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题目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建工)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建工)

、地基与基础处理工程
以该小区一幢十层建筑为例介绍其地基与基础处理技术。 该工程原设计采用了预制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但施工中管桩被送 入土中多米仍未能收桩,有些还不见踪影。在此情况下,设计经咨询 研讨后修改地基技术指导文件,改用深层搅拌桩加固地基,基础改为 浮筏基础。在深层搅拌桩项目建设周期中出现了土方塌陷,为了确保 工程质量,对地质情况再次钻探勘查。钻探结果证实,该工程主要有 四个大的土洞(溶洞与之伴生),还有个别很小的洞。其分布如图所 示
强夯法—在覆盖形岩溶区,处理大面积土洞和塌陷时,强夯法是一 种省工省料、快速经济且能根治整个场地岩溶地基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一般夯击遍数遍,夯点距 。如无地下水影响,两遍夯击间歇时间可不 受限制,在夯击过程中,如果夯锤突然下陷,说明下部有隐伏土洞,此时 可随夯随填土或砂砾土料处理。
对岩洞土洞中软土较深地段,适宜于挤密性。采用砂柱、石灰柱、 松土桩、混凝土桩或者钢管等打入洞内,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稳定 性和强度。
()、溶岩地基可不加处理的场合 属于下列情况的,岩溶地基可不
加处理:
()、可采取绕避措施的情况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宜采取“绕避”措施:
岩溶区。断裂、孔隙发育,宽度和密度较大,其底与 溶洞、暗河相通的地段。溶洞、暗河发育地区,溶洞的洞径大、顶板 薄、裂隙发育、基岩破碎,暗河水流较大且洞内无或少充填物的地段; 岩溶水以表流和暗流交替出现,岩溶发育复杂无规律。落水洞分布较 密且漏水严重,塌陷时常发生的地段;基岩起伏、流塑或可塑软土分 布广且厚度变化大、地下水活动强烈地段;地基处理费用太高的地段。
对非土洞范围部分成孔不够理想的搅拌桩,在搅拌桩桩心浇筑素 混凝土桩。
4、处理经验
在溶洞地区的地基处理必须慎之又慎。这类工程,在地质资料详 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评价、对比选出合理的地基技术指导文件。此 外,在考虑整体支承上部荷载的技术指导文件时,应重点处理顶板很 薄的溶洞。

岩溶处理施工方案

岩溶处理施工方案

岩溶处理施工方案1. 引言岩溶地区是指地质上以石灰石、石膏、石腊、石盐等溶蚀作用较为活跃的地质体,岩溶地质具有不稳定性和易溶蚀性的特点。

在岩溶地区进行施工时,需特别关注岩溶地质带来的困难和风险,采取科学的岩溶处理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岩溶地区的处理施工方案。

2. 岩溶识别与预测在进行岩溶处理施工前,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岩溶识别与预测,以了解岩溶地质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地质勘察和研究,确定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和速度、溶洞分布情况等重要参数,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区域划分与监测根据岩溶地质特征和预测结果,将施工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对每个区域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和水质监测、地表沉降监测、地表裂缝监测等。

通过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地质变化和施工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4. 岩溶处理技术4.1 岩溶填充技术岩溶填充技术是针对溶洞、溶洞隧道等空洞地质体进行处理的一种常用技术。

施工过程中,首先需清理溶洞内部的杂物和泥沙,然后采用适当的填充材料填充空洞。

填充材料可选择砂浆、水泥、砾石等,根据岩溶地质特点可加入抗渗透剂、抗水膨胀剂等,以提高填充效果和抗风险能力。

4.2 地下水治理在岩溶地区进行施工时,地下水问题是一大挑战。

通常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地下水治理:•孔隙充填:对地下空腔进行充填,减少地下水渗流通道;•地下水隔离:通过灌浆、注浆等方法,在地下水流通通道上设置隔离层;•排水系统建设: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

4.3 表层处理岩溶地区地表易发生湿陷、塌陷等变形,因此需要进行表层处理以保证施工安全。

表层处理一般包括以下措施:•地表填筑:对不稳定的地表进行填筑,增加地表承载能力;•防渗措施:采用防水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防止地下水渗透;•固结处理:通过加浆等方法加固地表层,提高稳定性。

5. 施工安全措施在岩溶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处理措施方案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处理措施方案

