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共15页
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
十五大(1997年)——“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
十六大(2002年)——“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 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
十七大(2007 年)——“政治 体制改革作为我 国全面改革的重 要组成部分,必 须随着经济社会 发展而不断深化, 适应人民政治参 与积极性不断提 高”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及任务
• 健全民主制度 • 完善法律制度 •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正确看待政治体制 改革
内容提要
政治体制的概念 为什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及任务
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什么是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 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 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人民政治参与不断 提高的必然要求。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 久安的必然要求。
谢谢大家!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 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绝对不要照搬西方政治模 式。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对于促进政治、经济、社会的 全面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意义。
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利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利主体发起和领导。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长期保持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其中,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此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
多年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似乎中国至今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的任务,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推动下起步的。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这就决定了在我国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没有民主是不行的,不能有序地推进民主也是不行的。
联系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可以注意到,我们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战略,又有策略。
从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至少有以下五点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
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
事实上,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
当前正在实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具有这一特点。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1000字据世界银行报道,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政治体制一直备受关注,许多人认为中国政治体制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和方向三个方面谈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跟上时代步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政治体制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2.提高民主治理水平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民主化,提高民主治理水平,建立更为科学、现代化、健康的政治民主体制。
3.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由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所支撑的,无论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推进法治化建设,都需要彻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1.建立现代政治体制现代政治体制具有民主、法治、透明、公正等特征,是建立稳定繁荣的社会和谐的基础。
2.提高政府效率提高政府效率可以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质量,不仅可以增强政府形象,也可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3.加强社会治理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社会治理,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1.加强法制建设和司法独立加强法制建设和司法独立,让人民信任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避免跨越式落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有序的社会。
2.深化政府职能转变革新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负担,让企业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建设高效、透明、负责任的政府。
3.促进政治民主化加强政治民主化,积极推进政府与人民的交流,加强议会和政党制度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让政府与人民更加接近。
总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与时俱进的,基于实际情况和时代需求进行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的需求,让国家和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实施策略
(二)核心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一,推 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人 大职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其二,推 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 党的领导下,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 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 施之中。其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 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畅 通各种参政议政的渠道,让社会各种力量凝聚成深化改革的合力,形 成执政党、政府、社会、民众共治共管的局面。
政治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二)既得利益者不愿改
有学者认为,一个社会如果体制僵化,就会产生既得利益集团,他们 从现存体制中取得私利,反对和阻碍进一步改革。既得利益者中的一 些人,由于其本身的财富地位就是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而来,所以 难以有心安理得之感;另一方面,他们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经营自己 的关系网,自然身心就非常疲惫。另外,既得利益者中很多人的财富 既然不是通过合法规则取得,那么未来是否能守得住财富具有不确定 性,预期的不确定性自然带来集体性的郁闷。既得利益阶层对于政治 体制改革抱有抵触情绪。
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
二、内部动力分析
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发展,必须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 体制改革,切实维护政治大局稳定。 政治体制改革是涉及上层建筑和经济 基础的深刻社会变革,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持与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与经济 体制改革相适应,遵循中国政治发展 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 序地推进。
⑥始终坚持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 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 监督和信访制度,突出民主的监督职能。
二、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 问题 (政改的 必要性)
1、权力过分集中
在政党权力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 充分发挥作用。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 地位还不明确,政治协商的程序也不够规范, 这就难免使协商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公民的权 力配置上,政府占优势。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 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 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大、过多
一、历史地、全面地分析看待 我国的政治体制
二、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改革的必要性)
三、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一、历史地、全面地分析看待我 国的政治体制
1、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 绩
①党政关系日趋规范化、制度化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逐步完善和 发展
③选举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一、历史地、全面地分析看待我 国的政治体制
三、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该确立 “三清”“四权”的标准
“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 清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概念,具有政 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针对性。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 程中,三者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干部清正 是后两者的前提。“四权”——“废除特权、弘 扬民权、约束公权、保护私权”,反映中国现实 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政治体制改革 着力解决。
浅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三十年多年。
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步入小康,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中国政府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干大事的政府。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很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不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国策已经实施三十多年,邓小平同志的先经改后政改的战略在我国取得了很大成功,这是邓小平同志比戈尔巴乔夫高明的地方。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国的政治改革步伐缓慢在某些方面已经束缚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中国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是实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
