结过渡:同学们能借助课后注释大致理解了诗意。

那么,我们读诗,是不是做到能理解诗意就可以了呢?就算读懂了这首诗呢?——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品悟这三首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真正地走进这三首诗。

四、举象入境------想象画面1. 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你觉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中描写的农家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一个词读出他们各个勤劳能干?(学生)齐读古诗。

2. 的确,诗人当时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农家人的勤劳质朴吸引了他,使他驻足观望,同时他也很想走上前去,走到他们的身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先来到谁的身旁?(让学生进行想象并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3.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诗人就这样时而欣赏田园美景,时而远远地伫立在那儿,望着田间劳作的人们,望着树下天真可爱的孩童,在他沉醉于这份和谐与美好的同时,他的心里也隐隐泛起别样的忧虑,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忧虑吗?4.就因为眼前的一切太美好了,他的心里不禁泛起丝丝担忧,他真的担忧此时眼前美好的一切,所沉醉的一切在哪一天就会失去,因为“安居”才能------“乐业”,“国泰”才能--------“民安”啊!(齐读板书:“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此时,诗人内心的担忧有多深,沉醉就有多深啊!这首诗寄托着他美好的祝愿,愿哲理的百姓生活永远安定幸福——(齐读课本中诗)五、总结1.在交流中随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乡野生活。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和同学分享寒假里的喜怒哀乐以及新发现、新收获。

2.交流展览寒假作业,对寒假生活做个总结。

3.了解高年级语文课本的结构、每个单元的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4.对本学期的语文成绩拟定目标,制订计划,并交流怎样落实。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本学期语文课本的特色,明确学习方向。

2.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轻松入课。

1.师:愉快的寒假结束了,恭喜同学们长大了,现在老师就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曲《童年在长大》。

同学们要认真听,听后谈感受哟!2.课件出示:我长大了。

配背景音乐《童年在长大》。

3.师: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引导学生谈出又长大一岁,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二、重温寒假,其乐融融。

1.师:这个春节,大家一定过得很开心。

你们能将最想说的话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大家畅所欲言吧!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作业展览,取长补短。

1.大显身手。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你们的寒假过得愉快而有意义。

现在,又到了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把最能代表你寒假成长的、你认为最有创新精神和意义重大的作业摆到桌子上,我们来个“作业大比拼”。

2.互动交流。

现在请每位同学携带自己的笔、本,走出自己的座位,去欣赏其他同学的作业,对于有深刻印象和感受的,及时记录下来。

3.学生参观。

4.全班交流。

(1)指名谈谈自己认为最出色的作业,并说出其出色在哪里。

①优秀对联的集锦。

②优秀书法的心得。

③出色的手工制作。

……(2)优秀学生谈自己的经验。

(3)以不点名的形式给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提个醒儿:不能一放假就忘记自己学生的身份。

5.教师小结:凡是被选作“黑马”的同学,一定是怀揣着伟大的理想,目标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人。

四、语文课本,新的朋友。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一课《花朵的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花朵有自己的语言,并能描述花朵的特点;2. 认识到花朵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并表达花朵的语言;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备好教材、诗歌、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本、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听音乐、欣赏花朵等方式,让学生进入“花朵的世界”。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体味诗歌的美感和韵律。

(2)理解课文解释生词、探讨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诵课文让学生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花朵的知识,分享自己对花朵的认识和感受。

4. 诗歌创作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花朵,发挥想象,写一首展示花朵美丽和神奇的诗歌。

5. 思维拓展让学生思考:花朵有自己的语言,人类是否也能用非语言的方式与花朵交流?6. 识记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仔细听讲,做好归纳和总结。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册的练习,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花朵为主题,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花朵的美感、神奇和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通过课堂讨论和诗歌创作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扩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花卉园观赏花朵,让学生亲身感受花朵的魅力和生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花朵的了解和热爱。

可以安排学生制作花朵的手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让学生在感受花朵之美的也能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珍惜生命,培养对美的感悟和追求,使之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学生。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生字,准确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同时,通过注释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通过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研究目标包括认识并掌握“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法学法包括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语言运用。

教师将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

同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最后,教师将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过程包括预案和导入。