三、岩溶地貌的工程处理实例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内,是一个以住宅为主,集商业、娱乐 综合建设的小区。有多幢单层、低层及多层建筑物,最高为十层住宅 楼。 2、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区位于广花高速公路庆丰收费站附近,地处丘陵-洪冲 积地带。从初步地质钻探资料反映,场地内基岩以石炭系灰岩为主, 局部为炭质页岩,并存在溶洞等不良现象。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人工填土层,耕植土,第四系冲积层(由淤泥、中砂、淤泥质土、粉 砂、砾砂、细砂、粉质粘土、粘土等构成),全风化、强风化炭质页 岩、中风化、微风化灰岩。其中全风化岩带厚度变化较大,从2m5.5m。 强风化岩层厚1.9m-12.8m。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砂 层、溶洞及基岩裂隙中。粉质粘土及粘土层为弱透水层,连续性较差, 大部分地区阻隔孔隙水与岩溶水、裂隙水的联系。有部分砂层直接与 基岩接触,孔隙水与岩溶水、裂隙水水力联系密切。
c.若溶洞顶板不完整,裂隙、节理发育,则可按裂隙节理分布特征采用受 力的梁(板)计算弯矩,根据弯矩和岩体应力求洞顶板的厚度。
பைடு நூலகம்
2、渗漏和突水问题
(1)、库区的选择 库区应选在地势低洼,四周地下水位较高,上游有大泉出露而下 游无大泉出露,上下游流量没有显著差异的河段上,要避免邻区有深 谷大河。如果发现库底有渗漏,可采用堵、铺、截、围、引等方法进 行处理。多数情况下,由于渗漏形式和通道较复杂,需要采取综合处 理。 堵:是处理集中渗漏通道的主要办法。可利用不同的材料堵塞空洞, 堵塞材料可因地制宜采用块石、砂、混凝土或粘土等。 截:系指在地下管道的集中渗水出筑隔水墙截断渗漏通路。 围:库区有个别大溶洞或反复泉 ,采用简单的堵法不能见效,可以修 筑高烟筒圆形围墙,将其与水库隔离以达到防渗的目的。 铺:是处理地表呈面状或带状的分散渗漏带的常用办法。库岸斜坡常 用混凝土盖板或粘土斜墙。库底则常用粘土铺盖。 灌:灌入浆液充塞孔洞和裂隙,并使经过灌浆的地带连成一帷幕,以 起到防止渗漏的作用,这是防止坝基和绕坝防渗最常用的办法。

浅谈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浅谈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浅谈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摘要:岩溶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影响甚大。

在可溶岩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通过勘察手段充分了解场地的岩溶发育程度及发展趋势,以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分析工程建设地基基础选型,采取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

本文以两个工程案例讨论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溶发育;地基处理;岩土勘察;处理措施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岩溶地质现象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岩溶发育格局特征。

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其主要地质问题表现为:由于岩溶作用造成了地下结构架空,破坏了场地下伏基岩的完整性,增加了岩石的透水性。

岩溶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沉降,岩溶坍塌、基坑渗漏等工程地质问题。

因岩溶发育的隐蔽性及不规律性,在岩溶地区的进行工程建设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重点主要是通过多种勘察手段,以查明场地下伏基岩中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岩溶场地的地基处理措施需要根据场地下伏基岩的埋藏深度以及基岩中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而确定,对岩溶裂隙的主要处理措施包括加固、跨越等方式。

本文以徐州市两个工程案例讨论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徐州市位于华北地台东南缘、徐州断陷褶中段,东距郯庐深大断裂带100km。

徐州市内发育有数十条断层,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为废黄河断裂带,它由三条NW向正断层组成,走向290°,倾向SW。

市区下伏基岩多以可溶性的石灰岩、泥质灰岩及页岩等组成。

基岩内岩溶裂隙多有发育,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

徐州市高铁站附近拟建一住宅小区,拟建建筑包括11幢22F高层住宅,-1F地下车库及其他配套设施。

拟建工程设计±0.00为国家1985高程基准的42.50m,地下室底板标高37.70m。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与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与防治措施
天坑在国内外均有发现。我国重庆开隆县、奉节县,四 川兴文县,广西乐业县、巴马县等地都先后发现了天坑, 当地人分别称其为“石围”、“石院”、”岩湾”、“漩 坑”、“龙缸”等,国外说法也不一样,一般称为Great doline(大漏斗)。我国有关专家认为称其为“天坑”最确 切,故取名为“岩溶天坑”(Karst tiankeng),简称“天 坑”。
云台山地处位于河南省修武县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三、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岩溶地区形成优美的自然风景. 充分利用岩溶洞穴作为地下工程等。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水旱及地质 灾害频繁发生。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建设 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有:岩溶渗漏,引发地区塌陷,造 成坑道涌水、突水、滑落。
负形态:溶沟、溶孔、溶槽、溶水洞、漏斗、 洼地、溶盆、溶原。
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 2、形成独特的水文地质现象: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透水性增大,流态 动态及不均匀性增 大等。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二、我国岩溶分布特征
世界大陆75%为沉积岩,15%为碳酸盐岩, 约4000万Km2为可溶岩。我我国碳酸盐分布面 积334万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36%。川、黥、 桂、湘、鄂等是我国主要的岩溶区。
及由此产生的地貌及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作用:以化学溶蚀为主,同时还包括机械破 碎、沉积、坍塌、搬运等作用,是一个化学-物理相 结合的综合作用。