二是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任务虽然提了出来,但还缺乏研究和探索,远远没有破题。
三是在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譬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等还很不完善、很不健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监督的改革还缺乏力度,从而使腐败不绝、吏治失范、权威流失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什么是民主民主与自由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阶级性的,而且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西方国家迫使别国接受它们的人权、民主、自由和价值观,这是决不能接受的。
我们认为人权、民主、自由都是相对的,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具体内容。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我国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
(江泽民)我个人认为民主就是领导意见、专家意见、群众意见的充分表达和相互妥协最后达成一致。
领导是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远见卓识,我国正是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卓越领导人的带领下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专家往往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长期调查研究,在本领域具有权威,因此专家意见、建议要予以重视;群众是政策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是政策的作用对象,所以必须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心声。
理性看待我国的政治制度

理性看待我国的政治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制约人们政治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政治制度由国家制定,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价值取向,统治阶级藉此来约束政府和公民的政治行为。
广义地说,作为政治生活的行为准则,中国政治制度的政治要素主要有五个部分: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党的政策以及非正式制度(散布于公民及政府中的影响政治生活的各种“潜规则”)。
政治制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说,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换言之,从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看,政治制度是因变量而非自变量,它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人类政治发展史的普遍规律来看,决定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地理环境、意识形态和社会精英集团的性质等,在现今的全球化时代,还应当包括国际政治的格局。
毫无疑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1949年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确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至今,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这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现行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大都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乱”的时期,原先确立的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或形同虚设;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在这一时期,不仅文化大革命前的政治制度框架得到恢复,而且随着现实的需要得以进一步完善,并逐渐定型。
在众多的政治制度中,“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团体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国家政权制度,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其他政治制度的基础。
我国政治制度总体上是成功的成功的政治制度不仅符合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而且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即能够适应和推动本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也包括了对人类的进步作出本国应有的贡献。
浅谈对当今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浅谈对当今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摘要: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我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是,原有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
的政治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官僚主义、权利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现象,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只要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权利、决策高度集中,法制不健全等现象,严重妨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扫清道路,才能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政治体制改革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得到政府政策允许和指导,比如汉代中央政府采取的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所以当时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商业却不时受到打击。
政府属于上层建筑,负责制定治国的大政方针(包括经济政策),而产业部门属于经济基础,其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了,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必须改变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如此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在当今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必要性,决定于两大方面因素:一是以经济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迫切地提出了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相适应的党对管理体制和政治运行系统的要求;二是以政治民主化为方向的政治发展自身的矛盾,内在地把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提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
推荐-浅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行政体制改革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和行政环境的影响下,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调整和改变行政组织的结构、体制、职能和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的活动。
其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能力,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世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适应时代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设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时代变迁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变迁的趋势,人类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风险加大。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大大增加。
一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需要本国的努力,也有赖于国际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要建立在本国政治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上,也有赖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有序。
二是社会问题增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的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资源矛盾激化,人与自然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新的社会问题。
三是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加大。
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流动的范围和速度不断加大,跨国跨境流动更加便捷。
恐怖主义等跨国跨境犯罪活动愈加猖獗,艾滋病以及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成为世界性问题。
社会治理无论涉及的范围还是复杂的程度都大大增加,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虽然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长期推行高福利政策,这虽然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的矛盾,但它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放缓、财政收入增长减慢,使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
对政治体制改革我的几点看法

对政治体制改革我的几点看法/来自中华网社区/汉大赋/来自中华网社区/如果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个传说,诚如大领导获得国外垄断资本一片叫好的的至死不悔,在洋人的支持下开展起来了。
汉大赋根据改开以来的经验,可以认定全国人民依然会被政治体制改革,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尽管左派亡党亡国灭种的惊世预言不停的说,但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政改下去。
这就提出个问题,必然发生的事,应该怎么看,应该怎么做?汉大赋以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政治体制改革其方向、目的、结果以及主控政治体制改革的集团多么令人愤恨和沮丧,也是要正视和面对的,生活毕竟要继续下去,仅仅是反对是不足以遏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恰恰相反是要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抓住机会,重新组织阶级力量,在斗争中争取在最不利的局面下取得最好的政治前景,这才是需要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的。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势必撬动现在的维稳体制,会出现对游行示威、言论、集会、组织的严格管制的某种松动。
