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一岁半):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

这一阶段的婴儿是用口部来接触社会的。此外还通过双眼、触觉去接受外界的刺激。如果母亲对婴儿给予爱抚和有规律的照顾,婴儿将产生信任感;反之,如果母亲的爱抚和照料有缺陷、反复无常,婴儿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埃里克森说,如果婴儿发展的信任感居多,就达到了他的第一项社会成就。这是他不会因母亲离开而焦虑和哭闹,因为婴儿内心已发展出即使母亲离开了视线,如果自己需要母亲,她自会到场。这种恒定的、连续的、一致的体验使婴儿有了自我统一性(或自我统合ego identity)的最初感觉。

在这一阶段,婴儿产生信任感也产生不信任感,如果信任感比率居多时,就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埃里克森认为,一定比率的不信任感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但是信任感应当超过不信任感。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发展阶段。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而如果不成功地解决发展危机,则在人格中形成恐惧的特质。

【2】幼儿期(一岁半至三岁左右):主要任务是自主独立

这一时期的儿童反复用‘我’、‘我的’和‘不’等词来表示自己的自主性。但父母则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为所欲为,而要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训练他们,控制他们的行为。埃里克森把这一阶段的危机说为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的冲突。自主性意味着一个人能按着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virtue of will)。羞怯和疑虑则来自社会的期盼和压力。如果父母训练过严和不公正的提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怯和疑虑。如果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在儿童的人格中就形成意志品质。相反,则在人格中形成自我怀疑(self-doubt)。

【3】儿童期(三岁到六岁):主动性vs. 愧疚(喜欢探索、好奇心强、富创造力、外性游戏)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制订计划,订立目标,并积极保持以达到目标。他们对性别有特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阶段的发展危机为主动性对罪疚感(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他们便会获得创新精神。如果父母嘲笑或挖苦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儿童会丧失自信心。当他们回想起自己被父母讥笑的行为时,就容易产生罪疚感,因而只能过着别人为其安排好的狭隘的生活圈子中。

如果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发展了较多的主动性或进取精神,就会在人格中形成目的的品质(virtue of purpose);反之,则在人格中形成无价值感(unworthiness)。

【4】学龄期(六岁至十二岁):勤奋vs. 自卑

在本阶段,儿童转向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和使自己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在这一阶段儿童从所要学的课程中,产生了一种勤奋感,这种感情将使儿童满怀信心地在社会中寻

找自己的工作。如果儿童不能发展出勤奋感,就可能产生自卑感。勤奋感占优势的儿童,其人格中就形成了能力的品质(virtue of competence);相反,则在人格中形成无能感(incompetency)。

埃里克森认为,好的老师在这一阶段对儿童的影响很大。他说:‘不止一次,我观察到在那些独具天赋和富有灵感的人们生活中,大多是教师燃起了一个未被发现的天才的内心火焰。’

【5】青年期(12-18):自我认同vs. 角色混乱

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性。什么是自我同一性?他有不同的解说,例如:‘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在说明被预期的事物时出现的一种内在的自信’。自我同一性这个词含义非常广泛,包括社会与个人的统合、个人的主体方面与客体方面的统合、自己的历史任务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合,等等。

虽然,同一性的形成是个终生过程,但这个问题在青春期出现了危机。其原因是:1)各种本能冲动的高涨助长了青年同一性危机。青年人突然觉得仿佛他们的那些冲动已受自己意志的约束,不再为所欲为了。2)青春期身体的急剧变化导致了青少年急切地要认识自己。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总是花很多时间对镜左顾右盼,或者耗费不少时间整理自己的仪容。3)承担社会义务压力的青年急切地想了解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否符合他人的心意,并为自己在社会中占有什么地位而苦恼。

如果青年在这一阶段不能建立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淆和消极的同一性。角色混淆(role confusion) 是以不能选择生活角色为特征的,或者只是口头上承担一定的角色,但很快有改变角色。消极的同一性(反向认同)(negative identity) 就是获得为一定的社会文化所不予认可的、令人厌恶的角色。青年往往痛苦地感到他们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他们感到要做出的决断来得太多太快。为了避免同一性的提前完结,避免过早接纳四分五裂的社会角色,他们有时就进入了一个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psychosocial moratorium)。例如,有些青年人,在做出最后决断之前,暂时离开大学去旅行,或者去经历各种不同的工作。这是青年寻求某种同一性的时期。

