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析——拙政园

合集下载

拙政园分析完整版

拙政园分析完整版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
立水边、秀美倩巧。
其雪梅中总,香部体亭云是旁布蔚植拙局梅亭政以,:园暗水雪香的池香浮主为,动景指。中梅又区心花称,,。冬为云亭亭蔚。精台,华楼指所花榭木在皆繁。临盛面。水此积而亭约建适1宜,8早.池5春亩广赏。 树茂,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 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 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 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西为“雪香云蔚亭”,东 为“待霜亭”。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 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 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 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 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 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花木为胜
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 (“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
花木为胜
倚玉轩、玲珑馆的竹 “倚楹碧玉万竿长” “月光穿竹翠玲珑”
花木为胜
待霜亭的桔 (洞庭须待满林霜”)
花木为胜
听雨轩的竹、荷、芭蕉 (“听雨入秋竹”,“蕉叶 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 声”)
花木为胜
玉兰堂的玉兰 “此生当如玉兰洁”
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早期王氏拙 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 材。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 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 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 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花木为胜
“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
花木为胜
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
空间布局
西花园
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分析

一池三山
B
利用山石把水面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A
利用假山石分割 的空间相互连绵、延 伸、渗透,找不出一 条明确的分界线。
景观较平淡、 优雅、宁静。
景观较集中, 而富变化。
一池三山景区
译意:白梅飘香树木葱茂。雪 香云蔚亭草书匾额“山花野鸟之间” 富有山林野趣的山花和野鸟,充满 了春的活力,雪香云蔚亭南柱楹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显 静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创造出一个 幽静、深邃、富有情趣的自然景色, 描绘世界的静止和安谧,颇富佛教 禅意。
香洲底层平面
香洲顶层平面
北 东 西
香洲

小飞虹
小飞虹作为架空的廊桥,既有 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可使两侧空间 相互渗透,从而加强了空间的层次 感。半通半隔,意境悠远。
自松风亭透过小飞虹看香洲,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 自香洲透过小飞虹看松风亭,原来作为近景的松风亭则变为远景。
小沧浪
小沧浪位于拙政园西部,面积约占600平方米, 约占中部面积的1/20,曲折变化丰富,小沧浪水院在 整个境域组织中属于幽深屈曲,利用建筑和水景域的 典型,
荷风四面亭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 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 山廊或假山石级。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 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上 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见山楼高 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见山楼的游廊分别通往一二楼,其中二 楼的爬山廊随山势高低转折,极富变化与情 趣。
柳阴曲路
柳阴曲路空廊起到了导游的作 用,而且是贯穿在两个景区之间的 线索。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建于苏州市虎丘区,其园林建筑与景观极具特色,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园林文化、景观设计、园林结构、文化意义等方面对拙政园进行分析。

一、园林文化苏州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园林文化氛围,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苏州园林利用自然山水,取得天人和谐之美,有“人工为自然,天地合一”的园林理念,将自己打造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创新了园林文化,既积极吸收华夏文化,又吸收异域文化,形成了“灵心所见”的园林特色。

二、景观设计拙政园的场景设计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其时空布局设计合理,空间利用充分有效。

整个园林包括了池塘、山水、假山、建筑、花岗石等元素的结构,以及清静、雅致的格调,构建起一派风雅之气。

拙政园园内的景观很有特色,花岗石路上雕刻着名人手迹,墙上也刻有许多文化名人墨迹,这样将追溯文化和历史的气氛完美地融入其中。

古典式建构、精美细致的雕花门、弧形山墙等,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还采用了互见互联的手法,形成连续流通的空间,在自然中自然寻址,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三、园林结构拙政园的景观布局以水为中心,园林结构构建了自然美与文化美的结合。

整个园林以池塘为骨架,把人工山水、花草、石块等构成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园内石牌坊、假山、亭阁、廊榭、楼阁等建筑也各具特色。