岩溶区常见问题及建议处理措施

岩溶区常见问题及建议处理措施

岩溶区常见问题及建议处理措施讨论了岩溶地区勘察、设计及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建议处理方法,介绍了昆明新机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云天苑(一期)一阶段勘察、设计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标签:岩溶区勘察;浅基础和桩基础共用;溶洞对基础的影响、桩基施工1、概况拟建场地建筑物包括30栋11层、高度30-35m的小高层。

拟建云天苑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内,地处亚热带区域,从地带特征上属亚热带喀斯特,该区域喀斯特发育的特点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地形多为缓坡丘陵地带或者馒头状丘陵,坡度一般介于10-25°。

拟建场地在勘察过程中发现多处溶洞,印证了此点,本次勘察建筑物及基坑钻孔183个(含引用钻孔),揭露溶洞钻孔72个(含引用钻孔);岩溶补孔钻孔59个,补孔揭露溶洞钻孔31个;补孔揭露土洞钻孔2个,经统计,钻孔见洞隙率为39.3%,线岩溶率为8.47%。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6.2条及表6.6.2对场地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分级,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岩溶发育程度整体为强发育。

从勘察的角度评价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来看,基本稳定、基本适宜。

2、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对溶洞的探查:在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之后,需要依据溶洞的揭露厚度规模决定是否需要在其四周剖面线上进行补钻,根据我院多年的岩溶地区勘察经验,若揭露厚度大于0.5m,则须在原钻孔纵横剖面线方向上间隔1.5m布设补孔,以查明该溶洞的发育规模、形态;若揭露厚度小于0.5m,则可不进行补孔钻探;溶洞的钻探深度可钻至原钻孔溶洞底板高程以下3.0m即可停钻。

若补孔揭露厚度大于原钻孔揭露厚度,则在揭露厚度扩大的方向上继续间隔1.5m进行补孔,直到揭露厚度出现收敛为止。

通过地质调查,查明场地内是否有溶沟溶槽、岩溶漏斗、岩溶塌陷等地质现象。

若有须查明其发育规模,大小、深度等。

对于岩溶塌陷可在其上部布设钻孔以查明塌陷的基本情况(是否还有较大空洞,是否还会继续发生塌陷等)。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岩溶地基是指由溶蚀作用形成,并且含有溶洞、石漠状、塌陷、地下河等地质现象的地基。

岩溶地基的特点是地基岩土不均匀,地下水丰富,地质破碎,地下空洞多,岩溶砂土砾石含量高,地基强度差,容易引起地质灾害。

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坚固,需要进行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第一步,地质勘察。

通过实地观察、钻孔取样、地下水位监测等方法,了解地基的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发现地下洞穴、溶洞、塌陷等问题。

第二步,岩土工程性质测试。

对取样的土样和岩样进行室内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如密实度、稠度、含水量、强度等,以及抗风化性、抗溶性等特性。

第三步,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根据地质勘察和岩土性质测试结果,综合考虑地基承载力、稳定性、抗渗性等要求,设计地基处理方案。

常见的地基处理措施有填土加固、灌浆加固、预应力加固等。

填土加固是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对于岩溶地基,可以在地基表面覆盖一层较厚的填土,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在填土中加入粉煤灰、石英砂等材料,提高填土的抗渗性,减小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解作用。

灌浆加固是将固化材料注入地下洞穴和溶洞中,填补空洞,增加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常用的固化材料有水泥浆、膨润土浆等。

预应力加固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将地基均匀地加固和支撑起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是确保岩溶地基建筑物安全的关键步骤。

