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大学英语4第五单元课文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独处

事实如此,我们孤独无依地生活着。据最近的统计,共有2,200万人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住所里。其中有些人喜欢这种生活,有些却不喜欢。有些离了婚,有些鳏寡无伴,也有些从未结过婚。
孤独或许是这里的一种民族弊病,我们羞于承认它,甚于其他任何罪恶。而另一方面,刻意选择独处,拒绝别人的陪伴而非为同伴所弃,却是美国式英雄的一个特点。孤独的猎人或探险者去鹿群和狼群中冒险,征服广袤的荒野时,并不需要有人陪伴。梭罗独居在湖畔的小屋,有意疏离城市生活。现在,你应有这样的个性。
独处的灵感是诗人和哲学家们最有用的东西。他们都赞成独处,都因能够独处而自视甚高,至少在他们匆忙赶回家喝茶之前的一两个小时之内是这样。
就拿多萝西·华兹华斯来说吧,她帮哥哥威廉穿上外衣,为他找到笔记本和铅笔,向他挥手告别,目送他走进早春的阳光去独自对花沉思。他写道:“独处多么优雅,惬意。”
毫无疑问,如果自愿独处,感觉要好得多。
看看弥尔顿的女儿们:她们为他准备好垫子和毯子,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开,以便他能创作诗歌。然而他并不自己费神将诗歌写下来,而是唤回女儿们,向她们口述,由她们记下来。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这些艺术家类型的人,大多是到户外独处,而家里则自有亲人备好了热茶,等着他们回家。
美国的独处代表人物是梭罗。我们钦佩他,并非因为他能自力更生,而是因为他孤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他喜欢这样──独居在湖畔的树林中。
实际上,他最近的邻居离他只有一英里,走路也就20分钟;铁路离他半英里;交通繁忙的大路距他300码。整天都有人进出他的小屋,请教他何以能够如此高洁。显然,他的高洁之处主要在于:他既没有妻子也没有仆人,自己动手用斧头砍柴,自己清洗杯碟。我不知道谁为他洗衣服,他没说,但他也肯定没提是他自己洗。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我从未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
梭罗以自尊自重为伴。也许这里的启示是:自我意识越强,就越不需要其他的人在周围。我们越是感觉谦卑,就越受孤独的折磨,感到仅与自己相处远远不够。
若与别人同住,他们的小别会使你感到耳目一新。孤独将会于星期四结束。如果今天我提到自己时使用的是单数人称代词,那么下星期我就会使用复数形式。其他人不在的时候,你可以放飞自己的灵魂,让它充满整个房间。你可以充分享受自由,随意来去而无需道歉。你可以熬夜读书、大泡浴缸、一口气

吃掉整整一品脱的冰淇淋。你可以按自
己的节奏行动。暂别的人会回来。他们的冬季防水大衣还放在衣橱里,狗也在窗边密切留意他们归来的身影。但如果你单独居住,那么朋友或熟人的暂时离别会使你感到空虚,也许他们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孤独的感觉时起时落,但我们却永远需要与人交谈。这比需要倾听更重要。噢,我们都有朋友,可以把大事要事向他们倾诉。我们可以打电话对朋友说我们丢了工作,或者说我们在湿滑的地板上摔倒了,摔断了胳膊。每日不断的琐碎抱怨,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和意见,积在那儿,塞满了我们的心。我们不会真打电话给一位朋友,说我们收到了姐姐的一个包裹,或者说现在天黑得比较早,或者说我们不信任最高法院新来的法官。
科学调查表明,独居的人会对着自己、对着宠物、对着电视机唠叨不休。我们问猫儿今天该穿蓝色套装还是黄色裙装,问鹦鹉今天晚餐该做牛排还是面条。我们跟自己争论那个花样滑冰选手和这个滑雪运动员到底谁更了不起。这没什么不妥,也对我们有好处,而且不像有些人那么令人尴尬:在超市付款处,排在前面的女人告诉收银员,她的侄女梅利莎星期六可能会来看她。梅莉莎非常喜欢热巧克力,所以她买了速溶热巧克力粉,虽然她自己从来不喝这东西。
重要的是保持理性。
重要的是不再等待,而是安顿下来,使自己过得舒服,至少暂时要这样。要在我们自身的条件下发现一些优雅和乐趣,不要做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英国诗人,而要像一个被关在塔楼里的公主,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的童话故事迎来快乐的结局。
毕竟,事已至此,这或许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局面,但眼下我们不妨称之为家吧。不管怎么说,没有什么地方比家更好。