所有的建筑物都以重重叠叠的园区进行着自然的分隔,中间留出溪流或池塘等自然景观,形成自然的隔断与联系,方便游人欣赏风景。

拙政园的色彩构成也非常注重设计,园内花坛花事更是极具灵光,令游人呼之欲出。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审美意趣。

四、文化意义拙政园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的观赏价值,更体现在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思想。

拙政园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和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民族气质,同时也传递了社会重视诗词书画和文化艺术的价值观。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

在船头,四面开敞明亮,满园
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
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凉爽。

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旳题 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

西
香洲

香洲顶层平面
小飞虹
小飞虹作为架空旳廊桥,既有 分割空间旳作用,又可使两侧空间 相互渗透,从而加强了空间旳层次 感。半通半隔,意境悠远。
自松风亭透过小飞虹看香洲,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 自香洲透过小飞虹看松风亭,原来作为近景旳松风亭则变为远景。
园林旳骨髓—山石 园林旳五官—建筑
园林旳血脉—水系 园林旳毛发—花木
私家园林之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1523年明朝正 德年间,是中国一座著名旳园 林。拙政园是王献臣弃官回乡 后拓建而成,四百数年来拙政 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 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 政园为中国旳四大名园之一,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旳避暑山 庄,苏州旳留园齐名。作为苏 州园林中旳经典作品,被誉为 “中国园林之母”,也是全国 要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 83.5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 。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 晚清建筑园林遗产。
透过枇杷园旳门洞看雪香云蔚婷
绣绮亭
荷花池
远香堂
绣绮亭三面开敞,北可 俯看大荷花池之沧浪,西可 远眺远香堂之红裳,南可近 望枇杷园之晚翠。亭柱有 “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之劝世联文,亭墙窗额复有 “晓丹晚翠”之匾,两侧还 有“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 桃”这么旳应景之对。
绣绮亭平面图 枇杷园
海棠春坞
荷风四面亭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 从西部可经过平坦旳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 山廊或假山石级。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 黛瓦,色彩淡雅,楼上旳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上 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见山楼高 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旳景物构成均衡旳图画。

拙政园中园亭立意与布局分析

拙政园中园亭立意与布局分析

总之,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独特魅力。通 过运用空间句法等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园林的空间结构 和文化内涵,还能从中获取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 设计中,我们应该借鉴拙政园等传统园林的精髓注重空间句法的运用和自然 与文化的保护,以创造具有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环境。
1、空间构成
拙政园的空间构成分为前庭、中院和后园三个部分。前庭是园林的入口处,起 着引导游人进入的作用;中院是园林的主体部分,包括水面、假山、亭台楼阁 等元素;后园则以自然风光为主,是园林的出口处。这三个部分有机组合,形 成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园林空间。
2、空间氛围
拙政园的空间氛围独特,充满了诗情画意。园中以小桥流水、花香鸟语为主要 特色,给游人带来宁静、优雅的感受。水是拙政园的灵魂,园内水系丰富,大 小水面相结合,错落有致。水中的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以及游来游去的鱼儿, 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谧的氛围。
总之,拙政园以其独特的空间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 魅力。无论是从整体布局还是从细节处理上,拙政园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 林建造的艺术精髓,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些特征使得拙政园不仅 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基本内容
拙政园,这座坐落在苏州古城东北角的园林,以其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而闻名 于世。它的构建和设计充满了独特的元素,反映出古代中国深厚的文化和艺术 底蕴。本次演示将尝试从历史背景、空间布局、文化意蕴三个方面,深入探讨 拙政园的造园元素。
二、空间格局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拙政园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全园分为东、中、西 三部分,以中区为主,且布局自然和谐,水池、山石、植物、建筑等各类元素 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沧浪亭”,后因得主溥仪的点化而得名“拙政园”。

这座园林占地约为5.2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小型园林设计风格和巧妙的水景演绎而闻名。