随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青年就具备了忠诚的品质(virtue of fidelity)。忠诚就是:‘尽管价值体系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仍能效忠发自内心誓言的能力。’如果不能成功地解决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就会在青年人格中留下不确定感(uncertainty)。

【6】成年早期(18-24):亲密vs. 孤独(男性的最高期。男性主要是寻找性器官的快乐,女性主要是寻找感觉、被接纳。)

艾里克森认为,只有建立起良好同一性的青年才能担当起成年早期的人物——与异性伴侣的亲密关系。只有当一个人确保自己的同一性时,才能在与别人的真正共享中忘却自己。例如,一个青年人只关注自己的男子气概,就不能成为一个最好的情人。他会过分注意自己,不能毫无牵挂地无私而温柔地对待异性伴侣,因而难以与异性情侣达到真正的感情共鸣。他所体验到的是孤独。本阶段的发展危机是亲密对孤独(intimacy vs. isolation)。

为了有益于个人和社会,埃里克森认为应当发展下列的亲密关系:1)感情共鸣的情欲高潮;2)一个值得爱的伴侣;3)异性;4)能够并乐意与他分享相互的信任;5)能够并乐意与他严格遵守:a. 工作周期,b. 生殖周期,c. 娱乐周期;6)还应使后代在所有发展阶段安全满意地发展。在埃里克森看来,真正的亲密感是两个人都愿意共享和互相调节他们生活中的一切重要方面。

如果一个人在此阶段形成的友爱亲密胜过孤僻疏离,那么他就形成爱的品质(virtue of love)。艾里克森把爱定义为:‘永远抑制内在分裂机能的互相献身。’如果不能成功地解决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就会导致青年乱婚(promiscuity)。

【7】成年后期(25-65):繁殖(爱、关怀)vs. 停滞(颓废)

这一阶段的男女成人已建立了家庭,他们的兴趣开始扩展到下一代,生儿育女,关怀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他们进入到繁殖对停滞(或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 的阶段。所谓‘繁殖’具有广泛的意义,不仅指对下一代的照料,而且指通过工作创造事物和思想。

有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滞和人际贫乏’为特征的。如果一个人的繁殖感高于停滞感,那么在其人格中就形成关心的品质(virtue of care)。具有这一品质的人,能自觉自愿地关心他人的疾苦和需要,能给他人以温暖和爱。反之,则形成自私的品质(selfishness)。

【8】老年期(65岁至死亡):自我整合(完美感、成就感)vs. 沮丧、失望

通常把老年看成是身心衰老时期。他们丧失了体力和健康,失去了工作,减少了收入,随着时间的流逝,还丧失了配偶、亲戚和朋友。艾里克森意识到老年人必须作出身体和社会的适应,但他侧重于内心的斗争——即保住潜能,用以维系生存甚至智慧的斗争。他把这种斗争称之为自我整合对失望(integrity vs. despair)。

艾里克森认为,前面七个阶段都能够顺利度过的人,是有幸福生活和有所贡献的人,他们有完美感和充实感,而不怕死亡。这种人在这一段回首往事时,自我是统合的,怀着充实的感情准备告别人间。而回首以往的失败人生者则体验到失望感。由于他们生活中的某一或某些主要目标尚未达到,因而不愿匆匆离开人间,没有面向死亡的准备。

在埃里克森看来,人生八个阶段以循环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在第八个阶段中,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下一代婴儿期的信任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统合胜过了失望,他就有了智慧的品质(virtue of wisdom)。所谓智慧也就是‘以超脱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反之,则导致无意义感(meaninglessness)和失望(despair)。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天师大版)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导学:历经十几年的学业打拼,终于跨入大学校门,此刻你会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开启了另一段新的人生里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再次启程,努力打拼,积极进取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适应和发展是大学期间成长的两大主题。初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适应。这是今后开启任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初次与原生家庭分离……生活几乎进入全新的模式,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耗费一些精力让自己尽快了解和接受方方面面的变化,尝试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良好适应之后才能尽快进入发展期。发展意味着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良性互动;找到适合自身、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成长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增长经验,成就理想的人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认识大健康观,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幸福人生的必要因素。从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文化三大视角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学会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提升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1.大健康观 1.1“理想人生” 1.2 幸福人生的要素 幸福感可以理解为,能使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的行为模式采纳过程。 汇总很多人对“幸福人生”的解读,抽取出三个基要因素:健康(身心)、工作(或事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用一组数字表示: 1 0 0。 第一个“0”代表工作 第二个“0”代表家庭 “1”代表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假如工作和家庭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但若没有前边的“1”,人生不仅谈不上圆满,你上交的这份“幸福人生”的答卷也只能是“0”分。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零将失去意义。