通过全面的勘察和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地基灾害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岩溶地基在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加强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风险,确保岩溶地基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下管道发 育也就越 完整。水流中 的二 氧化碳会不 断的补充 , 从
而使水溶性更加的强烈 , 流水会带动砂砾对岩石产生一定侵蚀 。
2 岩溶地 区常 见地基类 型
( 1) 石 芽地基 :受到地 表岩溶作 用影响 ,石灰岩 表层 会 出现大量溶沟 , 溶沟间会残留石芽 , 从而使基岩 表面 不平 整 , 石芽 地基 由此形 成。溶 沟通 常会被土 壤填 充 ,压缩 性高 而强 度低 。地基会存在 不均匀沉 降。 ( 2)溶洞地基 :该类型地 基稳 定性主要 由溶洞 规模大 小 ,充填物 隋况 ,溶洞埋深 睛况决定 。溶洞规模大而埋深浅 ,
无法蓄水 。
特地 貌。 岩 石需要 具备较好 的透 水性 , 存 在孔 隙与裂 隙 , 透 水
性与 岩溶效果 成正 比。 透 水性越 大 , 则 表 明 岩 石 裂 隙越 大 , 地
( 4)水土流失 与水质污染 : 地 下工程在建 设过程 中如 果 开挖工作不合理 ,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流场发生 巨大变 化 ,使地 下水原有平衡打破 。严重 f 青况下 可能 会导致河流断流 、渗漏 。 地下工程在施工 以及运营过程 中都 有可能 会造成地 下水污染 。
下 水 又会 和 海 平 面或 者是 河流 变化 存 在 一 定 关 系。 含 有 二 氧 化碳 的 流 水溶 蚀 、 碳 酸 类岩 石 通 过 沉 淀作 用形 成 独 特 的地 貌 , 岩溶 地 区开展 工 程项 目建设 工 作存 在 诸 多不 利 务件 , 本 文 就岩 溶 地 区 的主 要 工程 地质 问题及 处理 措施 分 析 作 简要 阐述 。
定地 基 , 需 通过基 础处 理从 而满足 设 计对 于建筑 物上 部荷 载 的需 要 。 岩 溶 发育 会对 建设 工 作造成 多 方面 影响 , 需 要在 项

阐述岩溶岩土工程问题及处理方法

阐述岩溶岩土工程问题及处理方法

阐述岩溶岩土工程问题及处理方法摘要介绍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和探测技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岩溶地基合理、安全、可靠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岩溶;勘察方法;地基处理岩溶或称“喀斯特”;它是泥灰岩、石灰岩、石膏、大理岩、岩盐层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溶洞、溶沟、裂隙、暗河、石芽、漏斗、钟乳石等奇特地貌及地下形态的总称。

在岩溶地区修建建筑物以及构筑物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1)岩溶所引起的各种地表变形破坏会严重影响地基稳定性,会造成桥涵下沉开裂、水库渗漏、建筑物损坏等等;岩溶岩面起伏;导致其上覆土质地基压缩变形不均;岩体洞穴顶板变形造成地基失稳;岩溶水的动态变化给施工和建筑物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情况不仅影响生产生活;而且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岩溶给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为;①岩溶面标高起伏差异大;②形成岩洞的位置、大小变化不一,且无规律;有些在同一垂直面上可能有两个以上的岩洞;③各溶洞的连通性无法评估,地下水的变化也使得地基处理复杂;④土洞由于比岩溶发育更快,情况更难以判断。

1 岩溶的形成、分布,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有以下几点1)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存在。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2)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3)流水的动力作用。

①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②流水的流动作用。

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处理效果的反馈方式:监测、 检测、评估报告
处理效果的持续监测:定期检 查、长期观察
处理效果的改进建议:根据反 馈进行优化和调整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技术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 技术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处理效果 应用前景: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挑战: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处 理技术难度大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定义:岩溶塌陷 是指岩溶地区地 面塌陷的现象通 常是由于地下水 位下降或地下溶 洞发育所致。
原因:地下水位 的下降可能是由 于地下水开采、 降雨量减少等原 因引起的;地下 溶洞的发育是由 于地下水溶蚀石 灰岩等可溶性岩 石形成的。
影响:岩溶塌陷 会导致地面塌陷、 建筑物损坏、农 田淹没等危害严 重影响人们的生 命财产安全。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还包括其他一些问题如不良地质现象、地温异常等。
地面变形:岩溶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 地下水问题:岩溶地区地下水丰富且流动速度快对工程造成一定影响。 岩体稳定性问题:岩溶地区岩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洞穴与地下工程问题:岩溶地区存在大量洞穴和地下工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造成一定难度。
缺点:处理方法可 能受到地理环境、 技术条件等多种因 素的限制实施难度 较大成本较高。
案例分析:以某实 际工程为例说明处 理措施在解决岩溶 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
结论:处理措施的 优缺点应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选择最适合的处理 方法。
处理效果的评估标准:稳定性、 安全性、经济性
预防措施:对岩溶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溶洞、暗河等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桩基、地 基加固等措施预防建筑物沉降和塌陷。