园林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三个部分。

中部是最主要的景点,包括了白塔、景德楼、翠鸟楼等建筑。

东部的特色是漫步的长廊和见证历史的展览馆。

西部则以静谧的花园和复古的建筑为主。

拙政园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原则之一,即以水为中心。

整个园林布局围绕着人工湖展开,湖水被半抱园的布局环绕。

在湖的中央,有一座小岛,名为柏梁亭,是园林的最高点,也是游人欣赏湖景的最佳地点之一、湖水之外,还有许多小溪、小桥和人工山石,它们与植被和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景观。

除了水景,拙政园的建筑也是园林艺术的亮点之一、园林内建有多座楼阁、亭台和假山。

白塔是拙政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它是园林中最高、最精致的建筑之一,也是游人最喜欢的拍摄点之一、景德楼则是一座仿古建筑,它用红木和瓷砖来装饰,展示了传统的工艺美术。

翠鸟楼是一座古朴而美丽的木结构亭子,提供了俯瞰园林的绝佳视角。

拙政园的设计还融合了文化和艺术的元素。

整个园林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草木和石头,它们通过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美。

园林内也设有一些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古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游人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和听讲解,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总的来说,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小型园林设计风格和巧妙的水景演绎而闻名。

园林的核心是以水为中心,水景与建筑和植被相得益彰,形成了和谐的景观。

园林内还有多座精致的建筑和花卉、草木展示。

此外,园林内还设有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古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

拙政园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欣赏和学习。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而闻名,下面我将对拙政园的造景手法进行分析。

首先,拙政园注重景观布局的合理性。

整个园林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是主体花园,北部是次要花园。

主体花园采用了"人、山、水"相结合的布局,其中人是指建筑物、人工岛、廊下等,山是指人工山,水是指人工湖。

这种布局将人建造的景观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其次,拙政园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

拙政园采用了错落布局的花坛、石塔、石桥等元素,通过透视手法营造了景深感。

不同大小、高度的花坛、石塔和石桥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林中,使得整个园林展示出层次感和景深感,给人以远近有序的视觉效果。

再次,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对称和平衡。

拙政园的建筑、花坛、峭岸等景观元素都采用了对称的布局。

例如,园林的主体建筑苕溪渔舟和石舫建筑对称,花坛、石桥的布局也是对称的。

这种对称的布局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追求平衡与和谐的审美理念。

最后,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拙政园中有各种各样的景观元素,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荷塘月色等。

这些景观元素形式多样,布局巧妙。

园林中的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景色和氛围,通过不同景观元素的变化和组合,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观变化多样,使人在游览中不断产生新鲜感和惊喜感。

综上所述,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景观布局合理,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注重景观的对称与平衡以及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这些手法使得拙政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与赞赏。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其意境构成手法巧妙、独具特色。

整体布局采用了“曲径通幽、回环婉转”的手法,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风格,园林景观以水为主题,充分展现了水乡氛围。

意境营造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山水和建筑之美,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致。

而园内的文化内涵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古典雅致之美。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华园林的独特魅力,其构成手法精湛,展现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文化内涵、深远、巧妙、独具特色1. 引言1.1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其意境构成手法堪称经典。

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详细的解读,探讨其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手法以及独具特色的品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拙政园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对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赏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对这座古典园林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2. 正文2.1 整体布局苏州拙政园是一座经典的园林建筑,其整体布局精致而独特。

园内主要由水池、廊亭、假山、小桥等组成,整体呈现出精巧的对称布局。

园林中心是一座精美的亭台,四周环绕着水池,水面倒映出亭台的倩影,增添了一份宁静和雅致。

园内的小桥曲径蜿蜒,将园中各处景致串联起来,使游客仿佛穿越在一幅幅画卷之中。

假山被巧妙地布置在园内各处,既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自然的气息。

整体布局既注重对称,又注重错落有致,使游客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舒适和谐的视觉享受。

整体布局的精致和巧妙,体现了园林建筑师对空间的精准把握和美学追求,为苏州拙政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 拙政园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

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

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亭台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下面将通过对园林中的园路、铺装、亭廊、水体等方面对拙政园做进一步详细的分析。