这固然是为了营造多元化多党制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对人民大众管制的某种松动。
换言之,搞西方民主的可以利用,人民大众和左派、毛左亦可以利用。
如果还是和现在一样的管制言论、集会、游行、组织,那政治体制改革是自打嘴巴,是忽悠不了人的。
就是罢工,也会适当放松。
这都给人民大众重新组织自己的阶级力量,给予了最低限度的宽松条件。
如果抓住时机,政改的力量对比会发生有利于人民的变化。
2、从目前看,尚没有任何一支力量可以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毛左、左派没有,资改派也没有。
所以简单的推翻共产党,一时是没有可以利用的力量来填补权力真空。
资改派临时组党也不现实。
毛左、左派也不可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权力出现真空会造成大混乱,这既不利于人民大众,也不利于国际垄断资本的掠夺目的,大混乱有可能使政治体制改革翻盘,各种力量重组,相互斗争,人民大众可能乘势重新崛起。
如果帝国主义再介入,很可能重新出现民族解放战争,这对资改派是不利的,帝国主义也是不满意的。
政治体制改革

三、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
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政治制度的某些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自我革新和完善。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兴利除弊,建设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其中,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
2、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体制及其弊端委任制成为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任免方式,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国现行的党政领导干部委任制,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主要负责人的提名、任命,还包括政府各部门领导机关对本单位各级行政负责人的委任。
委任制是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的范围内,直接指定任用人选,委派其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委任的对象主要为两类:一是整个领导班子,如派出机构和非党组织的党组;二是单个领导职务。
委任的方式包括直接委任和间接委任两种。
直接委任指的是上级部门直接发文委托某一领导职务。
中国共产党党章第13条规定:“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
”非党组织的党组成员以及中央和地方党组织派出机关的领导成员,均由有关党委直接任命。
还有党委内设机构和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一般也是直接委任的。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变化,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政治体制改革是指对政治制度、政治形式和政治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政治体制不断优化,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也得到了提高。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同时满足人民的需求。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
一、改革背景和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之上的,是顺应人民群众要求,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
改革的背景在于,政治体制作为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制定体系,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既是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
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政治体制改革能够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协调管理水平,实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发展。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挑战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思维难以转变。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好多人无法真正理解市场经济、民主和法治等制度与政治理念的本质,制度改革思维也需要进一步得到转变。
2. 信息不对称。
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常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者无法真正实现预期的目标。
创新方式来打破信息壁垒,构建开放、透明的制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 利益分配难度大。
改革的实施往往会挑战现有的权势和利益格局,因此改革方案的评估需要更好地考虑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同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公开透明的制度设计也是实现利益平衡的关键。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政治体制改革要立足于我国特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具体做法是:1. 实现制度机制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改革的宗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简介以不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政治管理体制的改革。
包括领导体制,行政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等方面的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议程。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到现在为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许多具体的成果,比如领导干部终身职务制的废除,党与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行政机构的多次改革等等。
2.目标总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具体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主要任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中国政治制度改革

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引言中国政治制度改革是指中国政府针对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认识到政治制度改革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讨论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和一些主要的改革措施。
背景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许多政治问题,例如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腐败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进行政治制度改革,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目标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民主、透明和有效的政治体制,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并确保人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政治制度改革也旨在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加民众的参与度,提升国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改革措施1. 选举制度改革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选举制度改革。
过去,中国的选举制度主要是由党内决定和选拔,缺乏广泛的参与和竞争。
现在,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选举制度,加强选民的权利和参与度,注重建立公正、透明和竞争的选举机制。
2. 政府机构改革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是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机构改革旨在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并加强行政监督和责任制。
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反腐败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击腐败现象,并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和问责。
3. 人权保护改革中国政治制度改革还包括人权保护改革。
中国政府重视人权保护,致力于加强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政府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司法独立和权益保护,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和司法环境。
4. 地方政府改革中国政治制度改革还包括地方政府改革。
政府通过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下放和责任转移,推动地方政府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激发地方政府的发展活力,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结论中国政治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浅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论文题目:浅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改革整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权利监督机制不很完善、地域民主法治发展不平衡诸多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索了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总结了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改革、问题、原因、成就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政治体制。
但是,我们依然要意识到,我国的政治体制距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而建设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现存问题分析经过我国共产党多年的努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应看到,相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攻坚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至今仍然是一种适应性改革,主要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有选择地推进。
总地说,我国还存在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具体制度的滞后性的根本矛盾。
其主要问题有:(一)政治体制改革整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政治体制的改革决不能仅仅依靠拍脑袋的主观臆断进行,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可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过程。