岩溶地区工程治理措施

岩溶地区工程治理措施

岩溶地区工程治理措施岩溶地区工程治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治理,每个细节都要结合实际,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本店铺本店铺就岩溶地区工程治理措施和大家说一下。

一、岩溶及其形态特征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侵蚀作用、机械侵蚀作用以及与之伴生的迁移、堆积作用,总称为溶岩作用。

在岩溶作用地区所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称之为岩溶现象。

岩溶是碳酸盐类岩石与水作用的结果,只有碳酸盐类岩石分布的地区,才有岩溶。

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很广,出露地表的约有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8,埋藏地下的更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其中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出露面积最大,约12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60%左右。

除此在湖南、湖北西部以及广东的西部和北部岩溶也很发育。

华北地区岩溶主要分布在山西和河北的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和燕山一带,其中尤以山西境内比较发育。

岩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很密切。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一旦揭穿高压岩溶管道水时,就会造成大量突水,有事夹有泥沙喷射,给施工带来严重困难,甚至淹没坑道,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在地下洞室施工中遇到巨大溶洞时,洞中高填方或桥跨施工困难,造价昂贵,有时不得不另辟新道,因而延误工期。

在岩溶地区修筑公路时,由于地下岩溶水的活动,导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冲路基及隧道涌水等。

二、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具有可溶性岩层,即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石灰岩、白云岩及一系列过渡型岩石;2、具有有溶解能力(含CO2)和足够流量的水;3、具有地下水运动,即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流动的途径。

三、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和防治措施1、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地基塌陷、不均匀下沉和基坑、洞室涌水等。

在建筑物基坑或地下洞室的开挖中,若挖穿暗河或地表水下渗通道,则会造成突然涌水,给工程施工和使用造成重大隧道和灾难。

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

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

隔水层
纵向谷,背斜,地层产状较陡,库 水不会由岩溶通道向邻岩渗漏。
★断层:既可有利于渗漏,又可不利于渗漏
岩溶 层
非岩溶化地 层
岩溶 层
断层错动,非岩溶地层搭 接形成良好隔水边界。
断层错动,破坏了良好的隔水 边界,形成间邻谷渗漏通道。
★岩体侵入:相对隔水层的分布位置
河间地块存在诸如侵入岩体某相对隔水层,起到较好的隔水作用。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透水性增大,流态及不均匀 性增大等。
自下向上生长的是石笋,从上往下生 长的是石钟乳。石笋和石钟乳是怎样 形成的?
洞内奇观——石钟乳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 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 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 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 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 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 碳。
据广西 39个岩溶 山地县统 计,在已 建的260 座大水库 中,有明 显渗漏的 (设计效 益与实际 效益相比 低于80% 者)有92 座。
2.道路工程——路基、站场、桥梁地基稳定性
我国东部岩溶区,铁路4010公里,岩溶塌陷376处,近十年间中 断车1860小时,颠覆列车3次。
3.地下工程——涌水、突水、岩溶冒落
一.喀斯特发育的基本条件
➢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蚀性) ➢水的运动状态(水的流动性)
(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性岩石的存在是岩溶形成的物质基础。
➢卤化物类岩石 食盐、钾盐、镁盐等
➢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芒硝等
➢碳酸盐类岩石 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
一、渗漏的形式
按渗漏通道分类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深埋复杂岩溶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一地区的分析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深埋复杂岩溶区的灾害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质构造因素,包括断裂、断层、褶皱等造成的地层变形和岩石破碎;二是岩溶作用,指地下水在溶蚀过程中溶解岩石和矿石,使岩层发生空洞和溶洞。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的形成。

根据发生的位置和性质,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可分为滑坡、崩塌、塌陷和地面沉降等类型。

滑坡是指岩石或土地在坡面上发生滑动,造成离散物质下滑的现象。

崩塌是指在岩石或土壤层面上发生的剧烈破坏,形成大范围的滑坡。

塌陷是指地面或地下出现坍塌现象,由于溶洞或岩溶槽的形成,导致上覆的地质层发生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的现象,一般由于水资源开采、地下开采、地下水抽取等引起。

以上这些地质灾害类型在深埋复杂岩溶区均有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该区域的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治理措施方面,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工程等多个方面因素。

首先,应开展地质勘查和灾害评估工作,准确了解地下岩溶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采取技术手段进行预警和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

再次,采取防灾减灾的技术措施,包括抢险、巩固、排水等,以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最后,加强科学宣传和教育,培养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总之,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类型,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对于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为深埋复杂岩溶区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一些参考,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班级:08土木1班学号:**********姓名:刘*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穴,或在岩层的表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是典型地区,并因此得名"喀斯特"。