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典范,每一处都是值得推敲和品位的。

在接下来关于拙政园的分析,我们将着重从空间的对比、疏与密、空间序列、主从与重点、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以及廊子、铺装八个方面来做具体的解析。

一、空间的对比在古典园林中,一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得最普遍,形式最多样,也最富有成效。

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的安排在一起,将可借两者的对比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特点。

由于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由于多处于市井,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但为了求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多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来组织空间序列,即在进入园区主要景区之前,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小空间,这样就可以借两者的对比而突出院内主要景区。

拙政园在入口处就明显的运用了这种手法。

1、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极大的压2、为了避免封闭空间过分的单调,在封闭空间缩了人的视野,过此则给人豁然开朗柳暗处做重点处理,开一些花窗,做一些材质变手法。

化等拙政园的入口做的比较隐蔽,有意隔绝院内与市井的生活。

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首先通过一段极为狭窄的走廊之后,到达腰门处,空间上暂时得到放宽,出现一个相对较宽阔的空间形成一个小的庭院,并种植黄杨,在此处空间开始转折。

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作为景墙遮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避免一眼看透园林内部,这也符合古典园林含蓄、内敛的设计风格,在此处的变化是为下一处空间高潮做铺垫。

拙政园古典园林艺术特色

拙政园古典园林艺术特色

拙政园古典园林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其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其园林有着非常独到的艺术特色,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拙政园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拙政园古典园林艺术特色一深邃高雅的意境1. 用诗词典故表达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哲学、美学思想以及伦理道德等在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一些文化典故常常被造园者引用到园林中来, 以表达他们的理想和情操。

拙政园的小沧浪,其景观意境取自于《孟子·离娄》: “有孺子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灌我足。

”用沧浪之水洗涤冠缨和身体的污垢, 比喻超脱尘世、志趣高洁。

苏州沧浪亭的始建者苏舜钦“除名为民”后,自水竹林木之中, 从风光月影之间, 感悟到人生的真趣, 终于有“仕宦溺人为至深”这样的感叹。

他以“沧浪”之名昭于众人, 借以抒发对官场的厌弃, 表现自己的清高和觉悟之后的畅快。

古代不少名园的主人都有类似的境界。

不难看出,中国古典园林把小桥流水、田园牧歌式的遁世归隐一类的意境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2.用比拟、联想来表达意境中国园林景观的诗情画意, 一在园林自身, 一在赏园者的心中。

人与自然在广泛的样态上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从而可以互相感应交流的关系。

这种关系正是审美的一种心理特点。

受儒家比德思想的影响, 园林中的山水泉石以及植物等都被赋予人的品格, 也是对园林意种表达。

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和“远香堂”的题名, 也是寓意深远。

“留听”与“远香”, 一主听觉一主嗅觉,与此两处观荷的用途并无直接联系。

“留听”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诗集)“远香”则出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句。

这两个题名既点出了两处景点的风景特色,又将视觉、听觉、嗅觉沟通在一起, 含蓄地表达了园主洁身自爱、不媚权贵的清高气质, 情景意融于一体。

拙政园园林艺术鉴赏

拙政园园林艺术鉴赏

拙政园园林艺术鉴赏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各学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充盈着精神内容和物质享受的生活境域。

拙政园的艺术特征就在于由诗入园与人景合一、由画入景与物我圆融、由情入境与情景交融。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拙政园园林艺术鉴赏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拙政园园林艺术鉴赏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在造园之初,就要考虑。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庭院专主静观。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廓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

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

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极妙),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