《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之学习心得

《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学习心得 昨天,我听了彭兴顺教授的《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的讲座,听后我心中有很多感慨。 彭兴顺教授说:“做幸福的教师就是要学会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要学会阳光思考,要学会人际交往,要学会开心工作,也要学会开心生活。”我非常赞同彭教授的这段话。 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种态度,幸福感不是来自生活经历本身,而是来自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境遇都给了我们一个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机会,正是我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在事情结束后,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和不幸福的程度。 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如何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指数?靠政府、靠社会、更靠教师自己。我们教师也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享受幸福。享受课堂的幸福,教师就应认同自己的职业,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职业追求,改善心智模式,多沟通、多学习、多交流。真的需要:多一点纯洁,少一点污染;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刻薄;多一点淡定,少一点偏激;多一点大度,少一点小气;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学生乐学、老师乐教,老师和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而乐此不疲,在

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还意犹未尽。 彭教授提到的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包含多方面,学会阳光思考中劝慰我们要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更要学会接纳残缺。学会人际交往中告诉我们要学会微笑,学会倾听,学会赞美,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开心工作中劝慰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经历磨难,学会创新工作;还告诉我们要学会解放自己,珍爱自己,充实自己;会适当休闲,会知足,会放弃。 听完之后,我深刻的感觉到生活就是一门平衡得失的艺术,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幸福的人,然后我们才会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工作。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使别人幸福。因此,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抱怨,都应该让他随风而去。不能改变什么就要学会接受,上天很公平,他给每个人的一天时间都是24个小时,我们在这24小时里,痛苦多一点,幸福就会少一点,不是吗?但愿大家都能够坦然接受生命的缺口,走进幸福之门。 幸福应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我们要追求卓越,追求阳光心态,努力做幸福教师。

各年龄段的消费心理

一、少年儿童消费心理 1购买目标明确,购买迅速。少年儿童购买商品多由父母是前确定,决策的自主权十分有 限,因此,购买目标一般比较明确。加上少年儿童缺少商品意识和购买经验,识别、挑选商品的 能力不强,所以,对营业员推荐的商品较少异议,购买比较迅速。 2?少年儿童更容易参照群体的影响。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购买需要往往是感觉型、 感情性的,非常容易被诱导。在群■动中^童产生相互的比较^如 “谁有什么款式的运动鞋 ”等,并由此产生购买需要,要求家长为其购买同类 同一品牌同一款式 的商品。 3 ?选购商品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少年儿童的心理活动水平处于较低的阶段,虽然已能进行简单 的逻辑思维,但仍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一般是由商品的外观刺激 因此,在选购商品时,有时不是以是否需要为岀发点,而是取决于商品 独特的吸引力 4. 购买商品具有依赖性。由于少年儿童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购买能力,几乎由父母包办 他们的购买行为,所以,在购买商品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父母不但代替少年儿童进行购买行为, 而且经常地将个人的偏好投入购买决策中,忽略儿童本身的好恶。 二、青年人消费心理 1、追求时尚和新颖 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 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 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 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 情时,都力图表现岀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 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 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 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 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 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 三、中老年人消费心理 1、 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 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 稳,很少感情用事,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止此,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不会像年 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2、 精打细算 中老年消费者一般都有家小,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量入为 岀,注意节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 3、 坚持主见,不受外界影响 中 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相 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即使听到商家的广告宣传和别人介绍,也要先进行一番分析,以判断自己 是否需要购 买这种商品。因此,对这种消费者,商家在进行促销宣传时,不应一味地向他们兜 售商品,而应该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晓之以理”,而不能希望对他们 “动之以情”。 4、方便易行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或者工作繁忙,时间不够用,或者体力不好,行动不便, 所以在购物的时候,常常希望比较方便,不用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店铺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 能多的服务,以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谁的玩具更好玩” 引起的