1966年5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岩溶学术会议上将“喀斯特”以“岩溶”作为中国的通用术语。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

岩溶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典型的分布区有广西桂林、阳朔、柳州以及云南东部、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皆闻名于世。

这些奇异的景观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区。

整个西南石灰岩地区连成一片,面积共达550000km2;全国石灰岩分布面积约1300000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

就整个岩溶地区来说,地貌的发育与地下水面有密切关系,而地下水面又随当地河流或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可以认为整个岩溶地区地貌发育的基面是河流或海平面,但就岩溶地区地下岩溶来说,其发展深度是以可溶性岩石底板为下限。

因此,可溶性岩石的底板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基面。

假定有一个上升的宽平高地,地壳上升以后,长期稳定,且由产状平缓、岩性致密和厚层的石灰岩所构成,则岩溶地貌的发育大致如下:开始发育成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

地表水部分转入地下,循裂隙进行溶蚀。

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仍居优势。

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岩体内形成许多独立的洞穴系统。

在较大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低;较小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高,一般无统一的地下水面。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题目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题目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域的主要工程地责问题及办理举措班级:08 土木 1班学号: 0810611114姓名:刘锟岩溶也称喀斯特 (karst), 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域,因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损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窟,或在岩层的表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到的地貌景观。

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是典型地域,并所以得名" 喀斯特 "。

1966 年 5 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岩溶学术会议大将“喀斯特”以“岩溶”作为中国的通用术语。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积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害和堆积,重力倒塌和聚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损坏和改做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这类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

岩溶在我国散布特别宽泛,典型的散布区有广西桂林、阳朔、柳州以及云南东部、贵州的大多半地域,广西的桂林山川、云南的路南石林皆有名于世。

这些奇怪的景观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域。

整个西南石灰岩地域连成一片,面积共达550000km 2;全国石灰岩散布面积约1300000km 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 。

就整个岩溶地域来说,地貌的发育与地下水面有亲密关系,而地下水面又随当地河流或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能够以为整个岩溶地域地貌发育的基面是河流或海平面,但就岩溶地域地下岩溶来说,其发展深度是以可溶性岩石底板为下限。

所以,可溶性岩石的底板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基面。

假设有一个上涨的宽平高地,地壳上涨此后,长久稳固,且由产状缓和、岩性致密和厚层的石灰岩所组成,则岩溶地貌的发育大概以下:开始发育成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

地表水部分转入地下,循裂隙进行溶蚀。

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仍居优势。

跟着裂隙的不停扩大,岩体内形成很多独立的洞窟系统。

在较大的洞窟系统内,地下水面的地点较低;较小的洞窟系统内,地下水面的地点较高,一般无一致的地下水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班级:08土木1班学号:0810611114姓名:刘锟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穴,或在岩层的表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是典型地区,并因此得名"喀斯特"。

1966年5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岩溶学术会议上将“喀斯特”以“岩溶”作为中国的通用术语。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

岩溶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典型的分布区有广西桂林、阳朔、柳州以及云南东部、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皆闻名于世。

这些奇异的景观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区。

整个西南石灰岩地区连成一片,面积共达550000km2;全国石灰岩分布面积约1300000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

就整个岩溶地区来说,地貌的发育与地下水面有密切关系,而地下水面又随当地河流或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可以认为整个岩溶地区地貌发育的基面是河流或海平面,但就岩溶地区地下岩溶来说,其发展深度是以可溶性岩石底板为下限。

因此,可溶性岩石的底板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基面。

假定有一个上升的宽平高地,地壳上升以后,长期稳定,且由产状平缓、岩性致密和厚层的石灰岩所构成,则岩溶地貌的发育大致如下:开始发育成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

地表水部分转入地下,循裂隙进行溶蚀。

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仍居优势。

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岩体内形成许多独立的洞穴系统。

在较大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低;较小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高,一般无统一的地下水面。

随着地下洞穴充分发育,独立的洞穴逐渐归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地下水面。

地下水面以上的溶洞干涸,地下水面附近的洞穴内有地下河。

此时,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十分明显,地面河流已大部转入地下,成为非常缺水的蜂窝状地面。

后来,由于长期的溶蚀和侵蚀,地面逐渐被蚀低,离地面较浅的溶洞,因洞顶崩塌而出露地表,地下河的某些河段,也因地下河不断扩大和顶板的崩塌,出露地表,成明流与暗流交替出现。