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拙政园设计分析

拙政园设计分析
部西山之上,可谓观景的制高点,从周边的“留听阁”、“卅六鸳 鸯馆”一带可仰视,仰借“浮翠阁”之高增加景深,而从“浮翠阁” 也能俯瞰周边各景点,颇有居高临下之感,可谓俯借.
留听阁仰借浮翠阁
• 4.应时借 • 拙政园中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赏,应时借景也就蕴含其中.
海棠春坞--春景
荷风四面亭--夏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待霜亭——秋景
以水见长是拙政园素有的 造园特点.水是拙政园的 灵魂和纽带,是拙政园的 主体和主题.故拙政园中 一切造园景物都以与池水 相调和、相映衬为.
• 拙政园的池水处理,务求其迂回曲折,一览不尽,是和 一般苏州园林集中用水相对立的分散用水.把水面 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
1、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 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 尽的幻觉. 2、分散用水还可以随水 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起 沟通连接的作用
3.拙政园中部的小 飞虹一带,可谓是 拙政园的精华所在. 由“小沧浪”、小
飞虹”、“香洲”、
“荷风四面亭”、
“见山楼”构成轴 线. 这里的空间丰富, 步移景异.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 唯一的一座廊桥,为三 跨石梁,微微拱起,呈 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 万字护栏,三间八柱, 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 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 廊相连.站在小飞虹上, 更是能饱览周围的水 景,廊景,葱郁的植被, 隐约见到远处的荷风 四面亭、见山楼,近处 又可以见到北面香洲, 还有南面小沧浪,可谓 是节点位置,利用的极 为妥善.
• 苏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独树一帜,拙政园以其意境深远、 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 典范和代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谢谢观赏
•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
• 以水见长 • 庭院错落 • 花木为胜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通过精心布局的景观和建筑,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意境和构成手法两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其独特之处。

一、意境分析拙政园以“假山假水真情趣”而著称,它的意境构成主要包括山水意境、花草意境、建筑意境和石头意境等。

首先是山水意境,拙政园采用了“远山近水”的布局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显得宏大而深远。

水池与假山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水面相辉映,使人置身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

其次是花草意境,拙政园内种植了各种花草,不论春夏秋冬,都能有不同的花香和景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第三是建筑意境,园内的建筑以假山、假水为主题,通过精雕细琢,凸显出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最后是石头意境,园中的一些石头构成了独特的石景,或是山峦起伏,或是奇石嶙峋,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不仅仅是一种园林布局,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它以山水为背景,以花草为点缀,以建筑和石头为点睛,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和超然境界。

二、构成手法分析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最为显著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

这种手法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上,更贯穿于园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建筑上,采用了回廊、曲桥和透窗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既有开阔和深远之感,又有幽深和曲折之美。

在绿植上,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得整个园林无论从近处还是从远处看,都有层次分明、景致各异。

在石景上,采用了悬空崖、断崖、飞瀑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在水景上,采用了晶莹剔透的湖水与蜿蜒曲折的小溪交相呼应,使得整个园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

苏州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闻名于世,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更是一座诗意深长的人文景观。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1. 引言1.1 引言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城西北隅,是一座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名澹园,后由清代官员办公整修,更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精致的园林布局、独特的岩石构造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均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念,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拙政园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恬静、淡泊、秀丽的意境,被誉为“吴中第一园”。

本文将从苏州拙政园的建立背景、历史沿革、意境构成手法分析、意境表现手法和意境传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解读,希望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解读,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苏州拙政园所展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2. 正文2.1 苏州拙政园的建立背景苏州拙政园的建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此地原为贾宅,后来改建为园林,是一位文人贾樟所建。

贾樟是明朝末年的大臣,他在政治上多次被贬谪,因此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园林建设之上。

据传,贾樟在建造拙政园时,不拘一格地将各种建筑、园林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拙政园的建立背景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的追求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拙政园的建立背景不仅包括了贾樟的个人情感和政治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对园林的热爱。

拙政园的建立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园林的建立,更是文化、历史和人文的结合体现。

2.2 苏州拙政园的历史沿革苏州拙政园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明代,当时这片土地是一处前朱雀山的余脉。

后经过几代人的改建、扩建,在清代康熙年间最终形成为今天的规模。

最初建园者是清康熙年间苏州知府周晋曾,他在位时将这片园林改建为私家园林,并取名为“寄畅园”。

此后,园林先后易主,历经变迁,直到乾隆年间由全国着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等文化名流景云先生购得,进行了重修扩建,并将园林改名为“拙政园”。