精神健康与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讲稿

精神健康与幸福人生 各位同学: 你们好!今天由我来陪伴大家度过美好的下午! 今天,在听讲座的同时,我希望大家除了听之外,还可以配合老师诚实地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以及参与一些小活动。可以吗? 既然大家这么合作,那么我就给出今天最大的一个问题:21世纪人类幸福的资本或起点是什么?(不用急着回答,随着讲座的进程慢慢揭晓答案) 一、拥有选择的智慧 聪明只能看到事物的表意,而智慧却可以洞察事物的实质和内涵。智商作为测量与衡量人的智力指标,筛选人才的基准,普遍应用已近百年。智商不能预测未来成就。 大量事实表明,高智商者未必就能踏上成功的坦途,而智力商数平平者也不乏卓而不群的成就者。 人力资本管理事实: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 所有的成功者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还是成功的父母、男人和女人,都具有高情商,支撑他们渡过难关(紧要关头不情绪化)。 归根结底:成就富有和幸福的资本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 “凡人之智”足以让你富有幸福一生。 智慧土壤中能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和好的行动。智慧是珠,实践是线。要想珠成串,不能断了线。 人生成功幸福的智慧—在于你的自我选择!

选择:正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具体有效的方法和技能。 就像看这幅图,每个人选择看的位置不一样,就会看到不用的动物,你看到了什么? 再说到目标的选择,目标能够引领我们趋向成功。 哈佛大学一项跟踪调查(1975-1995),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27%没有目标,60%目标模糊,10%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3%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各自的人生旅途:3%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大都生活中上层;60%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什么特别成绩,中下层;27%过得很不如意,且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也抱怨自己。 二、自身健康 健康的操作性判别定义: 1. 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完好的长生) 2. 无主观不适的感觉(无困苦) 3. 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康的行为(健康的“病着”)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涵义(WHO,1989):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提问:以前大家有接触过心理健康这个词吗?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心理健康呢?什么样的人心理不健康呢? 先看,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的高效而满意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 阶段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一岁半):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 这一阶段的婴儿是用口部来接触社会的。此外还通过双眼、触觉去接受外界的刺激。如果母亲对婴儿给予爱抚和有规律的照顾,婴儿将产生信任感;反之,如果母亲的爱抚和照料有缺陷、反复无常,婴儿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埃里克森说,如果婴儿发展的信任感居多,就达到了他的第一项社会成就。这是他不会因母亲离开而焦虑和哭闹,因为婴儿内心已发展出即使母亲离开了视线,如果自己需要母亲,她自会到场。这种恒定的、连续的、一致的体验使婴儿有了自我统一性(或自我统合ego identity)的最初感觉。 在这一阶段,婴儿产生信任感也产生不信任感,如果信任感比率居多时,就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埃里克森认为,一定比率的不信任感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但是信任感应当超过不信任感。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发展阶段。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而如果不成功地解决发展危机,则在人格中形成恐惧的特质。 【2】幼儿期(一岁半至三岁左右):主要任务是自主独立 这一时期的儿童反复用‘我’、‘我的’和‘不’等词来表示自己的自主性。但父母则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为所欲为,而要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训练他们,控制他们的行为。埃里克森把这一阶段的危机说为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的冲突。自主性意味着一个人能按着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virtue of will)。羞怯和疑虑则来自社会的期盼和压力。如果父母训练过严和不公正的提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怯和疑虑。如果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在儿童的人格中就形成意志品质。相反,则在人格中形成自我怀疑(self-doubt)。 【3】儿童期(三岁到六岁):主动性 vs. 愧疚(喜欢探索、好奇心强、富创造力、外性游戏) 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制订计划,订立目标,并积极保持以达到目标。他们对性别有特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阶段的发展危机为主动性对罪疚感(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他们便会获得创新精神。如果父母嘲笑或挖苦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儿童会丧失自信心。当他们回想起自己被父母讥笑的行为时,就容易产生罪疚感,因而只能过着别人为其安排好的狭隘的生活圈子中。 如果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发展了较多的主动性或进取精神,就会在人格中形成目的的品质(virtue of purpose);反之,则在人格中形成无价值感(unworthiness)。【4】学龄期(六岁至十二岁):勤奋 vs. 自卑