最后,地下河就逐渐转变为地面河。

在地下河转化为地面河的过程中,地下河的顶板崩塌愈多,破坏及搬运作用也愈强烈,地面破碎,形成大型的溶蚀洼地和峰林等地貌。

由于地下河道及溶洞的大量崩塌形成了地表水系,岩溶盆地不断蚀低扩大,这时地面降低了,在岩溶盆地底部或平原上堆积石灰岩残余堆积物——红土,溶蚀平原上残留有石灰岩残丘及孤峰,地面起伏已很小,接近于准平原。

岩溶形态示意图由于岩溶的发育致使建筑物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大为恶化,因此在岩溶地区修建各类工程建筑物时必须对岩溶进行工程地质研究,以预测和解决因岩溶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归纳起来,岩溶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地基稳定性及塌陷问题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均匀的。

上覆土层还常因下部岩溶水的潜蚀作用而塌陷,形成土洞。

土洞的塌陷作用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土洞出现的地区往往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区域。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范围多在地面以下10m左右。

所以,建筑物的地基既涉及上覆土层,也涉及下伏基岩。

岩溶区的土层特点是厚度变化大,孔隙比高。

因此,地基很容易产生不均匀下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破坏。

根据岩溶发育的特点,岩溶地区可能遇到以下几类地基:(1)石芽地基由于地表岩溶作用,石灰岩表层溶沟发育。

纵横交错的溶沟之间多残留有锥状或尖棱状的石芽,致使石灰岩基面高低不平,形成石芽地基。

石芽间的溶沟常被土充填,因此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易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因此,在石芽地基上修建建筑物时,必须查清基岩的埋深、起伏情况、覆盖土层的压缩性及石芽的强度。

(2)溶洞地基溶洞地基的稳定性取决于溶洞的规模、埋深及充填情况。

当溶洞的规模大、埋深浅、溶洞顶板承受不了建筑物的荷载时,就会使溶洞顶板坍塌、地基失稳。

当建筑物地基直接遇到溶洞时,可视溶洞的规模及充填物情况,进行适当处理。

规模小,可采用清除或堵塞,或盖板跨越;规模大,则不宜作为建筑物的地基。

为了确保溶洞地基的稳定性,必须根据溶洞的规模、溶洞顶板岩层的性质确定洞穴离地面的安全深度,即溶洞顶板的安全厚度。

当溶洞埋深大于安全厚度时,地基是稳定的;否则地基不稳定,必须进行处理。

实践中,对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常采用以下方法:a.对洞顶完整的溶洞,顶板安全厚度采用厚跨比法确定。

认为当溶洞顶板厚度h与建筑物跨过溶洞的长度L之比h/L>0.5时,溶洞顶板安全。

b.对顶板不完整、洞顶坍塌的溶洞,顶板安全厚度洞顶板坍塌堵塞计算法。

所需塌落高度(H)按下式计算:H=H0/(K-1)式中 H0——洞体最大高度(m);K——岩体松散(涨余)系数,石灰岩K=1.2,粘土K=1.05。

c.若溶洞顶板不完整,裂隙、节理发育,则可按裂隙节理分布特征采用受力的梁(板)计算弯矩,根据弯矩和岩体应力求洞顶板的厚度。

(3)土洞地基在覆盖型岩溶地区,可溶岩的上覆土层中常常发育着空洞,一般叫土洞。

当土洞顶板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下陷或塌落时,则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凡是岩溶地区有第四纪土层分布的地段,都要注意土洞发育的可能性,应查明土洞的成因、形成条件,土洞的位置、埋深、大小,以及与土洞发育有关的溶洞、溶沟的分布。

由于溶洞的形成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极为密切,土洞的处理首先措施是治水,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a.当土洞埋深较浅时,可采用挖填和梁板跨越;b.对直径较小的深埋土洞,因其稳定性好,危害性小,故可不处理洞体,而仅在洞顶上部采取梁板跨越;c.对直径较大的深埋土洞,可采用顶部钻孔灌砂(砾)或灌碎石混凝土以充填空间。

2渗漏和突水问题地区的岩体中有许多裂隙、管道和溶洞,在进行水库、大坝、隧道、基坑等工由于岩溶程活动时,如存在承压水并有富水优势断裂作为通道,则可能会遇到地下突水而导致基坑、隧道等工程的排水困难甚至淹没,也可能因岩溶渗漏而造成水库无法蓄水。

库区应选在地势低洼,四周地下水位较高,上游有大泉出露而下游无大泉出露,上下游流量没有显著差异的河段上,要避免邻区有深谷大河。

如果发现库底有渗漏,可采用堵(堵落水洞)、铺(铺盖粘土)、截(筑截水墙)、围(在落水洞四周建围墙)、引(引入库内或导出库外)等方法进行处理。

对岩溶突水的处理,原则上以疏导为主。

对隧道中的岩溶水,可用水管引入隧道边沟或中心排水沟排出。

水量过大时,可用平行导坑排水。

岩溶地基变形破坏主要形式有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地表坍塌等。

目前对岩溶洞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有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之分。