景云先生在园林中增添了许多文化艺术元素,使得拙政园成为了一座集园林艺术、诗词书画等文化于一体的园林景观。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一、引言拙政园是苏州市一座著名的古典园林,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极品”。

它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全面介绍拙政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游览信息,带您深入了解这座宏伟的古典园林。

二、历史背景1. 造园背景拙政园建造于明代,始建于1765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当时,苏州市长吴永泰出任江苏巡抚,他将该地改为私宅,并亲自主持造园工程,使拙政园得以诞生。

2. 命名含义拙政园原名为“蒙求园”,后更名为“拙政园”。

这个名称的含义是希望通过构建这座园林来抒发吴永泰自身政治理念的拙朴和诚实。

3. 历史沿革拙政园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更名的过程。

1841年,英军入侵苏州,拙政园受到严重破坏。

1860年,拙政园被改为私宅,并更名为“摄政府”。

1950年代以后,拙政园开始逐步修复,并对外开放。

三、设计特点1. 布局与结构拙政园占地约5.2公顷,整个园林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园以明湖为中心,结构松散;而西园则以山为主,布局严谨。

园中有多个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园内,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2. 园林元素拙政园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园内有精心修剪的花草树木,垂柳倒影在湖面上,石桥曲径相交,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景致。

3. 文化内涵拙政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园内有丰富的文人墨客题诗题画,还设有文化陈列馆,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共同风采。

四、游览信息1. 开放时间拙政园全年对游客开放,每日的开放时间为上午7点30分至下午5点。

2. 门票信息拙政园门票分为普通票和优惠票两种。

普通票价格为80元/人,优惠票价格为40元/人(学生、老年人、军人等)。

同时,园内还设有讲解员服务,讲解员的费用为100元/团。

3. 游览路线拙政园游览路线主要分为东园和西园两个部分。

游客可以自行选择游览路线,也可以选择跟随讲解员进行有导览的游览。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价值高、艺术成就显著的四个园林,它们分别是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留园。

以下是对这四个园林的名词解释。

1.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园名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中“拙政”二字,意指不善政事而退隐家园。

园林以水景和建筑群为主,布局精巧,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2.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园林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主体,园内建筑精美,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

3.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帝的夏宫。

园林占地面积广阔,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园内分布有众多的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艺术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

4.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留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
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园林以山水景观和建筑群为主,布局紧凑,园内建筑和景观层次丰富,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四大园林不仅在中国国内享有盛誉,同时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精编版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精编版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A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论文题目苏州拙政园浅析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学年学期年月日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

拙政园是我国遗产中的,是江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

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每一处景观和设计,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

可以说,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

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

拙政园所在地原本是一块地势低洼之地,因排水不畅,多积水,单纯从造园角度看,这块地非理想之选。

考虑到苏州地区地下水丰富,地势低下利于开池引水,文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低洼之地大动干戈如填土等,反而巧妙地以水造景,以水彰景,以水联景,以水为主线设景布点,将31处景点尽数囊括其中。

此后描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脉络,如“循水而西”、“至是水曲折而北”、“水尽,别疏小沼”、“又前循水而东”、“至是水曲折而南”、“至是伏流而南”,总之,“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

如此,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

时至今日,拙政园仍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 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 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 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 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 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平面 布局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 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 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 祯四年(公元 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 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 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 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 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 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 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 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 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 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丼 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 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 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 云峰等,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 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 “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 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 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 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 陀罗花馆等。 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 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 而异。 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ppt