培养积极心态,踏上幸福人生-《正能量》读后感

培养积极心态,踏上幸福人生-《正能量》读后感三年前偶然读到张德芬撰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被她奇特的叙述方式吸引,反思开心、快乐、痛苦、愤怒等情绪来源于自身,正如吸引力法则所言,在生命中,无论你给的是什么,收回来的就是什么;给予正面事物,你接受回来的就会是正面事物;给予负面事物,你接收回来的就会是负面事物。中华勵志網树立积极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正能量》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我比较喜欢心理学,书中讲到的数十个案例和实验,对于我并不陌生,我印象较深的津巴多监狱实验和治疗抑郁症的额叶切除手术,都是从心理学电影中知晓。电影《死亡实验》就是根据津巴多监狱实验为基础改编,这个科学实验,找来二十个普通良民,随机分成两组,八个狱卒十二个囚犯,来模拟一周的监狱生活。开始时大家嘻嘻哈哈,后来狱卒开始使用权力维持秩序,随后发展到滥用权

力、私刑、发泄个人情绪、最后组织实验的几个科学家都被“狱卒”们抓了起来,项目负责人被杀。看完电影后,我感觉浑身冰冷,心里空空的,我开始反思社会角色,大部分狱警一开始,所谋求的也就是一点尊重而已。当尊严遭到蔑视,狱警开始反击,各种体罚、暴力轮番上演,社会角色进入意识层面,真真假假参杂其中,人性中恶的本质彰显出来,原罪、本罪,我们一直在救赎中生存,荀子提出的人性本恶是真的吗?我一直认为人性本善,面对实验的结果,我哑口无言,想法被击打得粉碎,人性是发展变化的,剧中“狱警”伯瑞斯原本胆怯、自卑,最后竟然变得十分残忍,这种性格的转变,我个人觉得是自卑,隐藏的“自我”,在获得权力后,疯狂的利用手中权力,欺压他人,借已证实自己的权威,表明自己的成功,或许美国大兵虐囚事件,纳粹军官和日本军人在战场的表现,正如这个实验所揭示是对身份认同和权力的服从。 电影《飞越疯人院》也是一部让人震撼、沉思的影片,剧中的医生对待精神病人简单粗暴,对于反抗病人的“治疗”,最严重的竟然是额叶切除手术,让其成为真正的“白痴”,自由的不平等,人性的丑陋,在这里彰显出无奈…… 面对种种实验和数据,理查德怀斯曼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破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是分享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 心理特点

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

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爱着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

阳光心态成就幸福人生

阳光心态成就幸福人生 ——《黄金心态·阳光心态》心得体会 宋振杰老师的《黄金心态》,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具体而细致地阐述了职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所必须具备的五大黄金心态——阳光心态、积极心态、老板心态、共赢心态和感恩心态,并告诉大家如何通过修炼获得这些心态,读完后我受益非浅,心情豁然开朗。下面重点就“阳光心态”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拥有阳光心态,积极追求快乐。 亚里士多德曾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使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二:一是发现快乐并增强它;二是发现不快乐并减弱它。这就是对“阳光心态”的最好诠释。它告诉我们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要要积极调整心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删除烦恼,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心态不同就会造成天壤之别的结果。秀才赶考,都遇棺材,心态不同,结果迥异的故事,我们早己耳闻,也都知道保持阳光心态对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好处,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时,阳光心态早己飞到九宵云外。怎么才能使阳光心态伴随我们左右?首先必须树立“不攀不比,褒贬由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念。人的烦恼和不幸80%来源泉于攀比,不攀比让我们减少了人生中大部分的烦恼和不幸。遇喜事,要想到可能造成的危害;碰不幸,多想可带来的好处,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道理,也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成功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心态。如果我们拥有阳关心态,就会积极追求快乐,遇到人生困境也会化险为夷,顺利渡过难关。阳光心态的人不是没有黑暗很悲伤的时候,只是他们追求阳光的心灵不会被黑暗被悲伤遮盖。可以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决定生命质量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利,甚至也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心态。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不会永恒,快乐时高高兴兴地去享受阳光,同时要清楚的知道,她终将离开,好像春风吹进你的屋子,带着她所有的芬芳和新鲜,然后从另外一个门跑出去;痛苦时要看到希望要看到曙光,苦风凄雨的日子终将过去,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打开一扇窗户。我们可能无法左右或影响外部环境的变迁,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晴空万里的日子里享受阳光,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心中仍然充满灿烂的阳光。 “活不出生命的长度,那就活出她的宽度和厚度”。 清晨的风总是清爽而怡人,抬头望着那遥远、蓝盈的天际。脚步便也随之轻盈起来。心随风而动,随风而飘,随风而语。嗯!又是美好的一天!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美好的一天呢?悲观者会怨声不断,哎,又要上班了,好累呀!乐观者会觉得,又是充满生机,酝酿希望的一天。 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更严重。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所以,如果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就变了。如果你能保证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幸福生活。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失衡了,一个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他有身体的健康、有更多的财富、有很好的地位,对他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一个人心态的健康其实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当然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也是互相促进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愿意选择快乐,还是愿意选择痛苦与烦恼呢?各位朋友,你们愿意选择什么? 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快乐。为什么人愿意选择快乐又有很多人深陷痛苦与烦恼之中呢?其实我们的回答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不请自到,我们也没有办法抵御。”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我们经常遇到交通堵塞。每当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不停抱怨,这种抱怨的情绪能不能改变交通拥堵的事实呢?不能改变。而有的出租车司机不这样想,反正交通堵塞了,我也忙了一天,我不如趁着这个交通堵塞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于是他给乘客开起了玩笑,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这样就缓解了心情的焦虑。同样面对交通拥堵的事实,因为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一样。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成语叫“心想事成。”也就是说你越是往这个方向想,这样的事情就越会接踵而来。在西方学家那把这个称为“吸引力法则。”就是你经常想到:“我是一个受伤害的人。”结果你会经常受到别人的伤害,经常觉得“自己很倒霉”,那种倒霉的事也会接二连三来到你的面前,所以中国有句话叫做“祸不单行。”为什么祸不单行呢?就是在第一件祸事出现之后,这个人变得很消沉,他就有很多的思想出现了,觉得“我这个人真倒霉,怎么净碰上这些倒霉事呢?”结果,这些消极的情绪聚集在一起,就出现了更多倒霉的事,这个就叫做“祸不单行”。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比如说有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到了孩子手中。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啊!”她把钥匙交到了媳妇的手中。还有人说:“我很难过,因为老板总找我茬。”他把快乐的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中。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都快要把我气炸了。”他把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里。 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那就是由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

