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政策变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形势与政策,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发展和应对挑战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敏感性和理解力;2. 培养学生对政策变化的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论述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国内外政治形势分析:通过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研究,包括各国政治制度、政党和选举、国际关系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状况和变化趋势。
2. 经济形势与政策研究:深入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的动态和对策。
3. 文化与科技形势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的文化和科技领域的研究,包括文化传媒、创新科技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地区和国家在文化和科技发展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4. 社会形势与公共政策研究:分析国内外的社会形势和公共政策变化,包括社会问题、社会福利、公共建设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应对之道。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形势与政策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应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加深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互动表达和问题解答等方面。
2.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提交的书面作业对其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估。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L0503103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理、工、管各专业开课学期: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2.5学分课程简介:《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开设这门课程,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清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党在现时期的重大方针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推荐教材:章怀云、欧祝平.形势与政策[M].中国言实出版社参考书目:[1] 半月谈[M].北京:半月谈杂志社编辑出版[2] 时事报告[M].北京: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二、课程总目标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其中,宣讲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是本课的重点。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与工作重点,正确面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学时分配:国内部分占每学期总学时的70%,国际部分占30%。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有6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自2006年下学期以来,一直是采取“网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设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编写《形势与政策网上教程》进行“网上教学”。
《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主要以我校校园网络为基本平台和依托,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其基本功能除网上教学之外还有: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的相关材料与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讨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发布本课程考试、考查(包括作业、课程论文等)相关信息等等。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国际国内的形势与政策,以及其对个人、组织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理解国际形势与国内政策的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2.掌握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3.提高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形势与政策的变化;4.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国际形势1.1 学习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造主义等;1.2 分析国际体系,如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及其对全球秩序的影响;1.3 探讨国际政治与安全,如大国关系、军事战略和恐怖主义等问题;1.4 研究全球经济与贸易,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1.5 掌握国际文化和教育,如文化冲突、跨文化交流和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等。
2. 国内政策2.1 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发展现状;2.2 分析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如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等;2.3 探讨社会问题与治理,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社会公平等;2.4 研究国家的文化政策,如文化传承、创意产业和文化多样性等;2.5 掌握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如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援助和国际组织参与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讨论、小组项目和实地考察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学术写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成绩评估:包括平时考核、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2.课堂讨论: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研究论文:要求学生完成独立研究论文,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4.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提供以下资源:1.教材:编写一本综合性教材,涵盖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案例分析;2.学习资料: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如经济报告、学术期刊和国际组织的官方文件等;3.实践机会: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政府部门、企业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和合作;4.在线资源: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如课程网站、在线讨论和资源分享等,以方便学生学习和交流。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课程学分:总学分2学分,每学期0.25学分开课学期:1-8学期一、课程的任务本门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清是非、积极思考和回答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总体要求1、教学总体目标通过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使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促进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教学总体要求(1)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不断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体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及时性要求。
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是形势发展变化的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要求,紧紧围绕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教学,用党的方针政策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
(3)不断加强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培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遵循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判断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大学生认识把握形势的能力,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
3、主要考核内容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的一些基本国策;国内外时事热点;学校规章制度和就业形势与指导。
4、考核标准按照4学年8学期完成教学任务的安排,每学期完成1篇小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由每一专题的授课教师进行考查。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摘要:一、引言1.课程背景与意义2.课程目标和内容二、课程内容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2.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策4.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与政策5.我国外交战略与政策6.我国社会事业建设与政策三、教学方法与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2.注重案例分析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课程考核与评价1.平时成绩2.课程论文3.期末考试正文:形势与政策是一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政治体制改革与政策、文化事业发展与政策、外交战略与政策以及社会事业建设与政策等方面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各项政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引言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我国高校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紧密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政策知识。