经济进步必然要求政治体制做出相应的变革。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要严格分析我国的现实国情,遵循社会运行的客观要求,稳妥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面临着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政府组织结构不科学、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不明确的问题,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任重道远。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很完善。
具体地说就是权力监督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自下而上的上行监督却相对困难。
共产党作为代表绝大多数劳动者利益的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共产党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完善依法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保证公民的正当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
浅论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浅论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进行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无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齐头并进。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进程的步伐,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正式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议程。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要牢牢遵循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稳妥地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制度;政治民主;政府职能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来我党、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一直认真扎实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过长时间、多方位的努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温家宝在2010年的“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邓小平也曾说过:“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由此可见,在邓小平的观念中,政治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全面改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在我国的发展大局中尤为重要。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以及主要内容现如今的中国,似乎人人谈民主、谈政治、谈改革,我国社会的主流呼声都是希望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适应、相辅相成。
那究竟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呢?在政治体制的概念上继续研究政治体制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具体实施形式,是用以管理国家政治事务并使其规范的体系。
具体说来,就是指与国家的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也是衡量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完整word版)怎样看待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不能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割裂开来人们经常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割裂开,这是不对的。
在我们国家,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很多时候是一体的,不能截然分开。
改革经常是一体两面的,甚至是一体多面。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前提、为保障的,很多改革措施既是经济体制改革,又是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十分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汲取以往的教训,同时也十分注意借鉴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教训。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改向”,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稳步地进行。
(二)、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变戏法中国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从现实的情况看,政治体制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靠经济的发展。
政治体制只是要保障社会的稳定,稳定意味着发展,社会只要稳定,生产就会继续,财富就要增加,社会就会进步.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变戏法,发展中所出现的的许多新问题不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能够解决的。
实际上还是主要通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慢慢得到缓解和逐步解决的.(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政治体制是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的需要的。
对这个制度是要坚持、完善和发展的。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三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未来改革的方向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在今后的改革之路上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是政权建设,这其中的核心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其次是改革完善行政体制,使之更加有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再次是推进基层和地方的民主政治建设。
这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势头很好,中国已经确实进入了复兴模式,坚持我们经过长期探索、反复实践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并随着实践的发展继续探索完善,就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此后,我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又做了深入一些的思考,现在向党中央郑重提出个人的建议,恳请党中央重视并予以考虑。这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直接向党中央提出的建议,不够全面和成熟,仅供参考。
对政治体制改革,我的心情是迫切的,很多的党员和群众有着和我一样的心情。我恳切希望得到党中央对此建议的答复和批评指正。我想,上述建议和请求不会因为个人的力量微薄和内容的浅显粗陋而受到忽视。
我相信,在新的世纪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坚强的党中央,一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其二,党和国家已经提出的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其中的很多内容还比较原则化,指导改革深入推进的具体的思路、方法、步骤还不够明确。特别在地方,即使想对地方政治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也比较困难,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政策可以依据。
其三,政治体制改革比较复杂,一旦发生重大失误就会严重危及社会和政治稳定。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确需我们进行全面、慎重的思考和研究。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行政治体制中的一些弊病和问题,是有其产生、存在、发展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改革不是完全的消灭,也不是消极的被动调节,而是一定物质、精神、制度、体制条件下能动的适应与调整,是坚持否定之否定法则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有些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彻底的解决,但是不能对此无动于衷,要关注和监控其发展变化,摸清规律,适时解决。有些矛盾和问题可允许其在一定时间、范围和限度内发展,只要将其置于全局中施以有力控制,不但不会冲击和破坏我们工作的全局,而且有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改革中,我们也不要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主观、客观的诸多因素发展变化的不平衡,必然会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有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或部分的解决,而有些问题则有待于我们今后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客观地认识和把握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打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战役。
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现状

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现状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和发展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值得重视的走势:一、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二、通过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
三、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这三大走势的指向很明确,中国最终会建立一个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执政党地位、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加强和巩固,“人民公社”体制已彻底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也已基本终止,依法治国方略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一国两制”成功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等等。
正是通过这些改革,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提供了政治和法律保障。
因此,那种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并没有什么进展的说法和认识是站不住脚的。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比,现行政治体制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甚至有的方面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但是,在中国进行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们致力于探索的,应该是、也只能是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今国情的,能够真正给中国人民带来安定和幸福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形式。
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我们既向人家学习,也不妄自菲薄;既积极推进,也不盲目发展、急于求成。
我相信,我们中国人在经济上能够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在政治上也能够创造出既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