对稳定围岩,将洞体顶板视作结构自承重体系,可用结构力学分析法;对不稳定围岩,一般用散体理论分析法。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处理”、“绕避”、“处理”三类措施。

1 岩溶地基可不加处理的场合属于下列情况的,岩溶地基可不加处理:岩溶在基础影响范围以外;溶洞处于地基压缩层深度以下或垂直附加应力与洞顶地层自重应力之比≤10%时,洞顶板无破碎现象,受力地基边缘无土洞、漏斗、落水洞地段;基础位于微风化硬质岩表面且宽度小于1m的竖向洞隙旁,洞隙被密实充填且无被水冲蚀可能地段;洞体厚跨比大于1,围岩完整性好或洞体小于基础底面。

2 可采取绕避措施的场合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宜采取“绕避”措施:岩溶区。

断裂、孔隙发育,宽度和密度较大,其底与溶洞、暗河相通的地段;溶洞、暗河发育地区,溶洞的洞径大、顶板薄、裂隙发育、基岩破碎,暗河水流较大且洞内无或少充填物的地段;岩溶水以表流和暗流交替出现,岩溶发育复杂无规律;落水洞分布较密且漏水严重,塌陷时常发生的地段;基岩起伏、流塑或可塑软土分布广且厚度变化大、地下水活动强烈地段;地基处理费用太高的地段。

土洞区。

土层薄、裂隙发育且地表水入渗条件好,其下伏基岩有通道、暗河或呈负岩面的地段;石芽或出露岩体与上覆土体交接处,岩体裂隙、通道发育为地表水集中入渗的地段;地层下岩体两组结构面交汇或处于宽大裂隙带上的地段;隐伏深大岩溶洞、隙、沟、槽、漏斗等,其临近基岩面以上有软弱土层分布地段;人工降水降落漏斗的中心地段及地面低洼、地面水体近旁的地段。

当岩溶体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常据岩溶具体情况、工程要求、施工条件,按照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

3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3.1 填垫法该法可分为充填法、换填法、挖填法、垫褥法等几类。

充填法适用于裸露岩溶土洞,其上部附加荷载不大的情况。

最底部须用块石、片石作填料,中部用碎石,上层用土或混凝土填塞,以保持地下水的原始流通状况,使其形成自然的反滤层。

当已被充填的岩溶土洞,如充填物物理力学性质不好,可采用换填法。

须清除洞中充填物,再全部用块石、片石、砂、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换填。

石横电厂厂房岩溶地基处理采用此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对浅埋的岩溶土洞,将其挖开或爆破揭顶,如洞内有塌陷松软土体,应将其挖除,再以块石、片石、砂等填入,然后覆盖粘性土并夯实,称挖填法。

此法适用于轻型建筑物,并且要估计到地下水活动再度掏空的可能性。

为提高堵体强度和整体性,在填入块石、片石填料时,注入水泥浆液;对于重要工程基础下或较近的溶洞、土洞,除去洞中软土后,将钢筋或废钢打入洞体裂隙后再用混凝土填洞,对四周的岩石裂隙注入水泥浆液,以粘结成整体,并阻断地下水。

对岩溶洞、隙、沟、槽、石芽等岩溶突出物,可能引起地基沉降不均匀,将突出物凿去后做30-50 cm砂土垫褥处理,称为垫褥法。

3.2 加固法该法通常包括灌浆法、顶柱法、强夯法、挤密法、浆砌法等。

对埋深较大的岩溶土洞,宜采用密钻灌浆法加固。

应视岩溶洞隙含水程度和处理目的来选择材料。

用于填塞时,可用粘土、砂石、混凝土、水泥砂浆等;用于防渗时,可用水泥浆和沥青作帷幕,灌浆顺序可先外围后中间,先地下水上游后下游;用于充填加固时,用快干材料或砂石等将洞隙先行填塞,开始时压力不宜过高,以免浆料大量流出加固范围。

在对广州白云机场候机楼扩建工程岩溶地基处理过程中,程鉴基运用双液化学硅化法对复杂多层含水溶洞成功进行加固。

当洞顶板较薄、裂隙较多、洞跨较大,顶板强度不足以承担上部荷载时,为保持地下水通畅,条件许可时采用附加支撑减少洞跨,称顶柱法。

一般在洞内做浆砌块石填补加固洞顶并砌筑支墩作附加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