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ppt
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
2021/2/8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 诗画的情趣 • 意境的涵蕴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 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2021/2/8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 ,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 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 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 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 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 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 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 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 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 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 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 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 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
2021/2/8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 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 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 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 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 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 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 的消极面。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 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 然,在古代先民眼中,建筑也 如同其他日用品一般,需要不 断更新,进行新陈代谢,要与 自然保持和谐。
2021/2/8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历史
•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 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街178号。
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
2021/2/8
•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气候、文化、取材 等的地方性
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 格,其中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献臣
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 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 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 《闲居赋》中"灌园鬻蔬, 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 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
建造背景:拙政园修建于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归隐后买地修建。园林分为东园、中院、 西园,曾邀请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参与设计蓝图,前后修建16年。
2019/9/20
空间垂直要素限定 由墙、柱、屏风、栏杆等围合形成空间。例: 宜两亭
2019/9/20
2019/9/20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 半伸向水面,灵空架 于水波上,伫立水边、 秀美倩巧。
空间各要素的综合限定 园林内大多数景观以综合限定为主。例:见山楼
2019/9/20
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 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 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古代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优秀典范,其空间布局不仅 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内涵,还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无限的 思维遐想,有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充分理解和解析其空间特征为现代园 林的设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19/9/20
THANKS!
2019/9/20
二、空间序列关系

(一)、滞留空间与流动空间 (二) 、空间组织关系 (三)、空间组合形式 (四)、空间各要素限定
2019/9/20
静态空间一般为亭台楼阁,比较封闭,功能明确, 空间表现清晰明确,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2019/9/20
2019/9/20
动态一般为走廊等。
空间具有开敞性和视觉的导 向性
2019/9/20
拙政园里的远香堂南部黄山是湖石与黄石混搭,不过值得称赞的是洞内用湖 石衬里,这样就可以避免混杂。
2019/9/20
每个区域有不同的铺装形式,巧妙的运用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拼 出各样图纹
2019/9/20
拙政园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 三分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拙政园
姓名:陶梦凡 指导老师:彭颖 班级:14景观设计
区位分析:中国.江苏.苏州
2019/9/20
2019/9/20
拙政园印象
2019/9/20
目录:
一、背景
二、空间序列关系
三、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的处理手 法
5
一、背景
(一)、建造背景 (二)、文化背景
2019/9/20
2019/9/20Fra bibliotek2019/9/20
空间的围合与通透 围合与通透是互相穿 插和贯通的。
园林中有大量的闭合 空间和长廊,为了防 止人们视觉审美疲劳, 在设计手法上,利用 镂空造型表现借景等 艺术形式,让整个空 间动静结合,富有生 气。
三、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的处 理手法
2019/9/20
苏州盛产石料,苏州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 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 气势,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埠。
2019/9/20
2019/9/20
文化背景:拙政园是我国 “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 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 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 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 其中有:钱牧斋和柳 如是,明末御史、刑 部侍郎王心一,太平 天国忠王李秀成,江 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 洞等
界面组织有连续性和节奏性
空间构成富有变化性和多样 性
空间组织关系 拙政园内各个空间之间属于并列关系,有大的划分:东园、中园、西园; 有小的划分:兰雪堂、涵青亭、天泉亭、芙蓉榭、玉兰堂、见山楼、小 飞虹、远香堂的等。
2019/9/20
空间组合形式:拙政园内空间组合多为组团式,各个空间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分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都以自然式为主,又可分为两大类。
2019/9/20
第一类是同一种类植物的群植,如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苍翠欲滴。 留园西部的漫山枫林,入秋时有万山红遍的奇景。怡园中锄月轩前的牡 丹,可赏“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色彩纷呈。
2019/9/20
第二类是计划总不同的植物丛植,与山石配合,以白色景墙为底,就像在宣纸 上绘画一般,有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之感。
2019/9/20
分析有感: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皇家园林来说较小,但在园林建 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 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
2019/9/20
总结:
拙政园创造性的富于人们归属感。在园中,不仅有山水等物质因素,也 有统一全园主题或情趣的精神因素,不仅是视觉,园林中还唤醒了人 的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对时间的感知,从而打破了人与环境的隔离 与对视,反而建立了人与环境的联系和融合。
2019/9/20
以水见长,突出主题。水是拙政园的灵魂和纽带,是拙政园的主体和主题。故 拙政园中一切造园景物都以与池水相调和、相映衬为原则。
2019/9/20
2019/9/20
化整为零,分散用水。用化整为零的方 法把水面分割成相互连通的若 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 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 尽的幻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