二、课程内容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坚持基本路线的重要性2.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当前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策-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与影响4.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与政策-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事业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当前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5.我国外交战略与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战略的演变与发展- 当前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6.我国社会事业建设与政策- 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事业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当前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三、教学方法与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学分:1学分学时:10学时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促使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国内形势政策方面:1.掌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有利契机,广泛开展爱党爱国主题宣传教育。
3.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唱响主旋律,认清7.5事件的性质和危害。
4.周边地区形势总体稳定和不确定因素。
5.关注台湾问题,坚决遏制“台独”势力,努力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
(二)国际形势政策方面:1.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正确认识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合作与竞争态势,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国因素”。
2.了解世界军事变革动态,正确认识军事领域格局和发展趋势。
3.了解地区热点问题,把握和谐世界理念,正确认识国际安全中的各种因素和我国外交战略格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理论教学1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四、教法说明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主要以专题形式展开,所讲专题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和外交等方面。
实践教学安排参观塘厦城市展示馆。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三部分综合组成。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给出,占总成绩30%。
2. 实践成绩根据学生实践表现和提交的实践报告给出,占总成绩20%。
3. 期末考核采取论文形式,占总成绩50%。
形势与政策课程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增长与周期性波动- 产能与产出水平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 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控制2. 第二部分:社会政策与国际关系-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政策- 社会保障与福利改革- 教育与技能培训政策- 健康与医疗政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政策- 政府间关系与国际组织合作 3. 第三部分:政策分析与决策 - 政策分析方法与工具- 策略制定与评估- 政策实施与监测- 政策沟通与参与四、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 小组讨论- 实际案例分析- 个人或小组项目研究- 考察或实地考察五、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 期中考试- 课堂讨论与小组项目报告- 期末综合评价六、参考教材- 《形势与政策导论》- 《经济学原理》- 《现代社会政策》- 《政策分析与决策方法》- 《国际关系导论》七、参考文献1. 许铜山,李琳等编著,《形势与政策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Mankiw, N. G. 《经济学原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年。
3. 钱维宏,等编著,《现代社会政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年。
4. Dunn, W. N., and H. S. Phillips. 《政策分析与决策方法》,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年。
5. Baylis, J., and S. Smith. 《国际关系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八、备注- 该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及教师有权做适当调整。
- 授课内容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与补充。
-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参与讨论。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理解和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形势和政策,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国际形势分析:包括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大国关系、地区热点问题、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等内容。
-国内形势分析:涵盖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社会发展状况、重要政策解读和实施效果评估等。
-政策理论学习:介绍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如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执行和评估等。
3.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教师讲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政策背景、影响和趋势。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评价特定的政策或事件。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政策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和理解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
-媒体资源利用:利用新闻报道、研究报告、专题讲座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4. 课程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小论文、小组报告等。
-期末考试:可能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写作等形式,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参考教材和资料:-列出主要的教学参考书目和相关学术期刊、报纸、网站等信息源。
6. 课程进度安排:-按照学期或者学年的周数,详细规划每一章节或者主题的教学时间。
7. 其他要求和说明:-可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诚信要求、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强调。
-提供课程咨询和反馈的方式,如教师办公时间、电子邮件联系方式等。
这份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和评估标准,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二)是针对学习者深入了解和应用国家形势和政策知识而设计的教学大纲。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该大纲内容。
首先介绍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背景和意义,其次提供基本框架和目标,再深入探讨每个大点的具体细节,最后总结重点和对学习者的建议。
正文内容:一、背景和意义1.形势与政策的定义和范畴2.国家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3.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目的和意义4.国家形势与政策与个人发展的关系5.国家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挑战和机遇二、基本框架和目标1.教学大纲的结构和内容概述2.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分类3.跨学科综合性课程的设计和实施4.学习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5.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三、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1.国内政治形势教学2.国际政治形势教学3.社会文化形势教学4.经济形势教学5.科技与环境形势教学四、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2.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3.互动式学习的实施4.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5.社会实践与实地考察的组织五、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评估和有效性1.教学成果评估的目的和方法2.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评估3.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改进4.教师角色和能力的评估5.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长期效果检验总结: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二)旨在培养学习者关心国家形势和政策的意识,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通过了解形势与政策的背景和意义,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大纲的目标和意义。
基于该大纲的基本框架和目标,学习者可以理清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确保了学习者可以全面掌握国家形势与政策的各个方面。
方法和策略的讨论则为教师提供了实施教学的指导和借鉴。
评估和有效性方面的考虑则是通过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方向。