预案包括完成《同步指导》对应课文预作业。

导入阶段,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XXX的话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然后,教师将板书课文题目“古诗三首”并齐读。

接着,教师将引导学生猜读诗题,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乐趣。

相机点拨:诗人通过描绘田园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感受。

同时,也可以通过描绘画面来帮助自己记忆诗句。

2.深入理解古诗,分析诗句1)指名学生读出第一句诗句。

老师相机正音:“昼夜耘田供耕织”,这句话中的“昼夜”表示时间的长久,同时也强调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而“耘田”、“供耕织”则是在描述农民的工作内容。

2)指名学生读出第二句诗句。

老师相机正音:“春夏桑阴长,秋冬蚕叶齐”。

这句话中的“春夏桑阴长”是在描述夏季的田园景色,而“秋冬蚕叶齐”则是在描述冬季的田园景色。

整句话强调了四季变化的美妙。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教学。

这三首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环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准备教材:准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和译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2. 读懂诗歌内容,了解三首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三位朋友,介绍范成大、杨万里、雷震。

了解完作者,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学习字词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

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昼夜耕耘供品幼稚涟漪教师过渡语:学习完本课生字,并读通顺课文后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生字,词语着重学习。

拓展:易考词语:报晓、桑树、耕耘、昼夜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翻译古诗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思考题:1.三首古诗词语解释师:时间到,停。

看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总结答案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生:1.耘田:在田间锄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供:从事。

4.傍:靠近。

5.阴:树荫。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稚子弄冰》中的词语。

生:1.稚子:幼小的孩子。

2.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3.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4.磬: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村晚》中出现的词语。

生:1.陂:池塘。

2.漪:水中的波纹。

3.腔:曲调。

4.信口:随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化底蕴,体会诗歌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诗句的意义及诗歌韵律、意境的感悟。

3.古代文化知识的拓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资料:收集有关诗人王之涣、李白、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同时,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句,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诗句的停顿。

接着,让学生背诵诗句,检查背诵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童年如诗,澎湃着激情,洋溢着欢笑;童年如歌,飞旋着梦想,律动着趣味。

回味童年,几多愉悦,几多难忘:瞧,小小的的芦叶船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听,璀璨的星子正和月亮姐姐说着悄悄话;当然还有那自由自在的我们,肆意挥洒着花样年华……。

这游戏的童年,这快乐的童年,这难忘的童年,我为你欢呼,我为你歌唱。

童年时,孩童们在田边学做农活,脱晓冰敲击,横牛背吹笛,于后园戏耍,都有无穷的情趣。

童年时,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那淡淡的回忆中充满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乡人的不舍。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童年更是让人无比眷恋的。

让我们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飞扬,飞向远方……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每篇文章描写的童年往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仔细体会字里行间蕴蓄的情感,懂得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或描写农人及小孩劳动的情景,或描写孩童穿冰作钲的场景,或描绘优美的山村晚景,都极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三首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三首古诗在表现情趣、表达感情方面的异同。

2课时1古诗三首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看插图补画面,想象意境,使学生对童趣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乡村生活的感受更为真切,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趣和感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五篇第一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诗题)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

“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范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三首古诗,都与童趣有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童趣诗——古诗词璀璨星河中最清新的浪花一朵。

童趣诗清新活泼,无忧无虑,没有争斗与疾苦,只有童年时光的美好与天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以下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范文一目标教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慧,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吧。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诣、为、曰、应、禽。

(2)引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中间要停顿。

)(3)反复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1)其父:他的父亲。

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

设,摆放,摆设。

(3)此是君家果。

此,这。

君,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4)未闻:没有听说过。

未,没有。

闻,听说。

(5)夫子家禽:先生您家的鸟。

夫子,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来应答,妙趣横生。

杨氏之子才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可见他聪明机智,应对能力强。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相比,你认为哪一句更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

“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水果”这个意思,反映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杨氏之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处。

2.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如歇后语、谚语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等。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中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杨氏之子智慧语言的艺术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弄懂文言文意思,品读对话体会语言的巧妙,并且通过拓展环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的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范文二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

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凛然气节。

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

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

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

晚年隐居石湖。

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⑥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6、解释全诗:其一: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其二: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8、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

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

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

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

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范文三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允许有自己的感受。

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收篙停棹坐船中。

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