室友间的冲突

同卵双胞胎卡蒂和萨拉·莫纳汉去年来到宾夕法尼亚的葛底斯堡大学,决心闯出一条独立之路。虽然这对18岁的姐妹曾要求住在不同的宿舍楼,但宿管处还是把她们安排在了同一栋楼的第8层,中间只隔一条过道。卡蒂与室友相处融洽,但萨拉却十分不快。她因许多事情与室友暗地里不和,诸如什么时候熄灯、家具应如何摆放等等。最后她们将房间一分为二,彼此不再说话,主要通过写便条进行交流。
这段时间里,萨拉不断跑到过道对面卡蒂那儿寻求慰藉。不久两人又想住在一起了,而萨拉的室友最终也同意搬出。“从重新住在一起的第一晚开始,我就感到很舒服,”萨拉说,“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
萨拉以和同卵双生姐妹同住的

办法走出了她的困境,这种办法很少见,但她所遇到的冲突却并不罕见。尽管许
多学校已做了许多努力来为学生安排合适的室友,但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一位室友总感觉冷,而另一位却总是不想调高暖气温度,尽管气温计显示室外温度已达零下5度。一个喜欢安静,而另一个却每天练习两个小时的小号,或将音响开得很大,响得连整个房间都在震动。一个只吃有机蔬菜产品,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神圣的,即使是蚂蚁、蚊子也如此,而另一位却爱穿皮草,喜欢在生物课上将青蛙开膛破肚。
彼此性格不合时,离家上大学的那种兴奋感就会立刻变得索然无味。而且,室友会互相影响对方的心理健康。根据最近的研究,大学生室友的忧郁症往往会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
学会容忍陌生人的习惯可使大学生学会灵活应变和妥协的艺术,但这往往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21岁的朱莉·诺埃尔是大四学生。她回忆说,她一年级时与室友无法沟通,彼此整整一年都很不自在。“我曾从早到晚用CD机播放同一张碟,就是为了试试她,因为她太羞怯了,”诺埃尔说,“直到那天晚饭时,她才终于改变了她的羞怯。”虽然她们没有将房间一分为二,但是到了年末,她们还是大吵一场分开了。“回想起来,我真希望当时能跟她谈谈我的感受,”诺埃尔说。
大多数室友间冲突的起因都是小小的令人不快的分歧,而不是抽象的哲学原则上的重大争执。“都是具体的事情弄得室友不和,”俄亥俄州一所大学的宿舍管理处主任助理说。
在极端的情况下,室友间的冲突可能引发严重的暴力事件。去年春天哈佛大学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一位学生将她的室友杀害后自杀。许多学校都已经启动了化解冲突的项目,以缓和紧张形势,要不然它们就会像火山一样蓄势待发,最终导致暴力行为。有些大学采用了“室友合同”的做法:所有新生在参加有关室友关系的讨论会之后,都要填写签署该合同。学生们订下详细的宿舍行为准则,包括可以共同接受的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动用彼此物品的原则,以及如何处理留言。虽然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也永远不会诉诸法庭,但合同副本都被送到所在楼层的宿舍指导员处,以防日后发生冲突。宿舍管理处主任说:“合同允许我们处理一些同学们没有想到或不愿谈及的问题。”
有些学校试图通过电脑配对安排住宿,以期防止争吵发生。不过这种做法更像推测游戏,并不科学。它根据学生对住宿表格上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将他们组合在一起。这些问题包括是否容忍抽烟,选择什么

样的作息时间,以及对个人习惯是整洁还是凌乱的自我描述。有时家长会拿走表格,就他们孩子的习惯填入不真实的、
一厢情愿的数据,特别是在吸烟问题上,这就削弱了这种做法的效果。此外,宿舍管理人员中关于大学生活特色的理论之争也使这一安排过程复杂化。这一争论围绕的主题是:“到底是让相似的人住在一起,还是让不同的人住在一起,让他们取长补短呢?”一幅漫画道出了许多学生对这一做法的感受:面对一大堆资料,宿舍工作人员随便拿出两张待选的表格,叫道:“这位喜欢象棋,那位爱好足球,他们住在一起是最理想的了!”
一位二年级学生艾伦·萨斯曼回忆道:“我觉得他们肯定了解我们的性格,然后就选性格相反的(搭配)。”萨斯曼喜欢整洁,学习认真,而他的室友却邋里邋遢,而且喜欢通宵聚会直至凌晨。“我一进房间,就看见他在我的桌子上到处乱翻,想找邮票去寄信。还有一次,我回来就看到他在吃我的最后一块巧克力曲奇饼,那是我妈妈带给我的。宿舍楼里的人都在打赌我们什么时候打起来,”他说。但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却最终成了朋友。萨斯曼说:“我们彼此从对方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但我也决不想再有这样的经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