因此,学习者在完成该教学大纲后,将能够具备更全面和深入的国家形势与政策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于现实问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8 学分: 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公共思想政治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掌握时代的脉搏,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主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
3、课程任务: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专题之伊朗核问题与世界秩序重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属于公共课;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伊朗核问题的解读,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中国改革开放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社会主义目标的神圣性。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和伊朗核问题的来龙去脉;“理解”国际形势的复杂性;“掌握”历史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伊朗核问题的来龙去脉1、伊朗核问题的理论解读2、伊朗核问题的缘起第二节伊朗核问题对国际形势的影响1、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大国博弈2、伊朗核问题的启示第三节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1、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2、科学社会主义是化解当前国际危机的利器重点和难点:科学社会主义是化解当前国际危机的利器。
专题之关注民生:打造幸福乐园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理论学习,增强学生对国家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的认知;帮助学生认识德行幸福、实体幸福、精神幸福、社会幸福的关联;培养学生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和感知幸福的主观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谐社会、国民幸福指数、德行幸福、实体幸福、精神幸福、社会幸福。
3、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学生认识我们国家关于幸福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和谐社会构建之关系。
4、本章共4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引言、幸福乐园的逝去、幸福乐园的追寻与幸福乐园的打造。
引言:以温家宝总理的一段话开始,阐明当前我们对民生问题的基本看法,国家对幸福问题的关注。
“幸福乐园的逝去”:讲述当前全球危机:生态危机、危机、精神危机以及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幸福观。
“幸福乐园的追寻”:以历史与现实的视角解读我们应该具有的和谐社会幸福观。
“幸福乐园的打造”:提出我们对幸福乐园打造的基本想法,认为该乐园包含德行幸福、实体幸福、精神幸福与社会幸福等部分。
经由这四部分的完整构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专题之中国航母之路【教学基本要求】当前中国政府公开建造航母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本专题通过对世界各国航母的发展现状、中国的航母情节以及中国建造航母的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理解中国政府建造航母符合当前中国国内国际的实际形势,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
但由于中国建造航母刚刚起步,加上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航母之路的漫长和艰辛。
【内容提要】一、航母背景学习资料1、观看视频一(25’),了解航母的重要性及当代航母的发展历史。
2、观看视频二(6’),了解中国“瓦良格”号航母来历的百般曲折性,以及中国政府为实现航母梦想所付出的百倍努力和展现出的坚强决心。
二、中国的航母情节中国人对航母有着深厚的情感,建造航母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三、中国建造航母的必要性1、一些反对中国建造航母的观点2、中国建造航母的必要性①维护大国地位和尊严的需要。
②应对周边国家发展航母的需要。
③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需要。
④保护国际贸易和能源航线通畅的需要。
⑤海军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⑥拉动内需的需要。
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
⑧满足民族情绪的需要。
3、对中国建造航母认识的四大误区①“军事强国”论②“地区称霸”论③“形象工程”论④“航母过时”论四、中国建造航母的可行性1、资金影响因素2、技术影响因素3、人力影响因素4、其它影响因素【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建造航母的必要性。
通过对正反两种观点的深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政府宣布建造航母符合当前中国国内国际的实际形势,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以及澄清中国建造航母的四大认识误区。
2、中国建造航母的可行性。
通过从资金、技术、人力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能制造出自主产权的航母,以及中国航母之路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
专题之论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端(共2学时)【教学基本要求】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也是中日两国外交关系中比较敏感的话题。
本专题通过对钓鱼岛及其战略价值、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由来、中日美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上的外交博弈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一、钓鱼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其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的始末过程以及美国是钓鱼岛主权争端的罪魁祸首;二、中日美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上的外交政策以及由于美国的干预,中日解决钓鱼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内容提要】一、钓鱼岛及其战略价值1、钓鱼岛简介2、钓鱼岛的战略价值二、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由来1、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2、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的始末3、美国是钓鱼岛主权争端的罪魁祸首三、中日美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上的外交博弈1、中国2、日本3、美国【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由来2、中日美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上的外交博弈专题之中美关系一、中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二、中美关系现状三、中美关系的前景分析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建国以来中美关系建立和发展历史的讲授,正确看待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把握当前国际局势和大国关系形成正确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更为理性看待中美关系的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三个联合公报签署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的原则和立场、中美关系的分歧和共同发展的基础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2)如何分析中美关系的前景4、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使同学们了解建国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从而正确把握中美关系的现状,理性分析未来国际大国关系走向。
专题之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一、海权的概念二、海权与大国崛起1、历史上海权模式思考2、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三、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和趋势四、中国海权战略面临的困境1、教学基本要求。
从海权的概念和历史上的海权模式的启示出发,把握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和中国海权战略面临的困境,从而为分析国家政治、军事等政策提供依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海权的概念、陆权模式和海权模式、国际海权竞争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2)中国海权战略面临的困境4、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把握中国面临的海洋争端和海权战略的困境。
专题之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解读一、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白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基本概念: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国家行为、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2.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3.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4.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5.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四:小结: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民主法治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专题之八个怎么办的学习分析一、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对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及政策解读。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社会问题、代际公平、代内公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关于保持物价稳定问题2.关于解决分配不公问题3.关于解决住房问题4.关于解决就业难问题5.关于解决看病难问题6.关于实现教育公平问题7.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8.关于遏制腐败现象问题四、小结社会总有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所有的社会问题的最理性解决,都应当是在现有建制下争取最大改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