(完整版)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 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美德,相反失败就会自我疑虑。 三、学龄前期(3—5):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前两个阶段,儿童已懂得他们是人。现在他们开始探究他们能成为哪一类人。在这个阶段,儿童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

论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的关系

论积极心态与幸福生活的关系 从忙碌的高中步入自以为安逸快活的大学,我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决定着大学生活的态度,决定着我们是快活安逸的度过这几年还是非常忙碌的度过这几年。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心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充实度,也就是大众眼中的幸福。心态是否端正是由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心理的健康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对内有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家庭问题决定,对外有社会学校等因素。以下对几个因素作具体说明。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多数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完整且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儿童产生心理疾病,心态也自然而然不会端正。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儿童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反之,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鼓励、忍耐、表扬、接受、认可、诚实、安全和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耐心、感激、自爱、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他就会以良好的心理品质从事学习与生活。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居室应保持整洁美观,这有利于养成儿童爱清洁、有条理的好习惯,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美感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心态自然也会变得开阔爽朗。 二.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和疾病。心理学家们曾用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族中有癔病、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些。国内的资料表明,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成员中有多动症史的占13.6%,其中父辈或同辈有类似病史者各占50%。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形式,采用家谱分析、双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摘要】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和他的心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可以说一个人的幸福程度直接受心理健康状态的控制。本文从何幸福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幸福,人生 当被问到什么是幸福时,很多人的回答与金钱扯上关系,这么多人这样想,肯定有一定的道理,研究也表明,幸福跟钱是有关系的,但不是完全正相关的。事实上人的幸福感来源于很多方面,比如说家庭的幸福;理想和目的得到实现,欲望和需要得到满足,即人的满足感;良好的人家关系;自然也少不了健康的身体等。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可以看出和幸福相关的各个方面和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按照幸福心理学的说法,健康的心理才是幸福的源泉。 1.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相辅相成 身体是人活着的物质基础人,是一个人幸福的基础,身体健康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幸福。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心理精神内环境和外部物质环境在不断的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流,人的心灵与躯体在不停的进行对话。研究表明心灵对话会产生影响躯体健康的物质——荷尔蒙,大脑通过荷尔蒙在人体细胞之间传送信息指令。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人的情绪与体内荷尔蒙的分泌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荷尔蒙人就不会思考、不会行动和不会有感觉。当人们心情舒畅时体内会分泌8一内啡肽荷尔蒙,8一内啡肽荷尔蒙能改善机体内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防御疾病,促进健康;还能使人记忆清晰,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从而提高人们学习工作的效率。当人们感觉恐怖或心情郁闷时体内就会分泌出有毒的荷尔蒙,抑制人体机能,降低免疫力,给人们带来疾病;也使人们思维检索出错。所以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进而影响着人的幸福感。排除遗传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获得生理健康,更容易感觉到幸福。 2、心理状况影响家庭幸福 人生下来后第一个接触的人就是父母,第一个生活的环境就是家。家是一个人避风的港湾,是一个人获得鼓励和力量的源泉。幸福的家庭环境更容易让人感觉到幸福。而家庭的幸福和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程度息息相关。 家庭幸福的关键是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亲密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能愉快的沟通交流,这种亲密关系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夫妻关系之间最重的是彼此的信赖,这就需要夫妻双方都有比较健康的心理,能理解和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在对方做错事情时,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否定对方,而是多说鼓励和安慰的话;当双方出现矛盾时,懂得如何保持一种让人不产生不满的态度,懂得如何沟通,进而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 除了夫妻双方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在子女刚生下来的时候总是和谐幸福的。但随着子女的长大,心理问题开始显现,如果父母不采取真缺德教育和培养方式,很容易导致子女出现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将在第二部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中提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最新)

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匆容、坦然的面对一切。才能对幸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对幸福有一个合理的追求,你才会有幸福感。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在那破烂不堪的.教室里,用塑料布蒙盖着窗户、门框,遮风档雨。用石块当凳子,坐在用木板搭起的课桌旁,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课,努力学习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泛着幸幅的微笑。有老师传授知识,他们能学到知识,他们感到了幸福。因为他们的心理很健康:青少年时期学习是第一重要。所以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他们快乐着,他们觉得幸福。 同学们,你有何感想? 你有没有感到他们的环境和条件与我们城市里学校有那么大的差别?我们教室宽敞明亮,设施齐备,老师辛勤地教诲着我们。我们是否每位同学都在努力地学习?我们在学习中会遇到疑难,在生活中会遇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向题,师生关系的处理问题。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正确对待?都能正确处理?我们的脸上是否能都泛起山区小朋友们面颊上的幸福微笑! 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都会经受各种挫折,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认真面对,勇敢地接受挑战,在困境中求发展,求提高。当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向困难挑战其实是向自己挑战,能一鼓作气通过考验,人生就从突破和创新中获得无限的意义,我们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感到快乐。幸福没有距离、没有标准,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心满意足时,当你感到快乐时,就是幸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感谢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为我提供这次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说到“健康”与“幸福”,我不禁有些惶恐。第一、我不能说自己绝对健康,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偶尔也会“小感冒”,偶尔心理也会有不适、不畅等感觉,因为我毕竟不是神仙;第二、我也不能说自己过得非常幸福,有时候也会觉得日子过得很苦,但我一般都很快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总的说来,正常情况下,我是健康的、幸福的! 下面,我从“幸福是什么?”、“心理健康与幸福指数的关系”、“我的幸福秘诀”这三个方面来和各位交流、分享,若有不当之处,肯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幸福是什么?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论文

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 结课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莫美平

心理若健康,幸福便相伴 摘要:在这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压力烦恼接踵而至,人们的心灵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就加重了,心理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话 题。如果一个人拥有了心理健康,那么幸福便常与他相伴。 关键词:心理健康、幸福、乐观积极、压力、人生态度 如今,有毒食品不断涌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那是否,身体健康了,人们就幸福了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与幸福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因而,心理健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没有了心理健康,幸福就无法实现。所以,心理健康与幸福相伴。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心理健康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自我认知的态度;②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③统一、安定的人格;④自我调控能力;⑤对现实的感知能力;⑥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而幸福,其实就是人内心的一种感觉,一种人生的态度。做老板的未必是幸福的,做员工的也未必是不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并不是因为财富名利、好吃好喝、穿金戴银,而是由于他们拥有一颗健康乐观的心。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拥有一颗乐观、感恩的心,相对来说,

你就是幸福的。吃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你可以感到很开心;喝到自己喜欢喝的饮料,你可以感到很高兴;看到自己喜欢看的电影,你可以感到很幸福;读到自己喜欢读的书,你也可以感到很开心、很幸福。身处逆境时,只要你心态良好,不怨天尤人,乐观对待,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那么,你还是可以很幸福的。 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决定,由自己的心决定的。你的心健健康康的,那么幸福就总是与你相伴。心是否是健康的,就看你是否积极乐观向上。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也体现出了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一扇窗、同一个角度看去,积极乐观的人看到的是一幅唯美的画面,消极悲观的人看到的是满目疮痍、萧瑟凄凉的世界。不难发现,后者的心理是有问题的、不健康的,他们自然离幸福就很远了。 在当今社会,各方面的竞争都异常激烈。人们的压力与烦恼也随之而来,许多人的心灵负担不由自主地加重了。得抑郁症的人数不断上升,各地的自杀事件也不断涌现,“感谢舍友不杀之恩”风靡网络。这一次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对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关注逐渐提上日程。许多原本心理健康的人迫于周围环境也得了心理疾病,整天闷闷不乐,抑郁寡欢,最终走上不归路,失去享受美好人生的机会。 你幸福吗?如果你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那么我想你是幸福的。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抑或变得多么地恶劣,请不要丢失你自己那颗积极乐观的心。心是人的灵魂,没有了健康的心,那么这个人就变得千疮百孔了,幸福也就无从说起。心理若健康,幸福常相伴!

《阳光心态成就幸福人生》参考答案

《阳光心态成就幸福人生》参考答案 单选: 1.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他的好想法和坏想法发生的比率是——————1:1 2.()是指对未来的好事多于坏事的信念,是稳定的人格素质——————乐观 3.以下不属于影响成功的因素的是——————————遗传 4.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的整体评价———— ————情感性和认知性 5.将()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和特定的因素,是乐观主义者的解释风格——————消极事件 6.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和力量的科学”————————幸福 7.每个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不同,但综合来看,他们都强调心理健康的本质是——————适应性 8.以下关于幸福的理解错误的是————————成功的人一定幸福 9.以下不属于影响个人幸福感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是——————信仰 10.当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是人类幸福的大敌,是抑郁和烦恼的起因————————完美主义 多选: 1. 积极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人群的幸福感。为了解决好人际关系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我们应该——————————ABCD

2. 201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了一项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研究组织进行的综合社会调查,并公布了其 调查出的“美国十大最幸福工作”排行榜。以下属于这十大职业的有——————不选“产品经理” 3. 以下哪些选项描述的是内倾型障碍者的特点————————不选“长得比较壮,肌肉发达,比较胖” 4. 美国心理学通过对幸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认为幸福是()之和—————— ——不选“智商” 5. 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 6. 神经质性格的人的特点有————————ABCD 7. 采用以下哪些手段,我们能逐渐战胜神经质人格————————不选“增强忧患意识” 8. 以下关于成功和幸福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不选“成功即是幸福” 9. 不同文化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在读者中进行了以“谁是最幸福的人”为主题 的调查,评出了幸福感最强的人,包括——————————ABCD 10. 心理学家不不健康的性格分为————————内倾型障碍、外倾型障碍 判断: 1.积极心理学认为,导致我们感觉到压力的并非是环境,而是我们的性格。(对) 2.幸福不等于快乐,因为快乐是主动的,而幸福是被动的。(错) 3.积极心理学是在二十世纪中期出现的心理学研究方向。(错) 4.2008年4月17日,美国《美国社会学评论》杂志发布了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一项为期30年的 社会调查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 5.神经质人格的人对快乐有优先反应,但对痛苦不够敏感。(错) 6.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不能进行完全颠覆的改变,这能微调。(对) 7.宽容是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法。宽容包括对自己宽容和对他人宽容两个方面, 其中对自己。(对) 8.根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11月4日的报道,吝啬这一性格特征与基因有关,并且女性比男性更易吝 啬。(错) 9.在201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十大最不幸福职业”排行榜中,排在首位的是IT主管。(对) 10.外倾型障碍的人一生的主导性动机是追求快乐,他们容易得的心理疾病是反社会逆反品行障碍。(对)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征 小学一年级生理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沟通:首先看看家长是不是没有时间管孩子,我们主要从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特征: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 兴趣。 小学二年级生理特点: 个性差别大,二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要多表扬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沟通: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特征:以习惯为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写字、看书、做作业等 小学三年级生理特点: 8、9岁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

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沟通:孩子普遍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我们要注意并及时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进入高年级学习垫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生理特点: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沟通: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